这几天,集思录也发起《口述您的投资人生故事》,想想自己也投资多年,虽然不说成绩出类拔萃,但也自我满意,拉出历史成绩一看,哎哟,竟然正好投资10年了,那趁此机会,回忆一些过去的故事。
说投资10年,其实严格意义来说,应该是10年半,只不过用净值法计算的净值,正好到9月份是10年整。如果要追溯开户,记得是02年把,某天从上海出差回来下午有点时间去开的户,中途交易了几次具体忘记了。10年来用净值法的净值如下:
记得09年刚刚投资那会,每天都在计算收益,后来发现有时候资金进出,收益就不好算。突然某天灵感一现,大悟“基金不是也是时常有资金进出吗?它们不是也可以很好计算净值吗?”
然后就考虑模仿基金的净值方式来计算收益。应该说,净值法是非常好的一种计算收益的方法,能考虑到资金的进出和收益的增长,当然也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当遇到大额资金进出,同时遇上涨跌剧烈的情况下,净值法会对净值的涨跌没法反映真实状况的情况,但想想自己就是一个小散户,哪有什么大额资金进出,于是就用了净值法延续计算至今。
因为有了这个利器,也就大胆的把家庭所有资金,甚至是活期、理财等等都可以纳入到了这个体系中,这样就可以更能“真实”的反映了自己的投资收益。当然,考虑到房产的流动性较低,就未考虑房产资产的纳入。也就是,现在,要是我想计算整个家庭的资产,其实就非常简单,把这个净值表和家庭的房产计算进来,很快就计算出来了。
说到为什么会做投资?
说起来都是泪,一句话:没钱惹的。
07年,儿子出生后,过了3~4个月,我突然发现,好像每个月开支都很大,然后就做了个统计。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竟然几个月以来都是“入不敷出”。
一转眼,到了08年春节,就在思考着到底怎么增加收入?想到了买理财产品(对,就是理财产品,不是股票),然后到招行买了理财,到期又继续复投。那个时候,水平真的非常初级,真是万事开头难,就这么折腾了要1年,算算年化,也就2.8%~3.2%附近。
这一年,每个月“入不敷出”的状态依旧没有改变,期间,也和媳妇聊了怎么降低家庭开支,但得不到任何即便是言语上的支持,相反在行动上更变本加厉,当时我异常的愤怒和无助。N年后回头来看,让一个从小被娇宠的城市年轻女孩子减少购物欲和玩乐欲,那是怎么可能呢?
做为情绪的发泄窗口,当时我也会到一些论坛去宣泄自己无助的心情,在论坛的回复里面,有骂女方不应该的、有说遇人不淑的、有建议离婚的、有提帮助建议的、也有骂我无能养不起女人的等等,但有这么一个人的回复让我更愿意接受的理由,他说“你要考虑的不是怎么降低开支,而是要考虑怎么创造收入”。
是的,应该要去“创造收入”,而不是“怎么降低开支”。(备注:广大男同胞们,记住这是超级大重点喔,在某些家庭里面,可能一辈子都沒反应过来开源其实比节流更重要。)
后来,我一直很感谢妻子给到的“磨难”,没有这段对我的“磨难经历”,或许我现在也还是一个对什么是投资都很陌生的韭菜芽。(备注:年轻女性们,看到这里,请大家莫“学样”的去给自己的另一半实施如此“磨难”呀,这得让对方有多大的坚韧力才能承受如此的压力?)
按当时我的积蓄,如果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已经支撑不了10个月,即便有工资状态下,如此每个月“入不敷出”,那也只是苟延残喘而已,何况通胀的压力,未来开支会更大。
就这样,到了09年,仍旧是春节,假期,晚上下定决心做做基金?那个时候,什么是基金净值都不知道。
从春节后,开启了10年的投资路。
初初开始的起步,面临的不仅是投资知识的匮乏,更面对每个月“入不敷出”必须要获得“正收益”,这是非常大的难题。
讲真话,我现在的记忆也有些模糊了。只记得每天下班后,看各种理财入门书籍,需要获得大量的知识。同时大量的研究基金。
天性谨慎的我,逐步了解了基金的风险等级,于是尝试性的逐步提升自己的风险承受度。
先从货币基金开始,逐步短债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混合基金、股票基金等等逐步在尝试买卖。
正因为有“正收益”的潜在需求,同时上天也在眷顾我,让我很快意识到“资产配置”和“资产流动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这在我之后的投资生涯中,一直行持的两大法宝,等后一步讲其他内容的时候会穿插讲进去。
那会,首先去的是搜狐的基金天下这个论坛,在这个论坛里面,让我走入低风险投资大门的是一个叫“wlwbd88so”的前辈,他当时在论坛里面有个帖子《一个老理财师的经历与感悟》,让我学到太多的东西。这么多年了,不知道这个前辈又在哪个论坛传道解惑。
后来,又去的鼎级网。
记得现在很多前辈在说的时候会提到和讯网,其实我当时就不知道有个和讯网,所各位大师们提到某某人我直接就不知道是谁。真的很遗憾,当时如果真知道有和讯网,该多好啊。
不过,殊途同归,在进入鼎级网后,低风险投资之路瞬间被打开了。
10年之路有喜有悲,接下来我也希望能继续再写一些过程中故事,穿插一些投资收获和感悟,以期与大家共勉学习。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oynoodle (有N年前的老文章)
雪球:https://xueqiu.com/4587884301/column
下面链接好像只能在电脑上打开,用手机打开好像不行,不过都在本楼里面,大家可以爬楼看,见谅。
【十年投资路】列表:
《19.09.07【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序言》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
《19.09.10【01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新鲜事物之小金锭一个》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06509__answer_id-2406509__single-TRUE#!answer_2406509
《19.09.15【02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确定我的投资收益率》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09883__answer_id-2409883__single-TRUE#!answer_2409883
《19.09.21【03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自律者割不自律者的韭菜》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20414__answer_id-2420414__single-TRUE#!answer_2420414
《19.09.26【04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刚把鼻孔往向上翘,新鲜嫩韭被打地》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30149__answer_id-2430149__single-TRUE#!answer_2430149
《19.10.02【05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宏观研究的胜利》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37810__answer_id-2437810__single-TRUE#!answer_2437810
《19.10.06【06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初尝牛味之再加一道分级好菜》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41768__answer_id-2441768__single-TRUE#!answer_2441768
《19.10.09【07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牛顶逃兵”意外拣宝》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46746__answer_id-2446746__single-TRUE#!answer_2446746
《19.10.12【08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艰难的转型之路》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51728__answer_id-2451728__single-TRUE#!answer_2451728
《19.10.18【09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在电梯里做俯卧撑上楼 》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64116__answer_id-2464116__single-TRUE#!answer_2464116
《19.10.27【10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价值投资”之低频交易滑铁卢》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79965__answer_id-2479965__single-TRUE#!answer_2479965
《19.11.02【11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悲观者的乐观之年》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93400__answer_id-2493400__single-TRUE#!answer_2493400
《19.11.16【12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结文收官篇-资产配置与流动性》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522456__answer_id-2522456__single-TRUE#!answer_2522456
《20.01.01【回归本性】2019年度总结》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619264__answer_id-2619264__single-TRUE#!answer_2619264
《20.01.12【展望】2020展望》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654689__answer_id-2654689__single-TRUE#!answer_2654689
@打新交朋友 @割总
赞同来自: njtiger 、why333343 、李进军 、九州 、longyecha 、 、 、 、更多 »
打新兄还建议把2020展望还是细化多说一点。
因为之前文章沒说细,所以单独把这个展望也发一下吧。不知道到年底是否会打脸,各位到时候可要嘴下留情。
==《20.01.12【展望】2020展望》==
截至2019年末,股票类84.21%(含A股58.26%、港股25.95%)、债券类21.68%、现金类17.42%、其他8.6%(主要是贵金属类)。
持仓表明了我对来年的态度--看好未来市场走势。
较低的估值、中性偏宽的资金、良好的技术形态、即将轮回到点的周期,这些都是目前市场存在的现状,或许从“面”上而言,还看不出引发市场爆发上冲的“催化剂”在哪里,但各个小“点”上很多都有了上冲的基础。
做为长期浸淫在市场中自认是低风险确定性爱好者的我,不会建议大家立马满仓(其实我也不会这么做—己所不欲,毋加诸人),但有几点建议:
(1) 拿好手中的“好”品种,不要轻易丢弃。
(2) 随时和市场的脉搏一起跳动,在遇到自己心仪品种下挫之时择机买入
(3) 敝人的大趋势判断或许问题很大,一旦技术形态有恶化趋势,还需暂避一阵子。
从具体品类来说,既然看好选择面就宽大很多,不过以下几个品类/品种可以说一说:
(1) 券商H股
(2) 黄金股
(3) 可转债
(4) 深成指A
(5) 招商蛇口
券商H股在AH折溢价上已经大幅扩大,而基于未来某时“催化剂”点燃的牛市,在恰当价格时介入它们应该是较好的播种。
黄金股,类似的逻辑和思路,一方面老美持续的降息已经明显支撑了黄金走势,二方面从贵金属周期来说蠢蠢向上已经为期不远了。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如果一旦贵金属走出“明显”的慢牛走势后,持有黄金类股票更佳,只不过短期内它们已经涨了好多,寄希望日后某天贵金属回档之时可介入。
可转债,这品种一直是我历年来的短板,当下市场那么多转债,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在里面,如果牛市来临,那可转债的盛宴定当不落。
深成指A,如果年底真的清盘,现在23%+的年化,很爽。现在母基溢价,不知道某天一旦恢复平价,它会跌到多少?如果在去年进的话,年化28%~31%是常态。不过也要谨防万一不清盘呢?
招商蛇口,这可能是一个“伪”低风险确定性的品种,18年此股的股权激励政策,一旦每年业绩达标,员工可以按既定价格进行行权,最新的行权价是21.43¥,此股在年报前后,大概率会上冲上冲这个价格。
赞同来自: ST熊掌 、学长的投资笔记 、你猜再猜 、趋势交易者 、天道忌巧更多 »
虽然19年各大股指涨幅不菲,更甚深成指、创业板等涨幅都40%+,回头看呈现的“牛市”状态。其实若非18年底股指基数太低,在年内的内心并未感受是个“牛市”。
股指大涨收官,写总结的人也明显增多,动辄40-50%以上的收益,看着着实羡慕。
敝人年度+28.3%,收益率中规中矩,虽然比深成指、创业板差距不少,不过也战胜了沪指,也战胜了中证500和中证1000,至少还有指数给我垫底,也基本实现多年以来定的年度目标“牛市紧跟大盘,熊市15%”。
从两年跨度来看,去年-8.1%比很多人亏损少太多了,“盈亏同源”今年收益小也自在情理之中,两年综合涨幅17.91%,年度复利8.59%也还中规中矩。
历年收益率如下:
【最大收获之一】
承蒙打新兄的倡议,同时也自我鼓励,把十年的投资路写了回忆录,对多年的成长步骤、所思所想、成功失败进行了归整梳理。一方面是自我沉淀记录后总结剖析,二方面也给同道有缘人分享交流之用,更也想等自己年老垂暮之时,让儿孙看看这老头当年的生活经历。
这篇回忆录起名《十年投资--若虚不倦之龟行路》(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也希望有缘人阅后给予批评指导。
【最大收获之二】
经历了16-18年痛苦转型价值投资,特别是18年首度年度亏损,也逐渐明白“良马虽好,难我驾驭”,还是需要更多时候在自己擅长的领地里面游弋,然后再图封疆拓土。
进而重新梳理了自己的四轮投资体系,进行了改良升级,把价值投资做为防御轮而非进攻轮,新版的体系简易图示:
【19年操作、资产配置概览回顾】
截至年末,股票类84.21%(含A股58.26%、港股25.95%)、债券类21.68%、现金类17.42%、其他8.6%(主要是贵金属类)。
持仓表明态度--看好未来市场走势。
港股类持仓比去年底有一定增仓,主要是H股折价继续在扩大,看着“低估”的港股,忍不住继续加仓,或许这又有不理智的嫌疑在里面,毕竟A股有流动性、分红免税(超过1年持仓)、打新增收等多项红利,此刻的AH折溢兴许还真是博弈状态下最恰当的比率?总之港股占比25.95%的确拉低了今年的收益,如果全数在A股,也能多收三五斗。未来AH折溢是否会收敛,慢慢看市场吧,不过我认为券商H类股票的折溢收敛将会是大概率。
债券类资产,并非我持有实际某某债券,而是我把我库内的A类、债券、债基、混基等等里面的债券进行了比例统计后的持仓占比,比如持有的某个债基,我会根据季报和某些网站对其债类占比“预估”一个占比后,逐个计算比例,混基如是。
现金类资产,则是货基、货币类理财、现金等,这部分属于日常的“快速机动”部队,主要做一些低风险确定性的品种。
其他类资产,目前是主要是贵金属黄金与白银类品种,目前基本持有白银品种,一方面黄白比已经持续在历史低位,二方面老美持续的降息已经明显支撑了黄金走势,三方面从贵金属周期来说蠢蠢向上已经为期不远了。不过从历史数据来看,如果一旦贵金属走出“明显”的慢牛走势后,持有黄金类股票更佳,目前此仓位权当资产配置之用。
从操作来看,整年中很多品种未进行过一笔交易,更多的是一些局部品种的调优换仓,形象的比喻就是“中军不动,小股部队择机应变”的策略。
年内,也有很多碎小的低风险确定性机会,折溢价套利(华宝油气、分级基金)、要约(重庆百货)、打新基金、货基折价套(华宝添益、银华日利)等等,这些碎小的铜板一点一点的拾取,占我整体收益的1/3附近,也还不赖。
从我历史操作的共性来看,有两大特点,一个是股指大幅上涨的时候我从来跟不上;二个是股指跌一跌似乎相反对我有利,等股指收复失地的时候,我又创新高了。
年内,又再次印证了这个特点,在沪指4/8日冲到3288.45那天,我的收益也仅仅是可怜的+17.27%,明显大幅落后于股指,等8/19日沪指2883.1当天的年收益+17.96%,之后就开始连续创新高了。
【失误】
整年好像没有明显的大失误。如果一定要说失误,就是6月下旬的时候,创业板、深100、中小板向上的趋势非常良好,投资它们或许更有利,用手中的那些“好”品种去更换好像似乎有些舍不得,做为“妥协”仅仅派出一小队人马投资到相关的ETF或分级B中,从后视镜看的确是个失误。
不过历史、过去都不可能重来,或许重来也未必再这么走。
很多东西,如果真可以重来,那个个都是世界首富了,哈。
【新元素“回撤率”的关注】
我生性谨慎,在投资操作上一直把风控列在首位,所以关于回撤根本不需在意,但近两年,随着仓位的提升,回撤升高在所难免,近期也把历史上年度回撤和仓位做了个统计,的确也如“感觉”,近两年的回撤率在提升,特别是18年,回撤率到了13.38%,这的确也很好例证了18年首度亏损。
图中所列,09-11年由于未记录每日净值,所以就没法在回溯当年的回撤率,而12年回撤率达到22.06%,其实是高杠杆导致,投资初期,因为资金实在太少,故而从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在09、10年那会,杠杆倍数基本是7倍附近,所以那会的操作是谨慎、谨慎、再谨慎。
到了12年,随着资金量在升高,杠杆倍数降低到了4倍(意即,若以全量资金来看,回撤率在4.4%附近)。
从表中,也看出18、19年的仓位已经逐步很高了,波动率即升高了。特别是18年,在日均仓位59.42%之下,回撤率到了13.38%,的确是做的很糟糕。可喜的是19年,日均仓位提升后,回撤率在降低,当然这和今年“牛市”有关系,到底是水平提升了?还是市场因素所为,还需要进一步剖析。
“回撤率”是长期投资水平的体现,也是长期战胜市场的根基,在未来时刻,需要去努力控制回撤率。
【未来的判断和计划】
我每年都会做个未来的判断,不过这次好像感觉懒得去判断,或许与我认定了当下市场本就低估有关系,或许屁股决定脑袋,不然现在84.21%的仓位就很反人性了。
** 一句话:依旧看好未来的市场。**
不过,我对我自己还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好好的去学习和研究可转债。这品种一直是我历年来的短板,这个品种好像和我形成了对抗,我非常难以融入到它的任何策略中。而当下市场那么多转债,理应有很多机会在里面,不研究不参与好像实在太对不住自己了。
赞同来自: 舒心适意888 、陆剑平2019 、路人甲pro 、大浪淘沙金 、再跌百分之50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近期好忙,但细细一想,也沒忙出个什么名堂,时间就是这么悄然流逝,或许这就是个油腻中年男常见的生活状态吧,很怀念曾经那种心无旁骛专注于某件事情的静好年华。
投资如是,暮然回首,白驹过隙,两手空空。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问道五祖曾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在投资生涯中,时常如六祖般心现灵妙,不过懈怠之心未留落笔,甚觉可惜。
这次,很是感谢集思录和 @打新交朋友 发起的这个活动,也等效于强迫自己把过去的所思所想给总结一番。
看过前几篇文章的朋友,可能还想得起,我的投资体系目前定格在“四轮体系”(宏观研究做为战略层级 + 随市场短趋势波动进行仓位调整做战术层级 + 价值体系研究做防御补充 +低风险确定性品种投资做超额收益)。
这只是在体系中按单个维度的划分,如果还看过《序言》的朋友会记得,当时提到“资产配置”和“资产流动性”是我多年投资中的两大法宝。
如果说,“四轮体系”中的每个轮,对应的是“单个品种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投资策略”,那么“资产配置”和“资产流动性”则是我贯穿于整个体系中的“大骨架”,属于融入血液、融入基因的级别。
应该说,但凡好好拜读过各类投资大师书籍的投资者,对资产配置、流动性,乃至周期 、能力圈、仓位管理、逻辑因子、集中与分散等等都不陌生。但要实际应用、灵活应用,那就是另一个回事了。
如某些人说我很幸运,在投资初期就沒走弯路,直接就从低风险确定性这个维度进入。
或许是幸运吧,不过这说不清楚是行为影响了结果,还是结果强化了行为,毕竟当初就是带着“赚钱且不能亏”的想法入市的。
要说沒走其他路,也是不准确的,也曾经学习过蜡烛图、尝试过日内“赚菜钱”等等,但觉得太难无法把控才走入的其他路。
其实,不管时下多炫的投资名词,只要好好深度思维,其实所有体系基本都是一脉相承,只是各个体系挈入的角度不同而已。
资产配置,简单说,那就是需要合理的把资金分配在各种不同的资产中,并在市场波动下做一定的动态平衡。这就带出来了细项:仓位分配、量化平衡。
在经济大周期之下,不同时段大类品种的周期则是不同的,那就意味着不同时段的资产配置则需要和周期做有机的调和,这就引入了周期概念。
而各个国家的经济周期则是不一的,虽然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下,大家的周期可能会出现了相对吻合的同频震动,但在当下世界经济极度不平衡下引发的贸易壁垒亦形成了小周期,则对不同经济体的投资仓位则就又可有机调动,这又对应的是分散与集中的问题,俗称“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中”。
资产配置不应该局限在较少的品种中,虽然市场中有一类投资者就靠单个(或单类)品种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但很明显这类投资者只会是众多投资者中的几个个体而已,普罗大韭菜们如何挤到那顶端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里有个矛盾的问题“如果在某类品种不行,那怎么能说到其他新品种中就会获利?”,其实这是我在上篇终结提到的姿势“在能力圈内赚钱、同时扩大认知圈、辅以小型试错和调整来扩大能力圈、周而复始”。
我的资产配置因子在多年投资中大方向是成功的,但也有走眼的时候,比如对美股QDII的投资,在15年年中,随着A股股灾开启之刻,考虑到美国QE的终结和即将开启的加息周期,预期美股应该是逐步走入震荡行情,并在那会清空了所有美股QDII,现在回头看,那真是很可惜呀,4年过去了,这几个QDII又继续涨了1倍。当然仓位本不高,也无所谓了。
从当下这个时点来看,无论这个世界给中国有多大的有色眼镜,中国经济应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很优异。所谓经济崩溃论、或者GDP下坡论等等看起来不好的论调,这一切都应该是投资“噪音”。不看其他,就单看美国几大指数公司纷纷把A股纳入序列这就是很大的一个说明,有机糙话“嘴巴说不要,身体确很诚实”说的就是这个,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东西就是“资本”。
所以,当下的资产配置,A股的确是个很好的标的,值得大仓位。
再谈谈资产流动性。
多年来,我一贯行持的风格是“永不满仓、永不空仓”。
不满仓,可以让你永远有再次加仓的灵活性;不空仓,可以让你一直呼吸着这个市场的气息,感受着这个市场的春夏秋冬。
我会通过各种融资渠道获取一些资金撑大自己的资金,有很多时候,融资来的资金都摆在货币品种中,虽然货币收益明显不如融资成本,但当手中存有很多现金的时候,其实内心的安定的,一来足够支撑自己许久的生活开销;二来如同在暗处盯住猎物一样,静待最有利的出击机会;三来某些风险度极低的确定性投资机会来临之时,可以大幅全仓压上。这里需要做的,只是保持好流动性即可。
当然,我的空余资金也未必一定在货币品种中,但会放在一些流动性相对较好、风险相对较低(但比货币类高)的品种中,比如债基、A类中。
在当下,我虽然相当看好A股,但我也没有全仓权益类品种,截至周五股票类80.35%、债类23.4%、货币类20.5%、其他8.52%(总额超过100%了,因为有融资)。从流动性上说,债类23.4%、货币类20.5%,一旦需要调动资金的话,应该可以调动约40%的资金应付各种场景,如果再配上在股票类中的债类股7.92%的仓位,可以有50%的资金可以快速调度。
所以,做好资产的配置后,资产的流动性会让你有较高的灵活度和流动性,这对提高收益有相当大的好处。
本来计划把资产配置和流动性按两篇来写,不过近期似乎真的杂事挺多,很多品种研究也落了一些功课,就索性偷个懒,合成一篇做个终稿。虽然也有很多酷炫的体系名词,但追本溯源,它们底层都是想通的,就看你执着不执着这个单词的叫法而以。
此,就是我十年的投资之路,花了2个多月回顾、写文,还是小有成就感,籍此也感谢各位支持的朋友一路观阅。
点赞喔。。哈。
赞同来自: hmhou2002 、落月 、xm0409 、打新交朋友 、你猜再猜 、 、更多 »
下面是我的仓位分类,这个主要是我个人习惯,也不一定做的专业,只是便于我在日常投资中“量化”风险
我按三种分类分别来查阅我持仓的风险度(以下是我今日最新的持仓占比)
一、常规分类方式:
股票仓位-----81.12%
债券仓位-----23.19%
现金仓位-----19.97%
其他仓位-----8.25%
这个分类方式,是很常规的,这里的比例超过了100%,主要是我有融资
里面的各项仓位,比如“债券仓位”,不是表示我真的持有某某债券,而是我把我库内的A类、债券、债基、混基等等里面的债券进行了比例统计后的持仓占比,数字也不一定是“精确”的,比如持有的某个债基,我会根据季报和某些网站对其债类占比“预估”一个占比后,逐个计算比例,混基如是。
同样的,“现金仓位”的计算也大体如此,当然,的确也有大把的现金,分散在银行货币类理财产品中,这样保持我 “低风险确定性轮”的攻击性,也会在某些品种较为低估的时候加仓搏反弹。
而“其他仓位”,则是贵金属、保险理财等其他的各类组合,不过此刻,这部分我只持有贵金属
另外,持有的可转债,我会按风险度按100%内比例分摊成 股性和债性
通过这个统计,可以指引我某类仓位是否过高?或者过低?然后进行大品种的平衡处理。
二、股票类行业分类仓位:
股票-常规-----38.11%
股票-金融-----10.93%
股票-投资 -----0.74%
股票-医药 -----17.76%
股票-贵金属---5.47%
股票-互联 -----7.03%
股票-退市ST---0.46%
可转债---------0.58%
这是在股票类中按行业进行的分类,加和后和上面“一”中的股票仓位大体相当,会有稍许偏差
因为,我这几年以来,在 金融、医药、互联、贵金属 这几大品种投入的仓位较大,所以单独进行了统计,除此之外则放在“常规”这个分类中
通过这个统计,就可以看出行业板块的仓位高低,指导进行加减仓。
三、股票类债股性分类:
股票-债性-----9.17%
股票-债股性---5.60%
股票-股性-----66.30%
这个是对股票里面再进行的细分,我把股票细分成 债性股、股性股、中性股
比如,银行股、高分红股,我会归类在债性股中,另外高波动性的股票划归为股性股
而中性股,则是那种波动虽然高,但其PB又相对低、但业绩一直在增长的那类股票
通过这种分类,可以让我在股票中进行风险度调仓
比如,我近期一直在谋划,把降低股性股的仓位、提高债性股的仓位,以降低高仓位(目前是81%仓位)下的风险
我还有一个更细的表,那个更细化到货币类、1J债基、2J债基、混基、股基、股票、杠杆基等等的占比,思路如上,这里就不做进一步说明了,上面就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例子
这些分类只是帮助我客观的看待我的仓位风险,或许大家有更好的方式,也交流下咯
赞同来自: 明园 、林玲玲 、枇杷树 、SHIGANWAN 、qwerty1389 、 、 、 、 、 、 、 、 、 、 、 、更多 »
这篇十年投资路写到2019年了,还剩2个月就该写年度总结了,行文上投资回忆录大抵应该把一些杂音去除,把很核心的东西提炼出来,不然就变成交易记录流水账了。
前久,看过一个观点,说从持仓多寡来判定一个投资者秉性上是悲观者还是乐观者,不能简单的把持仓多的就定性为乐观的、持仓少的就是悲观的。这个观点提到,一个秉性乐观的人,很可能在大盘快速爬升的时候,他们才会主动去加仓;而秉性悲观的人,则担心大盘在拉升时候自己谨慎的性格无法快速加仓,所以行动上往往提前把仓位加大,静待大盘拉升。
我仔细思量了这个说法,觉得好像的确是存在这种现象,我似乎就是这个观点中的悲观者。
如果把我投资的所有品种集合看成看成一个基金,现在整个就像是只高仓位的混合型基金,开年61.8%,截至昨天80.36%。
在当下这个时刻,股市估值非常不高,未来的走势,就差一个催化剂把行情点燃,至于什么时候什么催化剂,只能慢慢的走着看。我这种秉性谨慎的人,行情真正来的时候,我大概率是跟不上节奏的,所以只要某个品种价格合适,我就在缓慢的加仓。
经过3年的价值投资转型,发现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去挖掘出优秀的价值投资品种,甚至买过陷入“价投陷阱”的品种,在上篇回忆录中给大家乐过。
但价值投资这个体系的确看起来是可以“低频+躺赚”的一种策略,刻苦千日、长期躺赚。记得当初转型的时候,就比较过自己的投资体系和价值投资之间有个巨大的差别,一个是“手停口停”,一个是“躺赚”,当然共同点则是都需要长期的研究。
过去的投资手法中,经常手中持有大量的现金,很多时候都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大笔现金挥师入驻,赚个1%、2%粘油离身,俗称“低风险高收益”的方式,不过这种方式除了大家知道的机会渐少、参与者众多的因素之外,最大的麻烦之处是“机会”出现之时,往往留给的机会窗口也很短,进而短期内会冲刺般、精神高度紧张的去研究,带来的就是作息、生活中出现波动式的生活场景,有时候会影响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相反一旦不研究,则失去可能的收益,俗称“手停口停”,而价值投资则很好的平滑了生活、工作中精力分配的毛刺。
不过价值投资也有毛病,最大的毛病就是反馈机制太慢,搞不好几年都没有正反馈,甚至几年后发现是烂肉,这就是最大的风险,当然可以轻描淡写的把责任推给“学艺不精”。
转型不太成功,而老的投资体系又需要改良,那如何办呢?这就是2019年在思考和再次优化的论题。
不巧,看过一篇讲“能力圈”的文章,让我很是收益,其核心内容就在讲很多人都是在能力圈的根据地中赚到大钱的,而且他们的能力圈都在不断扩大的。但最最最核心,让我茅塞顿开的则是在讲“扩大认知圈、坚守能力圈”。
我突然发现,过去对能力圈的认知真是太狭隘了,总希望扩大能力圈后在新圈获利,实际上所谓的“扩大的能力圈”仅仅只是“认知圈的扩大”,离赚钱还远着呢,认知圈扩大不代表能力圈扩大,这里面有太多的试错和调整成本。
用兵法来说,这不正是以逸待劳吗?在能力圈内赚钱、同时扩大认知圈、辅以小型试错和调整来扩大能力圈、周而复始。
就这样,正式升级我的投资体系为“四轮体系”(宏观研究做为战略层级 + 随市场短趋势波动进行仓位调整做战术层级 + 价值体系研究做防御补充 +低风险确定性品种投资做超额收益)。
或许,这样才是我最熟悉的手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所以,在3.8日大盘暴跌4.4%之下,简单用了几个指标在“宏观轮”上进行了分析《19.03.09【前途光明】A股暴跌后的展望 》(https://xueqiu.com/4587884301/122615187)。在目前状态下敝人依旧认为“前途光明”。
当然,在“价值研究轮”下也沒停着,只不过进行了品种归整,更审慎的把它们做为打新门票进行配置。
或许是周期的轮回,又亦或回光返照,今年“低风险确定性轮”机会似乎增多了不少,只不过都是些蚊子肉,当然这不奇怪,股指跌多了都会有反弹,这个现象我判断,仅仅是很多新韭菜新学一门手艺新多一门亏损下离场的自然现象,这蚊子肉定然会越来越少,不久的将来再次进入做一次亏一次的状态。
今年这种股指的窄幅震荡,“趋势波动轮”直接都没执行过一次。
末了,可能有人会好奇,80%的仓位你不担心吗?
现在,当然不担心。只要有明确的预判,高仓位就不可怕,而谨慎则是对未来不知的恐惧代名词而已,有了好的预判,还需要唯唯诺诺的谨慎吗?
这,就是一个悲观者对未来的乐观之年。
赞同来自: zenglm 、孔曼子 、打新交朋友 、火锅008 、superstock 、更多 »
本篇该写2018年了,时间过去不多,拿出去年的年度总结来照抄一遍?好像这太无耻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看18年的年度总结--《18.12.31【年度总结】首破金身》(https://xueqiu.com/4587884301/119137905)。
今天写这篇文章,本来还想继续沿用“首破金身”这个单词做文章标题,毕竟是这十年投资以来首个年度亏损,但仔细一想,当初写年度总结是“年度收益为主、年度得失辅之”的方式,所以标题用“首破金身”是合适的。而现在这篇是十年投资的总结,那“年度收益”自然不是主题,还得用当年最大的经验教训来做题目。
为什么2018年会亏损,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找是外部原因,比如各大指数都下跌之类。但我对我的投资要求都很高,我真的不容许我有亏损,在N年前就给自己的目标是“熊市15%,牛市紧跟大盘”,我也深知熊市15%那实在是太难了,但不给自己一点压力,自己不望着这个目标灯塔,而去随波逐流,那等效于沒来投资,而是来“玩”,沒太多意义。
严格意义来说,在2018年,我的投资体系是混乱的,早先介绍过我曾经的“三轮体系”(宏观研究做为战略层级 + 随市场短趋势波动进行仓位调整做战术层级 +低风险确定性品种投资做超额收益)在2016年觉得有些举步维艰,需要进行改良,之后注入“价值投资”这个改良基因,之后的2017、2018一直在学习、摸索、实践价值投资。(虽然在上一篇回忆录里面提到改良成“四轮体系”,但其实所谓的改良是2019发生的事情,当时也提到所谓的“回忆录”其实是“反思录”)。
投资体系混乱的表现形式,就是把“价值投资”提高了非常高的高度,甚至把之前形成的“三轮体系”割裂的支离破碎。
比如,在年度总结中,“对‘去杆杆’政策的漠视”就是违反了“宏观研究的战略层级”,至于“仓位控制”、“可转债”、“A类和债基”,其实都是在战略层面上没有清晰目标导致的结果。
也就是,在去“去杠杆”这个大思路之下,可以预测风险资产将下跌,后续的的逻辑思考点就很清晰:
1. 可以考虑加大固定收益率品种,亦把高风险资产轮动到较低风险资产中去
2. 降低债性品种的“久期”
3. “去杠杆”影响的首推行业,就是大金融,之后的极致手段则是会对那些影响民生的行业进行改革(诸如医疗、教育、食品、交通等),如果中途没有“对冲”政策,那么相关行业将会受到极大影响,比如减税降费、增值税改革的政策利好就对冲了食品和交通行业,而对医疗、教育则对冲力度不足,导致2018年医药股大幅的黑天鹅事件频发。
4. 如果“去杠杆”对国内品种的影响面太大,那就需要考虑其他市场的投资品种。
而东施效颦的“价值投资”,最容易模仿的就是“长持不动”、“低频交易”。
从N年的大周期来看,对一个好的价值品种长持、低频交易,则的确是会获得非常大的收获。但实际上,散户最大的弱势就是在信息获取上,即便是一个好的价值品种,其盘根错杂的细节信息,则不是一个散户能驾驭得了的;更甚,其发生的内部变化,也不是散户在远程可以了知的。
另外散户的风险承受水平,则是无法承受在持有N年后发现原来是个骗局的黑天鹅代价;基于散户的精力问题,既然要深研,那么广度深研能到几只品种?这几只里面又能落地让你购买的又占多大比例?在你购买的品种中保证没有黑天鹅的又有多少?
可能坚定而专业的“价值投资者”对我上述的观点持不认可,甚至可能说“这是学艺不精”、“你误解了价值投资”等等。
但这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散户到底有多少精力和能力去做“深研”?如果不做深研而持有所谓价值品种,那蜻蜓点水式的研究,即便有成果,如何避免这个成果不是“盲人摸象”?
或许每个人要找准自己适合的投资体系,那才算是真正入了投资的门槛,接下来的路径则是“坚持+适度改良” -- 只有认识清楚自己,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怎么做?
最后年度亏损8.1%,但各大指数亏的更惨(沪指-24.59%、深指-34.42%、中小板-35.31%、创业板-28.65%),标榜的说法就是“相对收益获得了大幅正增长”(哈,那些投资公司就是这么忽悠散户的),但亏损就是亏损,实实在在的亏钱,用钱买教训,当然这都是任何一个投资者岁月成长的代价:
没有基石投资策略做支撑的投资,风险实在是太大太大。
文末,给大家乐一乐,敝人“价值投资”学艺不精,在2018年拿过几只大家公认的“价值投资品”,最后被证伪为假价值投资,列举几例给大家:
1. 亏损90%出局的康得新
2. 跌60%的HK中国华融
3. 腰斩的HK中国信达(依中国华融同类进行的分散品)
4. 腰斩出局的安信信托(虽然曾经获得不错收益,不过跌下来后又进去惨到腰斩)
5. 曾经手持分众传媒,后来因为看不懂它所谓那些赚钱手段真的能赚钱?小赚跑了,不然现在很惨
6. 手中现在还有一只华东医药,买了要两年了,同期买的恒瑞医药都翻倍了,它目前还亏10%,目前在观察是否是假价值投资品。
赞同来自: 刀羊 、yourenz 、妖红 、心平斗满201916 、孔曼子 、 、 、 、更多 »
有个段子说 “三个人坐电梯从一楼到十楼。一个原地跑步,一个做俯卧撑,一个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有人问他们是如何到十楼的?一个说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是用头撞墙上来的。这个电梯,说的就是牛市,而那三个人,则是在牛市中获利的投资者吹嘘和总结的各种‘牛市经验’”。
这一篇回忆录,已经到了2017年。
这一年,年终+16.66%,很有喜感的一个数字,亦大幅跑赢了上证、深证、中小板(综)、创业板指,这看起来相当不错,单看这几个指数,谁会认为2017年是牛市呢?没人认为。
但实际上,2017年是个蓝筹牛市,亦是小市值品种的熊市,按当年的说法,叫“结构性牛市”(注:这就是资本市场中惯用的宣传手法,其实等效是在说“结构性熊市”)。
继2016年转型把价值投资做为投资体系的一个策略,在2017年继续深耕、学习,但实际仅仅是“见其门而未入”的状态。
与其说是这篇文章是“回忆录”,不如说是从后视镜角度来看的“反思录”。
虽然在“结构性熊市”中将盈利成功超过15%,但实际总结的时候,如同“漏网盛水无遗留”。
这一年中,手中的“好”品种中国平安、腾讯、复星医药、复星国际、安信信托贡献了很大收益,中途也有其他的“好”品种也有一定贡献,只是持有期不长,比如长江电力、招商蛇口等等。
但实际上,这些品种的介入、持有、获利真是价值投资品种“研究”的成果吗?
是研究PB的胜利?还是PE的胜利?亦或peg、亦或ROE、亦或净利润增长率、亦或现金流、亦或负债率、亦或周转率等等的胜利吗?
更亦或是深入研究行业后,横向比行业、纵向比公司的胜利?
其实都不是,这如在本文开头段子说到的,三个人都到了顶楼,难道真是靠“俯卧撑”上来的?很显然不是的,他们其实都是借助了电梯上升的“趋势”带上楼的。
多年后,我再次总结这一年的得失,甚感当时写年度总结时候用“又是运气”来表达,的确真是恰如其分--《17.12.30【又是运气】2017年度投资总结》(https://xueqiu.com/4587884301/98436219)。
如同07、15年牛市来了一样“在风口,是猪都要被吹起来”,在17年的蓝筹小牛市中,幸运持有蓝筹价值股票,那定是要被“吹起来”,其实这不值得夸耀。
我这么说,或许资深的价值投资者们不乐意了“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品,那是定然能很好穿越牛熊,即便偶有落寞,也必将价值回归”、“如果不价值投资,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投资呢?”。
其实,投资手法千千万,偏执的投资手法只要研究够深,都必然是人中翘楚。比如时下日渐落寞的K线分析法,依旧有人依靠它赚得盆满钵满;又比如大家熟悉的F大之银行轮动、安道全之转债投资;更有甚者,玄妙的长期“运气好”,个中奥妙真是玄之又玄,但你的确不能否定这种现象的出现,只不过到是可以好好研究为什么此类投资者长期的“运气好”到底是什么原因。
也就是,投资手法如同适手兵器因人而已,东施效颦则可能画虎不成。
通过对这一年成败得失的总结反思后,我甚感结合我的性格特点,可能影响股市的第一权重当属“趋势”,而“价值”则从属跟随,这可能才是我容易舞动的适手兵器。
换个角度说,趋势不在之大势下,如日中天的大蓝筹在2018年不也损失惨重吗?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估值高了”来解释。当然,“价值回归”肯定亦是不变的规律,不然也就不存在价值投资这个体系了。
后来,我升级了我之前形成的“三轮体系”,增补了价值体系的研究,变成了“四轮体系”(宏观研究做为战略层级 + 随市场短趋势波动进行仓位调整做战术层级 + 价值体系研究做防御补充 +低风险确定性品种投资做超额收益),其中的“价值体系研究”做为第三轮,不过时至今日还属于婴儿水平,逐步提高中。
另外,提一提那年大家被坑的英力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17.05.13【灰天鹅】英力特要约落难记》(https://xueqiu.com/4587884301/85470800)。
还有一个失败割肉的是中国长城(重组事件+定增套利),参阅《17.02.23【调仓】战略割肉长城电脑兼谈近期市场》(https://xueqiu.com/4587884301/81619955)。
潮起潮落,好运也有结束的时候。将近2年美好的时光,在2016年初彻底结束,如文艺般赞美这阴冷潮湿的冬末,又像歌唱那流水东逝的记忆。
开年的“熔断”行情,堪称股灾3.0。
如果说,股灾1.0、2.0对我毫发无伤,但3.0着实让我受伤。
虽然说,在2015年惊心动魄的7月之后,大幅降低了权益仓位,但随着股指蹒跚的步伐,市场信心并未有效恢复,一个风吹草动都会让市场瑟瑟发抖,为平衡收益和风险,定增基金的“高隐含折价”吸引了我,因此在15年4季度后逐步加仓了定增基金,中途收获不小,年末整个权益仓位到了32%。
这也就是为什么股灾3.0让我受伤的重大原因。
在1.11日趋势破坏之后,重新斩仓降到4.93%,开局亏损3.84%。
开局如此大跌原因,具当时市场分析有三:市场估值高、RMB汇率下降、大股东万亿减持。
我认为这几个原因不至于如此快速的杀跌,但真实原因是什么?至今我也不知所以然,如果有高人能解惑指点,敝人万般感激。
当然,也有人说,“熔断”是大帮凶,其实这个说法更是瞎扯蛋,我在《16.01.11【持久战】开局不利兼论“熔断”取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f959140102vzti.html)分析过。
因为开局不利,又预判年度股市走势可能不太乐观,同时低风险确定性交易的日渐落寞,到底怎么才是更好的交易策略呢?
这让我形成的“三轮体系”(宏观研究做为战略层级 + 随市场短趋势波动进行仓位调整做战术层级 + 低风险确定性品种投资做超额收益)受到了无所适从的境地,需要进行改良的想法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里不得不提“低风险确定性投资”,早些年,有人做了个比喻,或许比喻不太美观,但似乎也比喻的很恰当。
他把股市打新者比喻成“股市蛀虫”、股市套利者比喻成“股市鬣狗”。
“股市蛀虫”不停的从股市中吸取制度红利养料、“股市鬣狗”不停的寻找狮子老虎们不屑的食物。
对的,“股市鬣狗”为了低风险生存,在不战斗的情况下,需要不停的寻找遗落的残羹冷炙,看似轻松,但存在的大问题就是“手停口停”、“激增的鬣狗群”、“僧多粥少”的境地。
故而,多年来,套利者面临的是标的逐渐稀少、套利不成反被套的局面。当然,市场中又出现了“套套利者”的一种策略,不过这注定难以持久与延续。
转型的路是艰难的,最符合人性的策略是“躺赚”,当时由于被市场所影响,很天真的觉得“价值投资”才是这种符合“躺赚”的策略。
有次在雪球做了个投资者风格评测,评测结果把我定义为“追涨杀跌的趋势者”,当时很是不服气,凭什么把我定义为“追涨杀跌的趋势者”?我为什么不该是“价值投资者”?
时至今日,严格审视我的投资风格,的确更多偏向于“趋势者”。当然,既然是“趋势者”,怎么不会是“追涨杀跌”呢?只不过我这个“趋势者”,注入了一些优化的策略,看起来就不像那种偏执“涨了就买、跌了就卖”的趋势者而已。
还是来说说当年转型的过程。
转型是困难的,一如刚刚开始做投资时什么都不懂。所谓“价值投资”,当然要看财报啊,要看PE/PB/ROE等等这些数据啊。
于是还真是有模有样的研究了很多股票的财务数据,真是“一入此门深似海”,几千个股票,一个一个的来研究真是费力费时,还不知道怎么更好的有效率入门。
大家也知道,过了2月份后,上证50、上证红利、沪深300这些大盘指数缓慢的上扬,但我一方面在“学习”价值投资中,另方面觉得这种大盘指数的上涨到底是否能持续心中也存有隐忧。所以迟迟没有介入到这些品种中。
另外的失误也有,就是实在沒与时俱进感知市场的谨慎情绪,误判市场无风险利率已经在低位,故而也沒介入到债券和A类中。
就这样,全年的大部分资金就在低收益品种中待了很长很长,还好,年终收官侥幸正收益+2.16%,虽然也大幅跑赢指数,但距离自己内心中的+15%有很大差距。
要说好运不再,不过也有个“庸中佼佼”的亮点,就是在5月份买房了。
主要基于这几个逻辑买的:
1. 按过去的交易手法,配上大把的现金,生怕某天不小心“乌龙指”产生亏损,这也是想把现金转为固定资产最大的原动力。
2. 买房竟然不限购了、甚至可以两成首付了
3. 当地房价都跌了5年了,全国其他地方近期都触底回升了,从“溢出”效应来说,应该不久我们当地也要触底了。
赞同来自: zenglm 、Stars 、心平斗满201916 、homanking 、sames1986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惊心动魄的2015年,留下了非常多的记忆。
这是我第三次写2015年的心路和回忆,第一次当然是在当年日常记录的点点滴滴,第二次则是在2016年写年度总结的时候。
在落笔本篇的时候,我重新复习了当年的文章记录和交易记录,耳边回荡起了当时战场厮杀的声音(或许哪辈子我就是个军士--在战场厮杀的军士。在股市中,何尝不是另类的战场呢?)。
到来的2015年,一路加仓,在各种分级B类中寻找被市场遗落的“相对低估品”,与其说想获得超额收益,不如说当时是上冲过程的踩刹车行为--因为低估,所以如果遇到突如其来的市场下跌,至少这些品种能跌的少一些。
当然,这些品种后续被其他资金发现,逐步填平了低估的部分,还真是最后获得了超额收益。
时间一晃,到了4.20日,这天虽然跌幅只有1.64%,但量能引起了我的注意,让我意识到风险已经开始在集聚,经过事后分析,决定《15.04.21跟随新股民奋战股市》(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f959140102vgr2.html)。
到了5.28日,又是一根巨幅量能的大阴棒打下了,这日沪指大跌6.5%,于是根据既定纪律和策略,决定从5.29日开始撤退。仓位从120%较为快速的到6.4日降到51.65%,后续又到6.15日5178.19大顶降到46.78%,之后一直减仓,到6.26当天一把从41.42%减仓到18.15%。
经过一个月的持续减仓,做了一回牛顶“逃兵”,手上拿的是好的低估品种,又正好中了两只新股,这期间净值相反上涨了9.2%。
等于在股灾1.0中没受到伤害。
惊心动魄的7.6-7.10到来了,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时刻,可能永远不再浮现,那几天是鬼哭狼嚎的炼狱、是劫后余生的凤凰涅盘。
7.7日,我大仓位买了转债优先、医疗A、传媒A级三只隐含债性收益率最高的“待低折”品种,本计划慢慢获取其“待低折”的光环收益,沒料到7.8日它们悉数大跌,简直是前所未闻,于是导致低折转母基后仓位又再次大幅提升,当晚对来日的走势异常的担心,压力非常大,于是记录了在盘中的分析和操作情况以备以后检视《15.07.08【国妈救场】不幸中枪》(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f959140102vmrr.html)。
不曾想7.9~7.10,股市大涨两日,所买入的A基折转成的股票母基相应大涨两日,结果大幅度提升了市值,创出了历史新高,几天时间净值暴涨30%!!!!
这个过程中,是惊心动魄的,有投资者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有人说他们当时“冷静”而“勇敢”的把那些跌停的A类悉数接盘,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我其实根本不这么认为,我相反觉得这是“意外之财”,每每回想起那几天,我完全是后背发凉。
要知道,那几天非常多的股票连续停盘护驾(护价),不仅股票流动性出现了问题,而且连金融机构在资金调配上也出现了流动性枯竭,坊间也在分析分级基金因为无法卖出股票而备足足够的现金应对赎回潮,将准备实施巨赎规则。
按这种局面任由发展而国家层面不出面进行干预的话,势必影响到方方面面,说的非常难听的话,一旦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银行挤兑等一系列影响金融稳定的概率不是没有,到时候可是相当的难以收拾。
给各位见笑一下,就在7.9~10这两天,我在我银行活期上留了大量的现金(连货币理财都沒买)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后续发生银行挤兑,这些现金也未必能帮上忙,但毕竟活期现金总比锁死资产好的多)。
上面寥寥数语,沒经历过的人可能也没法引起共鸣,这让我想到我们看历史战争故事的时候往往都会“笑谈中运筹帷幄”,或许就是如此这般。
这段经历我也和其他朋友交流过,有人说“你说的那种风险,怎么可能呢?”。或许事后来谈已经没有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场景感受了。
有朋友也提到,说A类怕个啥?合同规定必须要给你付息的。其实说这话的,只懂1,不懂2。A类的确按合同规定是收息的,但那几天股指连续的下挫,怕就怕一旦触发B类下折,导致A类的多余部分必须强制转为母基,如果转成母基后股市继续下跌,那不是直接活生生的亏损了?
也就是7.6~8这3天,无论有意或无意买入A类的,遇上8号下折,9~10号又迎来股市大涨,完全就是托了国妈的福,没有管理层在9~10号注入资金救市,所有持有A类的,大概率铩羽而归大亏损。
所以说,有一个稳定和强盛的国家,我等小百姓是幸福和幸运的。特别是管理层在股灾中处理结果是有效的,让我更加佩服和敬仰。
之后一久,股指稳定了一段时间,获得的喘息的修养,我也后续做了一篇总结《15.07.26【股灾过后】休养生息,来日再战》(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f959140102vnz1.html)。
经过这几天,我的仓位降到了15%,等股灾2.0的时候直接减仓到5%做观察仓了。虽然后面吃了A类的上涨,但下车太早转入债基,又吃了一段后转入了货基,中途也做了电气转债的小套利,不过这些都已经无关乎全年的大局收益了。
股灾2.0之后,我的净值就像一根水平的直线持续到了12月,最后全年+111.33%。
今天写这篇,用力太猛又大伤元气,又耗时3个多小时,虽然也有很多心得体会来交待,等以后其他篇再谈吧。
赞同来自: 猪尾巴草77 、Stars 、why333343
检视我持仓里面的所有品种 和备选仓里面的品种(看涨跌、看量能、还有其他)
然后也会查阅大品种群(比如分级、可转债、近期可能有“油香”的品种群)的相关情况
时间从18:00之后一直到睡觉,
当然,这里面不是说我聚精会神的看,中途还要吃饭嘛,还有饭后要休息一下,如果中途觉得累了,还会放空脑袋静坐一下
兴趣使然,全程都是放松的
唯有突然出现的“油香”品种,那就聚精会神的到处翻阅资料,这个时候会紧张一些
如果某天事情太多,到家也晚,那至少还是要检视持仓品种,这是“定课”,即便到家已经12点也如此
赞同来自: 猪尾巴草77 、孔曼子 、JECH 、追梦者雷 、枫韵紫秋 、 、 、 、 、 、更多 »
时间回到2014年,这已经离“正式投资”有5年的时间了,自打扭扭捏捏缓慢的购买权益类品种后,经历和面对的都是漫漫熊途,对牛市的梦想就像一个在室之男对禁果的渴望,这一切在2014年下半年出现了迹象。
人的命运就是这么神奇,一切都好像早已安排,人生的荣辱兴衰就像波浪起起伏伏,回头看2014就像是我生命里一段最美好快乐安逸岁月的开始,投资、工作、生活等等都是那么顺利、舒适、心满意足。
整个上半年,进行了很多稳健的债券投资,也做了少量的事件驱动投资(南国置业的要约套利)。
8月初,预判只要再来一次探底就可以牛市来了。
9月,市场波澜不惊的缓步上移。
10月底,弃债入股换风格,加强进攻性品种。
11月底,感觉遍地是黄金。
12月,乘势大盘的猛烈上涨,辅以不长不短的一道分级母基折价好菜,单月收获+24.98%。
最终,全年收益+58.40%,再次超越大盘走势。
这一年,算是多年来投资体系逐渐成熟后的一次成果丰收:
战略方面: 准确把握了大盘走势
战术方面: 较好的把握的低估品种(比如同辉100B、几个债券、几个分级债B)
确定性策略: 12月份的分级母基溢价套利。
这一年中,有幸参与了几个打破刚兑债券的试验品种,大名鼎鼎的11超日债、12湘鄂债。参与了过程,见证了历史。
说到分级基金,应该是这几年对P民小散最好的加杠杆的品种,如之前在这个系列文章《【十年投资路01】新鲜事物之小金锭一个》(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50?show_all_answer-TRUE__item_id-2406509__answer_id-2406509__single-TRUE#!answer_2406509)中说的一样,对新鲜品种的研究、参与,会是小散们获得超额收益的来源之一。
分级基金的玩法实在太多太美,比如:
牛市时玩B、 熊市时玩A、
股弱债强时玩债B、股强债弱时玩股B
母基有折价时玩申购分拆套利、溢价时玩购买合并套利、
A类的债性轮动、
牛市进攻策略中的B类高杠杆轮动切换、防守策略中的B类低付息率轮动切换
高折套利、低折套利、定折套利
到期折价套利
...
相比可转债,虽然玩法也很多,但分级基金最大的优点就是只需要对下一步趋势的动向只需要判断好宏观大趋势即可,而可转债还需要避开正股那变幻莫测的各种“坑”。
可能每个人的缘分不同,我一直觉得可转债是至今我接触到、玩过的品种中最复杂、最变幻莫测的品种,没有之一。但分级基金就相当的容易和好玩。
虽然,都可以“一鱼多吃”,但可转债当结束一种吃法后,再出现新的吃法的时间可能会很长很长,而分级基金,往往结束一种吃法后,会在不久的将来又迎来新的一个吃法。
在这一年中,在年底分级母基折价,着实是给当时参与到的人一顿饱餐。本来如此的套利时间都很短,但这次是个例外,当我捕获到这个机会的时候,市场上最早先做的人已经做了几轮了,还好我也能吃了大半段肉。
其实,事后分析,在参与规模不限制情况下时间延续能如此长,已经说明牛市已经在像启动的火车车轮停不下来了。
接下来的2015年,那也是一幅靓丽的风景、一道久违的饕餮盛宴。
赞同来自: 天时地利 、srboyzj 、夜路沙冷 、妖红 、superstock 、 、更多 »
我最先的开户是在2002年,在《序言》中提到过,真刀真枪的做投资则是2009年开始,虽然在02-09年期间有时候也突有兴趣看看股市,但都觉得索然无味。
为什么索然无味?在那个年代,“似乎”盛行走波浪理论、炒热点(毕竟沒仔细去经历,说的不对各位包涵),当我去学习这些东西的时候,发现太难了,特别去学习一个个股的时候,真不知道哪里入手?
在09-12这几年,虽然跌跌撞撞的投资了几年,但也经常“鹦鹉学舌”、“抄作业”,每每看到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机会时候,甚是钦佩他们的发现能力。
在数千个股票品种中,能独具慧眼找到恰当的投资品,我天然觉得非常困难,那么怎么能找到一个较为简单、快速、稳妥的方式入局呢?在这几年,一直都在寻找、思考、总结。
当时的逻辑思维其实很简单,当想到股票的庄家黑幕、财务假数据、经营管理层捉摸不透的内幕等,就觉得数千个股票中扑点球,那这定然不是我的菜。于是就想到了基金,毕竟基金是有专业人事打理的,而且做品种配置,更重要是它的品种是分散的,风险看起来必然比股票小很多。
当然,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基金做为重要投资品,如何才能更好的把握它未来的走势,让预测更有确定性?
这期间,研究、琢磨、和构思了很多让这个“确定性”更确定的定锚方式,举两个不太成功的研究:
(1)曾经,利用基金名称来寻找下一个阶段可能走的更好的品种,比如“消费主题”、“品质生活”、“特许经营”之类,但后来发现这基本是忽悠人的,这些基金中会配置一些无关的股票,比如银行股、基建股等等,当然你说消费类品种,没有银行哪来的消费?好像这也说得通,不过这就失去了某个专项主题的意义,更像在牵强附会的忽悠。不过这几年,新的“专题”基金好像比过去规范了,另外专题指数出来后对应的指数基金也出现了,早年那些名字独特的基金就变得真的“普通”了。
(2)后来,发现在很多基金公司中,似乎存在一种潜规则,就是该基金公司中,某年某个基金成绩会独树一帜的好,第二年又会换成另个基金,而且这不是一个公司的情况,当时觉得这个是它们内部故意培植的网红基金。研究了一段时间,发现这比股票研究还更不好抓到,然后就放弃了。不过不知道这个规律是不是基金公司真是这么干?还是我看到的只是个假象。
最后还是还是发现“宏观”研究,来的便利、简单和更有“相对靠谱”的数据支撑。
之后,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投资风格:
宏观研究做为战略层级 + 随市场短趋势波动进行仓位调整做战术层级 + 低风险确定性品种投资做超额收益。
这个风格影响了我多年,在目前还在持续优化调整中,当然在2015年之后又有了新变化,以后会讲到。
说到宏观研究做为战略层级,我一直认为这是散户们容易拿得起的廉价兵器,曾经还写过一篇文章《【宏观】散户到底是否需要研究宏观趋势?》(https://xueqiu.com/4587884301/94940727)。
当然,各位高手也莫取笑敝人,或许我这个认知还真可能是个“散户思考的假象”,不过对散户而言,可能“模糊的正确”要比“精确的错误”会好很多。
当然,宏观趋势的研究,也只能做到“盲人摸象”的层级,相关的数据指标如果一旦研究太多,相反也会有问题:
一方面是散户的精力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
二方面和研究K线指标一样,当然宏观指标比K线研究有优势的一点就是,K线指标研究过多经常指出互相矛盾的判断,但宏观指标会可以互相印证。
三方面则是研究越多,就变得主次不分了(散户的目的是赚钱,不是学术研究)。
另外,宏观研究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国家在政策和数据制定都在年年完善和改进,所以数据的选取就变得是另个课题了。比如前几年,M2数据对股市走势的灵敏度相对很高,而现在则大幅下降,现在还用M2数据来研究就过时了。
2013年那年,对于我来说,属于宏观研究胜利的一年。
那年在一季度结合管理层对全年资金量的计划,坚定全年沪指将收绿线,并预估沪指收盘在2150附近,只低不高,实际结果年终大盘是2115.98,跌幅6.75%。 因为年初悲观判断,整年的操作都很保守,最终收益+16.32%,超越了沪指22%。。
赞同来自: 天时地利 、sami08 、火锅008 、Stars 、brightsky 、 、 、 、 、 、 、 、 、 、 、 、 、 、更多 »
有人说,有福气的投资新手,就是他在股市顶峰的时候刚好入场。
我的经历,似乎和这个能攀上点关系。
最初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是在09年春节后,不过那会只敢从货基、债基慢慢入场,等练了几个月,觉得摸清基本套路后,慢慢介入点混基、股基、乃至股票,只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是到了6月份了,不过还是小规模入场, 中途还搞点T 0高抛低吸练练手。
大家也知道,那年的高点3478是在8月4号,在整个7月份啊,我觉得这么做好顺当,也赚了一点“小钱”,等8月4号那个大阴棒打下来,整个市场一片哗然。
不过呢,当时我关注的一个财经评论节目,里面有个专家说“这种急跌慢涨,根本没事”,于是安心拉,后来在8月7号还继续买入呢,再后来大家也知道了行情好糟糕,触底、反弹、再跌、再反弹,当年我这颗小嫩韭的心啊,被这种上上下下的折腾,实在是搞了筋疲力尽。
那会,恨死这个专家了,狗屁的“急跌慢涨没事”,这急跌慢涨事情可大了,这种跌法,完全在嫩韭心中就是“大跌”了。
当然,如果按现在的我,回头去看那段时间的K线,还真是不担心,只是在3000点附近箱体震荡的局面而已,只不过当年的嫩韭在高位加仓的呀,肯定在后面的行情中相当的难受。
其实,要说福气,我觉得似乎确也攀上,真是高点附近加仓了,不过更重要的是通过那几个月的体会和感受,有了几个心得感受,对后面的投资生涯起到了很多帮助(划重点):
(1)专家的话,你只能听一半。关键不是说他“故意”骗你,而是他是在他的“格局视野”下看待的,你的“格局视野”和他完全是有差距和差异的。当然,如果你抱着“专家都是骗人”的念头,那你也根本就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之徒,很难进步。
(2)股市涨涨跌跌的悲喜交加,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风险的控制和品种的选择。
其实,上面的经历可能很多朋友都类似经历过,今天我文章的主题也不是在说这个,而是通过案例说说怎么真真实实的被市场教育的。
为什么标题起成《刚把鼻孔往向上翘,新鲜嫩韭被打地》,主要是那会这种“套利”交易,确定性比较高,所以战绩斐然,虽偶有损失但都很小,相反最后的收益都很高,所以就类似于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就鼻孔向上、趾高气昂。所以,不经过几次失败的教训,真很难对市场提起敬畏之心。
时间拉回2011年,那会也有模有样的和大家一道,积极参与到很多“套利”交易中,那年河北钢铁公开增发,增发价是4.28,途中价格都掉到4块以下了,甚至3.7。很显然,它要想增发成功,必须要把股价给拉升到4.28以上,不然市场上谁会去增发配股呢?
所以,这是个明显的套利机会,当然也是有风险的,风险就是河钢有没有那么大能力把股价给拉升到4.28以上?
为了把股价弄上去,河钢接连出台了几个利好,包括大股东要认购50%、在市场上也讲了点故事,不过事与愿违,在整个过程中,股价拉升到4.28以上沒支撑了1分钟,后面就是漫漫熊途。
那个时候经验真的不足:
(1)会以为股价会大幅超越4.28的增发价(心态:类似于全面要约的案例,不大幅超过的话,容易增加增发失败概率)
(2)觉得每股净资产4.4(计算的)比市场价高,要跌也跌不到哪里,当时忽略了一个常识:如果增发后,每股净资产肯定是要降低的。
(3)其增发预案出来后,结合市场情绪,那个时候割肉也应该出来。
实际上,在这种套利模式中,真正正确的姿势是:达到预期目标就应该及时了结卖出,如果市场预期发生变化,割肉也必须出逃。
当然,当时的水平的确低,设定的预期目标是4.7-5以上,很明显这种预期过于贪心了,再然后就是内心还存在增发成功的幻想。这就是人性的弱点“贪”和“放不下”。
所以设定“精确”的预期目标的确是需要功夫和经验慢慢积累的。
最终,后来实在熬不住,在当年年底以亏损30%割肉出局。
再来说另个被市场教育的案例-全柴动力全面要约。
时间也是2011年,熔盛重工与全椒县人民政府签订《产权交易合同》收购持有的全柴集团 100% 股权,导致间接持有全柴动力44.39%的股权,触发全面要约。
后来,熔盛打保证金、上报证监会、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查、获得国资委同意等等流程都完成,唯独证监会需要的补充材料未提交,而且之前公告“待取得国务院国资委、商务部反垄断局相关批复文件后立即将补正材料上报中国证监会”。
按这个路径,在国资委同意后,熔盛会“立即”补充材料给证监会即可。
可惜,从此之后,这个“立即”变成了遥遥无期的“仍在准备之中”,最后直接拖到了“商量延期”、进而拖到了“市场已发生根本变化”故而申请撤回证监会材料。不仅如此,还厚颜无耻的向全椒县人民政府要回了“保证金”。
同期,全柴动力也是慢慢熊途,进行要约套利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投资者是不满意的,兴业基金公司也因此代基金持有人上诉,结果是败诉。
在裁定书中,对提到的“立即补正材料”这个公告,解释是“公告”只能算得上是个和投资者的“磋商行为”,并不具备合同义务,故而无法对熔盛形成制约要素。
通过这个失败的案例,我总结几个教训:
(1)如果没有《要约报告书》全本进行公告,都属于不确定的事件,如果参与其中,只能叫“事件驱动预期”的炒作题材,要承担风险的。
(2)上市公司的“公告”,甚至在公告中的“承诺”,其实严格意义上都不具备法律效力,仅仅属于“君子约定”,如果上市公司翻脸不认,投资者还真对他们没辙。(画外音:很多公司就是利用这种公告“承诺”骗了很多投资者,甚至某年上海本地的某家国企都干过)
(3)所谓的“保证金”,其实不是“定金”,只是“订金”而已,可以退的。莫被上市公司缴纳“保证金”后就觉得“血本都下了,肯定沒问题”,这只是“幻象”而已。
在全柴这个投资中,我在持有1年多后,实在看不到希望,以亏损42%全部割肉出局,太惨了。
结合河北钢铁和全柴动力这两个案例,其实逐渐我也得到一个宝贵经验:
任何品种,如果市场已经发生预期变化,必须要快速调整战略,甚至想都不用想,立马撤退。
在2011-2012年里面,这两笔重大的损失对我的损伤其实也是很大的,毕竟那个时候就是个起步阶段,当时甚至准备动手逐步开始写一系列的股市黑幕,题目都定好了叫《资本无德》,可惜后来各种原因沒弄。
其实,当年愤愤不平的觉得市场不公和黑幕,现在回头看,精确表达是“不是我不行,而是敌人太狡猾”。
资本市场的确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黑幕,不过,只有自己在如此腌臜的染缸中用“血”的经验换来的宝贵教训,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圈和知识面,才能让你在市场中活下去,做个真正意义的“股市老兵”。
赞同来自: 无牙的马妹 、奇点时刻 、srboyzj 、访客 、hello1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生命中,感觉有那么多冥冥之中给你安排好的事情。
这久遇到的几个事情,感觉就是安排好今天写的这篇就是和自律者有关系的主题。
随便举两个例子吧,有人问我“为什么说最高级的欲望,需要通过克制才能获得”。如果用宗教或者心灵鸡汤来解释,那就是通过克制自己的“小欲”,那么将利于“积攒资源”或“减少阻碍”,进而未来获得更多的概率增加,则会有更大的享受。只是对方也做投资,我就简而回答“延迟享受”,我想做投资的大抵很容易一听就明白。
大凡在生意场上能成功的人,都是很有自律性格的人,只是表现不同,有个朋友,自己的事业做的相当好,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因为家庭内出了状况,她自己坚毅自律的性格,一下子就瘦身成功。我着实佩服至极,难怪她的事业做的那么好。
在股市中,七亏二平一赚,你如何才是那个“一”?
靠勤奋?靠智商?靠消息?
或许是,也或许不是。
如果勤奋有用,那么那些追涨杀跌的股民们,为什么没有个个大发横财?
如果智商有用,那么岂不是清华北大的天才们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
消息这个方法,就更不用说了,炒股的人都知道其实它长期看根本不靠谱。
只能说,勤奋、智商、消息这些都是投资路上可以利用的工具。
当然,自律的权重,则是更重更大。
十年投资路,剔除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内容,在投资上,我每天的路径都是一成不变的:
以每天18:00点开始做为每个交易日的起点,复盘->记录、总结->制定第二天的策略计划、或未来一段时间的布局计划->清晨略揽消息微调计划->盘中执行。
当然,或许这个市场中大部分投资者,“自认为”自己也是如此计划的,但其实实际执行那一定的千差万别。
就单举一个“记录、总结”这个阶段,或许大部分人都没有质量很好的完成,很多人可能只是脑海中过以下、总结一下就结束了。
投资过程中的这些辅助工作,是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但它最大的好处就是N久时间后,可以回头再重新“复盘”学习,每一笔的成功、失败,都是对你下一笔交易的快速指导。
投资的效率,就是这么提高的;投资的准确度,就是这么总结出来的。
我遇到过很多投资朋友,他今年的“赚钱心得”,和去年的“失败心得”,其实就是一模一样的,看似此刻是赚钱了,但当新的轮回来的时候,他的同样的手法就会变成新的“失败心得”。
在上一篇文章,我提到坚持做记录,坚持进行月度总结、年度总结,对自己的投资有百利而无一害。
记录、总结,固然辛苦,这个世界能有几人能坚持下来?
为了自己短暂的懒散和闲暇,失去了未来能超越很多人的机会,这是非常不值得的。所以说,开篇那个朋友问的“为什么说最高级的欲望,需要通过克制才能获得”,就是这个道理,克制自己去懒散、克制自己不去思考总结(就比如当下的我,一篇文章的写作,就是费脑费精力的去总结、去回顾)。
当我坚持进行交易记录、坚持去思考、去总结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很多数据的计算越来越轻车熟路、很多新闻的信息解读越来越快(或越来越准确),映射到投资上的成绩,体现的经常是股市下跌反弹后,自己的收益又创新高了。
虽然2012年,股市前抑后扬,全年沪指+3.17%,摆脱了2010-2011两年的连熊状态,而我那年的投资收益是+14.96%,从绝对收益率上比不上前两年,但在我投资生涯之中,那年算是高质量的一年,因为各方面的记录、总结都在自律的完善起来,为后来的投资做了很好的铺垫。
就像恰逢我这几天和另外朋友聊到的:从这个世界的人生百态,本就是自律者才能发达;对投资而言,更是自律者在割不自律者的韭菜。
赞同来自: Dick11 、黄山松2007 、猪尾巴草77 、心平斗满201916 、夜路沙冷 、 、 、 、 、更多 »
在敝人前两篇《十年投资路》发了后,也朋友说你运气(或“能力”)太好了,才接触投资就能不亏,其实敝人也不是神人,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
在09年投资,一直到2010年,甚至说起头08年开始去银行买理财,两年过去了后,不仅混混沌沌,而且自己都觉得自己庸庸无为,即便把当年的交易记录全数调出来查阅后,毫无新意和亮点。
如果不是把收益调出来看,完全都忘记了2010年+40.02%的收益,竟然超越市场那么多,只是当年本金太少,这个收益其实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
有网友的评论“楼主因为家庭原因,一开始就有一个不能亏的念头。这个念头是他前面几年赚钱的一个很关键的要素。比如只做打新股、债券或货基等等这样,避免了炒股亏损这样的事情。”
的确如此,在2010年,基本上就是打新这个套路。
有时候想想,世间的事情真说不清楚,有时候的“笨拙”未必是最差的。
这十年中,过程中有很多的投资思考、决策、感悟,实在太多太多,如果说通过“精炼”的方式来写,比如每个感悟、每个思考,浓缩在几十个字写完,一条一条的整编成条块,不仅浓缩精炼,而且写作也不累,不过我也转念一想,其实每个“结果”可能仅仅寥寥数语,没法体现当时的“过程”、“逻辑是怎么来的?”、“心路历程是怎么变化的”等等。
相反,每篇文章设定一个主题(或感悟、或决策),适当回忆一些当时的“场景”,这更能还原当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结论?把它写的有一定的立体感,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点,还能和大家产生当年的“共鸣”,也许这也是一种回忆方式。或许,N年后,还可以留给儿子看看老爸当年的路途。
回正题,时间逐步推移到了2011年年中,在论坛、在QQ群,逐步认识了一些朋友,这里面,有两位朋友算是贵人。
一位就是在最开篇文章提到的“wlwbd88so”前辈,他算是给我开的低风险确定性投资大门,当时才知道,原来股票也可以这么玩,后来的攀钢钒钛大战,就是这位前辈引导教会的大家。只是不知道有没人也是这位前辈的学生。
另一位,就是大家熟悉是“黛丝哥”,其实大名是 @dess30 ,我称他为“D哥”,这老兄当年很早就对做每笔交易有自我的记录,并且还有月度、年度记录,一度让我觉得,这才是投资中该做的事情,这可以帮助到后续自我的反思、总结。在新浪博客中,至今还留有给他友情链接,而且备注说明是一直是“博主在理财方面很有才华”。后来进了他的一个群,那个群都是些初学小白,在里面待了一段时间,或许是敝人也经常发言,也经常说说自己的观点,D哥可能觉得我是个可造之才,介绍我入了另个群。哇噻,更多的低风险确定性主题的东西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就此在2011年,真正的踏入了投资之路。
回头看很多人的投资之路,也结合敝人的经历,真觉得,路上的“贵人”起的真是非常大的作用,虽然两位“贵人”只引领了我,给我开了一扇门,但其实已经足够,下一步“修行还须靠个人”。
划重点:小白新手需要“贵人”引导。
今天的这篇文章,想说的主题其实是“投资收益率的确定”。
早些年,大家都喜欢读《富爸爸、穷爸爸》系列,敝人其实很愚钝,当年读的时候对“现金流”、“资产”这些概念很沒融入内心,但对其中一条“要思考的是我怎么买到这个东西,而不是我没钱买”很有体悟,当时,从逻辑推论上,我得出的结论就是“要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虽然没钱,但要想办法买到它,怎么才能买到呢?那就要设定大目标,然后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实现各个小目标,最后达到最终的大目标”。
有了这个思维定式,又模仿D哥做交易记录的习惯,我于是对“到底要怎么赚钱才能超越通货膨胀”这个命题产生了兴趣,也就是投资收益必须要超越通货膨胀,这才算投资的第一步。
之后一段时间,我就在琢磨到底国内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毕竟,国家公布的CPI和普通大众感受的通货膨胀明显的“感受不同”。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依此写了一篇文章《11.05.28神奇的15%“民众通货膨胀率”》。
似乎,这个15%的数字,至今还在起作用,而且很多投资者竟然也很趋同的将自己的投资年度收益率定在15%附近。
当时,很是为这个研究成果“得意”了好久,甚至还曾经取笑了人社部《11.06.07说说为什么人社部敢于提出5年收入倍增》。
后来,我就给自己定了个投资的年度目标“熊市15%,牛市尽量紧跟大盘”。
这个目标可能很多人看起来觉得实在太吹嘘。但我当时定的时候,就是如此的“天纯”,纯粹就是为了超越通货膨胀。
这么多年,应该说,虽然没有完全达到初定的这个投资目标,但也是牛市的确在紧跟大盘,熊市中也仅只有2年没达成+15%的目标。
有朋友曾经也问我“都熊市,怎么还要定15%这个目标?太难了吧”。
我回答“我要超越通货膨胀”。
我其实内心也深知,熊市15%,那实在是太难太难了,为了摆脱财务困境,为了财务自由,我需要给我“加压”。而且《富爸爸、穷爸爸》的“要思考的是我怎么买到这个东西,而不是我没钱买”,对这个年度目标转意就是“要思考的是在熊市怎么达到15%,而不是说熊市就可以不盈利”。
是的,只有给自己加压、给自己设定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你得绞尽脑汁的去制定战略、设计战术、完善方案,只有如此你才能努力去实现目标。
所以,在后来的投资路线中,债券、贵金属、股票等等都是我涉足的范围,并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有效、合理的资产配置,并在牛熊转换中尽力实现品种的转换,最终努力去实现目标。
至今,这个投资年度收益率依旧在我的投资信条之中。未来,虽然困难,也希望照此目标前行。
赞同来自: smallrain3 、大7终成 、打新交朋友
其实,我在十年中,风格是在逐步改进的
总体风格就是在上楼说的,
在前期,在看大环境、大趋势情况下,更多会做低风险确定性的交易,对股票型品种配置的较少,权益类仓位不高, 现金资产较多,对流动性非常看重
后来,同样是在看大环境、大趋势情况下,做股债贵金属等多种品种平衡轮动配置
从15年后期开始,权益类的品种就逐渐多了起来,主要原因还是 低风险确定性的机会较之N年前少太多的缘故,当然有低风险确定性类的机会,一定是优先去研究
- 关于融资, 当时就是纯粹的银行融资, 没有做正回购,主要原因是当时资金少,达不到条件,虽然后来通过银行融资后可以申请正回购,但当时过不了一个心理门槛(或者叫“不开窍”)--- 当时工作也忙,一旦用正回购会担心某天不小心“欠资”,最后平衡了流动性和操作便利性,就沒继续搞正回购。
- 后市分析是收益的基石,如果用专业术语来说,这块对于我是alpha收益;而套利机会、打新、分级制度是我的beta收益。
就比如,当我判断后市会走好的时候,我会介入到分级B类,中途会辅以折溢价套利获取超额收益;当我判断后市不好的时候,会介入到分级A类,做轮动交易。
又比如,虽然是新股套利,但判断后市走势平稳或向好,我会倾囊出击;反之会小股部队游击套利。
我一直偏重大趋势的宏观判断,所以曾经还写过一篇文章,献丑奉上(忘记不知道有没有集思录发过)
《17.11.03【宏观】散户到底是否需要研究宏观趋势?》
当然,虽然一直偏重与大趋势的宏观判断,也不免经常有出错的地方,甚至也只是“盲人摸象”,但有判断终归比沒判断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