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活动小例子--投资是认知的变现 ----集思录ID:打新交朋友

我先写个自己的例子,初稿,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后面再改,看看大家觉着这个写法是否可行,

集思录ID:打新交朋友,以下简称打新君或“我”

2015年5月末,打新君作为经历过股市牛熊的老股民面对牛市的疯狂已经焦虑的不行,因为4月中的新股里面有几只迟迟不开板,有些魔幻的韵味了。连续几日开盘时间都不敢去厕所,紧紧盯着,生怕有什么意外,28日临近收盘,突然有卖盘涌出,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时间卖掉了335元的广生堂,卖出后不到一分钟就涨停变跌停。那个价格也成了历史最高价。其他几只也是那前后一两天卖的,具体记不清了,但翻出来那时候记的账目还是清晰到元。截图如下:



2015这一年正好是打新君的不惑之年,追溯投资的开始,那要到2000年,受新中国第一代股民老爸的影响,大学毕业两年的打新君有了自己的股票账户开启了炒股生涯,经历了七八年的自我钻研,勇于实践,终于在不算本金利息的情况下,回本了。以现在的认知回头看青春的付出,那绝对是没法有长进的学习,根本一点没入门,只是体验了股市的牛熊,不会盲目自大知道深浅了。这段经历和老爸的经历都给我一个明确的认知,投资这事不靠谱,应该把精力用到正事上。时至今日我已经过了4年的职业投资生活,我都对周围的人认为投资这事不靠谱表示充分理解,因为曾经好多年我就是这个认知,去年,上小学的女儿回家说,老师问她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女儿说就是每天玩电脑,好像是炒股票,老师说:你爸怎么不干点正事呢,女儿无言以对。

由于随着做实业的事情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忙,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投资,2008到2013年年底都没做交易,后来随着做实业有些积累,投资的去向也只是变成了投资房产,直到2014年年初,恢复资金打新股。

2014年和2015年,我也不知道这两年算不算做交易,打新的市值都是用老爸的市值,哪怕面对后来波澜壮阔的杠杆牛,我都酣然不动,只是打新。因为那两年实业的事情还是特别忙,而且实业随着所在行业趋势的拐头,整个势头呈现了负摩尔定律,以一年半时间业务缩小一半的速度,不可逆转的衰落了,这期间还投资了新的项目,也历时一年宣告失败。总之即忙又充满对未来的焦虑。

2014年收益18.5%,2015年收益43%,其实只干了一件事,打新。区别是2015可以信用账户绕标杠杆打新了。这投资业绩是我职业投资后都望尘莫及的,打新交朋友这个名字就是东方财富新股吧里的网名,沿用至集思录,也因为在新股吧里认识了一位朋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是我的贵人,也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男人。能够来到集思录,开启职业投资生涯,都是我这位朋友的引领,至今我们也天天交流,他在集思录不太发言,集思录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他的集思录ID:余非鱼

很多人选择职业投资,目标明确:实现财务自由。而我是实现生活层面财务自由后开始职业投资的。二线城市的财务自由不金贵,所有资产加起来都买不起北上深一所人人羡慕的房子,但在二线城市,车房都升无可升,给双方父母也都买了房子,度假房投资房也都置办了,剩下的现金每年的利息也能够覆盖每年的花销。本身普通家庭花销也不大。原来做的实业注定消亡,新的项目又克死襁褓。四十不惑,体力精力欲望都远不如年轻,奋斗的精神也不如年轻时肯付出了,面临着下半生如何来过的困惑。

人生迷茫关口,机缘巧合,我和余非鱼联系上了,也不是地下党接头,怎么还联系不上?股吧怎么会像集思录开放平等的交流,可以随意私信联系,带有个人信息的帖子一概拒发删帖,通过一番暗语绕过网管才算加上QQ。他带给我的是认知上的突破,现在说起来可能很多人觉着再简单不过的东西,这个认知就是投资不仅仅是炒股票,还可以有很多品种可以投资,还可以有很多别的方法可以投资,就是这么简单的认知,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一个人没法做到突破成长,以我看来最大的阻碍就是“底层认知框架束缚”。 底层认知我觉着通俗的讲就是老百姓说的见识,不同阶级有不同的见识,包括价值观和习惯等。认知模式的稳定性源于人成长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了一个基础的认知模版,遇到什么状况,就自然提取以前相应的行为作为反应。这个的束缚是底层的,突破是需要很大外力触动,以及超我的自我反思能力。

这个突破往往都需要遇到高人指点,来捅破窗户纸,作为过来人的一些不经意的理念分享有时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因此而改变,所以也有了这个初心,倡导投资之路走过一段路的朋友,分享成长经历,来引领后人。去帮助如我当初一样普普通通热爱投资而又迷茫无助的朋友

2016年初,我开始了职业投资生涯,能够把投资作为职业,这一切的起点,还是来自我的好友余非渔无私分享给我的一种方法,让我能够在稳定盈利的状态下逐步接触投资,让我保有充分的时间和稳定的心态来学习投资。整个2016年,真正有仓位对应的交易我差不多只做这一种策略,这一年我的收益是14%。也同时做了很多实验,花了很多时间学习,让投资成为职业成为可能。

由于这个策略已经失效,下面我来详细说说这个策略,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同时也能说明低风险策略没法公开的道理,也在此再一次感谢我的好友余非渔,因为他分享给我的方法,实际上等于给自己找来了一个抢食的对手。

策略的主逻辑非常简单,就是吃分级折价这个可见即所得的收益,分级折价想要吃到,需要承担一天多的分级对应指数的波动,当天买入,第二天赎回。那如何锁定这个收益呢,屏蔽这个波动呢?就是买入分级的同时,开股指期货对冲保护。然后等待分级折价变平水或溢价,或者第二天收盘时候赎回,同时对应平掉股指期货空单。

我来说说这个策略的几个影响因素。
1、 分级的折溢价
2、 股指期货的升贴水
3、 分级对应的指数和股指期货ic。If。ih的相关度,以及相对强弱。两个指数的强弱也是必然交替出现的
4、 股指期货和分级的波动速度,期指快,分级慢
5、 分级的容量,需要满足瞬间买够一手期指对应的量。

整个收益曲线,等于一个多因素模型,用软件画出图,就是一个不规律的角度向下的正弦波,理想的买入点和卖出点就是波峰和波谷的位置。策略的核心逻辑实际上是做波动率回归。这等于是把以预判涨跌为起点的交易转变为盯盘找买卖点的狙击手类型的数学游戏交易。

交易完全和涨跌没关系了,由于那个阶段股指期货是大幅贴水的,所以要找阶段性安全位置才行,而且都是短暂持仓,因为持仓久了,必然亏贴水。这个策略失效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分级容量不够了,没法瞬间一个价位对冲一手股指期货对应的份额。大部分好的开仓点实际上是股指期货反应快,先启动了,可以找阶段高点开空单,分级的反应会慢一两秒钟吧,但分级容量最好的分级b也就一个价位上堆积不到1000万的单子,绝大部分不够100万。要求瞬间买入100万的单子,很多时候都存在容量问题,我和鱼非渔有时候都会抢到一起,这也能看出来他无私分享给我的可贵。我们现在也都是互相无私分享策略,只是分级盛宴之后,他对风险承担的能力比我成长的快,我没有跟上成长的步伐,目前他是权益类为主,我们搞的东西不是太一样了。

这个策略如果同时有五个以上的人在一个品种上一起搞,思想是一样的,开仓点基本也是一样的,那基本上等于没法搞了,等于一起哄抬了成本。策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很快失效,这也是为什么低风险策略没法公开的原因。

这个策略保持了95%以上的获胜率,可惜随着分级陨落,完全失效了,后来我才慢慢知道好多分级的往事,那真的是精彩纷呈,大赚特赚,我只是赶上个尾巴,也正因为分级陨落了,我也才可能知道那么多。呵呵

2017年至今这三年,我觉着是真正作为一个投资者认知逐步演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低风险投资者的风险探索之路。职投以来每年的业绩如下:2016年15%;2017年14%,2018年8.5%。2019截至10月底24%。

在总结这段经历之前,我要先来补充一段作为一个普通的老股民,2000年—2013年的投资经历。无论是从资金上,因为那时钱少,还是经验上,因为那时只炒股,到今日我都暂时放弃炒股了。所以对目前的投资体系都影响甚微,我把这段经历称为史前时代,低效时代。但仍然有很多值得回忆和总结的东西。

2000年我大学毕业两年,我妈借给我1万块钱,开了股票账户,我对股票的兴趣来自父亲的影响,1997年大三时就经常买报纸,看每天的股价变动,那时候电脑行情不普及,报纸股票行情占了一大版,我根据自己的模拟选择,看每天的变化,还去我爸在的股票大户室,去白话一番,其他叔叔大爷还客情夸耀一番,现在我爸在一起玩的老头,还是当年股票大户室的基础,老爸1993年80万本金入市,目前市值还是80万左右,这还不是他们朋友间差的,王叔叔当年200万入市,目前只有几十万,退休金度日了。九几年200万还是挺牛的。

2000年开始炒股,买的第一只股票中兴通讯,36元买了300股,跌到30左右,割肉了,被套牢的感觉留了下来,那时候一个月工资500块,三个多月的工资,被套的痛苦让我没法承担了。2000年---2007年,这八年是我全情投入炒股的八年,买什么基本都是听消息,然后自己研究技术指标,凭感觉交易,剩下的就是每天看新闻,或者各路股评。现在回头看,没有一样是靠谱的,那时候离开电脑就不知道行情了,克制不了的经常固定电话查电话委托查行情,这么可笑的事情,干了好几年,其实就是一种瘾吧。后来我妈借给我10万块,我的投资额度上限就是10万了,我能记起来的交易有贵州糖业,中钨高新,海南航空,都是听的消息,经历了牛熊周期,结果最后是剩了七万多吧。

我现在看周围有的人也是这么炒股的,精力其实花费了不少,牵肠挂肚的,研究的也不亦乐乎,年少时都轻狂,自信满满,觉着自己的判断行,能够战胜市场,结果不言而喻了

我觉着这段典型的韭菜炒股经历,给我的投资理念带来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几次被套牢的痛苦经历让我在投资上变成了一个胆子很小的人,本能的远离痛苦。

2007---2013年,由于进入了生活工作特别忙的节奏,忙的天昏地暗,疲惫不堪,投资上除了申购新股,就没心思做别的了,可能从内心里也是觉着投资不靠谱,后来随着逐步有点钱,起初的去处都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了。到物质需求升无可升,再后来有节余钱也没去处,就是投资房产,直到卖出投资房产后才手上有了比较可观的资金。2014年恢复新股申购,那所有流动资金都参与到新股申购的投资中了。

总结这十几年的股票投资经历,我对大V和听消息了有了自己的理解,对炒股票也有了一定自己的认知,我会在后半部分,多个认知话题里穿插写出来。下面跳回到2017年,这个所有策略都失效,站在投资迷茫新起点的时刻。

2017年开始,随着分级被限制,我单一的策略失效后,我面临着职业投资之路到底能不能走下去,该如何走下去的问题,还好,大A有独特的新股制度,我可以把用不出去的资金先配置到对冲打新的策略中,这部分可以跑赢银行理财,给我一个稳定的状态去探索风险投资之路,到现在,类似于改革倒逼,我开始尝试做了差不多我能想到的所有交易。也购买权益属性的品种,商品期货 港股 A股 基金 可转债 ,也进行各种低风险策略,回看收益组成,几个部分的情况如下:
1、利息 我经常是有大比例的现金存在银行做理财的,因为套利策略需要保持一定现金做准备,而持有低效的现金,如同军旗里 “现金就等于进了行营”,这部分资金就是安全的,这部分收益不多,但始终保持着进攻的可能性。至少解决了焦虑的问题。

2、低风险策略 这部分收益我觉着占了整个收益的80%以上吧,特点是收益不可能太高,机会也不常有,成熟的策略也很容易因为环境改变就失效了,下一个策略是需要创新来实现,难度较大,但最大的优点就是确定性高,赢多输少,收益曲线类似于债券。这部分交易一直都是我的重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交易统一有一个特点,大多有固定的时间节点,或者说有清晰的边界。这很好的规避了我的性格弱点,持仓容易心态变形。

3、非线性权益 代表就是可转债,整体是赚钱的,但应该对于全市场也就是平平的收益。我觉着能贡献整体收益的百分之十几吧。期权我只是当对冲工具,和配合的工具,也算提供了基本价值吧

4、线性权益 商品期货 亏钱 港股 亏钱 A股 微亏 基金 微赚
2017年至今也应该就是震荡市,很多朋友都是在线性权益大赚特赚的,因为这几年行情很符合价值投资的路子。在硬碰硬的线性权益交易中,我能明显感知自己的能力不足。

商品是赚十次输一次的节奏,但整体还亏,不敢轻易尝试了,只做一种形式,就是价格低于成本的时候,以买实物的思路网格抄底,但往往这样的品种远月都是升水,不涨换月也能亏死你。商品的常年赢利比据说不超过5%。就是只有考进5%的人才能赢利

港股 我是按照低估的角度投资港股的,但港股是低估再低估,专制各种不服,我不太知道港股里面的盈利比例,但几年投资下来,我觉着比A股难把握。是高手割韭菜的竞技场。

A股 我觉着自己不行,但还能找到更多的比我还差的散户,1:2:7的比例是共识。只能说我不是最差的。

基金 这是我最近比较深的一个体会,线性权益应该从基金开始,加大基金的研究力度,熟悉程度。特别是指数类型基金,不容易出现个股的心态崩溃,基金里的获胜比例,我觉着应该比股票稍多一点。

我的交易没有什么对业绩有突出贡献的交易,都是聚沙成塔类型的交易,多年的交易经历也验证了我是属于在投资博弈上毫无天赋,最普通的投资者。

但职业投资以来,也做到了年年正增长,究其原因,我觉着最重要的就是认知的改变,投资的过程就是认知演化的过程。投资就是认知的变现。下面我从多个认知的话题,来分享。如我一样在博弈上天资平平的人,虽然我取得不了骄人的战绩,但我也可以干投资这个事情,也可以让投资靠谱。

认知话题我先一一列出题目,再慢慢一个一个写完。

1、认知与人生

我在前文中提到“一个人没法做到突破成长,以我看来最大的阻碍就是“底层认知框架束缚”“这是我的一个核心观点,2019经济学诺奖得主的著作《贫穷的本质》,一个核心的观点就是努力勤奋和成功的相关度并不高。贫困的本质是穷人缺乏正确选择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网上一句鸡汤:“选择比努力重要”的大数据科学版本。选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认知。人生轨迹可以说是由自身认知左右的。

而人的认知形成源于人成长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实际上人一生的抉择是自己和周围的人产生的影响共同抉择的,如有见识的家长就辅助孩子完成了很多正确抉择。

我举个自己最近的例子
由于职业投资生活孤独,缺乏社会认同感,我前一段重新思考了
职业投资生活状态与社会关系的问题,想明白关于社会关系的处理问题,要求周围人理解你是幼稚的想法,但你可以选择和哪些人交往,既然投资作为自己的职业,那么就应该按照这个工作属性来选择发展方向,我希望将来为更多的做投资的人服务,以投资为核心来发展有益的社会关系。我也坚信利他的精神,为别人服务的同时结果一定是自己也从中受益。

所以我作为集思录的一员向主公天书提了一些想法,在纷杂的建议中,主公选择了访谈出书的思路。我觉着在一堆不靠谱的事情里面选出来靠谱的事情,这就是主公的认知能力。在这里我首先感谢的人就是主公,感谢主公的信任,让我可以协助集思录参与到访谈出书的活动中,让我有机缘认识挺多朋友,继而结识了一位影响我投资底层认知,让我很多模糊的认知变清晰,继而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投资框架。解决了投资中的很多疑惑,消除了挺多焦虑。把自己以前模模糊糊的做法,清晰化明确化,俗语就是帮我捅破窗户纸的高人。他在集思录很少发言,集思录的ID“htroad”。在此我由衷感谢。

他的故事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励志典范,身在魔都,高考以全魔都前几十名的成绩就读金融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知高薪高收益,实现了魔都一家人住个小房子最普通的阶级,跃升到魔都的富人阶级。他不仅仅是我眼中的高人,也是他从事的投资工作圈中,周围同事们公认的天才。

他的体系正是我模糊摸索出来不知道是否可行的体系,他已然运转十几年,取得了超凡的成功,当然这个成功是建立在人家的能力上的,我能力不够,但方向对就不着急,最主要体系是匹配我性格的体系,我可以执行好。窗户纸虽薄,不经高人指点,不破就还是看不清楚。

这就是我举例想说的,一个认知的连锁反应,继而影响了人生。
下面一系列的投资上认知话题探讨,不是在追寻正确答案,投资里没有正确答案,意在引发思考,让大家找寻适合自己的认知。

“认清自己“实际上是投资中最核心因素

先分享一个查理芒格讲的小故事:一位年轻人去拜访莫扎特。他说:“莫扎特,我想写交响乐。”莫扎特说:“你多大了?”年轻人说:“我 23。”莫扎特说:“你太年轻了,写不了交响乐。”年轻人说:“可是,莫扎特,你 10 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交响乐了啊。”莫扎特说:“没错,可我那时候没四处问别人该怎么写。”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得到的是:有的东西,有的人学不会。有的人天生就比你强,你再怎么努力,也总有人比你更强。人和人是天生不同的。

我特意读了关于大脑神经学方面的书,人的大部分特质出生时就有大脑灰质部分决定了。后天的努力其实能改进的空间很小,就如投资中对恐惧和贪婪时的反应,我反正20年了没长进,有变化的部分也是因为底层认知变了。想法变了,做法才变了,而不是我改进了恐惧和贪婪。

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也是好多年才意识到并领悟的。有人终其一生都在一个自己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上荒废生命。举几个耳熟能详的小例子:
有人做了一辈子股票,一直都亏钱。从没反思过,为啥总不能盈利,要不换个品类试试?
有人随意买了一只股票被套了,所有资金陆续补仓,非要在这个股票上回本盈利,潜意识里就是我不能输,我不服输,我要赢他。也就顾不上这只股票到底怎样了
有人赌博连输给某个人几次,就总惦记着找他翻本,从不想为啥输,对手强大不强大。

人和人天生不同,人生就是要经营长处。投资亦然。交易是人去操作的,易经的智慧告诉我们,没有投资方法的圣杯,都具有两面性,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可行的。投资中认清自己是最核心的因素。

我说说具体的方法论:
1、 投资原则的选择
投资该采取什么原则,这个只有适合自己目前阶段的方法才是对的方法,首先你要先了解自己的弱点,应对的办法是用原则去绕开弱点,而不是想办法克服弱点。

举我自己的例子:只要单一品种上仓位,就会不自觉关注,就会因关注而心理变形,从而做出错误的行动。

我采取极度分散原则,我就没有单一品种值得我关注了,也可以表达我想表达的逻辑,求个平均就好,但不会因心理问题犯低级错误。

计划在一段时间内交易一定数量的单一品种。以前相信自己判断择时,结果就是一旦形势不利与自己,心态崩溃,反而成本高。目前就采取小单分散交易,有个平均就挺好。

2、 投资品种和路径的选择
就是小仓各种品类和方法做实验,然后回测,既是回测方法策略的效果,也在回测自己的表现和适应程度。经常盈利的就说明你适合干这个,深入加强,经常亏损的就说明你目前能力还不够,暂时放弃。

了解自己也是一个系统问题,不是自己就最了解自己,要根据以往大数据和感觉共同认知自己,在投资上我可能一辈子都无法逾越的问题,可能对于有的人来说,生下来从来就不是问题,而他的烦恼,对我来说也从来都不是烦恼。

华尔街有个潜规则,大机构预判要牛熊转换了,他们就换基金经理,而不是去要求基金经理如何去应变。

对于投资,就是了解自己;认知自己,一切围绕着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去设计所有。因为别人赚再多钱也和你无关,关键做好你能够做好的!

最后用佛家“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智慧来总结这个话题,通过观察认知自己来掌握自己的性情,通过自己的性情来寻找属于自己的智慧。

我选择走职业投资之路的信心来源

职投之前的十几年投资生涯,已然证明我在博弈性质的交易方面资质平平,和挺多职投的朋友不同,他们是投资方面优而则途,自然而然的过程。我是以前小资金都做不好,机缘巧合走上职投之路就要面对如何处理以前百倍以上资金的投资问题,我也经常问自己凭什么在投资这个行业里面立足,因为投资不是个容易的事情,低门槛就决定了它的高难度。

曾经我以为“喜欢”是信心的来源,无疑我是喜欢做投资这个事情的,职投四年来早已过了1万小时投入时间,每天单一孤独的做这事也不觉着烦。但我现在明白狂热喜欢只是一个可以做职投的有利条件,并不是信心来源。

我现在认为可以把投资作为工作和事业来做的信心来源有三点:

第一:只有每天在这个市场里,你才可能知道一些高确定性的机会,从而有机会抓住,实现投资赔率上的优势,实现稳定的复利增长。这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对这个行业的熟悉带来的阿尔法效益。

第二:投资这个古老行业的特性带来的信心,投资是典型前喻性的行业。经验和知识都是越老越丰富值钱。这个行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和人生命周期等同。相反互联网企业是典型的后喻性行业,经验会成为绊脚石,时代就会迅速的淘汰你。

第三:我把投资收益减去无风险收益的差,看作我从事投资这个工作的劳动所得,我理智的判断,这是我能找到最好的薪水最高的工作。

我四十岁开始职投,有人说人生该上半生解决生活层面的问题,下半生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在这点上我是幸运的。

投资之路和生活一样漫漫悠长,话题结尾,借用村上春树的一句话送给自己和大家“没必要太纠结当下,也没必要太担忧未来”

投资:我们慢慢来!

投资中的赛道选择

投资在大众心中基本被认同“炒股”,我也是十几年时间才明白投资还有其他赛道可以选,这一年多才对自己该选哪个赛道投资有了清晰一点的方法论。我老爸就是投资接近三十年,一直都是在股票这个对他来说比较难的赛道投资,可见知道去选择赛道这事本身就赢了一半。
我把单纯在一个市场里博弈交易(作为工具配合交易的不算)的盈亏人群比例由低到高,是这样理解的,完全是主观的认为

商品期货 股指期货 期权 股票 基金 可转债 债券 套利 银行理财

这些只是我自己做过的市场,顺序排列有两个维度,一是杠杆越大,难度越大,一是变量越多,难度越大。

杠杆越大,对心态要求越高,对承担风险的能力的要求越高,变量越多,对掌控的难度越大,进一步对心态要求也越高。

事物的两个方面体现为,越难的市场,长期获胜人群比例越低,同时也体现赢者通吃的状况,获利幅度也越大。

下面对各类别讨论一下
商品期货:期货公司真实数据,三年以上保持获利的比例3%。极低的获胜率。对应的特点,高杠杆、交易频度高,交割可以不收敛,对手盘强大,即可以靠资金实力操纵,又可以是现货商做盘,针对价格与价值的回归,又因为跨月的升贴水,逼近交割月要被迫平仓,而无法确保回归。有人小资金做到几个亿,在商品期货市场也屡见不鲜。对应的是绝大多数人的亏损累累
股指期货 高杠杆,但变量因素少了很多,不会被操纵,被动跟随指数,且一定会随交割回归。
期权 也是杠杆品种,但方法很多,有一些策略具有天然的保护性,但目前韭菜少,高手互砍,能者胜吧

股票 无杠杆 但变量多,就是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也需要主观成分的信仰,实际上给投资者带来硬的确定性并不多,看对;做对;重仓做对;杠杆做对,单独第一步看对也不容易,个股的不确定性给心态带来很大冲击,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被心态和人性弱点打败。

基金 虽然和股票一样都是线性权益,但边界的确定性以及价格价值的判断,相对有了一些确定性因素。大多基金实际上是分散的股票组合,获胜率会提高,但也没了个股的弹性,有人小资金十几年炒股到上亿资产,做基金应该不能。

可转债 规则决定了收益和风险,参与转债的投资者长期看赢利率应该能超过一半的吧

债券 打破刚兑了,没那么无风险,但做好防守,整体赢利率应该还是很高的

套利 承担着和债券差不多的风险,可能获得高一些的收益,但这个是技术活,需要创新。也是因为创新出来新方法的人少,或者实现起来的壁垒高,才有了相对高的收益。

银行理财 我没做过p2p,信托等,只是单纯的银行T+0.目前无需担忧风险。

我按照自己的性格里面对风险承担的适应程度,以及自己小仓位不断实践的总结,得出的结果具有一致性,股票(包括)之前难度的赛道,我还没法稳定复利增长,所以目前选取了基金、转债、套利、理财这四个主赛道,其他赛道只是作为工具,或者小赌怡情,或特殊情况才参与。

这也决定了我的正收益稳定性,以及业绩增长率不会高的状况。我想这也许就是我的最快速度了,因为做投资谁说的一定会赚钱的呢:)或者说我也没那么大野心和勇气,能够复利慢慢增长也就满足了。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赛道。最后以芒格的一句话作为此话题结尾,“投资并不简单。认为投资简单的人都是傻瓜”。

确定性与变量因素

投资的第一原则就是遵循确定性原则,而投资绝大部分影响因素都是具有不确定性,著名的“三个知道”实际上就是引导把不确定因素尽量能够转化为确定性因素,从而给投资带来更多的确定性边界。

这也就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交易的变量因素越少,越容易掌控,从而对心态和交易决策的难度明显降低。如要约收购收购价格、可转债债底、指数基金的估值底,对冲交易的波动边界等等。

价格与价值的锚也是价值的估值,只是对价值的判断千人千面,但毕竟是最靠谱的锚。

投资水平的高低,实际上很大程度是对变量因素确定性判断能力上的区别,只有真懂的人才会持续赚钱。

我对资产配置与仓位管理的一点认知

仓位管理,以前都是随感觉来弄。直到逐步理解了些资产配置和周期的理念,稍微觉着清晰一些,其中大卫斯文森的两本著作以及霍华德马克思备忘录和新书周期,都起到了最基础的理论支撑。杨继东老师关于周期和确定性的阐述起到了具体层面的启蒙作用,特别是挚友htroad无私的分享和传授让我从实操层面建立基本的资产配置体系,仓位管理逻辑。

资产配置我认为应该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体系,配置成几个类别,每个类别都配置什么资产,每个类别占比多少,这都和个人的投资目标,个人能力圈范围,以及承担风险初心有关。而绝不是把各类资产配置全,增大非相关性这么简单粗暴。

大的维度我分成流动性好的投资交易类资产和流动性弱的房产投资两大类,以5-10年这样的大周期为再平衡依据,结合实际需求动态平衡吧,上一轮房产周期就看对没做对。以后要加大基本的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持续跟踪。

投资交易类,也就是职投主业的方面,无论怎么分,我觉着都是可以按照风险的程度分成三类。
第一类:股性权益类。期货、期权、股票、股性基金,etf等,具有很高的贝塔相关度。
第二类:非线性权益类。可转债、期权某些组合,一些对冲组合等等,总之风险介于股性和债性之间
第三类:债性投资类:债券、理财、现金,各种套利组合,中性对冲组合,总之风险类似于债券的级别。

仓位管理也就是这三类资产占比多少,如何动态平衡的问题,我是绝对收益者,比照的是无风险利率,没有风险承担能力,初心就是比理财高的部分是我的职投工作劳动所得。连续七年都能保证正收益,核心的因素只有一个就是我第三类仓位占比始终都比较高,始终都在50%以上,而不是靠自己对权益仓位的阿尔法能力。在我心中真正的高手都是第一类和第二类占比高,高权益低回撤,阿尔法能力超群。

每一类资产到底选择交易什么品类,这个就和自己能力圈有关系,而每一类资产也不是严格划分的,比如可转债也分股性转债,债性转债,基金也分股性基金,债性基金。动态来看,对整体持仓风险度的把握,孔曼子兄的风险系数法是一个很科学的方法。

而各大类资产的配比,最核心的理论基础就是周期,每一种资产类别都有周期,卖出高估的,买入低估的,动态再平衡。具体操作就是对周期的理解,我们知道周期一定会出现,钟摆一定会摆回,但朝着高估或者低估的方向摆多久,摆多高,谁也不知道。往往都是具有反身性,高估再高估,低估再低估。偏离的程度和时间都超出想象,但终归会回归,如何操作这个就是艺术和科学问题相结合了。

最后我用自己的一个小认知作为结尾,投资的收益是由个人的能力决定的,投资的风险是由投资组合的结构决定的,能力保证不了风险控制。风险是由事物本身决定的。

常识在投资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绝大部分如我这样的投资者,都不是学金融的,不是科班出身,基本知识体系很不完善,甚至很多最基础的知识都是盲点。基础的财务知识,以及金融体系里的相互作用关系,我都是一知半解。
投资长期稳定正收益的核心来自于确定性,而确定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规则,属于常识的范畴,而对各交易类别规则的了解和理解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真懂。对规则的深刻理解就可以衍生出来很多确定性机会,因为这个是逻辑的起点。
我让我心中的一位绝顶高手朋友推荐有什么投资的书值得深研,他的推荐是证券业协会出版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系列丛书。

聊聊投资心态的问题

有人总结做投资玩的就是个心态。这话不为过。
做投资要保持平常心,可是平常之人很难做到平常心。非常之人才有平常心。

这些年投资对心态的问题我的认知简单聊一聊。

1、 投资心态可以提升和改变的部分
可以通过学习金融知识,经济行为学,正确的投资价值观,以及交易经验的积累来提升投资心态。举几个例子:
学习经济行为学的知识,可以规避一些低级错误,如锚定心理,解决了买入成本价锚定的问题,不会对自己的买入价格有什么纠结,忽略成本价,没有解套的概念,不会因此而瞎补仓。每笔交易都是一个新的交易,再如损失厌恶。建立起赔率优先的底层思想。在确定性机会比较好的时候克服一些损失恐惧。知道大众投资心理,金融投资中的反身性,低估高估泡沫等各个阶段的合理性。
正确的投资价值观,如对周期的理解,对投资结果随机性的理解,波普尔的哲学思想就很好的解决了,投资结果对自我反馈的影响,而不会以结果为导向,去指导自己下一步的投资行为,顾此失彼。也更容易让自己认清那部分是能力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那部分是随机幸运和不幸运。
交易经验的累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总也做不好的地方,就用慢思考的方法来做一个平衡策略,这个因人而异,每个人存在的困难不同,我判断不准,还不敢抓机会,出重手,那我就引入平均概念,弄一个平均也就平衡了心态。
2、 投资心态很难根本改变的部分,只能去规避
和天赋和性格有关系的心态能够通过训练有一点点提升,但本质上很难改变。比如对风险的敏感程度,这就体现在多少权益仓位会有不适感,会过分担心,我发现不同的人都有一个基本的贝塔相关度高的权益仓位被认知为基础仓位,就是多高会恐高,有人满仓就是最低仓毫无压力,有人一生没敢满仓过。由于绝大部分交易天生具有不确定性,那风险是固有的,面对风险的承担能力,随着能力的增长是会有所提高,但很难有本质提高,超过限度心态就会变形,从而做不好投资。
解决的办法,我认为只有认知自己,采取对应的方法去规避人性弱点,顺应天性,而不是去刻意去克服,因为即便短暂克服,也更容易崩溃在黎明前/

总之,认清自己的本质,认清事物本身的本质,有利于平和的接受现实,自己既然是平常人,就没必要苛求自己拥有“平常心”

能力圈和舒适区边界

投资长期稳定正收益来自于确定性,确定性来自于在能力圈内投资,而能力圈边界的自我认知很重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圈的边界,非常非常重要。连边界在哪都不知道,怎么能算是能力圈?没那个能力,却以为自己有,肯定要犯大错,如看到别人投资赚大钱,以为自己也能。
能力圈边界也就限定了舒适区。这就牵扯到能力圈拓展的方法论,用实验性仓位走出舒适区,所有后来看上去取得成长的事情,都源自不适。
适度让自己难受,又不至于因此受大伤,才符合反脆弱的原则,这样才能逐步强大。

投资和战争---我对投资这事的理解

投资和战争有很多相通之处,很多感悟来自孙子兵法的智慧。我只是说说自己几个深的体会。
1、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先胜后战
打自己占优势,有把握的战争,这就是具有一定的仓位交易只能做能力圈内有确定性的交易
2、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投资就是“思则得之;不思则失之”的事情,无论你做了多久,多么有经验,都该一直努力孜孜不倦谦虚研究,终身学习。
3、善战者无赫赫战功
就算是能力圈内的机会,就算感觉再好,就算自己觉着多有把握,仍然要对市场心存敬畏,不去尝试以少胜多,一战定乾坤的事情。本能屏蔽喜欢吹嘘自己某个精彩交易的人,无论始于能力还是幸运。
我琢磨的对于投资和战争最大的不同,我认为战争多数是不得不打的,是必须要面对的博弈,可回旋的余地不大,而投资是可以有足够的时间等待有利的机会出现。我就很习惯大量现金存理财,虽然这说明了我能力不够,但持有现金就等于进了军旗中的“行营”,也不存在亏损,且随时保有从行营中进攻的能力。
所以,投资我们可以等待,可以慢慢来!

炒股真的是个挺难的事情
见回复

大v和听消息

见回复

投资中的先验逻辑和后验逻辑,认清投资方法的本质
见回复

靠谱的策略该是什么样

见回复
发表时间 2019-09-08 13:47     最后修改时间 2020-04-19 02:34

赞同来自: BOATMAN 云卷云舒Z 你会卡尔吗 暗夜之狼 wwowai 晨风007 594sgm theola Dolch 井底妖孽 西门吹雪0002 指引W来 panic yzzhongwei fengqd jkindles lilili65 dingo49 梁勇华 牛明雷 王君奇1 robin8848 etdo21 劈柴做饭 歌游 tutu007 财探花 CAT108 好运来888 tigerpc 陆剑平2019 许诺 jsjrr azzipi 好奇心135 deelor gs_0721 路人甲pro y1950 过客6889 adison001 blink1 镜花水月之爱 文升元泓 花间舞 红糖饼 zz6932 耿闯 Slowfast ThreeStone srboyzj 音希声 双哥 tingboban 金钱豹豹 山野v村夫 香象渡河 那些杜鹃花 tottijian hibye 卢永杏 HEMAFEIYU clar 长安李泌 cazj 沙湖小子 我是阿冰 乾隆的翅膀 mtjmtj77 beforewind 学着点哈 午夜海 鸭蛋 ptcwl 新手村 mldxsj 天时地利 孔曼子 zouhaowuwei 黄山松2007 Penny 魂斗罗 xdynaudio 心平斗满201916 熊猫不回撤 集XFD 猪尾巴草77 rhys jjmdh WhisperER andrewhxism 松下寻隐者 nannite 量化自由之路 再努力一点 追梦者雷 老火鸡知行合一 那个孩子 jerrytom1 鱼非渔 乘贝 沉积 赵甲 七星7757 天空之城99 szeddy lzrhmz更多 »

该问题目前已经被锁定, 无法添加新回复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1-03-14 00:01
  • 浏览: 27122
  • 关注: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