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些东西,正好用上证50的成分股跑了一些回测,结果从某些角度看还是蛮有意思的,和大家分享下。
组合是由39只从20120101开始连续交易的上证50成分股以及上证50指数本身组成,总共40只序列;回测时间为2013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交易成本为交易量的千分之一。等权重的年化收益为12%左右,高于指数的年化8.6%。
对这个结果,我的一些看法如下,和大家讨论讨论,希望能抛砖引玉:
1. 年化收益不错,比我预想中的强,12%的收益高于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了,另外收益更高的同时波动却比指数更低,IR大幅高于指数。
2. 因为是SZ50的成分股,再考虑到现实中中国股市的实际退市风险,可以说是一个流通性非常高,信用风险非常低的组合。
3. 等权重组合操作简单,策略复制难度低,交易成本低,而且股市相对债市门槛应该更低些。
4. 等权重组合报告收益存在幸存者误差,但考虑到SZ50成分股的流动性(即使是那些被移除的),这种误差对收益的影响应该有限。
5. 传统的资产配置原则一般是按照60/40的比率在债券和股票上灵活分布,我个人认为这种具有超高流动性、相似信用风险的组合可以起到部分替代债券配置的作用。
6. 等权重组合战胜指数表现,证明指数中市值较小的的股票表现更好。
7. 再添加一个趋势判断工具并且增加止损策略等权重组合应该会有更好表现。
P.S.: 时间区间是随意选择的;调仓频率是日级;其它策略现在表现都不好,下一步会试试在HS300上表现会更好一些不;考虑到这个组合的超高流动性,会尝试研究下如何更好得使用这类组合来替代理财、债券、定期存款等;基于个人兴趣,接下来可能也会研究下这类组合和房价的投资收益对比;我对SZ50的编制标准,成员股历史情况以及国内债券投资情况都不熟悉,以上有部分属于猜测。
欢迎讨论。
组合是由39只从20120101开始连续交易的上证50成分股以及上证50指数本身组成,总共40只序列;回测时间为2013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交易成本为交易量的千分之一。等权重的年化收益为12%左右,高于指数的年化8.6%。
对这个结果,我的一些看法如下,和大家讨论讨论,希望能抛砖引玉:
1. 年化收益不错,比我预想中的强,12%的收益高于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了,另外收益更高的同时波动却比指数更低,IR大幅高于指数。
2. 因为是SZ50的成分股,再考虑到现实中中国股市的实际退市风险,可以说是一个流通性非常高,信用风险非常低的组合。
3. 等权重组合操作简单,策略复制难度低,交易成本低,而且股市相对债市门槛应该更低些。
4. 等权重组合报告收益存在幸存者误差,但考虑到SZ50成分股的流动性(即使是那些被移除的),这种误差对收益的影响应该有限。
5. 传统的资产配置原则一般是按照60/40的比率在债券和股票上灵活分布,我个人认为这种具有超高流动性、相似信用风险的组合可以起到部分替代债券配置的作用。
6. 等权重组合战胜指数表现,证明指数中市值较小的的股票表现更好。
7. 再添加一个趋势判断工具并且增加止损策略等权重组合应该会有更好表现。
P.S.: 时间区间是随意选择的;调仓频率是日级;其它策略现在表现都不好,下一步会试试在HS300上表现会更好一些不;考虑到这个组合的超高流动性,会尝试研究下如何更好得使用这类组合来替代理财、债券、定期存款等;基于个人兴趣,接下来可能也会研究下这类组合和房价的投资收益对比;我对SZ50的编制标准,成员股历史情况以及国内债券投资情况都不熟悉,以上有部分属于猜测。
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