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时间没有保证先说说我的雪球大V 关注链路演变
第一阶段:顺藤摸瓜式关注
因为我早期在人人网从事过工作,所有很熟悉关注关系网块能力,在泡雪球的时候很习惯的应用起来,一开始关注人主要评估的就是粉丝数,和一些热度。然后顺着去看这些人关注的人,经常讨论的人。顺藤去找到其他的大V
早期关注的人有 @云蒙 @黄建平 @梁宏 等 这些在雪球上发言很平凡经常有各种冲突论战的角色。其中云蒙天天吹银行和别人争论银行投资价值, @黄建平 没事就喜欢挑起敏感话题讨论,,中医什么鬼的。还有吸粉大师 @梁宏 经常和各个大V互动吸粉。顺这这条路径我关注了一批比较活跃的用户。关乎了这批大V 后当时最大的感觉是能看的内容变多了,但是也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提高。特别关注15年前后“人气” @易碎品 一手哥 还让我小小的投资路走了一个小弯道。
后来,发现雪球有一些活动,什么线下嘉年华。每次这样的活动都会有些人气用户。这样我可以挨个去加然后逐个去读他们过往的文章,动态。我记得认识了 青春的泥沼,进化论一平,安全员等这样一批在雪球官方活动中活跃的用户。这段时间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得到的知识很片面和破碎,但起码都是一些相对有效的知识。起码在雪球官方认同的知识曲线上去学习。
第二阶段 :面基
我大致在18 前后,当时事业发展并不如意。我开始计划提前退休全职进去投资领域,在这个领域去谋生。当时除了了线上学习投资 结交各种私募炒股大牛,学习量化。我还走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线下面基。现在回想起来 这条路居然是对我投资生涯影响最大的一条路。互联网天生就是带隔阂的交流平台,各种信息经过包装传播过滤早就脱离了本原的样子。走线下面基这条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在13年就开始投资的P2P,也算是经历了p2p 最重要的发展周期,也蛮多故事的,这个单开篇幅和大家聊。 于是我开始找机会和各个大V 套近乎 ,寻找面基机会。事实证明线下见一面2分钟交流基本胜于网上更进几个月的效果。我当时 见到了一个做橡胶期货的的私募操盘手,见到雪球一个资深运营,差点约到了 青春的泥沼。中间还有几个人具体名字我都忘了。但是没一个人见下来基本上都拓宽了我的视野,基本上看问题能上升一个维度的感觉。 举个例子 我见过一个基于波浪理论做交易的专业交易员,交流过程中我虽然并不认可他的交易方式,但是他告诉一句话“水流总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去流”,这也是波浪理论众多信徒的理论基础之一。还有一次约到雪球的一位资深运营,当时聊到投资能力时,我得到一句话,大致意思是 “仅在你的投资能力高于被评价的情况下,你才能看出这个被评价人的投资能力”,感觉就是如醍醐灌顶。股市中 雪球上各种大V 各种神人各种知识信息,为什么我总是分不清楚哪个更牛哪个更厉害。每次看这些大V 隔不了几天一会吵中医,一会吵银行股,一会在撕这个撕那,以前总当娱乐新闻看。现在看来完全是因为我的投资能力不足导致的看不懂。 这里讲的有点抽象,有兴趣的读者先品品。我以后想到好的方式来叙述一定改改。但是这句话理解了 我觉得能抵过至少2年投资知识学习。
总体而言网络上你了解到的人和事天然带着面具,线下谈一谈,相相面回到传统的交流方式上,不光从文字,从衣着谈吐,精神状态,叙述逻辑上,你可以对这世界看的更透。
第三阶段 :开始整理知识
逐渐从线下学到一些知识,然后也帮助我开始在线上对知识开始做了筛选。我开始真正的花时间去系统的去了解投资。而怎么系统的了解投资呢?网上上的只言片语显然是不够的。我需要系统的书籍。已是我开始一本一本的读书。 不过已经到了20世纪。在这个方法做了一些优化。我主要从听书和看一些优秀的读书视频开始,看视频可以给我一些横向的信息,而听原作我可以在上下班地铁或者跑步机上完成。我用这种方式。大概读了10本左右的投资经典书籍,其中收益最大的是 《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股市真规则》、《战胜华尔街》。还有其他众多的书,但是反正我能比较深刻读懂的吸收到知识的就是以上这些 。 我现在还记得 有一次去给车辆做保养的路上,我放着书 一边开车一边听。走在高速 听到某句话 一种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久旱得到的甘露,沁人心肺。
我这个人比较好学,也喜欢走捷径,15年刚刚入门股票的时候就同步的倒腾了 港股,美股。还搞了港股涡轮,还买过分级A 分级B,做过合成也做过拆分。及和投机者交流也混低风险投资社区。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各种亏钱手艺学得盘满钵满。 经历了以上一些知识历练后,我开始收缩自己得战线。开始取关一些雪球上的大V,甄选我认为有价值的大V。同时收缩自己的兴趣范围,尽量的把火力集中在量化&价值投资这条路上。 以前刷雪球的时候 我还会期望看到今天有什么八卦,什么互撕 。现在我只要看到大V 八卦,互撕 我脑海里第一反应是 这些信息会不会浪费我的时间。 要不要取关。
第四阶段 :现状 2020
现在我每天的阅读时间开始集中,有几个每天都读一遍的公众号。还有几天内翻一遍大V动态基本就足够了。有时间会针对性的读几个垂直领域的书。截至今年我的投资类收益率在25% 左右,这个收益在今年看来不高,但是这是我所有的现金资产的收益。也就是全仓收益。个人觉得很满意更多是因为这个收益建立在一个相对保守的资产配置思路的基础上得到的,从数字上体现就是第回撤。, 个人觉得我的投资路确实是成熟了很多,但是这个收益率到底来自个人能力还只不过是好年景里时代的馈赠,这得在未来去验证。仅以此篇祝福自己
第一阶段:顺藤摸瓜式关注
因为我早期在人人网从事过工作,所有很熟悉关注关系网块能力,在泡雪球的时候很习惯的应用起来,一开始关注人主要评估的就是粉丝数,和一些热度。然后顺着去看这些人关注的人,经常讨论的人。顺藤去找到其他的大V
早期关注的人有 @云蒙 @黄建平 @梁宏 等 这些在雪球上发言很平凡经常有各种冲突论战的角色。其中云蒙天天吹银行和别人争论银行投资价值, @黄建平 没事就喜欢挑起敏感话题讨论,,中医什么鬼的。还有吸粉大师 @梁宏 经常和各个大V互动吸粉。顺这这条路径我关注了一批比较活跃的用户。关乎了这批大V 后当时最大的感觉是能看的内容变多了,但是也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提高。特别关注15年前后“人气” @易碎品 一手哥 还让我小小的投资路走了一个小弯道。
后来,发现雪球有一些活动,什么线下嘉年华。每次这样的活动都会有些人气用户。这样我可以挨个去加然后逐个去读他们过往的文章,动态。我记得认识了 青春的泥沼,进化论一平,安全员等这样一批在雪球官方活动中活跃的用户。这段时间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虽然得到的知识很片面和破碎,但起码都是一些相对有效的知识。起码在雪球官方认同的知识曲线上去学习。
第二阶段 :面基
我大致在18 前后,当时事业发展并不如意。我开始计划提前退休全职进去投资领域,在这个领域去谋生。当时除了了线上学习投资 结交各种私募炒股大牛,学习量化。我还走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线下面基。现在回想起来 这条路居然是对我投资生涯影响最大的一条路。互联网天生就是带隔阂的交流平台,各种信息经过包装传播过滤早就脱离了本原的样子。走线下面基这条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在13年就开始投资的P2P,也算是经历了p2p 最重要的发展周期,也蛮多故事的,这个单开篇幅和大家聊。 于是我开始找机会和各个大V 套近乎 ,寻找面基机会。事实证明线下见一面2分钟交流基本胜于网上更进几个月的效果。我当时 见到了一个做橡胶期货的的私募操盘手,见到雪球一个资深运营,差点约到了 青春的泥沼。中间还有几个人具体名字我都忘了。但是没一个人见下来基本上都拓宽了我的视野,基本上看问题能上升一个维度的感觉。 举个例子 我见过一个基于波浪理论做交易的专业交易员,交流过程中我虽然并不认可他的交易方式,但是他告诉一句话“水流总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去流”,这也是波浪理论众多信徒的理论基础之一。还有一次约到雪球的一位资深运营,当时聊到投资能力时,我得到一句话,大致意思是 “仅在你的投资能力高于被评价的情况下,你才能看出这个被评价人的投资能力”,感觉就是如醍醐灌顶。股市中 雪球上各种大V 各种神人各种知识信息,为什么我总是分不清楚哪个更牛哪个更厉害。每次看这些大V 隔不了几天一会吵中医,一会吵银行股,一会在撕这个撕那,以前总当娱乐新闻看。现在看来完全是因为我的投资能力不足导致的看不懂。 这里讲的有点抽象,有兴趣的读者先品品。我以后想到好的方式来叙述一定改改。但是这句话理解了 我觉得能抵过至少2年投资知识学习。
总体而言网络上你了解到的人和事天然带着面具,线下谈一谈,相相面回到传统的交流方式上,不光从文字,从衣着谈吐,精神状态,叙述逻辑上,你可以对这世界看的更透。
第三阶段 :开始整理知识
逐渐从线下学到一些知识,然后也帮助我开始在线上对知识开始做了筛选。我开始真正的花时间去系统的去了解投资。而怎么系统的了解投资呢?网上上的只言片语显然是不够的。我需要系统的书籍。已是我开始一本一本的读书。 不过已经到了20世纪。在这个方法做了一些优化。我主要从听书和看一些优秀的读书视频开始,看视频可以给我一些横向的信息,而听原作我可以在上下班地铁或者跑步机上完成。我用这种方式。大概读了10本左右的投资经典书籍,其中收益最大的是 《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股市真规则》、《战胜华尔街》。还有其他众多的书,但是反正我能比较深刻读懂的吸收到知识的就是以上这些 。 我现在还记得 有一次去给车辆做保养的路上,我放着书 一边开车一边听。走在高速 听到某句话 一种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久旱得到的甘露,沁人心肺。
我这个人比较好学,也喜欢走捷径,15年刚刚入门股票的时候就同步的倒腾了 港股,美股。还搞了港股涡轮,还买过分级A 分级B,做过合成也做过拆分。及和投机者交流也混低风险投资社区。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各种亏钱手艺学得盘满钵满。 经历了以上一些知识历练后,我开始收缩自己得战线。开始取关一些雪球上的大V,甄选我认为有价值的大V。同时收缩自己的兴趣范围,尽量的把火力集中在量化&价值投资这条路上。 以前刷雪球的时候 我还会期望看到今天有什么八卦,什么互撕 。现在我只要看到大V 八卦,互撕 我脑海里第一反应是 这些信息会不会浪费我的时间。 要不要取关。
第四阶段 :现状 2020
现在我每天的阅读时间开始集中,有几个每天都读一遍的公众号。还有几天内翻一遍大V动态基本就足够了。有时间会针对性的读几个垂直领域的书。截至今年我的投资类收益率在25% 左右,这个收益在今年看来不高,但是这是我所有的现金资产的收益。也就是全仓收益。个人觉得很满意更多是因为这个收益建立在一个相对保守的资产配置思路的基础上得到的,从数字上体现就是第回撤。, 个人觉得我的投资路确实是成熟了很多,但是这个收益率到底来自个人能力还只不过是好年景里时代的馈赠,这得在未来去验证。仅以此篇祝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