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投资的理解终究还是过度狭隘,如同一个佝偻背影的拾荒者,每天提着手电筒睁大眼睛带着近视眼镜摸黑寻找垃圾堆里面的纸皮和喝完水丢掉的矿泉水瓶,过去的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股市苦命人。
而今年接触到的很多顶级投资者,经过验证的过去20年年化收益30%以上,目前身价过亿的投资人,几乎清一色的拥抱优秀公司,选择优秀行业,陪同优秀管理层共同成长。
投资需要点大格局大视野,高瞻远瞩是前提,方向错了怎么努力都没用。
以前我对估值的理解停留在静态PEPB等指标上,而现在却发现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低估的公司各有各的弊端。
1.估值是动态的,盈利是变化的,而时间是最大的变量,投资确实投未来,那么如何选择简单易懂;
2.安全边际一方面来自估值,更多确实来自成长,优秀的确定性的高成长的投资标的可以迅速消化估值的泡沫,十年十倍的标的涨了一倍,买入持有九年年化回报依然优秀。
3.低PE是否就一定低估?过去长安B的教训历历在目,虽然今年赚了点钱;但是实际上上市市值只是报价,公司的真实价值往往不是成长为优秀,就是沉沦为0,腾讯刚上市的时候即便100倍市盈率去买入持有到今天依然是非常优秀的投资,柯达被颠覆后3倍市盈率买入持有到今天依然亏光。很多贪便宜的投资者买入了煤炭(被光伏发电革命大势所趋),银行(你多长时间没去银行了?),地产(行业见顶规模下滑,去化变难净利率变低)等等。。。
未来的投资方向是什么?
以上是价值观的改变,是人生的选择,投资并不容易,好的太贵,便宜的太差,市场越来越有效,股票越来越多,注册制的来临让大量公司上市,未来大量公司退市都是可以期待的。拥抱唯一,或者第一,寻找最优质的长逻辑的高成长的稀缺标的,才是未来投资的大道。投资是比格局,比洞察力,比深度,比定力,比耐心的时代。
总体而言锁定以下的投资机会:
轻资产(重资产必须高周转),高成长(行业增速和公司增速),可复制(重复消费或存量+增量),高壁垒(护城河,结合国际看),高维打低维(业务形态,时代趋势或改命),牛的管理层和组织,好的商业模式(现金流,内生增长,高ROE,高毛利净利率,低有息负债低杠杆),好竞争格局(一超多强),三年五年远景合理估值(以及五年十年后行业发展阶段和增速去理解市场的估值),最后就是合理估值(三年后看即便熊市也不亏钱)。
一生一个老婆,1-2个孩子,3-5只股票,足矣!
核心的核心是把这些公司找出来(务必做到千里挑一,深度研究),长期持有,最大的风险是卖出了伟大的公司。如果研究能力不够,前期适度分散(但不能放松标准),等待何时的时机介入(看清未来三年五年盈利情况,即便是熊市的估值也不亏钱)。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TuesFool 、fengxubryan 、jiandanno1 、索罗狮 、闲菜更多 »
你说拍子吧。
这几个标的都不是重仓,并且我自己多少有关注,只是研究深度不够。
药明康德目前PEG已经很低了,长期看格局也稳定,CXO商业模式也优秀,主要是担心客户和中美对抗的风险;
东方财富都知道,熊市到牛市赔率高,财富管理行业最好的两个标的之一(另一个是招商银行,概率高赔率低);
海康威视基本是做风险投资的,主要是抄很多大神的作业(冯柳,邓晓峰等等一大堆),估值不用看极低了,主要担心脱钩的制裁风险,这个就是看赔率去买的,基本面和估值已经完全解释不了目标的股价了。
并且今天都较大幅度低开,买入好时机。
总体战略上现在是只买不卖,只是买哪个的问题。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大7终成 、好奇心135 、xineric 、panda006 、 、 、 、 、 、 、 、 、更多 »
但事实上,要取得这样的回报,难度是非常大的。正如我刚才说的,这个市场,估值上给予大家的波动,一定会大大超过企业给予的。
而估值上给予大家的波动,不完全是好的一方面。
像过去两年的市场,我们大家享受的就是估值向上的红利,大家发现企业增长了,愿意给更慷慨的估值,净值涨得更快。
但是一旦市场反过来的时候,估值收缩的这一下,给予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它取得回报的能力,也会迅速地在这两个周期里面做大量的切换。
前两年大家觉得拿出一个年化二十几的收益率,似乎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今年年初4个月的收益加上去,会突然发现,拉长了看,原来有10%左右的收益,可能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收益。
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估值巨大的波动带来的变化,导致的整体收益率的波动。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不见得每个基金经理或者每个投资人都可以拿得到,这就需要他对行业、对市场有充分的认知,既能够认识到企业的前景,又能够映射到资本市场上给予合理估值的能力。
同时还要长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够长时间保证这种认识和映射的稳定性。
所以真实的世界里面,要获得一个长期又超额的收益,难度是非常大的。

赞同来自: biso
在国外也是如此吧,不过国内的股市融资偏重、股权思维弱、政策干预大都是事实。如果你一定要通过二级市场来实现投资,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我唯一的建议是在企业生产资料不错的前提下,主动和有控制权的人合作帮助他提供资金或者自己成为人/钱/物的分配管理者。这样你在股市/实业上的操作方式多,回本速度快,至少这是我实践过的。
另外你说的基本面变化慢,估值和情绪变化更快,这个我也是认可的。
只是结论多少有些过于极端了,任何事情和观点都有局限性和适应性。
我只是一个想提高年化收益率的人,只要方法有用就行。中国二级市场更适合长线分散资产配置与短线集中金融投机。在二级市场寻找控股权会受到中国法律法规监管限制+估值PB太贵这两个问题,反而是实业上的估值PB一般是净资产*折扣率。先找到优质稳定的生产资料,与管理层保持良好关系,资金入股,派出自己信任的人进入管理层做事。接下来只要项目与产品不断经营,工资奖金+灰色收入配合加快回本速度,之后就是长期稳定分红,最后景气期高价卖出股权。

赞同来自: landandwater 、海浪9999
你这分类对投资的标准未免也太严苛了吧!要么算股市里除了公司前几大股东,就没有投资的人。。。是的,这是我实践得出来的结论,股权三个权利(投票/分红/交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残缺不全的。没有管理权的人算不上投资人。你分析资金/财报/政策再多,没有企业一部分的控制权,你就是一个提供资金流动性,获取价差+分红的配置者或者投机者。
除了税务局以外,企业内部的资金/人员/物资都由管理层说了算。记住,在中国,税收>工资>债务>股权。

赞同来自: 二零20大吉大利 、landandwater
以分红权为目的交易,它是配置。
以转换权为目的交易,它是投机。
管理可以通过各种项目成本捞回本钱。
分红要有优先分配、每年强制分配的权利。
价差在流动性大时买卖,流动性小时休息。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西林卷柏 、hjndhr 、大7终成 、Sybil廖 、何必当初更多 »
楼主变化真大,太厉害了!回头一看,亏钱像流水一样,投资这条道太难了,所有的悟都是短暂的。
投资充满困惑:当市场演绎过的机会才会被传播和发现,可是往往成了陷阱,临时研究抱佛脚大概率要么鸡肋要么陷阱;真正的好机会往往是市场绝望、基本面看不到好的迹象;
前者顺人性、但是是铺面鲜花的陷阱;
后者默默无闻、注定难以进入你的研究范围,机会驱动谈何容易?
看看过去3-4年演绎过的真正的大牛股:
阳光电源:2018年估值多少?2021年最高峰估值多少?业绩涨了多少?股价又涨了多少?
类似的还有美东汽车、牧原股份。
包括我自己中途研究过的物业股、参与过的地产股、错过的煤炭股等等;
投资真的不容易,我只是一个艰难前行的韭菜。
现在的自己相对于2018年可能公司研究和投资逻辑理解上有所进步,但是对于宏观的把握、机会的挖掘、时机的选择可以说没有入门。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Sybil廖
一个细分赛道或行业股价从底部涨到顶部的演绎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股价上涨,业绩未涨,这个阶段的肉一般都是根据技术走势追涨的技术派或者真正的业内人士敏感派,重点是第一时间挖掘机会并大胆介入;
第二,业绩上涨,股价继续上涨,业绩佐证投资预期,导致股价和价值的共振,反身性叠加预期,股价大幅上涨;
第三,业绩继续上涨,预期导致股价的情绪化上涨。纯粹是市场预期和赚钱效应吸引最后的韭菜加速入场,市场对公司或细分行业充满乐观想象,所有的优点都被情绪化放大。
这轮培育钻石大概率在演绎第二阶段之前被熊市的系统性风险打断了,今年的业绩来看力量的业绩依然超预期,但是股价滞涨或震荡下跌,后面如果业绩继续超预期,大概率还会往上,至少从目前的估值角度来看不算贵,或者说培育钻石行情演绎不够充分,没有到情绪化上涨阶段。
一个标的股价上涨需要三个条件:
1.天时:行业基本面景气度从萧条到景气的演绎;大盘从熊市到牛市的演绎带来整体估值提升;
2.地利:公司基本面业绩支撑;业绩不断超越市场预期;
3.人和:市场情绪或整体估值从低估到高估带来的情绪化上涨;
目前的培育钻石来看:大盘支持底部;行业估值静态不算低估,但是基本面会超预期景气;业绩会大概率超预期;谈不上特别好的入场时间,主要是去年演绎过,如果再目前位置在下跌15%-20%,信心会更加充足些,力量钻石对应的PEG目前=1左右。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何必当初
培育钻石和金刚石单晶历史演绎还是有几个区别:
1.产品差异化(纯度,大小,颜色);
2.技术和配方领先差异(技术追赶要时间);
3.技术进步迭代空间(培育钻石更大,微迭代);
4.需求端持续扩容打开天花板(这块比金刚石单晶一次性扩运用领域的需求增加要强得多);
5.六面顶压机中短期供给限制(延长景气度);
以上五个方面是培育钻石和金刚石单晶细分赛道景气度的差异。
成长股,尤其这种景气度爆发的细分新兴行业,重点在于考虑供需,那么未来供需又如何演变呢?
1.技术进步迭代有空间;2.需求持续扩大爆发(是否非线性现在还不好说);3.压机一定程度限产(时间窗口期可能没有他文章说的那么乐观,另外六面顶压机供给也不是券商报告说的这么大限制);4.工艺和配方追赶确实要时间;叠加资本市场演绎不够充分,市场参与者认知还不完全到位,估值也算合理,理性想想还是可以参与的,即便按照合理估值,收益下有底,上看运气了。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是啊,主要的六面顶压机的产能都基本被黄河、力量、中南三家一一绑定了。这个问题恐怕行业专家也搞不清楚吧,何况我等才研究半个月看点纪要、研报、年报之类的。
高温高压法也具有一些技术含量的。
请问楼主怎么看待CVD法和高温高压法的竞争呢?
总之,听下来的说法是CVD未来用于芯片以及大颗粒钻石,但是色彩处理很差,纯度倒是不错;
高温高压法优势是颜色好,纯度也不错,但是容易混金属,另外颗粒度也可以做到大的,只是超大级别可能比不过CVD法。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leavening 、neverfailor 、好奇心135

力量钻石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培育钻石单台六面顶压机每年产出合成柱数量为45*单柱理论产量39.58克拉/柱*2021年1-3月培育钻石销售均价657.08元/克拉=单台压机年度创造营收117万元,如果目前的培育钻石价格能够持续的话,基本2年可以赚回购买机器的费用了.
黄河旋风大股东定增8-10.5亿元用于购买六面顶压机,黄河和中兵的目标都是每年新增顶压机300-500台,力量新增600台/年,合计每年1500台/年左右,目前行业存量也就是3000多台,并且很多是老机器,新增全部是新机器。
2021年净利润2.3亿多,和公司差异不大,2022年3.3亿;2023年5.1亿;2024年7.05亿;2025年8.47亿。
2025年的时候,这个生意70%毛利率,培育钻石占比73.8%;毛利率70%,净利率50%左右。增速20.5%,这个生意给多少估值合理呢?就算30倍好了;
8.47亿*30倍PE,对应市值为254亿。
这个纯粹是毛估估,没有太大意义,真正不同牛熊环境估值可能都相差1-2倍,另外技术进步和供给大增这些可能因素都没考虑。
不过如果公司股价能在目前位置下跌20%左右,我可能会考虑建仓。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小叶子啦啦啦 、vanilla7 、丢失的十年 、何必当初 、Sybil廖 、 、更多 »
杀估值、杀业绩、杀逻辑,等市场把所有利空用尽之后再介入,是不是就是冯柳弱者体系的精髓?冯柳杀逻辑的标的一般不碰,主要是喜欢买纯粹杀估值的,这种标的估值足够低之后往往是可逆的。
字面看起来好像很好理解,实际上不然。
典型的就如同长春高新,刚开始2021年5月份左右开始下跌,表现出的特征就是估值的回归,这时候你很难分清楚到底是纯粹杀估值,还是杀业绩,或者杀逻辑。至少当时是没人怀疑杀逻辑的,主要认为是杀估值,可是估值杀到一定程度市场信心动摇,市场主动开始挖掘利空因素并放大,如集采传闻、竞争格局变坏(新的对手加入)、影响共同富裕甚至院外竞争销售等等各种传说,随着股价继续下跌,慢慢的集采坐实,格局变化坐实,就演变成杀业绩和杀逻辑。
再比如现在的白酒行业,表面看是杀估值而已,但是深度思考和线下调研其实动销很差,批发商库存比较多,所以后面如果疫情不见好转大概率是会演变成杀业绩的(就是真实的业绩放缓或者变差,白酒周期基本已经从2012年至今见顶往下走的过程),随着行情发展不排除杀逻辑的可能(年轻人不喝白酒、三公禁止等类似的老逻辑),不过行业商业模式依然顶级,竞争格局稳定,门槛极高等被市场充分接纳和放大,所以后面具体什么时候入场依然要看个人的能力圈的。

赞同来自: neverfailor 、xineric
投资确实不易,没有永远的神,冯柳的产品从最高峰竟然回撤高达46%,更不要说坤坤,兰兰,甚至焦巍等这些历史大牛的基金经理了。A股的根源和底子还是太烂了,缺乏走出大牛股的基因和制度。国内的传统文化和基因里面不尊重股东没有股东思维、大环境更多是一个融资功能缺乏投资功能、国内体制民企能做的生意基本都是竞争激励的烂生意(有点好生意还有ZZ风险)、炒作成风市场又不成熟,进来的散户基本都是被宰的命运。这几年的...杀估值、杀业绩、杀逻辑,等市场把所有利空用尽之后再介入,是不是就是冯柳弱者体系的精髓?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丢失的十年 、爬山虎YU 、isaachhz 、小路之歌 、 、 、 、 、 、 、 、 、更多 »
A股的根源和底子还是太烂了,缺乏走出大牛股的基因和制度。国内的传统文化和基因里面不尊重股东没有股东思维、大环境更多是一个融资功能缺乏投资功能、国内体制民企能做的生意基本都是竞争激励的烂生意(有点好生意还有ZZ风险)、炒作成风市场又不成熟,进来的散户基本都是被宰的命运。
这几年的历史大白马股票:美的格力、平安、万科、长春高新、恒瑞等等都走出了吃人不吐骨头的行情;一些ST或者中小盘更是一路下滑腰斩又腰斩,在这种环境下赚钱确实极其不易。
传统的一些优秀基金经理朱少醒、袁芳、杨浩、付鹏博、萧楠等也是惨不忍睹。
医药板块本来走得非常强势,被集采都要打骨折(提醒下天坛集采降价风险,迈瑞设备理论上集采可能性风险)。
食品饮料板块成本上涨、需求下滑、价格无法上涨,业绩杀靠估值硬挺着;
互联网ZZ风险腰斩又腰斩;
一些确定性高的成长性不错的标的吧,估值高高在上让人高攀不起。
回想起塔勒布的话:这个世界唯一不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事物发展是跳跃的,而非线性的。
自己投资这几年也是伤痕累累,纯粹靠运气从2018年年初至今才勉强赚到一倍收益(稍差一点点),想想真是难受。其中吃过最大的亏还是安全边际留的不够的问题。成长股投资还是很难的,稍微看错(这是难免的)就是杀估值,杀业绩,再杀逻辑。过去两年典型的就是通策医疗,先杀估值,再杀业绩(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很明显了),又杀逻辑(种植牙集采);
同样看看白酒,目前是杀估值(估值已经不贵了),但是动销很差尚未杀业绩,如果行情演绎白酒周期下行不排除未来杀逻辑;
互联网已经经历过杀估值,杀业绩和杀逻辑的阶段,如果能排除ZZ风险,也许是不错的介入机会,可是这个世界谁又说得清呢?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fionafiona 、好奇心135 、skyblue777 、Kluer 、 、 、更多 »
短期和长期常常是矛盾的,这个位置只有买买买,绝不卖出,买完躺赢。
早盘18元左右加了天坛(未来的变量有集采大降价和管理层不作为,确定来自浆站大幅增加、效率提升、产品线拓宽);
50左右加仓了牧原(3年一倍大概率);
另外朋友看好的华润电力,力量钻石后面再研究下;
自己看好的爱美客、爱博、贝泰妮一直太强了,期待市场杀杀估值,不过3年角度看目前也能接受了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目前的形势其实比18年好多了,我还有半仓的固收可以调配,18年那会差点弹尽粮绝,当然,要是一直跌下去迟早也会变成18年底的情况。从估值,股债收益比等数据看也确实没有18年底的位置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xineric 、款特长 、chenbangni 、yhn8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现在毫无疑问是冬天,只是我个人觉得已经是最后一抹倒春寒,或者说冬末,这个时候是准备播种的时候,今天的种子应该跃跃欲试,因为夏天、秋天终将来临。
冬天刚来的时候市场处处都是长期投资和死拿的声音充斥市场,随着股价下跌很多人不断加仓直到满仓并且号称要陪股票到永远,新的投资者闻风起舞也想来股市赚一杯羹;老的投资者会不断总结某某基金经理再过去几年赚了多少倍,学习他们的风格去追逐市场上过去几年最靓的仔。价值投资者一般对未来充满信心,市场到处充斥着新闻媒体的各种总结各路分享(对应时间点就是2021年年初的茅指数、2022年初的宁指数)。
随着冬天的演进,股市继续下跌往往伴随急跌,满仓的价值投资者会给自己继续打鸡血,用价值投资等于长期投资或者风物长宜放眼量来安慰自己,之前新进入的投资者会尝试继续加仓保持信心,用巴菲特的理论去安慰自己,加杠杆的投资者会继续找钱以免被强行平仓。媒体往往会渲染这是牛市的下跌中继,基本面的业绩往往还没有变坏,因此会用基本面去佐证自己的观点;趋势投资者开始止损逃命,但是对是否进入熊市依然保持怀疑。
凛冬已至,杠杆投资者各种去杠杆,价值投资者早已满仓并且躺平甚至不打开账户,但是明白这是熊市来临,对未来有一丝丝怀疑,持股信心尚未动摇;趋势投资者空仓看戏,对未来充满悲观情绪,用各种历史熊市底部去佐证经济的悲观性,并且表达自己极其悲观的股市预测;各路媒体会打脸前两年成功的基金经理,各路基金经理的大幅回撤被渲染,各个微信群谈股市的情况大幅减少,以前新进入的投资者要么躺平装死,要么意识到股市就是吃人的市场,总之打死也不敢加仓。经济数据各种不及预期,一点宏观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让股市大跌,一切的反弹后的卖出都被视为理性睿智,各大媒体批判中国股市的悲剧,认可这就是一个吃人的市场。大中小盘基本都会轮跌一遍。
后面的不写了,各自展开想象吧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丢失的十年 、传达室李老伯 、chenbangni 、好奇心135 、 、 、更多 »

我已经的记录
牌照垄断优势:一样
血浆站垄断优势:天坛>华兰
血浆产品线丰富:华兰>天坛(球蛋白,凝血因子)
集采风险:相同打击
企业性质:华兰民企>天坛国企
毛利净利:华兰>天坛
分红金额:华兰>天坛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爱博医疗赛道不断拓展,打造眼科器械耗材平台,公司具有强研发能力,今年增速大概率不低于50%,未来增速也应该在25%-30%是大概率。集采对公司的人工晶状体和角膜塑形镜都是利好,难以跌破出厂价,国产替代,抢占市场份额,过去两年人工晶状体已经证明了,产品力不断提升;角膜塑形镜有可能面临竞争恶化的局面,不过公司定价较低,这两年增速极快,局面已经打开,行业渗透率极低,空间巨大;
还有美瞳业务属于很大的市场,不过毛利率会低于目前的两块业务,总体对应公司目前的市值和营收确实空间不用担心;唯一让人下不了手的就是估值还是太贵了,如果真的下手还是要做好一年被套的准备;
美丽行业的爱美客、贝泰妮、珀莱雅都是不错的公司,可惜估值都不算低,这个行业随着人均收入提升,未来大概率会出不少牛股。
整个市场和2018年还是有很大不同,真正很优秀的一些投资标的,估值上其实还是有较大的溢价的。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阳光海岸360 、好奇心135 、闲菜 、Input 、 、更多 »
天坛的管理层一直都是要死不活的,没有股权激励,没有管理层持股,臃肿的国企体制,这块实在是恶心,如果是民企体制叠加进击力不错的管理层那么就毫无疑问会是非常优秀的投资标的了。
好的地方是未来三年大概率能保持25%的增速(新批浆站,效率提升,产品品类审批)。对应目前动态30多倍的市盈率,其实也能对得起这个估值了,大概率能符合3-4年一倍左右的涨幅。
绝对的好赛道,供给侧严格受限,需求没有任何问题,血制品赛道带资源属性,拼得就是行政资源,天坛作为国企龙一当之无愧,拿浆站能力遥遥领先。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现在跌的就是基金重仓股,这时候被重仓真不是什么好事,海康的估值还是比传统制造业贵,比如格力美的这种,就看它在高科技上有什么新发展了,比如不被美国卡脖子。海康和格力美的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海康未来保持15%以上的年化增速是大概率,并且萤石分拆上市基本能确定,目前的估值也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如果能跌到32元一下就更加完美,但是目前这个位置未来3-4年涨一倍应该是大概率。
他们管理层也一直优秀,分红也不错,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标的,遗憾的是不是TOC,这块可能比美的格力稍微弱些。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海康威视被三个基金大佬重仓:袁芳,张坤,冯柳;
成长股爱博医疗,贝泰妮,爱美客分别被邓晓峰、焦巍重仓,一直再等好价格,市场真的是太聪明了。
现在的市场一方面真正的好资产价格还是很贵,一方面二线标的或价值标的确实比较便宜,但是距离2018年真正的满地黄金还是有距离的。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小勇勇 、索罗狮 、xineric 、碧水春 、 、 、 、 、 、 、 、更多 »
准:确定性高,变量少或逻辑单一,过度复杂的周期股绕开,如船运周期、糖周期等可能涉及到天气因素、政策因素、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等。
时:周期顶点时间足够长,能给股价足够的时间去反应,至少应该周期长度超过2年以上为佳,周期太短股价变量多且意义不大。
空:涨价空间够大,这样才能粗暴,股价弹性大,否则不如投资成长股,要讲究赔率。
位:周期的位置,介入点必须是周期低点附近,如果已经进入周期中点以上直接放弃;
估:估值要有足够吸引力,参考PB估值和历史估值规律做参考,PE具有估值陷阱;
量:供需数据、产品价格上涨时间和空间,业绩和估值都可以量化;
事:分清楚事件驱动的性质,属于短期事件驱动还是长期供给端驱动带来的变化。短期事件驱动来得快去得更快,往往昙花一现,等到介入大概率是陷阱。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碧水春 、风过树梢 、三川衡 、hjndhr 、更多 »
理论上好像很好区分,现实世界哪有那么简单。
市场对企业的估值变化往往是伴随着基本面的变化,只是价格从来会走过头,企业的价值本身也是波动的。
企业基本面包括国家政策、行业景气度、公司业绩经营周期、管理层变动、甚至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等,这是非常复杂的因素在左右基本面的波动,并非人为理解的那么单一,如果用单一的认知去简单粗暴理解就是单纯。
国家政策变化导致的基本面巨变已经提过;行业景气度变化算不算基本面变化(典型的即便强如白酒都有周期)?公司经营业绩也有周期波动算不变企业基本面变化(周期股就不说,稳如很多食品饮料企业也有经营周期和管理层能力影响)?更不要提企业生命周期和市场预期对企业价值变化?
所以个人投资者从内心里对企业价值的由内而外划定的一个固定的价值从现实中看准确度是极难的。即便有一个固定的所谓的价值也大概率是精确的错误。何况找到这个值,如果不考虑当下市场环境的可能影响何尝又不是刻舟求剑呢?
底部和顶部都是一个区域并非某一个点,这点是毫无疑问正确的,但是不做一个模糊的正确判断,反而追求一个精确的错误,是不是走到另一个极端?
保持对市场敏锐的察觉是有必要的,熊市末期的市场特征包括定量数据和定性的观察去做综合考虑其实是有必要的。
例如:成交额、融资融券、估值、情绪(绝望了吗?)、新手老手是否恐慌卖出、大蓝筹是否最后一跌、政策底部等等。
投资有很大成分是科学的部分,但是也有很大成分有艺术的成分,我们不能因为其科学性忽视其艺术性。另外你说的问题可以借用一定技术指标辅助判断未尝不可?熊末牛初右侧加仓也未尝不可?重要的是区分清楚到底是熊市底部区域的下跌还是牛市顶部的下跌,这种大拐点的区分尤其重要。投资如同种庄稼,一年四季,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在什么时期做什么事,摸清楚规律,策略适配很重要。

赞同来自: vanilla7 、丢失的十年 、路人甲pro 、Ujg68gy 、慢慢变富就好 、更多 »
1.没有深刻去理解市场不同阶段的市场特征:熊市初期、熊市中期、熊市末期、牛市初期、牛市中期、牛市末期。这就成了迂腐(牛末熊初对价值认定的不改变)。你说的一二是人的感觉在变,到底是高兴之后更高兴,还是悲观之后更悲观,用价值判断不了
2.往往牛市末期大幅下跌阶段开始抄底,熊市中期和末期遭遇巨大损失,太早把子弹打完,对钟摆摆过头的特征认知不足(本身就是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价值认定的变化);
3.经营环境或行业政策出现巨大价值巨变的情况下,往往抱住原先的固有价值认定不变,认为价值是恒定的,忽略了世事无常的基本特征,过于理想化,结果遭遇灾难性的毁灭(典型过去的教培、地产行业发展阶段和政策的变化);
你说的三是企业变了价值就会变,这点我同意,跟我说的是企业没变价值就不会变是一个意思
底部和顶部都是一个区域,能买在区域里就行了,什么熊市中期和末期遭遇巨大损失这种风险你预测不了,也规避不了
你现在知道2005年998到底了,当时怎么能知道?
1200点抄底,是不是抄底太早,熊市中期和末期遭遇巨大损失?
2007年4000点清仓我觉得也没错,4000点从估值看已经很高了,现在走出来了你才知道能涨到6000点,当时谁知道能到6000点,还有人喊牛市一万点呢?
你要是等着一万点再卖会是什么结果?
用价值怎么判断4000没到顶?怎么判断6000到顶了?怎么判断不会出现10000点?
价值只能在合理范围内做判断,疯狂之后的事跟价值没关系了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碧水春 、hjndhr 、鱼头85
很多价值投资者给投资标的划定一个由内而外的价值,本身没有错,而是错在刻舟求剑、对价值的认定是恒定、对不同看法的否定、对外在世界的不尊重和谨慎,这些片面想法会带来一些灾难:
1.没有深刻去理解市场不同阶段的市场特征:熊市初期、熊市中期、熊市末期、牛市初期、牛市中期、牛市末期。这就成了迂腐(牛末熊初对价值认定的不改变)。
2.往往牛市末期大幅下跌阶段开始抄底,熊市中期和末期遭遇巨大损失,太早把子弹打完,对钟摆摆过头的特征认知不足(本身就是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价值认定的变化);
3.经营环境或行业政策出现巨大价值巨变的情况下,往往抱住原先的固有价值认定不变,认为价值是恒定的,忽略了世事无常的基本特征,过于理想化,结果遭遇灾难性的毁灭(典型过去的教培、地产行业发展阶段和政策的变化);
实际上我并非否定价值本身,而是认为价值是因人而异的,价值是因环境而变化的,也因为基本面的变化而变化,我只有保持尊重谨慎、灵活变通才能更多把握真相。
当然,如果熊市末期依然线性思维不会用变化的眼光去看待市场那也是错误的。很多价值投资者在2007年4000点清仓,也有很多价值投资者在今年稍稍下跌就满仓,这两者本身没有太大区别。
价值是模糊的,而钟摆两端的价格往往不是由价值来决定,往往是市场环境、情绪和基本面混合来决定的,这个才是事物的真相。传统价值投资者对价值的认定如同我们做作业只要一个标准答案,但是真实世界却又很多解,两者区别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区别。

赞同来自: vanilla7 、丢失的十年 、路人甲pro 、豁哥哥 、hippohippo 、 、 、 、更多 »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句话没有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格?楼主的看法和我完全相反
我觉得这个基本的定义极其重要,以前我有点想当然,近期似乎有些想明白了。
生活当中我们都很容易用常识去理解价格和价值。
例如饮料的价值和价格,饮料在生活中的形态可能是家用的一桶纯净水(农夫山泉);也可能是一瓶农夫山泉的水;还可能是一杯咖啡,等等。
我们发现他们的常态下理解的价值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一杯咖啡的价值大于一瓶农夫山泉...
我认为只要企业没变,价值就是恒定的,并非变化的,这样我才能判断出牛市50倍高估了,熊市10倍低估了
同样一杯20度的水,夏天摸是凉的,冬天摸是热的,水的温度并没变,是你的感觉在变
楼主举的水的例子也是人渴不渴的感觉在变,变化的是水的价格,水的价值并没变
你去超市里买水,售货员不会问你渴不渴?
不会因为你渴了想要喝水就多收你一块钱,也不会因为你不渴就少收你一块钱
价值就像温度计上的刻度,如果价值是变化的,温度计没有刻度,还怎么测量冷暖?
牛市时25倍买入也可以,虽然不低估了,但也没高估,更正确的是15倍时或者10倍时买入,25倍买入已经有些晚了
熊市时15倍卖出就是错误了,15倍是该买入的时候,这时候卖出,然后等到25倍再买入,追涨杀跌做了个负差价?
10倍没人要的时候买入,50倍大家疯抢的时候卖出,就是在做超市里买水,到沙漠里卖掉的工作
我更愿意做那个在沙漠里卖水的人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传达室李老伯 、海底两万里 、碧水春 、仲夏平常心 、 、 、 、更多 »
我觉得这个基本的定义极其重要,以前我有点想当然,近期似乎有些想明白了。
生活当中我们都很容易用常识去理解价格和价值。
例如饮料的价值和价格,饮料在生活中的形态可能是家用的一桶纯净水(农夫山泉);也可能是一瓶农夫山泉的水;还可能是一杯咖啡,等等。
我们发现他们的常态下理解的价值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一杯咖啡的价值大于一瓶农夫山泉大于一桶农夫山泉;对应的价格基本也是这样。原因在于应用场景、份量、口味、感觉、品牌等价值差异。
那么是否一瓶农夫山泉的价值是恒定的呢?其实未必如此,最典型就是你刚喝了一下午的功夫茶,现在可能送你一瓶水,你都未必会要;如果你全家一起去爬山,天气很热汗流浃背,这时候如果山顶上有人卖你5元/瓶农夫山泉你可能毫不犹豫买了;再极端点,如果你在沙漠里渴得快没命了,身上拿着10公斤黄金,这瓶农夫山泉会救你的命,你会毫不犹豫拿黄金去换这瓶微不足道的水。
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水在每个人眼里,在不同场景不同人定义的价值是截然不同的,何况我们根本无法琢磨甚至根本不了解的企业的内在价值??这个更加接近真实的世界。
那么回到开头,到底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格?
价值是我们为了拥有某样东西愿意支付的金额,而价格是别人为了让我们接受某样东西要求我们支付的金额。
其实在实际的股票市场中,价值是变化的,并非恒定的。典型就是牛市的时候大家的认知会更加积极乐观,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去购买(牛市末期往往是悲剧,但是牛市初期即便出价高于企业所谓的内在价值也未必一定悲剧)。另外世界本身容易出来各种黑天鹅,企业的价值本身也会受制于行业景气度、公司管理层、国家政策、世界黑天鹅等种种变化的影响,这个价值本身并非完全取决于客观世界,有很多主观的、不可控的、变化的因素在左右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索罗斯提到的反身性就是典型的主观影响因素之一(例如很多创新药股价越跌,融资越困难,影响企业管线新品研发进度,严重甚至导致现金流断裂退市)。
价值的划定本身也是主观的,多元的。每个人对收益和波动的要求、预期和承受能力不同,有些高手年化回报高达25%才出手,有些人收益10%的可转债可能就非常满足,所以这个结果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市场价格走势确实大众投票共同决定的结果;
何况估值本身还会受制于市场环境、情绪、利率等各种宏观经济的影响呢?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价值(即大家愿意为了某样东西支付的价格)是变化的,结果就是同样的公司在牛市可能估值50倍,在熊市估值10倍,即便我们理解公司的内在价值是25倍(这个内在价值更多是钟摆的中间位置),那么在牛市的时候25倍应该买入,在熊市的时候15倍估值就卖出,两种做法看似荒谬,实际都是理智的表现。
所以投资难在哪里?难在这种多角度看世界的主观性,看似矛盾却又充满艺术。狭隘的划定和坚守某一个虚幻的主观的价值划定往往会被市场打脸,我已经被打很多次了。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CharlesIsMe 、闲逛3万天 、你猜再猜 、画眉
楼主的企图心(野心略显贬义,我觉得不太合适)太大了!唐朝擅长财务分析,交易计划和跟踪数据,另外坚守能力圈,确实是理性投资的代表,但是定性和定量方面结合更好的比他厉害的高手还真不少,典型就是吴伯庸,不过我目前自认水平不及唐朝,尤其是执行力和计划这块。
就我有限的观察来看,基本面的深度研究,唐朝应该是万众无一的高手;
股票以及可转债结合宏观的中短期博弈,资水应该也是万里挑一;
至于期货、期权、转债乃至股票的跨市场多品种中期或短期博弈,可能就是鸭蛋了。
而从楼主的发帖来看,是想结合基本面的深度研究+各品种的周期选择+不同市场场景下的中期方向博弈,是唐朝+资水或鸭蛋的结合体,在本韭菜的眼中,这真是...
资水兄经常交流,宏观和中短期博弈判断这块应该此生都无望追赶了,还好我投资更多不是着眼短线,我说的择时更多是基于估值、周期和情绪的选择,而非预判;
资产大类选择和配置方面我没有考虑期权期货,选择了大宗、可转债以及不同板块、风格,这个也只是跟踪尝试和参考,实在不擅长博弈。
任何策略没有绝对的单纯化,综合考量更增加胜算,并不矛盾。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盈利99 、tbeanirong
说投资是一门科学,是说公司的业绩估算、静态估值、甚至合理的估值是一门科学,可以通过对行业和公司的深度研究去计算,有些东西甚至是固定的,具有很大确定性的。例如公司的净利润的计算是有一个大致的相对严谨的区间。
说投资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因为即便你对行业和公司的理解无比正确,并且根据自由现金流或净利润计算出公司的合理估值(这一点非常难)。但是同样的公司,同样的增速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合理估值没有太大的意义,甚至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十倍,这个就是价格和价值的偏离。同样的公司在牛市可能50倍以上的估值,在熊市却只能10倍估值,因为人性决定在不同的环境下会看到不同的点并且加以放大,这就是艺术。其中艺术成分还包括市场反身性导致的吸虹效应、牛熊周期导致的钟摆效应。
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计算,把自己变成呆会计,忽略不同场景下的应对,那么就是追求精确的错误;
如果我们灵活变通,考虑到不同环境下特质的放大,可能就是模糊的正确;
有时候模糊的正确确实比精确的错误更加可靠。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传达室李老伯 、Sybil廖 、之鱼星 、tbeaniro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典型拿牛熊趋势来说明这个问题。
打个比方,我们把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如同一个人的成长阶段,分成青少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
那么2015年之前的几乎所有牛市都属于青少年时期,典型的不管成长股还是深度价值股都是牛市同涨,熊市同跌,这个时期的牛熊特征就是同涨同跌,幅度大,涨跌都快,牛短熊长。
而从2018年之前中国的股市基本步入了中年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大概率会以结构性牛市为主,大盘走势符合大多数股票特征,但是结构性机会不断涌现,幅度上更温和,成长股和价值股走势往往会出现差异化(2020年典型银行地产是熊市而非牛市,2021年和2022年依然出现大盘震荡或下行,板块性机会的出现)。这时候不同行业景气度不同或估值结构不同带来独立大盘走势的情况出现。可见市场越来越成熟,开始步入中年时期。
而美国的股市属于典型的老年时期,大部分时候市场是理性的。主动型基金跑不过被动型基金是这个市场的特征之一,趋势或技术分析失效,股市中大部分股票几乎只有波动或者一路下行,极少部分股票贡献了大部分市值的增长。股票可能一夜翻倍,一旦市场认知到价值回归速度极快。极低PE和极高PE在市场共存。
然而,在每轮牛熊当中又有一些共同的人性和涨跌保持不变,这个就是中观维度。
我们既要站对大趋势,又要敢于对抗小趋势。
所以投资既有规律,又要考虑到规律的局限性,这个就是投资的辩证法。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xqpicc 、之鱼星 、Sybil廖 、tbeanirong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投资成功很大的一个基本素养就是对规律的把握。
周期规律就是最简单的常识之一。狭义的理解就是周期行业的供给和需求错配带来的价格波动周期;
广义的包括行业景气度周期,股市牛熊周期,国家上升或下降周期等等。
总结自己过去几年的教训很大程度来自对常识的违背,其中周期就是典型的选择时机的基本规律。
猪周期可以跟踪猪价,一旦猪价大幅偏离成本,商品特征和需求稳定的行业特征决定,价格越低底部越近,底部越久反弹越猛,涨的越高跌的越惨,背后不变的永远是人性。
地产周期跟踪拿地数据和新开工数据、竣工数据可以对行业周期位置有一个大致的参考判断;
牛熊周期通过跟踪估值历史百分位、股债相对吸引力也会有大致的判断;
既要抬头看天,又要低头赶路,这个才是正确的投资哲学;
跟踪债券(尤其可转债水位)、股票(牛熊周期和估值)、商品(价格及历史时间规律),并且针对不同品种不同位置做好相关配置,这样才可以达到稳定盈利的目标,做到真正的知。
正确的行和真正的知又是另一个基本素养,这个可以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哲学的思考、经验的积累最终通过不断训练和成功的甜头刺激自己做到知行合一,路漫漫其修远兮。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心系湖湘 、leavening 、剑水 、laplace 、更多 »
从2020年底跌幅较大的正是2020年演绎最充分的医药、消费、互联网等网红指数。
不过任何观点要匹配期限,否则结论会大相径庭,你的回复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1.这个周期包括行业景气周期、市场情绪和风格周期,我更多倾向于错判了后者的周期,煤炭因为供给端和能源紧张导致行业景气周期爆发,确实出乎意料。
2.过去三年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一个蜕变,更多是对自己内心和投资体系的拷问。首先2020年经历重仓地产的收益落后(14%),2021年经历的投资教育股导致的盈利腰斩(13.5%),2022年经历的成长股亏损(目前-8%,还好第一重仓牧原没有亏损)。回头看自己的投资笔记错漏搞笑之处频出,如同跳梁小丑。先后经历了价值陷阱和成长陷阱,充分总结了忽视市场先生和安全边际的严重教训。还好运气傍身,继续活了下来,也一直缅怀谨慎,兢兢业业,不断纠错和自我反思,没有任何杠杆、没有做空、适度分散,坚持至今。
也特此申明:帖子或文章一切观点观念或操作仅供自己记录总结,切忌抄作业或模仿!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fionafiona 、重复 、tbeanirong 、huoex 、 、 、 、 、 、更多 »
李录曾说:在我做投资的二十六七年里,每隔几年就会遇到一次“百年不遇”的大危机,经常会碰到股市动不动就跌50%的情况,在1997年成立基金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过几年又赶上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崩溃,再过几年又遇上了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2015年中国股灾大爆发,2020年又遭遇新冠疫情。但是回头来看,你会发现你赚得最多的钱,其实都是在市场崩溃里面出现的。在当下非理性的情绪影响下导致股价大幅下跌,为投资者提供“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同时出现的难得机遇。
应该反省的是当初为什么随波逐流买入所谓的“最优质资产”,而如今再次离开将会为继续遗憾。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大众同向交易难有超额收益(寻找非共识的正确)!
买入之前尝试问一下自己:我和其他人做同样的事情,又凭什么去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呢?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jiandanno1 、hmhou2002 、nanfangyinan 、青火 、laplace更多 »
一万多亿的投资项目,海外游戏业务占比四分之一,广告业务因为经济周期导致的减少是可逆的。目前的市值扣掉投资项目,即便业绩不增长,市盈率也不高,希望后面继续下跌继续加仓,别的互联网公司真的不敢加仓。
513330继续保留,主要是基于不在美国上市,也不担心中美脱钩政策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IMWWD 、caopanshou日记 、横竖撇 、geneou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油价跌到负数;
大宗镍涨价连续翻倍;
新冠疫情;
中概指数跌超过70%;
个人资产可以侵犯并不神圣;
战争可以爆发,各说各有理;
人性和世界从来就没变过,贪婪,自私,嫉妒,狂妄,颠倒黑白。
塔勒布说的黑天鹅无处不在,确实如此。
以后坚定执行跌幅超过15%止损,要想不止损,就要买的低。
活下去是第一要义。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诸葛若愚 、会跑的蜗牛love 、凯恩司机 、重大校长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从根本上体系上就有问题,具体反思几点:
1.投资由研究驱动而非机会驱动,这个是最大的根源上的问题,研究驱动是大海捞针,自内而外的估值和市场去对抗,缺乏反思、敬畏和止损往往会伤痕累累,不停做过山车,另外一点就是导致效率低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跟随市场风格随波逐流,被关注的股票往往是被大幅演绎过的股票;
2.视野狭窄,自我设限。债券,可转债,低估,成长,套利,现金,这些资产都是配置的方向,投资更多是不同资产比较后的最优选择,法无定法,世事无常。为何要管中窥豹、盲人摸象去自我局限。
3.我们投资依靠的到底是什么?
A.事实吗?可惜投资是投未来,未来的事实并非人人都具备洞察的能力;
B.信息吗?信息有好有坏,有快有慢,信息经过加工成为个人的观点,可是观点有对有错;
C.我个人认为真正可以依靠的是人性、常识和概率。
人性:千百年来从不变,人性背后是情绪(贪嗔痴谩疑),预期、趋势和情绪的交织形成周期,万物皆有周期,把握周期规律、人性特征就能获得尚方宝剑;
常识:周期是常识,商业底层逻辑和框架也有大量的常识,时间是好企业的朋友也是常识,常识是经过验证的,显而易见的,确定无疑的,值得依靠的。钟摆的极端位置或区间是可以依靠的常识,其他的地方都属于不确定的状态。我们需要对常识的确定和依靠,但是常识并非人人都拥有。
概率:逻辑是我们依靠的一个点,通过逻辑思考算出大致的概率,用概率去对抗不确定性,或者低概率高赔率组合去对抗不确定性。
回归过往,展望未来,选股方向要做调整(从变化无常的角度去理解,也会增加对介入时机的重视),资产配置思维必不可少。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会跑的蜗牛love 、lighting2015 、心系湖湘 、凯恩司机 、 、 、 、 、 、更多 »
1.深度研究是相对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只有相比市场其他参与者做到深度更深才能赚钱,所以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赚深度研究的钱就越来越难,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主动管理基金大部分跑不赢指数基金的根源。
2.深度研究是动态的。世事无常,世界充满变化,国家、经济环境、行业、企业都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深度研究的基础即企业的基本面,这个是充满变化的,所以深度的背后离不开跟踪和更正;
3.深度研究是局限性的。世界极其复杂,我们大部分人做的深度研究都是局部性的,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所以上充满变化,空间上受制于每个人的认知、格局、思维和能力,巴菲特和段永平的深度未必是我们的深度,差距极大;
4.深度研究是混沌的。由于证实偏见、锚定效应、屁股决定脑袋是非常正常的人性,投入时间越多,效应更加明显。深度研究和保持理性有时充满矛盾,事实和观点常常混淆,投资的最高境界是洞察道法和人性。
最好的视角是灵活,用角度和维度去弥补深度的缺陷。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寒蝉 、xiaofeng71 、Sybil廖 、kerryru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越想越觉得芒格说的凡事反过来想,确实很有道理。
举例如下:
1.投资最重要的避免损失而非赚大钱,例如我们投资10只股票,如果看对了9只,看错只有1只,但是亏钱了,为什么?其实这个做法是大部分新手会犯的错,赚钱的股票涨了3%就卖出了,看错的股票一直死拿直到退市。即便下跌50%意味着要上涨1倍才能保本,而上涨3%卖出9只只有盈利27%,两者对比可见多惨;买入股票钱先想想是否会亏钱,以及可能会如何亏钱,以及什么原因亏钱,这个比可能上涨多少更重要。
2.一个人去赌场赚了一大笔钱,回来后分享应该穿什么衣服,什么时间去哪个赌场,如何赌才能赚钱。另外一个人按照这个成功的经验穿同样的衣服,同样的时间来到同样的赌场,结果往往会大亏。所以回头发现我们买股票赚钱其实也很大可能是靠运气赚的,但是人性决定会错误归因自己牛逼,最终导致投资逻辑混乱;幸存者偏差无处不在,世界如此复杂,一定程度上我们都是盲人,也是井底的青蛙。投资要实现知识累积更多应该从亏损研究出发,挖掘亏损的原因,以后尽量去避免,但是这个也有点遗憾的是,世界上失败的方法可能有一万种,如果用一生去把错误都走一遍,估计早就意志摧残了。如果能建立在概率思维、逻辑思维、演绎思维的基础上去做分析可能相对客观合理并精进。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gentlehai 、轻风佛面 、海浪9999 、CharlesIsMe 、 、 、 、 、 、 、 、 、 、 、 、 、 、更多 »
以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定投更容易赚钱,而一次梭哈往往亏损结局?
这个背后本质是对仓位的管理,背后是对自己情绪的管理。
定投讲究多次买入,做好计划,如同机关枪;
一次梭哈讲究择时,讲究一击必中,如同打狙击枪;
这两者没有对错好坏,但是结合自己的择时能力结果就会截然不同,明明是机关枪选手却高难度去执行狙击任务,一旦一枪没中,自己就成为猎物。波动是市场常态,预测长期却必成笑话;
底部是一个区域而非某一个点,凡是追求极致和完美结局往往不完美,不完美才美,底部是一个区间,让自己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凡人的特性,不要动不动就做神仙。
等待市场情绪失控,让自己永不失控,永不给市场一次击败自己的机会。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音希声 、zebrafish 、孔曼子 、hippohippo 、 、 、 、 、 、 、更多 »
回头看自己2019年投资收益98%,2020年收益15%,2021年收益14%左右会特别有意思。
2019年时基本没有入门,纯粹的典型的门外汉,连投资研究报告从来没有写过,券商研报历史上看过的可能不超过10份,更没有深刻理解行业商业模式属性、竞争壁垒、护城河等,但是运气加身依靠信仰死拿取得接近翻倍的业绩,有点搞笑。
2020年可谓大牛市,继续死拿新城一年,基本年头郁闷到年尾,依靠打新和一些港股机会获得15%的收益,加入大湾汇,勉强接触一些高手和团队,写了一些研究报告(水平实在一般),只能说开阔了眼界,水平低的一逼,运气也不加身,勉强获得15%的收益,反应的是实力。
2021年股票行情波动较大,身边不少高手也亏损,但是真正的高手做股票今年收益超过50%也比比皆是。我自己年初45以上卖出新城获得了收益,年终踩雷希望教育亏损差不多10%,新股收益极其有限,收益勉强14%,绝对额超过2020年。经过全年的学习研讨,目前只能算勉强摸到价值投资之门,对未来充满信心,对当下充满敬畏。但是总体今年感觉有点点开悟的感觉了,希望以后越来越好吧。耐心等待,持续学习,迅速迭代,小步快跑。一旦选择没有躺赢躺赚,只有持续学习。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luyi1 、吉吉木 、leavening 、airsland 、 、 、更多 »
1.我选择的是厚积薄发,投资是一生的选择和坚守,不在乎这几年收益落后;
2.做股票当下是最难的选择,但是一旦掌握秘诀会一生受用,低风险投资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但是规则变动和机会寻找需要持续付出时间,从天花板来说股票未来对大资金容量更大,收益率天花板更高,所以我让自己看长远点;
3.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并非做不到知行合一,本质是没有真知道。现在看巴菲特的股东信和三年前看巴菲特的股东信已经完全不同,看到了背后更多的内涵。
总体谢谢你的批评, 个人水平目前确实一般,不过能认知自己的愚蠢恰恰是进步的开始。这两年收益一般但是知识复利我倒觉得跑的挺快。

赞同来自: 追梦者雷
总之持续观察吧,目前主要关心的点就是两个,一是薇诺娜这几年的业绩爆发,个人认为除了自身的产品力以外,确实是充分吃到了电商渠道渗透率快速提升的红利,未来几年能否保持这么高的增速,确实有些疑虑,但市场给了极高的预期,个人觉得还是乐观了一些;二是除了薇诺娜品牌之外的婴幼儿产品线和抗衰高端线能够贡献多少利润,这块没看到最新的数据,缺乏判断的基础,但从同业大公司的情况来看,做多品牌是成为头部公司的必经之路,贝泰妮也需要趟一趟这条路。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FF章鱼
长期维度和短期维度考虑的核心逻辑是不同的,所以我只能从长期维度来回答两位,如果你是基于中短期逻辑去买入,所以我下面说的东西对你没有任何作用,基本都是废话,甚至是错误逻辑。
博雅以前管理层一直不靠谱,现在华润入主存在中短期改善预期,去年股价演绎了一波,但是后面又下来了。具体公司未来浆站扩张情况,经营改善情况,个人认为有待观察,至少长期维度来说暂时没有看到更多确定性。
青松股份属于生产代工端为主的,分析一个企业投资价值有一个基本逻辑就是从产业链角度去判断价值,在化妆品行业来看,品牌方价值是大于生产端的,从毛利率净利率都可以看出来。尤其是高端奢侈品化妆品品牌价值兼顾门槛和确定性是最值得投资的。
再次强调:长期逻辑正确不代表中短期逻辑正确。这完全是两码事。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vanilla7 、等一万年 、chrisharn 、FF章鱼 、nearby 、 、 、更多 »
长期投资看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和竞争壁垒;
中期投资要看行业景气度,市场预期差,估值变化及资金变化角度;
短期投资更多是资金博弈,热度扩散,技术分析做思考;
不同的投资期限对应不同的投资逻辑,核心逻辑考虑的角度又各自不同。
回归到生活很好理解这个道理:
打临时工就看小时工资、工作时间和灵活度;
签五年工作协议肯定要看晋升空间,月薪资,年终奖;
终身追随老板肯定要看老板格局,行业前景,工作兴趣环境;
明明你是打临时工,你说因为这个老板格局大,行业前景好,工作兴趣高,办公室环境好,所以没日没夜加班和免费帮你做,只能说人脑子进水。
投资需要逻辑自洽,不过逻辑自洽也不等于逻辑正确。
喜欢打临时工并且善于打临时工的人并非一定是正确的选择。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这个行业最大的逻辑缺陷是管理体制及管理层不作为;成长速度受限于供给侧,所以这个公司不要有太高的期望,肯定不是那种百里挑一的牛逼公司;
目前的看点在于:估值总体来说中枢偏下一点点,未来两年因为新批浆站和新的工艺获批大概率增速是历史上最好时期会超预期;同时血制品行业门槛极高,属于资源禀赋型行业,天坛作为龙头具有绝对优势,从血站审批就可以看出来。所以目前这个位置,如果在25以下会更好,未来三年大概率具有翻倍的可能。因为资本市场公司增速一旦超预期,估值大概率也会拔高的。
只能说这个标的属于典型的确定性好,安全性较好,但是弹性不够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