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的蛮多人应该都读过塔勒布的书,反脆弱基础概念尽量不讲了。不明白的朋友可以先自行学习下。
现实投资中主要就是杠铃思路的实际应用:大部分投资低风险+小部分投资高风险。
最适合普通人的典型应用我称其为9债1购,即9层仓位是债券,1层仓位是看涨期权。
用公开的投资产品做说明吧。
先看美股基金产品BlackSwan增长&国库券核心ETF(基金代码SWAN,雪球就可以搜)
上图胜千言:(用的我之前截的图,最新的走势可以自行搜索)
蓝色为黑天鹅基金,红色为标普500。
另一张是发行基金公司提供的历史测算,含2008年金融危机:
红色为黑天鹅基金历史测算,黑色为标普500
更多信息可以看基金官网https://www.amplifyetfs.com/swan(翻墙速度好点)
明眼人马上就能看出来,该黑天鹅基金的牛逼之处:
股市涨的时候,走势像股票;
股市暴跌的时候,却能很大一部分置身事外;
这就是黑天鹅基金的魅力。
跟大家说明下该基金的投资策略,有兴趣的做好笔记:
它采用的是固定比率,持有90%的美国长期国债加上10%标普500指数的实值LEAP(Long-TermEquityAnticipation)长期期权。
在期权端的仓位目标是复制标普500指数 70%的涨跌波动,基金在每年的6月和12月进行调仓平衡,恢复债券和期权的配置比例。
90%长期国债,政府不被颠覆的情况下非常安全,剩下的10%资产投向高杠杆的期权,这意味着单笔最多损失10%。
如果按基金官网所描述的,期权端能复制70%的指数走势,换成股债平衡角度,表面上看是1分权益加9分债券,实际是有成本的股7和债9的比例,同时暴跌时回撤又能接受,实现非对称的风险收益。
美国该ETF基金于2018年11月上市,国内暂时没有这类基金可供傻瓜式买入,只能自行构建。我关注到本论坛几年前就讨论过远期实值期权代替正股持仓的可能性,可惜期权知识可能比较困难一些,没能达成共识。
国内50ETF的测算可以参考余力老师的问道篇:纵长剑之所如,凌股海之茫然~~从OBPI到90/10策略的深度解析 https://www.sohu.com/a/162899088_715314
我之前说过,我不是特别满意国内的宽基指数基金,国外也有人不喜欢,那就出现了另一种风险限定型的基金——Defined风险ETF(基金代码搜DRSK)
同样该基金于2018年上市,90%到95%的资产投资于企业债券,其余资产则购买了20余只自选优质美股的认购期权合约。个股期权组合的形式有效地获取了股票市场上涨的收益而又能分散个股期权的风险,而与股票市场存在负相关性的债券ETF则提供了稳妥的基准收益。
大家仔细想,这是不是有点像可转债摊20个饼的味道。
如果这些饼中能多选中几个像拼多多一样的看涨期权,这两年的收益简直爆炸。
拉个拼多多的股价走势给大家:
我自己的偏好是喜欢自建这种极高风险,极高收益的资产,并接受投入部分血本无归。很可惜,国内暂时也没有个股期权。
国内可转债利用的是合同规则优势,质地并不算好,这里给大家打个气,就我不多的调解经验看,最终大规模违约不还钱的可能还是比较低的,真违约的话,更多损失的是时间成本,做好多年的赔付拉锯战准备就行。
前两天有个资产配置帖,我的回答是:
投稳/应急部分,30%,标的是流动性较强的类固收。
投增/不动部分,60%,标的为消费红利和顶级商业模式等资产。(这块可含多种策略思路)
投变/补充部分,10%,标的为不会爆的杠杆或者高波动的资产(如远期期权滚动,数字货币,杠杆基金),这部分可以接受完全亏损,高风险,高收益,弥补投稳部分的收益。
整体仓位换算的话相当于80%-120%的权益资产,定期再平衡。
进攻性和反脆弱兼具。
9/1杠铃策略就是相当于我的投稳+投变,只是我不满足9成投稳的收益,用了些投增的资产代替。
这些投增的资产标的是我心目中确定性最高的生产资料。
投增部分不用去追热点,概念啥的,基本不需要动。
因为我有投变部分,赌未来的话,我更愿意用更小的仓位买期权或者杠杆ETF,而不是去花更大的仓位买还没跑出来的那些有想象力的企业。这些企业既不如投稳和投增部分能实实在在赚钱,大的回撤我也拿不住,更何况即使跑出来,我手上的投变可以复制大部分收益。
人总是很容易将交易的冲动误会成自己有交易的天赋。
我将自己交易的冲动限制在10%的资产以内。
比如前几天我求教的数字货币帖:投稳和投变,数字货币相关,老司机请进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12461
我下手的杠杆BNB和MX,短短几天均有400%以上的收益,当然后面极大可能归零,但我本身的心态就是抱着归零的打算去的。做动态平衡的话,也是蛮舒服的。
这种看着风险挺高的,实际整个资产组合起来看,风险其实是可控的,收益比更高。
20210218更新施工:为什么可以接受有成本的远期购
过年期间没更新,毕竟不是专门吃码字这碗饭的,现在补上一部分。
有人提到期权买方的成本问题,这个问题本人也确实思索过很长时间,也尝试过相当多的可能。
仅从期权范围内考量,想赚钱太难了。
买方和卖方互为对手,互摸口袋,想占便宜并不是普通人可以简单做到的。
有天我突然意识到跳出期权本身看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
还是那句话,总是想占低估的便宜,往往就吃不到成长的溢价。
优质免费廉价的期权可遇不可求,总是想在期权端占便宜太难,卖方看起来胜率高,但风险来临时,卖方是需要用命去填的。
跳出期权范围限制,用9债的部分来尽可能覆盖1购的潜在最大损失,不纠结1购的成本,转过身来加强9债的部分(比如用类固收代替,放弃复杂的期权部分本身的博弈,回归本源,期权就是用来作为收益放大器使用)
尽可能避免用专业用词,尝试讲讲买方期权部分为什么可以接受有成本的远期购。
看涨的购权损益图是这样的:
期权的往右上涨时的曲线更陡,跟传统的线性走势不同,它有个特点,涨的越多,盈利速度越来越快,往左下跌时越来越平缓,意思是跌的越多,亏损速度越来越慢。
白话是这样的:
资产说我涨100元,购说那我跟,先涨个50元意思下;
资产说我再涨100元,购说你别这么急,我再跟,涨个70元;
资产说我又涨100元,购说怎么还涨急眼了呢,我努力跟,这次涨个90元;
。。。。。。
也就是说,资产在涨了一共300元的过程中,购的跟涨速度是越来越快的,直到越来越趋近于资产涨多少,购也跟涨多少的地步。
跌的时候则是这样的:
资产说我跌100元,购说行,我跟跌50元;
资产说我再跌100元,购说你狠,我跟跌30元;
资产说我又跌100元,购说不带这么玩的,我只能跟跌10元了;
。。。。。。
资产在跌了一共300元的过程中,购的表现是越来越不情愿跟跌,直到越来越趋近于资产跌多少,购已经跌不动了,就目送看着资产继续跌。
投资中经常说高抛低吸,对是对,但总感觉怪怪的,什么是高,什么是低仍未可知。离实践差的还很远。
但如果利用期权这种涨跌速度的非对称特性,滚动买入,高抛低吸是一定可以实现的,比较下来,网格策略什么的就有点相形见绌了。
实实在在吃肉多挨打少。涨的快但跌的慢,不利的代价是付出时间价值。
如果未来价格一动不动,那付出时间价值是很难受的,每天钱都在流逝。
值得庆幸的是,变化才是我们这个世界永远不变的东西。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减少时间成本。
期权的特点就是非线性,时间成本流逝也是,一般而言,最后一个月流逝最快,远期的时间流逝会慢一些。
加上平值期权的时间价值最大,流逝最快,实值和虚值都会慢一些。
再加上滚动展期,被动实现涨跌幅的非对称性,来回赚这个高抛低吸,行情配合的话,甚至可以把这个时间成本给刷回来。
综合起来,普通人的应用答案就呼之欲出了:无脑滚动买入远期的实值看涨期权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国外基金SWAN用的是远期实值,DRSK用的是远期平值,走势上SWAN略占优,也可能有DRSK付出了更多时间价值的关系。
(尽量表述为能看懂的,更深入的希腊代码本人这里就不献丑了,有兴趣和能力的朋友自行学习)
20210222更新:
庞氏骗局模型说明这个好难写,先放着。
先说说怎么理解很多人看不上的,认为风险极高,并会价值毁灭的杠杆ETF基金。
我在自己另一个帖子普通人的躺赢之路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07312中主贴最后提到了美股消费杠杆基金,现在正式开始联动。
因为不止一次提过消费医疗科技加高端制造是四大牛逼行业,消费医疗杠杆基金可能大家不熟悉。就拿大家熟悉的科技代表纳斯达克指数基金来做说明。
纳斯达克(基金代码QQQ),3倍做多(基金代码TQQQ),3倍做空(基金代码SQQQ)
懒得截图了,大家自行搜索看走势吧。
可以看到纳斯达克10年收益约7倍。这已然是相当优秀的水准的,年化超过21%(能融合投稳投增投变框架的朋友可能已经想到科技代表纳斯达克可以归属于投增部分)
3倍杠杆呢,那结果是不是接近于10年21倍呢?
很多人想当然认为会有磨损成本,并且很大,按照这个逻辑,收益肯定是小于10年21倍的。
但你只要看过3倍做多纳指的曲线,会很惊讶的发现,实际上,3倍纳指的10年收益起码有50倍,远远超过了理论杠杆3倍。
如果不确定方向,10年前同时买入3倍做多和做空各1万,那1万做多变成了50万,1万做空近乎归零。整体仍然2万变成了50万,10年25倍。
看起来是不是很神奇,同样9债1购的思路,可以把远期购换成杠杆ETF,也可以得到不错的结果。
先讲一下传统杠杆,比如刚开始我有100元,我借了100元,一共200元,这时1:1的杠杆;
假设涨了,我一共有了300元资金,其中200元是我的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借款是2:1的杠杆,实际杠杆变小了,风险变小。
假设跌了,我一共只剩下150元,其中50元是我的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借款是1:2的杠杆,实际杠杆变大了,风险变大。(此时由于金融机构风控要求,会要求补充保证金之类的,不然再继续下跌就爆仓了)。
分级基金其实是我国最好的金融创新,可惜被赌徒拉横幅给整没了。
可能新入市的朋友不清楚分级基金,我这里也不详细说明了,默认大家有一定基础。
分级B的设计是本身随着上涨,杠杆变小,风险变小,但杠杆变小之后会有个上折,重新回归原始杠杆。上涨的时候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好像还吃点杠杆变小的亏。
下跌的时候噩梦就开始了,实际杠杆变大直到下折损失大部分资产。
如果足够深刻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和黑天鹅。你会知道分级B最后一定会下折,就是一定会炸。
相比较而言,分级A应该是我见过的风险收益比顶级的资产之一。
不但有约定利息,还具备看空期权,能吃到额外的下折收益。
我这里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可转债在条款上占有,但在风控上不占优,为什么这么说?
分级基金(融资融券)的资产并没有外流,都在资金监控池子内,加上金融机构用的是打了提前量的平仓线,除非暴跌无法平仓,这个钱监控难度还是不大的。
转债(信贷)募集的钱是用掉的,用到实业上,是脱离资金池监控的,后面能不能回来,尚未可知。
所以同样是息差策略的应用,安全性方面,融资融券业务会比信贷业务好一些。
以至于其实很多年来,不少银行都在偷偷做委外配资业务,风险比实业信贷低嘛,息差又高。
分级A没了,真是痛心。
扯远了,回到杠杆基金上,杠杆基金的原理就是杠杆再平衡。
同样刚开始我有100元,我借了100元,一共200元,这时1:1的杠杆;
假设涨了,我一共有了300元资金,其中200元是我的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借款是2:1的杠杆,我已经明白这个时候我吃了杠杆变小的亏,那我怎么办?我马上再去借100元,使得自有:借款重新变为200:200,即1:1。
假设跌了,我一共只剩下150元,其中50元是我的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借款是1:2的杠杆,实际杠杆变大了,风险变大。为了避免爆仓,能继续玩下去,我马上去还了50元借款,使得自有:借款重新变为50:50,同样回归即1:1。
我说明白了吗,杠杆ETF基金,实际就是一个盈利了增加投入,亏损了减少投入的方式。
大家可以理解为追涨杀跌,趋势或者动量都可以。
数学上,这种方式,每次回到原点都会有磨损,这是完全正确的。
但实际上,不要光粗暴的认为它价值毁灭,也可以将其视为盈增亏缩的投机姿势的成本。
同时做多做空杠杆ETF,也可以理解为做多波动率,和期权的双买同理,
再直白点,回到原点的磨损,可以视为时间theta的损耗。
这种非线性的工具,个人真的是非常喜欢,真的理解了,会是相当强大的武器。
追涨杀跌的典型:商品期货CTA策略更是依赖于程序化的自动交易,机器没有情感,执行斩仓无情且迅速。
很多普通投资者追涨杀跌最后亏损的重要原因就是动作慢或者下不了决心止损,甚至压根不知道止损死扛直至爆仓。
但这不影响趋势类策略赚钱,只是普通投资者不行而已。所以真心不建议普通人玩期货,人性纪律绞肉机,事实上,后台我看到的期货客户基本没有善终的。但仓位管理后的杠杆基金是可以适当参与的。
我的宗旨是尽可能躺着,不需要时时刻刻关心资产。所以不会爆的杠杆对我而言十分重要。
远期期权呢,也就季度或半年滚动一下就好了,简单轻松。
关注转债的公告和传统期货的保证金都太让人头大了,年纪大了睡眠本就不好,不适合懒惰的我。当然如果大家喜欢交易,相信也是能做出花来的。
杠杆基金的风险点在于回撤巨大,换个角度看就是高波动,高波动本身也是机会。
应对高波动的数学工具相信大家也知道,资产动态平衡或定投。
即使是一些长期走势很差的杠杆基金,比如能源类,也是可以通过定投,确定一个年化目标止盈来获利的,这里我希望大家可以帮忙去研究下,留言分享些泛用的杠杆基金止盈标准。
附上美股最大的杠杆基金官网产品网址:https://www.proshares.com/funds/
更新见回帖。
祝大家牛年平安喜乐~获得很多很多爱,也有很多很多钱。
赞同来自: Jifandailu 、gaokui16816888 、流沙少帅 、Loadstarr 、neverfailor 、 、 、 、更多 »
楼主的观点哪些行业,或者说哪些公司集合,他的创造价值能力是远高于8.35%的,并且是比较稳定的,这里稳定很重要很重要。你总结的精髓是错误的,那是成长股投资的逻辑而不是杠杆基金的投资逻辑。
那我就可以上杠杆基金,赌这个杠杆有长期超额收益。长期投资杠杆基金的精髓是,长期它囊括的公司是要赚钱的,而且要超过一般水准的赚钱
类似于如果有一定有一个生意的利润率超过银行的贷款利率,就可以贷款扩张这门生意,直到利润率接近贷款利率。
杠杆基金的超额收益不是源自于底层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的超额收益,而是源自于底层资产的收益>价格波动损耗。
投变之路的再思考。请教一下,如果初始买入1元的QQQ,经过一段时间,跌成0.8元,按照楼主的做法,需要调整成1.2x的杠杆,我理解剩下的0.8元,应该调整成0.6元的QQQ和0.2元的TQQQ,我的问题是如果之后涨回来了,如何调整?需要调整到1x吗?
之前有个评论说,对于上班族来说,是不是可以完全不投那9债。把每月的收入,扣除生活费和一定的后备资金,剩下的就作为9债里面利息产生的收入,直接投变买购。
我后来看到之后回复了,后来因论坛修整,所有回复的评论都没了,大家现在也看不到了。
我当时大概回复意思是,这种方式会硬生生把反脆弱的9债1购变型为高风险的赌徒行为。他理解的是更贴近于OBPI这种基于期权的保本策略,但没有债端再平衡...
搬运自本人公众号:配置者说楼主的观点哪些行业,或者说哪些公司集合,他的创造价值能力是远高于8.35%的,并且是比较稳定的,这里稳定很重要很重要。
毕竟属于投变部分,搬运一部分到论坛,这样整个帖子完整一点。
对杠杆的理解和风控指南:
正如近期爆炸剧情的《开端》,2022年股市的开端也炸的让投资者惶惶不可终日。
逛投资论坛看到不少杠杆投资者(融资融券,期货IC)亏了近百万乃至上千万,到了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步,陆续有人平仓认赔出局。
杠杆是毒药,以前我也在贵金属TD(杠杆黄金)上爆过仓,当时爆了仓还不服,觉得是自己...
那我就可以上杠杆基金,赌这个杠杆有长期超额收益。长期投资杠杆基金的精髓是,长期它囊括的公司是要赚钱的,而且要超过一般水准的赚钱
类似于如果有一定有一个生意的利润率超过银行的贷款利率,就可以贷款扩张这门生意,直到利润率接近贷款利率。
赞同来自: 塔塔桔 、xineric 、hippohippo 、集XFD
跟踪了2022年2月到2023年5月的9购一债(中间停了一段时间),期间300指数从4634到3861。
模拟采用百万资金,选择十个债基,购买最远期的浅虚值Call(lemon老师建议)。
一共买购了三次
2022年2月购买IO2209-C-4300(第一次买期权,研究半天买了深实值Call)
2022年7月购买IO2306-C-4200
2023年5月购买IO2403-C-4000。
跟踪下来感受:
1.下跌后,超额增加;反弹后,超额缩小,甚至被反超,超额反弹临界高度不断降低。
2.结合建淞老师提的《九债一购肥尾风险》,每次再调整买购时会产生二次磨损。
(我没有主观上去择时,但到期前进行换期会发生新买购)
3.去年债基收益差强人意,十个中9个下跌,只有一个上涨。2022年平均收益率-2.51%。
想请教老师看看为什么在长期阴跌下,超额收益没有想象中大。
赞同来自: fionafiona 、至味清欢 、小会砸
首先声明,我不是抬扛,只是进行风险提醒,九债一购不是万能,不是保险箱。贴一个SWAN的曲线,2年多以来已经出现巨大变化。今年美债美股平衡的策略很多都悲剧了,一年亏掉五年涨幅的比比皆是,推特上很多纯股票的交易员也拿这个事情来笑话股债平衡。
我觉得一年的惨败不能否认策略本身的有效,毕竟前面几次都成功穿过来了。但作为一个宏观配置策略,对股债双杀这种极端宏观事件的风险还是要提高警惕的,一旦感知到极端风险出现,第一时间平仓是最稳妥的选择。
投资的第一件事就是考虑最糟糕的情况,天下没有万能的策略,捕捉黑天鹅的猎人也会有死于自己的盲区。
赞同来自: youneigui211 、音扬 、tong702 、但愿海波起
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指数是不存在归零风险的。大家不太会一夜之间不用微信,所以腾讯的归零风险也是很小的。除非原子弹,三峡大坝也很难归零,所以长江电力很难归零。但LUNA是可能一夜归零的。交流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鸡同鸭讲,对世界的认知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选择自然不一样。
背后的差异是什么?是底层资产啊。脱离底层资产讨论收益就变成数学游戏了。基于格雷厄姆的绝对价值投资逻辑,看到一个资产一夜间暴跌90%的资产会笑醒,但前提是它真的有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价值是什么?
我的理解:很多人要...
同样的,真的能说指数是不存在归零风险?
原来的层主有提到桥水,恰好桥水的理念我也是认可的,达里奥的原则2也是刚看完不久。
所以我是不理解为什么在一个政体正常的生存周期只能维持200-300年左右的现实世界,为什么要去坚持指数不死这一说法,难道经济体系的毁灭会晚于政治体制?
指数同样是必然死亡的,问题只是我们自身消亡更加快还是指数消亡更加快而已。
赞同来自: 音扬 、Luff123D 、sunpeak 、六毛 、海浪999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不是反对再平衡,我只是说再平衡在某些环境下并不适用。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指数是不存在归零风险的。大家不太会一夜之间不用微信,所以腾讯的归零风险也是很小的。除非原子弹,三峡大坝也很难归零,所以长江电力很难归零。但LUNA是可能一夜归零的。
而我不用再平衡的原因是因为在权益仓位上我面临的波动会很大,所以限制仓位比例的再平衡,会在我策略失效阶段拖累原本作为防守的固收仓位出现预期外的损失。
至于正常情况下,比如说股债平衡策略,用再平衡很正常,我也支持呀。
举一个极端且不算恰当的例子:我同时配置国债和某种高波资产,其中国债配置90%,每期收益率3%;高波资产配置10%,结果判断错误每期...
背后的差异是什么?是底层资产啊。脱离底层资产讨论收益就变成数学游戏了。基于格雷厄姆的绝对价值投资逻辑,看到一个资产一夜间暴跌90%的资产会笑醒,但前提是它真的有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价值是什么?
我的理解:很多人要喝牛栏山二锅头,要喝茅台,要喝蒙牛,所以这些企业的价值是被人们的生活所支撑的,消失很难。价值就是被人需要的程度或者人们离开它的难度。如果一样东西,失去了它,对人们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那么它本质上是没有价值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讨论投资以及后面的上层建筑。
所以LUNA的问题是什么?它对持有它的人肯定有价值。但问题是,世界失去了它,世界只有很少的人受影响(它市值很大,是因为少数人用很多钱给它做了定价。它过度地被货币加权了,更少地被人数加权了)。这就是它真实的价值存在。
一言蔽之,价格是货币加权的,但价值在货币加权的基础上更多拥有人数加权的属性。就如同被顶上超话第一的周杰伦,就如同被孟美岐坐在台下点评的周传雄,就如同受货币权影响的美国投票权。这三者都是一个东西。
明星价值建模:
孟美岐价值=10万粉丝*人均1万元=10亿(少数铁粉,类LUNA)
周传雄价值=1000万粉丝*人均5元=5000万(大量中年无价值男,类中炬高新)
现实结果:孟美岐做导师指导周传雄。
推论结果:没有消费价值的人在资本眼中不算人
用同样的逻辑可以解释浪姐3中王心凌的爆火...
赞同来自: flybirdlee 、好奇心135 、huanhappy2017 、歌游 、uime更多 »
不能因为一次的失意,而怀疑别人千锤百炼出来的理论 —— 除非你能从根本假设上推翻。我不是反对再平衡,我只是说再平衡在某些环境下并不适用。
我做过多国多资产的长历史回测,"再平衡" 就是市场给予“无知者”的免费午餐,平均的年化超额收益大约是1%。同时,再平衡的周期,对于这部分超额收益的差别并不大,无论频率是1个月、3个月或者半年、1年。
归根到底,做“再平衡”的前提假设,就是你承认自己在市场中是个“弱者”(这点不丢人,桥水的风险均配,其实也是这个底层逻...
而我不用再平衡的原因是因为在权益仓位上我面临的波动会很大,所以限制仓位比例的再平衡,会在我策略失效阶段拖累原本作为防守的固收仓位出现预期外的损失。
至于正常情况下,比如说股债平衡策略,用再平衡很正常,我也支持呀。
举一个极端且不算恰当的例子:我同时配置国债和某种高波资产,其中国债配置90%,每期收益率3%;高波资产配置10%,结果判断错误每期腰斩亏损-50%;每期结束恢复9:1的配置比例。
如此循环20期,亏损率已经将近-40%,如果再循环下去呢?
所以我不是反对再平衡,我只是想说有些品种它可能在消亡的过程中,又或者因为波动太高,而我们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再平衡可能会让我们陷入麻烦中。
最后,我不认为再平衡是对无知者的馈赠。因为既然是无知,那理应对这个消亡的世界,对所有投资品种都保持将要消亡的尊重。
而再平衡的核心,你也说了:均值回归。均值回归的核心假设是不死。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在所有事物注定消亡的世界,有底气说自己掌握了不死的秘密,在我看来可是强者思维,才不是什么无知者。
我没有这样底气,我自然也就不会这么做,尤其是我明知道持有的是有归零风险的资产时。
很简单的理由,并不是说我反对再平衡。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不能因为一次的失意,而怀疑别人千锤百炼出来的理论 —— 除非你能从根本假设上推翻。我做过多国多资产的长历史回测,"再平衡" 就是市场给予“无知者”的免费午餐,平均的年化超额收益大约是1%。同时,再平衡的周期,对于这部分超额收益的差别并不大,无论频率是1个月、3个月或者半年、1年。归根到底,做“再平衡”的前提假设,就是你承认自己在市场中是个“弱者”(这点不丢人,桥水的风险均配,...均值回归的模型:容量最大,平均收益率中低等,最大回撤比较大。
可以说,资金规模大了,都必须走向均值回归策略。除非退出金融市场或者限制资金规模。
赞同来自: 小会砸 、财富藏在哪 、homanking 、LSMLSM0219 、好奇心135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所以再平衡也不是绝对真理。不能因为一次的失意,而怀疑别人千锤百炼出来的理论 —— 除非你能从根本假设上推翻。
我是不怎么做再平衡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权益仓位是高波资产的时候,一旦犯错可能就会把整个组合拖下水,做不到锁定最大风险。
所以在更加多的时候,我更加多还是定期做资金划转,尤其是对于存在归零可能性的资产,资金转入的数量是以当期现金流为基础,而不是总资产。
反过来,高波资产赚再多,也不会限制高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只会定期提取部分比例资金转入低风险组合。
我做过多国多资产的长历史回测,"再平衡" 就是市场给予“无知者”的免费午餐,平均的年化超额收益大约是1%。同时,再平衡的周期,对于这部分超额收益的差别并不大,无论频率是1个月、3个月或者半年、1年。
归根到底,做“再平衡”的前提假设,就是你承认自己在市场中是个“弱者”(这点不丢人,桥水的风险均配,其实也是这个底层逻辑),你无法判断市场什么时候涨、什么时候跌。而“再平衡”,只是让你根据规则,去被动的“高卖低买”;而不是被人性的冲动所左右,去“追涨杀跌”、“低卖高买”。从长期看,“再平衡”是在帮你获得来自于市场波动的一小部分收益。
你说的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简单来说,就是要把你的资产组合,从两个点(股票和债券)连成的“线”出发,在投资组合中加入更多的其他类别资产或者其他国家的股票和债券,把“一条线”升级为“一张网”—— 这样,组合的抗风险能力会显著加强、再平衡造成的波动也会相对减小。那么,你可能心态也就相对平和了、更能够长期坚持。
最后,再补充一点。“再平衡”本身,其实是基于“均值回归”的假设。我们都知道,主流的投资策略,基本都可以划归“动量”和“均值回归”这两大类里。如果从数学期望的角度考虑,单一投资标的“均值回归”的特点是:数学期望低于“动量”(胜率高于“动量”、但赔率小于“动量”;总体是不如“动量”),而最大下行风险大于“动量”(因为"动量"自带止损机制,而“均值回归”则没有)。所以,要执行“均值回归”类策略,有两种风控方式可以选择或并用,一种是前面说的加入更多资产、“把摊子铺开”;另一种是限制单一资产在组合中的最大资金投入限额。
赞同来自: luffy27 、负重远行 、xineric 、UniqueLy 、酱油面 、 、 、 、 、 、更多 »
美股的涨跌是结果,美长债的收益率是原因,更前置的原因是货币政策。过去的40年,美元不断宽松,利率几乎到地板了。欧洲部分国家到过地板下面,就是负利率。
从人类历史来看,这是有货币以来,最为宽松的几十年。从2008年开始,全球所有的央行都放弃约束了。而加速,是过去三年,美联储的资产负责表翻了一倍,原因是为了对抗疫情,大规模补贴所致。现在所面临的局面,不累述了,大家都看到了。
那么问题来了,未来,这四十年的,历史性的,低利率时代彻会终结吗? 估计没有人可以知道。不过,瑞银陶冬总的推测,可以一看:未来几年,比较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低利率时代不一定马上结束,但是高波动,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大家要问了,你特么简单明了扼要,到底想说什么呢?难道是想说明北京的确诊数为什么总是五十几个吗?
另一个大佬在08年说过,具体是谁忘了,大概意思是 ,当可能面临系统性风险的时候,什么组合啦,策略啦,都不好使,润就特么是最大的策略(原话就是带F的)。
对,大概率是这个原因,10年国债-10%了,如果是9-1仓位比,9的债权-10%,那对基金亏损贡献9%,1的部分估计就都亏没了,那样就是19%的亏损。但问题是它亏了24%。。。那是不是因为不断从9里面计提1出来,然后接着亏没了所以再平衡也不是绝对真理。
我是不怎么做再平衡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权益仓位是高波资产的时候,一旦犯错可能就会把整个组合拖下水,做不到锁定最大风险。
所以在更加多的时候,我更加多还是定期做资金划转,尤其是对于存在归零可能性的资产,资金转入的数量是以当期现金流为基础,而不是总资产。
反过来,高波资产赚再多,也不会限制高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只会定期提取部分比例资金转入低风险组合。
赞同来自: jadepan 、freedomjeep 、红牛Y 、callput 、火锅008 、 、 、 、更多 »
在利率上行周期(这个可以目测也可以提前感知),持有长期债券为底仓的话,就容易遭遇股债双杀。我们以前理解的九债一购中九成债券本意是可以获得保护本金+债券利息的正收益品种,因此在利率上行周期只能用短债才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短久期债券到期可以有正收益,还可以转投资跌幅更大的后续债券。
早在2005年中国第一支货币基金(华安现金)推出后,我和首任基金经理项廷锋先生交流就提出,货币基金可以享受利率上行周期的“超额”收益。现在更觉得九债一购涉及更大投资本金部分的安全资产不得不慎重考虑利率周期。
当然,中外利率周期不同,所以内地九债一购策略还可以维持运行的。
赞同来自: wuchunlong
非常感激楼主能够提供这一个思路,让我受益匪浅,但是最近在复盘SWAN基金的时候发现,最近这次美股调整,从年初到现在,这个基金非但没有形成很好的抗跌效果,而且还出现了比基准指数跌的更多的情况,因为英文不是很好,而且也百度了国内的文章,并没有任何解释针对这次暴跌为什么没有能够很好的提供抗跌性的原因,不知楼主是否观察到这个现象,尝试分析下原因呢?再次感谢!债跌了?
赞同来自: luffy27 、lilili65 、jadepan 、青火 、neverfailor 、更多 »
@账户已注销 老师的两个名帖2021年4月25日前的回帖已恢复可读。感谢!
回帖的回复因为规则改变,大概不可能再看到了。
1、正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也许是普通投资者战胜专业投资者的躺赢之路(业内人士不定期更新)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07312
2、牛年薄献,普通人可学可用的反脆弱风险控制理念和实践(主体施工完毕)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13097
赞同来自: neverfailor 、luffy27 、lilili65 、hippohippo 、TuesFool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期权的一购具体配置问题,实值便宜的潜在损失大,一购的策略理念下会复制过多的向下风险。平值贵但杠杆高,本金小,向下也潜在损失小,具体怎么配,是决定收益的最关键因素。您好,看出来兄台也是专业的。
从lz给的回测图来看,虽然重大的回撤下,九债一购显著平滑了波动。但问题出在,上涨斜率问题,后期指数涨幅超过净值。也就意味着,极端的损失规避是建立在损耗斜率(时间价值和波动率侵蚀)上的。可以看到,牛市过半基本就会输给指数,这是市场走向高位...
其实我用9债1购引出的是投稳+投变。我给的是一个风控框架。
SWAN基金我本身自己也没买,重点是理解原理,这个原理并不是赚钱的原理,而是对风险的处理。
比如我喜欢消费,那投稳可以8债2消费股,投增可以是消费,投变可以是消费2X杠杆基金。
如果有人风险偏好低,全部投稳也没关系,固收+挺适合普通人的。
从更进一步的相关性说,投稳可以8债2均衡股,投增可以消费基金,投变可以是TQQQ三倍纳指(代表科技)
无论是从波动,还是行业分散,我都做了,对吧。
更进一步的细化就各凭本事了。
像集友@Lemonhouse本身可能家境熏陶就很好,举一反三能力很强,就算没我的这个贴,他很早就能模糊的运用这种非对称风险。然后也会使用折价贴水等更厚的安全垫。
通用模板9债1购按道理是能赚钱,但赚不了大钱,毕竟通用两字更强调泛用性,但它从风控上是安全的,优化方向也跟大家自己的理解有关,我也不好说谁对谁错,优化后是有机会赚大钱的。
论坛上最火的转债,本质上就是类9债1购的,这种比彩票靠谱多了。
您提的利率结构,政策等会有影响,但我个人觉得长期没有想象的重要,因为不光您要应对,大家都要应对的,这个应对,实际上就是我说的更强的指数部分。
赞同来自: 浮云尚舞 、happysam2018 、luffy27 、Cogitators 、bohaoi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早起不想吃早餐,替老师回复一下问题先~
你的许多问题,本质上都是在纷繁复杂的未来,如何取得确定性的问题,有些通过回测可以解决,用历史看未来。有些通过对比可以解决,用性价比来做选择。有些无从作答,即使国家总理,巴菲特都回答不了你。
先说第一个,平值和实值,哪个做九债一购好?如果看长期,这是一个可以通过回测解决的问题,我的结论是,差不多。如果看短期,需要判断涨跌,而人,恰恰不能预测未来。
第二,你认为九债一购平滑了波动,降低了斜率。长期的,单一的来看,你是对的。但是组合来看,你是错的。怎么理解,举个例子:如果是熊市,你可以用小规模沪深300etf替代这个九债一购仓位,或者滚ic替代这个仓位,前者你可以吃打新收益,后者你可以吃贴水收益,斜率不就上去啦。如果是牛市,尤其是那种多年难遇,极端的大牛市来啦,为啥不慢慢抛出,从九债一购慢慢变九五债零五购,最后变成十债,咱们熊市播下的种子不就是为了牛市收获的吗?通过择时转换资产类别,有可能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增加收益,或者在同样的预期收益水平上降低风险。
九债一购好就好在,你不知道是牛是熊,但是你可以安稳持仓,熊了牛了都不怕。例如现在,平价一年的300看涨可能也就6%的样子吧,你买个理财4%,平时在不同银行搬搬砖搞个1%的返利,对比沪深300指数,你最大亏损也就1%好吧,比300etf也就少了2个点的分红吖。我就问你,涨了你跟涨,跌了你最多1%的亏损,这你都赢大发了好不好。
对于你后面提出的8点问题,我想说,设计模型咱们可以既要又要,但是对于未来,咱们不可能对冲一切风险,还要获取最高收益,那是神仙不是人。看开这一切的办法是想想,所谓的长期回报率,必须要长时间的投资才能实现。但是,坐车去机场的时候有可能出车祸,有人正值壮年却得癌,孩子有可能被拐卖,伴侣可能会比你先行,双亲可能远去,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我们都控制不了,我们又如何能够对冲一切去获得未来的高回报呢?
罗曼罗兰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回到投资的话题上,投资的人,九亏一挣,大概率来说,你我都应该属于那个九,感谢账户已注销老师,感谢集思录,目前我还是那个一。
赞同来自: bohaoist 、Qwe38rasdf 、绿油油的小韭菜 、雷神2019 、seanchow168 、更多 »
从lz给的回测图来看,虽然重大的回撤下,九债一购显著平滑了波动。但问题出在,上涨斜率问题,后期指数涨幅超过净值。也就意味着,极端的损失规避是建立在损耗斜率(时间价值和波动率侵蚀)上的。可以看到,牛市过半基本就会输给指数,这是市场走向高位后,时间成本变贵导致的。
反过来讨论,长期策略能实现的,是略低于指数的指数收益。其隐含的假设,1.长期债牛环境,利率不经历巨幅波动 或大债熊2. 债券杠杆率?债券加杠杆正收益加成,能持续短长期价差结构,这是债券牛市特征的价差结构 3. 债券对冲问题,对冲后对损益的侵蚀 4.股市永远涨,其他国家的股市能否如同美股 5. 高波动a股显著增强收益?6. 指数风格选择,期权不一定能覆盖,假如沪深300和上证50长时间跑输某其他指数 指数显著跑输主动基金汇总7.宏观环境变动,利率,通胀,汇率,等等等 8.政策对股东价值的侵蚀
这些假设中,一些因素如果真的发生,会导致和策略预期相去甚远,甚至相向而行,而检验时间长达10年+ 这方面如何考虑
赞同来自: sdu2011 、好奇心135 、xineric 、青火 、tennisfan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老师,如果腾讯和港交所现价二选一,您会选哪个。论坛大部分人都有腾讯,有港交所的不多,按您帖子的思想,交易所才是最好的股票港股我能理解看好的公司本就很少,这两家都要了,多配少配的问题而已。核心是你自己看不看的懂,这里的看懂也是我们自以为是的看懂,但有信心就敢买,跌了也拿得住。
行政垄断其实是很干预市场的,对投资者来说,交易所被干预保护是好事,腾讯被干预反垄断没那么好。我会避免二选一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我推荐三分法,灰色才是现实行得通的。做一下互补和妥协。
赞同来自: wuchunlong 、Ake90
有时间可以上 中证指数 官网研究,A股很多东西是反常识存在风险极低收益超高的产品;也存在风险超高收益极低的产品
去看了下,差异很明显。
两个调仓频率和逻辑差很多,波动损耗的问题
赞同来自: lilili65 、海浪9999 、skyblue777 、neptunus 、巴兰 、 、 、 、 、更多 »
谢谢替我解答,看到好几次了,感谢。
@又打新又炒股
对杠杆的理解没问题,只是我的重点是如何对抗杠杆造成的损耗。正常情况下,平均水平的盈利,比如宽基如果能占杠杆的便宜,很明显的一个推论就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上杠杆,不上白不上,但现实哪有这种好事,不可能大部分人都轻松赚钱的,宽基或者平均肯定是很难加杠杆赚钱的,这才是常态。这也造成了大部分人对杠杆基金的看法是垃圾。
去假设回到原点也没有错,但问题在于,如果多次回到原点,那说明标的本身就不够好。我的另一篇文章没有同步到这里,那文章写了,可以利用杠杆率的变换,回到原点依然有可能是赚钱的。
@r10r10
对,本质上房贷也是一种投变,严格意义上,它并不是不会爆的杠杆,只是很难爆的杠杆。理解了这点,也就理解了房地产的造富原理。
@Qwe38rasdf
我认为原油没有内生价值,并不适合杠杆基金,更适合买权去赌爆发。当然这只是个人看法。
赞同来自: bohaoist 、传达室李老伯 、火锅008 、jiandanno1 、neverfailor更多 »
搬运自本人公众号:配置者说过去炒房的,也是利用这个恒定杠杠。
毕竟属于投变部分,搬运一部分到论坛,这样整个帖子完整一点。
对杠杆的理解和风控指南:
正如近期爆炸剧情的《开端》,2022年股市的开端也炸的让投资者惶惶不可终日。
逛投资论坛看到不少杠杆投资者(融资融券,期货IC)亏了近百万乃至上千万,到了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步,陆续有人平仓认赔出局。
杠杆是毒药,以前我也在贵金属TD(杠杆黄金)上爆过仓,当时爆了仓还不服,觉得是自己...
付出三成首付后,买了房子,这时自有资金和借款是1:2的杠杆。
当房子上涨够另一套房子首付后,再卖出房子,重新买入2套房子。
假设仍是3成首付,自有资金和借款仍保持1:2的杠杠。
得益于过去黄金年代的房地产牛市,他们的资产得以快速上涨。
从这个帖子,我也关注了三倍看多的纳指ETF。参考历史情况,18年大幅回撤中下调约25%,20年大幅下撤1/3。今年以来纳指大回撤已有约20%,个人觉得今年情况不应比20年更差,三倍看多纳指已进入出手区间了。
赞同来自: luffy27 、bohaoist 、Karlawen123 、壹玖捌 、skyblue777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账户已注销 老师您好,关于杠杆基金,您的原话是:你没理解错。
“同样刚开始我有100元,我借了100元,一共200元,这时1:1的杠杆;
假设涨了,我一共有了300元资金,其中200元是我的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借款是2:1的杠杆,我已经明白这个时候我吃了杠杆变小的亏,那我怎么办?我马上再去借100元,使得自有:借款重新变为200:200,即1:1。
假设跌了,我一共只剩下150元,其中50元是...
楼主的方法侧重点在于“永续杠杆”。试想你在股票涨到1.5元时不加杠杆,股票继续涨到2元时你就跟不上杠杆涨幅;同理,如果在跌到1元时不卸杠杆,再往下跌到0.75元时你就爆仓了。
这是一个trade off,永远不会爆的杠杆,其代价就是如果指数长期震荡,本金会渐渐磨损。
本质上是赢冲输缩,因此楼主强调标的指数的长期向上趋势。如果没有这个长期向上趋势,楼主的方法是要亏损的。
赞同来自: 小菜鸡001
“同样刚开始我有100元,我借了100元,一共200元,这时1:1的杠杆;
假设涨了,我一共有了300元资金,其中200元是我的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借款是2:1的杠杆,我已经明白这个时候我吃了杠杆变小的亏,那我怎么办?我马上再去借100元,使得自有:借款重新变为200:200,即1:1。
假设跌了,我一共只剩下150元,其中50元是我的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借款是1:2的杠杆,实际杠杆变大了,风险变大。为了避免爆仓,能继续玩下去,我马上去还了50元借款,使得自有:借款重新变为50:50,同样回归即1:1。”
我比较愚钝,按我的理解,这样操作,是高买低卖啊,会亏钱的。举例如下:
1.刚开始我有150元,假设此时股票1元1股。我再借150元,一共300元,全买成股票共有300股,总市值300元,这时1:1的杠杆;
2.假设涨了50%,股票变为1.5元。总市值变为450元,其中300元市值是我的资产,150元是现有借款,这时候我再借150元,将新借的150元以1.5元每股买入100股, 此时我的总借款为300元,总市值为600元。现在杠杆又变为1:1。
3.此后股票下跌回1元。此时,总市值变为400元,总借款为300元。
此时为了使杠杆调整为1:1,我必须卖掉200股还款。 卖股还款后,总市值变为200元,自有资金和借款各100元。
4.经过股价从1元到1.5元,再到1元的过程,我的自有资金从150元,变为100元了。亏了33.3%。
不知我哪里理解错误,请楼主及各位高手指正!
赞同来自: 塔塔桔 、jdtbgem 、happysam2018 、luffy27 、Cogitator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毕竟属于投变部分,搬运一部分到论坛,这样整个帖子完整一点。
对杠杆的理解和风控指南:
正如近期爆炸剧情的《开端》,2022年股市的开端也炸的让投资者惶惶不可终日。
逛投资论坛看到不少杠杆投资者(融资融券,期货IC)亏了近百万乃至上千万,到了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地步,陆续有人平仓认赔出局。
杠杆是毒药,以前我也在贵金属TD(杠杆黄金)上爆过仓,当时爆了仓还不服,觉得是自己技术分析水平还不够,也不够关注美国非农数据(一个跟贵金属相关的指标)。
后来陪一家营业部老总上客户家催债,客户是做期货的,原先一直做的不错,赌性越来越大,最终一把亏完,强平后,还倒欠了券商不少钱。
一个近40岁的男子,很焦躁的靠在椅子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赌红了眼,客户的眼睛布满血丝,老婆则是在边上哭。看起来,一个家庭基本已经被毁了。
回来路上,营业部老总跟我掏心,他说他头一次反思,介绍期货这种高风险品种到底对不对。(这个客户是他介绍开期货账户的,不然也用不着他亲自上门)
后来我再也没见他开发期货客户。
而我回去之后观测了公司里所有期货客户的数据,我发现期货账户的生命周期普遍不到一年,甚至不到半年,血淋淋,很残酷。
那这些人背后的家庭被毁了吗?
结合自己的爆仓经历,我开始思考,有没有那种不容易被强行平仓的杠杆,最好还能大概率长期赚钱。
这也算投变框架的初心之一。
大家应该多少都看到过期货大佬某某从几万到几亿这种新闻吧。
具体品种我可能不懂,但我可以从方法论上告诉你,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也简单:不断追加杠杆。
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
假设投资标的A不间断连续涨幅50%多;
初始资金100万,杠杆10倍。
在第一个涨幅10%的时候结算,本利是100+100*10%*10=200万。
此时重新将200万加10倍杠杆,在第二个涨幅10%的时候结算,本利是200+200*10%*10=400万。
此时重新将400万加10倍杠杆,在第三个涨幅10%的时候结算,本利是400+400*10%*10=800万。
此时重新将800万加10倍杠杆,在涨幅10%的时候结算,本利是800+800*10%*10=1600万。
此时重新将1600万加10倍杠杆,在涨幅10%的时候结算,本利是1600+1600*10%*10=3200万。
大部分杠杆投资者只加了第一次杠杆,后面选择坐看风云。
本金加利润收益为100+100*10*(1.1^5-1)=710万。
而胆肥的大佬不断追加杠杆,同样5个10%涨幅,最终本金加利润为3200万。
收益云泥之别。
追加杠杆其实就是100万*2^5=3200万。
仔细想想,其实也就是单利和复利之别。
很多人非常清楚正常资产的复利效应(不加杠杆),但很少想明白或者运用加杠杆的复利效应。
当然,现实里没有这么理想的涨幅情况,一般也没有这么高的杠杆,以上例子只为说明,赚一笔大的,胆子必须肥,实践中为避免爆仓,杠杆最多放到3-5倍,不过鉴于一波周期,很多商品的涨幅也很容易百分之几百的涨,期间通过多次重新加杠杆,几十万做到上亿,是有这个机遇的,并不是天方夜谭。
期货的暂时暴富者大多来自杠杆的复利,报道出来总是惊天动地,夺人眼球,所以也吸引了无数后辈慷慨赴死。
我也说了,基本上难见做周期的大佬善终。
我觉得是因为大佬对自己的判断太自信了。对最大回撤预计不足。黑天鹅终会发生。
或者说:杠杆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追涨不杀跌。
10倍杠杆,回撤10%就爆仓了。
这时投资界另一个经典名言出现了:你可以赚无数个100%,但只能亏一次100%。
10倍杠杆的话,就是你只能亏一次10%。
对于控制风险,其实我在论坛已经分享过思路了,可能是内容小众,看的人少,去细细体会的就更少了。
是免费的不香吗?
我也是很后来才想明白,免费是香的,但大部分人压根没有分辨的能力。
互联网看起来总能找到你想要的,实际上,因为网上信息垃圾太多了。加上大数据判断喜好,推送机制是信息茧房,造成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相比没互联网前更加严重。
所以我也一直说,希望大家去找一些反例,也可以帮助我更好的总结归纳。
再说一遍杠杆的本质:
传统杠杆是时点杠杆,只有买入那一刻的时点是准确的杠杆,后面只要投资标的有走势变动,实际杠杆就已经变了。
比如刚开始我有100元,我借了100元,一共200元,这时自有资金:借款是1:1的杠杆;
情境1:投资标的涨了50%,我账面一共有了300元资金,其中200元是我的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资金:借款是2:1的杠杆,实际杠杆变小了,所以我的平仓风险也是变小的。
情境2:投资标的跌了50%,账面只剩下100元,其中我的自有资金已经是零,剩下的100元都是借款。这个时候借你钱的人,做的动作肯定是平仓,不然就要亏到他的资金了。
用上段的话来说就是,2倍杠杆的话,就是你只能亏一次50%。为什么会这样呢,看情境3就明白了。
情境3:投资标的跌了25%时,账面只剩下150元,其中50元是自有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借款是1:2的杠杆,实际杠杆变大了,继续跌的话,被平仓的风险也跟着变大了。(此时由于金融机构风控要求,会要求补充保证金之类的,不然再继续下跌就爆仓了,爆仓就是情境2)。
风控上应该怎么做?
再重温一遍:在跌了25%的时候,我一共只剩下150元,其中50元是我的资产,100元是借款,这时候自有:借款是1:2的杠杆,实际杠杆变大了,风险也跟着变大了。
如果想保持2倍杠杆,鉴于我自有资金只有50元了,借款仍是100元,所以我应该还掉50元借款,保留50元借款,这样使得自有资金50元:借款资金50元仍是1:1,平仓风险不变。
这里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那涨回去我不是亏了吗?
也就是经典杠杆基金回到原点会磨损的认知问题。
这个时候,你想的应该是活下来,而不是红了眼去赌涨回来。
死人没有话语权。
在情境3的基础上,如果线性叠加再跌25%,不平衡杠杆的话,我已经被平仓,上桌的机会都被剥夺了,变成情境2,死了。但如果我做了平衡杠杆的操作,我还有自有资金25元,借款50元,还能留在桌上玩。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杠杆平衡永不败。
如果你知道凯利公式,仔细体会下,本质相通,都是考虑如何去永续的战斗,永续的仓位管理。
下跌减仓这个动作很重要很重要,它是保命的。
它的最差情况只会趋零,但绝不会爆仓。
同样的,回到原点会磨损,是不是反过来说明这个标的长期并不怎么样呢?长牛的资产,追加杠杆的收益是远大于时点杠杆的。
我想给杠杆基金换个名字,更适合它的名字叫风险恒定基金。再展开就是平仓风险恒定基金。
表面看着是杠杆平衡,实际上核心是风险平衡。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杠杆大部分情况下是有成本的,所以精明的投资者总觉得不够好,接受9债1购的思路的人多,但我真心觉得杠杆基金的思路是被低估的。
相信我,基于杠杆基金原理的香草产品很香,从前的分级基金也很好,可惜被部分人拉横幅拉没了。
都属于投变框架,没有高下之分,只不过用法略有差异。
还是要想明白你是靠什么赚钱的?
像我一直说,更强的指数,更厚的安全垫。
这句话其实总结的很好了,并且一样可以用于杠杆。
我给你讲完例子你就明白了。
更厚的安全垫,就比如中证500期货IC贴水。
近三年中证500走势算小牛,我不占便宜,我选近5年,2017年开始吧,到2022年春节前的收盘日1月28日。
2017年开盘点位是6273,2022年1月28日收盘点位是6580,5年多时间,一共仅仅涨了4.9%,年化收益不到1%,也忒惨了。
有个躺平策略就是滚动吃贴水,我们会发现,远期合约比现期合算。
什么原因呢?
有个很简单的逻辑,就是折现。
比方说我跟你打赌,说你活到100岁,我给你100万的红包。
但你也不知道在活到100岁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事,甚至你想过活不到100岁。
这时你跟我商量,能不能按照现在的你的年龄折算。
当然可以,但我给的肯定也不会是100万,一定是少于100万的。
理论上一个贴水就是要持有到期才能完整吃完。要折现,价值就小一些。
近几个月贴水变小甚至小升水,不过目前国内的对冲工具有限,倒也不必担心未来没有贴水,长期来看贴水还是会有的,除非国内对冲工具越来越多。
那过去几年这个贴水多可观呢?
大概年化10%,也就说,中证500指数这5年多只涨了4.9%,但无杠杆滚动吃贴水可以达到近60%的收益。
上杠杆不是怕爆仓吗?
那我们用不会爆的杠杆基金的模型来算一下。
我们假设贴水10%,算了用8%吧,均匀收敛在每个交易日里(实际不均匀),一年的交易日跟当年度法定节假日有关,跟周六周日有关,算下来交易日大概是242日到250日之间,我们取最大250日(没有含沙射影的意思,回测的样本数据取劣势一点其实是好事,我不想占数据的便宜,优势数据也会有误导嫌疑),每天平衡杠杆。(实际上很少人的资金能做到,毕竟一张合约就是百来万的理论价值,上亿资金才能做到每涨跌1%就平衡,模型更多的是让大家思考)
结果如下:
2017年1月1日初始净值为1,至2022年1月28日截止。
1X(无杠杆贴水)净值1.56,收益56%;
1.2X杠杆净值1.66,收益66%;
1.5X杠杆净值1.79,收益79%;
2X杠杆净值1.95,收益95%;
3X杠杆净值1.92,收益92%;
会得到几个启示:
用杠杆基金的原理去调整仓位不会爆,睡得安心,应该不用再说了吧?还是再强调一遍吧,它是通过盈利增加仓位,亏损减少仓位来达到平仓风险恒定的。
杠杆基金的表现非线性,比如1.2X的收益并不是1X的1.2倍。反过来,亏损也不是线性,越跌,调整后的仓位越少,所以不会爆仓。
来回波动的损耗挺大的,中证500本身近5年也没啥增长,就是来回晃荡,3X杠杆虽然吃到了更多的贴水,但3X的来回波动磨损太大,最终收益不如2X杠杆。
同时也符合我的观点,宽基不是很给力,要不是有贴水,并不值得长期持有。
当然你要是选近三年,中证500的走势很好,3X是比2X强的。我并不是拿最好的阶段数据跟你说的,我是假设自己没有判断高低点能力的。
这是更厚的安全垫思路应用的杠杆。
我们再看一下如何侧重更强的指数的杠杆。
中证酒(这并不是后视镜,我理解白酒的商业模式已经好多年了,该思路我在2018年跟一个上市公司大股东说过,目前只要我去他的城市,他必请客,他说这个思路值千金)
白酒长年稳定的赚钱,高毛利,高ROE,至于为什么是中证酒而不是中证白酒?很简单,因为中证酒有对应的ETF,并且可以融资融券操作。
我们假设融资融券费用标准8.35%,我相信你能拿到更低的,但我喜欢用不占优的数据来演算,OK?
8.35%的费率也是按250个交易日平摊,同样采用每天平衡。
2017年1月1日初始净值为1,至2022年1月28日截止。
1X(中证酒指数)净值3.60,收益260%;
1.2X杠杆净值4.02,收益302%;
1.5X杠杆净值4.91,收益391%;
2X杠杆(理论融资最大杠杆)净值5.12,收益412%;
如果没有融资费的话,净值如下:
1.2X杠杆净值4.37,收益337%;
1.5X杠杆净值5.63,收益463%;
2X杠杆净值7.74,收益674%;
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杠杆成本吃了很多收益。如果没融资成本,我们可以看到2X杠杆收益674%,比1X收益260%的两倍还多,(这远不是最好的情况,最高位是2021年2月10日,2X高点净值15.72,也就是涨幅1425%,扣除融资成本的2X净值则是11.25,涨幅1025%,杠杆复利名不虚传,白酒已经调整一年了)
我的思考是国内的融资融券费率标准是8.35%,可以把这个8.35%的参数作为对比,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到8.35%,用融资是很容易毁灭的。
或者换个说法,金融机构经过计算,发现融资水准平均利率高于8.35%加杠杆是比较难赚钱的。不然可以自己加杠杆,自己赚,对吧。在我眼里,这个利率可以部分反映上市公司整体的水准,再直白点,宽基的收益水准也可以用8.35%来对比,实际上我们知道宽基长期收益8%-10%,即使没有波动,收益的绝大部分也是被融资费赚走了,如果加上来回波动,长持宽基融资杠杆,是很容易亏损的。
说到这里,也许大家应该理解我为什么投变里,美股提的是消费2X,医疗2X,纳斯达克(代表科技)3X的杠杆ETF了。
那期权的购呢,我更倾向于自建没有稳定盈利甚至还亏损的公司组合,涨跌幅都更大,也更适合去赌。不盈利的公司,想象力往往很大,大半年下来,涨个几倍也正常,跌了80-90%也接受,但购的跟涨不跟跌的特性,我认为是更适合这种的。
或者说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预测,宏观,主观都行,对黄金,对能源,对大宗,对周期等等的看法,因为太容易打脸,所以我会表达在投变里,不再表达在投增里。比如中远海控,我的第一个反应是看看美股有没有类似的海运公司,买点购怡情下,投资归投资,交易归交易,我的交易倾向用购来表达的。
而购付出的时间价值,我的理解就是我进游乐场的门票钱,想玩就要舍得。
杠杆基金是会有杠杆复利的。
贴水基于更厚的安全垫加杠杆,而消费医疗科技行业等细分稳健盈利的组合,这种更强的指数,投变角度,我选择用杠杆基金,杠杆有成本也接受。
长期角度看,我赌的就是他们的内生价值会超过波动损耗和杠杆成本之和。
同样国内大家可以思考,哪些行业,或者说哪些公司集合,他的创造价值能力是远高于8.35%的,并且是比较稳定的,这里稳定很重要很重要。
那我就可以上杠杆基金,赌这个杠杆有长期超额收益。长期投资杠杆基金的精髓是,长期它囊括的公司是要赚钱的,而且要超过一般水准的赚钱。
此文对高杠杆吃贴水的朋友应该是无价的,只要你看明白风控原理,理解风险恒定,做好杠杆平衡,心态真的很难崩,至少不会寝食难安。想清楚你就是吃贴水的,仓位非你真爱,下跌的时候务必降低仓位,上涨的时候也要加大仓位。
很无脑,也很有效。
全行业的宽基呢,虽然整体也是盈利的,但从我的思考角度看,中庸,波动也也有,宽基没有那么适合用购去赌大波动,也没有强大的盈利基础去上杠杆基金。
宽基也并不是毫无机会,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
@账户已注销现在还在滚IC么,我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被大大提及,简直是诚惶诚恐吖,默默跟在您身后抄作业的我主动出来冒个泡~
我家有个特别之处,就是需要我把金融产品用大白话翻译给完全没有金融知识的我妈听,我最初接触到九债一购应该还是13年
那年,我和我妈说,如果让你去炒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的股票,涨了你完全跟涨,跌了你还能拿3%的利息,你干不?我妈说啥?你这傻孩子被诈骗了吧,还有这种好事?我不慌不忙的拿出了中行转债给她看,一通解释她明白了...
赞同来自: jdtbgem 、子非鱼b 、happysam2018 、ttxie 、bohaoi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被大大提及,简直是诚惶诚恐吖,默默跟在您身后抄作业的我主动出来冒个泡~
我家有个特别之处,就是需要我把金融产品用大白话翻译给完全没有金融知识的我妈听,我最初接触到九债一购应该还是13年
那年,我和我妈说,如果让你去炒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的股票,涨了你完全跟涨,跌了你还能拿3%的利息,你干不?我妈说啥?你这傻孩子被诈骗了吧,还有这种好事?我不慌不忙的拿出了中行转债给她看,一通解释她明白了,这玩意就是九债一购吖,她们那个年代的人,在那个时代对国有银行总有点迷之信任,果断拿钱满上。然后我又和她说,你如果搞个正回购,就变成如果跌了你不跌,如果涨了你两倍涨,她兴趣更大了,直呼为啥还有这种好东西,我和她解释,你这中行3个点利息,要低于银行的6个点理财,更别说信托p2p可以更高了,而且如果加了正回购,你是没有利息的,未来如果正回购价格贵了,你还会赔,我妈说,没事,人就是要冒点风险赌一把,只是苦了我,每天来续作正回购。。。
后来,我和她介绍滚ic,我说,就是有人借钱给你买指数,不单单不要利息还给你付利息,我妈说,你搞懂了没,有这样的事?但是有了之前转债的案例在先,她已经让我放手去做了。
前阵子我卖空了转债,我给她介绍io,我说,现在有人给你无抵押借钱买指数,一年7%的利息,但是他承诺,如果亏了算他的,涨了除去利息部分你全部拿走,她这次不质疑我了,她问,你说那个北交所打新能搞到多少,我说这个说不清,大概加上理财七八个点?她眼睛轱辘轱辘一转,灵感迸发:你舅舅不是有一笔零花钱放在你那里不想被老婆知道,他让你买了沪深300etf,那你不是可以搞成北交所+io,然后就盼着他跌收割他一把
我妈不知道,我早就把他的300etf卖了,换了个小规模的沪深300,已经吃了几年打新红利啦,但是现在沪深打新收益下滑,这不失为一种增强良策吖
我们相视一笑,简直就是坑弟坑舅狂魔本魔~
顺便提一句,我还给她找了个工作,搬砖(我家的每个成员都承担了不同品种的搬砖任务)
找几个相似度极高的东西,来回切换挣差价
例如我往她帐上放了两百万山鹰转,反正101买过来的,便宜。山鹰久期短一点,鹰19转股价便宜点,我和她说,平价换鹰19,贵1元换山鹰,十万十万搬,完整一个周期一般挣个两万不成问题。我和我妈说,你看,保姆费月嫂费这不就回来啦,你按一下手机,就比人家搞一整天效益还高了
这玩意现在我们已经卖了,转债价格高了,而且其实转债不如股票好搬,平均一个月才能搬一次,一次才一个点,搞转债的人精明啊。有些股票本质上基础资产一样,只是名字不同,最好还被归类到不同的板块,这种更好搬,一个月能搞六七个点,我还是喜欢散户多的地方,来点利好利空,就无脑送冲击成本
赞同来自: bohaoist 、小路之歌 、钟爱一玉 、我心飞扬33 、红牛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兄台是高手,看了不少兄台关于期权的精彩发言。
最近有关于SWAN基金“9债1购”策略里,期权时间价值损耗的问题这个贴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49416
好多高手的思路都很好。
9债1购是最表面的形式,实际上用的都是大部分资金低风险+小部分资金高风险的玩法。
都是塔勒布黑天鹅思想中“坚韧”的一种投资理念实践,我本来是想引出这是投稳+投变的组合形式,没想到9债1购这个说法反而流转更多,可能是我表达错重点了。
转债就是一种,下有收息(利息不高哈),上能跟涨。外加白纸黑字的条款保护。
现成的SWAN基金也是一种,下有9债吃息,上有购权跟上。
杠杆基金也是一种投变,比如香草产品的投变就是类似杠杆基金。或者@Lemonhouse 的帖子我发现了一个比香草看涨更好的投资机会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48525。里面就是他用追涨杀跌的方式用500期货实现了杠杆基金。
数字货币投变暂时就不提了。
都是投稳+投变的形式,都没问题,就像楼上有朋友说的,国内的9债1购属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实际上投稳+投变才是每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
投稳也可以不同,投变也可以不同。
大家用的工具不同,实际上就是对购和杠杆基金的理解不同导致的,没有对错哈,自己认可就好。
从我自己的角度看,纯ETF角度,我自己选的细分行业组合整体超越了SPY,但整体的确没超过纳斯达克QQQ。QQQ是近十年的王者。
但像QQQ或者消费医疗这种,我更愿意配杠杆基金,而不是购。
长期角度看,我赌的就是它的内生价值会超过波动损耗。
比如国内的融资融券费率标准是8.35%,我直接把这个8.35%的参数作为对比,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企业创造的价值不到8.35%,用融资是很容易毁灭的。
或者换个说法,金融机构经过计算,发现融资水准平均利率高于8.35%加杠杆是比较难赚钱的。不然可以自己加杠杆,自己赚,对吧。在我眼里,这个利率可以部分反映上市公司整体的水准,再直白点,宽基的收益水准也可以用8.35%来参考,个人偏见哈,别当真。
那我就去思考,哪些行业,或者说哪些公司集合,他的创造价值能力是远高于8.35%的,并且是比较稳定的,这里稳定很重要很重要。
那我就可以上杠杆基金,赌这个杠杆有长期超额收益。长期投资杠杆基金的精髓是,长期它囊括的公司是要赚钱的,而且要超过一般水准的赚钱。
还有一种就是不要融资费,倒贴给你钱,中证500宽基我可能不太喜欢,但IC如果每年还送10%的贴水,小上杠杆,比如1.2倍,然后用杠杆基金的盈增亏缩原理,控制整体爆仓风险,整体上也是不错的投变策略。
那购呢,我更倾向于自建没有稳定盈利甚至还亏损的公司组合,涨跌幅都更大,也更适合去赌。不盈利的公司,想象力往往很大,大半年下来,涨个几倍也正常,跌了80-90%也接受,但购的跟涨不跟跌的特性,我认为是更适合这种的。
或者说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预测,宏观,主观都行,对黄金,对能源,对大宗,对周期等等的看法,因为太容易打脸,所以我会表达在投变里,不再表达在投增里。比如中远海控,我的第一个反应是看看美股有没有类似的海运公司,买点购怡情下,投资归投资,交易归交易,我的交易倾向用投变来表达的。
而购付出的时间价值,我的理解就是我进游乐场的门票钱,想玩就要舍得。
您说的SPY,作为一个宽基整体,也是盈利的,但从我的思虑角度看,中庸,波动有限,宽基没有那么适合用购去赌投变。
也不知道说清楚没有。
赞同来自: 塔格奥
我猜楼主是认为大A有购权的几个宽基指数不够强,
如果有类似消费红利指数的购权,或者优秀个股购权,他估计会配
50和300指数没有象红利指数那样的自动高抛低吸,反之却高吸低抛
也许这也是大v卖深实沽权代替一购的原因
赞同来自: 投资小卒 、skyblue777 、我心安然 、苦咖啡2022 、yycomyy1 、更多 »
都忘记还有个杠杆基金的国内测试的坑要填了,尴尬。今天再次拜读兄台的文章,“不会爆的杠杆对我十分重要”。这句话如菩提灌顶,购本身就是不会爆的杠杆,债完全也可以上不会爆的杠杆。国内的9债1购属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再次感谢楼主!!!
先说点总结性的:
美股示例SWAN基金2021年收益11.32%,同期标普500涨幅27.89%,跑输不少,原因跟年中一样,90%的长期国债头寸是亏损的,参考美股长期国债ETF收益-4.21%,整体靠一购拉高收益。
我并没有SWAN,毕竟自己一直以来对宽基标普500没啥兴趣,对沪深300,中证500也兴趣不大。我看到不少朋友有在尝试国内9债1购思路...
赞同来自: bohaoist 、麦啃溪邃 、在路上sss 、neverfailor 、红豆豆豆豆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兄好,别称我大师了,压根不是,共同探讨就好。
醒来刷到了,感觉您的贴图中的高手理解跟我不同。我不得不临时“加班”抓紧说一下。
我再解释一遍。杠杆基金的定期调整,本质上是风控的不同。
举极端的例子好了。
假设基金每日涨1%,连涨1个月,算30天好了,
它的涨幅是1.01^30=1.3478,即无杠杆涨幅34.78%。
在月平衡下,2X涨幅就是直接乘以2等于69.57%,3X涨幅就是直接乘以3等于104.35%
但日平衡下,2X涨幅是1.02^30=1.8114,即涨幅81.14%,3X涨幅就是1.03^30=2.4273,即涨了142.73%
日平衡涨的比月平衡多。
假设基金每日跌1%,连跌一个月30天。
它的跌幅是0.99^30=0.7397,即无杠杆跌幅26%
在月平衡下,2X的跌幅就是乘以2等于52%,3X的跌幅就是乘以3等于78.1%
在日平衡下,2X的跌幅是0.98^30=0.5455,即跌去45.45%,3X的跌幅是0.97^30=0.401,即跌去59.9%。
看到了吗,日平衡比月平衡跌的少。
我之前也说,杠杆磨损是浅阶层的理解,更深的理解是“盈增亏缩”的趋势投资姿势。
本质上,杠杆基金不是不会爆仓,是不容易爆仓,调整的越频繁,越不容易爆仓。
如果1个月内跌去50%,那月平衡的2X就爆仓了,如果一个月内跌去34%,月平衡的3X也爆仓了。
但日平衡的杠杆基金都不会爆,只有一天内跌去50%,2X的日平衡的基金才会爆仓,同样,一天内跌去34%,3X的日平衡的基金才会爆
如果不及时调整杠杆,在跌去30%后,2X月平衡的基金实际即时杠杆是140/40=3.5倍,3X月平衡基金的即时杠杆是210/10=21倍,不及时调整杠杆,这不就是分级基金么。
而分级基金,我的论断是必下折。
所以您的贴图的人测算思路就有问题,他可能甚至都熬不过2000年3月就爆仓了,其余的时间关系先不说了,见谅。
标的可以是精选个股和消费医疗等长期猛鸡。唯一不确定的是国内融券的利率应该远高于美国的利率,不知道长期来看对净值是否有影响。
赞同来自: bohaoist 、Wilder 、苏娴生 、在路上sss 、红豆豆豆豆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之前有个评论说,对于上班族来说,是不是可以完全不投那9债。把每月的收入,扣除生活费和一定的后备资金,剩下的就作为9债里面利息产生的收入,直接投变买购。
我后来看到之后回复了,后来因论坛修整,所有回复的评论都没了,大家现在也看不到了。
我当时大概回复意思是,这种方式会硬生生把反脆弱的9债1购变型为高风险的赌徒行为。他理解的是更贴近于OBPI这种基于期权的保本策略,但没有债端再平衡的资本,风险是很大的,跟9债1购其实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我是偏向自建1购,而不是现成的宽基,因为就目前自己的认知而言,我是愈发不会选择国内的宽基指数。
截止2021年11月,沪深300的ROE是12%,中证500的ROE是9.6%,而标普500的ROE是18%,纳指100的ROE更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28%。
但这个朋友的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是啊,谁不想有限的资金来博取更大的收益呢?
直到我看到@natsume2017 的反脆弱构建思路,他预设了债端也是加杠杆的方式。
权益端的购本身是杠杆了,债端也加杠杆,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美股杠杆基金:NTSX,这个基金的基石是股债平衡的配置,具体是股6债4。它加了1.5X的杠杆,变成了9股6债,即90%的标普和60%的国债,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它至今的长期走势甚至比标普还强上一点。
因为我之前投变的杠杆基金举例都是TQQQ这类3X或者消费品2X的例子,虽然今年收益很好,但毕竟什么时候再平衡等等细节,我还是要考虑的,之前并没有想过杠杆率的调节控制。1.5X的NTSX基金让我意识到,在杠杆率可控的情况下,杠杆基金是有机会可以变成投增的,长持也未尝不可,也就是说,有可能在资产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更快扩大资产的方法。
什么意思呢?
以纳指为例,我可以自由分配不带杠杆的QQQ和2X杠杆的QLD以及3X杠杆的TQQQ的比例,自由组合构建1X-3X的杠杆率。想要杠杆低,多配置QQQ,想要杠杆高,多配置TQQQ,随心所欲。
我甚至压根不需要知道估值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只看自高点以来的跌幅来加杠杆即可。
举个例子,我可以将任意入场的那天的指数净值记录为基准,基点为100。最开始入场可以不加杠杆,简单直接买入QQQ。涨了皆大欢喜,毕竟是赚钱的。
跌了呢?也不用怕,当自入场基点跌去20%后,我可以将剩下资金,调整成1.2x及以上的杠杆,如果之后纳指反弹重回基准点100,我这个操作方式很可能是可以盈利的,毕竟我在底部加了杠杆(当然也有可能不盈利,中途震荡时间太久,磨损会变大)
但如果不做这个加杠杆操作,基点从100到80再到100,我得到的是原点,一场空。
如果基点在80后继续跌到60呢?那我就可以将杠杆调整成1.4X及以上。只要我相信长期走势是斜向上的,总能回来的。
跌幅越大,调整的杠杆倍数就可以越高。只要最终可以回到原点,有很大概率是赚钱的。
这里厉害的地方,一是在于我是不用投入额外的钱的,二是杠杆基金的原理是不会爆仓的!
跌多了将杠杆调高,涨多了将杠杆调低。估值什么的,一点不懂又如何。
跌幅很大的情况下,比如超过50%,如果有增量资金进入,直接买1.5X及以上的杠杆,只要回到原点,那不是更加爽歪歪。
我讲清楚了吗?在杠杆率可自由变换的情况下,投变的杠杆基金可以向投增看齐了。
纳指十年7倍,2X十年40倍,3X十年百倍,想想是不是很激动?
但冷水依然要泼,前提是得先找到一个内生增长强,长期向上的标的,是不?
这个时候,从风控考量,依然不建议重仓,但可以将10%的投变加仓到30%比例也未尝不可。
(最近忙,更多细节和国内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