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投资方式浅谈
从可转债的债性和股性两方面,分别阐述投资可转债的方式,风险分析中剔除各种原因引起的可转债退市风险。
一、从债性方面考虑
1.依据可转债到期赎回收益,选择可转债。
以到期赎回为目的。选择当下可转债价格与到期赎回价格之间价差较大的可转债作为投资标底,从而当可转债到期赎回后,取得较大的平均年化收益。
例如:转债价格为90元,到期赎回价格为120元,距赎回日期还有3年,则到期赎回税前收益为(120-90)/90/3=11.1%,税后价格比税前少一点。
优点:基本收益有保障,同时兼有转股提高收益的预期。
风险:投资期相对较长。
2. 依据可转债触发回售收益,选择可转债。
以到达回售期回售为目的。选择当下可转债价格与回售价格之间价差较大的可转债作为投资标底,从而当可转债回售后,取得较大的平均年化收益。
例如:转债价格为90元,回售价格为100元,回售日期还有1年,则到期回售税前收益为(100-90)/90/1=11.1%,详细计算需计入同期利息,税后价格比税前少一点。
优点:基本收益有保障,同时兼有转股提高收益的预期,同时投资周期与第一种投资方式相比较短。
风险:到达回售期后,正股价格达不到回售要求,使投资者被动延长持有时间,降低了平均年化收益。
为避免触发回售,上市公司可通过下修转股价或拉升正股价的方式,使正股价格位于回售触发价格之上。
例如:假设转股价为20元;回售触发为转股价的70%,为14元;正股价为13元,此时到达回售期,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降低转股价至18.5元以下,从而让回售触发价下降到13元以下,避免触发回售。或者将股价拉升到14元以上,从而避免触发回售。
二、从股性方面考虑
3.依据可转债短期触发强赎,选择可转债。
以短期触发强赎为目的。选择距可转债到期时间短,转债价格在130元以下,正股价接近转股价格的标底,期待上市公司短期拉升正股价格,触发强赎,从而赚取超额收益。
例如:距可转债到期时间为6个月,可转债价格为100元,转股价为10元,正股价也为10元。此时,上市公司为避免到期支付转债本息,将正股价格迅速拉升至13元,并达到强赎要求,下发强赎公告,此时投资者将可转债转股,获得超额收益。
优点:投资周期短,收益较高。
风险:各种原因引起的正股价格没有拉升触发强赎,一直在转股价格左右波动,甚至低于转股价格,直至到期赎回,投资者到期赎回后收益较低。若投资者购买可转债价格大于到期赎回价格,可能会产生亏损。
4.依据正股价格持续上升,选择可转债。
以低买高卖可转债为目的。选择正股强势的可转债,从而赚取高额收益。
比如购买可转债价格的为150元,正股价格持续上升,拉动可转债价格至200元,此时卖出可转债,赚取高收益。
优点:优点是投资周期短,收益较高。
风险:正股价格下跌,导致可转债价格低于买入价格,导致亏损。或者上市公司发布强赎公告,投资者的购买成本高于强赎价格,导致亏损。
5.依据上市公司下修转股价格,选择可转债。
以低买高卖可转债为目的。选择上市公司发布下修转股价格的可转债。上市公司为避免到期偿还可转债本息,下修转股价后,往往会拉升正股价格,以便达到强赎要求,投资者在下修转股价后买入可转债,待到达强赎价格后卖出,赚取收益。此方法用于选取对应正股股票同样适用,选择发布下修转股价的正股股票,提前埋伏,待正股价格到达强赎位置后卖出,一般会有30%的收益。
优点:投资时机精准,投资周期短,收益高。
风险:各种原因引起下修后正股价格不涨,甚至下跌,导致投资失败。
本人可转债投资小白,总结以上方式,希望各位大神给予批评指正,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从可转债的债性和股性两方面,分别阐述投资可转债的方式,风险分析中剔除各种原因引起的可转债退市风险。
一、从债性方面考虑
1.依据可转债到期赎回收益,选择可转债。
以到期赎回为目的。选择当下可转债价格与到期赎回价格之间价差较大的可转债作为投资标底,从而当可转债到期赎回后,取得较大的平均年化收益。
例如:转债价格为90元,到期赎回价格为120元,距赎回日期还有3年,则到期赎回税前收益为(120-90)/90/3=11.1%,税后价格比税前少一点。
优点:基本收益有保障,同时兼有转股提高收益的预期。
风险:投资期相对较长。
2. 依据可转债触发回售收益,选择可转债。
以到达回售期回售为目的。选择当下可转债价格与回售价格之间价差较大的可转债作为投资标底,从而当可转债回售后,取得较大的平均年化收益。
例如:转债价格为90元,回售价格为100元,回售日期还有1年,则到期回售税前收益为(100-90)/90/1=11.1%,详细计算需计入同期利息,税后价格比税前少一点。
优点:基本收益有保障,同时兼有转股提高收益的预期,同时投资周期与第一种投资方式相比较短。
风险:到达回售期后,正股价格达不到回售要求,使投资者被动延长持有时间,降低了平均年化收益。
为避免触发回售,上市公司可通过下修转股价或拉升正股价的方式,使正股价格位于回售触发价格之上。
例如:假设转股价为20元;回售触发为转股价的70%,为14元;正股价为13元,此时到达回售期,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降低转股价至18.5元以下,从而让回售触发价下降到13元以下,避免触发回售。或者将股价拉升到14元以上,从而避免触发回售。
二、从股性方面考虑
3.依据可转债短期触发强赎,选择可转债。
以短期触发强赎为目的。选择距可转债到期时间短,转债价格在130元以下,正股价接近转股价格的标底,期待上市公司短期拉升正股价格,触发强赎,从而赚取超额收益。
例如:距可转债到期时间为6个月,可转债价格为100元,转股价为10元,正股价也为10元。此时,上市公司为避免到期支付转债本息,将正股价格迅速拉升至13元,并达到强赎要求,下发强赎公告,此时投资者将可转债转股,获得超额收益。
优点:投资周期短,收益较高。
风险:各种原因引起的正股价格没有拉升触发强赎,一直在转股价格左右波动,甚至低于转股价格,直至到期赎回,投资者到期赎回后收益较低。若投资者购买可转债价格大于到期赎回价格,可能会产生亏损。
4.依据正股价格持续上升,选择可转债。
以低买高卖可转债为目的。选择正股强势的可转债,从而赚取高额收益。
比如购买可转债价格的为150元,正股价格持续上升,拉动可转债价格至200元,此时卖出可转债,赚取高收益。
优点:优点是投资周期短,收益较高。
风险:正股价格下跌,导致可转债价格低于买入价格,导致亏损。或者上市公司发布强赎公告,投资者的购买成本高于强赎价格,导致亏损。
5.依据上市公司下修转股价格,选择可转债。
以低买高卖可转债为目的。选择上市公司发布下修转股价格的可转债。上市公司为避免到期偿还可转债本息,下修转股价后,往往会拉升正股价格,以便达到强赎要求,投资者在下修转股价后买入可转债,待到达强赎价格后卖出,赚取收益。此方法用于选取对应正股股票同样适用,选择发布下修转股价的正股股票,提前埋伏,待正股价格到达强赎位置后卖出,一般会有30%的收益。
优点:投资时机精准,投资周期短,收益高。
风险:各种原因引起下修后正股价格不涨,甚至下跌,导致投资失败。
本人可转债投资小白,总结以上方式,希望各位大神给予批评指正,还望各位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