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赞同来自: 渴了可乐 、蝶之梦 、Syphurith 、bobbyjisi 、乌衣巷口 、更多 »
转债的历史感觉是建立在退市没严格的基础上,就是A股的上市公司还是值钱的。类似现实社会中一个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体面人,一般来说不会轻易违约(有其他方面利益弥补或者说不还钱对其损害的利益过大)。 当然以后上市公司越来越不值钱,如果类似国外比较容易退市,那后续就相当于上面说的其他利益就没有不还钱利益大。那估计会出现违约。 其实到了那一步,现在的转债思考基础要推倒重来,而是要实打实根据债券的操作手法了。 债券的违约肯定有很多大佬懂,到时候的操作应该也是按照垃圾债券的操作手法。那个违约应该就比较可怕了。所以有些东西不能刻舟求剑,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待。

22
赞同来自: z465901739 、Syphurith 、蓝色棉大衣 、bingccc 、Magic_Long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目前,我们都是通过后视镜在做判断,而且缺少一些假设,这个意义不大。
往前看,假设市场一直存在300只可转债,如果只是有不超过5只的可转债价格低于80元,或任何其它一个比较低的数字,这种情况下买入80元以下的可转债不一定是个好主意。反之一个极端,如果出现近100只可转债都低于80元,那等权买入通常是个好主意。
往前看,假设市场一直存在300只可转债,如果只是有不超过5只的可转债价格低于80元,或任何其它一个比较低的数字,这种情况下买入80元以下的可转债不一定是个好主意。反之一个极端,如果出现近100只可转债都低于80元,那等权买入通常是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