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手机产业看新能源车发展趋势



这个话题,估计已经有很多人讨论和分享过了,我之前就想稍微梳理一下。中国许多产业的格局和路径,无论智能手机或者白色家电等,对新能源车未来的发展推演,都有不少可以参考借鉴的地方。

最近在得到App上,听到《罗辑思维·启发俱乐部》第40期《李丰:新能源车的终局猜想》,本文诸多内容和框架均来源于它,推荐大家前往学习。

一、智能手机产业在中国崛起

我们先来回顾下手机产业。以下几个阶段是我自己大概分的——

1. 装配生产阶段:大致2003年~2008年

第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是在2003年左右,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手机装配生产制造国,并且也变成了最大的出口国。因为当时出台了规定,生产手机是要牌照的,外资企业在中国设厂,必须绝大部分产能用来出口才允许拿到牌照。

那段时间,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就起飞了,并且后来竟在国产手机第一名的位置保持6年之久。



然后2004年,中国不再对手机生产进行牌照监管,于是从2005年到差不多2009年这段时间,“山寨机”蓬勃发展。中国发挥最擅长最强大的规模生产能力,将手机生产成本不断地压低,整个行业打成一片红海。

这个时候,虽然我们没有掌握手机生产的核心科技,但生产能力太强,还是硬把外资品牌手机——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售价给拉了下来。但是价格竞争的主要还是在中低端手机,高端的我们还不太造得出来,或者说还造不好。

2. 产业升级阶段:大致2008年~2012年

第二个重要的时间点在2008年左右。标志性事件大概是iPhone 3G的诞生吧。智能手机,加上3G,一触即发。手机生产切换至“智能手机”这个新跑道,产业升级,整个供应链都在调整。

这一阶段的趋势变化特点是,中国人民的消费能力上来了,一直到2012年第一季度,我们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单一智能手机消费市场。

也就是说:在手机产业,切换新跑道前,我们是最大装配制造国;切换新跑道后,我们不单是最大装配制造国,还是最大消费国。

3. 品牌创新阶段:大致2012年至今

自打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消费国,国产品牌就开始起势了。

2011年8月,小米发布第一代的小米手机,到了12月开放第一轮预定,1999元价格10万部三小时售罄,不过真正给到广大消费者,应该是2012年了。我当年就从HTC Desire(G7)换到了小米手机1。



2012年1月,华为发布Ascend P1。为了使用中国移动的TD-SCDMA,我当年也换了华为P1,超薄的机型和优质体验超出了许多同事朋友们的预期;后来我还换过华为P6。



如果不是因为这两年的特殊情况,华为几乎已经被市场公认是最好的国产手机品牌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华为的高端手机整体不逊色于苹果。

但大家回想一下,关于华为手机的这个认知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大约是在2015年甚至2016年之后。不过我们回顾下过程就会发现,变革的开端其实是在2012年、2013年,也就是P系列和Mate系列发布的时候。

现如今,华为受制于人,小米跃居全球智能手机份额第二,但是别忘了OPPO和vivo也占据着全球第四和第五的位置,它们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甚至比小米还高。

伴随着产业升级,中国从简单的靠低成本驱动的装配制造,变成了具有较多精密制造加工能力的供应链。中美贸易摩擦最聚焦的那两年,像苹果的大中华区供应商数量,甚至还从2018年之前的30+%逆势上升到2019年之后的40+%。

智能手机在中国大致就是这么崛起的。

二、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发展推演

这一部分内容,纯粹站在普通消费者视角观察,我并非内行或专业,就当抛砖引玉下。

1. 中国汽车产业所处阶段

我们的燃油车从80年代开始中外合资,目的是引进技术并且实现本土化,其后确实也经历了快速增长。

2009年开始,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单一新车消费市场,一直到今天。

更重要的是,2009年之后,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外销国家。

事实上,现在国内普通消费者买得到的汽车中,质量最好的基本就是国产的。即便是日系车,现在都是中国工厂生产的质量最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产业升级的契机。这时候新能源和智能化来了。

在新能源之前,燃油发动机国外已经做了100年了吧,国内顶多三四十年,除了积累不足之外,专利等也有诸多制约。中国目前正是要利用新能源的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正在进入的就是品牌创新阶段,无论是造车新势力,什么蔚来、小鹏、理想等等,或者传统国产车企,以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等为代表,都开始推出很不错的产品并经营起自有品牌。



本人两年多前入手长城的WEY,性价比杠杠的,虽然那还是燃油车。身边朋友用了小鹏,口碑不错。路上的蔚来、理想等等新能源车,也越来越常见到了。

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已经在半路上,对于未来我们大可以拭目以待。

2. 增量市场或存量市场

这是李丰分享的观点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他认为中国最大、最先出现的机会都是在“增量品类”中,即使在一个存量品类中也会有增量的细分品类的机会。

在增量市场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或刚开始接触和使用一个产品,所以导致的结果是你不太容易判断到底哪个产品适合你、哪个产品你喜欢、你愿意为什么功能来付某种价格、你愿意采购什么样特性的东西,因为你还是第一次用,你还不了解到底什么适合你、你喜欢什么、你愿意付多少钱、什么是好东西。

什么叫存量市场?存量市场最典型的特点叫作消费者的成熟度显著提高,就是你终于用了好多部智能手机之后,两三部之后,你终于开始知道你喜欢什么类型的智能手机,哪些功能对你最重要,以及什么样的应用和软件系统对你是最好的,以及你喜欢手机具有什么样的设计和某些功能特点。

中国新能源汽车显然还处于一个增量市场,绝大部分人顶多就拥有或开过一辆新能源车,很多甚至从未有过相关体验,无从去比较不同产品的差异。

如果我们从传统的4P理论来看:在增量市场,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n)更为关键;而进入存量市场,则是产品(Product)本身和价格(Price)起决定性作用。

在增量市场阶段,如果以智能手机行业类比的话,相当于前面说的产业升级、换新赛道的那个阶段,2012年、2013年左右,小米刚发布1999元的小米手机1代,华为刚发布P1不久,苹果、三星还如日中天,甚至HTC的热度还在,外资和国产都有很多品牌在销售,当时其实根本判断不出谁会最终胜出。

诺基亚的陨落,总共花了多少年?仔细想想,它犯了多大的错误?可能仅仅是在具体的一个战略决定上选错,于是一步错,步步错。随机性太大了。三星就很好地活了下来并且成为全球老大——至于三星在国内的彻底溃败则是另一个故事了。

大概到过了至少三年左右,局面才渐渐明朗。新能源车大概也会如此。中国新能源车的未来王者,大概率已经诞生,只是我们现在确实不好确定而已。

3. 技术迭代有多快

燃油车整车的成本构成中,发动机加动力总成,大概占20%不到。新能源车的动力系统占整车成本多少呢?三年多以前大约占到60%;如今大概已经降到50%,其中电池大概40%。未来肯定还会进一步下降。

讲另一个例子。

新能源车销售起量后,大家开始有里程焦虑。磷酸铁锂电池在2019年的时候几乎被边缘化了,占比不到20%。2019年发展最快的电池是高镍电池,它能够在三元锂电池中实现更长续航里程,于是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而且增长极其快。

当时的人们肯定想象不到,到了今天,在2021年前5个月内,磷酸铁锂电池的出货量重新上升,占了整个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的50%以上。为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三元锂电池的电化学活性上去后,热稳定性容易变差,大家的里程焦虑缓解之后,又重新回过头来更注重安全性了。

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发展了,改变了成组效率,一组电池也能做到续航600公里了,里程焦虑缓解了,消费者的需求当然就转向安全焦虑,于是选择磷酸铁锂电池。

说明技术不仅仍在迭代,而且迭代速度相当之快。

正如同五年前我们想象不到主流手机的后摄像头模组会长得像个浴霸;站在今天的我们,必然也想象不到五年后新能源车会发生的诸多变化会是什么。

4. 什么才是未来的决胜关键

前面我们说了:第一,中国汽车产业处于产业升级、换新跑道的阶段;第二,新能源车还处于增量市场阶段,各大品牌百家争鸣,论断最终鹿死谁手还为时尚早;第三,在当前阶段,新能源车的技术迭代还相当快,未来的变化很难想象得到。

但我们还是可以试着去猜想看看,什么才是中国新能源车未来的决胜关键。

到下一阶段,越是从增量市场深入到存量市场,Product和Price的重要性就会日渐高于Place和Promotion,因为到后来大家会发现,渠道和促销大家都能做也都会做,但产品和价格才是能形成差异的。

那么,产品如何形成差异?

是动力系统和电池技术吗?这可能就好比智能手机的芯片,消费者当然看重,但是不一定能分出胜负。华为研发能力一流,小米傍着高通这个大款,但OPPO和vivo在成熟的产业链背景下,靠营销上的特长,也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绩。

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很可能在软件和算法上。首先会体现在UI体验上,这很可能是小米切入脱颖而出的关键点。比如你带着手机听着歌,看着视频,或者打着电话,到了车上,能不能无缝切换。智能化时代人和汽车的互动肯定还有许多可改进的地方。苹果手机至今仍很大程度靠着iOS留住忠实用户。

但再往后可能就是算法打天下了。从辅助驾驶到无人驾驶,做不好的车企会被淘汰。这里头还是有一些技术门槛和数据壁垒的。

那么,价格如何形成差异?

一种可能是传统车企中,比如长城这样比较务实勤恳的,在整车制造方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通过管理、运营,实现比较好的一个成本和质量的平衡,推出性价比优异的产品。

或者至少,造车这一行肯定还是有规模经济效应的,体量大的车企大概率成本更低。行业集中度在某段时间肯定会出现提升。

另一种可能就是商业模式颠覆了。比如小米,肯定不求从卖车本身上赚钱。再者特斯拉已经开创出的,通过不同软件版本来收费。

总之,当前我们普通消费者接触到的信息,大部分还是营销信息,主要还是渠道和促销传递出来的;假如我们更仔细去关注那些在产品和价格竞争力方面肯投入、有一手的玩家,也许在不远的未来就能识别出潜在的赢家了。

观察这个产业,还是蛮有意思的。
发表时间 2021-07-19 22:12     最后修改时间 2021-07-19 22:12

赞同来自: 流沙少帅 十年且悠长 dingo49 资金无眠 pure858 skyblue777 等的就是尔 小番茄黄瓜更多 »

0

量化投资先锋

赞同来自:

无论燃油车还是电动车的规模,
2021-07-20 14:54 引用
0

量化投资先锋

赞同来自:

无论燃油车还是电动车的规模,
2021-07-20 14:54 引用
2

kevinqq

赞同来自: 小番茄黄瓜 seancai110

电动汽车真香,不过现阶段要加上几个限定条件:
1. 电池安全,比如刀片电池
2. 无续航焦虑,比如插电式混动
3. 价格

2021-07-20 13:30 引用
0

魍者之语

赞同来自:

关于自燃这个问题,电车和油车的差别无非是电池和油路。哪个容易烧,哪个烧得猛,自己考虑
2021-07-20 11:50 引用
0

小白律师

赞同来自:

自动驾驶更适合电动车,指令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变速箱延迟传递给驱动轴。
低价电费+自动驾驶才是电动车淘汰燃油车的法宝。
2021-07-20 11:46 引用
0

觅风

赞同来自:

byd的刀片电池好像是磷酸铁锂一类,安全性高,也有抗寒性,循环次数多,反正吹的挺猛

我感觉电动汽车很适合广大农村地区,充电拉线方便,使用成本低(晚上充3毛钱一度电),而且几万块钱的电动汽车目前也有很多选择。

公交通勤不方便的农村地区,买个几万块钱的电动汽车,从来不考虑油价,在本市域内开开,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还是很香的~
2021-07-20 11:42 引用
0

liang2111716

赞同来自:

支持电动车。出了车祸,一键火化,连去殡仪馆的钱都省了,这种好事应该大力扶持
2021-07-20 11:20 引用
1

aaronyhang

赞同来自: 沃尔特施洛斯

非洲,南美的车很多都是2.30年的车,早就应该报废了,不知道转了多少手的。燃油车能开5年?摆明了就是割韭菜
2021-07-20 11:17 引用
0

浩瀚红鹰

赞同来自:

2021-07-20 11:08 引用
0

浩瀚红鹰

赞同来自:

2021-07-20 11:08 引用
1

浩瀚红鹰

赞同来自: 小白律师

2021-07-20 11:07 引用
0

热水泡泡

赞同来自:

好贴,见惯了丑版的羊毛贴,看到丑版高屋建瓴的另一面
2021-07-20 10:54 引用
18

没钱又丑

赞同来自: 投资老郑 Solarwind 掌牛郎 seancai110 盛唐风物 TuesFool 青菜哥哥 dongdongw 海底两万里 dy001 知己知行 luckych 未来好 2586647 superstar1985 喜欢大海更多 »

电动汽车自燃,很多人说燃油车烧的更多。可是同样是燃烧,两种燃烧是不一样的。
1 油车都是年代久远的车线路老化引起的燃烧,几乎没有听过说3年内的油车会烧的。各种品牌的三年内电动车不知道已经烧了多少了。
2 油车自燃都是慢慢烧的,甚至有新闻报道,前面的车冒了滚滚浓烟,后面的车开过去告诉司机,停到路边下车,然后车慢慢烧毁。
电动车自燃往往是爆燃,几秒,就是生死之间
3 由于电池能量密度大,发生车祸时,电车爆燃的概率远高于油车。

第一家发明vcd的公司,有谁知道?后面占领市场的都是步步高超强纠错之流

别看现在造车新势力多么牛X
如果有一天,电动车一统天下,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电动车企,多半是大众,奔驰,宝马……
即使现在,欧洲市场电动车销量第一名已经是大众了。
2021-07-20 10:43 引用
0

lao47

赞同来自:

人人需要手机,人人需要新能源汽车吗,目前看不到这个趋势。
2021-07-20 10:35 引用
0

未来好

赞同来自:

除非智能汽车行业也出现了像现在富士康一样的手机代工企业,可以制造出整体质量基本上差不多的汽车,否则造车新势力们想颠覆传统车企希望渺茫(国产一线品牌追赶上合资品牌倒是有可能),质量太不可信了,只不过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暴露问题而已(上市时间较短)~

至于自动驾驶个人感觉也算不上什么核心技术(以后企业间的差距会很小很小), 有点像是收智商税的东西(至少20年内如此),越是有安全意识的人越不会相信这种电子类的东西,出个事的代价承受不起~

普通的驾驶辅助燃油车也有,像主动刹车系统,ACC自动跟车等,但只要还需要集中注意力开车的话,现阶段新能源车中大部分独有的或是处于先发优势的自动驾驶功能都没啥意义,还不如自己来操作~

不过有股市这个韭菜收割场在,忽悠下投资人的钱还是容易的~
2021-07-20 10:23修改 引用
1

魍者之语

赞同来自:

在投资人眼里,智能汽车是下一个流量终端,智能家电是下一个流量终端,智能穿戴是下一个流量终端

事实上,手机这个东西几乎是从零开始发展,才能形成现在的局面。在汽车家电这类原有品类升级,颠覆传统格局的难度是手机的100倍。
2021-07-20 09:18 引用
4

seancai110

赞同来自: genilyc jxlzqq 一骑绝尘1993 goodexp

不一样,电动车会死人,智能手机除了三星,还不能杀人。
2021-07-20 02:56 引用
2

杠精

赞同来自: 蝶之梦 seancai110

新能源车对个人存量市场有吸引力吗?我认为没有,电车相比起油车使用体验提升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下降的,充电麻烦,里程焦虑,优点似乎就是使用成本,而这个成本也很难说真的低多少。对于公共部门的话还是挺有吸引力的,单说一点环保,自从公交的士换成电动车之后感觉空气好不少。
产业角度来看国产替代的确定性确实很高。国产车开始有种比合资车更有吸引力的感觉了,但这个提升是各方面的。
车作为代步工具,最主要的还是解决交通的问题,怎么能更安全,更快速,更方便,更舒适地送人到目的地才是努力方向。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是颠覆性的进步,那么对汽车来说的话这个变革应该是自动驾驶,现在看来这个东西似乎没那么简单,当然要做自动驾驶的话,新能源车就几乎成为一种必要条件了。
车内娱乐目前基本是个伪需求,刚好昨天看过华为鸿蒙车机的评测,展现的车内娱乐项目用手机都可以完成,一块大一点的屏幕有那么重要吗?
2021-07-20 02:25 引用
0

如佛 - 最美的声音是安静,最真的生活是平凡

赞同来自:

留印
2021-07-19 23:23 引用
0

小番茄黄瓜

赞同来自:

赞一个,好帖子
2021-07-19 23:12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1-07-20 14:54
  • 浏览: 4926
  • 关注: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