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A股和新三板企业短评

⚫长江传媒的业务是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印制、物资贸易,核心收入是纸质出版业务、发行业务、物资销售业务。

纸质出版行业属于夕阳行业,不会消失,但在不断下滑。所以公司所处的行业不佳。

而且长江传媒这个公司,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无门槛的贸易业务,盈利能力很差,无任何竞争力。另外,这个行业是高度管制的,存在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宣传,公司根本没有任何追逐业绩增长的动力。

个人对于国内出版整个行业都不看好。
⚫钢银电商2021年中报:
我觉得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这个增速有点低。

钢银电商的类金融业务包含在 “供 应 链 服务”中。

中报虽然现金流大幅好转,但依然是负的。同时公司负债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进行大幅分红,不合逻辑,有大股东套现之嫌。推测公司可能要进行新一轮的定增融资。

⚫ 瑞华泰的业务是高性能 PI 薄膜(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主要产品系列包括热控PI 薄膜(占比59%,高导热石墨膜前驱体 PI 薄膜,用于高导热石墨膜的制备,最终应用于消费电子等领域)、电子 PI 薄膜(占比26%,用于 FCCL、 FPC 的制备,最终应用于消费电子、5G 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电工 PI 薄膜(占比12%,用于电磁线绕包材料及大功率电机、变压器的匝间/层间绝缘)、航天航空用 PI 薄膜、柔性OLED 显示用 CPI 薄膜等,广泛应用于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5G 通信、柔性显示、航天航空等领域。
下游客户有:西门子、庞巴迪、中国中车、艾利丹尼森、德莎、宝力昂尼、生益科技、台虹科技、联茂、碳元科技(SH:603133)、斯迪克(SZ:300806)等。
公司上游原材料是 PMDA 和 ODA 单体,供应商有:冠森科技(OC:871762)、东营明德化工、山东和利时石化科技、深圳市东恒誉扬科技、濮阳盛华德化工、南京龙沙、潍坊科盛化学等。其他生产商有:山东万达化工有限公司、蚌埠族光精细化工、南通汇顺化工有限公司、杜邦公司、日本和歌山株式会社等。
PI 产业链上游为二胺类和二酐类原料,包括 PI 树脂和基膜的制成环节,以及精密涂布和后道加工程序,其中树脂和基膜的制成是壁垒最高的环节,目前被日本宇部、韩国科隆、住友化学、日本钟渊、SKC 等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国内目前全部依赖进口,而精密涂布及后道加工环节也具备较高的壁垒,目前主要厂商包括住友化学的全资子公司韩国东友精密化学、日本东山、大日本印刷等少数几家企业。
PI 可以制成除了橡胶以外的各种形式的产品,包括 PI 薄膜、PI 纤维、PI 泡沫、PI 树脂、PI 基复合材料、光敏PI(PSPI)等,产品类型的多样性在高分子材料中居于前列,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航天航空、新能源、电气绝缘、汽车工业等各个领域。
PI薄膜系PI最早实现商业化、最成熟、市场容量最大的产品形式,应用领域覆盖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电工绝缘、5G通信、柔性显示、航天航空等多个行业。
在PI薄膜下游的应用领域中,柔性印刷电路(FPC)占比约为50%,位居第一。其次为柔性OLED显示,这两个是全球PI薄膜市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领域。
应用于不同领域的PI薄膜售价及利润水平相差较大,如传统的低端电工级 PI 绝缘薄膜售价约为 300-400 元/kg,而电子级PI绝缘基膜的售价则达到 1000 元/kg,毛利率达到约 70%。技术难度更高的轨交用PI薄膜售价在 2000 元/kg 以上,微电子封装用以及航空航天用PI薄膜售价则高达 3000 元/吨以上。
2018年PI膜全球市场规模约16.2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24.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10%。
全球高性能 PI 薄膜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主要由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掌握,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和韩国 SKPI 等厂商年产能多在 2000 吨以上,占据全球 80%以上的市场份额。电子级、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所用PI薄膜多为化学亚胺法制备,技术壁垒高,基本被海外企业垄断,国内主要依赖进口。
国内 PI 薄膜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巨头存在差距,多数企业的技术实力难以达到制备高性能 PI 薄膜的要求,且规模普遍较小,在高性能 PI薄膜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较低。PI 薄膜厂家约 80 家,90%以上以流涎法工艺为主,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传统电工绝缘,技术壁垒低,价格低,多为低端应用。从事该业务的公司主要有时代新材(600458.SH)、国风塑业(000859.SZ)、*ST丹邦(SZ:002618)、桂林电科院、今山电子、武汉依麦德、长兴材料、鼎龙股份、长春高琦、达脉科技、新纶科技、江苏亚宝绝缘、江阴天华科技、中欣氟材(002915) 、万润股份、八亿时空 (688181)等。其中,国风塑业的生产线由瑞华泰提供,可见瑞华泰的技术实力较强。
瑞华泰的产能在国内企业中排名第一,销量全球占比约为 6% 。
受益于国产替代、 PI薄膜下游电子产业向国内转移、公司产品品类高端化,瑞华泰面临良好成长基于。公司2020年产能是 720 吨,IPO募集大量资金,计划新建 1600 吨聚酰亚胺薄膜产能,项目主要产品包括热控 PI 薄膜、电子 PI 薄膜、电工 PI 薄膜、特种功能 PI 薄膜等系列产品,项目建设期3年。因此,公司未来3年业绩有望至少翻倍。
风险:5G 使用更加高频的信号,对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等有更高要求, 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液晶聚合物)作为最优的FPC基材,可能会替代 PI 膜。 PI 在 10Ghz 以上损耗明显,不能用于 10Ghz 以上频率,且吸潮性较大、可靠性不足,无法满足 5G 终端的需求 。
⚫ 连城数控:
对于减持没什么看法,很正常。和公司基本面没啥关系。
如果我是高管,我也会先减持一部分。转板一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存在不通过的可能性,另外还有限售期,解禁时候的股价也不一定高于现在。
所谓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 通富微电属于半导体封测行业。其业务本质类似于给芯片进行包装,如同给茅台酒装瓶然后装入纸盒子。显然,这类业务门槛低,技术含量较低,需要采购大量设备,建设大量厂房,是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型,因而公司有大量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很高。市场竞争激烈,封测单价很低,因而公司毛利率很低,仅有15.47%,净利率为3.61%,盈利能力较差。而且封测行业周期性很明显,在景气度低的时候,公司会巨额亏损。
由于门槛较低,很多芯片设计公司会选择自建部分封测产能,如富满电子、明微电子、南麟电子。根据Gartner数据,芯片封装测试的委外代工比率在2020年约为54.1%,而芯片制造加工的委外代工比率为80%。所以,封测行业的成长性也较差。2013-2020年,全球封测产业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2.55%,远低于芯片设计和制造。
由于门槛低,盈利弱,国内封测企业得以占据大部分市场,是整个半导体领域国产化程度最高的细分领域,这也意味着成长空间有限。但是上游的封测设备,大部分从国外进口,被卡脖子。
可见,半导体封测是半导体领域最差的一个细分赛道:门槛低、盈利能力弱、周期性强、增速慢、空间有限,干的都是苦活累活。长电科技、华天科技,也存在上述问题。
通富微电在全球排名第六,全球市场占有率为7%,国内排名第二,仅次于长电科技,行业中具有不错的竞争力。
⚫ 西麦食品业务是燕麦食品,主要为热食燕麦片。下游客户是怡亚通、沃尔玛、家家悦等。
上游原材料是燕麦粒,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进口。
竞争对手有:欧扎克、百事公司(NYSE:PEP)旗下的桂格、家乐氏( NYSE:K.N)王饱饱、五谷磨房、维多麦、Oatly Group AB(NASDAQ:OTLY)等。
根据欧睿国际统计数据显示,在包括热食、冷食的燕麦食品市场中,2017 年终端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桂格、西麦、雀巢、家乐氏及皇室,各自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18.10%、15.10%、9.10%、4.80%及 2.60%。市场排名前五大品牌合计占有的市场份额约为 50%。
可见,西麦食品市场竞争力较强,行业集中度较高。
未来成长空间看好:
一是渗透率提升:燕麦是十大健康食品之一,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β -葡聚糖、丰富的维生素和高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对有特殊健康需求的人(如降低胆固醇、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我国的燕麦人均消费额只有不到 1 美元,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与我国居民饮食习惯相似的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燕麦的人均消费水平为 6 美元左右,远高于我国同期水平,未来市场增量空间广阔。
二是行业集中度提升,根据2021 年 6 月阿里系冲饮麦片行业线上销售额,燕麦行业 CR5 同比增 8.7% 至 45.1%,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三是新产品增长快,冷食燕麦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冷食燕麦从 2018年、2019 年开始获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时间尚短,目前市场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2019 年末,公司冷食燕麦生产线投产, 2021年预计这块业务翻倍增长。未来还有可能介入燕麦奶这种刚起步阶段的 燕麦饮料。
公司有较高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息负债低,现金流良好,ROE在较高水平,财务比较健康。

⚫ 晶盛机电的业务是围绕硅、碳化硅、蓝宝石三大主要半导体材料开发自动化设备。
在硅材料领域,公司开发出了应用于光伏和半导体领域的系列关键设备,包括全自动晶体生长设备(单晶生长炉、区熔硅单晶炉、多晶铸锭炉)、晶体加工设备(单晶硅滚磨机、截断机、开方机、金刚线切片机等)、晶片加工设备(晶片研磨机、减薄机、抛光机、外延设备、LPCVD设备等)、叠瓦组件设备等;
在碳化硅领域,公司的产品主要有碳化硅长晶设备及外延设备;
在蓝宝石领域,公司可提供满足LED照明衬底材料和窗口材料所需的蓝宝石晶锭和晶片。
同时,公司还有一些配套零部件和材料:高纯石英坩埚、抛光液及半导体阀门、管件、磁流体、精密零部件等。
公司主要客户有中环股份(SZ:002129)、晶科能源(NYSE:JKS)、晶澳科技(SZ:002459)、上机数控(SH:603185)、有研新材(SH:600206)、神工股份(SH:688233)、中晶科技(SZ:003026)、金瑞泓、合晶等。
光伏方面,预计 2021-2022 年光伏硅片设备市场空间合计达 445 亿元,其中单晶炉市场空间合计达 318亿元。光伏单晶炉领域竞争对手有:连城数控、七星华创、天通、京运通、奥特维等。晶盛机电市场份额为39%左右,排名第一,是全国龙头。
半导体方面,目前8 英寸和12 英寸硅片为行业 主流,占据了市场 90% 以上的份额,12 英寸硅片占比市场份额约68 % 。全球前五大半导体硅片企业(日本 Shin Etsu、日本 Sumco、台湾晶圆、德国 Siltronic、韩国 SK Siltron)占据了近 93%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大陆企业占比不足 3%。硅片设备主要厂商包括美国 Quantum Design、Kayex、德国的 PVA TePla AG、Gero 及日本的 Ferrotec 等,占据了全球绝大多份额。国内厂商有晶盛机电、北方华创、京运通、连城数控等 。目前部分厂商在6-8 英寸已实现国产替代,但 12 英寸与国际水平仍存在差距。半导体硅片设备市场空间达 726 亿元;其中半导体单晶炉市场空间达 181 亿元。晶盛机电已实现 8 英寸半导体硅片晶体生长、切片、抛光、外延加工设备全覆盖,12 英寸硅片长晶炉设备已小批量出货。
硅片设备是光伏和半导体领域的核心设备之一,技术含量高,价值占比高。公司在光伏领域已经是毫无争议的龙头企业,和第二名差距较大,半导体领域也有望逐步实现国产替代。而光伏和半导体这两个市场空间大,增速快。因此,晶盛机电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 中科信息主要业务做现场会议领域、烟草领域、印钞检测领域、油气领域、政府及其他领域的信息化系统集成。
其中,政府及事业单位 收入占比36.28% ,毛利率13.04%;
数字会议 收入占比 14.60% ,毛利率13.95% ;
烟草行业 收入占比13.78%,毛利率28.98%;
油气行业 收入占比 21.34%,毛利率49.05%;
可见,公司核心业务技术含量低,门槛低,竞争力不强。
公司应收账款高,现金流常年为负,可见其商业模式较差,对于上下游没有什么议价权。
公司近5年营收略有增长,但是扣非净利润是下降的,毛利率净利率ROE都是下降趋势,可见增长质量极差,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所以,这是一家很平庸的国有公司,死不了,但也很难做大。而且估值奇高无比
⚫ 芭薇股份2021上半年业绩增长不错,其中个护类产品销量增幅达 313.72%、膏霜类产品销量增幅 39.57%,产能扩大:江高新厂投厂,研发进展大,客户结构调整,重点开发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客户合作,订单金额大,大客户联合利华合作推进顺利。

各方面看都是处于不错的发展。
⚫ 中电微通业务分军品和民品。

军品方面:专注雷达天馈和机载配套设备,客户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一研究所 、中电科技(南京)电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等军工企业。雷达天馈主要是裂缝波导天馈类产品, 包括天线与馈线系统,由裂缝波导天线、天线整件(船用导航、全向、定向天线)、低损耗稳相电缆和微波元器件组成。机载配套设备为军机吊舱。吊舱是指安装有某机载设备或武器,并吊挂在机身或机翼下的流线型短舱段,分为机炮吊舱、电子干扰吊舱、光电吊舱、电子侦查吊舱、加油吊舱和试验用吊舱等。每个吊舱的单价为1500-2000 万元,平均每年市场空间在20-40 亿元。2020年大量交付客户,营收增长很快。

民品方面:专注轨道交通通信领域,产品是基于无线通信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的数据通信子系统(DCS),该子系统是轨交控制中心和列车之间发送报文的载体,是其它子系统设备数据交换的基础,由 CBTC 车地通信 RF 模块、裂缝波导天线、车载波导接收天线等组成。主要客户为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车地通信系统企业,如上海司维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交控科技(SH:688015)、赛爱通信等。2021 年国内新增信号系统市场空间近 150 亿元,估计DCS系统市场空间在10亿左右。

公司股东实力强,有不错的技术实力,但是过往业绩表现很一般。2020年在吊舱和轨道交通通信领域有很大增长,未来能否持续高增长还需要观察。
另外,公司关联交易占比高:第一名客户和第二大客户都是同一集团下公司,第一大客户是公司大股东。

大股东中国电科下属的上市公司有很多:杰赛科技(SZ:002544)、国睿科技(SH:600562)、太极股份(SZ:002368)、电科数字(SH:600850)、四创电子(SH:600990)、卫士通(SZ:002268)、凤凰光学(SH:600071)、海康威视(SZ:002415)。除了海康威视,其他经营的都比较一般。所以,这种国企体制可能对于业绩增长并不太看重,或者是经营体制不太灵活,缺乏有效激励。

⚫ 毕托巴主要产品为毕托巴流量计、物理除垢仪、液位计、火焰监视装置以及各种流量计检测校准服务。其中毕托巴流量计是公司的核心产品。
流量计指用于测量管路中流体流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流体体积)的仪表,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对工艺管路中各种气体、液体介质的流量测量。可分为:容积式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浮子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流体振荡流量计、热式流量计等。
2014年全球流量计市场规模为6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4.2%;中国市场为50亿人民币左右。在全球,流量计的主要生产商包括:ABB,艾默生,EH,科隆,西门子,横河,以及 GE,Honeywell,英维思和山武。
差压式流量计的市场规模估计为10亿左右。差压式流量计品种较多,目前市场上经常使用的差压式流量计有:毕托巴流量计、孔板流量计、V锥流量计、阿牛巴流量计、威迪巴流量计、钻石巴流量计、德尔塔巴流量计、多孔平衡流量计等。
毕托巴流量计的市场规模估计在10亿以内,是个小众市场。毕托巴流量计主要应用于工业过程中的气体(纯净气体、烟气、火炬气、瓦斯气)、液体(纯净液体、海水、不满管水、黑水)、蒸汽(普通蒸汽、主蒸汽)等流体的流量测量,并在高温高压、特殊工况、液态气体、天然气和煤气计量等领域具有优势。目前毕托巴流量计已经广泛应用于能源(原油、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工业生产(化工、电力、冶金、建材、轻工)、环境保护(污水、废液、烟气)、市政等领域。
公司主要客户群体为石油化工厂、矿业集团、炼钢厂、炼油厂、天然气公司等生产过程中使用水、气体、蒸汽等的企业,包括:中石化、中国石油、抚顺矿业集团、天津上东科技、北京科曼得电控设备、天津诚洋卓信科技有限公司、 唐山市启仑机械科技、辽宁利锐自动化仪器、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济南能舵仪器仪表、安徽长江钢铁 等。
毕托巴流量计测量系统由毕托巴流量传感器、导压管、在线安装维护装置、差压变送器、温度计、压力变送器、BTB-A 系列流量积算仪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组成。直接材料主要由差压变送器、流量积算仪、阀门、法兰、不锈钢管等构成。公司供应商有:北京中润国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辽宁利锐自动化仪器、江苏朗普阀门有限公司、上海创新阀门厂 、沈阳劝诚兴业不锈钢有限公司、恩德斯豪斯(中国)自动化、大连华兰控制仪表、沈阳欧通阀门等。
公司所处行业集中度较低,从业企业数量众多,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企业,销售收入多集中在一千万到几千万不等。
竞争对手众多:汇中股份(300371)、东风机电(836797)、罗美特(832344)、中航工业太原航空仪表、上海一诺仪表、新天科技、迈拓股份(301006)、金卡智能 (300349)、川仪股份(603100)、恒泰艾普、万讯自控、海默科技 (300084.SZ)、科洋科技(NQ:430334)等。
公司销售费用远大于研发费用,销售部门人员数量占比最高,说明这类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核心竞争力在于渠道和销售。
公司具有很高的毛利率净利率,流量计毛利率高达86%,远高于A股上市公司同行,不太合理。
辽宁利锐自动化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既是主要供应商又是大客户,注册地址也在辽宁省铁岭,高度怀疑是公司大股东的一个马甲公司。因为公司在挂牌新三板的时候,就有非常多的关联交易:大股东自己的铁岭光明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是供应商,然后大股东自己的毕托巴(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又是经销商。
公司虽然营收在不断增长,但是营收账款增长更快,现金流一直远低于净利润,应收账款高、现金流差, 仅现金分红过一次。因此,财务风险较高。
大股东持股比例非常高,而且是典型的家族企业,母子兄妹夫妻都在公司里面。因此,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一定风险。

⚫ 机器人(SZ:300024) 主要业务为工业机器人(毛利率19.25%,重型机械、金属加工、新能源、信创等)、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装备(毛利率19.26%)、 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及系统集成(毛利率18.79%)、交通自动化系统、半导体装备等。
下游客户的行业是一般制造、汽车、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等,主要是汽车行业和3C行业。客户有:一汽集团、法雷奥、长城汽车、中科曙光、乔丹体育、奥佳华、金号、双鹿电池、传化集团、沈阳地铁。
公司业务主要是集成性质,技术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毛利率和净利率低。而且应收账款较高,现金流较差,商业模式较差。
公司上市12年,累计分红2.8亿,累计募集36.2亿,价值创造能力很弱。
2009年上市,营收4.66亿,扣非净利润5731.75万;
2020年营收26.60亿,扣非净利润-5.68亿,募资了那么多,结果业绩越做越差。

公司目前进行定增,发展半导体设备,开拓“IC 真空机械手及集束型设备项目”、“半导体自动物料搬运系统项目”及“半导体物料管理控制系统项目”。目前公司已实现的泛半导体客户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美光半导体、晟碟半导体、华海清科、京东方、华星光电等。这些项目仔细一看,其实都是低技术含量的自动化设备,并非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核心设备,价值含量不高,感觉更多是蹭概念。

公司当前总市值196.9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极度高估。
⚫ 苏州瑞博做小核酸药物,吉玛基因做小核酸科研服务,两者目前都面临着商业化的问题:苏州瑞博还没有任何收入,吉玛基因收入规模很小。小核酸行业前景很好,但是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需要时间来成长。

吉玛基因股价走低是企业自身业绩不佳,原因是新冠疫情影响,客户上半年未全面复工复产,上半年客户订单量大幅减少;苏州瑞博IPO终止可能和最近科创板对于没有营收收入、产品主要靠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偏弱的生物医药企业IPO收紧有关,都和小核酸行业基本面没什么关系。

⚫福斯特是一家新材料企业,主要产品是光伏材料(光伏EVA胶膜、光伏背板、光伏POE胶膜)、电子材料(印刷电路板用的感光干膜、挠性覆铜板FCCL、感光覆盖面)、功能膜材料(软包锂电池铝塑膜、水处理膜)。
公司的光伏EVA胶膜全球份额约 55%,大幅领先其他厂商,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毛利率一直领先同行,竞争优势明显。客户有:阿特斯太阳能(NASDAQ:CSIQ)、晶科科技(SH:601778)、天合光能(SH:688599)、英利、亿晶、正泰、尚德、中电光伏、昱辉、海润光伏、Flextronics Shah、Sun Edison、Moser Baer、TATA Power、Celestica 等。主要竞争对手有江苏斯威克新材料(全球市场份额占比14%)、海优新材(688680,全球市场份额占比10%)、上海天洋(全球市场份额占比1.3%),其他还有:美国胜邦(STR)、3M、日本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s Fabro)、普利司通(Bridgestone)、韩国 SKC、韩华、诸暨市枫华塑胶、爱康科技(SZ:002610)、深圳燃气(601139)、赛伍技术(603212)、东方日升等。
光伏背板竞争对手有:Isovolta、Toppan、Toyal Aluminum KK、SFC、Krempel、台湾台虹、Toray、康维明(Coveme)、大日本印刷(Dai Nippon Printing)、韩国 SFC 、 Madico、
韩国 LG 化学、苏州中来、杭州哈氟龙、赛伍技术(全球市场占有率29%)、中来股份(市场占有率20%)、乐凯胶片、回天新材、明冠新材(市场占有率12%)等,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为9%。这个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龙头企业的毛利率都呈现大幅下滑趋势。
全球感光干膜厂家主要有中国台湾长兴化学、日本旭化成、日本日立化成、台湾长春化工、美国杜邦、韩国 KOLON 等。作为 PCB 上游材料的感光干膜技术含量高、设备投资大、市场壁垒高、规模效应显著。行业集中度较高,长兴化学、旭化成、日立化成 3 家厂商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 80%以上市场份额。公司的感光干膜已经开始进入深南电路、深联科技、景旺电子等供应链,业绩处于高速成长期。
功能膜材料方面,公司的铝塑膜形成小规模销售,水处理膜支撑材料完成试制产线建设。
目前公司下游行业主要是光伏领域、PCB、锂电池,成长性良好。
公司从光伏EVA胶膜、光伏背板起步,完成国产替代,成为光伏EVA胶膜全球龙头,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一直注重技术研发,成功进入相关的感光干膜、FCCL、感光覆盖膜、铝塑复合膜、水处理膜支撑材料等新材料领域,不断打开成长边界。
目前公司正新建多个产品的产能,从2021年起陆续释放,将推动业绩持续高增长。

⚫ 科大讯飞具有语音识别、自然语音处理、图像识别、人脸识别、文字识别等AI技术,然后形成多个解决方案:智能客服、智慧医疗、智慧出行、智慧零售等,应用于众多行业:医疗、司法、农业、旅游、金融、环保、交通等。
目前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是:
教育产品和服务,包括区域级因材施教整体解决方案,如学生过程学情记录 、学生学情图谱、个性化学习资源等,收入占比30%,毛利率54.25%
智慧城市,包括信息工程、智慧政法、数字政府,收入占比29%,毛利率26.84%
AI开放平台及智能硬件,收入占比23%,毛利率24.08%
可见,科大讯飞顶着A股AI第一股的名头,实际上来自于AI的收入比例较低,而且盈利能力较差,毛利率还不如很多低端的制造业。公司真正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软件定制开发和集成,其中大头是教育部门和政府部门,其实是很常见门槛较低的业务,商业模式也很一般。
人工智能基础层面包括算力(AI芯片、服务器、计算中心)、算法(AI开源框架、AI技术开放平台、AI应用模型)、数据,科大讯飞仅在算法中的AI技术平台中,如语音识别、文本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这方面的技术门槛其实不高,竞争对手众多: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控股、搜狗、小米、云知声、出门问问、思必驰、捷通华声、声智科技等。
市场竞争激烈,科大讯飞无明显竞争优势,所以名头很响亮,但是实际业务并不如人意。
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24亿,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高达42.7%,为10.32亿。如果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那么公司会一直是亏损状态,根本无法盈利。
实际上,这是目前大部分AI创业公司的通病:概念很好,商业化落地很难,AI四小龙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旷世科技,AI芯片寒武纪(688256.SH),目前皆是亏损状态。
所以,个人认为当前的科大讯飞明显高估。
⚫ 金正大主营业务为化肥。
公司自从2016年开始,扣非净利润连续下滑,从9.71亿到-33.61亿,营收近三年也是大幅下滑;

目前控股股东累计质押比例高达99.96%;

目前短期贷款48.91亿,长期借款2.57亿,负债非常高;

公司上市11年,累计分红12.3亿,累计募资45.3亿,当前市值59.48亿,市值靠募资撑起来;

公司有很高的关联交易,大量资金被预付款的名义转移出去,公司治理不规范;大信会计所对2019年报出具非标意见 ,财报可能存在重大问题。
总之,各方面看,这都是一家风险非常高的企业。
⚫ 石金科技上半年取得佛山高明杨镇 14215.37 平方米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新定增2.5亿,员工人数增加,这说明公司肯定要上新产品,扩大产能。不过这需要时间,估计明年业绩才能有所体现。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人力求报告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一个人前行,不如一群人前行。汇聚A股、港股、新三板价值投资者的交流平台:价值投资交流圈,欢迎加入,一起进步。入群方法:关注公众号:安福双(ID:xsbtzq),按照回复信息进行操作。
发表时间 2021-08-09 14:50

赞同来自:

0

tldr

赞同来自:

300024今年怎么样?前几天有大利好啊
2022-08-24 19:47 来自北京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2-08-24 19:47
  • 浏览: 2110
  • 关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