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面临再次被“抛弃”,可看完收益后,那你觉得谁被抛弃了?
另外到底多长时间可以说明一个人或者机构的投资水准?
如果是你,能忍受这样的收益吗?特别是身边无论是纳指还是标普都屡创新高的情况下,或者能忍受几年?
“截至今年6月30日,该基金3年年化回报率为0.20%,5年回报率3.60%,7年回报率1.80%,均低于养老金设定的基准(无风险回报+5个百分点的收益)”
另外到底多长时间可以说明一个人或者机构的投资水准?
如果是你,能忍受这样的收益吗?特别是身边无论是纳指还是标普都屡创新高的情况下,或者能忍受几年?
“截至今年6月30日,该基金3年年化回报率为0.20%,5年回报率3.60%,7年回报率1.80%,均低于养老金设定的基准(无风险回报+5个百分点的收益)”
14
赞同来自: Syphurith 、RiverToSea 、流沙少帅 、萝卜头 、大黄小胖 、 、 、 、 、 、 、更多 »
跟他的交易策略周期长短有关。从统计学上说,周期越短,相同时间段样本数量越多,那么其超额收益来自于随机因素的概率就越小(不是单凭运气来的),反之,长期投资的策略,单个周期很长,必须观察数个周期才能作出评价的话,就需要看更长的时间段。
还有看他的投资逻辑,实际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的自洽性。知行合一,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比如某个基金整天把价值投资挂在嘴上,业绩也很好,一看他的具体投资行为,其实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赚钱,那么他挂在嘴上的那个逻辑就没有分析价值。
就算能比较准确地评估某个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投资水平,问题是投资水平本身是在变化的,市场也是在进化的,所以他未来是否能继续保持优势还是难以完全预测。当然,我们也只能相信那些过去水平高的,并且还在持续努力进步的,未来大概率仍旧会保持高水平。
还有看他的投资逻辑,实际投资行为,和投资结果的自洽性。知行合一,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比如某个基金整天把价值投资挂在嘴上,业绩也很好,一看他的具体投资行为,其实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赚钱,那么他挂在嘴上的那个逻辑就没有分析价值。
就算能比较准确地评估某个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投资水平,问题是投资水平本身是在变化的,市场也是在进化的,所以他未来是否能继续保持优势还是难以完全预测。当然,我们也只能相信那些过去水平高的,并且还在持续努力进步的,未来大概率仍旧会保持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