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可转债组合轮动策略曾经是很多投资者的最爱。
双低,指的是价格低+溢价率低,这两个指标之和也低。
例如搜特转债,价格99.85元,溢价率11.56%。
双低值就是99.85+11.56=111.41。
组合,指的是按照双低值从低到高排列,选出排名靠前的10~20只可转债,分散持有。
轮动,指的是每隔一段时间,比如15天,把组合中双低值高的卖出,组合外双低值低的再买入,形成新的组合,周而复始。
这曾经是个很美好的策略,回撤低的同时,年化收益率也相当可观(20%~30%)
现如今,由于双低值小的可转债越来越少,双低策略可操作的空间也不大了。
看过虎猫君之前文章的小伙伴应该还有印象,另外一种策略虽然回撤较大,但是比双低转债策略年化收益率更高,这就是低溢价轮动策略。
低溢价轮动策略顾名思义,只看溢价率,对可转债的价格并没有什么要求。
一般来说是选择溢价率最低的10~20只可转债,进行轮动操作。
低溢价轮动可以取得超额收益是有底层逻辑的。
即可转债的涨跌不对称性。
假设一只可转债130元的价格,溢价率为0%,在未来半个月时间内:
1)如果正股上涨20%,可转债大概也会上涨20%
2)如果正股下跌20%,因为可转债的债性,可能也就只会下跌10%。
涨跌不对称性会让低溢价可转债出现不错的赔率。
比如在一个组合中,有两只130元溢价率为0的可转债A和B。
其中A的正股上涨20%,A上涨20%;B的正股下跌20%,B下跌10%。
最终A和B的组合还是盈利的。
另外溢价低的可转债,说明转债价格偏高,侧面体现出正股之前较为强势。
虽然过去2年多,低溢价可转债组合轮动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考虑之前A股行情整体偏好,且结构趋势性行情明显,容易出现“强者恒强”的情况。
且低溢价策略的高回撤也是让投资者比较头疼的问题。
所以思考多日之后,我对低溢价策略做出了一个改进版本,分享给大家。
其中每一条的规则我都会把背后的逻辑说明白,下面开始。
......
1、溢价率从低到高,选择30只可转债。
逻辑:初步筛选,溢价率低是第一因素。
2、排除宣布强赎的可转债。
逻辑:强赎的可转债存续时间短、期权价值低,且容易对正股走势形成压制。
3、选择双低值从低到高的10~20只可转债。
逻辑:上面涨跌不对称是用130元的可转债作为例子的。试想有一只300元的可转债,正股涨20%,转债也涨20%,正股跌20%,因为高价债性很弱,可转债大概率也会跌20%,完全体现不出涨跌不对称性。
即在低溢价率的前提下,可转债的价格越低,涨跌不对称性会越强。所以要从低溢价可转债中,选择相对的“双低”可转债。
以组合15只为例,最后筛选出来的结果是这样。(2021/11/7)
4、组合中最多有20%的可转债可以主观更换。
逻辑:以上选债都是完全通过参数进行的,有时候自己对某些可转债特别有把握,可能是下修博弈,也可能是因为看好正股,有权利进行少部分的更换。
但本着参数至上,避免过多的主观参与,最多只能更换组合中的20%,即如果15只的组合,可以更换3只。(也可选择不更换)
5、没有特殊情况下,每两周轮动一次,轮动方式重复1-4。
逻辑:低溢价可转债本身就是为了博取一个较高的收益,时间太短低溢价转债进攻性表现不充分,时间太久则容易出现一些低溢价转债跌成高溢价转债的情况,组合进攻性减弱。综合来看,两周较为合适。
6、特殊情况的临时卖出。
1)转债一周内上涨超过30%。
2)转债价格超过200元。
逻辑:给与组合内一定的上涨空间,锁定利润,避免过山车。
7、组合整体退出条件。
通过1和2步选择出来的可转债,如果双低值低于150元的可转债小于10只,组合整体清仓退出,不再持有和轮动。
逻辑:接近30只低溢价可转债都找不到10只双低值低于150元的可转债,一方面说明可转债整体高估了,另外一方面这些可转债的涨跌不对称性较弱,组合性价比已然不高。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上面的初步筛选组合,低溢价的情况下,只有5只可转债双低值小于150,不满足开仓条件,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可转债整体的不便宜,要谨慎对待。
这个策略相对于可转债双低策略,进攻性更强。而相对于单纯的低溢价策略,又保证了一定的防守性。
如果觉得双低策略收益率不足,又怕低溢价率可转债回撤过多,这个策略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现在的可转债市场环境不满足此策略的建仓,但是未来一旦满足了条件,虎猫君会用真金白银去实践,届时也会一定向大家汇报。
公众号:虎猫复利笔记
双低,指的是价格低+溢价率低,这两个指标之和也低。
例如搜特转债,价格99.85元,溢价率11.56%。
双低值就是99.85+11.56=111.41。
组合,指的是按照双低值从低到高排列,选出排名靠前的10~20只可转债,分散持有。
轮动,指的是每隔一段时间,比如15天,把组合中双低值高的卖出,组合外双低值低的再买入,形成新的组合,周而复始。
这曾经是个很美好的策略,回撤低的同时,年化收益率也相当可观(20%~30%)
现如今,由于双低值小的可转债越来越少,双低策略可操作的空间也不大了。
看过虎猫君之前文章的小伙伴应该还有印象,另外一种策略虽然回撤较大,但是比双低转债策略年化收益率更高,这就是低溢价轮动策略。
低溢价轮动策略顾名思义,只看溢价率,对可转债的价格并没有什么要求。
一般来说是选择溢价率最低的10~20只可转债,进行轮动操作。
低溢价轮动可以取得超额收益是有底层逻辑的。
即可转债的涨跌不对称性。
假设一只可转债130元的价格,溢价率为0%,在未来半个月时间内:
1)如果正股上涨20%,可转债大概也会上涨20%
2)如果正股下跌20%,因为可转债的债性,可能也就只会下跌10%。
涨跌不对称性会让低溢价可转债出现不错的赔率。
比如在一个组合中,有两只130元溢价率为0的可转债A和B。
其中A的正股上涨20%,A上涨20%;B的正股下跌20%,B下跌10%。
最终A和B的组合还是盈利的。
另外溢价低的可转债,说明转债价格偏高,侧面体现出正股之前较为强势。
虽然过去2年多,低溢价可转债组合轮动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考虑之前A股行情整体偏好,且结构趋势性行情明显,容易出现“强者恒强”的情况。
且低溢价策略的高回撤也是让投资者比较头疼的问题。
所以思考多日之后,我对低溢价策略做出了一个改进版本,分享给大家。
其中每一条的规则我都会把背后的逻辑说明白,下面开始。
......
1、溢价率从低到高,选择30只可转债。
逻辑:初步筛选,溢价率低是第一因素。
2、排除宣布强赎的可转债。
逻辑:强赎的可转债存续时间短、期权价值低,且容易对正股走势形成压制。
3、选择双低值从低到高的10~20只可转债。
逻辑:上面涨跌不对称是用130元的可转债作为例子的。试想有一只300元的可转债,正股涨20%,转债也涨20%,正股跌20%,因为高价债性很弱,可转债大概率也会跌20%,完全体现不出涨跌不对称性。
即在低溢价率的前提下,可转债的价格越低,涨跌不对称性会越强。所以要从低溢价可转债中,选择相对的“双低”可转债。
以组合15只为例,最后筛选出来的结果是这样。(2021/11/7)

4、组合中最多有20%的可转债可以主观更换。
逻辑:以上选债都是完全通过参数进行的,有时候自己对某些可转债特别有把握,可能是下修博弈,也可能是因为看好正股,有权利进行少部分的更换。
但本着参数至上,避免过多的主观参与,最多只能更换组合中的20%,即如果15只的组合,可以更换3只。(也可选择不更换)
5、没有特殊情况下,每两周轮动一次,轮动方式重复1-4。
逻辑:低溢价可转债本身就是为了博取一个较高的收益,时间太短低溢价转债进攻性表现不充分,时间太久则容易出现一些低溢价转债跌成高溢价转债的情况,组合进攻性减弱。综合来看,两周较为合适。
6、特殊情况的临时卖出。
1)转债一周内上涨超过30%。
2)转债价格超过200元。
逻辑:给与组合内一定的上涨空间,锁定利润,避免过山车。
7、组合整体退出条件。
通过1和2步选择出来的可转债,如果双低值低于150元的可转债小于10只,组合整体清仓退出,不再持有和轮动。
逻辑:接近30只低溢价可转债都找不到10只双低值低于150元的可转债,一方面说明可转债整体高估了,另外一方面这些可转债的涨跌不对称性较弱,组合性价比已然不高。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上面的初步筛选组合,低溢价的情况下,只有5只可转债双低值小于150,不满足开仓条件,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可转债整体的不便宜,要谨慎对待。
这个策略相对于可转债双低策略,进攻性更强。而相对于单纯的低溢价策略,又保证了一定的防守性。
如果觉得双低策略收益率不足,又怕低溢价率可转债回撤过多,这个策略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现在的可转债市场环境不满足此策略的建仓,但是未来一旦满足了条件,虎猫君会用真金白银去实践,届时也会一定向大家汇报。
公众号:虎猫复利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