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两张本韭菜思考模拟的两张Excel截图:
图一:
图二:
再放一张两个在一起的截图便于大家对比观察:
早上写到7点,刚做好几张截图。闹钟响了,急急忙忙去给娃做饭,接着送去幼儿园,结果闹情绪,上午又是去公园,又是去游乐场,最后去士多店买了棒棒糖,连哄带骗。总算送进去幼儿园了。发烧在家休息了3,4天,把她爹妈折腾的够呛,原本想再多要一个孩子的念头越来越淡了。
闲话少扯,步入正题。
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站在2021年的年尾,对自己成体系的投资指数以来的实际情况做个总结,看看在有框架/体系的指导下,体系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同时又有哪些做得不足可以改进。亦或者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些盲区。当然也是希望抛砖引玉,众集友一起讨论下。
** 一,关于体系:**
本韭菜在学习查阅了许多书籍资料后,于2019年3月终于做了一套指导自己的指数投资的体系。目前收益率38%。
我将整个用来投资指数的资金分成了200份。其中交银中证海外互联计划8份,易方达中证海外6份。目前前者买了6.5份。后者买了4.5份。下面有朋友评论说到了0.7我就不敢加了,现在这俩加起来才占比5.5%,即使全赔了。也就5个点。我有啥不敢加的呢?而且现在已经到0.6了。当然这个执行买入是有问题的,后面再细说。或者说是还可以优化的
体系的好处就是从大局,或者说从“道”的层面已经帮我这样没有能力做个股的韭菜规避了大的风险,比如说盲目的乱加仓,乱抄底。或者毫无章法的将本金投入到一两个行业中去。这套关于指数的体系的作用还在于,像我这样刚开始学习投资的业余上班族,在前期投资能力非常菜的情况下,至少让我用真金白银去感受市场,接受市场教育的同时,不会出大的差错。同时拉长时间(至少5到7年)来看,大概率的能取得一个约年化15%左右的收益。远好过存银行定期了。本韭菜已经满足。
二,关于加仓及补仓:
中概互联自今年初以来,一路调整下跌。自今年2月19日最高点到今天已下跌了73.89%。
我看了下我的账户,中概互联约浮亏26个点,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约浮亏20个点。基本与图一的节奏是相符的。查看了下自己的交易记录还是比较随意的。并没有严格去执行策略。更多的时候,是间隔一两个月,或者感觉相对上一次买入,又有了较大的回落。嗯,于是再买一份。也就是说,每次的买入遵循了“空间或时间,二者至少取其一”。但在买入的金额上基本采取等额买入,甚至到了后期,随着可买入的份额越来越少(6.5已经接近8份满仓。于是最近一次买入了0.5份)。买入的金额还减少了。今天写到这里时,才发现这个做法大错特错。
到了年底,我将重新检查、优化一下系统,重新详细明确一下加仓的节奏及步骤。
** 三,指数会跌倒什么什么程度:**
指数会跌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指数背后是一揽子股票。例如中概互联后面是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京东、拼多多、百度、网易、小米等等。你说其中一家公司可能会垮掉,是有这个概率。但你如果说整个互联网这么多家日常已经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企业都垮掉,我认为这个概率趋近于0。即使最差的情况:他们都垮掉了,我仓位加满也就7%。我认了。
话说回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我们真金白银进场搏杀前,我们应该假设极端情况会是怎样的呢。或者说一个指数下跌的极限是怎样的呢。这里我套用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经典价值投资理念。即:看每股净资产。我刚查了下,目前阿里HK 股价122.7。每股净资产53。再下跌57%,股价会到达53。腾讯股价目前472,每股净资产109。再下跌77%会到达109。因此利用每个个股权重占可以粗略算出一支指数的“每份净资产”。那么这个值应该可以视作该指数的底部了。这个思路纯粹是本韭菜意淫,未经实证。特此发出与大家讨论。
发帖的好处,就是会倒逼自己去做输出,自己就要去思考,同时可以记录下来,便于以后回顾,往后倒车的时候,会突然惊觉:原来当初我是这样想的啊!
再次申明,我真的是韭菜,本文完全属于个人投资总结,难免纰漏错误百出。请各位集思录老师批评指正。
图一:

图二:
再放一张两个在一起的截图便于大家对比观察:
早上写到7点,刚做好几张截图。闹钟响了,急急忙忙去给娃做饭,接着送去幼儿园,结果闹情绪,上午又是去公园,又是去游乐场,最后去士多店买了棒棒糖,连哄带骗。总算送进去幼儿园了。发烧在家休息了3,4天,把她爹妈折腾的够呛,原本想再多要一个孩子的念头越来越淡了。
闲话少扯,步入正题。
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站在2021年的年尾,对自己成体系的投资指数以来的实际情况做个总结,看看在有框架/体系的指导下,体系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同时又有哪些做得不足可以改进。亦或者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些盲区。当然也是希望抛砖引玉,众集友一起讨论下。
** 一,关于体系:**
本韭菜在学习查阅了许多书籍资料后,于2019年3月终于做了一套指导自己的指数投资的体系。目前收益率38%。
我将整个用来投资指数的资金分成了200份。其中交银中证海外互联计划8份,易方达中证海外6份。目前前者买了6.5份。后者买了4.5份。下面有朋友评论说到了0.7我就不敢加了,现在这俩加起来才占比5.5%,即使全赔了。也就5个点。我有啥不敢加的呢?而且现在已经到0.6了。当然这个执行买入是有问题的,后面再细说。或者说是还可以优化的
体系的好处就是从大局,或者说从“道”的层面已经帮我这样没有能力做个股的韭菜规避了大的风险,比如说盲目的乱加仓,乱抄底。或者毫无章法的将本金投入到一两个行业中去。这套关于指数的体系的作用还在于,像我这样刚开始学习投资的业余上班族,在前期投资能力非常菜的情况下,至少让我用真金白银去感受市场,接受市场教育的同时,不会出大的差错。同时拉长时间(至少5到7年)来看,大概率的能取得一个约年化15%左右的收益。远好过存银行定期了。本韭菜已经满足。
二,关于加仓及补仓:
中概互联自今年初以来,一路调整下跌。自今年2月19日最高点到今天已下跌了73.89%。
我看了下我的账户,中概互联约浮亏26个点,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约浮亏20个点。基本与图一的节奏是相符的。查看了下自己的交易记录还是比较随意的。并没有严格去执行策略。更多的时候,是间隔一两个月,或者感觉相对上一次买入,又有了较大的回落。嗯,于是再买一份。也就是说,每次的买入遵循了“空间或时间,二者至少取其一”。但在买入的金额上基本采取等额买入,甚至到了后期,随着可买入的份额越来越少(6.5已经接近8份满仓。于是最近一次买入了0.5份)。买入的金额还减少了。今天写到这里时,才发现这个做法大错特错。
到了年底,我将重新检查、优化一下系统,重新详细明确一下加仓的节奏及步骤。
** 三,指数会跌倒什么什么程度:**
指数会跌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指数背后是一揽子股票。例如中概互联后面是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京东、拼多多、百度、网易、小米等等。你说其中一家公司可能会垮掉,是有这个概率。但你如果说整个互联网这么多家日常已经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企业都垮掉,我认为这个概率趋近于0。即使最差的情况:他们都垮掉了,我仓位加满也就7%。我认了。
话说回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我们真金白银进场搏杀前,我们应该假设极端情况会是怎样的呢。或者说一个指数下跌的极限是怎样的呢。这里我套用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的经典价值投资理念。即:看每股净资产。我刚查了下,目前阿里HK 股价122.7。每股净资产53。再下跌57%,股价会到达53。腾讯股价目前472,每股净资产109。再下跌77%会到达109。因此利用每个个股权重占可以粗略算出一支指数的“每份净资产”。那么这个值应该可以视作该指数的底部了。这个思路纯粹是本韭菜意淫,未经实证。特此发出与大家讨论。
发帖的好处,就是会倒逼自己去做输出,自己就要去思考,同时可以记录下来,便于以后回顾,往后倒车的时候,会突然惊觉:原来当初我是这样想的啊!
再次申明,我真的是韭菜,本文完全属于个人投资总结,难免纰漏错误百出。请各位集思录老师批评指正。

0
证券市场最缺的是你列的最后的1和2,没有人知道会到1和2,如果知道,那它也很难会跌破1。克服恐惧,拥有真知才是最重要的。年初的时候,本钢跌的他妈都不认识了,3A债呢,很多人吹鬼故事说他要破产,后来到了多少?连可转债这种大家认为有底的东西,都如此疯狂和难以捉摸,更别提那种没有底的产品了。对于没有深研能力的,最好是定投。个人觉得金字塔也不可取

1
赞同来自: 金汤
我年中开始抄底中概的时候做了一份一模一样的金字塔表格,现在-13%。
我现在觉得这份表格意义不是很大。不管我最后在中概上输还是赢,从重要性来看,决定胜负的不是它。从策略上来说,或许定投也比它好用。
我现在觉得这份表格意义不是很大。不管我最后在中概上输还是赢,从重要性来看,决定胜负的不是它。从策略上来说,或许定投也比它好用。

0
坦诚的讲,笔者应该跟我一样,都是一名新手,我是2020年开始跟着同学做基金,21年春节后抱团瓦解,然后我意思到,自己也应该研究一下投资的事情,形成自己的系统,不能总是抄作业,做巨婴。
你的这个表格基本跟我是一模一样,在Excel中做几个公式。我的一点拙见:宽基指数或者优秀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基金或许跟适合,窄基波动太大,而且遇到单边下跌的熊市,很可能被套的很惨。
即使指数投资、etf轮动,也还是需要有一些基本面、技术面的考虑,增加胜率。
而且这种做法,很可能错过大牛市。
本人也是一颗小韭菜,完全是因为这个表格跟我6月份做的基本一样,非常有共鸣。说的不一定对,多交流
你的这个表格基本跟我是一模一样,在Excel中做几个公式。我的一点拙见:宽基指数或者优秀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基金或许跟适合,窄基波动太大,而且遇到单边下跌的熊市,很可能被套的很惨。
即使指数投资、etf轮动,也还是需要有一些基本面、技术面的考虑,增加胜率。
而且这种做法,很可能错过大牛市。
本人也是一颗小韭菜,完全是因为这个表格跟我6月份做的基本一样,非常有共鸣。说的不一定对,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