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36%,神华20%,招蛇12%,兴行8%,光行7%,长电4%,太阳4%,光证4%,国寿3%,宋城2%。
港股也有一些资金量,但多是一点情怀,不深研,入金也比较随意,不在统计之列了。
可转债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作为自己的现金等价物来买入,资金和统计也不在此列。
A股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是按照2012年末的出资额作为本金来计算,2012年以后,没有再出/入金。
这个帖子,自己也不知道会坚持到那一天,大家随缘。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思考的人生__2021(第二季)
思考的人生__2020(第一季)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drzb 、duiry 、就这样了吧 、御风飞翔 、闲菜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貌似楼主2022年太阳纸业加仓不少。相比其他持仓(水电煤炭运营),纸业显然不是一个省心的好生意模式。这个节点持有太阳,相比其他更高确定性持仓候选的考量在哪里?一句两句说不清楚,一句话概括,就是每一笔投资的风险不同,赔率也不同。
如果长电属于较低风险,中低收益的品种。
那太阳纸业、恒力石化这种,我就归纳为中等风险,中高收益的品种了。
当然,在集思录我应该属于风险偏好比较高的一类人,这种分类不一定大家都认可。
周期股的投资,和长电这种,完全是不同的方法和逻辑。周期股的业绩弹性,是其独特的魅力,虽然很难驾驭。比较有代表性的周期之王,中国远洋,周期来的时候,1年数倍是常态。其实我们国家,特殊的GDP结构,周期股还是主流。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只做顺势交易 、xiuer 、Shawlock 、七月好好 、lvweibo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当初开始写的时候,就是一时兴起,真没想到絮絮叨叨,自己这么懒的人能坚持写到第三季。最后一个交易日了,也没少好总结的,毕竟平时啰嗦了那么多,今年毛估20万字应该有吧,老了留给娃娃们看。2023年的展望系列,被小病毒给打断了,照顾家人实在是忙,人累,心更累。有空再写,没空只能以后日常想到什么聊什么了。
年末,贴一下持仓和收益吧,权当总结了。
没啥变动,前些天说了,新开了华水的仓位。场内买满了,动用了一点场外的自有资金,大概5%比例的小杠杆吧。
最终,还是免不了连续第五年跑输均值收益,虽然心里明白,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其实是自己的选择。但是仍然有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失落,就像是青春,就像是岔路口的背影,总是会越来越遥远,越来越模糊。
这是收益率居中的一个账户。
强化基准,是我选的几个公募产品的加权净值,包括交银何帅的2只,易方达坤坤的亚洲精选和中小盘,兴全系的合润合宜,广发傅友兴的2只股债平衡的产品,在连续2年较大幅度跑赢300之后,明星公募今年依然保持了不错的水准,虽然我应该不会买,但是他们的研投水准还是要肯定的。
在经历了2021年的大起大落之后,今年整体的回撤控制好了很多,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全年换手率比较高,大概接近70%,(无聊的日内/短线交易除外)应该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
过去的好日子,可能很难再回去了,但我们也只能面对现实。2022,这个让无数人叹息的一年,未来说不定大家都还会很想念他。
最后,用昨天发的朋友圈来结束2022年的最后一篇。
本帖终结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drzb 、杨过j 、hippohippo 、熊爸 、xineric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F大的分析,至少可以知道这个小类别行业的底线在哪里,至于能否赚钱,不能简单线性关联如果按照人头算,而不是资金量来说,主流的确不在水电这种公司上。因为A股的风险偏好太高了,很多年前,我趴在招商银行的时候,有个朋友就很好奇我为什么买这种破烂。他当时说的话,我一辈子都忘不掉:“买这玩意干什么,即便每年给你赚个15%,又能怎么样?买这玩意,我还不如存银行”当时银行的3/5年期存款大概5%的样子吧。
很多投资股票的散户,目标就是翻倍翻倍再翻倍,或者每天赚个1-2%,再或者就是隔段时间能打个板。我以前以为这种心态的人有,但是不多,慢慢的我才知道,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如果按人头数来说,这种风险偏好的自然人投资者,永远是大部分,原因我就不说了,伤人。只不过,风险偏好高,不等于实际收益率高,都赚钱,赚谁的呢?
即便是我自己,我也觉得风险偏好还是太高,可能和过去的经历有关。包括现在说的电力股,我开始学习电力这个行业,也是从火电开始的,无他,弹性大。而且我当时选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纯火电,标的在火电业务占比最高的3个公司里选。水电、核电之类的常识和知识,只不过是当时学习火电的副产品。。。
而自己第一次买水电,是机缘巧合的一个账户。因为特殊的原因,我要刻意的降低自己的风险偏好,因为这个账户收益预期可以更低,但对回撤或者安全性要求更高。所以我就配置了一些平时我可能不会去买的一些股票,仓位上也做了比较分散的限制,即便是我主仓特别看好,可以配置50%以上的股票,我也不会配置超过10%。然后2年过去,意外的发现,这个账户在保持非常低回撤的同时,相比我自己的投资收益,也并没有跑输多少。持仓的过程和心态就跟完全没法比较。这个账户基本不太需要管理,每天打新,长期保持80-90%的高仓位,偶尔调整持仓,全年换手率不超过50%。结果是连续3年正收益,包括今年,大概复合收益在10-15%的样子吧。而我自己的主仓,虽然收益率更高一些,但是其中的过程,必然还是要辛苦的多的多。很多时候,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明白不疾而速的含义。
所以从2021年开始,我自己也开始配置一小部分以前我看不上(单纯是收益率的角度,公司肯定是好公司)的公司。整体的收益率也许会降低一点,但是持仓的心态会好很多,战略性的腾挪余地也会更大,关键是日常的工作量大大的降低了。可以让自己集中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那些风险和收益都更高一些的公司上。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Kluer 、辣椒炒粉 、火锅008 、skyblue777
谢谢大佬解答,现在明白了水电 火电估值差距了。有个问题请教一下,核电到期后可以申请延寿20年,延寿均摊成本低于建设成本。去年秦山核电站就延寿了。这样会对核电估值产生多大影响?具体问题只能具体分析,没法有结论性的答案。
通过技改或者大修增加使用寿命,如果方案通过,肯定是可以的,但是技改费用是多少,增加了多久的使用年限,技改后发电效率和成本的变化,以及,技改费用是作为维修费进入费用,还是计入固定资产折旧逐年摊销,甚至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等等。
这些,就不分行业了,而是每家企业都不太一样,需要自己做功课,去算一算经济账了。
好吧,这么多朋友关注发电企业,再聊几句。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火电、核电、水电,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虽然,看上去都是发电的。1、楼上几位很看好核电,那就和水电比较一下。核电,比如楼上的楼上说的中核,虽然营业成本的大头也是折旧,但是,只占成本的40%。其他部分是原料、人工等。而原料和人工,是逐年跟随通胀上升的,即60%的成本是跟随通胀逐年上涨的。2、其次,大家都是折旧,一样吗?如果一辆车,可以开1...谢谢大佬解答,现在明白了水电 火电估值差距了。有个问题请教一下,核电到期后可以申请延寿20年,延寿均摊成本低于建设成本。去年秦山核电站就延寿了。这样会对核电估值产生多大影响?
我之所以觉得核电贵是感性认识,参观了一个核电站,几公里引来的海水,海水处理,设备防腐,海水引入点的防波处理,还有安保措施,感觉成本不低,但可能核电位置在电价高地区,有一定帮助,存比较成本,核电要吃亏的,以现在这种标准,核电是战略规划,不是算经济账吧。当然还有接受度的问题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hshpangpang 、kolanta 、oyquan 、xlzg 、都星哲7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火电、核电、水电,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虽然,看上去都是发电的。
1、楼上几位很看好核电,那就和水电比较一下。核电,比如楼上的楼上说的中核,虽然营业成本的大头也是折旧,但是,只占成本的40%。其他部分是原料、人工等。而原料和人工,是逐年跟随通胀上升的,即60%的成本是跟随通胀逐年上涨的。
2、其次,大家都是折旧,一样吗?如果一辆车,可以开15年,然后我们按照15年进行折旧,那财务报表体现的折旧,就是真实的折旧。15年之后,需要报废重新买一辆,然后从头开始再做新一轮的折旧,当然,是需要花钱的。
大型水电站的使用寿命是100年以上,核电站40年,火电站20年,风光等新能源更低。核电和火电,不存在财务折旧和实际折旧的错配,是真实的折旧,折旧完成之后,需要再次大比例的资本开支。
3、一个企业可以抵御通胀,有两个方面的解读。普通老百姓可以理解的就是涨价,货币贬值多少,商品的价格对应上涨多少,比如传说中的高端白酒(虽然实际上不是的)。但是真正意义上可以抵御通胀的资产,指的是通胀不影响企业的成本。
且不说原材料需要跟随通胀上涨,即便是人工成本的上涨,对于很多企业的营业成本,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中国核电,2021年是1826.37亿kwh,员工人数是15,756,0.12亿kwh/人
华能水电,2021年是943.96kwh,员工人数是3,624,0.26亿kwh/人
华水的单位人工发电量是中核的2倍多,因为华水还在建设期,长江电力的单位人工发电量更高。
通胀更能侵蚀哪一种企业的利润,不言而喻。
4、因为商业模式完全不同,对比一下自由现金流看的更清楚。
华水的自由现金流约是净利润的2倍,
而中核的自由现金流只能做到净利润的1.2倍,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可以再回顾一下刚才说的第二段和第三段。
所以核电的分红不可能诱人,因为首先没有那么多钱可以分。其次,更没有余钱再投。因为还要攒着钱,折旧结束,过不了几年,又要重新全额的再投入一遍。一辆出租车开15年报废,和开5年报废,车主赚到的钱是不一样的,虽然每年看上去区别不大。
或者换一个表达方式,核电的净利润,更贴近真是的净利润,而水电企业,实际拿到手的真金白银,远超过报表利润。最终反馈给投资者,不管是以分红的方式,还是以估值的方式,不同的商业模式终究是会体现出来。
5、火电是另外的玩法,和水电核电都没啥关系。因为在电价长期缓慢上涨的情况下,原料波动就显得非常巨大了,火电周期就是煤炭周期的倒数,一个标准的强周期股。只不过涉及到民生问题,周期被zc扭曲罢了。
赞同来自: xgjxgq 、xineric 、宿不移 、明园 、普莫雍错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大佬估计是很少关注大型水电企业吧,不过觉得不回复一下不太合适,会误导很多人。 :)1、比如长电,2021年的净利润是260亿,但是自由现金流是290亿。华水这两个数据是,58亿和110亿,自由现金流相对更高。这已经是在保持一定强度的资本开支情况下。其他行业或者企业,不存在这种情况吧?而扣除分红剩下的部分,将会在未来产生复利。所以我类比这是浮存金的模式。2、至于说区别,水电企业的复利来源于自身远...投资水电到现在应该超过12年了,也算老人了,目前还有部分作为门票。楼主的大部分看法我们并没有不同,只是在“浮存金”等处略有出入,这也不是关键。
水电确如楼主所言,“无本万利”,但12年前投两投的时候市场根本“没”意识到。雅砻江处在装机投产高峰来临前夕,不断融资,资本却不喜欢。跟楼主一样,对商业模式,折旧,现金流这些问题当时也仔细思考分析过,对多年水文资料也了然于胸。刚开始1-2年股价起起伏伏,原地踏步。2012年以后走了3年10倍。但16年以后项目全部投产了,电价还降了不少,7年了,就赚个股息。
再有钱,没有新项目,现金流就是还贷和分红。国内企业要做到长电这样的分红也行。如果10%,无需复利,只需分红再投也行的。但,很少。
水资源有限,开发完了就没了。如果这个水电站在巴菲特手里一定是宝贝,钱生钱源源不断,但国企领导就不一样了。这也是我现在对水电的困惑,还不包括资源税,电价这些干扰因素。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渴了可乐 、迟来一步 、chenbangni 、xqpicc 、喜欢烧米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水电企业,有在建或开发项目的等同于项目公司,目标和预期基本明确。开发完成就是一公用事业,除了涨价,很难增长。大佬估计是很少关注大型水电企业吧,不过觉得不回复一下不太合适,会误导很多人。 :)
跟巴菲特的寿险浮存金区别很大吧,一个是借来的钱,而这就是赚来的钱。借钱扩张可以多找人多卖保险,可发电靠来水,靠天,电价自己还说了不算。
1、比如长电,2021年的净利润是260亿,但是自由现金流是290亿。华水这两个数据是,58亿和110亿,自由现金流相对更高。这已经是在保持一定强度的资本开支情况下。其他行业或者企业,不存在这种情况吧?而扣除分红剩下的部分,将会在未来产生复利。所以我类比这是浮存金的模式。
2、至于说区别,水电企业的复利来源于自身远超过报表净利润的自由现金流,是内生性的,也可以理解为成本是0,也可以理解为是其初期贷款的成本,因为这笔钱可以拿去还贷,也可以投入新的项目。资金来源更稳定、成本更低。至于大佬不太看得上的公用事业,水电项目的收益率远超过寿险公司的资产盈利能力,国内随便一家纯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你都可以拿出来比一比,根本就是高中生打小学生的水平。而所谓借钱扩张,我没啥好说的,可能大佬认为杠杆越高越好吧。其实寿险公司的杠杆也不是可以无限提升的,也是需要提存责任准备金,我就不跑题展开了。但确定的是,市场自然会根据企业的杠杆率来给予对应的估值,高杠杆的风险总不能无视吧?现在早就不是只看利润表不看负债表的时代了。
3、至于水电企业靠来水、靠天,这句话我倒是同意。只不过在这个语境下,靠天是一个动词,而不是形容词。水电企业投资,不是撞大运。在水文资料里,或者给企业估值的时候,既不看最大水量,也不看最小水量,市场看的是平均水量。蹭个热点,梅西的身价,既不决定于他最高水平发挥的比赛,也不决定与他最低水平发挥的比赛,而在于他的平均水平。更何况,水文资料,不管是三峡来水,还是澜沧江来水,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据。动辄几百亿造价的一座水电站,总不能因为是今年下雨多,说建就建了吧。
至于电价,谁说了算不重要,电力价格或者绿电价格的趋势比较重要。而且,在计算水电企业未来投资收益的时候,并没有把未来的涨价计算在内。
4、至于说除了涨价很难增长,这句话就太不了解水电企业了。我想问一下,如果折旧结束了,负债还完了,财务报表会如何?要知道,水电企业是没有原料成本的,营业成本主要就是折旧,而折旧之后最大的费用科目就是财务费用。即便营收不变(不考虑涨价),成本在不断下降,费用在不断下降的企业,净利润会如何?
虽然说10%左右的复利,短期看非常不性感,但是如果稍微拉长一点时间,试问沪深5000多家上市公司,有多少家能做到?
赞同来自: nkfish
2022.12.26 一些问答一些朋友的问题,随便聊聊1、为什么新开了华能水电的仓位?简单地说一下水电公司的投资逻辑。水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自己也跟踪了很多年,主要特殊在以下几个方面:初期投资额巨大,实际运营无原材料成本,财务折旧年限和实际使用年限偏差很大,自由现金流再投的收益,以及行业性的,电价低幅度但长期上涨的趋势,尤其是绿电。水电的核心在于,实际的现金流远大于账面利润,扣除分红和当期投...水电企业,有在建或开发项目的等同于项目公司,目标和预期基本明确。开发完成就是一公用事业,除了涨价,很难增长。
跟巴菲特的寿险浮存金区别很大吧,一个是借来的钱,而这就是赚来的钱。借钱扩张可以多找人多卖保险,可发电靠来水,靠天,电价自己还说了不算。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vvfisher 、xqpicc 、hippohippo 、dingo49 、waitusay 、 、 、 、 、 、 、 、 、 、 、 、 、 、更多 »
一些朋友的问题,随便聊聊
1、为什么新开了华能水电的仓位?简单地说一下水电公司的投资逻辑。
水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自己也跟踪了很多年,主要特殊在以下几个方面:初期投资额巨大,实际运营无原材料成本,财务折旧年限和实际使用年限偏差很大,自由现金流再投的收益,以及行业性的,电价低幅度但长期上涨的趋势,尤其是绿电。水电的核心在于,实际的现金流远大于账面利润,扣除分红和当期投资之后,剩下的资金偿还贷款(减少未来的利息开支)或者再投入新的项目(内生性成长或者参股项目收取红利)。简单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水电的利润来源,发电利润+自由现金流还债或再投的收益。
是不是很像巴神说的寿险公司浮存金的盈利模式?我觉得大型水电公司的商业模式,甚至好过寿险公司,因为收入端可控且稳定,且不受市场货币利率波动的影响,负债成本更低,投资端的盈利能力也更好、更稳定。
并且,因为低人力成本且无原料成本,这是为数不多,可以长期抵御通胀的行业。
具体到长江电力和华能水电,球上很多财务功底更扎实的球友,码过很多长文对比优劣,我就不做重复的功课了。简单说,华能水电还有很多在开发或者待开发的项目,未来的自由现金流有明确的投向,折旧还在进行中,未来数年的成长性会比长电更好,但是短期几年的分红会相对长电低。长江电力的账面收益更好看一些,短期有资产重组的事件驱动,静态的息率更高。
公司都是好公司,当然弹性和强周期性的公司没法比,因为自己仓位配置的原因,高弹性的品种很多,所以这种压仓底的品种,自己是放弃整体市场贝塔收益的。长期看阿尔法收益年均8-12%的样子,也算是满意。不过市场在不同的风险偏好下,可能两个公司会有不同的阶段性表现,所以各配置一些,也许有机会赚一点风险相对低很多的配置收益。
2、怎么看个人养老金账户?我会不会开个人养老金账户?
各种原因,自己对这个没啥兴趣。不过了解过关于个人养老金的政策,总体感觉是一个挺鸡肋的东西,但是对于不同的家庭,还是有挺大的区别。这里涉及到个人的投资回报水平、收入水平、消费理念等等。我就随便列几种工资收入下,可能的情况。
A、工资性年收入10万,甚至是15万以下,肯定没这方面的需要,因为本身的税率就是基本持平的。
B、工资性年收入15-50万之间,从税率的角度来说,有开立养老金账户的需求,但是要考虑个人的投资回报水平的差异。如果自己的投资水平还说的过去,可以跑赢主流证券投资基金中位数5%以上。考虑到复合增长,自己投资可能效果更好,选择的空间比较大,而且流动性在自己掌握。
但是如果个人的投资回报也非常不稳定,甚至家庭因为各种原因,还有购买国债或者定期存款的需求。那我觉得牺牲少量的资金的流动性,换取固定收益(省税),还是非常值得的。
C、工资性年收入50万以上,其实没啥说的,还不够麻烦的。。。
我自己的工资性收入也就是在B这个大区间里,但是自己权益类投资的年均净收益,近5年都是保持在工资收入的数倍。所以对于我来说,本身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因为考虑到家庭的原因,有部分资金是买国债或大额存单或者直接定存(不太合理,但是家庭成员的认知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开两个养老金账户然后在里面放定期存款,也未尝不可。有空的时候,会去开。
不过不管用不用这个账户,不是很忙的话,开2个也没什么坏处,至少银行还会送一下福利。工、建都是50元的支付红包吧,招行是0-66的抽奖。
3、如何看待第一波之后的报复性消费?
这两天有很多交通、物流、消费方面似是而非的好消息,用了这个定语,是因为每个地方情况其实差别很大。某一个城市,某一个商业或者工业区,代表不了全中国。北上广深虽然是头部,加一起人口不到1个亿,也只占了全中国的7%。
即便是全国都经历了第一轮的考验,日均感染人数下降,工业、物流、交通、消费都在全方面的回暖。关于投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需要对比的参照物是什么。因为情绪的短视,普通人会习惯性地对比周边刚发生的萧条,但实际上经济数据需要面对的参考,最起码是2022/2021,甚至是2019。而与此对应的二级市场的一些标的,估值和现实之间,是吻合的,还是有较大的偏差?持有者心里要有个数,不要被情绪带偏了。因为在市场逐渐明朗之后,市场会兑现预期(利好),并修正估值的差异(几乎全部是向下修正)。
声明:本文仅是个人思考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号《研精 覃思 致远》,作为一个公众号新人,您的关注、转发和支持,都是我继续分享的动力。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熊爸 、自在花 、国富同学 、七月好好 、证券投资苏瑞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挺忙,简单聊几句
1、持续的缩量,市场失去了流动性(相对),有什么影响?影响最大的,必然是急切需要流动性的品种,比如:中证1000成分股。对一些不那么需要强流动性的品种,比如大部分价值股,影响不大。
2、下周就是2022年最后一周了,年末,不管是获利回吐还是金融机构结账,资金面按惯例都不会有什么好消息。
3、按照这几天的节奏,2022年还有最后的6个交易日,很可能有可以下场的机会。这两天已经新开了华能水电的仓位,倒不是要增加水电的持仓,未来我会卖掉对应比例的长江电力,重点还是在制造业上,耐心等。
4、目前的市场情绪,是短期的悲观和中期的乐观在做对手盘。短期的悲观还没到极致,感染基数上来之后,死亡病例会越来越多(不管统计口径怎么做手脚,但是终究大家会从身边感受到的)。而中期的乐观全靠预期顶着,如果没有真金白银的政策打鸡血,所谓乐观的墙头草远比我们想想的多。
5、沪深300还差3%,年跌幅就可以超过2018年,排在2008之后位列亚军。目前看希望很大,我愿意赌5毛钱的。
6、关于2023年二级市场的展望,几乎所有的券商,卖方、大V,甚至一度包括本韭的潜意识,预期都非常乐观,高喊牛市口号的机构和个人,也是连篇累牍。
印象中,对次年预期如此乐观,一致性预期如此之强,前所未有。这一次,市场先生会站到大多数人这一边吗?
============================
病毒环视,还倔强的阴着……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Luff123D 、woshishui2016 、喜欢烧米饭 、wjl127411 、喜欢大海 、 、 、 、 、 、 、 、 、 、 、 、 、 、更多 »
这几天很忙,没时间也没什么精力,冒个泡报下平安。
大宝羊了,这两天请假在家照顾她。算是很幸运,症状比较轻,精神也很好,有一点疼痛感但是不重,烧也不算太高,晚上临睡前吃一颗布洛芬就退烧了,上午都没什么烧,2天只有晚上吃了2颗。
今天熬过去,按道理第三天应该就更好一些了吧。
做了家庭内部的简单隔离,抗原虽然不太准,但是家里其他人目前还都是阴性,也没有不适的症状。尤其是老人和小宝还都保持健康,我已经很感恩了。
有点怀疑自己是民间意义上的无症状,准备深夜没人的时候,去24小时核酸点测一下,白天人太多,就是个活的感染源,我是不敢去的。
这两天加了一点仓位,但市场还远没到让人感觉特别心动的价格,甚至连恐慌的情绪都还没见到。希望还能有更好的机会,可以再加仓,甚至希望有机会可以上一点杠杆。
最近可能都没有长文了 :) 祝大家健康
=========================
这是昨天写的,发到公众号上,这里没来及更。今天大宝已经没有什么症状了,自己爬起来写作业了都,但是老娘开始发烧。感觉自己还算是非常幸运,一个一个来,总比一起来手忙脚乱要好。单位已经阳了一半,家里也有2个病例,群羊环视,不过我自己昨天夜里去核酸的结果还是阴性,可以放心的照顾小娃娃。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70316
这个帖子我要记录一下,3个月后再来看人生百态
赞同来自: 花园小琴 、wxinan 、luckych 、snowpear 、tigerpc 、 、 、更多 »
bean兄的回帖,我还是回复一下吧,因为我不太明白为啥总说我悲观。1、首先我自己的仓位不悲观,甚至我还准备加仓。我只是根据现况,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任何一件事情的演化,都是有各种可能的结果的,用比较时髦的说法,只是到最后,会坍塌到某一个结果上。2、对待类似于这种举国行为的国策,我个人只有3个态度,由衷的支持,支持,和被动的遵守,并没有反对这个选项,甚至不是行为的反对,从思想上的底线也是遵守而非说...哈哈,那可能是我理解错了,我今年一直满仓,也是基于年初的时候判断年底20后会放开封控,路径也基本和国外一致,放开后的混乱也大概率要走一遍。
关于病毒,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世界,不够“聪明”的生物大都被消灭了,这个新冠足够“聪明”,通过不断变异来适应人体,姑且算是彼此妥协吧,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经历的病毒细菌无数,大多数传染性强的病毒毒性都不算太高,这可能也是人类的幸运。
以后有没有可能出现传染性很高而对人体危害又极大的,完全是有可能的,毕竟真正意义的全球化也是近百年才开始的,但我以为现在不必过于担心,出现了人类自有应对方法,如果一个病毒致死率超过10%,相信根本没有人会去讨论要不要放开,现在的奥密克戎致死率已经接近甚至低于流感,相对于频繁长时间封控穷死,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冒着低风险回归正常生活,选择与病毒共存吧。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Royal0000 、yuanzhangsufe 、大城小事 、御风飞翔 、海淘剁手党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楼主太悲观了,病毒的历史远比人类历史长,病毒是想存活繁衍下去,而非杀死宿主,各退一步,症状轻点让大家都能活。bean兄的回帖,我还是回复一下吧,因为我不太明白为啥总说我悲观。
我国的现实是很多地方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奥密克戎传染性太高,防也实在防不住,再加上很多民众对封控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原有政策继续下去,很可能危及ZQ。
1、首先我自己的仓位不悲观,甚至我还准备加仓。我只是根据现况,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任何一件事情的演化,都是有各种可能的结果的,用比较时髦的说法,只是到最后,会坍塌到某一个结果上。
2、对待类似于这种举国行为的国策,我个人只有3个态度,由衷的支持,支持,和被动的遵守,并没有反对这个选项,甚至不是行为的反对,从思想上的底线也是遵守而非说三道四。具体到这件事,不管放开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我都是可以理解或者接受的。(所以在这个帖子里讨论疫情政策,真是进错了论坛找错了人,我真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3、这个贴里写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我根据自己对未来一些经济行为或者企业行为的预期,来做投资的逻辑或者判断而已。而经济行为、社会行为的本身,在大多数时候,并不在讨论之列,我也不喜欢讨论这些,因为对个人对投资都没有什么意义。而且,这里还是一个投资论坛,讨论别的东西也不应该在这里。
4、我理解到bean兄的好意,但可能有些误会吧。生活其实和投资有相通的地方,对待未知的科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然后大家各自按照自己的认知去生活和投资就好,求同存异才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最后说句题外话。病毒想存活繁衍下去,而非杀死宿主,我的观点这是人类的一厢情愿。不然无法解释埃博拉病毒为什么会存在,新冠为什么会进化出德尔塔变种,以及更多需要药品干预才可以治愈的细菌或病毒类疾病。当然,我并不是朝着这方面预期,只是我觉得在自然面前,人类还是太渺小,要尊重各种可能。你也说了人类历史很渺小,从古至今,其实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人。
赞同来自: 飞犇 、传达室李老伯 、luckych 、无双0 、Kluer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半个月前闲聊的东西,正在我们身边一幕幕的展现。我无意与任何人争论,关于如何和这个讨厌的小病毒共存。可能很多人觉得自由是最重要的,活得开心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觉得,在不影响家人健康的情况下,让他们活得再好一些,更好一些,才是重要的。没有那个1,后面有多少0都没有用。我不懂医学,但是我尊重事实。不过对于投资来说,这些压根就不是核心的问题,眼下的景象对我来说是必然会发生的。我思考的关键,核心的问题,是眼...我觉得这个问题投资人应该比较能理解,其实就是一个概率问题。对中国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一个自愈性小病毒,当然可能有极少人群挺不过去,但是如果为了这个极小概率让全国人民长期丧失自由、经济萧条显然是不合适的,今年的现实证明奥米可绒清不了零哪怕你封几个月。想让全国少量感染,必定是全国无休止的封禁,这肯定是无法维系的,政策转向必然,只是一些突发事件加速了他的转向。
我们不可能因为股市中可能发生亏损就不投资,当然也不可能国家层面因为可能会死人就把全国人民装进套子里。
至于个人,当然可以有所选择,害怕就自我封控,即使放开后你想做也可以做到。但是封控的时候我们想自由的人可没法选择自由。
赞同来自: machine 、luckych 、Kluer 、但愿海波起 、熊爸 、 、 、 、 、 、 、 、 、 、 、 、 、 、 、更多 »
半个月前闲聊的东西,正在我们身边一幕幕的展现。我无意与任何人争论,关于如何和这个讨厌的小病毒共存。可能很多人觉得自由是最重要的,活得开心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觉得,在不影响家人健康的情况下,让他们活得再好一些,更好一些,才是重要的。没有那个1,后面有多少0都没有用。我不懂医学,但是我尊重事实。不过对于投资来说,这些压根就不是核心的问题,眼下的景象对我来说是必然会发生的。我思考的关键,核心的问题,是眼...楼主太悲观了,病毒的历史远比人类历史长,病毒是想存活繁衍下去,而非杀死宿主,各退一步,症状轻点让大家都能活。
我国的现实是很多地方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奥密克戎传染性太高,防也实在防不住,再加上很多民众对封控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原有政策继续下去,很可能危及ZQ。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喜欢烧米饭 、Kluer 、xiaofeng71 、明园 、多枝的树 、 、 、 、 、 、 、 、 、更多 »
附上今天广州海珠区的一个大型酒楼早茶现场实景,这就是所谓的鼓吹的烟火气半个月前闲聊的东西,正在我们身边一幕幕的展现。我无意与任何人争论,关于如何和这个讨厌的小病毒共存。可能很多人觉得自由是最重要的,活得开心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觉得,在不影响家人健康的情况下,让他们活得再好一些,更好一些,才是重要的。
没有那个1,后面有多少0都没有用。
我不懂医学,但是我尊重事实。
不过对于投资来说,这些压根就不是核心的问题,眼下的景象对我来说是必然会发生的。我思考的关键,核心的问题,是眼前的景象,会持续多久?持续不同的时间,决定了对经济的影响。
半个月前怼我的人和论调,估计现在肯定没有了。但是我刚才提出的问题,肯定还是很多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或许有些人认为这种情况只会维持最多1个月,元旦或者春节后,生产和社会秩序就能恢复到正常的景象。对此,我还是维持之前的判断,虽然他们说我悲观。
甚至,在当下的时点,14亿培养基会产生什么样的变种,也是需要对不同的结果,做一做推演了。上一个14亿,可是培养出了我们无法承受的德尔塔。
其实不管是对于投资来说,还是对于我个人的思考,我一贯都是把各种可能的结果充分的思考,我聊到的,并不是唯一的一个结果。而是我个人觉得可能性最大的结果,但同时我也尊重其他的结果和可能。在投资上,充分预期了各种结果之后,做适当性的投资,以期在不同可能性发生时,自己的仓位可以尽量主动一些,仅此而已。
我没有任何意愿和想法,去说服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人,来接受我的观点。甚至我倒是非常乐于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如果有理有据,可以让我信服。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apple2019 、别小楼 、homanking 、路林 、崔文泰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flushz 研精 覃思 致远 2022-12-12 21:30
市场很平淡,本来没啥好写的,应该是做功课的时间。但是很意外的看到了一个关注我的朋友发来的私信(我平时不怎么看雪球私信),因为没有征得本人的意见,简单说下大概的意思,就是她觉得今天跌的比较多,可能把近期不多的涨幅都跌没了,心情非常糟糕(因为很难完全带入,可能比我想象的更差一些吧)。
所以就想起来,聊几句自己在投资中的情绪管理吧。
其实我自己,也从来都没有认真地思考过在投资中的情绪管理。自己简单的回顾一下,做投资这十几年,变化还是很大的。初期,应该也是会有因为市值波动情绪的不稳定,大涨时开心兴奋,大跌时沮丧懊恼。但是可能是因为自己慢慢走上了价值为锚的这条路,情绪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倒是不再有什么波澜。
首先在一笔投资的过程中,从开始研究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公司,还不涉及浮亏和浮盈,这个时段应该是比较充实和愉快的,类似于一个学习的过程,每每在某个知识点或者难点突破的时候,应该都是很舒服的一种感觉。而当知识累计到一定的程度,会感觉到自己入门了,然后在不断的提高之后,会有一种学成的满足和愉悦。
再然后就是按照自己给定的估值,考虑交易层面的计划,无外乎2个结果,合适的价格买入,或者,一直没有等到自己可以接受的安全边际,错过了。可能在等待的这个阶段,会有一点点焦虑,因为怕错过嘛。但是慢慢的,自己也习惯了这个过程,自己给的解决方案就是在等待的同时,去找下一个标的的行业或者公司,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而当你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之后,可能情绪上就更释然了,因为慢慢就可以理解“市场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在机会出现的时候,足够多的本金”,这句话不是巴神或者那位传奇人物的名言,是我原创的哈,引用请注明出处。:)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通讯录里十几个女友的海王,怎么会为一个女孩子的离开而感到懊恼呢?
而当我们买入了某个公司的股票之后,我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观察和验证自己买入之前的逻辑上,当然这要分为2个部分来验证。首先,最重要的,是跟踪基本面的变化,公司是否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在前进,销售情况怎么样,产能扩张是否顺利,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是否如期的发生变化,大股东或者管理层对公司的想法和做法有没有变化,是否保持或者改善对小股东的态度,行业性的变化是否符合买入前的预期,等等。挺多事情要做,更多的时候是精力不济,跟踪不过来。
另一部分,说重要当然也重要,说不重要就是对基本面判断的一个辅助验证,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知识的盲点就有观察的误区,需要观察更多人(资金)对公司的态度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具体说就是公司估值的变化或者简单说就是股价的涨跌。因为基本面的变化,体现在投资里,终究还是需要市场来做表达和总结,市场价格的变动,代表了大部分资金对待公司的态度。但是一句老话我们要牢记,市场短期只是投票器,长期才是称重机。公司的财报3个月才发一次,关键的财务数据和注释半年甚至一年才发布一次,市场很难准确在短期,通过市场价格来更新对公司的估值。甚至,因为估值是主观的,公司的估值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都知道,人们总是会不自觉的把精力更多的关注到眼前的一些人、物和事件。想一想每天热搜的变化,是不是这样?对短期事件的过度关注,造成了市场短期情绪的大幅波动,而情绪带动了市场资金的流动,从而影响到市场中所有公司估值的波动,所谓‘热点’或者“冷门”。但是就像热搜总是在变化,市场的热点也在不断的转移,冷静下来之后,尘归尘土归土,最终还是会回到大部分人都认可的价值这个锚上。
而最终卖出的时候,如果逻辑基本符合,就是在公司的某一段历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一些判断。也不会有太多的喜悦,因为这些在自己的思考中已经预演了很多次,甚至过程,都是自己一路陪伴走来的。没有人会为自己从20岁长到30岁而开心庆祝吧。如果逻辑破了,亏损或者止盈,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特别沮丧的,自己的问题。买定离手,愿赌服输,这本就是个真金白银赌认知和判断的生意。充分了解自己,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做投资,设定合适自己的收益预期和风险偏好,这些本就是做投资的前提和必修课。如果可以从失败的投资中学到一些东西,那就是最大的收获了,可能有点贵,但是很值得。
对于我自己来说,投资的过程,更像是提高自身认知和验证自己逻辑和判断的一个过程,而传统意义上投资的目的“盈利”,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个附属品。逻辑错了,判断失误,运气还不好,结果必然是亏损;逻辑正确,判断准确,运气好多赚,运气不好少赚,这些都是必然的结果。不仅仅是因为雪球滚的大不大,更多的是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投资的过程吧。
希望做投资的每一个朋友,都能做好适合自己的心理建设和情绪管理,毕竟一切的决策和执行,都是以人为主体,情绪失控是肯定做不好投资的。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sunnlyzzzj 、软泥爱打人 、七月好好 、jlmscb 、大盗 、 、 、 、 、 、 、 、 、 、更多 »
这周尤其是周末的市场情绪,似乎把割裂演绎到了极致。特别国债啦、官方日增数据啦、以及高歌猛进的商品市场,甚至药店里的各种断货,都是可以让乐观派更兴奋一些吧。悲观的朋友们,可能是受到一些小作文的感染,或者身边也逐渐出现越来越多的x,愈发陷入自己想法之中。(陷入自身想法是有些人说我,我觉得挺逗)
其实我自己觉得是很平淡的一个周末,照顾娃娃(流感,发烧了),空余时间整理整理数据,想起来一家被自己遗忘的公司。数据基本整理出来了,过去1/2年的年报还在详细看,数据背后的一些东西还在思考,有结论会发出来。
闲聊几句,一些零碎的观点和逻辑。
1、特别国债4个字,特别吸引眼球,也包括我。所以特地去查了一下。原来真的很“特别”,和大部分人和眼下大部分的事,都没有任何关系。
2007年,经国务院同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财政部发行了15500亿元特别国债,作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金来源。期限主要为10年、15年,2017年起陆续到期。对2017年到期的2007年特别国债本金,财政部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2017年特别国债偿还。2022年12月,2007年特别国债中有7500亿元即将到期。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将延续2017年做法,继续采取滚动发行的方式,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7500亿元,所筹资金用于偿还当月2007年特别国债到期本金。
07年发行的时候,财政部是定向给了农行,然后央行从农行再买入。17年续作了一部分,今年续作剩下的7500亿,一样是定向,和我们没啥关系。
2、我们以前可以搜索到日增的官方数据,我还经常看看,不过以后真的没啥必要看了。因为不xx、不xx了,这数据还有什么意义。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每个人的情况,要看当地的医疗条件和父母官的治理水平了。
今天是广州放开的第10天,我都是用这张表来作为先行指标。
不知道黄线什么时候能够上穿红线,20条的时候我预期是6-9个月,10条的时候我的预期是6个月以内,按照眼下的速度,考虑到春节因素,很可能是在4月份左右。当然这是广州,大部分的3-4线城市会比北上广深晚1-2个月吧。
3、之前写的对2023年的一些展望(还没写完),关于中短期效率的降低及通胀,我现在都更加坚决了。期货市场中游工业品可以印证一些资金的态度,大概齐都比11月底的低点,起来了20%-40%不等,并且长约普遍从贴水变成了升水。在三产不利、出口下滑的背景下,在可控的通胀(希望是)背景下,利润从上游向中游转移,应该是明年最健康也是最大的经济增量了。
对于自己的这种交易风格,行情越发展,越明朗,自己可操作性的空间就越小。时间也不太多了,这个月剩下的时间里,会把一些零碎的想法整理成具体的交易计划。
4、最后,转一个我认为非常有参考价值的观点,源自浙商研究所副所长施毅团队,以下文字是我按照个人的理解进行文字描述。
对于超级朝阳行业,以渗透率作为核心参数。5%以下,炒作为主,波动看短线资金情况和市场情绪,上上下下的享受;5%-20%之间,中长线资金开始介入,实体行业出现4倍以上的空间,二级市场十倍股频出;20%-40%,蓝海直接跳过红海,变成血海,优胜劣汰逐渐出现,行业领跑者轮廓逐渐清晰,中长线资金开始做选择题;40%以上,进入行业性的杀估值,头部企业,市场根据份额和实际盈利能力进行平价的重估,头部以下的企业按照潜在的被收购价值进行折价的重估。
最后,祝大家都健康。
声明:本文仅是个人思考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号《研精 覃思 致远》,作为一个公众号新人,您的关注、转发和支持,都是我继续分享的动力。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影约 、好奇心135 、阳光下的生活 、basementkids
楼主,能不能给讲讲这两天万科和地产股的情况?谢谢先你为啥这么问?我已经写过了啊。
o(╯□╰)o,吹牛个,这几天的行情,地产和相关产业链的情况,和我码的东西基本没啥出入吧。
甚至,包括你点名了的万科。
哦,想起来了,那篇是单发的,不在这里,但是公众号上都有更新啊。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69616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煤炭给出和楼主不同预测,感觉国内供需关系也不能决定,和地缘因素造成的国际价格关系大。迟早会有拐点,地缘政治改善叠加双碳压力,戴维斯双杀,手握煤炭瑟瑟发抖,看明年吧我感觉不太容易出现啊,现如今时不时的就组织煤炭行业专项安全检查整治,一整治就大面积减产,需求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供应并没有多出多少,国内煤炭的增量现在主要就是内蒙和新疆的一些露天煤矿有较大的扩产潜力吧?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证券投资苏瑞昶 、hnhaiou 、neverfailor 、书剑寂寥 、 、 、 、 、更多 »
华鲁恒升四季度盈利分析和预测
先说结论:预计四季度盈利7.07亿,全年盈利预计全年预计62.4亿(之前的计算模型有问题,多算了4.5亿苯的成本),营收我觉得没有计算的必要就没有算。
由于三季报没有详细的各个装置的具体盈利情况,我也只能分析一些大概的情况,以下四季度各个月的盈亏分析基本上是在三季度平均每月盈利3.416亿基础上进行盈利增减判断,同时三季度的各项产品的均价也为估算价格可能有不准确的部分:
原材料端:
根据2021年年报数据,每月需采购大约40万吨原料煤,三季度原料煤价格990元/吨,每月采购苯约2.5万吨(己内酰胺耗苯已折合单价中,此苯仅供产己二酸使用),三季度苯价8150元/吨;
10月原料煤价格118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多支出0.76亿;11月原料煤价格1160元/吨,多支出0.68亿;12月原料煤价格1100元/吨,多支出0.44亿。
10月苯价743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少支出0.18亿;11月苯价656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少支出0.397亿;12月苯价656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少支出0.397亿。
主要产品端:
1.DMC:每月产量约2.5万吨,三季度均价均价6780元/吨,10月均价约627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少挣0.136亿;11月均价约5639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少挣0.136亿;12月预计均价5950元/吨,少挣0.207亿。
2.己二酸:每月产量约2.67万吨,三季度均价9660元/吨,10月均价约1060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多挣0.266亿;11月均价约9772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多挣0.026亿;12月预计均价9400元/吨,少挣0.069亿。
3.异辛醇(其余多元醇较多是中间产物未进行计算):每月产量约1.67万吨,三季度均价8700元/吨,10月均价约900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多挣0.05亿;11月均价约920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多挣0.083亿;12月预计均价9300元/吨,多挣0.1亿。
4.乙二醇:产能55万吨,怀疑没有运行,按成本算越运行亏损越多,所以副产草酸也没有进行计算,虽然草酸还是挣钱的,总体来看今年这套装置无利润
5.己内酰胺:每月产量约2.5万吨,成本按每吨CPL耗苯0.92吨,耗合成氨0.65吨,耗双氧水1.25吨,耗硫酸1.1吨计算(包含下游PA6利润和副产物硫酸铵利润合计计算成本)三季度预计亏损1026元/吨,10月亏损65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多挣0.119亿;11月均价盈利10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多挣0.28亿;12月预计盈利10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多挣0.28亿。
6.DMF:每月产量约2.83万吨,三季度均价10200元/吨,10月均价约715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少挣0.864亿;11月均价约6138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少挣1.15亿;12月预计均价5500元/吨,少挣1.33亿。
7.尿素:每月产量约15.25万吨,三季度均价2450元/吨,10月均价约2450元/吨,与三季度月均相同;11月均价约2490,多挣0.06亿;12月预计均价2700元/吨,多挣0.381亿。
8.醋酸:每月产量约5万吨,三季度均价3300元/吨,10月均价约3430,多挣0.065亿;11月均价约3280,少挣0.075亿;12月预计均价3400元/吨,多挣0.05亿。
9.三聚氰胺:每月产量约0.83万吨,三季度均价7940元/吨,10月均价约826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多挣0.026亿;11月均价约8330元/吨,同比三季度月均多挣0.0325亿;12月预计均价8300元/吨,月均多挣0.03亿。
合计后10月份预计利润2.362亿,11月预计利润2.1亿,12月预计盈利2.608亿
煤化工2023年展望,煤价如果还是900到1000+的话,估计是和2022年下半年类似,挣个辛苦钱,醋酸可能涨点利润,尿素降些利润,估计很难有上半年那样的好行情;DMF估计是再难有好行情了,DMC也不再会有多大的利润空间了,乙二醇就更不用说,原油价格下降,煤制乙二醇对比石油制乙二醇毫无竞争力,盲猜一下华鲁恒升明年利润估计40+吧,如果荆州项目顺利投产的话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好奇心135
锂电池及电解液我们周边也是一堆新项目,本人也跟投参股了一家电解液企业,未来这么多新产能上线已经能遇见两年后的惨烈场景了,传统煤化工生产近三个月来承压较严重,比如合成氨、尿素、乙二醇、醋酸等,基本上都是盈亏边缘不断徘徊,比如煤化工的龙头企业华鲁恒升,今年四季度盈利估计只有3亿左右,明天我有时间的话来详细写下一直在追踪的华鲁恒升的今年各个装置的利润预测,明年业内许多人预计煤炭价格估计还要900+,如...煤炭给出和楼主不同预测,感觉国内供需关系也不能决定,和地缘因素造成的国际价格关系大。迟早会有拐点,地缘政治改善叠加双碳压力,戴维斯双杀,手握煤炭瑟瑟发抖,看明年吧
赞同来自: 观致 、塔塔桔 、sunnlyzzzj 、walkerdu 、软泥爱打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topdeck 、林7788 、垒山 、飞天来宝 、巫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天写几笔制造业,众所周知我们是一个制造业的大国,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2023年,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在经历了2021Q3Q4到整个2022年的低迷(分行业)之后,一定会有一些行业的公司可以跑出来,所以必然是需要重点跟踪和观察的。但是既然是展望,只能简单说一说制造业的逻辑,具体公司的思考,只能放在之后的个股跟踪上了。
先看一张简单的表格。
数据是我自己整理的,按照常理,PTA和沥青都是石油产业链上的中下游产品,理论上按照成本定价的原则,其波动的幅度是正相关的。但实际的情况是,趋势正相关,但波幅差异非常大。我只统计了一个周期,实际上每一个周期都不同,中下游的产品,可能涨幅更多,也可能更少,下跌也是一样不同。
这些过去的数据,对未来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只是说明了工业品的第一个特性,也是商品最古老最重要的定价原则,供求。我们投资工业制造业需要牢记的第一个准则就是,成本是价格重要的参考,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价格的永远是供求。看似账面的营业亏损,并不是行业的底部。
在行业景气度高企的时候,行业内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利润,不管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公司,还是低效率高成本的公司。但是当景气度下行,乃至行业平均利润率为负的时候,不同竞争力的公司之间的区别就会拉大。之所以行业会在平均利润为负的时候,仍然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就是因为有亏损的企业,也有还在继续盈利的企业。而当亏损企业亏光资产,现金流无以为继的时候,行业的总产能才会降低,供应端在持续的减少,直至供求平衡。如果持续的减少供应,或者需求端有一些增量,供求平衡就被打破,行业的景气度开始上行。制造业的第二个准则就是,行业本身会自发的进行调整,平衡供需,开启一轮轮的周期。制造业往往存在自身的周期,并不完全同步宏观的周期。
和大部分高毛利的消费品行业、轻资产行业不同,大部分的工业制造业的周期,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定要杀到全行业亏损,并持续一定的时间。消费品行业,更多的是需要关注需求的变化,而供给相对稳定,因为品牌是非常有效的护城河,而工业品行业则不具备。
制造业,按照下游的对象来分类,大体可以分为3种:
1、下游为某个大行业,比如螺纹钢,玻璃,防水、沥青这种,下游多是基建、房地产;短纤,下游是服装纺织;天然橡胶,下游是汽车轮胎。
2、下游较为广泛,比如纯碱、造纸、钢材板材、不锈钢这种,下游较为广泛,没有占比非常高的单一下游。
3、还有一些介于两者之间,往往有一个较大的下游,但也有很多占比不大但数量众多的其他行业。比如大部分的工业金属,铜、铝、PTA和一些化工品种。
第一种逻辑最直接,弹性最好,但风险也比较大,因为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第二种弹性虽然要差很多,但是只要宏观有复苏,就会有正向的表现。当然,行业的逻辑只能给出大概方向的指引,具体的行业和具体的公司,还是要根据开始说的2个准则进行遴选。
类似科普的文字,肯定是给不了6位数财富密码,但我还是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毕竟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周期底部,制造业在2023年必定会跑出一些行业和公司,重拾景气度,再现周期的魅力,所以码了这段文字。而我们具体要做的事情,就是分析公司在未来供求两端的变化,以及公司内生的增量。具体到公司的跟踪,码长文可能就要等到年报前后才更新了。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2022.11.30 新年展望__写给更困难的2023(2)市场交易通胀了,比我想象的要热闹,所有相关品种炒起来再说
上一段主要是消费相关的一些思考,聊到消费,绕不过的一个话题,就是通胀,通胀会影响到宏观的基本面,也影响到货币,是做投资非常重要的一个主线逻辑。
先看几个简单的数据:
表里是这一轮美元升息人民币贬值期间,两个最重要的大宗商品的表现,其中美元升值开始的时间和人民币贬值开始的时间并不同步,汇率问题是金融市场最复杂的一个领域,我们绕过去。
...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影约 、wjl127411 、skyblue777 、海淘剁手党 、geneous 、 、更多 »
阳性了就居家办公,原来是全都出不来,现在大部分人能出来了,这不算变好了吗?大部分的工作,是无法居家办公的,毕竟白领只是极少数。大部分的企业里,可以居家办公室的,不超过10%,甚至更少。我们是一个制造业为本的国家,这一点需要清醒的认知。
我觉得早晚会被传染,早得晚得都一样,至于重复感染,我看到案例的症状都是越来越轻
现在大部分人是出来了,我没说不是好事,自由嘛,总是好的。但是自由是有代价的,比如我讨论的问题,就是感染的人数数倍的增长之后对经济可能的影响。
你看到的症状都是越来越轻,我自己打听的也是症状越来越轻。但即便是3-4天发烧、轻微的失去味觉这种症状,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吧,很多人感冒也是会请假的。
而且我看到的论文是多次感染之后,会对免疫系统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不是相关专业的,对讨论疫情没啥兴趣,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对于未知的科学领域的事情,我的态度最好还是保持应有的尊重和敬畏,不要随便下结论,边走边看尊重事实比较好。
每个人对自己的判断和认知负责啊,最近主流媒体不是经常刷屏,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嘛。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UniqueLy 、塔塔桔 、hippohippo 、skyblue777 、证券投资苏瑞昶 、 、 、 、 、更多 »
请问您是调到哪个更合理的呢?大秦铁路吗兴业转跌破103的时候,我把现金、货基、理财、债鸡之类乱七八糟的都扔进去了。
也没多久,我记得当时在这里帖子里也喊了,只是我不喜欢直接报代码。
现在移动这块出来了,没准备买什么,逆回购呗。
有机会再说,没机会就现金拿着。估计今年年底银行揽存的活动会不少,有些城商行的客户经理都开始忙活做宣传了。
权益类的可以作为现金替代的品种,机会要少很多。
长电EB刚上市那会、移动IPO的时候、一些弹性很差的转债,比如当年的大秦转、前些天的兴业转,都只是在特定的时间段才会达到现金替代品的安全性,需要等。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henze 、碧水春 、阳光下的生活 、jiandanno1更多 »
我早早下车了,真是看不懂,涨这么多其实你按照目前移动的增速,按照70%比例分红算一算,
按照息率估值,并不是很离谱的价格
如果不是联通天天爆拉,我可能要到80以上才开始减,今天算是提前减了
至于现金替代品种,有更合适的品种,自然就全扔给市场里需要的人了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wjl127411
身处广州疫情震中,就自身理解反馈些信息。关于疾病相关的就讨论了,没意义,个人按照自己的逻辑思考就好,
小金和五个同事的假设:很多人自行恢复甚至无无任何异常不用请假半个月;阳性同住的密接都不给免费核酸了,被告知要做自己去做,阳性就隔离,你看着办。
地铁人流量,很多是外地人各种原因离开广州了。个人理解,人社局用工需求不过是叫走了的人回来。
在互联网上,可以求同存异就很不容易了。
不过你说的各种原因?我不太明白你指的是什么。
首先政府肯定不会赶人走,
其次如果工厂或者公司正常开工,甚至短期停工,也不至于流动人口需要回老家这么夸张,
如果是生活问题就更不能理解了,没有任何信息提到广州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所以我只能往郑州那边去想了
赞同来自: tigerpc 、塔塔桔 、xineric 、人来人往777
2022.12.04 现实和预期,两个割裂的时空(续)有些朋友不是太理解我为什么对2023这么悲观,按我惯常的做法,我们来算几笔账。1、 我们国家现在是14亿人,城镇人口9亿,以这个为基数。而让我们真正可以进入常态,习惯和这个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共存,不说是让所有人都感染一遍,至少需要1/3甚至1/2都经历过一次,才有可能。(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果这个过渡期是6个月,意味着全国的日均...身处广州疫情震中,就自身理解反馈些信息。
小金和五个同事的假设:很多人自行恢复甚至无无任何异常不用请假半个月;阳性同住的密接都不给免费核酸了,被告知要做自己去做,阳性就隔离,你看着办。
地铁人流量,很多是外地人各种原因离开广州了。个人理解,人社局用工需求不过是叫走了的人回来。
赞同来自: Penny
@火星爸爸 即便是按照卫健委的数据,无症状的比例大概是7/8,不知道你这个95%哪里来的虽然这个数据被吐槽无数次,同样的体质和病毒,北上深的阳性比例很高,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阳性比例就很低。至于你说的对工作没影响,那就没影响吧@一般般化安逸 1000人的企业,2个人的话是影响很小。如果把全国当成1个企业,9亿人,几十万也不算什么。问题微观不是这样的,多的是几个人,几十个人的企业。中小企业,一个职能部...我看到的是三季度越南GDP增长13.6%.100人2人的减员其实相当于算出一个概率,人少也是用这个概率去算。我是觉得如何能控制到你说的一天的数据,而不是数量级的增长才是挑战,真的只是那个数据,应该影响真有限。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一般般化安逸 、JiangSH2020 、fdj95380 、只买一半 、skyblue777 、 、 、 、 、 、 、 、 、更多 »
自己持仓的移动减少到10%仓位
吱一声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wjl127411 、保本第一 、nkfish 、阿邦查 、xineric 、 、 、 、更多 »
虽然这个数据被吐槽无数次,同样的体质和病毒,北上深的阳性比例很高,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阳性比例就很低。
至于你说的对工作没影响,那就没影响吧
@一般般化安逸
1000人的企业,2个人的话是影响很小。如果把全国当成1个企业,9亿人,几十万也不算什么。问题微观不是这样的,多的是几个人,几十个人的企业。中小企业,一个职能部门,5个人以内,甚至1-2个人是常态。至于越南经济,我不知道你了解的渠道是什么。我就记得天弘发过一个越南股市的ETF。
刚好这个产品是20年发的,3年原地踏步,挺好。越南是3月份完全放开的,不知道下跌是不是别的原因。
@心系湖湘
像你这种无语轮次的低级喷,可以换个地方,我这里不欢迎
另外,我对讨论疫情真的没有什么兴趣,也不想给论坛添麻烦。
我只是记录自己的一些想法,没有兴趣说服任何人。
关于投资,欢迎讨论,关于疫情大家还是各自保留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