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理财小白在中概和房地产主动踩雷的心路历程

去年9月份写完《理财小白靠抄作业能否躺平赚钱(三种策略之比较)》后,继续跟着郑大(绿巨人)操作,但同时也更多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当时考虑的是2021年太难了,希望正收益,坚决不追高。如果出现亏损应该把总体亏损控制在20%以内,单个基金最大亏损控制在30%以内,那么最后到底如何呢?

港股

从估值来看,港股一直号称“价值洼地”。郑大也一直是港股的坚定持有者,但对于我来说,持有收益很差,体验不好。年初感觉痴涨,怕跌,所以在1月27日和2月2日分两次将易方达恒生国企ETF(510900)清仓了,整体获利12%,持股天数232~1191天。

然后,就是等待。当发现7月份恒生国企ETF跌到1元以下的时候,感觉国内蓝筹的价值不可能低于这个价格,于是逐步开始建仓。8月~11月持续买入,最后一笔买入是11月30日。为什么后面没有再买呢?因为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这个指数对应的不全是国内蓝筹股,而是纳入了不少互联网企业,而中概我已经在单独购入了,所以本来是想买国内蓝筹的港股,结果没想到却重复投资了大跌的互联网。万幸的是,在调整之前卖出获利,所以一直能稳稳地拿住。而如果完全跟着郑大走的话,很可能沉不住气。目前持仓浮亏4.8%,持仓天数从56~183天。

从最近的图形来看,恒生国企ETF有点翘头了,也许是在突破的前夜,只是量能还不太够,希望2022年会有惊喜 (^o^)



中概

这个故事比恒生国企还一波三折。我是2019年试水了一笔大的,2020年陆陆续续又买了点易中证海外50ETF联接A(006327)。当时很看好腾讯这些互联网企业,感觉他们的业绩很稳定,护城河也很强。结果,去年年初开始下跌。4月份市场总局对阿里开出了天价罚单,那个时候还没意识到国家对互联网整治的决心,反应迟钝,没走,于是收益大幅缩水,直到7月9日全部清仓,整体盈利26%,持仓天数从22~868天。

接着看到中概迎来一波大跌以后,心痒痒,感觉企业盈利不会大变,一定会价值回归的,现在是错杀,于是开始抄底。一点点加仓,时亏时盈,经常一个反弹就会出现盈利,当时还有点小窃喜。可是,黑天鹅一直有的,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居然又出现一波快速杀跌,将亏损一下子拉大了,这个是有点出乎意料的。最严重的时候,接近20%浮亏。现在复盘,感觉自己高估了择时能力,以为抄底后就能快速反弹,对下跌动能估计不足。从技术层面来说,进入的也有点早,没有忍住,过于兴奋。

幸好,一直采取防守的策略,权益类资产占比很低,固收类产品能完全覆盖亏损部分,所以2021年的收益虽然被中概拉低了,但全年权益类资产收益还是在10%左右,整体保持正收益。



进入2022年后,一方面中概创出新低,成交量明显放大,一方面持有大量现金,仓位不满,所以还可以继续抄底。随着互联网企业盈利的公布,目前来看是高于预期的,即使今后放缓,也是有很大概率能继续保持较好盈利。做好长期准备,到底是否价值,留待时间检验吧。目前浮亏12.8%,持仓天数从5~183天。

房地产

如果看过我之前的文章,大家就会知道,这个房地产不是自己主动买的。而是2020年9月跟着郑大换仓,将沪深300换成了南方房地产ETF联接A。当时也觉得,用房地产做防御,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已经跌了不少,也符合我左侧交易、喜欢抄底的心态。结果,没想到,后面备受煎熬,不肉疼是不可能的!一度差点倒在黎明前,2021年11月第二次探底的时候差点全部清仓,所以说“知易行难”。风险偏好不是做几道题就能知道的,真金白银花出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这样的压力。

但,我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单个行业基金仓位较重,所以一直不舍得走,那就只能加仓来降低持仓成本。当时能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我的仓位不高,现金流还行。同时,考虑到房地产和银行的强联系,没有全部加仓单一行业,而是分散买了股息较高的银行股作为底仓,一方面可以考虑年年拿红利,即使股价横盘也有一定盈利;一方面考虑到银行一直以来是A股盈利的大头,也不太可能破产,所以股价不可能长期低于发行价。现在回头看,加仓的时机选的比较好,正好是2021年7月底8月初的第一个底部。

根据当时的股价,买入了股息率排名靠前的房地产股票:招商蛇口和金科股份(一大一小);银行股票:交通银行和北京银行(一大一小)。现在看来,A股市场真的极端,强者恒强在近期表现得非常明显。截至目前,招商蛇口浮盈35%,持股天数134~153天。金科股份浮盈6.5%,持股天数144天左右,力度明显偏弱,前几天还是浮亏,这几天才刚刚盈利。银行股本来预计要过一年才会盈利,结果现在交通银行浮盈8.8%,持股天数131~180天;北京银行浮盈4.61%,持股天数161~180天。本以为小银行会更有活性,结果下跌有力,上涨乏力 (─.─|||

当时觉得银行股整体到了这么低的价位是一个胜率很高的机会,等于国家送钱。同时,也发现银行股除了考虑股息率之外,买入那些业绩出色的股票可能会在价值回归后获得更大的涨幅,获利更高。因为已经有了高股息的偏防守的两支银行股,所以当时就考虑再买一支进攻性的银行股,最后选了兴业银行作为观察对象。一个是由于自己之前发工资的银行就是兴业银行,感觉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一个是历史上其股价弹性较好。但我也怕买在高位,毕竟股息率很低,于是设定了一个安全线,如果低于18元就开始买入。我印象非常深的是,11月8日我尝试着下了一单,结果盘中成交,收盘是18.07元;11月30日二次探底,故技重施,当天收盘价是18.01元。现在浮盈22.6%,持股天数56~78天。这笔交易可以说是我2021年最成功的交易,也是自己思考、坚定执行的一个成果。



除了股票之外,我也在底部买入了工银瑞信金融地产行业混合A(000251),降低成本。到目前,南方房地产ETF浮亏11.8%(一度浮亏25%),持仓天数259~558天。工银瑞信浮盈4.94%,持仓天数84~161天。会持续买入房地产的另一个考虑,是想和中概对冲风险。一个是科技股,波动大;一个是蓝筹,偏价值,结果没想到2021年下半年两者都走上了跌跌不息这条路,令人意外。

另外一个真正的悲剧是,和郑大一起在2021年10月18日买了现在“臭名远扬”的鹏华全球高收益债人民币(000290)。谁能想到,一个债券基金能跌那么多,而且直到现在才刚刚有那么一点点刹车的意思。当初买入的时候,我还有点顾虑,没跟着郑大直接买一个汉堡,买了0.5个汉堡;后来11月份补仓到1个汉堡。截至目前,浮亏19.2%,持仓天数71~99天。当时也是赌一把,仓位很轻,可是现在来看还是有点冲动了。

总结

2021年下半年的投资,主要是侧重于购买超跌的还有价值的品种,并没有去购买热门赛道,也是充分考虑了2022年可能带来的风格切换,并充分做好防守。因为根据我自己统计的宽基指数,2019、2020年整个A股市场都是上涨的,尤其创业板连续二年是上涨幅度最大的。2021年出现了分化,中证500涨得最多(15.5%);沪深300是下跌的(-5.2%),那么2022年可能要防御涨得多的进行回调?个人体会:

(1)好价格很重要,有利于拿住拿稳。
(2)当市场出现错杀,不能犹豫,但也不能过于兴奋。
(3)时刻关注风险,防止过大回撤。
(4)在A股市场,也不是拿住拿的时间长就一定好。我个人觉得最难受的就是坐过山车,明明盈利了,兜一圈又变成亏损了,去年年底到今年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实例,比如军工。所以,一方面我很佩服像郑大这样的大佬,也更理解基金经理的不易;一方面还是觉得散户(小白)落袋为安还是必要的,尤其不要让理财影响你的生活、你的心态。

目前权益类资产浮盈0.3%。希望新的一年继续正收益,大家一起慢慢赚钱,享受改革红利 (^o^)

阿明Amin 「原创」
http://Blog.sina.com.cn/netsurfe
netsurfe@qq.com
发表时间 2022-01-25 06:43

赞同来自: guobin1007 明园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2-01-25 06:43
  • 浏览: 1021
  • 关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