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部分满仓和加杠杆的,以及部分恶意空头,仓位不到8成的不安和焦虑没有必要,完全没必要!
现在的513050就相当于当年80元的本钢转,下跌空间极为有限,而质量远好过本钢转,更远甚于宁德时代之流,听信鬼故事,不管是别人还是自己吓自己,完全没必要!
下周一抄底的来报道,一起吹响反攻的集结号了!
现在的513050就相当于当年80元的本钢转,下跌空间极为有限,而质量远好过本钢转,更远甚于宁德时代之流,听信鬼故事,不管是别人还是自己吓自己,完全没必要!
下周一抄底的来报道,一起吹响反攻的集结号了!

0
@针灸医生
本钢转债上市的时候我是明确说是鸡肋的,没有买入的价值,而一直到2020年11月跌到83的时候,我也只是说看到买入点而已,真正下场已经是2021.01.06,而5号的收盘价是78.9。
但我当时的买入依据除了我判断本钢不会违约之外,更关键的是取决于我个人的机会成本,所以我自己给出的买入点是低于80元的:从本钢转债的买点谈机会成本
当然现在的中概究竟和多少钱的本钢转债等价,这我就没法去讲了,在我看来两者的逻辑完全不一样,玩法不一样,没法比。
80敢买本钢的95就买了,90或85的可能早就满上了。你怎么就知道现在的中概不是99的本钢呢?还真不是,本钢转债是我公开跟踪最长的一支转债,从申购开始到新债上市后的价值到80以下的抄底,我都一路有跟踪的。
本钢转债上市的时候我是明确说是鸡肋的,没有买入的价值,而一直到2020年11月跌到83的时候,我也只是说看到买入点而已,真正下场已经是2021.01.06,而5号的收盘价是78.9。
但我当时的买入依据除了我判断本钢不会违约之外,更关键的是取决于我个人的机会成本,所以我自己给出的买入点是低于80元的:从本钢转债的买点谈机会成本
当然现在的中概究竟和多少钱的本钢转债等价,这我就没法去讲了,在我看来两者的逻辑完全不一样,玩法不一样,没法比。

0
@月光林地
本钢80多我就旗帜鲜明的搞,而且是上了单只最高限,朴素的想法就是到期拿本息年化收益相当高,当时本钢是受华晨恶意逃废债的影响,自己本身没问题。我也没觉得便宜,或者准确点说我不想管它估值的高低或者去判断未来的成长空间,只是很粗暴的把概率设定为50%,要么重新回到成长路径,要么归零。所以才说基于风投的思路配置一点,就真的只是配置一点,但成功的回报率必须要高,因此才想要用杠杆基金去做。
中概全部破产倒不至于,从米股退市倒有极大可能,后市无论回港股或A股,体量都太大市场接受不了,倒不如先缩缩水市场也好接受。
中概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有自身发展瓶颈的问题,有内部及外部的问题,假如成长性依旧,股价还会回来;但如果像苏宁电器那样高速成长期已过,从成长...

3
@hshpangpang
回忆一下为啥那时候有那么多七八九十的转债,就是因为市场都不确定他们到底能不能还本付息,各种各样鬼故事多了去了,这才过多久,那么快就忘了吗?怎么现在又那么多人在那里嚷嚷,肯定能保本啥的,都是事后诸葛亮。七十抛售的都是无脑信了鬼故事的,七十买入的都是有脑子有判断的

6
赞同来自: 蝶之梦 、tbeanirong 、womeidu2001 、传达室李老伯 、king1000 、更多 »
中概互联的员工一个月的工资抵本钢员工一年的工资。本钢两三个月不发工资,工人还会去上班,互联网行业降一半工资看看还能留下几个人。本钢亏损了,国家会救市。本钢经营一百多年了,再经营一百年也正常。一家互联网公司能生存多久?
中摡互联,对员工、对战略投资者、对趋势投资者都是好公司,对价值投资者不是。适合追高,不适合抄底。
中摡互联,对员工、对战略投资者、对趋势投资者都是好公司,对价值投资者不是。适合追高,不适合抄底。

1
赞同来自: 闲菜
@巴兰
中概全部破产倒不至于,从米股退市倒有极大可能,后市无论回港股或A股,体量都太大市场接受不了,倒不如先缩缩水市场也好接受。
中概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有自身发展瓶颈的问题,有内部及外部的问题,假如成长性依旧,股价还会回来;但如果像苏宁电器那样高速成长期已过,从成长股变成价值股,那就没意思了。
再说现在的价格一点也不便宜。
其实我觉得提本钢还本付息就有点事后诸葛亮了。本钢80多我就旗帜鲜明的搞,而且是上了单只最高限,朴素的想法就是到期拿本息年化收益相当高,当时本钢是受华晨恶意逃废债的影响,自己本身没问题。
虽然我自己在当时就是站本钢的,但就当时的价格走势,市场真的不见得是认可本钢能还钱,不然怎么搞到73元。
同样的,现在中概看价格就像奔着破产去,事后会不会也是会说中概代表中国顶级的互联网公司,所以就该涨呢?
我觉得还是不要太绝对,做点配置就挺好。
找点讨巧的方法去做配置,比如买点CWEB当风投
中概全部破产倒不至于,从米股退市倒有极大可能,后市无论回港股或A股,体量都太大市场接受不了,倒不如先缩缩水市场也好接受。
中概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有自身发展瓶颈的问题,有内部及外部的问题,假如成长性依旧,股价还会回来;但如果像苏宁电器那样高速成长期已过,从成长股变成价值股,那就没意思了。
再说现在的价格一点也不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