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讲一下问题背景。我的孩子大学即将毕业,在未来选择上,孩子选择出国进修,目前正在准备外语考试和搜集项目信息,为留学做准备。作为父母,本来只需要做好后勤和资金支持即可,孩子的事情完全交给孩子做主就好。但是我觉得在中国的环境下,孩子实际上很难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人,需要自己做主。比如说,有几个家庭能做到不给孩子提供研究生学费?
我很纠结的是,究竟要不要鼓励孩子留学进修,是否需要给孩子一些建议或意见?
孩子直到大三才提出想要出国的想法,之前也没有表现出想要考研或保研的想法(当然保研非常难),也没有跟我们提过对于工作的看法或想法,所以实际上我们(我和爱人)对于孩子的想法知之甚少。这也是我为什么感觉困惑或者纠结的原因,就是孩子出国进修究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理性安排还是对于未来的一种逃避。
出国留学在我看来,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好的学习自控力和积极的心态,很难取得很好的成绩(仅从学业的角度来说)。但是,退一万步,出国留学至少可以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更多的生活方式,增加看问题的角度,换一句话说,就是可以开拓眼界。所以,最开始,我认为不管孩子目标是什么,动力强不强,学习积极性如何,都应当支持和鼓励。可是,随着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持续深入,我觉得问题不应该是这么简单的,孩子不是一个半成品,扔到机器里就能变成成品,还是要先想想到底我们要做什么。
其次,谈谈我对孩子的特点的观察。
好的方面。1)足够聪明,基于很大的一个样本集合,我可以判断自己的孩子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智商中等偏上。2)足够勤奋。虽然爱玩一点游戏,爱看动漫小说,但勤奋程度与目前的目标(大学顺利毕业)至少是匹配的。3)品行端正,富有同情心。当然未来还需要到社会锻炼之后才知道能否抵制诱惑,坚持正直的品德操守。
接下去是一些我觉得可能稍微与留学目标不相匹配的特点了,我也谈谈我的一些困惑和片面的看法,希望大佬能多指点建议。
驱动力不足。用英文词(Motivation)说可能更达意一点。有了驱动力,更能够克服困难,特别是那些可能在自己舒适圈之外的一些事情。我们中国孩子的普遍特点是在象牙塔中长大,不了解世事,很多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家孩子在这点上表现很突出,始终很佛性,对未来对社会缺乏了解的兴趣。孩子没有成为某种家的想法,没有成为名人的想法,没有对于特定领域的强烈兴趣。当然对于有些领域的兴趣要比其他的要高一些,但是我怀疑比对游戏的兴趣低。我不了解究竟是利他主义动机还是利己主义动机更能驱动孩子,或者就是纯粹的科学探索精神更有驱动作用。但不管怎么说,孩子的现状就是缺乏驱动力。
学习热情不高。这个热情指的是从事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体现出的热切渴望。这就是为什么我无法观察出孩子兴趣的一个原因,因为看不出孩子对于什么事情具有特别高的热情。本质上,热情来自于内心最强烈的驱动力,而驱动力来源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所以,如果解决了驱动力和人生目标问题,这个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但目标,我真的不知道怎么 解决这个问题。
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现代社会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世界著名高校中的不可能三角——study/sleep/social,表明社交对于一个青年未来成长极其重要。我指的“社交”并不是搞关系,走后门,而是通过与他人广泛交往发现机会,获得信息,发现合作者和形成合作团队。社交本质上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态度。当你意识到你离开他人就不能获得成功,你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社交能力。我们会寻找性格上相容的伙伴,让他人帮助我们,前提是我们能接纳他人和被他人接纳。孩子太宅了,以致于我开始怀疑是否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涉,还是说这就是00后的普遍和正常的现象?
总结一下,我现在感觉孩子在驱动力、热情以及与人交往能力上还有一些不足,是应该建议孩子先出国锻炼好呢,还是建议孩子先工作一段时间锻炼锻炼再出去呢?或者是其他的方式帮助孩子确立目标?
恳请各位大佬提建议和看法。
正因为我没忘自己年轻时候的感受,所以我才会描述这样理想化的画面,知道哪里有问题,反着做就行了,就像找到一个稳定年化-30%的策略,约等于找到稳定年化30%的策略。当然理想不会自己到来,需要付出努力争取,维护亲子关系里成年人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最终怎样就随缘吧。我总结下来,父母和年轻人交流不畅,主要是3个问题。极有价值的建议。相信你肯定思想独立、思辨能力和悟性都极高。
1、话题与亲密程度不匹配。很多父母因为长期没有维护亲子关系,其实已经不了解孩子了,不知道孩...
从了解孩子到不了解孩子,就是思想距离越来越远的过程,正如你所说,话题、想法、兴趣慢慢产生距离。学习压力、鸡娃的环境、网络小说和网络游戏把这个距离进一步放大。
我同意父母一方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付出更多的努力。记得读过一本书里提到(书名记不起了),“谁在沟通中感到痛苦,谁就需要主动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pppppp - +---++--+-+++++++++++
正因为我没忘自己年轻时候的感受,所以我才会描述这样理想化的画面,知道哪里有问题,反着做就行了,就像找到一个稳定年化-30%的策略,约等于找到稳定年化30%的策略。当然理想不会自己到来,需要付出努力争取,维护亲子关系里成年人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最终怎样就随缘吧。我总结下来,父母和年轻人交流不畅,主要是3个问题。挺好的想法,有些理想化;
1、话题与亲密程度不匹配。很多父母因为长期没有维护亲子关系,其实已经不了解孩子了,不知道孩...
孩子大了你自然会知道,这是人的生物现象,说得直白一点,青春期孩子叛逆是正常现象,老愤青才是可怕;
坦率些,很多人是自己经历生死或者身边挚爱者离世后才会自悟,生死的考验,其他情况自悟是少数人,不可以套在大众身上。
人活一世,看开些,十之八九是坎坷,得一者是常态,成一事谢天地人;
赞同来自: klh63FWE2vb 、zhuzi51 、遥远的北极星 、垂钓者的马扎
我的感觉,孩子不经过社会捶打历练不会真的成熟。学校里的孩子习惯了一加一等于二,现实社会远远不是一个答案。根据个人能力做合适的事,文科还能勤能补拙,理工科必须特长爱好勤奋三者结合才行。
我孩子今年考研二战,报的是某top5学校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研究生,370分。不高不低的状态。
我和他沟通过如果不能被录取就走调剂,--隔壁城市有个211学校,计算机专业每年都有调剂指标。人家说打死也不调剂,如果考不上就一直考,如果家里负担不起,就自己找工作边上班边考。把我气得----
我不是考虑...
作为家长肯定了解孩子的情况,如果三者都具备,那只是时运不济,当全力支持。
家长可以根据中考高考的情况基本定位孩子的基本情况,除非明显考砸了或者偏科的。
赞同来自: 幸运的艺娜 、周期转999 、菠萝来一个 、isaachhz 、walkerd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孩子大了你就知道你的想法太理想化,年轻人根本没有欲望跟父母交流,大家难道忘了自己年轻时的屌样了?正因为我没忘自己年轻时候的感受,所以我才会描述这样理想化的画面,知道哪里有问题,反着做就行了,就像找到一个稳定年化-30%的策略,约等于找到稳定年化30%的策略。当然理想不会自己到来,需要付出努力争取,维护亲子关系里成年人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最终怎样就随缘吧。我总结下来,父母和年轻人交流不畅,主要是3个问题。
自悟吧,人自然成熟,要经历曲折痛苦欢愉失落甚至绝望,父母关键时刻托托底,其他别干预,没用,甚至反作用;
1、话题与亲密程度不匹配。很多父母因为长期没有维护亲子关系,其实已经不了解孩子了,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日常有什么感情波动,然后一谈话,也不铺垫,就聊很敏感的话题,孩子就很尴尬,只能打哈哈。就像一个不太熟的人突然问你很私人的问题,你也不愿意讲什么。所以维护亲密关系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关系逐渐亲密了才能逐渐讲亲密的话,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事。
2、指导思想太严重了。我们会和领导聊心里话吗,不会的,只会和亲密朋友聊,亲密朋友会随时要给你进行人生指导吗?一般来说都是共情为先,所以我觉得父母与孩子聊天,即使要指导,也是8分共情2分指导比较合适。例如孩子告诉我他做了什么小坏事的时候,我是很开心的,他连坏事都愿意告诉我,说明我们的关系很亲密,这样我才能随时知道他的动态,而且说明他其实知道他做错了,有羞愧等心理压力,找我倾诉排解,所以我不会板起脸来批评一番,这样他以后就不会说了。而是引导他把当时的情况和想法说出来,帮他理清思路,过程中也方便共情一番,然后探讨以后同样情况要怎么做,最后再表一番爱意,增强他的安全感,有什么事情愿意找你商量。
3、生活圈子偏离太远。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即使知道了,也不愿意去体验孩子喜欢的东西。我目前的想法是,孩子喜欢的东西,我也会去体验并尝试喜欢(实在不喜欢,接近的兴趣也行),一起去见识这兴趣顶流的东西,一起学习,这样才有共同语言,而且在一起玩的过程中,可以让他见识我会用什么方法把这兴趣做得又快又好,算是方法论的传授。孩子在学琴,我也一起学一起练,我们可以一起练一两个小时依旧兴趣盎然,目前已经是我们的共同兴趣,还去参加四手联弹小表演。当然目前我是玩票性质的,接下来可能也会找老师学,如果将来能一起考个业余十级感觉也是挺酷的。另一方面,父母可以让孩子多认识或参与自己的真实工作、生活和兴趣,例如日常怎么通过投资赚到钱的,例如父母还是会因为性格缺陷犯什么错之类的,其实就是认识真实的父母,而不是面具化的父母,坦诚是交流的前提。因为日常生活中我展示的是真实的自己,不为过错找借口,几乎不说假话,对孩子的建议从善如流,所以交流没有猜忌没有套路,感觉会更顺畅一点,希望能继续保持吧。
pppppp - +---++--+-+++++++++++
赞同来自: klh63FWE2vb 、vamei4ever 、画眉 、skfire97 、阿戒1899 、 、 、 、更多 »
还没经历过帮孩子做人生抉择,但作为孩子做人生抉择时的经历还记忆犹新。孩子大了你就知道你的想法太理想化,年轻人根本没有欲望跟父母交流,大家难道忘了自己年轻时的屌样了?
孩子上大学以后,我觉得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已经不是第一位了,在见识、经验上的支持更重要的。
我在学生时代跟楼主的孩子在很多特点上是接近的,不笨不懒心地好、但没特别热衷的目标和动力,和父母关系融洽但他们不太了解我内心的想法。在是否出国和职业选择等重大抉择上,父母确实按我的想法提供了帮助,但是回过头来看,当时我更需要的其实是他们在见识...
自悟吧,人自然成熟,要经历曲折痛苦欢愉失落甚至绝望,父母关键时刻托托底,其他别干预,没用,甚至反作用;
我孩子今年考研二战,报的是某top5学校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研究生,370分。不高不低的状态。
我和他沟通过如果不能被录取就走调剂,--隔壁城市有个211学校,计算机专业每年都有调剂指标。人家说打死也不调剂,如果考不上就一直考,如果家里负担不起,就自己找工作边上班边考。把我气得----
我不是考虑经济问题,而是担心这条路上对人的磨炼考验折磨太损耗身体,内卷的互联网行业,在他上学出来不一定有好前途。
他的同学-有工作的,有上研究生的,只有他被考试折磨煎熬,家长看了心疼,但是毫无办法--------
集友出出主意,怎么说服他接受调剂?
赞同来自: DYXY0222
在我看来,出国最大的好处,就是楼主所提到的,可以接触到更多元的价值观。自己收获的是思想会更包容一些,未来对于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也更容易相处。
然而,研究生才出去,面对的是西方不同于自己已经成型的价值观,要接受融入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
因此,未来即使能留美拿高薪,圈子也仅会局限在华人社区中。而如果回国找工作,美研的文凭作用也不大。
所以,是否出国,关键还是孩子是否认可、接受西方的文化价值观。
价值观的东西,不要强加于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毕竟东西方的文化,各有利弊,自己的价值观未必适合孩子。
家长能做的,仅仅是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思想文化由孩子自我发展。
赞同来自: 明园 、wz2105 、shanxifenjiu
但是这个时候出国,我觉得没必要。
我家孩子出国8年了,没花家里的钱,都是全额奖金。但是我觉得也不太值得,留在国内可能发展得更好。今年7月季底结束博士后工作出站,8月就回国工作了。
孩子已经接近成人了,知识的学习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楼主和孩子需要多考虑从思想和行为能力方面想做什么样的调整和建设,出国几年对此方向是否有益,任何事都是利弊相伴的。
另外,现在的世界大环境对开放交流并不友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这样的趋势,出国留学对一个家庭的挑战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你说的社交、驱动力这些,本质上需要一个可以野蛮生长、自由张扬的空间,外面有;如果他可以被唤醒,那么他可以在外面被唤醒;如果他不可以被唤醒,那是性格问题,外面或许不会更糟。在外面只要不出大的问题,哪怕平庸一些,回来也是宝贵的经历。
我觉得家长要做的就是控制不可接受的风险,拥抱孩子的不确定性;做他可以回航和停泊的港湾,帮助他、陪伴他试错和成长,而不要指望重仓一只股票(一条确定的路径)成为人生赢家。
赞同来自: vamei4ever 、b1607 、dayong 、丽丽的最爱
首先明确跟孩子说无论什么选择,父母都“有条件”支持
如果选择出国,家里可以支持学校的申请费,但既然要出去读硕士或以上,那么靠自己拿到OFFER(至少要提供第一年学费生活费)再去,之后在国外的费用全靠自己(打工也好、当RA、TA也好),如果没有经济来源了,就回国。如果大学毕业前拿不到OFFER先进入社会,养活自己的前提下再想考研或出国。
这样既考验孩子的决心,保证去的不是野鸡学校(否则不太会有奖学金),还能验证他在国外能不能独立生活。
1、接触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的人,开阔眼界;建立一个新的朋友圈(在此过程中如果能找到自己人生伴侣当然最好)。
2、给自己的未来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3、(OR)提高专业技能。
孩子在985高校工科专业,未来打算去读计算机相关学科研究生。很多坛友的分析是很正确的,孩子是在温室中成长的,对社会和职业的了解很少。
谢谢各位大佬的建议!当下还是需要想办法和孩子多沟通,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
赞同来自: DYXY0222 、vamei4ever 、火星兔 、lpl94 、jlmscb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孩子上大学以后,我觉得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已经不是第一位了,在见识、经验上的支持更重要的。
我在学生时代跟楼主的孩子在很多特点上是接近的,不笨不懒心地好、但没特别热衷的目标和动力,和父母关系融洽但他们不太了解我内心的想法。在是否出国和职业选择等重大抉择上,父母确实按我的想法提供了帮助,但是回过头来看,当时我更需要的其实是他们在见识和经验上的帮助。当然并没有怪他们的意思,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他们已经给了我最好的东西。
楼主的孩子应该也从小生活在温室里,他想出国的决定,我认为大概率是拍脑袋决定的,拍脑袋决定并不是说临时起意,而是说决定的基础是虚幻的而并非基于现实情况作出的。不仅仅在出国这件事上,在读研还是工作,要做什么工作,他的想法大多基于他脑中对现实的臆想,因为他压根不了解现实。象牙塔里年轻人做决定的流程,大概就像这样:大学选专业的时候,看到人力资源,我想的是读了人力资源将来做HR,村里七大姑八大姨都来托我介绍工作,好烦,不要了;出国好像要花好多钱,爸妈说想出的话就勒紧腰带也支持(应该是表明支持态度,客观上大概不用吧),那我出国了爸妈就要在家吃粥啃咸菜了,还是不出了。
所以我觉得楼主不要给孩子建议,因为你说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估计不了解现实,对自己的决定缺乏现实基础,你给建议他就随便想个理由搪塞你,对于决策基本无益,反而消耗彼此耐心。
我觉得要帮助孩子理清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例如他的人生想怎么过,将来想从事什么工作,然后用自己的见识、经验、资源告诉他这种工作大概什么状态,有什么痛苦,又有什么好处,有什么明规则潜规则,不要泛泛而谈,要细致且贴近现实,有资源可以让他跟这种职业的人去谈谈跑跑,例如想当律师,就让律师朋友带他实际去跑跑业务,尝尝酸痛苦辣,见识人间百态。如果他对未来确实没概念没想法,就多带他接触真实的社会,以自己为例子给他讲真实的社会、现实的悲欢也是很好的,你说孩子不愿意给你多说,那你自己坦露了多少真实想法和情况给你孩子呢,亲子交流应该是坦诚的,并非居高临下的或者领导式的“和蔼可亲”。
至于交流方法嘛,好像是蔡康永说过一个故事,即他一个朋友跟他聊天,整晚基本都是他朋友在说,然后临别的时候那朋友说,你真是太健谈了跟你聊天真舒畅。优秀的谈话技巧是让对方多说而且说得尽兴,所以传统父母的一些习惯要改变,例如任意打断孩子讲话、随时想指导孩子、想在关系中保持权威。都是成年人了,一起喝喝酒也许更能敞开心扉?
总之,楼主的问题,只有改善了亲子交流才能解决。我一直有意识把孩子当成一个和自己完全一样的人,没有高低,即使他还是幼儿,但我们的想法是平等的,如果我的论据说服不了他,只要决定没有毁灭性伤害,just go ahead,自己承受后果就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弯路。我理想中的亲子关系是可以把酒言欢,可以互诉衷肠,想法可以天马行空,交谈可以百无禁忌,即使交谈内容在外人看来是多么幼稚、无聊、荒诞、不逊,但这就是我们人生路上彼此相依相伴的最宝贵回忆。
赞同来自: 胆子真不大
赞同来自: 画眉 、jadepan 、szxwj 、Caleb89 、海浪9999 、更多 »
~要赚钱,去灯塔。如果理工科好,学CS,读个master,进FLAG大厂,work life balance,工作不用996,工资高,5年内的最好选择
下面来说这块的缺点:1)逆全球化形势下,黄皮受歧视以指数级上升,人身危险要极其极其注意。天黑了就一定确定肯定要少出门,不出门为好 2)如果中美出现鹅乌这种情况,注意中国人账户可能会被制裁收归美国国有(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是目前情况下需要考虑了)
~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以及欧陆各个国家,都只能留学镀金,赚钱不行,德国在欧洲经济算很好了,平均工资税后3000不到,还不如回国了。西班牙之类的也就2000欧不到。要我说,从性价比来讲,直接在国内考公更好一点。15年以来,我感觉985不比这些学校差。我自己是有2个美国硕士学位,老实讲,可能是商科的缘故,学校教的东西在国内也能学,也就是觉得自己这些年更独立了而已。还有一点,大学最主要的是校友圈子,如果不打算在当地工作的,那说穿了大学也真的就是镀镀金
~最主要的是要问清楚孩子自己喜欢哪块,喜欢才是自驱力的根本。是喜欢理工科还是商科?还是文科?还是需要多跟孩子推心置腹的沟通。封基老师那种家庭会议就很好
原因以下
1,三观跟中国思想有偏差,同时学术高不成低不就反而回国水土不服。
2,近年中国事实发展真的快,我有好多同学都感慨,不是不想回国而是接受不了对比下的落差感,相反留在国外反而是舒适区,这点我估计很多父母没意识到的。
3,国外大学的含金量也就是那样,学霸到哪里都是金子,好大学还真轮不到普通人。
4,疫情,地缘政治,我好几个同学已经多年没有回国了,一票难求。
赞同来自: vamei4ever 、Lee97 、大盗 、丽丽的最爱 、烈火情天 、 、 、 、 、 、更多 »
关注此贴
这社会上对这种问题,会有N多建议。。。。。
比如,不要干涉孩子的想法,比如需要给他妥帖的建议,比如需要支持资金等等
说不干涉孩子想法的,其实一定程度是不负责任的,当然当事人或许认为是负责任的,比如会说当年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会很反感父母的说教、比如说孩子已经成人,更多需要他去抉择
有人可能会拿反例来说,说如果干涉了,未来他在国内发展不好,相反会责怪父母一辈子
不过呢,有的人一意孤行沒搞成,其实折头怪父母当时不阻拦的也大有人在
按我的建议,做为父母,还是要和他妥善分析,至于孩子是否愿意听、是否愿意开诚不公的讨论,就真不好说
如果若此,就把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说,把自己的想法、困惑、担忧和孩子说
再由他抉择
当然,最终由他抉择,至于未来发展怎么样,他需要承担结果,又或许是享受成果
总之,这是命,真的是命
为人父母,责任还是要尽到。。。
由于我的沟通能力也很有限,特别是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近几年都比较少,孩子的性格比较敏感和倔强,孩子也不愿主动透露自己的想法,我们一谈到未来的规划孩子就打哈哈,所以其实对孩子的真实想法确实掌握不够。另一个方面,由于孩子独立过程中不希望父母过多过问自己的事情,特别反感父母的指导教育,因此我才特别纠结。
其实,我并不是想把我的想法加给孩子,只是希望如果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我知道该如何帮,怎么帮,才能真正孩子的实现自己的人生意愿,而不是一味的顺从。比如,我现在的担心的就是,如果孩子出国只是因为想要逃避就业和婚姻家庭的压力(三不青年:不出门不就业不恋爱),那我怎么做是恰当的?
我很早以前给孩子讲过排除法,如果有n个选择,其中n-1个选择都不喜欢,第n个并不讨厌,那就选第n个。现在看起来,孩子现在的选择用的可能就是这个排除法。但是人生有些选择并不是不选就可以不做的,只是在当前可以不选,未来仍然要做,而且可能是更被动。这是我纠结的主要原因,就是是否需要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把问题明确提出来,还是说等孩子出国锻炼一段时间以后再来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jjjlcym - 做“基金经理”之梦
赞同来自: 九月森林 、宇0007 、热爱我的热爱 、朱顶红 、青火 、 、 、 、 、 、 、 、 、 、 、 、 、更多 »
现在我的很多同学出国的感觉生活的未必有国内好啊,所以出去留学说是逃避应该不至于,毕竟是一个彻底的新环境。还有,申请研究生啥的真nm累... 我大三背GRE累死了...填写文书申请材料可不是什么简单事情,要不是我爸”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的意志劝我读研究生,我也想直接工作了。
驱动力这块比较难办...因为投入产出周期太长了,读书到20多岁,才开始工作产出价值。你要是投资个股票,老早跑路了吧,谁能一直给自己洗脑:”好好干,就有好未来“。我杭州人,初中喜欢一个妹子,学习主要为她,中考考上杭二中。但是高考就不行了,妹子去上海了,周围的人吊打我,最后我连个浙大都考不上。就是没动机,当然也可以承认是自己智力有问题,但我觉得不是主要矛盾。
有的时候我也在想,我tm活的太苦了,这么辛苦读书,以后就能找到好工作,赚大钱吗?未必吧。时代是在发展的,有太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了,家长的观念未必就是正确的。我有个初中同学,家里挺有钱的,老师问我们梦想,他说就想普普通通过一生。妈的,震惊到了,之前咱们都是比谁吹牛厉害,怎么这还有一个”躺平“的人?后来老师还打电话给他妈,人家妈也佛系,说就随他吧。
我觉得我能改变的就是自己好好努力吧,我争取成为富一代,以后生个七八个,也不至于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他们爱学学,不学拉到,最后找一个继承家产就行了。
赞同来自: yarctic 、tianhao 、绫小路清隆 、mosasion 、Lee97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给你列个问题清单,你想清楚之后,再来问建议吧。
1. 娃为什么要出国?你需要了解他真实的想法,而不是你的猜测。
2. 娃的具体出国计划是如何的?特别是出国的资金安排。
3. 娃如果不出国,在国内是什么样的职业发展?如果出国,未来可能是什么样的职业发展?
4. 娃如果出国计划失败,有什么退路?
5. 娃如果在国外发生任何意外的情况,你们如何应对?
6. 最重要的是,就算你在这里获得了正确的建议,你能改变娃的想法吗?
抛开以上的细节,我可以告诉你我的选择:之前我家一直是国内和国外两条路并行准备的。但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我家已经彻底放弃了娃未来出国留学这条路。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