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非常推崇缠论,他曾经运用缠论炒期货从3万花2年时间赚到300万,但是某个星期,300万回到8000.
N年过去了,我曾经跟朋友说,缠论是一篇非常优美的论文,其价值非常大,堪比诺贝尔奖。但是现在回头看,我感到脸红。我真的我奇怪我当年为什么会说出这种话,我觉得就是四个字“利令智昏”,还有就是偏见。缠论从文学方面讲,非常优美动人,从逻辑学方面讲,环环相扣,有非常好的逻辑,能够自圆其说,乍一看,几乎没漏洞,但是就是这种看上去完美的理论,竟然是十足的骗子理论。这说上去简直没法让人相信,但事实就是如此,至少今天的我跟过去的我看到缠论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期间宽度近10年。备注:从传统来看,我不是个笨学生,我24岁不到就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肯定认为这世界上的事一定是被人研究明白的,只要学习这个人的思考方法和公式定理就行了,所以就认为一件事行不通肯定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正是这样一种思考方式,导致我们不能适应现实生活。在现实世界的,哪怕最简单的平常事,背后的影响因素都是极其复杂的,严格说来,除了上帝是全知全能,我们人类的认知是非常弱小的,我们只能认识简单的,孤立的事。所以,对于人这样的生物而言,世界是不可知的,股市也是一样,严格说来,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股市和认识股市的规律,尤其是从图表的角度,企图运用图表炒股这个方向就是错误的。利弗莫尔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就是例证。利弗莫尔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投机家,他曾经成为了股市之神,连摩根都恳请他不要做空,但利弗莫尔自杀之前说:我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是什么导致这样一个结果?从宇宙意志这个最本源的角度而言,技术分析就是一条绝路,是行不通的。缠论喜欢用医学来做比喻,我也用医学来比喻一下,当你没有现代医学比如人体解剖学这个基础的话,你根本理解不了阑尾炎是怎么产生又如何治疗的,假如你是一个中医,你就用“滾肠痧”这个概念来治疗阑尾炎病人,而这样就算你偶尔成功,但你迟早失败。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不仅缠论无用,所有的技术分析都无用(不是真理或者只是暂时正确),包括波浪理论,道氏理论都是无用的,但是上世纪20-30年代,正是道氏理论大行其道的时候,说敢说它无用,但是现在的观点,道氏理论几乎是无用的,大名鼎鼎的道氏理论都无用,缠论更不用说了。
回过头来,为什么缠论这个看上去无比完美,无比正确的理论能够忽悠那么多人。这本质是由于人的大脑结构决定的,人的大脑,天生就带有某种偏见。克服这种偏见非常非常困难。可以这么说,这个世界就是由普遍的偏见构成的。有些群体性的偏见甚至要由几代人才能纠正。
所以古人说:惟谦是福,缠论通篇都充满了智力的骄傲,但缠师得了白血病而死。可见骄傲确实是极大地愚蠢。缠师能解决股市,解决不了白血病?缠师富可敌国,完全可以找到全世界最顶级的白血病专家治疗,可是他找的是中医。如果他找到美国的梅奥诊所,我敢说他有极大地概率可以活到现在。可是他看的是中医!这个选择就像他选择技术分析炒股如出一辙。所以综合评价,缠师至少一个智识一般的人,可能比较精明,比较聪明,但是缺乏大智慧。
在投资方面,巴菲特是具有大智慧的。他的业绩是前无古人的。巴菲特在11-19岁也是陷入技术分析,但是最后他认识了厄格雷姆,从此才走在康庄大道上。
但是价值投资也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非常非常的难。价值投资的行比知难的多的多。但是难的事情才是比较符合现实世界的。价值投资最难的地方有2个,1个是对商业本质的认识,这是非常非常难的,穷尽一生也只能认识1,2个行业和几家公司,1个是面对长期的较大亏损如何能坚持持股,如何能不受市场先生的影响,这个难度实际上比1还要大。
我们普通人真正的能够在投资上能做到的就是注重安全边际,做高概率甚至是确定性的事情。比如购买可转债而不是股票,在面值以下购买可转债而不是面值以上;我们完全的理解了我们投资标的的背后硬逻辑(不是软的,硬的就是80%以上有事实依据或者政策依据或者基本面依据)。我们分析投资标的更多的依赖现在如何而不是将来如何,甚至我们不要去预测公司未来的经营净利润或者现金流折现,我们更多的把眼光放在当下,这间公司在当下它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如何?甚至极端一点,我们等待股灾的出现,在市场出现了大量的低于净资产的公司甚至低于市值低于净资产一半的公司才买入。其他时间我们仅持有固收类资产而不是权益类资产。
最近重新开始看缠师的论语解读。我说说感性和理性供大家一笑。所谓感性、理性,咱们聚焦在“投资方面”来说。感性更多是公司质的因素,虽然重要但无法量化,甚至是互为条件因果,难以一概而论。这就要说到索罗斯,他看事物是动态的、变化的、可以自我实现也可以自我否定的。我认为这个更加贴近客观实际。
从缠师整体的文章来看,缠师对西学儒学佛学的看重程度排序是佛学在最高等级。缠论技术面在最低层次,但大部分人只关注缠论技术面。
技术面是一个公理化系统,需要先认同初始条件。演绎推理就是挖掘初始条件里蕴含的信息。不认同初始条件,就没必要学了。
论语的解读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可以看看。西方重理性,东方重感性。感性的学习,集思录有没有什么心得
所谓理性的,更多是如上面所说“可以推导出来的”----关键是“假设了前提条件,且,假设只有这些条件,附加条件稳定不变”。所以,理性在现实里总是显得不那么理性----当然也可以说“总有特例”。
禅师的那些,我看不下去----神神叨叨的,倒是他的直白平民化的《遥远的救世主》我读懂了。
从缠师整体的文章来看,缠师对西学儒学佛学的看重程度排序是佛学在最高等级。缠论技术面在最低层次,但大部分人只关注缠论技术面。
技术面是一个公理化系统,需要先认同初始条件。演绎推理就是挖掘初始条件里蕴含的信息。不认同初始条件,就没必要学了。
论语的解读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可以看看。西方重理性,东方重感性。感性的学习,集思录有没有什么心得
赞同来自: 恭喜
现实中怼您有什么用?我也有好几十倍收益,也是职业投资人,还没看懂过缠论,难道这样也可以证伪缠论吗?更进一步,人家是处心积虑发展的(不被证伪的)理论,就凭您一个个体就能独自抗衡甚至证伪?我不是相信缠论,我是更加不信任您。哈哈。。。。闲着没事,想想只是这样说估计也说服不了你。你就比较一下:您和禅师那个更厉害?哈哈。。。。1 关于你和禅师谁更厉害?名气判断真理的唯一标准了吗?
2 你所说的个体怎么有能力证伪,难道规律的发现是群体行为吗,而不是一些走在前面的人发现的吗,如各种物理定律
3 我真的很好奇,屠龙之学真能培养出顶尖高手,哪怕是一般的,很想见识。至于你几十倍的盈利,我反复看了你的发帖,好像对不上的,哈哈哈,如有冒犯,欢迎来怼。
古文中修道可以成仙,但我到至今,未见过一个修仙成功的人。我见过很多缠论爱好者,说什么构建中枢,但都是屠龙之技-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无实用性,一实用就错。现实中怼您有什么用?我也有好几十倍收益,也是职业投资人,还没看懂过缠论,难道这样也可以证伪缠论吗?更进一步,人家是处心积虑发展的(不被证伪的)理论,就凭您一个个体就能独自抗衡甚至证伪?我不是相信缠论,我是更加不信任您。哈哈。。。。
到现在为止,我都未见过一个高水平的缠论玩家,有研究十几年的,其水平简直是不忍直视。
至于我本人,听别人忽悠,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和思考,最后发现这是高级一点的修仙大法-忽悠鬼的,与其看这个,不如看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
闲着没事,想想只是这样说估计也说服不了你。你就比较一下:您和禅师那个更厉害?哈哈。。。。
赞同来自: 但愿海波起
为啥不做消费类呢在人口红利支撑经济扩张的年代,饮食、医药、教育包括房地产都可以薅一把时代的羊毛。现在进入经济必须反哺人口增量的年代,上述传统消费行业都得为降低人口生、育成本服务:toG献祭采集,toB共同富裕,toC靠天吃饭,{高档白酒的金融增值能力可能(部分)对冲其消费利空,但无法量化}。
新消费如新能源,其兴起表面看是绿色环保理念甚至所谓国家能源安全,之所以中美欧都能罕见的尿进这同一个壶,实质上是彼此老年化加速的必然映射:光伏降低产电成本,新能车降低使用成本。因此补贴不仅会取消,而且电价只会越来越低,车价也会越来越低,产品必须不断降价的行业贡献社会的代价就是股东不会太友好。
再看看中国互联网的消费服务,能切实降低居民生、育成本的,未来就会活得滋润,而薅羊毛(实质推高成本)的都会慢慢沦落凋谢。很不幸,在大数据增值空间被国家立法约束的情况下,中国互联网公司大都沦为与民争利且收费服务的场景应用平台。
这是我对消费类悲观的原因,也许是杞人忧天。
赞同来自: antx 、xiaobaiyonghu
技术分析就是信仰
比如均线,30日均线以上做多,以下空仓。只赚这个钱,而不是优化
这个逻辑硬不硬,只要是大牛市,必然突破30日均线,熊市反之
最后就是震荡处理,自己定义一种过滤方式。
技术分析难在执行,难在大资金平滑波动
赞同来自: xiaobaiyonghu 、yjhys 、森寒
不过技术分析要掌控是很难,更难的是控制风险
所以控制不了风险和自我心态的,运用技术分析早晚归零
当然价值投资就是因为时间太长了,长到你寿命总结还不一定会破灭
但拉长1-2百年呢,价值投资也会亏的很多
所以技术分析首先的入门,其次是控制风险,最后是赚大钱就出金而不入金
与此同时把你想开的仓位降低到10-20%这样的幅度,长期下来比价投赚的多
而且还非常稳定。
不能说自己不会用就觉得他没用,除非你每次100%正确,不然大仓位早晚完犊子
赞同来自: 邻居家的龙猫 、wuchunlong
一个是向外求,一个是向内求。格物就是归纳,就是追寻锚定。向外向内只不过各人追求路径不同,如同短线偏重胜率,长线更在乎赔率。
回到投资本源上,追求确定性是投资者的圣杯应该是共识吧,于是有人做加法----不断扩展能力圈,学习各种技能提高准确率,缠论波浪信徒众多;有人做减法---缩小能力圈,不断去掉不确定而提高准确率,譬如打孔(择股)和击球区(择时)。
四十不惑为知,七十不逾矩为行,知不易,行更难, 知行合一则难上加难矣!
赞同来自: xiaobaiyonghu 、果实果果
赞同来自: songsong0808 、Citital 、FaithZhang 、TuesFool 、掌牛郎 、 、 、 、 、 、更多 »
同样的,缠论是分析股市的工具。难道装修不好,你会怪铁锤和尺子吗?用了最好的铁锤和尺子就能装修好了?不一定吧,还是得看人。
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觉。我学了缠论,这个市场就会变成符合缠论走势的市场。我学了价值投资,市场走势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了。这事不能一厢情愿的,好歹你问问市场答应不答应吧!
无论你学到的是什么理论。别忘了,人还是那个人,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上来就用理论来套市场,你尊重市场了吗?
就像那个著名的笑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这天地何其无辜,要被你们这么折腾。
赞同来自: huron 、Citital 、leo已被注册 、肉肉是只嘤嘤怪 、虎之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以事后复盘的方式分析历史走势,一般的理论都较准确甚至神奇,除了传道者选择性论证(书中举的个股走势真实而完美)和使用者自我暗示的心理因素外,这些理论都有“容错机制”:比如波浪理论,既可以走相反的下一浪,也可能走同向的延伸浪,以至于千人千浪,错都在人,理论永远对。 比如缠论,仅背驰就有量、速(斜率)、面积多种指标,而且背驰之后还有背驰(类似于多次底背离),且不说三买到三卖的确认,光中枢和笔的划分就见仁见智(缠师还对笔分型“放宽”了标准)。
指导交易的理论包括日本的蜡烛图,都是以归纳法形成主要观点,然后试图演绎到个股,这里就有一个逻辑的硬伤:样板足够多的归纳才有量化指导意义,而数量越多,由于包容性消耗,要么交易频次下降,要么交易胜率越低,而演绎到个股的交易上,盈利是需要每次交易100%的正确性,否者就是亏损,或者盈利后加快亏损,所以依靠缠论赚来的300万变成8千是必然宿命而非意外。
“模糊的正确”,以前我曾全力学艺破山中贼,一味追求正确,现在则破心中贼,把模糊映射到仓位和交易。说了诸君勿笑,余生只做ETF,而且是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