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张图其实太简化只适合细分行业市场,
并不适合大盘,
市场容量已经很大。
比如银行一直在底部波澜不惊,
但赛道股却生死轮回了一次。
以关注的中概为例。
中概股经历了长期科技互联的红利,伴随疫情流动性达到顶点后,
仅仅一年出现惨烈的估值与业绩双杀。
业绩自然受政策打压影响,估值更受预期影响,
美国的中概股指数自314见底后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旗形整理。
港股科技现像一个底部窄幅的小箱体(当然夯实的时间远远不够)
实际操作中,这种双杀容易底部,
我通常会在底部区间开始底错买进并长时间观察,
底部确认后会渐次增仓直到右侧交易,
不会轻易因小利而损失筹码。
底部会出现些现象证实,比如产业资本纷纷回购维护股价,市场长时间缩量整理,正是因为缩量所以换手需要长时间完成。当市场浮筹消化完毕才慢慢进入右侧。高位套牢筹码短线抢反弹筹码都是浮筹。
历史数据也可为我们提供些底部信息。
当港股整体市净率跌到1时,未来一年间大概率收益为10%-15%这种情况记得出现过六次。这个回报比较有确定性,很不错了。
并不适合大盘,
市场容量已经很大。
比如银行一直在底部波澜不惊,
但赛道股却生死轮回了一次。
以关注的中概为例。
中概股经历了长期科技互联的红利,伴随疫情流动性达到顶点后,
仅仅一年出现惨烈的估值与业绩双杀。
业绩自然受政策打压影响,估值更受预期影响,
美国的中概股指数自314见底后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旗形整理。
港股科技现像一个底部窄幅的小箱体(当然夯实的时间远远不够)
实际操作中,这种双杀容易底部,
我通常会在底部区间开始底错买进并长时间观察,
底部确认后会渐次增仓直到右侧交易,
不会轻易因小利而损失筹码。
底部会出现些现象证实,比如产业资本纷纷回购维护股价,市场长时间缩量整理,正是因为缩量所以换手需要长时间完成。当市场浮筹消化完毕才慢慢进入右侧。高位套牢筹码短线抢反弹筹码都是浮筹。
历史数据也可为我们提供些底部信息。
当港股整体市净率跌到1时,未来一年间大概率收益为10%-15%这种情况记得出现过六次。这个回报比较有确定性,很不错了。
1
赞同来自: J002078951
感觉50应该在那条内在价值线附近,已经卖三个月2800沽,5月移仓3成张数至2850沽,希望能慢慢顺利移仓到3000。过程中逐步将一部分非线性仓位转换线性仓位。负面信息目前看已经那样了,再利空似乎杀伤力也没魔都停摆强吧,踏空风险应大于套牢风险吧,况且卖沽至少还有些许补偿,阴跌能往下移档跟随一下。
2
赞同来自: liubrother
小学数学课本终于在10年后发现,祖国的花朵,画得真丑!昨天,翻出女儿小时候的课本,还好不是人教版,没有被毒害到!激烈对k,开始的话,大A,能挺住吗?F价能挺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