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开始,美国的通胀数据肉眼可见不断高企,这引起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美国的通胀对于中国经济,乃至对我们的投资决策有什么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接收了2种观点:
①美国、欧洲是世界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供给方,美国陷入滞涨自然会对中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②美国通胀问题对中国影响有限,更多是资金层面的流动。中国的股市、经济主要看国内的经济恢复情况。
两个观点从逻辑、经济的走势来看各有支撑,一时我难以判断孰对孰错。前几天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若美国经济陷入滞涨,当下阶段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中制造业大国与20世纪70年代日本作为当时的制造业大国的处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许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花费几天时间对这段历史进行了一个粗浅的了解,与大家进行分享、探讨。
通过野口悠纪雄的《战后日本经济史》我们可以了解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几个发展阶段:
1945~1959年:战后重建阶段。日本政府在此阶段主要内容是救助金融机构(防止银行破产),重建国家基础产业,包括煤炭、钢铁、基础设施、农业、纺织业。在此阶段,日本经济恢复的转折点是朝鲜战争,刺激了日本的重化工业的迅速增长;
1960~1970年:GDP高速增长阶段。此阶段也是日本的农业社会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日本的石油化工、钢铁迎来迅速增长,煤炭行业由于竞争力不足消失,农业缩小,不过由于其他行业发展迅速,劳动力需求旺盛,煤炭及农业的变化并未对日本底层工人的就业产生过大影响,失业人员迅速实现了再就业。同时彩电、汽车、空调走进了千家万户;
1971~1979年: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阶段。此阶段基本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滞胀阶段,在此阶段主要发生了几件大事:
①1972年,尼克松让美元和黄金脱钩,日元对美元汇率持续攀升;
②1972年,日本证券市场开始运行(之前日本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
③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上涨近4倍),物价上涨,日本加息至9%。
在此阶段,日本虽然受石油价格飙升影响,但经济受影响较小,作者及后来的经济学家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日本汇率上行冲抵了原油价格上行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②日本的工资决定机制(工资随着工龄增加不断增加以及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因此一旦公司破产,员工的收入亦会大幅降低)促使员工把公司的生存问题放在了高于加薪的地位,使日本没有陷入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循环;
③日本的产业升级,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转型,一方面减少了对原油的依赖,一方面增厚了上市公司的利润。
1980~1989年:在此阶段日本凭借高效省油的日本汽车,最终汽车和半导体行业超过美国,同时也导致了日美贸易摩擦的激化。日美贸易的激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性事件;
①1955~1970年,日美纺织谈判;
②20世纪70年代,日美钢铁贸易摩擦;
③20世纪80年代,彩色电视机、录像机等半导体和机电行业以及汽车行业贸易摩擦;
④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
这些贸易摩擦中,日本的半导体行业的兴衰最令人扼腕叹息。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在巅峰时期曾经占据全球市场50%以上,并且前十名半导体企业中六家为日本公司。在日本的半导体行业的兴衰中,政策转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1970年代,日本将半导体上升到国家重要战略,1976年启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但遭到了美国的强烈打压,项目最终在1980年终结,并且再未出台类似的项目。因此,1980~1995年亦被称为日本半导体15年空白期。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遭遇这种断层,打击基本是毁灭性的,日本半导体技术变化迅速的企业迅速消亡,仅剩下技术变化缓慢的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被定向爆破,基础行业又不具备竞争优势,为日本泡沫破灭后的大规模失业埋下了祸根,也是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三十年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亦是没有政策独立性、依附于美国的可悲之处。
日本股市的变化亦与经济对应:
1973~1974年:股市在通胀、油价、货币的三重上涨影响下单边下跌,在此期间造船、化纤走势承压,化工板块取得超额收益;
1975~1978年:日本的产业结构转型渐入佳境,重工业→汽车、电子加工型企业,在此阶段汽车零部件、通信、传媒、医药取得超额收益;
1979~1985年:在此阶段,产业进一步从加工型工业→知识密集型行业,在此阶段通信、金融取得超额收益。
看到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下曾经的问题:美国的通胀对于中国经济,乃至对我们的投资决策有什么影响?大家应该有了自己的结论,国家不同的应对方式、不同的汇率环境,不同的行业会对通胀有着不同的反应。
从行业来讲,日本本土的农业、煤炭消亡,电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
从汇率环境来讲,日元升值冲抵了一部分输入型通胀的影响,长久期来看,人民币是不是也走在升值的路上?
从国家的应对方式来看,我们国家是不是也走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
从贸易摩擦的角度来看,我们选择了一条与日本不同的道路,也必将迎来不同的结局。
变化的是国家,不变的是美国对于全球老二的制裁,了解了曾经日本的衰落,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中国决策的判断,也会多了一些底气。最起码,对于通胀,不会那么悲观。毕竟,上一个制造业大国,在通胀周期中,越过越好了,不是么?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接收了2种观点:
①美国、欧洲是世界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供给方,美国陷入滞涨自然会对中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②美国通胀问题对中国影响有限,更多是资金层面的流动。中国的股市、经济主要看国内的经济恢复情况。
两个观点从逻辑、经济的走势来看各有支撑,一时我难以判断孰对孰错。前几天忽然想起来了一件事:若美国经济陷入滞涨,当下阶段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中制造业大国与20世纪70年代日本作为当时的制造业大国的处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也许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花费几天时间对这段历史进行了一个粗浅的了解,与大家进行分享、探讨。
通过野口悠纪雄的《战后日本经济史》我们可以了解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几个发展阶段:
1945~1959年:战后重建阶段。日本政府在此阶段主要内容是救助金融机构(防止银行破产),重建国家基础产业,包括煤炭、钢铁、基础设施、农业、纺织业。在此阶段,日本经济恢复的转折点是朝鲜战争,刺激了日本的重化工业的迅速增长;
1960~1970年:GDP高速增长阶段。此阶段也是日本的农业社会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日本的石油化工、钢铁迎来迅速增长,煤炭行业由于竞争力不足消失,农业缩小,不过由于其他行业发展迅速,劳动力需求旺盛,煤炭及农业的变化并未对日本底层工人的就业产生过大影响,失业人员迅速实现了再就业。同时彩电、汽车、空调走进了千家万户;
1971~1979年: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阶段。此阶段基本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滞胀阶段,在此阶段主要发生了几件大事:
①1972年,尼克松让美元和黄金脱钩,日元对美元汇率持续攀升;
②1972年,日本证券市场开始运行(之前日本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
③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上涨近4倍),物价上涨,日本加息至9%。
在此阶段,日本虽然受石油价格飙升影响,但经济受影响较小,作者及后来的经济学家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日本汇率上行冲抵了原油价格上行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②日本的工资决定机制(工资随着工龄增加不断增加以及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因此一旦公司破产,员工的收入亦会大幅降低)促使员工把公司的生存问题放在了高于加薪的地位,使日本没有陷入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循环;
③日本的产业升级,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转型,一方面减少了对原油的依赖,一方面增厚了上市公司的利润。
1980~1989年:在此阶段日本凭借高效省油的日本汽车,最终汽车和半导体行业超过美国,同时也导致了日美贸易摩擦的激化。日美贸易的激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志性事件;
①1955~1970年,日美纺织谈判;
②20世纪70年代,日美钢铁贸易摩擦;
③20世纪80年代,彩色电视机、录像机等半导体和机电行业以及汽车行业贸易摩擦;
④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
这些贸易摩擦中,日本的半导体行业的兴衰最令人扼腕叹息。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在巅峰时期曾经占据全球市场50%以上,并且前十名半导体企业中六家为日本公司。在日本的半导体行业的兴衰中,政策转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1970年代,日本将半导体上升到国家重要战略,1976年启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但遭到了美国的强烈打压,项目最终在1980年终结,并且再未出台类似的项目。因此,1980~1995年亦被称为日本半导体15年空白期。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遭遇这种断层,打击基本是毁灭性的,日本半导体技术变化迅速的企业迅速消亡,仅剩下技术变化缓慢的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被定向爆破,基础行业又不具备竞争优势,为日本泡沫破灭后的大规模失业埋下了祸根,也是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三十年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亦是没有政策独立性、依附于美国的可悲之处。
日本股市的变化亦与经济对应:
1973~1974年:股市在通胀、油价、货币的三重上涨影响下单边下跌,在此期间造船、化纤走势承压,化工板块取得超额收益;
1975~1978年:日本的产业结构转型渐入佳境,重工业→汽车、电子加工型企业,在此阶段汽车零部件、通信、传媒、医药取得超额收益;
1979~1985年:在此阶段,产业进一步从加工型工业→知识密集型行业,在此阶段通信、金融取得超额收益。
看到这里,我们再来看一下曾经的问题:美国的通胀对于中国经济,乃至对我们的投资决策有什么影响?大家应该有了自己的结论,国家不同的应对方式、不同的汇率环境,不同的行业会对通胀有着不同的反应。
从行业来讲,日本本土的农业、煤炭消亡,电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
从汇率环境来讲,日元升值冲抵了一部分输入型通胀的影响,长久期来看,人民币是不是也走在升值的路上?
从国家的应对方式来看,我们国家是不是也走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
从贸易摩擦的角度来看,我们选择了一条与日本不同的道路,也必将迎来不同的结局。
变化的是国家,不变的是美国对于全球老二的制裁,了解了曾经日本的衰落,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中国决策的判断,也会多了一些底气。最起码,对于通胀,不会那么悲观。毕竟,上一个制造业大国,在通胀周期中,越过越好了,不是么?
1
赞同来自: paodaode
@isohunt002
但是我国房地产,本质是地方政府的第二(第一税源),所以还说不上是资产。
泡沫应该用在新兴产业上,而不能浪费在房地产或各种资产泡沫上。偏离了这一点,长期必败。这点赞同,因为房地产泡沫不会带来核心竞争力增加。
但是我国房地产,本质是地方政府的第二(第一税源),所以还说不上是资产。
0
XIAOHULI92 - 唯自渡方是真渡
写了一大段又被删了,哎
日本市场太小了,才1亿多,意味着只能出海。出海就要考虑到对方的政策因素。
中国市场14亿,大于>欧洲+北美+日韩。出海是因为国人消费能力不够,等消费能力上去了,其实不出海也能活的不错的。
升级也是必要的,智能手机弯道超车,现在轮到新能源了
日本市场太小了,才1亿多,意味着只能出海。出海就要考虑到对方的政策因素。
中国市场14亿,大于>欧洲+北美+日韩。出海是因为国人消费能力不够,等消费能力上去了,其实不出海也能活的不错的。
升级也是必要的,智能手机弯道超车,现在轮到新能源了
0
日本的衰落,根本原因在于日本的阶层固化,从而使底层人失去努力奋斗的动力。
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以后也取决于国内的政策,美国通胀与否对我们都是影响很小的事情。
在我看来,别说美国通胀,哪怕美国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对我们而言也未必是坏事。
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以后也取决于国内的政策,美国通胀与否对我们都是影响很小的事情。
在我看来,别说美国通胀,哪怕美国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对我们而言也未必是坏事。
2
赞同来自: 积少成多66 、y1002271328
有一点其实也挺重要 日本银行业开放以前 是有类似于中国得央行,可以窗口指导贷款 扶植某些行业。甚至无息和低利息,日本金融开放以后 美国要求不允许非市场行为,日本在此之前 经济是高速发展得 虽然这个原因不一定是全部 但是至少占很大一个因素 但是官方得文章很少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