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来自: 静之远 、used2bvivian 、风清扬9527
唐伯虎点烟 - 宏观调配不深研,低估捡漏不亏钱。
赞同来自: 蓝帆
赞同来自: 飞犇 、明园 、seancai110
按照这个数据,会不会有人以此类推,上海的房子市值近2000万,相当于家庭收入的50倍,而买入四大行股票的分红收益率高于6%,相当于家庭收入的3倍。。。。。。。。。。可以卖掉房子,用收益购买四大行的股票一来四大行的分红收益率未必能长期保持6%+,看现在的银行股,怎么也不像是历史低位,价格保护垫太薄了。。。
二来以lz引用谢国忠书里的这个例子,前几年网络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例子:有些人自诩眼光独到,笃定CN房产泡沫马上要破,于是卖房理财,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
所以说倚历史做预判,只能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排个雷,但对选出正确的未来,其实其实非常有限。。。
要不这个世界上最有钱势的就应该是各大高校里的历史学家们了。。。
赞同来自: aiplus 、东海逍遥 、willowj 、yanghongyong 、Jimrand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普通人就一套改善型房产强行上车,还欠一屁股债,不存在其他可能,想办法还债吧。日本上班族不可能卖出自己唯一改善房产,同样没有其他闪转腾挪的空间。普通人不具有改变资产配置的魄力。大多数人都是局中人,不可改变命运。普通人真的是赌国运。个人努力在时代的进程面前真的很渺小。我是房地产工程行业。回过头看过去的20年,就是房地产大发展,就是时代的红利。城市的70后正好在三十多岁,正值壮年的时候碰上了长达20年的红利期,所以他们工资年年增长,而且在房子价格很低的时候买了自己的的房产,身上也没有多少房贷。我是农村80后,赶上了这波红利期的末班车,在房地产行业赚了一点钱,然后在19年上车买了一套大房子,结果在三十多四十岁的时候就面临整个行业崩溃,工资大幅降低,失业,面临着房贷断供的危险。个人的能力在时代的进程面前真的是太渺小了
赞同来自: ssq19920707
且GNP只是当年统计,如果加上数年积累,日本在海外投资的总资产要顶两三个日本了这个东西对普通人有意义吗?中国海外投资,我相信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比如马云,刘强东最近的海外购置的房产。比如李嘉诚在英国购置的资产。
问题是普通人国内投资都很难,在国外投资更难
lixinfeng02 - 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赞同来自: zxhzh
事实上要看泡沫破裂的
方式确定投资方向。是利率大涨货币贬值,还是资产价格和货币双杀。如果像韩国,换强势货币等资产价格暴跌抄底划算。如果像日本,买国债或者它国资产更佳。
赞同来自: 可转债7311
谢国忠2007年末写过一篇文章《最伟大的套利》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xuezhesuibi/20070410/16503488719.shtml其中有这么一段,现在读来还是很有意思不动产价格的差异是一道更难逾越的障碍。1989年夏天,我在东京工作,当时那里正经历着大规模的房地产泡沫。我去拜访一个朋友,他住着一座非常小的独栋房子,与旁边的房子挨得...上面的描述也适用于牛市时候股民的心态。大多数人都是黄粱一梦。
csfires - 毛顿的整活空间
赞同来自: 乌镇的梧桐树
谢国忠2007年末写过一篇文章《最伟大的套利》非可贸易品是无法套利的。
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xuezhesuibi/20070410/16503488719.shtml
其中有这么一段,现在读来还是很有意思
不动产价格的差异是一道更难逾越的障碍。1989年夏天,我在东京工作,当时那里正经历着大规模的房地产泡沫。我去拜访一个朋友,他住着一座非常小的独栋房子,与旁边的房子...
赞同来自: willowj 、好奇心135 、小羿是我呀 、yxtkmylp12 、明园 、更多 »
超出1000万日元以下:税率10%超出1000万日元-3000万日元的部分:税率15%超出3000万日元-5000万日元的部分:税率20%超出5000万日元-1亿日元的部分:税率30%超出1亿日元-2亿日元的部分:税率40%超出2亿日元-3亿日元的部分:税率45%超出3亿日元-6亿日元的部分:税率50%超出6亿日元以上的部分:税率55%。
按照这个那么高的遗产税,相当于日本房产根本没法保值,因为那么高的税率根本没法继承!因此,拿日本的房产与中国的房产相比较完全就是错误的。
赞同来自: farby 、seancai110
谢国忠2007年末写过一篇文章《最伟大的套利》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xuezhesuibi/20070410/16503488719.shtml其中有这么一段,现在读来还是很有意思不动产价格的差异是一道更难逾越的障碍。1989年夏天,我在东京工作,当时那里正经历着大规模的房地产泡沫。我去拜访一个朋友,他住着一座非常小的独栋房子,与旁边的房子挨得...有点像现在让人家卖掉北上广深的房子回乡下就财务自由了,没几个人会这么干
赞同来自: B股可转债
谢国忠2007年末写过一篇文章《最伟大的套利》按照这个数据,会不会有人以此类推,上海的房子市值近2000万,相当于家庭收入的50倍,而买入四大行股票的分红收益率高于6%,相当于家庭收入的3倍。。。。。。。。。。可以卖掉房子,用收益购买四大行的股票
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xuezhesuibi/20070410/16503488719.shtml
其中有这么一段,现在读来还是很有意思
不动产价格的差异是一道更难逾越的障碍。1989年夏天,我在东京工作,当时那里正经历着大规模的房地产泡沫。我去拜访一个朋友,他住着一座非常小的独栋房子,与旁边的房子...
赞同来自: 投资旗舰 、川苏旺昆 、真秋之影 、Zhangkli91 、波动8波动 、 、 、 、 、 、 、 、 、 、更多 »
美女出了一道送分题:-)谢国忠2007年末写过一篇文章《最伟大的套利》
把日本的房子卖了,换成美国的股票~~~
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xuezhesuibi/20070410/16503488719.shtml
其中有这么一段,现在读来还是很有意思
不动产价格的差异是一道更难逾越的障碍。1989年夏天,我在东京工作,当时那里正经历着大规模的房地产泡沫。我去拜访一个朋友,他住着一座非常小的独栋房子,与旁边的房子挨得很紧,大约有120平方米。朋友告诉我,房子价值600万美元,而他家的年收入是12万美元,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国债收益率都超过6%;也就是说,不动产的价格相当于家庭年收入的50倍,而房屋价值的利息收入是他们家庭年收入的3倍。我提醒他们可以卖掉房子,用收益购买美国国债,这可以让他们在美国过上国王般的生活,然后等房地产价格下跌后再搬回来。但我的朋友轻描淡写地回答我,“我们日本人不这么做”。
正是因为日本人不曾打算套利,资金不断涌入楼市,却鲜有人获利撤资,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才被吹得如此之大。像纽约、香港这样交易文化发达的城市,其房地产泡沫永远不可能像当时东京那样严重。1997年香港楼市大跌时,其泡沫水平不过东京的一半。
赞同来自: 无招胜有招 、wangasus 、v3kk2 、johngee001 、gxli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最简单的一条,国内市场,日本的国内市场是养不起他们这个经济规模的,需要其他大国的配合,就算没有美国的军事基地,日本在经济上也要依赖美国市场。日本这些年想推的技术规格,最终失败都是因为得不到中美欧这些经济体的支持,
而美国和中国的国内市场足够大,依靠自己的国内市场都能做大,所以说中国更像美国而不是日本
littleboy886 - 每天刷公告才是正经
赞同来自: 小白律师 、小番茄黄瓜 、benjin 、闽水安澜 、windlike 、 、 、 、 、 、 、 、 、更多 »
商业上被几个财阀垄断,下层人民阶层提升毫无希望,山上彻也1900人民币租13平独居41岁未婚
日本挤入发达国家的原因不是自身经济发展模式值得我们投资
而是战后作为冷战桥头堡,被美国拉入西方阵营,50年代迅速得到美国大量投资
为美国就近提供军需生产提供大量劳动力和市场
进入70年代后,美国本土进入金融帝国主义阶段,重污染重能耗的轻重工业转移到生产要素更廉价的日本,90年代又从日本转移到东亚四小龙,产业转移同时也带来了美元投资
工业转移同时,阶级矛盾也同步转移,80年代后美国本土的左翼运动也消声遗迹
97年美国本土出自于80年代军转民的互联网技术,进入市场成熟阶段,巨大的利润回报迅速吸引了全球的资本,并诞生了许多车库富豪,以至于产生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
而现在所有的外部红利光环正在褪去,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曾经2次分别从军事上,经济上被美国征服的战败国,他的本国财阀只能把主要投资都寄希望于海外了
mengyao - 持有etf不动 、转债摊大饼
赞同来自: 投资旗舰 、Zhangkli91 、小番茄黄瓜 、seancai110 、行舟yy更多 »
赞同来自: 小番茄黄瓜 、sulf666 、风诗雪 、海阔天空888888 、ergouzizzz更多 »
赞同来自: 东海逍遥 、慕斯慕斯慕 、edvintracy 、mosasion 、Zhangkli9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就像今天我们今天,卖出中国房产,再去投资越南房产的投资人,我们会说:胆子真大
人也不太容易克服过去的经验和路径依赖!
赞同来自: 慕斯慕斯慕 、edvintracy 、飞犇 、可达鸭 、hantang0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把两个时间相差40年、人口规模相差10倍的经济体,进行类比,
其可行性、合理性、逻辑性是否存在?
现在的1万美元,和40年前的1万美元,是一回事吗?
我们做投资的人,
一定要吸取随便吸取历史教训的教训!
赞同来自: 新鲜嫩韭菜 、seancai110 、akahc 、xixiluo
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可以考虑做空本国的商品,即通缩方向的投资。
对日本不甚了解,但日本国债作为公认的三大泡沫之一,基本上与该国的低通胀相互对应。
消化泡沫的两条路径,第一条是用时间换空间,通过时间来消化;第二条就是走破产道路,通过计提坏账损失来抹平。
如佛 - 最美的声音是安静,最真的生活是平凡
赞同来自: sulf666 、苦咖啡2022 、topiceman 、magicclamp
赞同来自: used2bvivian 、画眉 、jadepan 、seancai110 、skyblue777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