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来自: 驿外新桥 、迟来一步 、skyblue777 、Penny 、量化投资先锋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如果一个人赚得不明白,比如经常把运气当能力,长期下来并没有得到一个还算过得去的收益率,那么很难让人相信,TA能是一个亏得明白的人。
记得我曾经在某集友的总结教训贴中说过,大多数没能取得较好收益率的人所做的总结无效,因为总是从这里错,又变成那里错,他们往往抓不到要点,也并不具备客观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一个傻瓜百年经验的总结还是傻瓜总结,哪怕确实有所提高。
与其浪费时间走有可能始终走不通的路,不如直接从高水平选手的案例和总结入手。但是对于高水平选手的总结,他们通常限于认知水平又没有能力看懂,所以绝大多数人还是会沉迷于进行无效的自我总结,当然他们并不会承认这是无效的。
能亏得明白的人,也会积极购买基金产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年大幅折价的封基,以及LOF和分级基金。即使买的是普通开放式基金,往往目的也很明确,一般是用来套利的。
所以,并不是买不买基金产品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任何一个证券及衍生产品,只要产生机会,都可以是购买标的。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口口夕口木 、活在懵里 、nemours0901 、bobbyjisi 、 、 、 、 、 、更多 »
二、自己想学着做好,也不要买产品。坐着船学游泳是学不会的。
三、绝大多数买基金的人没有研究基金的能力,有这个能力的人基本符合第一条。
四、买基金的人唯一有必要搞清楚的是类别,货币型、债券型、股票型……不知道怎么选类别就按照固定公式,几岁就拿多少百分比的资金买债券型,40岁买40%,50岁买50%,其他都买股票型和混合型。
五、公募要分散。债券型、股票(混合)型各买20只,满足于一个平均收益。除非你特别信任和看好某个基金经理。记住第三条,挑对公募基金经理的概率很小,大多数时候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风水轮流转”,真正有名气又有本事的很快就奔私了。
六、私募门槛100万,很多人分散不动。私募要姓“私”,就是你比较了解这个基金经理并且相信他才去买。这是个“朋友生意”,先做朋友再做生意。他不把你当朋友会认真为你赚钱吗?人家那么有钱的人为什么要专心为你服务?
赞同来自: JiangSH2020 、yjhys 、我心飞扬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