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ttleboy886 - 每天刷公告才是正经
赞同来自: gd228228 、nemours0901 、伟诚等风来 、bobbyjisi 、jabb更多 »
中国发展太快了,45年不到的时间,走了鬼佬100年多年的路。中国人的平均认知跟不上社会发展是很正常的。再加上35岁以后大部分人都不自我学习了,认知基本都停滞了。像JSL这种每天学习讨论的金融论坛少之又少已经35后,每天不觉悟一点新认知,整天浑身难受,脑子空荡荡的,有一点新认知后,大脑就有满足感,想啥事都得劲。
如果十天半月还没领悟新认知,每天醒来我就会有时间停滞重复一日的错觉。
多巴胺回路用好了是个大宝贝,是大自然的恩赐。
但是我认为科举制度的填鸭式刷题学习方式,彻底透支破坏了多巴胺回路,
非但没有产生正循环,而且过度疲劳学习,生理上产生逆反反应,一学习就浑身不舒服。
当然,有金钱回报,也是一种正回馈

赞同来自: bobbyjisi 、乌镇的梧桐树 、xineric 、积少成多66
其实,跟别人聊金融交易的目的是什么呢?告诉别人钱可以生钱?动动手指比你“黄袍加身”强去很多?还是显示自己在韭菜地里长成了大葱!
结论,还是不要跟别人谈论金融交易,无论你成就如何!如果自己不行,那不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自己尚可,那也不要应该让更多的人告别“勤劳致富”的主流价值,不然都不进厂了,你的转债都可能到期违约!哈哈,胡言乱语了。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zddd10 、IMWWD 、yendo 、等待等待牛市 、bobbyjisi 、 、 、 、 、 、 、 、 、 、 、 、更多 »
而我接触的非投资行业高净值人群,有大概有这几类:
- 企业高管类型,高薪且具备完备的金融理论知识,这种没有时间自己实践投资,会委托他人管理,如果价值观一致,可聊的不少
- 企业高管类型,高薪但不具备完备的金融理论知识,往往会盲目自信,自己利用少量时间进行投资决策,主要是投机。这些我会听他的观点后普及一些基础的金融知识,同时提示瞎搞的风险。有的会放弃自己去做,转向委托专业人士。有的会坚持自己做,但最终收益结果比较随机。
- 非通过证券投资达到财务自由的人士。比如早年炒房的,创业成功推出现在很闲的。这里面有的有路径依赖心理很强,不会轻易转向证券投资。即使投资,更会相信自己,这类人群会更过度自信一些,当然也可能自己找到投资的真谛,总体上可聊的不太多!
- 中小企业主,商业思维比较敏锐,不会被轻易割韭菜,自己也会做一些投资,特别是股权投资,其实本质上大多数资产自己在做价值投资,对投机比较鄙视,认为实业才是正道。这个我会聊投资与投机的区别,重点聊价值投资。这类人群我是最愿意聊的,因为我认同他的观点,同时能获得很多对我有用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我们本身也需要通过投资成为高净值人群,如果是从0开始的就更有说服力,这需要早年努力工作加勤俭攒到一定量的本金,同时还通过正确的方式投资,还要运气不错,没错过大的系统性机会,这样经过10-20年,应该跟上述几类人群处在差不多的资产数量级,这样才有可能在一起聊。而这些本来就是个小众的群体,也不需要被所有人都接受

罔两
- 力求集思录最稳第一。
来吧,不然赚的钱从哪里来?

mrlee618 - 80后街拍
赞同来自: 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