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我这是这样干的,
一共买了14个发行主体的垃圾债,
目前暴雷的地产债几乎都有,
不过进去太早了,
均价40元。
这玩意就看运气了,
我以前运气比较好,
买的垃圾债最终都全额兑付,
特别是紫光债赚得最多,
一年半时间,有接近500%的收益,
所以胆子就大了。
这次房地产市场恶化速度确实超出预期,
不过从历史上来看,
和平时期的土地和房产是最坚挺的资产,
未来大概率也是,
只要地产商...
14个发行主体的垃圾债: 恒大 蓝光 融创 阳光城 奥园 龙光 世茂G 泰禾 宝龙 融信 金科 富力 世茂 正荣 15个 可能没有中南 这样14个
教主成本控制得很好 均价40元 太爽了
远洋 碧桂园 金地 龙湖 看来教主没买
借用维达大人的台词“你们对HA面的力量一无所知”。要知道千万国企工人是集体下岗的,而当年公务员就开始涨工资的;要知道大量民营煤矿是半卖半送就被国企整合的;要知道学历教育行业上万亿的估值是一夜清零的。地产商已经吸引了足够的仇恨,正好借你人头一用。承认一切皆有可能。同时相信您所说的发生的概率很小很小
借用维达大人的台词“你们对HA面的力量一无所知”。要知道千万国企工人是集体下岗的,而当年公务员就开始涨工资的;要知道大量民营煤矿是半卖半送就被国企整合的;要知道学历教育行业上万亿的估值是一夜清零的。地产商已经吸引了足够的仇恨,正好借你人头一用。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确信您所说的发生的概率很小很小
赞同来自: 塔塔桔 、vvim 、积少成多66 、neverfailor 、好奇心135 、更多 »
比如:现有暴雷民企股东破产、权益清零,由接盘方拿出一笔资金(通常资产总额的40%),对债务进行重组。小额30-50万左右,100%兑付;小额之上按20%-40%打折兑付。
说得不好听点,这就是阳谋,房地产建设开发权需要重新回归到国家手中,国有银行本身是房地产的最大债权人,重整方案也不太可能让债权人太吃亏。
=============================
参考紫光:
原实控人赵某国、清华控股权益清零,重组方拿出600亿对集团1600亿债务进行重整,120万以下全额兑付,120万以上兑付38%+19%的股票,剩下的债务展期3-8年。当然紫光的产业比较好,剩余债务获得了展期,暴雷房企估计这部分就直接抹掉了。
另外,重组完成后,赵某国就被请去蹲局子了。
赞同来自: qnn2777 、wjwdxh 、fanfunfan 、川军团龙文章 、一生水 、 、 、 、 、 、 、 、 、 、 、 、更多 »
我这是这样干的,
一共买了14个发行主体的垃圾债,
目前暴雷的地产债几乎都有,
不过进去太早了,
均价40元。
这玩意就看运气了,
我以前运气比较好,
买的垃圾债最终都全额兑付,
特别是紫光债赚得最多,
一年半时间,有接近500%的收益,
所以胆子就大了。
这次房地产市场恶化速度确实超出预期,
不过从历史上来看,
和平时期的土地和房产是最坚挺的资产,
未来大概率也是,
只要地产商的土地和房子还在,
没有把资产挪走,
就还有希望。
中国这么多人,
总是有置业和改善型需求的吧?
这么多开发商集体躺平不买地,
会导致两年后商品房供应量急剧萎缩,
到时再来一次小阳春也不是不可能,
多一点耐心,
相信会有收获!
之前有大佬推荐过一个港股市场的地产美元债品种:中地美债。 见这里。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49330基金官网每天都公布持仓和价格,相对主动基来说,非常的透明。
我正好开了招商银行香港账户,特意研究了一下,后面还是觉得不熟悉放弃了, 在手机行情里保留了项目。 2月份看的时候在200元左右把,现在看已经腰斩了。 见图。
总结就是,不熟悉的产品真是别碰,特别港股。
我正好开了招商银行香港账户,特意研究了一下,后面还是觉得不熟悉放弃了, 在手机行情里保留了项目。 2月份看的时候在200元左右把,现在看已经腰斩了。 见图。
总结就是,不熟悉的产品真是别碰,特别港股。
赞同来自: mayidiyi 、小白律师 、丢失的十年 、joeychris2022 、明园 、 、 、 、 、更多 »
人才济济的集思录,有什么可靠的买入-持有途径?你这种情况,公募通道就不要想了,公募资管买违约债合规通不过,按你指令操作更不可能。
有小私募能借你通道算不错了,因为后面可能要破产重整打官司一堆麻烦事。至于安全性,比你买的30块的债安全多了。干私募的都是有钱人,你那个基金赚了亏了都进不了他口袋,他吃饱了撑的给你乱操作惹麻烦。
另外如果你有一家现成的1000万以上净资产(要经审计)的公司,有两年以上金融投资经验,也可以申请合格机构投资者。公司赚了钱要交25%的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不过等那帮地产债还钱的时候政策可能已经过期了)和20%的个人所得税。
赞同来自: seancai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