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姐姐叫tina,带了100万私房钱,到省城开了一个烧饼店,一把付了5年的租金共60万,装修花了20万,找老乡买了30万的面粉,还赊了10万的面粉,雇了5个工人,1个工人1个月工资4千,干满1年有1个月工资的奖金,但是次年春节再发。一个烧饼卖5块钱,面粉成本2块钱,一年共卖出去20万个烧饼,收入100万,面粉成本40万,其他水电煤气维修卫生乱七八糟的费用全年15万。圣诞节的时候,还有个大老板看上了tina的姿色,甩手定了次年春节要2万个烧饼,并且给了4万元的定金,临走,还偷偷拉了tina的手。忙活了1年,转眼元旦到了,tina有点迷茫,我这一年,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卖了20万个烧饼,一个赚3块钱,好像是赚了60万,但是100-60-20-30-24+100-15+4=55,银行账号里却只剩下的55万,tina陷入了迷茫,这生意还能不能干下去?
在财务科班的眼里,这个帐不值一提。我只是想通过这个小故事告诉大家,企业的经营是非常复杂的,财报里的帐外面的人其实很难精准的看清楚。以前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地产公司的财报,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是因为财报本身就有一定腾挪的空间,结算的错配导致了这个腾挪的空间进一步的加大,再加上子公司、各项目,如果不是具有较高的财务知识,且充分了解地产行业内的各种明规则、潜规则,就很难看的清楚。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你一个整天看财报的伪价投,吐槽财报的真实性,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财报当然是不精准的,具有腾挪的空间,但是细心加耐心,是可以给出一些方向上的指引。或者说,可以给企业画出来一个大概的轮廓和风格。很多只会抖机灵的二极管思维,不是真钱就是假钱,那就大可不必了。按照真钱假钱理论,企业就一直做假账好了,做到世界500强多好,还爆什么雷呢?
////////////////////////////////////////////////
下面是2个真实的案例:
A公司,2011-2021这10年里,营业收入翻了3.5倍,净利润翻了6.7倍,净资产翻了6.3倍,期末的在建工程/净资产不足10%,各种应收款/营业收入不足10%,应收款/净利润是63%,市场给出的pe/pb估值是13和2.2倍。
B公司,2011-2021这10年里,营业收入翻了12.9倍,净利润翻了37倍,净资产翻了24倍,期末的在建工程/净资产是43%,各种应收款/营业收入是35.4%,应收款/净利润是290%,市场给出的pe/pb估值是40和3倍。
两个公司是在同一个行业,业务略有不同,也有交集,不过现在行业景气度断崖式下跌,下游的行业更是一片萧条。试问,如果你决定买入,赌一把行业周期,你买那一家?或者,不准备买入,你看好那一家的未来?
////////////////////////////////////////////////
财报,从来都不可以作为买入的依据,不仅仅是因为财报不够准确,不够真实,更重要的原因是财报里的故事,说的永远都是过去已经发生了的故事,你入股之后的事情,才和你有关,之前的故事都是别人的。财报可以告诉你的,是一个公司过往经营的风格,在行业中所处的层次,在上下游所处的位置,以及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这些,在没有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是可以延续和传承的。长期跟踪一个公司的财报,虽然不能给你一个6位数的财富密码,但是可以给出一个模糊的公司画像,远比媒体和研报里的故事更加真实。这个模糊的画像,不能直接帮你赚钱,但是可以帮你排雷。
做投资(价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懂业务不懂财务,容易被画饼;只懂财务不懂周期,容易在山顶站岗;只懂业务不懂周期,容易暴雷;只懂周期不懂业务和财务,你不知道买啥。
我理解的价投,系列一,万物皆周期
读完后 我的收获是 财报是可以做的 而且合情合理合法 比如减值计提 对面就可以在他想要的时候 爆出来 时间可控 没有任何责任 从而来得到他想要的结果.财报可以作为依据 但是如果你并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的情况下 别把他当成特别有效的依据做账
财报可以作为依据 但是如果你并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的情况下 别把他当成特别有效的依据
赞同来自: newbison 、Shawlock 、夫复何求啊 、sdu2011 、zengyongqia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看几个数字就行。读董事会分析报告大致了解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靠什么赚钱。如果你觉得看了等于没看的话,也可以直接忽略这样的公司。
最有价值的还是资产负债表里的各项注释,搞清楚资产的价值,比如有些企业在核心地段有些核心物业,账面价值没多少,市场价很高,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是可以参考的。还有就是股权投资,一般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计价实际估值差异很大。比如很多年前买复星医药,我的认知里它就是一家医药投资方面的VC和PE。投了很多企业 然后陆陆续续上市了。要是没记错的话,隆基股份当初它也投了,只不过上市后没有坚持很久(不确定是不是)。
关于数字,有些公司和行业我愿意信它,比如水电企业长电,两投等,当然是在充分学习水文资料的前提下。大部分公司要不是业内人士的话看与不看区别不大,按现在的做法看看卖方的报告,大致了解一下很多人就投资了。
真正的价投应该像吾知那样,对行业的上下游,对产品的几个趋势都有很深的理解才能去买股票的。那开始真金白银,不是随随便便的几个数字。
赞同来自: 星城学魔法 、neverfailor 、nemours0901 、newbison 、yemu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作者这里主要是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所以大家觉得看得不过瘾,但事实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在于报表逻辑的驱动分析。
我仅采用财报数据的选股组合已经运行了5年多了,平均每年超越指数20%+。但这和报表分析本身没什么关系,而更多是报表数据与现实大概率场景以及人心(预期)之间的关系梳理。所谓价值投资也是同理。价值由报表计算得出,但不完全取决于报表。因为现实是多维度的,而财务数字无法体现多维度的区别。
用我在做注会时的亲身经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100万人民币的存货,A公司的存货是保质期超过一个月就会烂的苹果,B公司的存货是为购买土地支付的贷款利息资本化(可以简单理解为存货就是付出去的利息)。两者有什么关系?有多大区别?但在报表上都是100万一个数字而已。
所以,财务分析不能脱离其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行业的商业模式,可以是人们对财报数据的思维惯性,可以是一个宏观要素的微观具体展现(如LPR、汇率变动之于某公司的财务费用科目的影响)
一言蔽之:财务(会计)更多是一种语言,学习了这种语言可以让你更好了解企业和经济的实际情况,但无法让你成为莎士比亚这样的大文豪。成为大文豪需要的是深邃的思想和语言的结合,语言的本质是载体,仅此而已。
赞同来自: 何必当初
具体筛选公司主要是看公司所属行业的特性,公司的质地如何,这个主要通过报表以及产品排除。现在通过报表看纯价投的公司非常不容易,一个是报表不容易看懂,因为现在公司业务越来越多,有形无形资产也难以计算。国外过去搞价投的少,相对于一些隐藏资产的公司只要努力还是能找出来的, 现在计算机时代,很多模型就可以发现,而且几千只股票谁都可以找出来,所以不容易存在价值洼地。
楼主说的两个公司的例子,假设这两个公司业务相近,B公司pe高于A公司,现在的市场里高倍pe代表公司更具有竞争力,上升期高速发展的公司一般都具有杠杆倍数高,资产周转率快的特点。但是行业周期下行,需要具体分析负债率以及B公司更多的应收、更高的杠杆是不是会拖垮公司。按照我的观察分析,如果应收对应的风险不是很大,这个时候B公司选择降低杠杆,降低负债率,那么当周期重新上升时,B公司规模更大,更容易度过困难期,A公司本身经营效率低于B公司,所以选择B似乎更好一些。如果应收更多的是收不回来,那么B公司受到的伤害貌似更大,pe杀的更狠,但是B的净资产更多,卖资产保生存的能力要强于A,实际应该是B更容易度过行业下行,或者说在利用管理优势、更多的净资产在行业下行期操作的空间更多。
赞同来自: 浅浅感觉 、汨江水 、benhorse 、Azhuzhu 、nemours09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60(毛利)-26(工资)-12(房租)-15(杂费)=7W,这是做一年的纯利。
26的工资肯定是最省了,如果员工频繁走人,招人加上冗余的人力开支,只会比这更多。
房租一下付5年,一看就是做生意的小白,一般这种烧饼店,能否活一年都不知道,付5年房租,基本是打水漂了。
上面这个案例,还有一项重要的开支没算,那就是装修,装修怎么着也要个10W吧,这个10W扔进去是有进无回的,要算在折旧里。
100W按保守算,一年利息3W5,为了好算,算3W4,那老板一年的纯收入3W6,月均收入3千。这就是绝大多数生意的现状,老板投入100W,在店里忙死忙活,一年收入还不如打工的,还承担了巨大的风险。这笔生意,肯定是亏了,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游戏,满足了个人的老板梦而已。
我怎么这么了解?因为我就是这样开店养员工的老板。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hyok 、lyguoguo 、夫复何求啊 、红糖饼 、何必当初 、 、 、 、 、 、 、 、 、 、 、更多 »
所以还是感谢@Penny 小姐姐的鼓励。
我大概齐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企业的财报必然是复杂的,不准确的。
但又是必须的,因为这是我们普通人可以获得的,相对最准确的企业数据,没有之一。财报的细节里可以给出很多碎片,但是碎片需要自己在多种渠道,包括业务、周期、同行数据印证等等方式,自己来拼接。
当然也不能迷信财报,因为财报是滞后的,只能对未来1-2个财报季给出有限的指引,而无法对中长期的未来给出任何准确的推论。
不太满意,自己补一段吧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