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金钱的主人》:跟巴菲特、格雷厄姆、费雪、邓普顿等9位投资大师学投资

图片
书名:金钱的主人

作者: 约翰・特雷恩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 姚文平 孙林

出版年: 1999-8

另外一个版本:《跟我学投资》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1

英文书名:The Money Masters

Author:John Train

出版年份:1994

1.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ett

巴菲特认为一个投资者要想成功必须符合以下6个条件:

1.热爱投资。如果太爱财便会毁了自己,如果对钱看得太轻则不适合干这个工作。必须是喜欢这个“游戏”。对巴菲特来说,投资过程比其中运作的金钱更让他痴迷,不管是以前的小额投资还是现在的大手笔都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2.必须有耐心。他经常说,只要你觉得对某个股票满意你就去买,即使是证券交易所十年后关门也无所谓。买一个股票就是要想永久地拥有它,而不是因为你觉得它将要上涨。在一般情况下你不可能测定一个股票的正确价格,但在少数情况下,你能够做到,这就是你需要的股票。猜测股价的变动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只是猜测而已。他说,如果你对某个公司的看法是正确的,而且在一个合适的价位买了它的股票,最后你会看到自己对它的投资是正确的。

3.必须会独立思考。草草记录下你购买的理由:“XX公司的股票市值5000万美元是被低估了,是因为....当你全写下来后,作出自己的决定,然后暂时到此为止,根本不需要去同别人商量: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委员会值得汇报。巴菲特认为,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信息去做决定,你就先不要做任何决定。他喜欢引用格雷厄姆的格言:“别人赞不赞同并不等于你对或者你错。只要你的信息正确,判断正确,就不用担心。”

4.自信。如果你缺乏自信,恐惧会在股价的底部把你赶出局。巴菲特认识一个人,在1941年他还是穷光蛋一个。后来这人成为了特殊行业一自来水公司的专家,最后他都能知道一个人洗一次澡会对美国自来水工程公司的赢利有多大的影响。他最终变成了大富豪。对于那些愚蠢的对市场过于敏感的投资者,巴菲特是这样举例来说的:那些不明真相的紧张的投资者在股价下跌时就想要卖出他们的股票。愚蠢之极,他说。这就好比你花10万美元买了一幢房子,而后你又告诉经纪人开价8万美元把它给卖掉了。

5.承认对某些东西不懂。在他经营投资人合伙企业时,经常有人要巴菲特看一大堆的有价证券,他们希望用那些证券来加入巴菲特的合伙人企业,巴菲特会这样说:“这个我不知道,那个我不知道,那个我不认识。我不要我不知道的那些有价证券,你就给我支票吧。”

6.关注企业价值,而非进行市场博弈。计算一下这个企业现在值多少,发展下去会值多少,然后问自己:“我有多大把握?”十有八九你不能肯定。没有人能够聪明到买一些他自己实际不想要的股票然后再通过把它卖给别人而贏利。“更大的傻瓜理论”是指 你可以把买到的坏东西卖给比你更笨的人。但是,更大的傻瓜也就通常是那个买东西的人,而不是他计划中的受害者。

优秀企业的特征是什么呢?

1.有较好的资本利润回报率。这不是通过做账做出来的,也不是通过大量举债经营得来的。

2.企业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企业应该了解是什么激发员工在企业中工作的激情,还有为什么他们会去求助于他们的客户。即使是IBM这样的大公司,看起来好像是一帆风顺的,但也是经历过了改变自己特色的几个阶段。比如说一开始是电脑打孔卡片,然后是磁带,再后又推出了电脑系统,把整个企业的将来都押在了这一系统的成败上。

3.现金流良好。

4.有较强的护城河,并有定价权。如果你开了一家日本料理,成功了,那么它的旁边不久会出现2家、4家、8家甚至16家日本料理。它们的利润会逐渐衰退,老板也就只能是为了生计在打工,而不再是谋求业务拓展。

5.企业并不是由一个天才来经营。在大都会的汤姆●默菲成为通讯行业最能干的经理人员时,即使是那些普通的竞争对手也都干得相当好,因为这是当时的经济大气候促成的。

6.企业的利润是可预期的。

7.企业不是国家法规政策所要限制的对象。

8.企业的存货少,资产周转率高。换句话说,企业只需要少量的强制性资本投资。有很多高成长的企业在它们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而对于它们的股东来说却没有什么回报

9.企业管理层是按照股东的意图来经营的。巴菲特注意到当经营者不是按股东意愿来经营的话,人们会很快觉察出来,如果是这样的话,投资者最好是离得远远的。他喜欢管理层把股东看作是合作者而不是对手。

10.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较高(应收账款通常和应付账款相抵销)。这个只适合于某些企业的条件,使很多看起来有高额利润但实际上很糟糕的企业露出了真相(比如说一些集团企业),股票的发起人在泡沫经济时代粗糙地(但是成功地)把一些普通的企业按投资界的流行方式包装出售,但这个条件却是伪造不出来的。

11.最好的商业企业其成长性在其他企业中是鹤立鸡群的,而且只需要少量的资本投人。

哪些是差的生意?

1.零售业。对这个领域你仅仅掌握一些数字和光对它进行密切观察是不够的。你需要有特殊的天赋才能理解其中所正在发生的一切。一个商店会年复一年地公布效益好的报告,然后便突然倒闭了,就像巴菲特好不容易搞懂的那样。

2.高股权质押的企业。就像洛克希德公司,他们不得不周期性地把公司抵押出去以维持业务。

3.农业。它们有很长的生产周期而且你不得不为那些总没有现金的农场主提供资,你有可能会看到一些账面利润,但在纳税后,最后你得到的会是一堆令人头疼的应收账款。

4.重研发的科技企业。格雷厄姆觉得如果一个企业不得不依靠大量的费用投人才能保持它的领先地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而不是强大。对巴菲特来说,他从未能理解那些高科技企业,同样也一点都不喜欢它们。

5.高负债型企业。一座没有抵押的房子明显比一座抵押出去的房子更值钱。

6.连锁型企业。那些以几何级数增长但需要越来越多现金的企业。

7.企业管理层不诚实的企业。如果他们不把企业的真实情况公布出来,那么巴菲特是不会同他们做生意的。虛假的年报是一种耻辱。如果犯了重大错误,或者企业存在某种潜在的危险,年报中应该坦率地讲清楚。

8.长期服务契约。在谈到意外人身伤残保险时,巴菲特评论说有些人交了很少的保费但要为他提供很长时间的保险,这对保险公司来说是致命的。如果一个投保人残废了,你得给他签发支票进行赔偿,你还得付医生的医疗费、医院的住院费,你得付20年,这都是用你今天收到的一点保险费来支付的,这简直是灾难。

2.保罗・卡伯特Paul Cabot

卡伯特 (1898-1994) 是第一家开放式共同基金公司道富投资(State Street Investment Corporation)创始人。作为哈佛大学的财务主管,他在 1950 年代的牛市中及时增加了对股票的捐赠,作为 1960 年代的公司董事,他反对企业集团的滥用收购策略。卡伯特率先使用基本面分析股票。

直到 1920 年代,大多数投资经理都认为股票风险太大,人们应该将大部分资金持有在债券中。卡伯特是最早主张股票应成为投资组合核心的基金经理之一(尽管他并未完全排除债券)。他也是最早将其投资决策建立在预期收益的财务模型上的人之一。

在他的基金成立的前四年,当基金规模较小时,收益率为 434%。在他的领导下,哈佛的捐赠基金从 1950 年的 2.45 亿美元增长到 15 年后的 9.52 亿美元(这包括流入该基金的捐款,但主要是由于投资回报)。鉴于哈佛的部分资金投资于债券和更保守的投资,每年略低于 10% 的回报率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卡伯特最好的投资案例包括食品加工公司卡夫,当时它还是一家小型乳制品公司,而不是今天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在 1929-32 年的崩盘期间,他将大约 40% 的基金投资组合保留为现金,但当美国在 1933 年退出金本位制时,他意识到最糟糕的问题已经过去。因此,他积极将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比例提高到 90%,使基金能够从长期上涨中受益。

卡伯特的绝妙洞察力是在其他人回避股票时(无论是在他的职业生涯初期还是在大萧条时期),都能看到股票的优点。他了解对公司财务和前景进行清醒的分析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

3.菲利普・费雪Philip Fisher

菲利普·费雪(Philip A. Fisher,1907-2004):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教父级的投资大师,华尔街极受尊重和推崇的投资专家之一。著有《怎样选择成长股》《股市投资致富之道:投资大师费雪教你怎样炒股》《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财务分析研究基础》

投资案例:摩托罗拉、德州仪器。摩托罗拉是他持股最多的股票,持有21年,股价总计上涨了20倍。

如何选股?

一、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足够的市场潜力,使其能够在未来多年内都取得可观的增长?

二、在现存的有吸引力的产品线的成长潜力快要利用殆尽之际,公司管理层是否有决心继续开发新的产品,来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业务潜力。

三、和公司的规模相比,其在研发上的努力,能取得多大的效果?

四、公司有没有胜人一筹的销售团队?

五、公司有没有可观的利润率?

六、公司做了什么事,来维持或改善其利润率?

七、公司是否具备出色的劳资和人事关系?

八、公司的高管层面是否具有很好的人事关系?

九、公司的管理是否有层次有深度?

十、是否具有诚实、略带保守的财务处理?

十一、在同行业中是否具有领先地位?是否有一些其它的生意特性,尤其是与公司所处的行业专业相关的特点,能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细节依据,来判断公司到底相比竞争对手而言有多么突出?

十二、公司是采取一种长期,还是短期的视野来获取盈利?

十三、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有可能为了增长而必须增发股票募集资金,使得流通股票数量增加,而导致现有持股人通过公司业务成长取得的获益大幅稀释?

十四、管理阶层是否报喜不报忧?

十五、管理阶层的诚信正直态度是否无庸置疑?

什么时候买入?

首先,当一个有投资价值的新企业刚开始启动时购买。这个阶段有时会持续几个月,而且还要包括打开新产品销路的艰难时段一一这时利润比较低,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信心不足的。

通常那些工厂成功地进人试验性阶段和全面进入商业化运行的消息,会吸引那些软弱的购买者,那些一见股票不再快速上升就立即抛掉的愚昧投机商。费希尔用一个古老谚语故事来提醒我们:一个试验性工厂就像是在一条糟糕的路上,以每小时10英里的速度行驶,而一个商业化的工厂则是以每小时100 英里的速度行驶。

公众也许是忽略了这一点,当这辆慢车工厂的“工程师”数个月下来还不能有起色时,他们会被吓得卖掉该股票。当股价下滑时,经纪人会暗示更严重的问题。这时候,费希尔说,会出现一个非常好的购买机会,因为在第一个工厂投人生产后,公司能更顺利地建造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工厂。

第二,当一些坏的公司消息出现时购买:像罢工、市场失误或者其他一些临时性的灾祸。

第三,对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如化工行业)中有前途的项目进行投资。这些行业的工厂都有特别大的投资,有时候在一个产品投产后一段时间,工程师们提出追加适当的投资来提高产量的建议。这会有效地增加公司的利润。那么直到股票价格上涨到能真实反映出这种前景之前,你都有购买的机会。

费希尔也提到了不要因为战争恐慌而不愿买股票。在本世纪,每次美国军队涉足世界上的某个地区,或者由此引发了严重的危机,股票市场都会下跌,但每一次都恢复过来。

什么时候卖出股票?

关于这个问题,费希尔的最著名的言论之一是:“当买进股票时各方面都在良好运行的话,那么就决不卖出这个股票。

他给出了几个例外:

第一,如果碰巧是你一开始评价这个企业时就犯了错误;

第二,如果公司的管理方法发生了变化,老的管理方法会失去动力,新的管理方法不一定会有用。另外,一个公司可能会变得太大以至于它不能再在行业中或者确切地讲在整个经济环境中做得更好;

第三,你发现了一个更好的投资机会。但是,你对新公司的了解很可能没有对多年熟识的老公司的了解多,那么你就会冒失手的风险。毕竟,你不可能了解几乎所有对很多公司来说重要的事情。

他也否认了这样的看法:应该在你认为股价太高时卖出,或者因为整个市场处于正常的下滑时期而卖出。无论用什么理由卖掉股票都意味着你胜券在握,准备在以后股价更低时买进。但在实战中,你往往会错过股票反弹的机会,而且你还得缴纳资本所得税。

费雪说,最愚蠢的做法是仅仅在因为股票价格上涨不少就把它抛掉了。真正的好公司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它的股票也会持续上涨。

4.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男,1894年5月9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证券分析师。他享有“华尔街教父”的美誉。代表作品有《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等。

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叫做“net-net”,意思是公司目前的价格比它所持有的现金和流动资产还要低,也就是说,就算公司被清算,投资人可以获得的价值会比目前的股价还要高。格雷厄姆会买进那些股价只有“net-net”价值三分之二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提供了很高的安全边际,风险极低,却有机会创造超越大盘的报酬。

“在扣除全部以前的所有物,且不计固定资产及其他资产之后,如果说某入能以低于流动净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到多种普通股票的话,在这以前,甚至包括现在,通常都被认为是愚蠢而可笑的,可结果本应该令人满意,本应该可以买到的。但以我们的经验,这种状况已持续二十多年了。”对于这些公司的股票,你无须冒任何风险就可以赚钱,“如果你能挖掘出足够多的这种股票,而且构成一个多元化的系列的话,并且,如果在你买之后它们并没有很快就涨,而你并不失去信心的话。有时候,所需要的耐心可能会相当大。”——《聪明的投资者》

5.斯坦利・克罗Stanley Kroll

斯坦利·克罗(1934年-1999)是美国著名的期货专家。他在华尔街的33年之中,一直在期货市场上从事商品期货交易,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商品期货暴涨行情中,用1.8万美元获利100万美元。斯坦利·克罗带着他在华尔街聚集的几百万美元,远离这一充满竞争的市场,漫游世界,独享人生。5年的游历中,斯坦利·克罗潜心研究经济理论及金融、投资理论,并先后出版了5本专著,其中最著名的是《克罗谈投资策略》。

克罗认为,商品交易的基本技巧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原则:

1.判断主趋势,准备采取行动;

2.沿着主趋势建仓;

3.随着主趋势的延续,逐步减少建仓量;

4.当主趋势走完时,将程序反过来进行清仓。

克罗最著名的一句话:只有时刻惦记着损失,利润才可以照顾好他自己。克罗的这种理念在执行中主要依靠技术分析。他的座右铭就是:KISS(Keep It Simple,Stupid)—— 追求简洁。

投资策略及理论:赢利时是长线,亏损时就是短线。

6.T・罗・普莱斯Thomas Rowe Price

普莱斯人称“成长投资之父” ,因为他定义和推广了成长股(growth stock)的概念而得名。他认为,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管理良好的公司来获得更高的回报。著有《投资成长股》。

概括起来看,普莱斯认为,投资者要想获得成功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成长性好的行业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有该行业内优秀公司的股票。他认为一个成长型的公司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收益的长期高增长;

2.在每个经营周期的高峰,每股收益都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3.在未来经营周期的高峰、每股收益也有望创下新高,尽管公司在同一个经营周期内收益可能会下降。

普莱斯认为,所有的行业都有其生命周期,持有股票的最佳时机应是行业成长的最初阶段,此时公司的获利能力最大,风险最小,而当行业步人成熟期后,投资者的机会就会减少,风险也逐渐变大。正因为成功地发现并运用了这个法则,普莱斯成为他所处时代中最著名的投资大师之一。

普莱斯对成长型公司的界定:

1.超乎寻常的市场和产品开发能力;

2.行业内没有强有力的竞争;

3.不受政府的严格管制;

4.劳动力总成本极低,但雇员待遇较优;

5.投资资本收益率要超过10%,以保证高的边际收益率,并且每股收益要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普莱斯说,为了选择这些股票,投资者需要经验和判断力,还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

成长型股票的判断方法:

首先,鉴别某一行业是否处于成长阶段,其次在这个行业中选择最有希望的公司进行投资。

判断成长型行业的两大指标是单位销售量和净利润。投资回报率也需要加以考虑。如果某行业的单位销售量和净利润都在增长,那么就很值得关注了。现在有很多研究资料都可以显示哪个行业正在经历最快的成长阶段,投资者往往只注意增长的速度,而不管这些行业是否已接近于成熟期。

普莱斯指出,当某一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时,一般会显示出“杠杆效应”:利润的下降速度要远快于单位销售量。在30年代,他准确地判断出铁路行业已进人成熟期: 20年代末期,在业务量增大的情况下,铁路每英里的运输量反而下降;到了30年代末期,每英里运输量比前10年的平均水平还低。由于固定费用不能够同步下降,因此利润大幅度减少。

老产业如果进人了新的成长期,不管是因为新产品的开发还是老产品有了新用途,都可以成为投资的对象;新的成长型产品的出现使得办公设备、特种化工用品、石油加工设备等产业大为改观,也给他们的股票带来了新的生机。最后,还有一些特殊的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他们在自己的成功之路上不断前进。

如何在富有投资价值的产业中寻找最好的公司呢?普莱斯主要看公司的经营记录。如果在产业周期的下降阶段,公司的单位销售量和净利润仍能增长,或者从产业周期的波峰到波峰、波谷到波谷,公司的两个指标也在不断上升,那么就可以证明这个公可具有超常的发展潜力。当发现这样的公司之后,还必须研究他们是怎么做的,从而确定他们能否保持并延续这种优势。

这些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超的经营管理水平;

2.强大的研发能力;

3.专利权;

4.财务状况良好;

5.有利的地理位置。

如果这些因素可以延续下去,就可以依此判定为成长型股票。

当公司增长速度放慢时,也通常是因为以上几个因素发生了变化,例如:

1.经营管理水平降低:

2.市场趋于饱和;

3.由于到期或者新的发明出现,专利权价值大减;

4.竞争日趋激烈;

5.法律环境恶化;

6.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税收增加。

这不利的变化使得单位销售量、边际收益以及资本回报率等指标趋坏,成长型股票的投资者应认识到是出手的时候了。

普莱斯不相信那种所谓的关于一个公司发展前景的明确预测,“没有人能够预见3年后的事情,更不用说5年和10年了”,他说:“竞争、新发明以及其他事物的出现能够在12个月内改变一切”,因而,华尔街上流行的“资产定价模型”设计远期的年收益、折算利率,给出今天理论上的价格,这即使不能说是毫无价值,也很令人怀疑。普莱斯认为,最好的办法应该紧紧盯住成长最快行业中最优秀的公司,不要试图用精确的数学方法从不可知的未来中计算出一个虚幻的结论。

周期成长型股票和稳定成长型股票

普莱斯指出,同样是成长型股票,但周期成长型股票与稳定成长型股票相比,利润和市场表现多变。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即使在大萧条时期也能维持原有的股利水平,而周期成长型股票却只能不时地削减或提高股利,因此前者更适宜需要稳定收益的捐赠基金和信托基金投资。

市场的淘汰机制也使得周期成长型股票比稳定成长型股票蕴含着更多的机会。普莱斯用许多实例证明了一件收益最大的投资方法,即在熊市中买入表现不佳、处于底部的周期成长型股票,然后等股价脱离底部后,再转换到稳定成长型股票上去。

普莱斯建议在买任何股票时都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并严格遵守。计划包括两个部分:确实买入价格和确定买人规模。

A.价格确定

相比于复杂的资产评估,普莱斯更喜欢用市盈率法来获得一个较为公正的估价。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合适的市盈率倍数:

1.首先看利润增长的历史状况,但不能把正处于高速成长期股票的增长速度推算到许多年以后;

2.成长型股票的最佳买入时机是这些股票正很少被人关注的时候;

3.股利每年都在增长的蓝筹股值得在高市盈率购买;

4.当商业周期变幻莫测时,稳定成长型股票市盈率应高于周期成长型股票;

5.处于波谷的周期成长型股票市盈率应高于处于波峰的股票市盈率;

6.当债券的收益率很高时,成长型股票的市盈率应该降低;

7.同样地,如果其他股票收益率水平较高时,就应该适当降低成长型股票的市盈率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普莱斯一般参照该成长型股票在前一个市场周期中的市盈率状况,选取该周期中最高与最低市盈率差额的1/3与最低市盈率之和作为合适的市盈率水平。

B.买入规模

当股票价格跌到买入的目标价位时,普莱斯便开始大量地买入,而从不一心想着去抄底,如果股票价格远远低于目标价位,他可能会继续买人,但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发生过。

如何去卖?

普莱斯强调,投资者必须清楚何时公司利润的增长将接近尾声。他没有说如何做到这一点,而是提出应该警觉一些变化和假象:

1.关注资本收益的下降现象,这常常是公司步入成熟的先兆;

2.商业周期的背景给研究一个公司的表现带来了困难,公司利润的下降可能是商业周期造成的,也有可能是由于公司已过了其发展的巅峰期;

3.一些特殊的产业,如房地产业、火灾和意外伤害保险业等,有着和商业周期不同的自身发展周期,这给判断带来了麻烦。

卖出规模?

在多头市场中,当普莱斯想卖出或者减少某只股票时,他会一直等到股价比当时买人限价上涨30%的时候,这时,他会卖出10%的头寸,此后股价每上涨10%他就再卖出10%的股票。

但是,如果多头市场一旦发生逆转,或者所持有的股票即将崩溃,或者公司中有坏的消息传出,他就会迅速地把股票抛光。

普莱斯后来发现,在追随成长型股票的热潮中,投资者忽略了自然资源的魅力,因此,他阐述了他称之为“新纪元”的投资方法,即除了成长股以外,还可以购买能够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资产,如房地产、自然资源、金和银等。

7.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

邓普顿在1937年,也就是大萧条最低迷的时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 Templeton, Dobbrow & Vance。公司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资产规模也迅速增长到了$3亿,旗下拥有8支共同基金。1968年,公司更名为Templeton Damroth并被转售。同年,邓普顿在巴哈马的拿骚,再次建立了自己的邓普顿成长基金。 

在之后的25年中,邓普顿创立了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坦普顿共同基金集团,1992年他将坦普顿基金卖给富兰克林集团。1999年,美国《Money》杂志将邓普顿誉为“本世纪当之无愧的全球最伟大的选股人”。著有《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

邓普顿认为,那些边际收益率高、市盈率低的小公司股票可能是更好的投资对象。邓普顿研究了许多其客户们一无所知的小公司,并买入其中一些公司的股票,而大型基金的管理者们害怕这样做,他们的资金量很大,因此需要投资的小公司数目也就会很多,而研究这些公司的费用是相当惊人的。

大多数国家的投资者都不愿意购买“垃圾”股,美国也一样,许多价格较低、成长较快的小公司股票被投资者遗弃,例如,能在未来几年内每年增长15%的塞弗威股票,其市盈率仅有8倍。邓普顿则不然,例如他投资于日本的伊藤公司的股票,这是一家全日本管理最好、规模位居第二的超级市场连锁店,每年成长30%左右,市盈率仅10倍。

他的投资理念基本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在各个市场中寻找价值严重低估的股票。

他并不仅仅满足于买便宜货,而是力求最好的便宜货。

当然,许多看起来便宜的股票并不属于他的投资对象。当他发现一只股票时,他会认真地研究和再研究,直到确信其价值十分可靠时他才买人。即便如此,他承认他仍经常犯错误。这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他投资的股票高度分散,因此这种损失微不足道。

股票中最好的便宜货应该是完全被忽略的股票,投资者从来不对它们进行研究。这也是为什么邓普顿的投资组合中有那么多陌生名称的原因。

他的一些关注点:

1.市盈率倍数。

2.边际利润率。

3.资产变现价值。

4.公司的年增长率。如果一个公司在某一年没有增长,这可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两年都是如此,那就值得怀疑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是最好的。另一方面,你必须警惕过快的增长速度,这通常是靠不住的。

5.主要的原则就是要保持应变能力,你必须在一切看来都正常的时候随时准备改变。

6.不要去预测市场走势。

8.拉里・蒂施Larry Tisch

CAN保险集团总裁。他曾经负责纽约大学捐赠基金的日常管理,他是洛伊斯集团(Loews Corporation)的共同创始人,后来又担任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首席执行官。

9.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

威尔逊1949年进入纽约华尔街,1969年以1.5万美元的初始资金创立自己的对冲基金Wilson&Associates,最终成为华尔街对冲基金巨头。

威尔逊擅长在那些将商业项目吹嘘得天花乱坠的股票上大量做空,直到骗局最终被揭穿。早在2000年以前,威尔逊的财产净值就高达约8亿美元。2011年7月1日,威尔逊创立了名为“威尔逊全球挑战”(Wilson Global Giving Challenge)的配捐基金。这个基金规定,凡非美公民为TNC美国以外地区自然保护项目捐款,他都会再捐同等款额。2013年,因不想受中风的疾病之苦,跳楼身亡,享年87岁。

图片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人力求报告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发表时间 2022-09-08 09:46     来自上海

赞同来自: Phecda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2-09-08 09:46
  • 浏览: 1150
  • 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