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论和竞争是当今社会的主要流行思维模式。好坏,美丑,优劣,强弱,不一而足。但凡限于和他人比较,大体难于心安知足。唯有自知自胜,知足强行。但此道易知难行,共勉之。感谢!
竞争是永恒的,只是愈演愈烈。时间角度,新技术层出不穷,快速更迭,空间角度,全球每一个角落都参与竞争。大争之世,立身之处随时可能破防,焦虑确实难免。
外部环境愈是纷乱,内心认知愈要清晰,否则极易被外部因素带动,激发内心的贪婪和恐惧情绪,内外互动,永无心安。
心不安定,行为就会混乱,因贪图小利而做出愚蠢之事,是自然的结果。
内心清明,外部环境才能清明,以我粗浅的理解,阳明心学“圣贤之道,吾性自足”大意也是如此。“致良知”的过程,需要事上磨炼,知行合一,与剑客兄共勉!
赞同来自: kissne 、积少成多66 、xdynaudio 、风0114 、wangyang661 、 、 、 、 、 、 、 、 、 、 、 、 、 、更多 »
为学日益,乱七八糟学一堆东西,自以为懂得很多,自以为是个明白人,其实脑袋里一团浆糊,真实认知水平为负。
为道日损,将脑袋里的垃圾清除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最后终于将脑袋里的垃圾全部清除,重新回到认知水平为零的状态,无知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道日损,是个否定的过程,前提是愿意发自内心地否定自己。
就以这个帖子为例,去年看见高手们晒收益,自己有点焦虑,然后开始反省分析,转弯抹角说了一大堆,又是心理,又是情绪,一直在绕圈子,从来不肯直指核心。
别人收益高,你焦虑,有什么好分析的,其实就一个字,你蠢嘛!
别人的收益,跟你有啥关系,又不是从你身上赚的钱,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还照顾不过来,没事找事瞎焦虑,是不是很蠢?
归根结底,是一种比较心理,类似读书时参加考试,听说别人考了90多分,比自己高很多,就开始着急焦虑,开始心里不平衡。
焦虑的原因,是因为愚蠢,认知水平为负。
这种愚蠢是习得的,在长期的普鲁士教育过程中,养成了比较和排名的习惯。
生而无知,人生的初始状态,恰好是Stay foolish的状态。
你一岁五个月,人一岁三个月,比你走得稳,走得快,你会不会焦虑着急?
因为知道的太少,才没有任何心理波动,继续傻傻地往前走。
着急的,往往是旁边的父母,他们的问题,是知道的太多。
生而无知,不知道跟人比较。长大的过程,父母拿你跟人比较,老师拿你跟人比较,最后我们学会了跟人比较,然后再拿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
每次考试,包括最重要的高考,关键不在于你考了多少分,关键在于你考了多少名。
长此以往,只有跟人比较,才能明确自己的价值,明确自己的坐标,因为我们内心没有价值,没有坐标。
这就是为学日益,认知水平从零变负的过程。
损之又损,重新回到无知无为,经过了一轮否定之否定的轮回,从负变零,重新回到空杯状态,才能进入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新境界。
吾日三省吾身,哪个想法愚蠢,哪个行为愚蠢,哪个想法和行为都愚蠢。
不破不立,脑袋里被错误的观念占满,就没有空间接受正确的观念。错误的观念不容易消除,只有发自内心地将它们和愚蠢挂钩,才能提供足够的意志和能量,抹去大脑中长期形成的神经元连接。
回到空杯状态之后,下一阶段很可能是事上磨练,由行入知,知行合一。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可惜明白地有点晚了,为什么破产要趁早,就是要早点明白自己的愚蠢。
不管真明白还是假明白,总之现在自以为明白自己的愚蠢了。
暂且到此,有缘再会。
我欣赏LZ坦诚的勇气。但并赞成愚蠢这样词。不是债券出的问题,不过性质类似,触发了对自身决策判断能力的整体重估
人有错,是无法避免的,知错能改,就善莫大焉。
债如果限定仓位,即使出现问题,问题也是有限的。
如果成功,也能获得一定收益。
遵从凯利公式,限定仓位投资博弈。
极端化思维模式,是有害的。
更多需要权衡和折中。
赞同来自: kissne 、吉吉木 、夜路沙冷 、大7终成 、谦学自悟 、 、 、 、更多 »
过去做过一些蠢事,最近在还债,过程很痛苦,承受经济损失之余,还要骂自己。
愚蠢的代价,以概率方式体现,你可能拿着左轮,对自己开了一枪,以换取眼前的利益,因为轮盘里只有一颗子弹,你幸运地躲过了,所以不知道自己愚蠢,还自以为挺聪明。
等到有朝一日,概率兑现,代价变为现实。连本带利还回去,才知道,原来自己真的很蠢。
Stay foolish, 关键是一个诚字,不是说嘴上说Stay foolish,或者取个网名叫Stay foolish,就能真正做到。
真正的谦逊,极其困难。大多数谦虚,都是装出来的,Stay foolish的自我感觉可能良好,甚至觉得自己境界比别人略高一点。大智若愚,表面装出一份若愚的样子,实际上内心自满,觉得自己大智。
愚和蠢,其含义不同,愚是无知,认知水平为0,蠢是愚蠢,认知水平为负。Stay foolish,是保持愚的状态,保持空杯状态,不是保持蠢的状态,脑袋里一堆垃圾。
人最难的,就是否定自己,要做到一个诚字,委实不易。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愚蠢,需要当头棒喝,像孙猴子一样,在五行山下压上五百年,才肯面对现实,知道自己有多少道行。
这时候才有可能对自己脑袋里的垃圾完成一次清零,进入认知升维的第一阶段:从愚蠢到无知。
愚蠢,其充分必要条件,是不知道自己愚蠢。
愚蠢,必然不知道自己愚蠢;不知道自己愚蠢,必然愚蠢。
当然,也有可能是不肯承认自己愚蠢。
知道自己愚蠢,承认自己愚蠢,是相当痛苦的,只有在遇到更大的挫折,面临更大的痛苦,人才愿意对自己的愚蠢以诚相待。
此时面临一个对愚蠢清零的契机,从愚蠢到无知的契机,如《道德经》所言: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赞同来自: 愚豆酱 、Stayfoolish
感谢金币!货币是简化的产品,这个视角很有意思,其实语言也是。剑客兄的点评基本概括了模型的三个特征:简化、形式化、缺陷。“Models are wrong because they simplify.”简化带来的缺陷,理论上可以用多元模型弥补。实际操作的困难,主要是“找到多个独立而又有统计优势的模型并不容易。”另外是分歧管控问题,比如瞎子摸象,如果将4个人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对大象有更全面的认识,...正如Stayfoolish兄所言,语言确实是简化,有很多事物是无法用现有语言准确描述的,比如道,老子用了五千言也只能大体描述。承认我们属于“我不知道”学派,我们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剑客禅心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现实世界太复杂,大体上,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是经过简化的结果,甚至就算是货币也是简化的产品。10000斤大米本质上和1克拉钻石没有任何可比性。所以模型正确只是概率问题,与所处的状态和条件有关。要在投资中找到多个独立而又有统计优势的模型并不容易。感谢金币!货币是简化的产品,这个视角很有意思,其实语言也是。
剑客兄的点评基本概括了模型的三个特征:简化、形式化、缺陷。“Models are wrong because they simplify.”简化带来的缺陷,理论上可以用多元模型弥补。实际操作的困难,主要是“找到多个独立而又有统计优势的模型并不容易。”
另外是分歧管控问题,比如瞎子摸象,如果将4个人的观点综合起来,可以对大象有更全面的认识,实际很难做到。瞎子的缺陷也可以弥补和改善,瞎子认为自己比别人看得更清楚,就比较麻烦。Stay foolish,是认知提升的起点。
接着说模型思维。这样的好贴,总是关注者甚少,也符合规律
多元模型思维可以提升预测和判断的准确性,但是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每个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要高于50%,二是模型之间具有独立性。当我们面对现实问题,要找到符合这2个条件的多个模型,是相当不容易的。
Google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招聘新员工时如果只做一次面试,成功率约为74%,两次面试的成功率为81%,三次84%,四次86%,二十次约为90%。
可以将每个面试官看成一个模型,输入结果是...
赞同来自: Stayfoolish
接着说模型思维。多元模型思维可以提升预测和判断的准确性,但是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每个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要高于50%,二是模型之间具有独立性。当我们面对现实问题,要找到符合这2个条件的多个模型,是相当不容易的。Google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招聘新员工时如果只做一次面试,成功率约为74%,两次面试的成功率为81%,三次84%,四次86%,二十次约为90%。可以将每个面试官看成一个模型,输入结果是应聘...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现实世界太复杂,大体上,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是经过简化的结果,甚至就算是货币也是简化的产品。10000斤大米本质上和1克拉钻石没有任何可比性。所以模型正确只是概率问题,与所处的状态和条件有关。要在投资中找到多个独立而又有统计优势的模型并不容易。
赞同来自: kissne 、Timlin1024 、neverfailor 、云在东方 、qmnxzqq 、 、 、 、 、 、 、 、 、 、 、 、 、 、 、更多 »
多元模型思维可以提升预测和判断的准确性,但是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每个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要高于50%,二是模型之间具有独立性。当我们面对现实问题,要找到符合这2个条件的多个模型,是相当不容易的。
Google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招聘新员工时如果只做一次面试,成功率约为74%,两次面试的成功率为81%,三次84%,四次86%,二十次约为90%。
可以将每个面试官看成一个模型,输入结果是应聘者的各项数据,输出结果是录用或不录用,能够被选择担任面试官,模型的判断准确率假定高于50%,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模型的独立性降低,在3次面试之后,很难再找到一个独立视角的面试官。
类似的,我们基于多元模型的逻辑可以知道,由业务部门的两位经理完成面试,其效果不如由业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各派一名经理完成面试。
在各类不同的领域使用多元模型,都应该注意到模型的独立性问题。比如选股,如果市盈率模型和市净率模型都指向同一股票,多模型的价值不是太大,如果市盈率模型和某个基于技术指标的模型都指向同一股票,多模型的价值则有明显提升。
换言之,三个集思录的高手同时看好一个标的,不如一个集思录,一个淘股吧,一个雪球的高手同时看好一个标的:)
多元模型的根本逻辑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关于经济数字(增长率、失业率、通胀比例等)预测的统计数据表明,预测最准确的经济学家,其准确率比平均准确率高9%,两个平均水平的经济学家预测结果的交集,准确率比平均准确率高8%,三个高12%,四个高15%。因此3个普通经济学家在一起预测,准确率要超过预测最准确的经济学家。
这是典型的集体智慧胜过个人智慧,瓶颈同样卡在独立性,10个经济学家只能高出19%,再往后忽略不计了。因此像市盈率这样的臭皮匠也是可以用的,只要其准确率大于50%,难点在于找到多个独立视角的臭皮匠。
现实世界还有另外一个制约,多个臭皮匠之间能否有效管控分歧?如果一个创业团队有多个不同背景的创始人,能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盲点减少,决策正确的概率明显提升,但是背景相差越大,分歧也就越多,分裂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为什么两到三个核心创始人组成的团队,成功的概率最高,既有多元模型的独立性边际效用递减原因,也有沟通成本和分歧管控的原因。
理论模型跟现实问题,总是存在差距,因此所有模型都是有缺陷的,严格意义上,都是错误的。但是多元模型的基本逻辑,能帮助我们看清一言堂固有的缺陷,和多元化天生的价值。
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日常操作,可转债的低价和低溢价,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属性,因此双低策略是一种多元模型。实际交易中我们发现很难两者俱得,是因为有博弈存在。
可转债大约有几个维度的相对独立属性:价格,溢价,流通数量,下修概率。如果能再加上正股本身的一些属性,在准确率方面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未来如果有时间,可以做些研究,对大饼品种分配不同的权重,类似于从每人一票,进化到桥水公司的创意择优。
2022年的艰难远超预期,简单做个总结吧。比如我们将大脑设置为三个状态,一是空,二是烧脑,三是输入垃圾信息,或者随意胡思乱想。
今年投资大概亏损了10%到15%,主要问题出在年初,开年感受到了风险,将IC换成银河香草,放弃贴水和理财收益换取持仓风险的降低,但是后边在下跌过程中加仓过快,导致全年被动。
好在股指已经回到低位,疫情也接近尾声,2023机会大于风险,保持仓位很重要,下跌继续加仓。以指数配置和轮动为主要策略,结合可转债大饼,目标跑赢沪深300指数5%到10%。
上半年收获...
----受教了,刷手机还是拿起书本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问题。
赞同来自: kissne 、djc354133 、Timlin1024 、张霸气 、逐风战士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年投资大概亏损了10%到15%,主要问题出在年初,开年感受到了风险,将IC换成银河香草,放弃贴水和理财收益换取持仓风险的降低,但是后边在下跌过程中加仓过快,导致全年被动。
好在股指已经回到低位,疫情也接近尾声,2023机会大于风险,保持仓位很重要,下跌继续加仓。以指数配置和轮动为主要策略,结合可转债大饼,目标跑赢沪深300指数5%到10%。
上半年收获了不少艰难的经历,下半年收获了一些读书和思考。最有收获的,是在减少信息摄入方面做了些尝试,取得了一点进步。
如果习惯大量摄取信息,减少输入会很不适应,大脑处在无聊的状态,稍不注意,就会下意识地打开手机或电脑。
比较好的办法是用烧脑替代,比如阅读有难度的书籍,让大脑仍然有事可做。
主动消耗能量是反本能的行为,烧脑会让大脑感到痛苦,但是这种痛苦,比无聊更容易克服。有篇小说,写一个犯人独自关在监狱里,身边只有一本国际象棋棋谱,出狱后成了顶尖高手,想来符合逻辑。
空是最高境界,次之是烧脑,再次之是输入信息让大脑兴奋,但是不用思考。自从将目标转移到烧脑,实际效果好了很多。
学习马尔可夫模型之后,发现改变的要点在于不同状态之间的改变概率。比如我们将大脑设置为三个状态,一是空,二是烧脑,三是输入垃圾信息,或者随意胡思乱想。
从二和三进入一的概率很小,从一退出的概率又极大,因此可以暂时忽略一,未来再尝试通过冥想来进入一。
关键是二与三之间的转换,二是非舒适状态,三是舒适状态。需要盯住两个转换概率,当我们处于烧脑状态时,尽量延长时间,降低转换到三的概率。当我们处于输入垃圾信息的舒适状态,能够随时觉察,提升转换到二的概率。
盯住两个关键点,不用过多使用意志的力量,也能慢慢脱离垃圾信息输入状态。
同样的模型也可用于锻炼身体,坐着躺着是舒适状态,出门锻炼是非舒适状态,关键在转换概率,在转换概率的边际改进。
新年计划沿着这条路,持续增加处于非舒适区的时间,其他的改变应该会是副产品。
赞同来自: kissne 、qmnxzqq 、一九零零 、hjndhr 、cclqzqy 、 、 、 、更多 »
我一直保持有读书思考的习惯,工作也颇具挑战性,但是认知能力的提升仍然不明显,只有量的积累,缺乏质的提升。
究其原因,还是认知碎片化,未形成体系,就像前面说到过的吸星大法,吸了一堆内力,大多互不兼容,在身体里打架,连“杀一人,医一人”的平一指大夫都束手无策。即使问题没令狐冲这么严重,也只不过像段誉的北冥神功,吸了很多内力,打架时半点也用不上。
读《模型思维》,同样来自芒格的启发:“你们需要的是在头脑里形成一个由各种思维模型构成的框架。然后将你们的实际经验和间接经验(通过阅读等手段得来的经验)悬挂在这个强大的思维模型框架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们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加深对现实的认知)”
芒格的思维习惯是一种双轨分析,一条是正向轨道,选择多个合适的思维模型,从正面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另一条是逆向轨道,检查当大脑处于潜意识状态,会自动形成哪些误判。也即上面提到的误判心理学,同样可以归结为多个心理学模型。
芒格认为做重大决策,必须有一个检查清单,清单所列,估计就是他的多元模型,从正反面多个角度分析和审视问题,力求洞察本质。这个方法跟他的投资决策频率和仓位是相匹配的。
不敢重仓,是因为看得不够清楚。如果某个交易策略的期望收益为正,通过分仓到多个满足策略的标的,对冲随机性带来的误差,最终可以获得平均期望收益,在集思录广泛使用的摊大饼策略,既是基于这一原理。
《模型思维》用数学方法推演得出多样性预测定理,使用多个具备独立性的模型进行预测,相反类型的预测误差(正负)会相互抵消,多个模型的平均值比任何一个模型更加准确。也就是说,使用多个模型和框架进行思考的人,比使用单个模型的人预测的准确性更高。
如果使用多模型策略,只要分析得足够清楚,重仓一个标的,和摊大饼策略,其数学原理是类似的。
说得直观一点,假设通过模型A,选中了A,B,C,D等10只股票,我们同等份买入,这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方式。假设A,B,C,D等10个模型,都指向买入贵州茅台,我们根据每种模型的结果,买入一份贵州茅台,总共买入了10份,同样是一种降低风险的方式。
这10个模型,需要具备多样性,也即彼此独立,因此模型的总数量要足够多,要跨行业。
股市以外的人生有一些重大决策,很难通过分仓来降低风险,只要借助多元模型思维,重仓同样可以控制风险,而且能够聚焦获取复利。我个人有很强的分仓倾向,导致了严重的聚焦不足问题,阅读《模型思维》,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重仓的心理恐惧,对仓位配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是一大收获。
本贴因情绪而起,前面探讨的话题,主要是有关情绪的内容,说到认知,也是与情绪相关的认知。静等关于《模型思维》的学习心得
讨论情绪,初心是避免情绪对认知形成干扰,在过程中大致看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对情绪的探讨先告一段落。
接下来重点探讨一下认知问题,现在流行一句话,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持续提升认知水平,几乎是每一位投资者努力的目标。
认知水平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限于投资,如《教父》中所言,“那...
赞同来自: kissne 、hjndhr 、gaokui16816888 、FF章鱼 、虎眼瞪牛 、 、 、 、 、 、 、 、 、更多 »
讨论情绪,初心是避免情绪对认知形成干扰,在过程中大致看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对情绪的探讨先告一段落。
接下来重点探讨一下认知问题,现在流行一句话,人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持续提升认知水平,几乎是每一位投资者努力的目标。
认知水平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限于投资,如《教父》中所言,“那些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但是从认知获益或因认知受损,最直接、最快捷的一件事,莫过于投资了。
所以我们很少见到比股民更热爱学习的群体:)
如何提升认知水平?过去没有认真考虑过,最近时间相对空闲,重读了(快速浏览和部分精读)《穷查理宝典》、《思考,快与慢》、《模型思维》等书籍,从方法论角度做了些思考。
提升认知水平,可以从两个方向努力:逆向和正向。
逆向思维,又要提到查理芒格的名言:如果我知道我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芒格曾经谈到他的思维习惯,“我总是试图通过伟大的数学家雅克比提倡的逆向思维来考虑问题。雅克比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我得到正确判断的办法,通常是先收集各种错误判断的例子,然后仔细考虑该怎样避免得到这些下场。”
逆向思维,就是避免踩坑。踩的坑少了,正确的概率自然就高了。以股市为例,很多老股民在股市里混的年头长,踩过的坑多,不再犯一些明显的错误,即使没有明显的正向认知能力提升,日常操作的风险收益比均值也会上升到50%以上,逐渐开始盈利。
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是逆向思维的典范,值得反复阅读。
逆向思维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坑太多,难免顾此失彼,最后总有一款适合你。《人类误判心理学》就列举了25个坑,看了后边忘了前边。
另一个是,你明知道前边有坑,未必就能避开。思维习惯,往往是大脑神经元连接的最短路径,也即反应最快,消耗能量最小的路径,重构是极其困难的,反复踩坑才是常态。
芒格看问题直至本质,不玩虚的,误判心理学也不例外,以简单实用为第一目的,不在意这些观点的理论与实验基础,也不在意观点的一致性和完备性。只要自己觉得好用就行,提升投资收益才是王道。
作为芒格的读者,遇到的问题就是误判心理种类过多,过于散乱。如果从逻辑上做更清晰的分类和整理,会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思考,快与慢》其实也是误判心理学,基本观点是人类为了减少大脑能量的消耗,在大多数时候,采用快速反应的直觉思维(系统一)应对问题,只有在迫不得已,才启动专注、深入思考的理性思维(系统二)。
直觉思维有快速反应、能量消耗少的优点,多数时候是有利的,但是也存在先天不足,容易引起误判。(芒格也认为误判心理学相关的思维习惯总体上很有用,但是经常误导人。)
《思考,快与慢》中的系统一和系统二,讨论的是纯粹认知问题,误判因认知缺陷而起,而非情绪的影响。《人类误判心理学》则没有区分认知缺陷和情绪影响。
如果简单的做一下分类,认知能力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一是情绪影响,二是系统一的认知缺陷,三是系统二的能力不足。对三类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将会获益良多,可惜我现在脑袋里还是一团浆糊,完全没有一个清晰的分类和逻辑结构。
逆向大致先讨论到这里,下边重点说正向,主要说《模型思维》的学习心得。
多谢支持!我的投资业绩平平,跟大佬差距实在太远了。前些日子说要训练自己的大脑,戒除短时间、发散式的认知学习,减少信息输入。实践效果,刚开始有些进步,最近花了不少时间看世界杯,加上国内封控政策急转弯,大量的信息涌入,就像一个减肥的人回家过年,不知不觉间前功尽弃。明日看完决赛,再收收心,重启大脑训练计划。看球之余,继续浏览了一些神经生理学方面的书籍,关于大脑结构、神经递质等,同时也在尝试精读《模型思...期待大作
赞同来自: 张霸气 、自由椰子 、shakdockcn 、jiandanno1 、FF章鱼 、 、 、 、更多 »
追更,大佬思想受益匪浅多谢支持!我的投资业绩平平,跟大佬差距实在太远了。
前些日子说要训练自己的大脑,戒除短时间、发散式的认知学习,减少信息输入。实践效果,刚开始有些进步,最近花了不少时间看世界杯,加上国内封控政策急转弯,大量的信息涌入,就像一个减肥的人回家过年,不知不觉间前功尽弃。明日看完决赛,再收收心,重启大脑训练计划。
看球之余,继续浏览了一些神经生理学方面的书籍,关于大脑结构、神经递质等,同时也在尝试精读《模型思维》,提升认知水平,以后会抽空写一些这方面的学习心得。
另外本贴的最后聊到小孩的风险教育和职业选择问题,后来又做了些更深入的思考,要详细写出来,估计有一些篇幅,跟本贴主题离得有点远,所以新开了一个贴《选择与努力》,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惭愧的是最近两周也没有再写。小孩教育,一直是非常关注的问题,应该会继续写下去,可以系统性地整理一下思路,为小孩未来择业提供帮助。
从博弈角度看,实际博弈收益风险比值,当收益风险比值越高,下注仓位越高,反之,下注仓位越低。谢谢!如何根据不同的风险收益比来决定仓位和轮动,也是最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关键是如何量化不同品种的收益风险比,精确量化可能做不到,至少能做到大致的评估,有一些基础性的评估原则。比如在可转债和期指两个大类之间调整仓位的比例,期指在几个宽基之间调整比例,可转债在不同类别之间调整比例。请群里的各位高手多多指教!
要懂得审时度势,有利加大博弈强度,不利减小博弈强度。
同等收益率,选择风险小的,同等风险,选择收益率高的。
风险是需要管理和控制的,可以用规避、对冲、组合等方式化解风险。
风险管理需要是能力,收益多少需要些运气。
收益不稳定并不是问题,但一定要守住风险底线。
高收益就要承担高风险,这是赌徒思维。我们投资就是要寻找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称性。不然,大家来集思录干嘛?大家搞可转债干嘛?赞同风险收益不对称是投资获利的基础。鼓励小孩拥抱风险,类似于鼓励他们跳进水中,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不要因为怕呛水躲在岸上,现在洪水泛滥,完全不被水淹的地方越来越少了。至于跳到水中,怎么学游泳,是下一步的事情。
赞,教育就是把我们理解的世界本质告诉孩子。赞同风险收益比和信息不对称是利润来源的两个关键点。不过不太赞成,赚信息不对称的钱,经常需要低道德标准。几乎所有的博弈参与者,都希望拥有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而且信息不对称,通常是通过资源投入换取的,只要不违反基本的道德和法律标准,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利益,应该是在游戏规则之内的合理行为。
不过我觉得承担风险并不是利润的来源,要跟孩子说明,承担风险收益比好的风险才是真暴利,例如用买彩票来承担风险那是纯败家。
另一个暴利来源是信息不对称,大到各种忽悠的大砖家和智商税产品,小到假装工作实则摸鱼的小员工,其实都在赚着信息不对称的钱。赚这种钱,经常需要低道德标准,培养孩子赚这种钱有损人品。
如果把承担风险和利用信息不对称结合起来,那是暴利中的暴利,...
风险是竞争门槛,是收益的重要来源。个人觉得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风险教育非常重要,不是教育他们长大以后要规避风险,而是教育他们要拥抱风险。我家小孩慢慢长大,最近开始意识到未来收入高低对生活品质的影响,我借机说法,如果未来工作想收入高,就不能追求稳定。收入又高又稳定,除非学习特别努力,成绩特别好,考上名校,像你这样,作业都不太愿意完成,以后想收入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力,借助风险和波动的力量,获取风...marke
赞同来自: 宿不移 、江天一叶 、梦在路尽头 、小会砸 、量化投资先锋 、 、 、 、更多 »
风险是竞争门槛,是收益的重要来源。个人觉得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风险教育非常重要,不是教育他们长大以后要规避风险,而是教育他们要拥抱风险。我家小孩慢慢长大,最近开始意识到未来收入高低对生活品质的影响,我借机说法,如果未来工作想收入高,就不能追求稳定。收入又高又稳定,除非学习特别努力,成绩特别好,考上名校,像你这样,作业都不太愿意完成,以后想收入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力,借助风险和波动的力量,获取风...高收益就要承担高风险,这是赌徒思维。我们投资就是要寻找收益和风险的不对称性。不然,大家来集思录干嘛?大家搞可转债干嘛?
风险是竞争门槛,是收益的重要来源。个人觉得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风险教育非常重要,不是教育他们长大以后要规避风险,而是教育他们要拥抱风险。我家小孩慢慢长大,最近开始意识到未来收入高低对生活品质的影响,我借机说法,如果未来工作想收入高,就不能追求稳定。收入又高又稳定,除非学习特别努力,成绩特别好,考上名校,像你这样,作业都不太愿意完成,以后想收入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力,借助风险和波动的力量,获取风...应该是承担合理的风险次数与幅度,获取超额的回报次数与幅度。
风险是竞争门槛,是收益的重要来源。个人觉得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风险教育非常重要,不是教育他们长大以后要规避风险,而是教育他们要拥抱风险。我家小孩慢慢长大,最近开始意识到未来收入高低对生活品质的影响,我借机说法,如果未来工作想收入高,就不能追求稳定。收入又高又稳定,除非学习特别努力,成绩特别好,考上名校,像你这样,作业都不太愿意完成,以后想收入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力,借助风险和波动的力量,获取风...讲的真好,孩子成长路上有位明智的长辈做引导太幸运了!
风险是竞争门槛,是收益的重要来源。个人觉得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风险教育非常重要,不是教育他们长大以后要规避风险,而是教育他们要拥抱风险。我家小孩慢慢长大,最近开始意识到未来收入高低对生活品质的影响,我借机说法,如果未来工作想收入高,就不能追求稳定。收入又高又稳定,除非学习特别努力,成绩特别好,考上名校,像你这样,作业都不太愿意完成,以后想收入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力,借助风险和波动的力量,获取风...赞,教育就是把我们理解的世界本质告诉孩子。
不过我觉得承担风险并不是利润的来源,要跟孩子说明,承担风险收益比好的风险才是真暴利,例如用买彩票来承担风险那是纯败家。
另一个暴利来源是信息不对称,大到各种忽悠的大砖家和智商税产品,小到假装工作实则摸鱼的小员工,其实都在赚着信息不对称的钱。赚这种钱,经常需要低道德标准,培养孩子赚这种钱有损人品。
如果把承担风险和利用信息不对称结合起来,那是暴利中的暴利,例如民营医美、杀猪盘公众号等,但道德负担的问题还是存在。只有投资是个例外,既能获得有利的风险溢价,利用信息不对称割起对手来又能毫无心理负担,简直是完美的赚钱行业。
风险是竞争门槛,是收益的重要来源。个人觉得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风险教育非常重要,不是教育他们长大以后要规避风险,而是教育他们要拥抱风险。我家小孩慢慢长大,最近开始意识到未来收入高低对生活品质的影响,我借机说法,如果未来工作想收入高,就不能追求稳定。收入又高又稳定,除非学习特别努力,成绩特别好,考上名校,像你这样,作业都不太愿意完成,以后想收入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力,借助风险和波动的力量,获取风...金言
赞同来自: kissne 、蓝天还是白云 、caopanshou日记 、柚子不好哭 、七彩云南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家小孩慢慢长大,最近开始意识到未来收入高低对生活品质的影响,我借机说法,如果未来工作想收入高,就不能追求稳定。收入又高又稳定,除非学习特别努力,成绩特别好,考上名校,像你这样,作业都不太愿意完成,以后想收入高,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力,借助风险和波动的力量,获取风险收益。
如果你想每个月旱涝保收,拿稳定工资,必须创造出明显高于工资的价值,要不老板为什么招你,给你发这么高的工资呢?如果你不怕亏损,选择自己干,收入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波动的曲线,这样你就可能踩在波动的高点,获得额外的收益,甚至可能数倍于你个人创造的价值。
至于怎么躲开波动低点,踩在波动高点,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要靠实践出真知,就跟冲浪一样,反复去尝试,反复摔下来,试的次数多了,就有可能站起来,站起来次数多了,就有可能学会保持平衡。
而且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冲浪,看到浪就躲开了,因此少了很多竞争对手。比如说找工作,大多数人都喜欢拿稳定工资,永远都知道下个月能拿到多少钱,而且工资只能升不能降,所以他们互相卷,找工作很难,年纪大了只能去开滴滴。你只要愿意做销售,拿浮动工资,低底薪高提成,很多老板都愿意给你一个尝试的机会,分分钟都能找到工作,只要还能卖出东西,干到65岁都行,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如果还嫌收入低,就直接创业自己干,浪更大。做销售,一分钱没卖出去也能拿底薪,最差只是吃不饱肚子,创业就可能亏钱了,饿肚子事小,还有卖房子的。做得好,站在最高点的你都知道,马云,马化腾,马斯克,想不想以他们为榜样?
小朋友说,这些都挺好,就是不知道怎么做,开什么公司才能赚钱,怎么才能将东西卖出去。
我说,是有一些工作比较容易做,比如说当保安,当超市收银员,是个人都会做,可是你一看就会做,别人也一看就会做,你觉得收入会高吗?还有一些工作,学一学就会做,比如说修汽车,修空调,问题是别人学一学也会做,收入同样能高吗?还有一些工作,比如说当医生,当律师,收入是很高,但是要学很久,先要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名校,你又觉得读书太辛苦,也不适合你。
前两年你小点的时候,听我们说国外没人愿意干脏活累活,如果愿意收垃圾,通马桶,也能拿到不错的收入,而且国外的工作歧视没有国内严重,你觉得干这些工作也挺好,我让你先尝试一下,每天到小区的垃圾桶边上站10分钟,你又不愿意。
所以要不你就好好读书,找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要不你就别怕难,别怕失败,多去尝试做有风险的事情,多试几回,多摔几次,踩的坑多了,赢的概率自然就大了,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小朋友不置可否,显然还是想好处全占到,既要又要,可是逻辑摆在这,相信他最后还是得面对。
话说回来,在这个急剧变动的时代,仅仅靠十年寒窗苦读,积累一些专业知识,就能完全规避风险吗?技术快速更迭,资金潮汐涌动,导致行业周期缩短,基业长青的企业越来越少,很多职业甚至直接消失,不主动去习惯与风险相处,早晚被迫面对风险。
同样的,因为害怕亏损,选择持有银行理财甚至现金,貌似最安全,实际长期跑输通胀,风险最大。何况现在连债券都会暴跌,银行理财都可能亏损,哪有什么绝对安全的好事。
总而言之,风险是无法逃避的,面对风险这个说法都有点消极,积极的态度是拥抱风险、研究风险、想办法控制风险。
套用一句电影台词:那些害怕承担风险的人,已经在承担风险了。
赞同来自: 水穷云起时 、snoooker 、Jifandailu
楼主文笔很好,平实有见地,看标题以为是个吐槽贴,点进来是个宝藏贴,没有一些阅历写不出来啊,敢问楼主今年业绩如何,接下来看好哪些标的呢谢谢!资金经常进出,算不清楚准确的亏损比例,估计接近-15%。我对具体标的不太了解,基本的想法是躺平,期指吃贴水,少量的可转债大饼,能超越宽基指数就行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hjndhr 、海浪9999 、武汉扬冠科技 、ljkkoj 、 、更多 »
我懂,但是我不想说,主观交易和客观交易就是两回事,输家都是用主观交易的,因为他认为他自己就是对的!嗯 我有点明白您说的意思了
尽量把自己的交易策略 整理成可以文字化的 可以操作的步骤
当你发现哪个环节主观因素比较多
那就尝试改进它
然后用这个策略先说服自己
包括这个策略有效么
这个策略如果真的有效
为啥没有大资金按照这个策略做 从而降低这个策略的收益率
如果这个策略有超额收益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的收益率 那么是哪些对手盘在为这个策略买单
他们买单是因为他们傻么.
首先说服自己 当你的策略连你自己都无法说服的时候 你就是在赌!
赞同来自: kissne 、等待等待牛市 、始终心要 、xgjxgq 、hantang0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一群强盗刚抢到一批财货,兴高采烈地庆祝,一个强盗叹息道,“要是世界上没有警察多好,我们的生活该多么幸福!”,强盗头子呵斥道,“蠢货!要是没有警察,所有人都来当强盗抢东西,哪还有我们的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风险也是一种门槛。做强盗并不存在准入门槛,而是被抓的风险,让人避而远之。
门槛是个好东西,我们应该热爱门槛,拥抱门槛,闻槛则喜。因此我们应该热爱风险,拥抱风险,一听到风险就眼前一亮,一看到风险就看到机会。
当然,热爱风险不是要去做强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且我们热爱的风险,应该是表面吓人,实际可控的风险。
通常的门槛,是靠长时间的资源积累形成,也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跨越。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TOP2,985,也就是为了毕业以后起点更高,能跨越门槛,进入到体制内或者高收入的大厂工作。官二代、富二代的起点高,则是因为他们的父辈终其一生的积累。
风险比较特殊,实际准入门槛不高,情绪准入门槛很高。仅仅是出于对未知和亏损的恐惧,就导致了参与者数量的大幅下降。
比如说期货,由于市场上流传一些因为期货破产的故事,期货被视为洪水猛兽。很多人不假思索,就将其排除在参与范围之外。而事实上期货也有不同的类别,不同的交割方式,不同的操作模式,风险的级别都不一样。
IC,IM吃贴水,在集思录这个低风险论坛,也是主要的讨论内容之一,与持有相应的ETF相比,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不需要资源积累,仅仅因为害怕风险,竞争就大幅减少,这样的门槛,值得额外珍惜。杠杠是机构投资者之必备工具,我们应该去研究,而不是去排斥。
当然,进到门槛之内,如果大家在那里多空博弈,互杀互砍,因为都是高手,风险还是很大的。如果用门槛内的工具,跟门槛外博弈,就有明显优势了,比如用IC替代500ETF,就是降维攻击。
论坛里有好几个讨论IC为什么有贴水的帖子,非常有营养,受益良多。巴菲特说过,搞清楚谁在买单,是坐下来享受美食的前提条件。可转债为什么是好赛道,原因是可转债正股的持有者在买单,本来谈好10块钱转股,随时有可能转成8块钱,正股持有者不是冤大头,谁是冤大头呢?
当然可转债的借款利率低,对公司发展也是有益的。但是借来的资金是大股东或管理层在支配,未必真正能够促进公司业绩,再说从资金投入到业绩体现,也有很长的周期,总之对小股东而言,买单是大概率。
整个赛道风险收益不对称,必然有赛道外的人在买单。分级A,是分级B在买单,期指贴水,是对冲基金在买单,背后则是基金持有人在买单,或者宽基指数中的垃圾股票持有人在买单。类似的还有体制内外、垄断行业等,扯得就有点远了。
风险的第一层是情绪门槛,第二层是认知门槛。
风险是不确定性,既有向下的不确定性,也有向上的不确定性。另外一群人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只关注赚钱的故事,不关注亏损的故事。
现实很残酷,大多数人经过反复折腾,仍然逃不过挨打的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真正的门槛在第二层,如何提升认知,做到风险可控,真正享受到风险带来的收益,也正是集思录群友长期研讨的核心话题。
知易行难,这周进入实践阶段,问题变得更加个性化,等到有更具普遍意义的心得再做分享。在前边的写作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较散乱,因时间和主题所限,没有记录下来,正好补记几段。一个是前边提到,即使守株待兔,也不能随便找个地方,至少应该守在兔子多的地方。当时突然想到,对守株待兔这个词要做重估,背后其实是个概率和策略问题。某种意义上,可转债摊大饼就是一种守株待兔,守着十几棵甚至几十棵大树,遇到利...认知的变现,确实太难了,因为认知永远有时效性
情绪不稳定,主要的原因,是期望过高。建议看看《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决策。可以解决你提到的大部分问题。
期望可以分成两类,绝对收益期望,相对收益期望。今年大市不好,绝对收益为负,再对比一些高手10%以上的正收益,不免引发一些复杂的焦虑情绪。
赞同来自: machine 、何必当初 、二零20大吉大利 、好奇心135 、jiangdaya 、 、更多 »
我觉得,想持续的做一件事情,就是要可持续发展。比如我喜欢玩游戏,但老坐着,对身体不好,就玩一会,休息一会,这个有点类似自律。对不喜欢的事情,也不一定是不喜欢,比如做牛肉,找到规律,慢慢做,我的方法,买牛腩,头天粗盐腌渍,第二天清水泡,然后高压锅开锅,小火焖几个小时,用自然的力量,让牛肉熟烂。就是把事情尽量分解开,慢慢做。而在投资上,到处都是小仓位来,亏钱的品种熬,赚钱的品种盈利部分,择机加。亏钱...是的,我就是读书和回测统计切换搞。
回测烦了,就去读书;书读累了,就去回测。这样就不烦了,效率还高。
其实,这两样我都喜欢;只是顿顿吃红烧肉,也腻啊。
赞同来自: kissne 、柚子不好哭 、一思难过 、张霸气 、一树茂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一个是前边提到,即使守株待兔,也不能随便找个地方,至少应该守在兔子多的地方。当时突然想到,对守株待兔这个词要做重估,背后其实是个概率和策略问题。
某种意义上,可转债摊大饼就是一种守株待兔,守着十几棵甚至几十棵大树,遇到利好了,某只转债暴涨,就相当于一只兔子撞上来了,开心地笑纳,然后换棵树再守。
买股票同样是守株待兔,散户并没有影响股票价格本身的能力,买一只股票就相当于守着一棵树,等着价值发现也好,游资光顾也好,都是在等资金进来。
只要是被动型投资,都可以算作守株待兔。区别无非在于,你是集中还是分散,重仓守着一两颗树,还是在几十棵树之间转悠。另外你守的地方是否经常有兔子出没,比如守工农交建这些大树,明明是每年摘点果子解决温饱问题,还老想着有兔子撞上来。当然还有风险问题,树上有没有蛇,别兔子没守到,被蛇咬一口。
淘股吧的模式,类似于拿着木棍追兔子,跟守株待兔相比,至少有一个缺点,消耗的能量大,肚子饿得快。除此之外,还消耗时间,影响日常工作。集思录的人在树下默默无语,一边读书,一边看戏,一分钱都舍不得花,三天都不吃一顿饭,在边上开饭馆的券商喜欢谁,不言自明。
淘股吧追兔子,每天锻炼,出来几个天才,比兔子跑的还快,一抓一个准。钱多了,再配上快马、猎犬、弓箭,终于成了一方游资。集思录守株待兔,有时间琢磨,有人开始调查统计兔子的行踪,在兔子出没的地方挖陷阱,下套子,守到的兔子越来越多,偶尔还撞上一只野猪。
少年意气,江湖传奇,从来都是鲜衣怒马,快意恩仇,哪有老谋深算,守株待兔的。初入股市,还是应当先去淘股吧,体验一下短线追涨,再入集思录,一元一角地攒钱。
写这么多,其实是想说,我们有很多被固化的认知,未必是正确的。比如提到守株待兔,大脑神经网络马上会联想到愚蠢和懒惰,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中性的策略,如果在概率和方法上做过优化,未必不是一种好策略。
大脑神经网络,是在幼儿及青少年时期被塑造和固化,父母和老师起了主要作用。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大多是普通人,知识和见解,本身就有很多不足之处。使用的教材,主要目的是为了启蒙,对复杂的现实世界做了简化,同时还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反思被塑造和固化的思维方式,修剪灌溉,重构认知体系。
我曾经感受过的一次颠覆性思想冲击,是在十几年前读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一个脸谱化的历史正面人物,评价一个脸谱化的历史反面人物,除了批评,还有盛赞,让我感到非常吃惊。由此认识到,小时候上的政治课,不一定能洗脑,因为你先有了防御心理,但是历史课是在真正的洗脑,你以为在学真实的历史,实际上只是简单化,脸谱化,意识形态化的历史。
比历史课影响更大的,有可能是语文课,我们的语文学习,重修辞,轻逻辑,而且文以载道,隐含了很多价值观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除此之外,传统的历史和语文教学方式还有另外一个影响,就是让学生误以为人文社科问题,也有标准答案,不支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训练逻辑和证伪。
现在的小孩好多了,可以接受到多元化信息,当然他们也更早受到垃圾信息、针对性信息(如今日头条筛选机制)的干扰,洗脑无处不在,通过改变大脑输入来影响大脑输出,从来都是最经济的方法,不过无论如何,多元化信息总是优于单一信息。
前边说过,我们这一代是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代,经历了从农业社会转型到信息社会,从物资短缺到物资极大丰富,信息短缺到信息极大丰富。福祸相依,同时也体验了最激烈的思想矛盾与冲突,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
过去的时代,起于单一价值,终于单一价值。现在的时代,起于多元价值,终于多元价值。只有我们这一代,起于单一价值,终于多元价值。思想的矛盾与冲突,不仅来自意识形态,而且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储蓄与消费,选择与努力,集体与自我,竞争与协作,很多基本价值观都面临重估,甚至不止一次的重估。
在剧烈变动的过程中,需要持续反思,尤其是对那些在幼年被反复强化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能习以为常,需要重新思考其底层逻辑,这也是认知重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吧。
赞同来自: kissne 、prettycat 、hjndhr 、胖子大水桶 、xiaofeng71 、 、 、 、 、 、 、 、 、 、 、 、更多 »
首先,赛道不是目标,而是努力的方向。
目标是点,方向是线。两点决定一线,选定了目标,也就确定了方向。但是选择了方向,不等同于选择了目标。我们只是朝着某个方向努力,不以方向上的某一个具体点位为目标。
方向和目标的区别,过去未能深刻理解,总是下意识地设立目标,而且设立过高的目标。
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形成心理张力,可以让人行动起来,想办法改变现实,向目标靠近。问题在于,我们设立的目标通常都有问题。
绝大多数人都是借用世俗的标准,以权力、财富、名声等作为自己的目标,比如升到什么职位,拿到多少年薪,买多大的房子,投资翻上几倍等。
大家都是俗人,世俗标准也没问题。问题在于,我们设立的目标跟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比较一下应届毕业生的期望工资和实际工资,股民的期望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购房者的期望房价和实际房价,我们不得不承认,直面惨淡的人生,确实需要勇气。
知止而后有定。止是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有方向就有定力。可是大多数目标,其实只是欲望,罔顾客观现实,也没有努力的方向。真正的知止,应该是选定方向,不设目标,穷己之力,看看能走多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根据我个人的情况,还是准备从戒开始修行。短期的努力方向有两个,一是戒除短时间、发散式的认知学习,减少信息输入;二是戒除各种不切实际的欲望和目标,减少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带来的情绪干扰。
戒定慧是佛家修行三学,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我对佛学了解甚少,姑且按照个人理解,将这三个字照搬过来,作为自己的修行方向。个人的理解,未必符合佛家精义,只求逻辑自洽,学以致用。
戒,是戒除、戒律,是一种否定。我们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至少知道自己不应该去哪里,类似做选择题,先将错误的选择勾掉,自然增加了正确选择的概率。
还是芒格那句话,“如果我知道我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无效的信息和无谓的情绪,导致了大量的时间浪费。虽然没死在上边,从有效时间的角度,也可以理解成生命缩短了。如果能远离,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于正确的方向,可以让效率倍增。随着年纪增长,愈发觉得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不让时间虚度,是人生头等大事,因此以戒为先,以时间为先。
定,是定向、定力,是一种肯定。如果心中有笃定的方向,如玄奘西行,自然能抵抗各种诱惑。因此定的境界高于戒,由戒入定难,由定入戒易。
慧,是智慧,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如果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明悉自我存在的意义,自然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因此慧的境界高于定,由定入慧难,由慧入定易。
从修行角度,渐悟从戒开始,顿悟从慧开始。我的资质有限,选择从戒开始,同时也多思考定与慧的问题,如果能在定与慧上略有成长,对戒能起到杠杆推动作用。
戒,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事。无论戒烟、戒酒、戒赌、戒色,都是失败者众多,成功者寥寥。从理性上理解戒的重要性,和实际做到是两码事,其背后的心理原因,值得深入学习思考。前文讨论过自律的问题,以我的自律能力,如果不能用认知帮助行为,恐怕几乎没有成功的概率。
过去曾经多次尝试戒除坏习惯,基本都以失败告终,可以归类为我个人的未完成事件。如今再次尝试,或许只是我对未完成事件的执着而已。但是这次有一些新的认知做铺垫,不妨再试一回。
赞同来自: 李四月天
前面说到选择比努力重要,个人感觉,关键的选择,是选择赛道和选择方法。集思录的主赛道,过去是分级A,现在是可转债。很久以前我也去过淘股吧,主赛道是追涨停,如果论努力,淘股吧比集思录努力多了,每天的涨停板都不一样,第一天如何选股买入,第二天如何择时卖出,几个大V天天复盘,诸多淘友废寝忘食地研究。平均收益估计为负,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最后变成了游资。反观集思录,大致分分类,低价、双低、低溢价、小盘爆炒预...奇文也
前面说到选择比努力重要,个人感觉,关键的选择,是选择赛道和选择方法。集思录的主赛道,过去是分级A,现在是可转债。很久以前我也去过淘股吧,主赛道是追涨停,如果论努力,淘股吧比集思录努力多了,每天的涨停板都不一样,第一天如何选股买入,第二天如何择时卖出,几个大V天天复盘,诸多淘友废寝忘食地研究。平均收益估计为负,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最后变成了游资。反观集思录,大致分分类,低价、双低、低溢价、小盘爆炒预...外在世界不过是自我内在的投射,当开始向内看的时候,你会发现看待外界的视角和开放度和以前大不相同,您已经站在了正确方向上,投资获利将水到渠成。
路人甲pro - 股债平衡轻宏观,低估分散不深研。
赞同来自: 一思难过
前面说到选择比努力重要,个人感觉,关键的选择,是选择赛道和选择方法。集思录的主赛道,过去是分级A,现在是可转债。很久以前我也去过淘股吧,主赛道是追涨停,如果论努力,淘股吧比集思录努力多了,每天的涨停板都不一样,第一天如何选股买入,第二天如何择时卖出,几个大V天天复盘,诸多淘友废寝忘食地研究。平均收益估计为负,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最后变成了游资。反观集思录,大致分分类,低价、双低、低溢价、小盘爆炒预...楼主的核心观点是聚焦。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其实并不容易,很多时候注意力或精力会被迁移,导致很多想法观念并不深入,就更做不到力出一孔了。
赞同来自: kissne 、dengdai 、转债不会撤 、prettycat 、tinay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集思录的主赛道,过去是分级A,现在是可转债。很久以前我也去过淘股吧,主赛道是追涨停,如果论努力,淘股吧比集思录努力多了,每天的涨停板都不一样,第一天如何选股买入,第二天如何择时卖出,几个大V天天复盘,诸多淘友废寝忘食地研究。平均收益估计为负,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最后变成了游资。
反观集思录,大致分分类,低价、双低、低溢价、小盘爆炒预期、到期下调预期等,按个人喜好摊个大饼,勤快的做点轮动,懒散的拿着不动,今年仍然有不少人收益为正。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选了个好赛道。
现实生活中的好赛道,通常都有门槛。比如进电力行业看设备,进烟草行业看机器,一边工作一边写书,一边上班一边摸鱼,挣得也不比最勤劳的快递员少,可是比赛容易参赛难,门槛设在了参赛资格。
门槛是个好东西,很久以前看过一个黑色幽默,说是一群强盗刚抢到一批财货,兴高采烈地庆祝,一个强盗叹息道,“要是世界上没有警察多好,我们的生活该多么幸福!”,强盗头子呵斥道,“蠢货!要是没有警察,所有人都来当强盗抢东西,哪还有我们的份!”
过去的门阀士族、科举制度,现在的经营许可、行业认证,全都是门槛,我们应该热爱门槛,拥抱门槛,闻槛则喜。倒是那些注册送红包,开户送红包的好事,得分外小心。
可转债这个赛道,风险收益不对称,居然没什么门槛。要说没门槛,也有些门槛,主要是在性格上有门槛,耐得住寂寞,收益期望不能过高。偏偏这两年可转债还经常有游资光顾,炒作起来比股票还凶,真是市场的一个Bug。
回到正题,如果想尝试重塑自己的大脑,也应该先选择一条赛道,浅尝辄止只是浪费时间,而同时重塑多条顽固的神经元连接,则几乎没有可能。
顽固的神经元连接,简称为习惯。我们难以改变习惯,包括思维习惯,情绪习惯,肌肉习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有太多习惯需要改变,导致我们不断改变赛道。
我年轻时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到第一个,积极主动,这点我做得不好,做事不够积极,需要改变,以后遇到问题,一定要从积极的视角看待,从被动人格变成主动人格。
然后又读到第二个,以终为始,这点我做得也不好,既没有使命,也没有愿景,很多事没想清楚就开始做,遇到问题再处理。以后一定要改变思维方式。
过两天再读到第三个,要事第一,这点我还是做得不好,总是关注一些小事、急事,还得想办法改,这时候已经开始淡忘读到的第一个习惯。
等读到第七个习惯,前边几个习惯早已忘记,碰上第二天正好有个急事,或者炒股又赚到了仨瓜俩枣,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边,《七个习惯》整本书相当于白读。
成功学的特点是标准高,让人发现自己在各方面距离成功人士都有很大的差距,要改进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今天这个要改变一下,明天那个又要改变一下,结果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最后无寸进之功。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七个习惯不如一个习惯。无论是学习、工作、创业、投资,都有必要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到某一条主赛道,才有可能打破当下的平衡态,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果是竞争环境,更需要聚焦突破以获得竞争优势,否则生存都有困难,谈何发展。
能力强,资源多,赛道可以宽点;能力弱,资源少,赛道尽量窄点。但是无论如何,都要选一条主赛道。最怕蜻蜓点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后真成了到老一场空。
当然,人生只是个过程,什么都尝试一下,也是一种人生。只要自己愿意,并无好坏之分。我个人还是很有兴趣去尝试一下,有意识、有计划地去改变认知,改变情绪,重塑大脑的神经元连接。
我们读到一本书,听到一席话,经历一件事,可能认知和情绪都因此有了变化,绝大多数人的改变,都是通过这种带有一定偶然性的方式,也是一种自发而不自觉的方式,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被改变。
偶然性,意味着可遇而不可求,一命二运三风水。当然,在有些地方,遇到的概率更大,比如上集思录,认知提升的概率明显比上其他股票论坛更大一些。即使守株待兔,也不能随便找个地方,至少守在兔子多的地方。
我想尝试的改变,是一种自觉的改变,希望做到有计划,有策略,有执行,有反馈,有调整,而在这一切之下,有认知逻辑的支撑。如果计划无法执行,或者执行没有效果,需要去反思底层的认知逻辑,看看有哪些疏漏的地方。
这就是写作文的好处了。在发起的时候,只有少许焦虑的情绪,和一些模糊的想法,并没有很清晰的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并将思考内容整理成文字,大致明白了自己焦虑情绪的来源,以及真正想去做的事。
下边的工作,是深思熟虑,选择一个具体的赛道,到底先改变哪些认知,哪个习惯,重塑大脑的哪一部分?然后将时间和精力聚焦于此,深入思考,勤于实践,争取重点突破,并形成一定的方法论,再以点带面,逐个击破,看着过去坚不可摧的大脑神经网络,被逐一瓦解重建,岂不快哉!
我又在自不量力,给自己设定难以达成的目标了。现在年纪渐长,有一件让自己兴奋的事情不容易,先乐在其中吧。
赞同来自: kissne 、一思难过 、linlu5500049 、丢失的十年 、路人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可是在实际执行时,却很难坚持。我曾经尝试过多次减少信息输入,包括删除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坚持几日不上网阅读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对信息的渴求,如同对食物的渴求,已经在长时间的进化中,变成了大脑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
在远古时期,信息稀缺,没人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有个远方来客,从外边带来只言片语,就是整个部落最尊贵的客人。唐朝的时候,一本书值一千文钱,一斗米(5.9公斤)只卖5文钱,一本书和一吨米的价格相当。
衣食不缺,信息过剩,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情。此前的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缺衣少食,信息闭塞,因此只要吃到肉类和脂肪,大脑神经就会感到兴奋和愉悦,让人自发地去储存更多能量;同样的,接收到新的信息,大脑神经也会感到兴奋和愉悦,让人自发地去获取更多信息。
这种进化结果也不意外,储存脂肪和能量,让基因的载体有更多生存机会,拥有信息和知识,更是手握巨大的竞争优势。“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过去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信息的供应成千上万倍的增长,一切价值都要重估,信息的消费者成了香饽饽,资本甚至愿意为每一次点击付费。当一个阅读器和一个年费100多元的会员资格可以下载成百上千的电子书,书籍的价值同样在下降。然而我们的大脑没有与时俱进,减少信息输入,跟减肥一样,都是反本能的行为,甚至比减肥更加困难。
在物质和精神产品极大丰富的年代,人民群众减肥的需求日益增长,学会放弃,能够放弃,也成了一种核心竞争力,说是天翻地覆也不为过。
过去勤能补拙,选择职业无非士农工商,读书无非经史子集,现在选择比努力重要,整个行业都可能消失,绝大多数信息都是垃圾。我们这一代人非常幸运,经历了从农业社会(或者说半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变迁,可是认知习惯没有跟上,大脑结构没有跟上,身体机能也没有跟上,大量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因此而生。
话说回来,我们要跟上时代,有必要重构大脑的电路,升级大脑的固件,同时也有必要在方法论上做深入思考,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实践。
赞同来自: kissne 、一思难过 、转债不会撤 、prettycat 、丢失的十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比如说,一个人每天同时看集思录、雪球和淘股吧,另一个人只看集思录,谁的水平提高更快呢?大概率是后者。
这里不涉及不同网站内容水平高低的问题,关键在于发散与聚焦。
短时间、发散式的认知学习类似于吸星大法,东吸一点,西吸一点,看起来见多识广,实际上无法消化成自己的内力。
如果情况严重,还会像令狐冲一样,吸到的内力互相冲突,比如说在淘股吧见到桃谷六仙,发现是一等一的高手,吸了六道内力,又在集思录见到不戒和尚,两道内力强压桃谷六仙。少林、武当、五岳剑派,各种内功心法在大脑里打架,即使天下闻名“医一人,杀一人”的平一指大夫亲临,也是毫无办法,最后气得吐血而亡。
短时间、发散式的认知学习,大脑在随时建立新的临时连接,又在随时切断旧的临时连接,每一个连接都极其的脆弱和不稳定,只需几天,甚至几小时,几分钟,就在大脑里消失得了无痕迹。
集思录高手如云,我经常上论坛学习,已经有数年时间,但是让我回忆都看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帖子,也基本说不出来。我只是不断看到有思想、有内容的观点,觉得颇有启发,然后又看到下一个有思想、有内容的观点。
当然,润物细无声。这些年上集思录学习,总体水平提高不少。集思录是一个相对聚焦的网站,持续上集思录,也算相对聚焦的行为。不过阅读和关注可能仍然过于广泛,过于肤浅。
肤浅这个词,尤其精准。如果认知的冲击,只停留在表面,只在大脑里产生一点火花,建立一些脆弱和不稳定的连接,其实没有价值。即使滴水穿石,效率也是极低,要穿石,还是要力出一孔,在足够聚焦的面积施加足够的压强。
比如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学的课本,几十年后还记得,那是通过反复的复习、作业、考试,持续加强大脑里的神经连接,长大后兴之所至,读几本闲书,看几篇闲贴,脑袋不吃苦,就想达到类似的效果,已经确立主导地位的那些神经连接自然不同意。
这也同时能解释,为什么模仿他人的交易,通常效果不佳。原因是别人的交易策略,背后有大量的认知努力在支撑,也许做过大量的数据回测,也许对基本面做过深入的调查,也许有多年类似的交易经验。我们只是看到表面的交易内容,就在认知和行为上模仿,大脑里的连接强度和广度完全不一致,在遇到意外时怎么处理?别人有一系列底层逻辑和应变方案在支撑,我们则惊慌失措,开始自行其是,随意处置,当然也有人到原帖里求救,希望获得全程指导,甚至亏了钱骂一顿解气。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我们看到的很多实盘操作,其实只是一些拳法,看到的一些观点分享,其实只是一些心法,我们看见萧峰打一套太祖长拳,完胜少林三大高僧,也依葫芦画瓢,打一套太祖长拳,那是同一套太祖长拳吗?
没看懂楼主想表达的意思,认知是情绪的基础,认知不到位情绪很难管理,价值100的商品折价到80正常的都会买,溢价到120买的都不正常,问题就在于如何确认这个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主观的,价格是客观的。
只要是主观的因素,都受到认知和情绪的双重影响。认知并不是情绪的基础,新生儿展现出的情绪远远超过认知。
比如为什么有人在30以下卖出招商银行,肯定是他个人的主观看法,认为招行的价值比30更低。至于他为什么这么看,可能是认知层面,因为过去管理层受到的处罚,未来的经营策略存在不确定性。也可能是情绪层面,被招行连续的下跌折磨得受不了,一个每天让人夜不安枕的股票,对个体而言其价值肯定是大打折扣的。
正是因为价值是主观的,受到认知和情绪的双重影响,所以同样是招行的基本面信息和交易价格输入到每个人的大脑里,输出的价值判断不一样,有的价值大于价格,有的价值小于价格,才形成了买卖交易。
上周股市转向,正好也转个话题。前边已经说了太多的why, 焦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需要降低期望和目标。下边探讨一下how,到底怎么来改变自己,改变期望和目标,减少焦虑情绪。探究原因,目的是寻找行动方案,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改变认知,改变情绪,本质都是改变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大脑是一个黑盒,从外边看,盒子的形状相似,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个嘴巴,可是同样的输入,输出却大不相同。同样的声音和文...没看懂楼主想表达的意思,认知是情绪的基础,认知不到位情绪很难管理,价值100的商品折价到80正常的都会买,溢价到120买的都不正常,问题就在于如何确认这个商品的价值。
赞同来自: kissne 、zhuzi51 、hwyfbfb 、鹏0818 、好人平平安安 、 、 、更多 »
改变他人大脑的输出,主要的方法是改变输入,列举几条戈培尔的反动言论:
“必须把收音机设计得只能收听德国电台”
“我们的宣传对象是普通老百姓,故而宣传的论点须粗犷、清晰和有力。”
“宣传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断重复有效论点,谎言要一再传播并装扮得令人相信。”
“群众对抽象的思想只有一知半解,所以他们的反应较多地表现在情感领域。情感宣传需要摆脱科学和真相的束缚。”
“混杂部分真相的说谎比直接说谎更有效。”
改变大脑结构耗时耗力且收效甚微,除了脑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很少有人真正关注改变他人大脑的结构,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改变输入,来改变输出。既然我们喜欢恭维,喜欢安慰,喜欢阴谋论,喜欢天上掉馅饼,总会有人积极地给我们提供相应的输入,以获得对他们有利的输出。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改变自己的大脑结构,有效地屏蔽大量垃圾信息甚至恶意信息的输入。
大脑的复杂程度超出想象。人脑中大约有接近千亿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每个细胞都是一台小型计算机,每个神经元与周围的神经元之间有约1万个连接,1立方厘米的脑组织里的连接数量,就和银河系的恒星一样多。
如此复杂的结构,又是经过不同的基因,不同的环境塑造而成,最后在内部结构上形成巨大差异,也是自然的结果。
由于每个人当下的大脑结构,都是由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形成。因此会存在一个大脑的可塑性问题,哪些结构是可以改变的,哪些结构是无法改变的?
新生儿的大脑里包含了数亿年生物进化累积的成果,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认知与脑科学研究所做过实验,向6个月大的婴儿展示尺寸和颜色相同的图片,其中一部分图片内容是花朵、鱼类等,另一些图片是蜘蛛或蛇。结果发现,当看到蜘蛛或蛇时,婴儿的瞳孔明显变大。 研究人员说,光线条件不变时瞳孔扩大,是脑部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激活、产生压力反应的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婴儿早在具备学习恐惧的能力之前,就害怕蜘蛛和蛇。
但是这种先天的对蛇的恐惧是否能够改变呢?现在的心理脱敏疗法确实有很多成功案例。说明即使是先天形成的大脑联结,也有部分是能够改变的。
后天形成的大脑联结,可塑性更强,比如美国人听到英文单词,神经元自然连接到相应的图像和语义,中国人听到汉语才有类似反应,这是在幼儿时期被不同环境塑造的结果。通过学习英语,我们能在大脑里建立跟美国人类似的神经元连接,不可否认的是,连接的强度和数量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虽然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是每一次重塑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能量,而且后天的重塑,很难跟先天的禀赋优势竞争,年龄约大,重塑越难,重塑后的结构质量,很难达到幼年时期的水准。
因此通常而言,重塑大脑结构是成本收益不佳的行为,每个人应当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完成困难的任务,比如创业,则应当整合不同禀赋优势的人才,形成团队竞争优势。如果我们不喜欢交际,即使如何改变,也很难乐在其中,通过改变自己去做产品销售,当然是事倍功半。
但是就个体而言,改变自己的弱点,可以让优势的力量倍增。更重要的是,自我改进可以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看看自己最终能达到哪一个高度,其中有外在评价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内在评价的高度。也许这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对自我改进乐此不疲的原因。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重塑大脑结构耗时耗力,只能尽量选择有限的目标和有效的方法。不同类型的大脑联结,其改变的难度是否存在差异,用什么方法改变更有效,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前边已经说了太多的why, 焦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需要降低期望和目标。下边探讨一下how,到底怎么来改变自己,改变期望和目标,减少焦虑情绪。
探究原因,目的是寻找行动方案,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改变认知,改变情绪,本质都是改变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大脑是一个黑盒,从外边看,盒子的形状相似,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一个嘴巴,可是同样的输入,输出却大不相同。
同样的声音和文字,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反应完全不同,有的马上心领神会,有的就像听到一些噪音,看到一些涂鸦。
同样是登岳阳楼,杜甫的输出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孟浩然的输出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而大多数人的输出是“XXX到此一游”。
同样是股市跌到3000点,有的人觉得机会来临,价格下跌就是最大的利好,有的人沮丧不已,觉得自己在A股市场浪费生命,有的人情绪崩溃,止损离场。当然,不同的黑盒输出,正好形成对手盘,增加流动性。
同样是上集思录,有的人看见新的认知,新的思路,我却看到自己的收益比高手差很多,颇为焦虑。
鲁迅对黑盒输出的巨大差异有深入观察,一个是说读《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个是说人间并不共悲欢,“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家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人世间持续不断的冲突乃至战争,除了利益冲突之外,黑盒输出的差异也是根本的原因之一。每一次重要共识的形成,都是人类文明融合的巨大进步。
话说远了,回到正题,如何改变黑盒的输出。
深以为然,尤其是这段: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否则抑郁症,焦虑症不会越来越多。接下来也想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请问楼主,除了上面讲的匹配目标和期望,有没有比较实用的好方法改变这种状况呢?
关于神经元连接,记得张朝阳似乎说过同样的理论。
人都有攀比心理。两种攀比通常会搅在一起,集思录是学习借鉴的好地方,偶尔也会有些下意识的负性攀比。
一种正性攀比,一种负性攀比。
正性攀比更多理性看待自己和他人差距和差别,学习别人长处,别人教训也要引以为戒。
负性攀比更多情绪发泄,当比他人强,会沾沾自喜,当比别人弱,会心理不服气。
不良情绪会降低人的智商,犯错几率会上升。
投资博弈中,出现不良情绪,最好方式别交易。
冲动是魔鬼。
赞同来自: smwanyi 、skyblue777
焦虑情绪的来源有很多,“超出认知的部分造成的情绪焦虑”只是其中一种,我觉得在更普遍的意义上,焦虑主要来自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目标和现实的差距,但如果现实是以往预计的可能性之一,结果本身就是是随机的一种可能之一。善缘结恶果是很正常的现象,核心还是看逻辑是否禁得住考验。
打新兄“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将目标设立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已经将大多数焦虑的原因排除在外了,因此只有在跨到认知和能力圈之外,才感受到焦虑情绪。焦虑本身也有正面的作用,如果能困而知之,反馈改进,焦虑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整体是良性的。
但是大多数人是无法将自己限制在优势领...
目标不能是凭空想象的,今年计划赚多少之类的,我觉着投资这种很大程度靠天吃饭的行业,没必要设立收益目标,对每个交易行为的逻辑在认知内的话,结果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Penny 不认同自律是用意志力硬扛的,自律就应该是一种偏自然状态的东西。用意志力硬扛是痛苦的,煎熬的,心理上是被迫的,被动的。而自律是主动的,是自己乐于接受的,即使出于某些原因不得不在行动上坚持,但是在心理上是心甘情愿的。投资上,有些人就是用意志力逼迫自己在并不适合自己的方面一定要怎么怎么做,自称为自律,其实这和坐牢差不多,不是自律。自律经常是痛苦的,但可以训练成是快乐的。把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当成巴甫洛夫的狗,用理智去训练他。例如觉得运动很痛苦但游戏很快乐,那就运动之后玩双倍游戏,用游戏的双倍快乐覆盖掉运动的苦,同时不断暗示自己运动是多么快乐,逐渐形成想起运动就快乐的条件反射。
坏的自律是痛苦的,好的自律是快乐的。
深度自知和理性规划,造就好的自律。
最好的过程意味着最好的结果。
焦虑情绪的来源有很多,“超出认知的部分造成的情绪焦虑”只是其中一种,我觉得在更普遍的意义上,焦虑主要来自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深以为然,尤其是这段:
打新兄“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将目标设立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已经将大多数焦虑的原因排除在外了,因此只有在跨到认知和能力圈之外,才感受到焦虑情绪。焦虑本身也有正面的作用,如果能困而知之,反馈改进,焦虑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整体是良性的。
但是大多数人是无法将自己限制在优势领...
情绪在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被无数次习惯性的行为塑造和加强,类似高速公路,而新的认知力量非常微弱,神经元连接脆弱易断,类似羊肠小道。当我们接受到一个外部刺激,神经信号自然流向消耗能量最小的路径,过去的心理习惯又被再次加强。请问楼主,除了上面讲的匹配目标和期望,有没有比较实用的好方法改变这种状况呢?
关于神经元连接,记得张朝阳似乎说过同样的理论。
赞同来自: smwanyi 、瀛幻想 、Fen222 、丢失的十年 、apple2019 、 、 、 、 、 、 、更多 »
投资中产生焦虑情绪以我的体会就是超出认知的部分造成的情绪焦虑。焦虑情绪的来源有很多,“超出认知的部分造成的情绪焦虑”只是其中一种,我觉得在更普遍的意义上,焦虑主要来自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胆量不同,操作策略也都不同,但都是自己认知的变现。能让自己不舒服的交易,都是超出了自己原先预想的认知。
人的行为认知习惯是反馈机制造成的,投资中交易的变化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我们的认知模式容易均匀化,这就容易造成反馈偏差,也就是交易的变化经常超出了我们的原有认知,就会产生焦虑。但这也是困而知之的好时机,从而进入反馈改进...
打新兄“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将目标设立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已经将大多数焦虑的原因排除在外了,因此只有在跨到认知和能力圈之外,才感受到焦虑情绪。焦虑本身也有正面的作用,如果能困而知之,反馈改进,焦虑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整体是良性的。
但是大多数人是无法将自己限制在优势领域的。首先,很多人不一定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是什么,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最后一个最困难。
其次,即使知道自己的优势,不一定能接受自己的弱点。这里边又有情绪问题了,见自我为什么困难,难不一定在认知,而是情绪上不能接受自己的弱点,越是弱点越要挑战。弱点某种意义上也是未完成事件,人有完形的基本心理需求。
再次,将活动范围局限在优势领域,可能是相当枯燥的。优势领域,不一定是兴趣领域,人可以在优势领域获胜,不一定能在优势领域得到多巴胺的分泌。比如你提到的量化交易,即使有数学和编程基础,也未必能忍受其烧脑和枯燥的过程。
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本身就是焦虑的来源。对投资标的和操作策略的认知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减少焦虑,比如三个知道。不确定性是绝对的,确定性是相对的,即使认知再深刻,也不能完全消除不确定性,但是绝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不能将自己限制在相对有确定性,有概率优势的领域。
我长期受困于不能聚焦优势领域,对此有非常深的感触,对其背后的心理和情绪原因也做过不少学习和反思。这篇文章反复从各个角度分析降低目标和期望的重要性,有点在说车轱辘话,目的是反复告诫自己,试图通过认知的反复磨炼,达成认知升级,克服情绪的干扰,习惯设置合理的目标和期望。聚焦优势领域,就是一种合理的目标和期望。
前边有网友提到ABC理论,难点在于如何改变B,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算真正的认知改变,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存在问题,不过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情绪在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被无数次习惯性的行为塑造和加强,类似高速公路,而新的认知力量非常微弱,神经元连接脆弱易断,类似羊肠小道。当我们接受到一个外部刺激,神经信号自然流向消耗能量最小的路径,过去的心理习惯又被再次加强。
认知修炼,目标是将大脑中的羊肠小道拓展成高速公路,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虽然我们知道,认知到了一定的高度,自然能消解情绪,就像全真派功夫修到顶尖,必然能在华山论剑战胜蛤蟆功,问题是我们如果只修炼到杨康的水平,会被欧阳克痛扁,修炼到丘处机的水平,战胜欧阳克,已经算是惊才绝艳,仍然被欧阳锋痛扁,要修炼到王重阳和周伯通的水平,则终其一生,又有多少几率能够达到。只能是艰苦求索,力求突破自我,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吧。
打新兄修炼的是一阳指,“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的内功心法,天生克制蛤蟆功,也是我们全真派弟子最为敬佩的,连王重阳祖师都曾经找一灯大师请教过。以后请多指教!
这个人与以前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情绪很平稳。原来一定会引起情绪波动的事物,很难再引起波澜。因为人工心脏没有模拟搏动,它就是一个转速稳定的泵。
原本,情绪波动时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与脑部活动,究竟哪个影响哪个,亦或是同时进行,科学界并没有定论。现在清楚了,是心脏跳动加快,输送到脑部的血液增加,刺激特定区域分泌不同的元素,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一旦血液供应平稳,脑部就难以受到刺激,情绪就难以产生。
这种就属于量化投资先锋说的很典型的生理反应吧。
成熟的投资者在证券投资中应该极少会产生生理反应引起的情绪,心理上的情绪应该也很少。
赞同来自: 一思难过 、Luff123D 、happysam2018 、wuist 、丢失的十年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胆量不同,操作策略也都不同,但都是自己认知的变现。能让自己不舒服的交易,都是超出了自己原先预想的认知。
人的行为认知习惯是反馈机制造成的,投资中交易的变化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我们的认知模式容易均匀化,这就容易造成反馈偏差,也就是交易的变化经常超出了我们的原有认知,就会产生焦虑。但这也是困而知之的好时机,从而进入反馈改进的正反馈循环。
而要控制情绪,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要借助工具,工具就是交易模型,量化数据,交易规则,统计总结等等,总之就是慢思考利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能够快思考运用的模型框架。一个胆子大的人走夜路和一个胆子小的人有手电筒走夜路,哪个情绪会更稳定呢?
第二就是顺应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持仓和交易尽量保持舒服状态。如果感觉到焦虑不舒服,就要回来分析持仓的逻辑起点,如果分析后没有疑惑那就该更坚定,如果有担忧,就一定要对应解决,仓位多了就减仓,无关对错,因为如果不去处理,情绪会积累到更坏的情况下崩溃,做出更错误的行为。
赞同来自: kissne 、一思难过 、天一阁123 、asdsky2000 、瀛幻想 、 、 、 、 、 、更多 »
在二孩家庭中,有一个常见现象,父母在老大身上费了很多心血,即使并未取得预期的成绩,也仍然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而对老二的期望和关注却少了很多,即使老二的资质可能更为出色。
原因是父母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对小孩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不自觉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将小孩培养成理想中的顶尖人才。这种期望无疑大概率会落空,努力也大概率会变成徒劳。
经过很多无谓的努力之后,父母将被迫认清现实,小孩的资质其实非常普通,能取得中上的成绩就已经谢天谢地。前边说过,期望的降低,是一个长期而痛苦的过程,接受小孩不行,有时候比接受自己不行,痛苦的程度更深。
将小孩培养成才,这个未完成的愿望一直萦绕于心,只要小孩的表现稍有改进,不切实际的期望之火又会熊熊燃起,又开始不计成本地投入。
越得不到的,越加努力,经济学说要忘记沉没的成本,基于当下做决策。可是理性人假设本来就只是一个假设,越是重大的决策,反而越容易受到情绪干扰。
由于在培养大孩的过程中饱受挫折,等到二孩出生,父母的期望值本身已经降低了很多,开始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二孩的成长,胜固欣然败亦喜。合理的期望,也不存在未完成的目标和徒劳的努力,以及在大孩身上消耗了过多的精力,对二孩的关注会明显减少。
二孩的不幸可能是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二孩的幸运可能也正是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总体而言,二孩的成长会更为健康。
过高的期望,不仅害自己,而且害孩子。孩子是无辜的,如果他们将父母过高的期望内化成自我期望,这一辈子的幸福指数要下降很多了。
赞同来自: kissne 、一思难过 、转债不会撤 、一点飞鸿 、江天一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心理学家蔡加尼克做过一个记忆实验,让被试者完成二十件简单的工作,如写下一首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等等。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一般为几分钟。这些工作一分为二,只有一半被允许做完,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不让被试完成,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则随机安排。
做完实验后,立刻让被试者回忆完成了哪些工作(被试者事先并没有被告知需要记住这些工作)。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有68%能被记住,而已完成的工作只有43%。
为了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因,又增加了一种新的实验方式。一种是允许完成,一种是中途加以阻止不让完成,第三种是中途阻止后再允许完成。结果表明,中途阻止后再允许完成的工作,其回忆量与允许完成的工作近乎相等,而中途阻止不让完成的工作,回忆量优于前述两者。
蔡加尼克记忆实验证实了实验假设:(1)在被试接到一项要求完成的任务时,就会显示出一种心理张力系统;(2)如果完成了任务,张力就消失,平衡得以恢复;(3)如果在完成任务之前受到阻止,张力状态就会持续不变。因此未完成任务的回忆量会明显优于已完成任务的回忆量。
我们在市场投资或投机,缺省的目标就是盈利,因此持仓有浮盈,整体的情绪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短期获利较多,可能处于兴奋状态。如果是持仓处于亏损状态,大多数人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张力,体现为轻微的焦虑和不安,这种情绪张力会消耗能量,干扰认知。如果是严重亏损,则焦虑情绪加重,虽然有的人会采取防御机制,甚至再也不打开账户,焦虑和挫折感只是被压抑,并未得到疏解。
当我们止盈或止损,完成一次交易。盈利的交易更容易被遗忘,亏损的交易需要更长时间平复,背后的原因是蔡加尼克记忆效应,亏损的交易是一次未完成的任务。
由此形成了亏损厌恶心理,盈利10%带来的愉悦,完全不能抵消亏损10%带来的痛苦。由浮盈转成浮亏,最难以接受,而由长期的浮亏转成浮盈,则是长期痛苦的巨大解脱,其背后带来的情绪动力,几乎让人难以控制地想卖出止盈。为什么一解套就卖出,背后有非常深刻的心理原因。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普通交易者缺省的心理习惯,当我们持续提升认知,重新看待盈利与亏损,重新设立自己的投资目标,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波动,还是有可能完成艰难的蜕变,达到一个宠辱不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