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回老家发现,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但区别是,一棵结满了枣子,另一棵却基本没怎么结,结出来的也基本不能吃。
这棵枣树长满了密集而又细小的叶子,鲜嫩翠绿,看起来十分好看,我搜了一下,原来这树是得了枣疯病,基本无药可救,而且处理掉的话得连根拔除,清理干净,不然还会影响其他枣树。这像极了我那些亏损50%以上的票,割的话很心疼,不割的话,天天影响心情,时间长了可能我也疯了。
今年的发生了很多事,诸事不顺,一直处在无比郁闷的状态。
投资也都是亏损,股票亏,基金更亏。
刚开始下跌的时候我都会泰然处之,再跌几天心情就会变得糟糕,继续下跌就选择逃避,不关注账户了,可能就是跌麻了。
回家的时候约的顺风车,巧的是,竟然是高中同学的邻居。
这个同学已经很多年没联系了,想想高中时还是比较要好的朋友。
努力的回忆了下,只记得当时同桌,天天在一起捣乱,晨读的时候一起放声唱歌,
后来我被调到最后排,我俩一前一后的,互相接词。
自习课的时候,一人一个耳机听他放音机,那时听的最多的好像是任贤齐。
再后来的事情竟然一点都不记得了,而且我已经遇到了很多次这种记忆断片的情况。
听说普通人喜欢把自己不愉快的经历选择性忘记,于是我总是怀疑我们后来是不是发生了不愉快。
我问了几个同学,他们都说你们以前关系很好啊,我说那后来的事为什么我都不记得了,是不是我们之间产生了矛盾,同学说应该没有吧,即使有这么多年了,也该看开了。
其实我倒不是在意有没有矛盾,只是想捡回这段记忆。
我有他的微信,想了好几遍怎么开口,打开界面又欲言又止了几次,最终在七八个小时后还是发了条信息,说了下路上的奇遇。他也回了,说邻居也告诉他了。接下来他的回复就不怎么及时了,而且内容更多的是陌生的寒暄,我也没有新的话题了,或许我们只能把彼此放入美好的回忆中吧。
现在回老家除了带小孩回去看看父亲,也没其他事了。孩子在家里基本是待不住的,因为周边适龄儿童很少,没人一起玩。除了带她去树林里逮了些蚂蚱,其余基本就是带她赶集逛超市了。
想当年我也是这样,那时候没有超市逛,小卖部只开一个窗口,大家站在窗户下的高高叠起的石块上说要买的东西,老板给你拿。所以那时候都是喜欢去赶集,暑假没有农活的时候,就骑上破自行车去集上逛逛,虽然兜比脸干净,但是看看热闹还是挺有意思的。
现在赶集也没有多少热闹可看了,以前是什么都想买,但是什么都买不起,现在是没什么想买的,最后只能让小孩随便拿点玩具,然后再给父亲买些水果回去。
集市上最便宜的算是应季蔬菜了,都是老头老太太把自己地里的蔬菜拿来摆摊,其他的反季蔬菜和外运水果也不会比超市便宜,毕竟都不是周边采摘的,而且是小商贩在卖。
因为要去乡驻地做核酸,就去乡里的超市逛了逛,说是乡,其实早已撤销很多年了,早就并入了其他镇,变成了村,只不过比其他村大些,繁华些。
一楼超市东西还是比较齐全的,二楼是服装鞋包。父亲说要吃藕和肉馅的水饺,我们就去蔬菜瓜果区逛了逛。看到菜价我还是挺纳闷的,普通的应季蔬菜
比如韭菜、黄瓜、丝瓜、西红柿、茄子之类的都是两三块一斤,花菜和西蓝花四五块一斤,而菠菜之类的五六块一斤,因为我们中午去的,菜也并不是特别新鲜,当然了那一会除了我们基本也基本没人光顾。我又看了看水果,应季的大枣8元一斤,葡萄7元一斤(只有几串),大枣我家有的是所以没问集市上的价格,葡萄我在集市上买的是四元一斤(而且集市一般都是可以讲价的,我没讲),其他水果也都不便宜,这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像镇上和村里超市的蔬菜,我觉得应该也不是从县市里批发来的,毕竟为何舍近求远,舍便宜求贵的,周围一堆种菜的村民,而且周边也有一些种植大棚蔬菜的。
很多蔬菜产量是很高的,一棵丝瓜(丝瓜这种还不需要怎么管理,也不占地)在结果的季节,一家人都吃不完,同理黄瓜、茄子随便种几棵,都是吃不完的,韭菜也是能一茬一茬的割,相信jsl都知道,今年我已经被割了好几茬了。
我家院子里种的枣树,自个吃肯定是吃不完,大部分都给了朋友亲戚邻居同事。当然院子里种应季水果的应该只有部分人家,但农村人水果需求也确实少,也可能是因为舍不得吃。我记得我小时候很少能吃上水果,但是那时候我家院子里也没种果树,那时候院子里连蔬菜都不种,具体为什么也不知道,可能当时都把种地作为第一要务了,蔬菜也是在外面的菜园子里。
我们这全村都是家家户户有院子,村民肯定也都有地。
而我家的院子其实已经80%硬化了,留了一点地方种了一棵杏树,一棵梨树,还有几个树池之前种的桃树拔了,没有再种,另外就是种在门口的枣树,和西墙外边的几棵核桃树。南墙外有一点长条形的地,种了点菜,当然都是应季蔬菜,过了西红柿黄瓜辣椒豆角的季节就种萝卜白菜,大葱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这些蔬菜,打理也不麻烦,毕竟种的少,偶尔浇浇水打理下就行。其他村民也大致如此,可能种的品种不大一样,而且经常会互通有无,随便去邻居家摘,过后说声,都没人在意的。
所以我很不明白,超市里这么贵的蔬菜水果的市场在哪呢。而且集市基本每天都有,只不过有远有近而已,集市上也比超市便宜很多也新鲜很多。唯一的解释,可能就是在超市买菜的只有那么一点人,无论贵或便宜他们都不在意,所以索性卖的贵点,然后就是家里临时来客人需要大量不同种类蔬菜和一些反季蔬菜的吧。
回来的时候,母亲摘了一些嫩丝瓜,我们吃了一周,割了些韭菜,到现在还没吃完,不过韭菜都是当配菜放的,我实在是吃够了。拿了十来斤枣,跟同事、邻居分了分,还有很多到现在也没吃完在冰箱放着,那些红透了的每天都有坏的,其余青的每天也都在变红,口感还是不错的。
回家的这几天鼻炎特别严重,每天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鼻子痒,连嗓子和耳道都是痒的,真的很令人崩溃。
其余的时间倒是很惬意的,每天无所事事的逛逛、刷刷手机、跟娃出去玩玩。
但是最后一天我最不愿看到的人还是出现了,说实话真的想骂他几句,后来想想,骂他还是把他当朋友,所以我还是当他陌生人吧。
之前我有说过我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酒鬼侄子,他依然没有变,那天还是喝了。
一到节假日又找到我家来,我忍住了要骂他的话,只是淡淡说了几句,我不想见你,也不想跟你废话,你赶紧走吧。
其实前几个月发生了一件事,让我非常气愤。
之前我把我的小米6留给我爸刷视频,上面的通讯录也没删。
有一天他喝多了,到我家,拿了我的手机,然后打了好几个我通讯录的人,
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家的都打了电话,当时都在纳闷他怎么知道的电话。
后来我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有个醉鬼给她打电话说找我,我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真是神经病啊,无药可救了,我也真是没法,每次回家都怕碰到他。
想想这种人真的是比那些纯粹的坏人还可恨,大部分坏人可能只对仇人或陌生人作恶。
而他只坑离自己近的人,他的父母孩子天天要受他的打骂,亲戚邻居也每天被吵的不得安生。
最可怜的是他的孩子,全村人都在戳他爸的脊梁骨,他如何在同龄人面前抬得起头,长期在这种氛围下,一生都被毁了吧。
哎,想想这种人,就气得半死,不想再谈论。
很意外的是,回公司没几天高中班主任就组织统计大家情况,说庆祝建校二十周年。
有个同桌来跟我见了个面,聊了聊大家的近况。
我发现当年学习好的几个,反而没有去深造,最多也就是读个硕士。
而中上等的有的却读了博士,有一个还在正规高校任教。
像见我的这个也算属于中上,毕业这么多年后,前几年又想读研,今年才全日制硕士毕业,去了个民办高校。
比较差的有几个有家族企业,有几个自己开了厂子,其余的普通打工。
其实我们学校升学率很差的,当年我们班那么多人考上本科的只有几个,大部分都是后来复读才考上或专升本的。
我们俩讨论了下,说中上等的读的专业本来就是偏理论的理科,学校也一般,不好就业只能继续深造。
而学习好的几个,学的都是工科,学校也不错,都很好就业,所以都直接工作了。
同学问我为什么不继续读研,我说我就是因为穷,想赚钱。
是啊,大部分都是农村出来的,都是着急工作补贴家用,至少不再花家里的钱。
还有一个在小日子国家读了博,我问他在小日子国家是不是压力小些,他说看个人吧,没啥追求就轻松些,他说他就属于这一类。虽然想回国,但是没有很好的就业机会,目前在小日子国家也没买房,而且在国内市区也没买。他还没结婚,我说你压力小可能就因为没结婚吧。
还有一个在央企海外部,土豪国常驻了十多年,疫情这两年基本没回来(小日子的也是,说机票贵),说年底回来。我说你这么多年都还不想回国工作吗,孩子都这么大了,非要攒几千万吗。他说到现在房贷都还不上,回来也找不到好工作,到时候可能连月供都不够。我说在那捡破烂都是捡豪车,你却没攒下钱,难道都吃喝嫖赌了吗,他说一年到头工地都离不开几回,有心也无力啊。想想我们这代人倾尽全力都放在房子上,也真是无奈。
其实早就写了,只是回来后天天亏,啥也不想干。现在突然感觉没啥事了,可能就是麻木了吧,于是又改了改。
但区别是,一棵结满了枣子,另一棵却基本没怎么结,结出来的也基本不能吃。
这棵枣树长满了密集而又细小的叶子,鲜嫩翠绿,看起来十分好看,我搜了一下,原来这树是得了枣疯病,基本无药可救,而且处理掉的话得连根拔除,清理干净,不然还会影响其他枣树。这像极了我那些亏损50%以上的票,割的话很心疼,不割的话,天天影响心情,时间长了可能我也疯了。
今年的发生了很多事,诸事不顺,一直处在无比郁闷的状态。
投资也都是亏损,股票亏,基金更亏。
刚开始下跌的时候我都会泰然处之,再跌几天心情就会变得糟糕,继续下跌就选择逃避,不关注账户了,可能就是跌麻了。
回家的时候约的顺风车,巧的是,竟然是高中同学的邻居。
这个同学已经很多年没联系了,想想高中时还是比较要好的朋友。
努力的回忆了下,只记得当时同桌,天天在一起捣乱,晨读的时候一起放声唱歌,
后来我被调到最后排,我俩一前一后的,互相接词。
自习课的时候,一人一个耳机听他放音机,那时听的最多的好像是任贤齐。
再后来的事情竟然一点都不记得了,而且我已经遇到了很多次这种记忆断片的情况。
听说普通人喜欢把自己不愉快的经历选择性忘记,于是我总是怀疑我们后来是不是发生了不愉快。
我问了几个同学,他们都说你们以前关系很好啊,我说那后来的事为什么我都不记得了,是不是我们之间产生了矛盾,同学说应该没有吧,即使有这么多年了,也该看开了。
其实我倒不是在意有没有矛盾,只是想捡回这段记忆。
我有他的微信,想了好几遍怎么开口,打开界面又欲言又止了几次,最终在七八个小时后还是发了条信息,说了下路上的奇遇。他也回了,说邻居也告诉他了。接下来他的回复就不怎么及时了,而且内容更多的是陌生的寒暄,我也没有新的话题了,或许我们只能把彼此放入美好的回忆中吧。
现在回老家除了带小孩回去看看父亲,也没其他事了。孩子在家里基本是待不住的,因为周边适龄儿童很少,没人一起玩。除了带她去树林里逮了些蚂蚱,其余基本就是带她赶集逛超市了。
想当年我也是这样,那时候没有超市逛,小卖部只开一个窗口,大家站在窗户下的高高叠起的石块上说要买的东西,老板给你拿。所以那时候都是喜欢去赶集,暑假没有农活的时候,就骑上破自行车去集上逛逛,虽然兜比脸干净,但是看看热闹还是挺有意思的。
现在赶集也没有多少热闹可看了,以前是什么都想买,但是什么都买不起,现在是没什么想买的,最后只能让小孩随便拿点玩具,然后再给父亲买些水果回去。
集市上最便宜的算是应季蔬菜了,都是老头老太太把自己地里的蔬菜拿来摆摊,其他的反季蔬菜和外运水果也不会比超市便宜,毕竟都不是周边采摘的,而且是小商贩在卖。
因为要去乡驻地做核酸,就去乡里的超市逛了逛,说是乡,其实早已撤销很多年了,早就并入了其他镇,变成了村,只不过比其他村大些,繁华些。
一楼超市东西还是比较齐全的,二楼是服装鞋包。父亲说要吃藕和肉馅的水饺,我们就去蔬菜瓜果区逛了逛。看到菜价我还是挺纳闷的,普通的应季蔬菜
比如韭菜、黄瓜、丝瓜、西红柿、茄子之类的都是两三块一斤,花菜和西蓝花四五块一斤,而菠菜之类的五六块一斤,因为我们中午去的,菜也并不是特别新鲜,当然了那一会除了我们基本也基本没人光顾。我又看了看水果,应季的大枣8元一斤,葡萄7元一斤(只有几串),大枣我家有的是所以没问集市上的价格,葡萄我在集市上买的是四元一斤(而且集市一般都是可以讲价的,我没讲),其他水果也都不便宜,这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像镇上和村里超市的蔬菜,我觉得应该也不是从县市里批发来的,毕竟为何舍近求远,舍便宜求贵的,周围一堆种菜的村民,而且周边也有一些种植大棚蔬菜的。
很多蔬菜产量是很高的,一棵丝瓜(丝瓜这种还不需要怎么管理,也不占地)在结果的季节,一家人都吃不完,同理黄瓜、茄子随便种几棵,都是吃不完的,韭菜也是能一茬一茬的割,相信jsl都知道,今年我已经被割了好几茬了。
我家院子里种的枣树,自个吃肯定是吃不完,大部分都给了朋友亲戚邻居同事。当然院子里种应季水果的应该只有部分人家,但农村人水果需求也确实少,也可能是因为舍不得吃。我记得我小时候很少能吃上水果,但是那时候我家院子里也没种果树,那时候院子里连蔬菜都不种,具体为什么也不知道,可能当时都把种地作为第一要务了,蔬菜也是在外面的菜园子里。
我们这全村都是家家户户有院子,村民肯定也都有地。
而我家的院子其实已经80%硬化了,留了一点地方种了一棵杏树,一棵梨树,还有几个树池之前种的桃树拔了,没有再种,另外就是种在门口的枣树,和西墙外边的几棵核桃树。南墙外有一点长条形的地,种了点菜,当然都是应季蔬菜,过了西红柿黄瓜辣椒豆角的季节就种萝卜白菜,大葱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这些蔬菜,打理也不麻烦,毕竟种的少,偶尔浇浇水打理下就行。其他村民也大致如此,可能种的品种不大一样,而且经常会互通有无,随便去邻居家摘,过后说声,都没人在意的。
所以我很不明白,超市里这么贵的蔬菜水果的市场在哪呢。而且集市基本每天都有,只不过有远有近而已,集市上也比超市便宜很多也新鲜很多。唯一的解释,可能就是在超市买菜的只有那么一点人,无论贵或便宜他们都不在意,所以索性卖的贵点,然后就是家里临时来客人需要大量不同种类蔬菜和一些反季蔬菜的吧。
回来的时候,母亲摘了一些嫩丝瓜,我们吃了一周,割了些韭菜,到现在还没吃完,不过韭菜都是当配菜放的,我实在是吃够了。拿了十来斤枣,跟同事、邻居分了分,还有很多到现在也没吃完在冰箱放着,那些红透了的每天都有坏的,其余青的每天也都在变红,口感还是不错的。
回家的这几天鼻炎特别严重,每天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鼻子痒,连嗓子和耳道都是痒的,真的很令人崩溃。
其余的时间倒是很惬意的,每天无所事事的逛逛、刷刷手机、跟娃出去玩玩。
但是最后一天我最不愿看到的人还是出现了,说实话真的想骂他几句,后来想想,骂他还是把他当朋友,所以我还是当他陌生人吧。
之前我有说过我这个烂泥扶不上墙的酒鬼侄子,他依然没有变,那天还是喝了。
一到节假日又找到我家来,我忍住了要骂他的话,只是淡淡说了几句,我不想见你,也不想跟你废话,你赶紧走吧。
其实前几个月发生了一件事,让我非常气愤。
之前我把我的小米6留给我爸刷视频,上面的通讯录也没删。
有一天他喝多了,到我家,拿了我的手机,然后打了好几个我通讯录的人,
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家的都打了电话,当时都在纳闷他怎么知道的电话。
后来我同事给我打电话说,有个醉鬼给她打电话说找我,我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真是神经病啊,无药可救了,我也真是没法,每次回家都怕碰到他。
想想这种人真的是比那些纯粹的坏人还可恨,大部分坏人可能只对仇人或陌生人作恶。
而他只坑离自己近的人,他的父母孩子天天要受他的打骂,亲戚邻居也每天被吵的不得安生。
最可怜的是他的孩子,全村人都在戳他爸的脊梁骨,他如何在同龄人面前抬得起头,长期在这种氛围下,一生都被毁了吧。
哎,想想这种人,就气得半死,不想再谈论。
很意外的是,回公司没几天高中班主任就组织统计大家情况,说庆祝建校二十周年。
有个同桌来跟我见了个面,聊了聊大家的近况。
我发现当年学习好的几个,反而没有去深造,最多也就是读个硕士。
而中上等的有的却读了博士,有一个还在正规高校任教。
像见我的这个也算属于中上,毕业这么多年后,前几年又想读研,今年才全日制硕士毕业,去了个民办高校。
比较差的有几个有家族企业,有几个自己开了厂子,其余的普通打工。
其实我们学校升学率很差的,当年我们班那么多人考上本科的只有几个,大部分都是后来复读才考上或专升本的。
我们俩讨论了下,说中上等的读的专业本来就是偏理论的理科,学校也一般,不好就业只能继续深造。
而学习好的几个,学的都是工科,学校也不错,都很好就业,所以都直接工作了。
同学问我为什么不继续读研,我说我就是因为穷,想赚钱。
是啊,大部分都是农村出来的,都是着急工作补贴家用,至少不再花家里的钱。
还有一个在小日子国家读了博,我问他在小日子国家是不是压力小些,他说看个人吧,没啥追求就轻松些,他说他就属于这一类。虽然想回国,但是没有很好的就业机会,目前在小日子国家也没买房,而且在国内市区也没买。他还没结婚,我说你压力小可能就因为没结婚吧。
还有一个在央企海外部,土豪国常驻了十多年,疫情这两年基本没回来(小日子的也是,说机票贵),说年底回来。我说你这么多年都还不想回国工作吗,孩子都这么大了,非要攒几千万吗。他说到现在房贷都还不上,回来也找不到好工作,到时候可能连月供都不够。我说在那捡破烂都是捡豪车,你却没攒下钱,难道都吃喝嫖赌了吗,他说一年到头工地都离不开几回,有心也无力啊。想想我们这代人倾尽全力都放在房子上,也真是无奈。
其实早就写了,只是回来后天天亏,啥也不想干。现在突然感觉没啥事了,可能就是麻木了吧,于是又改了改。

0
楼主写道“比如韭菜、黄瓜、丝瓜、西红柿、茄子之类的都是两三块一斤,花菜和西蓝花四五块一斤,而菠菜之类的五六块一斤”
这菜价太离谱了,坐标天津,我家门口的市场里黄瓜和韭菜都是1.5元(1斤的价格,下同),菠菜2.5元,圆茄子0.9元,西红柿2元。
这菜价太离谱了,坐标天津,我家门口的市场里黄瓜和韭菜都是1.5元(1斤的价格,下同),菠菜2.5元,圆茄子0.9元,西红柿2元。

1
赞同来自: PeekABoo777
第二段写的的真好,真像我那得了枣疯病的恒科,我近一年的心情就是被这颗破枣树搞得心烦,上周我咬牙连根拔了,虽然知道这么做大概率会错,但是比起天天心烦还是值得,钱反正赚不完,其他地方赚回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