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赞同来自: 等待等待牛市 、复利工具 、火锅008 、却无浩然气 、飞犇更多 »
@复利工具
在2018年的环境下,相当一部分下跌是由于下跌时股票价值下跌带来的抵押物金额不足产生的被动卖出引发的自我毁灭循环导致的。这部分的重灾区是中证1000和部分中证500,国证2000反而由于之前大股东质押不出去股票,杠杆较少,只是由于基本面和流动性环境本身下跌,不存在加速循环下跌的情况。
因此,当年出现了中证1000跌幅大于国证2000的现象。
不过这是我的观察,其佐证主要集中于:2018年大股东变更(大股东破产)主要集中于中证1000、券商股权抵押借款对象分布和下跌节奏结构等三个方面,不是非常强的证据,只能算是猜测,不能100%确认这就是主要原因
@泛舟Rain 谢谢老师解释,然后17年6月2日最低到今天,中证1000依旧大幅弱于500和2000,500强很好理解,煤炭权重大。这个问题可以简化为“为什么2018年国证2000跌幅小于中证1000?”,因为其他时间分段来看,大小盘都是相对单调的。我对这个答案的答案并不是很明确,有个比较可能的猜测是:2018年是杠杆爆破的年度(资管新规落地年+央行缩表+经济衰退),所以当时有杠杆的企业受损是更加严重的(不论是经营层面还是资本运作层面),中证1000的股票有部分是融资融券标的,其股权也是券商比较青睐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借款的抵押物。而国证2000的资质太差,反而没人要 ,因此资本市场端的杠杆率较低。
17年6月2日最低到周五收盘1000跌了4个多点
17年6月2日最低到周五收盘2000涨了11个点
这一来一去差距也太大了15个点,17年6月2日到现在,先大盘强三年多,后小盘强不到两年,整体涨幅大小盘差不多,甚至除了中证1000,没一个主要宽基是下跌的,这期间10...
在2018年的环境下,相当一部分下跌是由于下跌时股票价值下跌带来的抵押物金额不足产生的被动卖出引发的自我毁灭循环导致的。这部分的重灾区是中证1000和部分中证500,国证2000反而由于之前大股东质押不出去股票,杠杆较少,只是由于基本面和流动性环境本身下跌,不存在加速循环下跌的情况。
因此,当年出现了中证1000跌幅大于国证2000的现象。
不过这是我的观察,其佐证主要集中于:2018年大股东变更(大股东破产)主要集中于中证1000、券商股权抵押借款对象分布和下跌节奏结构等三个方面,不是非常强的证据,只能算是猜测,不能100%确认这就是主要原因
3
@复利工具
同时,新纳入个股的平均纳入时间是指数调整时间周期(半年调整一次指数)的一半,也就是3个月。这部分个股的走势可以参考wind的次新股指数,大致如下:
两者综合后,实际结果就如你计算得到的情况
@泛舟Rain 我查了下编制规则,不足3000只股票的时候,国证2000会选择1000外的全部,有多少选多少,而不会选足2000只这主要是由于编制规则的纳入机制导致,两者均是半年调整一次成分,而国证2000和中证1000的最大区别在于国证2000的每一支单票的权重在不断被稀释(15年1500支个股,后面逐渐变成2000支,则每支的权重被动降低)。所以会导致原先的指数成分对指数的影响同样的变化在2017年的影响就没有2015年大,同时新纳入个股则没有这个问题。中证1000早就稳定在1000支了,所以也没有这个原有持仓权重被稀释的问题。
15年的时候2500只股票,17年的时候3000只股票,22年4700只。
15年6月2600只股票的时候,国证2000选择除国证1000外所有股票,也就是1000到2600那区间所有股票。中证1000选择800到1800区间。
15最高年到17最低,小盘股跌幅远大于...
同时,新纳入个股的平均纳入时间是指数调整时间周期(半年调整一次指数)的一半,也就是3个月。这部分个股的走势可以参考wind的次新股指数,大致如下:
两者综合后,实际结果就如你计算得到的情况
14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和利 、复利工具 、應無所住 、zddd10 、 、 、 、 、 、 、 、 、更多 »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国证2000在2017年以前是一个虚伪的指数,原因很简单,自己去数数2015年的时候全A股有多少支股票。2017年全A股有多少支股票。还有2022年全A股有多少支股票。
再去参考一下国证2000的编制规则与中证1000的编制规则,思考他们的成分股在不同的时间有怎么样的差异。
最后,再看看2015至2022年大小盘的相对涨跌幅,分段观察,答案就出来了。
如果给出了这样的方法还一头雾水,完全没有头绪,我的建议是,尽早退出股市,这个市场对你太难了。换基金投资或许效果更好。
我是不会给直接的答案的。但如果有根据这样逻辑的推理和思考或进一步思考后的疑问,可以写在帖子里@我,我可以给进一步的指导。
国证2000在2017年以前是一个虚伪的指数,原因很简单,自己去数数2015年的时候全A股有多少支股票。2017年全A股有多少支股票。还有2022年全A股有多少支股票。
再去参考一下国证2000的编制规则与中证1000的编制规则,思考他们的成分股在不同的时间有怎么样的差异。
最后,再看看2015至2022年大小盘的相对涨跌幅,分段观察,答案就出来了。
如果给出了这样的方法还一头雾水,完全没有头绪,我的建议是,尽早退出股市,这个市场对你太难了。换基金投资或许效果更好。
我是不会给直接的答案的。但如果有根据这样逻辑的推理和思考或进一步思考后的疑问,可以写在帖子里@我,我可以给进一步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