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想到一个问题,目前不停的放箭,甚至可以预期不远的未来,还会有第三第四。。。支箭要射出来,毕竟目前对地产的刺激政策,还是留有空间的。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射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想了2个答案:
1、按照21年的规模,目前的产业链属于半停滞状态,上面需要短时间房地产产业链立刻开动起来。
2、房地产行业影响到的行业太多,需要整出一轮中等规模的地产周期,房价上涨去库存,房企继续拿地,梦回2019。
至于保交房之类的那些说法,也就那么一说吧,宣传口的东西看一看就好,切记不要影响了主线逻辑。而且之前上面明确发文,保交房是地方责任,上面没有给过任何涉及到¥的政策。
如果是答案1,那么目前的政策稍微加码就可以了,最多再来几支箭呗,房企现有的土储其实已经足够这个时间段开发,甚至都开发不完,大部分企业没有意愿、也没有资金、也不敢再去拿地。
如果是答案2,那花的钱可就多了,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齐发力。有需求、有钱、有预期,才有可能消化库存,缺一不可。不给钱只喊口号,那只能是臣妾也买不起啊。这一块难度是比较大的,周期的时间跨度也不会短,至少1-2年吧,当然最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付出的代价非常大。
答案1,会推导出什么样的结果呢?房地产新建项目和在建项目都动起来之后,上下游的库存就动起来了,产业链上的公司开工率就上来了。造出来更多的房子,但是卖不卖得掉,不清楚,供给增加之后,整个行业的销售压力就更大了,在需求短期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新房销售价格岌岌可危。对于保利中海华润招蛇这些正常经营的企业,融资端的优势只是相对略有弱化,毕竟融资成本低的诱人,但是销售端的压力会比之前要大,因为死鱼都活过来卖房子了。这还不是全部,最大的利空是新房房价可能的下行,毕竟这两年,尤其是2022年,这几家还在持续的拿地,土储太吓人了,资产减值可不是闹着玩的。对于已经违约的房企,名单很长不列了,聊胜于无,继续资产黑箱的博弈,因为在账本公开之前,没人知道其资产到底值多少钱,表外负债到底有多少,清算完之后,是负资产,还是可以剩下三瓜两枣,这是一个情绪博弈的游戏。最近比较博眼球的,其实是第三种,即准躺平房企,在之前的行情里,市场资金把这些房企列为未来会发生违约的公司,很多,也有很多明星公司,比如金地、碧姐、x湖甚至狗科等等。这里存在一个显著的预期差,即过去的预期是未来违约,其实目前尚好,但现在的预期是,在融资渠道打通,尤其是股权融资渠道打通之后,未来违约的可能性忽略不计了。这样,对于目前经营情况越好的企业,这种重估(向上的)可能越剧烈,关注的焦点从未来某个违约的时点,骤然拉回当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这里是有一定的潜在空间的,我个人觉得这些公司里,狗科的情况可能相对是最好的一个。但是我自己肯定是不参与,因为单纯的估值波动我并不擅长,因为市场明牌之后很难买到足够安全的价格,而且最主要原因是我心里没有资产的那个锚。
如果是答案2,会推导出什么样的结果呢?首先肯定需要在现有政策上再大幅加码,远超房地产行业范围的加码,具体什么政策这个不展开说,属于妄议国事了都,回顾一下2008-2010就好。我们假设从房产消费端的刺激,人工托住了房价,库存得以消化。后续呢?房企,尤其是民企,还会步入行业性的正循环扩张,把窒息式去掉的杠杆再给加回来?拿地/开工/建设/销售,把短暂定格的17万亿,再创一个新高?反正我是想都不敢想。如果真的政策给出,我倒是可以猜一猜,“企业家”们第一时间做的事情应该就是从房地产行业里转移资产(这些路子他们非常熟络),然后商业银行(国家的)拿到了一大堆水分满满的资产,而居民拿到的是钢筋混凝土和长期负债。我个人倾向于这种可能性很小。
哦,还漏掉一点,不管哪一种结果,产业链上的公司,肯定都是受益的。至于程度,要看业务相关度高还是低,要看资产质量,也要看资产负债表。而银行就说不太清楚了,逻辑上资产质量得到了情绪上的提升,但是聊胜于无,银行还远没到担心其资产质量的时候。而行业景气度要看宏观,某一个行业,即便大如房地产业,冲击都是有限的,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银行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需求端,不在资产端。
码完收工。
声明:本文仅是个人思考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研精 覃思 致远》,作为一个公众号新人,您的关注、转发和支持,都是我继续分享的动力。
XIAOHULI92 - 唯自渡方是真渡
北京每天成交量从500-600-700,然后暴涨了??!!谁说暴涨了。行情都是在疑惑中开始的,都说了边走边看,做个滑头不行么。
不懂,就算去库存,那也得有有钱的接盘才行,这价格谁爱接谁接吧
赞同来自: 画眉
去库存,不是要更多的新建。年后一线和强二线已经开始了,保持警惕边走边看吧。北京每天成交量从500-600-700,然后暴涨了??!!
不懂,就算去库存,那也得有有钱的接盘才行,这价格谁爱接谁接吧
赞同来自: CharlesIsMe 、yuanhu 、等待等待牛市 、画眉 、fengqingsky 、 、 、 、 、 、 、 、 、 、 、 、 、 、 、 、更多 »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默默的路过 、zhangsheng123 、塔塔桔 、v3kk2 、只做顺势交易 、 、 、 、 、 、 、 、更多 »
上市房企的破产有研究过。G大说的就比较专业,除了第三条中的一句话不太同意。房地产行业可以说他没有技术含量,但并非没有价值,或者说其不适用于技术来衡量。房地产企业的价值或许类比供应链企业的价值,在于管理、渠道和整合。
核心问题有如下几个:
1、上市股份层面大部分只是控股平台,没有资产只有负债,资产聚集在项目公司层面。所以重整集团不如重整项目。
2、资产在地域上过于分散。破产无论重整还是清算,都需要一个主导力量出力,一般而言是地方政府(少数最大的企业是国家层面出面)。但是上市房企大多是全国化经营,资产、员工、纳税都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任意单个省份都不愿意出面,出面就是给其他省份做嫁衣。
...
同样一个地块,不同的主体来开发,盈利、持平、亏损,或者其程度差异巨大,体现出不同企业的价值。但是这一块很虚,只有在企业正常经营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价值,在清算的时候,一文不值。
赞同来自: 内斯特罗耶夫 、默默的路过 、标准普通人 、搭积木的影子 、ST熊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有问题请教下各位,上市房企的破产有研究过。
1.为啥地产下行3年多了,却没有一家上市房企破产退市呢?没有大破产,是不是说明还没到底?
2.西方经济史中,貌似没有出现干房地产的成全国首富,我一致不明白为啥?
核心问题有如下几个:
1、上市股份层面大部分只是控股平台,没有资产只有负债,资产聚集在项目公司层面。所以重整集团不如重整项目。
2、资产在地域上过于分散。破产无论重整还是清算,都需要一个主导力量出力,一般而言是地方政府(少数最大的企业是国家层面出面)。但是上市房企大多是全国化经营,资产、员工、纳税都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任意单个省份都不愿意出面,出面就是给其他省份做嫁衣。
3、房地产本质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实质是一个大型分包商,除了土地自己借钱和掏钱拿,其他所有环节几乎全部是外包出去,也没有救助的必要。
综上几个问题,导致上市房企的破产价值很低。未来能看的路径,很可能就是项目公司有价值的破产重整或者政府接管,集团层面自生自灭或者自然死亡。
目前可以看到的,都是各地项目公司在做破产重整或者破产清算(上市公司很多没有信息披露,这其实有问题)。
目前已有的债务重组的案例,一个是华夏幸福,华夏幸福虽然是全国性的,但是其主要资产都在河北,所以河北出面解决了大部分问题,然后南方资产包对外卖断。
另外是原来退市的中弘地产,退市后的破产也不是整体破产,是按地域和板块拆分来做的。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freetstar89 、m飞m 、好奇心135 、nkfish 、machine更多 »
有问题请教下各位,1、港股的几家地产公司,都在过程中或者边缘吧。A股蓝光和泰禾,也就是随时的事情。不管是重组还是破产,都是一个复杂的商业过程,普通人搞不明白也正常。集思录很多投垃圾债的大佬,他们应该很熟悉。
1.为啥地产下行3年多了,却没有一家上市房企破产退市呢?没有大破产,是不是说明还没到底?
2.西方经济史中,貌似没有出现干房地产的成全国首富,我一致不明白为啥?
2、不了解西方经济史,首富不清楚,但是地产大佬多得是,还是整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比较近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应该就是川建国了吧。不管是我国,还是欧美,20年为界限,财富榜排个座次比较一下,行业变革都是非常大,常青树很少。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默默的路过 、zhangsheng123 、atmn 、灭火勿入 、飘城 、 、 、 、 、 、 、 、 、 、 、 、 、 、更多 »
央企国企背景未来可能就是做代建类的工作。这部分住房建设可能不会直接出售,用作长期出租。地价托底不能跌,房价有天花板不能破,最后就是比融资成本和运营效率。房地产开发,是永续的行业,这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不可能未来做什么代建。
我们之前从地产发展到18万亿销售额主要是刚需购房,包括首置的刚需和改善的刚需。未来这部分需求不存在了,所以梦回2019不太可能。最近媒体和中介频频吹风说楼市回暖,个人感觉还是单盘和片区的回暖,普涨的大牛市想到不用想。三四线城市房价再次拉起的时候将...
刚需永远都存在,除非人类灭亡。
改善型的住房更是永恒的存在,因为人类的需求包括住房一直在不断的提高。
17万亿肯定是不要去想了,供应远大于需求,这是一个长达20年长牛行业在周期顶峰的量。
但即便是10万亿,甚至再悲观一点,8万亿,6万亿,即便不考虑上下游,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行业。国民经济有多少超过这个体量的行业?
做投资二极管思维最不可取,要么大牛市,要么不存在。
这位朋友说的12345,或许都对,或许稍有偏颇,其实内容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谢谢前辈指点哈。我讲的本意就是,有本事的可以参与博弈,没本事的站远点看着。自己把风险和收益找一个平衡点,合适了就参与,不合适就不参与。投资市场9成都是普通人,看清楚自己几斤几两,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钱。亏钱的大部分都是太高看自己,太小瞧市场。我也只是把现实罗列出来,哪些是利空,哪些是利多,最后还有市场博弈的环节。
但是这12345对指导投资用处很小,想给你回几句,但觉得如果也像你12345逐个回复,
就变成万字论文了。 :)
那就回复你最后一段话吧,在资本市场,不存在所谓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资本市场,只有对风险的定价,到处都是危墙。无风险收益是国债,不过很少有人看得上。二级市场上所有的投资机会,都是有风险的,甚至是高风险的,...
马大帅 - 德彪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的姐夫
我们之前从地产发展到18万亿销售额主要是刚需购房,包括首置的刚需和改善的刚需。未来这部分需求不存在了,所以梦回2019不太可能。最近媒体和中介频频吹风说楼市回暖,个人感觉还是单盘和片区的回暖,普涨的大牛市想到不用想。三四线城市房价再次拉起的时候将再次做头。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大蘑王 、atmn 、流沙少帅 、碧水春 、xineric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1:按揭贷款是目前银行最最优质的资产,如果这份资产的份额萎缩,甚至资产质量收到冲击,后果是显而易见的。这位朋友说的12345,或许都对,或许稍有偏颇,其实内容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2:房住不炒这个紧箍咒不摘除,难有大作为。既要又要,世上哪有安全法?
3:优质稳赚的生意是不会拿来共享的,比如烟草。前面几十年地产的繁荣何曾让你参与?都是银行垄断玩了,现在开放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让公募买,让私募买,分摊银行的风险,如果风险可控比较小,银行会拿来给你?
4:人口下行,房企降,民居...
但是这12345对指导投资用处很小,想给你回几句,但觉得如果也像你12345逐个回复,
就变成万字论文了。 :)
那就回复你最后一段话吧,在资本市场,不存在所谓的“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资本市场,只有对风险的定价,到处都是危墙。无风险收益是国债,不过很少有人看得上。二级市场上所有的投资机会,都是有风险的,甚至是高风险的,看你如何来给这个风险定价而已。或许在你眼里房地产是夕阳行业中的夕阳,有风险。但是换个角度,我告诉你十几二十年后,现在市场上的新能车、芯片、新能源的公司,要消失一半以上,你觉得现在投资他们,风险大不大?都是一样的。
投资本就是一个风险和预期收益的问题。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赞同来自: xiaowa 、freetstar89
赞同来自: 苦咖啡2022 、CAT108 、v3kk2 、jacktree 、luyisa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2:房住不炒这个紧箍咒不摘除,难有大作为。既要又要,世上哪有安全法?
3:优质稳赚的生意是不会拿来共享的,比如烟草。前面几十年地产的繁荣何曾让你参与?都是银行垄断玩了,现在开放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让公募买,让私募买,分摊银行的风险,如果风险可控比较小,银行会拿来给你?
4:人口下行,房企降,民居部门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新增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规模萎缩严重。
5:三年口罩,1000多天,老百姓受的伤害不是几个月就可以恢复的,心里想,钱包也不允许。
需求减弱,预期减弱,老百姓最简单的投资就是买房子,现在不让泡沫,你说他咋买。
我说的问题是我知道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有些核心问题不解决不放松,大势不在。这个夜壶要用好稳住,当下是离不开的,离开了生活不能自理。
还一句,房子是JJ问题,JJ是为什么服务的?要想xx长久稳定,趁有机会改车换道,即使要承受这几年的改ge阵痛也是要改的,难道一条路走到黑?拿砖头跟芯片拼?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如果前期 靠这个博取到巨大收益,说明有眼光,可以继续参与博弈。如果前面20年都没靠此赚到,那还是远离一点。
这是我个人的不成熟想法,欢迎各位交流。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v3kk2 、ST熊掌 、XIAOHULI92 、画眉 、九头 、 、 、 、 、 、 、 、 、 、 、 、更多 »
尤其是关于地产链,市场比我想象的还要乐观的多,不敢多拿的北新,居然底部已经起来50%+了,当然,这和北新自身的资产禀赋关系可能比较大,逆势提价,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在这个弱势的制造业当中。
现在可以预期的就是在未来的6个月中,出现一个地产的小阳春,即连续2-3个月市场销量同比正增长,是可以预期的。新房销售迟迟没有反应,有对2022头部房企暴雷的负面影响,也有对房价的摇摆不定,但即便如此,各种有用没用的刺激政策叠加需求集中释放,短期(2-3个月)的销售反弹还是可以期待的。哪怕是财务造假的暴雷股,数个跌停之后也会开板不是。
二级市场会如何反应这个小阳春呢?弱市(行业)里,容错空间是比较小的,我还有一点犹豫,暂时没有结论。
XIAOHULI92 - 唯自渡方是真渡
赞同来自: chenhang422 、YmoKing 、luckych 、好奇心135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freetstar89 、好奇心135 、集XFD
关于答案2,如果某大作为典型最后离开房地产市场。可能别的民企短时间内不会快速扩张,把窒息式去掉的杠杆再给加回来。同时民企数量的减少,总供给继续大增的担忧也会少些。2022年的市场,也有是扩表的房企,地方国企作为代表;
某些民营激进地产商是永久性的离开了这个市场,这个层面来说减少了供给;
但是这个市场总额在多少是适合的?现在肯定没有答案。
但肯定不是17万亿。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赞同来自: Belketh 、不知子 、skyblue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