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净值化,由于各种原因利率上行,导致理财亏损-赎回“正反馈”持续。负债端不稳定的时候,理财经理大概率不敢多配可转债,甚至要在本来博取超额收益的可转债部分砍仓。近日龙虎榜大概率不会出现五机构霸榜的行情了。
叠加股市相对弱,经济数据尚未确认。
因此,新债上市的时候大概率会显著低于“可转债平均价格&平均溢价率”,这也给后续超额收益提供了空间。想回到2年前那种可转债的价格水平估计不大可能了。现在趁便宜应该超配可转债。
叠加股市相对弱,经济数据尚未确认。
因此,新债上市的时候大概率会显著低于“可转债平均价格&平均溢价率”,这也给后续超额收益提供了空间。想回到2年前那种可转债的价格水平估计不大可能了。现在趁便宜应该超配可转债。

1
目前看等权指数,选取中位数当作考虑均值的指标。由于平均价格可能会被高价个券抬高,平均溢价率可能会正股深跌的个券抬高,两个都不合适。
12.16中位数价格在118.6。这个数值评价方式应该是拆 中位数转股价值&中位数转股溢价率去评价。20年之前的数据不考虑,因为参考意义不大,可转债的数量、市场对可转债的认知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大概率是回不去了的。
20年7月,出现中位数价格达到118后,持续走高,中位数价格在118-123之间震荡,期间,平均溢价率大概维持在18%左右,上下波动2%。对应的沪深300是一波牛市上行,在沪深300于21年2月见顶后,中位数价格反而创出了新低104,对应平均溢价率30%。两个数据的背离大致原因为:股性转债能强赎尽强赎了,叠加21年初利率上行,永煤债事件等,债市基本面叠加情绪面双杀。21年至今,股熊债牛,固收+产品发行正反馈。由于博取超额收益的需要,部分理财子买入可转债,策略各种各样(例如高价债的动量策略)逐步抬高可转债的估值水平。于是在这段时间,即使沪深300一路下跌,可转债基金依然大部分录得了正收益,且超额收益明显。
目前状况是,股市弱+转债贵。个人通过大类资产轮动框架认为或许明年股市表现会不错,但是目前尚且处在“强预期,弱现实”的阶段,需要后续的经济数据做确认。目前股市,看图,看可转债的转股价值,都处于股市弱的阶段。转债溢价率相当于给看涨期权定价,如果有全面牛市预期,这个价格自然不贵,但是并没有。看历史数据,中位数溢价率34%仅仅回到了22年4月的水平,并不能说便宜。
从资金面角度,部分债券配置力量存在被抽负债端的现象。同时出现赎回“正反馈”。(我觉得大部分人用错词了,负反馈是均衡机制,而正反馈是单边趋势。跟涨跌无关。股市牛新发基金增加继续抬升股市谁说负反馈吗?)后续要持续观察,当前看到的现象是,高价债跌幅明显,尤其是高价叠加高溢价率的债券。110元以下债券跌幅不明显,市场并不认为存在信用风险,因此下跌更多是情绪面的传递。
配置策略:从新债上市端考虑解决方案。例如15号上市的南电转债,122元-30%溢价率,属于半导体行业,本身期权就存在一定溢价,因此相对合理。16号,也就是今天上市的新华转债,121元-17%溢价率,相对来说,算是便宜的了。个券或许大家有不同观点,对公司也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如果往后一段时间上市的新债都是这样的价格水平,从总量的角度来看,就是高性价比的配置。
jjjlcym
- 做“基金经理”之梦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目前看等权指数,选取中位数当作考虑均值的指标。由于平均价格可能会被高价个券抬高,平均溢价率可能会正股深跌的个券抬高,两个都不合适。
12.16中位数价格在118.6。这个数值评价方式应该是拆 中位数转股价值&中位数转股溢价率去评价。20年之前的数据不考虑,因为参考意义不大,可转债的数量、市场对可转债的认知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大概率是回不去了的。
20年7月,出现中位数价格达到118后,持续走高,中位数价格在118-123之间震荡,期间,平均溢价率大概维持在18%左右,上下波动2%。对应的沪深300是一波牛市上行,在沪深300于21年2月见顶后,中位数价格反而创出了新低104,对应平均溢价率30%。两个数据的背离大致原因为:股性转债能强赎尽强赎了,叠加21年初利率上行,永煤债事件等,债市基本面叠加情绪面双杀。21年至今,股熊债牛,固收+产品发行正反馈。由于博取超额收益的需要,部分理财子买入可转债,策略各种各样(例如高价债的动量策略)逐步抬高可转债的估值水平。于是在这段时间,即使沪深300一路下跌,可转债基金依然大部分录得了正收益,且超额收益明显。
目前状况是,股市弱+转债贵。个人通过大类资产轮动框架认为或许明年股市表现会不错,但是目前尚且处在“强预期,弱现实”的阶段,需要后续的经济数据做确认。目前股市,看图,看可转债的转股价值,都处于股市弱的阶段。转债溢价率相当于给看涨期权定价,如果有全面牛市预期,这个价格自然不贵,但是并没有。看历史数据,中位数溢价率34%仅仅回到了22年4月的水平,并不能说便宜。
从资金面角度,部分债券配置力量存在被抽负债端的现象。同时出现赎回“正反馈”。(我觉得大部分人用错词了,负反馈是均衡机制,而正反馈是单边趋势。跟涨跌无关。股市牛新发基金增加继续抬升股市谁说负反馈吗?)后续要持续观察,当前看到的现象是,高价债跌幅明显,尤其是高价叠加高溢价率的债券。110元以下债券跌幅不明显,市场并不认为存在信用风险,因此下跌更多是情绪面的传递。
配置策略:从新债上市端考虑解决方案。例如15号上市的南电转债,122元-30%溢价率,属于半导体行业,本身期权就存在一定溢价,因此相对合理。16号,也就是今天上市的新华转债,121元-17%溢价率,相对来说,算是便宜的了。个券或许大家有不同观点,对公司也有不同的见解。但是如果往后一段时间上市的新债都是这样的价格水平,从总量的角度来看,就是高性价比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