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收益率情况:
2018年:-18.9%;2019年:93.22%;2020年:14.27%;2021年:13.56%;2022年-24.17%。
熊市来临才深刻认识到自己是那个裸泳的人。投资体系存在巨大漏洞,庆幸的是2019年底拿出部分资金买房,21年拿出部分资金换车,所幸绝对金额收益还勉强能接受,今年年底卖掉一个门面部分资金入市。
年度亏损占比前四:
天奈科技:亏损10%;牧原股份亏损6%;吉林碳谷亏损4.4%;希望教育亏损2.6%。
熊市才是检验投资体系的试金石,今年几乎陷入迷茫,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在这个市场打拼。
天奈科技亏损原因分析:
第一,对行业周期认知度不足,市场炒作情绪周期认知不足;
第二,对估值没有概念,安全边际理念基本忽略;
第三,后续通过研究发现基本面竞争格局恶化趋势,依然心存侥幸,不舍得割肉,至今依然持有,造成巨大亏损。
事实上,很多书都白看了,股市是一门实践科学,只有结合实践,以实践去检验才能找到真理。
全年阅读44本书,基本每天坚持运动1万步。虽然全年痛苦不堪,被市场打得体无完肤,但是我感恩今年的熊市,如果这种小级别的熊市都不能做到少亏甚至不亏,只能说明自己真的是一颗老韭菜,事实上今年的机会依然不少。
一切从头再来,重新出发。
截至目前持仓比例大致如下(选择时机会动态调整仓位):
牧原股份38%;吉林碳谷21%;天奈科技10.3%;景业智能4%;宝新能源3.4%;科拓生物2.9%;百亚股份2.7%;涪陵榨菜2.6%,东方财富2.3%;中国飞鹤2.5%,其他若干。
教训:
1.不懂不做,量化估值,好公司是找出来的,好股票是等出来的,太贵的好公司就是垃圾股票;
2.宁可错过不可做错,交易前做好投资计划,买入卖出有理有据,有条不紊;
3.多看少动,多研究少盯盘,勿忘周期常识和人性周期。
4.远离一切热门股(今年的大亏损都是之前被爆炒过的标的),跟踪不超过半年的股票禁止随意买卖。
申明:以上仅为本人投资点滴记录,如抄作业盈亏自负,一概于本人无关!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fanoge 、阿清的自由之路 、neverfailor 、好奇心135 、起个名更多 »
1.2024年9月26日下调转股价到底1.54元,鹰19则只下修1分钱为2.24元,集中精力解决山鹰转债。
2.国庆后大盘走弱,9月30日当天大幅度折价促成部分转股,后续正股跌到转股价附近,而可转债跌到115左右;后续拉正股让可转债跟随上涨,直到到期日附近正股价格为1.9元左右,相对转股价溢价23%左右,可转债收盘转股价值远大于到期赎回价113元,停止交易后维持折价让可转债投资转股;
3.后续一段时间可转债出现溢价也常常出现大量转股的状况,这个不得而知,对解决可转债起到重大作用。
最后大概率揣测一下:如果这次下修股东大会3月6日之前正股不大涨,下修转股价到1.8以下,而鹰19转债的到期赎回价是111元,公司要么强赎,要么避免到期赎回需要维持112元以上的转股价值。那么有没有可能将来到期公司会维持正股到转股价*112%以上,如果像去年山鹰转债一样2个月内出现合计10%的折价机会,那么持有正股其实也能获得不错的年化回报。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dawnzcat 、好奇心135 、瀛幻想 、lgs11 、wtpgajm更多 »
看到有人说某一年,跌去近一半,700多万,后来又重新新高,这种事情对于我而言,万不可接受。
我是几乎所有流动资金都在证券市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自己身体也不算好;现在孩子大学,支出减少,终于结束了之前很多年的工资年光,变得开始有积蓄,我也会继续投入账户里;尽管已经赚了我工作一辈子不吃不喝都不可能达到的收益,但是在一线大城市,仍是很普通的家庭;而我,又是整个家庭的中流砥柱。所以哪怕再遭遇如08年那样的金融危机,整体的大幅度回撤,我是不愿经历任何一次。
很多跳天台的,包括鼎鼎大名的利佛摩尔,在当时相对来说仍有不错的家底,相对于普通老百姓仍属于富裕阶层,但是在心理上,很难接受深幅的回撤。利佛摩尔已经算强的,几起几落,最后是绝望,我完全不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竟然会崇拜他和试图复制他。
很久以前买2~4个股票,年复合收益35%左右,但是时常会焦虑。现在很分散,回撤相对大幅减少,尽管收益也大幅减少,但是却不再感到焦虑。
打新交朋友试图从极度的稳定中进行突破,我想他是未雨绸缪,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他的赚钱模式,市场容量被挤压,而他的资金却越来越大,将来可能收益率大受影响,所以提前进行突破尝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相对的稳定才是更重要的,如果容量够大,就应该在舒适区,复制再复制。
过去几年血的教训,让自己对这段话深度共鸣,几乎每次自己讲格局求快的时候都会亏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起个名 、rogernash 、basementkids
新潮上周五补了不少仓,结果昨天高开没卖,今天跌停了,感觉这种要约股确实有点吃肉的时候不多,挨打的时候风险却很大,想起当年的英力特了,还是要拉开距离做好节奏,同时做好止损和仓位控制的准备才行。
今飞已经亏4%了,着急。
持有的药石转债从盈利5%现在基本都没了,继续坚守吧,昨天应该借高位卖出一半的,毕竟上面去年10月1日堆积的筹码都在上面,45元的位置没那么容易冲过去的。看任何问题都要辩证地看,多角度地看,理论联合实际的去看才能成长。长期价值或周期反转,短期冲高回落两者并不矛盾,利用好可转债的规则去赌,向下亏损有限,向上顶部更高,周期概率去赌。
昨天轻仓赌好客下修,今天开盘一会就卖了,昨天和今天买了8%左右的鹰19,看来赌对了;另外有一点点隆22转债也赌对了。可惜天能转债没下修。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天道
天道指的是市场的自然规律和客观趋势,通常不受个人意志左右。它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周期:经济有其固有的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投资者需要识别当前所处的周期阶段。
市场供需:商品和资产的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
行业趋势:技术进步、政策变化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会推动某些行业的兴起和衰落。
自然规律:如季节性变化、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某些行业的表现。
人道
人道指的是人类行为和心理对市场的影响。它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投资者心理:贪婪和恐惧是影响市场的主要情绪。贪婪推动市场泡沫,恐惧导致市场崩盘。
群体行为:投资者往往会跟随大众行为,导致市场出现羊群效应。
信息不对称:不同投资者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导致市场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
政策干预: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政策会直接影响市场走势,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行业监管等。
如何把握天道和人道
研究经济周期:了解当前经济所处的周期阶段,选择适合的投资策略。
分析供需关系:研究商品和资产的供需情况,预测价格走势。
关注行业趋势:跟踪技术进步和政策变化,选择有潜力的行业。
理解投资者心理:识别市场情绪,避免盲目跟风。
关注政策变化:及时了解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政策动向,调整投资策略。
总结
投资的核心在于把握天道和人道。天道是市场的自然规律和客观趋势,人道是人类行为和心理对市场的影响。理解并利用这两者,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机会和规避风险。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海宏天籁 、xiaofeng71 、miniming
现在想起来21年隆基最风光的时候管理层宣称的优质产能永远稀缺的言论真是恍如隔世,感慨我国制造业内卷能力太突出了,导致周期和价值毁灭太过于明显,这一点和美国的头部制造业长牛形成鲜明对比。今年看了很多可转债,背后的正股让我想起很多,典型冲击较大以前也研究过的标的:天奈科技,隆基股份,新希望,蓝帆医疗,健帆医疗,药石科技。。。这个清单很长很长。
稀缺的资源和商业模式才是值得长期投资的,A股里看的话,低成本水电,稀缺矿产(尤其要依赖进口的,比如铜矿,石油),有品牌效应的消费品(A股已经给予这些企业相当高的估值了)。同样是矿产煤炭行业周期性会更强,因为将政治的...
很多人说价值投资无效,其实不是价值投资无效,而是绝大部分公司不具备长期持有的价值,价值投资具有很大的排除和局限(行业或标的)。
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只是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这种投资方式应该局限在哪些资源属性的股票(最好是资源垄断且成本优势的,如中海油,天坛生物,神华陕煤,长电,青岛港等;或者心智占领消费属性的,如茅台,片仔癀等);要么第一,要么唯一,要么垄断,别无其他。
那么其他投资创造价值的方式包括周期,规则。周期就是周期投资法,跟踪周期研究周期,大部分股票都是此类,或者说第一种也一样有周期属性;规则就是典型的集思录风格,不展开了。

miniming
- 小亏小赚,偶尔大赚,绝不大亏,慢即是快
赞同来自: 闲菜 、Jonathanqi 、npc小许 、追梦者雷
李振国光伏隆基25年演讲学习:1.凡是人可以制造出来的东西,短缺只是阶段性的,过剩才是常态(资源独占,垄断稀缺,提价,心智占领等才是真正优秀的商业模式)。茅台?长电?片仔癀?腾讯?陕煤?天齐?2.当优秀企业家遇到垃圾行业或商业模式往往也很难创造长期价值。长期投资首先用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来排除标的。牧原?隆基?3.隆基股份的股价走势就是一个鲜活的A股案例或代表(涨时轰轰烈烈,跌时也不拖泥带水[...现在想起来21年隆基最风光的时候管理层宣称的优质产能永远稀缺的言论真是恍如隔世,感慨我国制造业内卷能力太突出了,导致周期和价值毁灭太过于明显,这一点和美国的头部制造业长牛形成鲜明对比。
稀缺的资源和商业模式才是值得长期投资的,A股里看的话,低成本水电,稀缺矿产(尤其要依赖进口的,比如铜矿,石油),有品牌效应的消费品(A股已经给予这些企业相当高的估值了)。同样是矿产煤炭行业周期性会更强,因为将政治的国企占比大,国内又能够内卷提高供应,所以周期性明显更强,今年开始长协价应该会被击穿。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1.2023年总需求量约为60-70万吨,主要驱动因素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占比60%以上;储能电池快速增长;消费电子(3C产品)需求稳定;传统工业(玻璃,陶瓷,润滑脂等)占比10%-15%;需求增长驱动主要是新能源车和储能行业,预计2025年达到100万吨/年;
2.23年国内总产能约50-60万吨,其中赣锋锂业12万吨/年(规划20万吨);天齐锂业约8万吨/年(规划10万吨);盐湖约3万吨/年(规划5万吨);盛新锂能约3万吨(规划5万吨);藏格约1万吨计划扩产,其他约10万吨/年(雅化集团,永兴材料,江特电机等);
3.产能来源:盐湖提锂(察尔汗盐湖);锂辉石提锂(进口锂辉石,澳大利亚);锂云母提锂(江西宜春);
4.补缺来源:锂电池回收(重要补充来源),技术扩产和进步(盐湖提锂技术)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miniming 、好奇心135 、何必当初
1.标的主要有藏格,天齐,赣锋,中矿,永兴,融捷。
2.行业碳酸锂矿开采成本主要包括以下方式:最低是盐湖提锂(3-4万元/吨,盐湖股份管理层非常糟糕,藏格矿业成本不到4万/吨);其次是锂辉石提锂(天齐锂业为代表,成本大致4-5万/吨,赣锋锂业6万左右成本);最后是锂云母提锂(永兴材料成本6万/吨)宁德可能要11万元/吨,主要是外购锂矿,资源税成本较高。
3.行业竞争格局和门槛:资源独占属性,门槛较高,竞争格局较好;
4.行业周期:2015年平稳期(4万/吨左右,主要用于传统工业如玻璃,陶瓷等);2015-2018年第一轮上涨周期(新能源汽车崛起,动力电池需求,最高2017年涨到17万/吨,刺激上游扩产如澳洲锂矿石矿山开采和南美盐湖提锂项目);2018-2020年第一轮下跌周期(上游产能集中释放供过于求,最低跌到2020年4万/吨左右,接近2015年之前的水平);2020-2022年第二轮上涨周期(新能源车爆发,储能快速扩张,锂价创历史新高从2020年4万/吨涨到2022年60万/吨,刺激新一轮资本开支,非洲和南美大量新项目扩产);2022-2024年第二轮下跌周期(产能集中释放,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供过于求,22年开始下跌到2024年底部7万元/吨,接近成本线,部分高成本矿山和锂云母项目被迫减产或停产,出清阶段);2024年至今行业震荡期(2024减低探底,锂矿价格在7万-9万/吨震荡,仍有产能过剩压力);
5.公司说说:藏格除了锂矿还有氯化钾业务,氯化钾成本有优势,拥有青海察尔汗盐湖优质钾盐资源,矿区靠近消费市场(棉花种植),运输成本低;但是钾周期不算低位(13-16过剩下跌,17-18价格上涨需求回升,19-20价格波动全球不稳,21-22俄乌战争导致供给缩小价格大幅上涨,23年需求平衡价格回落,主要生产国是加拿大和俄罗斯,俄乌战争缓和未来钾的价格大概率会向下),藏格的核心是研究清楚巨龙铜矿;天齐拥有全球最优质锂辉石资源(澳大利亚格林布什矿),原料100%自供且矿石品位高,成本控制稳定且较好;中矿资源成本较高主要是原料自供率较低,部分依赖外购锂精矿,今年自供有所提升;融捷股份依赖矿石提锂,原料自供率较低,成本受外购精矿价格波动影响大。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1.凡是人可以制造出来的东西,短缺只是阶段性的,过剩才是常态(资源独占,垄断稀缺,提价,心智占领等才是真正优秀的商业模式)。茅台?长电?片仔癀?腾讯?陕煤?天齐?
2.当优秀企业家遇到垃圾行业或商业模式往往也很难创造长期价值。长期投资首先用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来排除标的。牧原?隆基?
3.隆基股份的股价走势就是一个鲜活的A股案例或代表(涨时轰轰烈烈,跌时也不拖泥带水[捂脸],如同神经质病人),A股本质(周期,波动,内卷)。
4.对一个成功投资者的要求:周期的理解和把握,耐心的等待,果断出击和走人,合适的博弈工具(隆22转债?天23转债?)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细水长流0817 、xlzg 、每天都有进步 、Kluer更多 »
有些人说网格,可是网格容易套牢或者卖飞;
有些人说高分红低估,可是分红可能是融资来的或者业绩让分红无法持续;
有些人说成长股长期持有,可是所有成长来自时代的红利,行业的红利;
也有人说资产配置,当资产配置遭遇高估资产也会失效;
也有人说做另类投资策略或品种(如可转债),可转债买高了一样亏得不要不要的;
真正的大师都提倡一种能力,那就是等待绝佳机会重仓的能力。我目前不具备,近期做可转债更多像来交学费的,跳来跳去终究不成大器,先赚点小钱学习学习。
任何策略任何打法可能有效,也可能失效,一切取决于自己买入的价格,以及对底层资产的理解。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rogernash 、乐鱼之乐 、吉吉木 、npc小许
2.17% 2.46% 93% 牧原股份 古井贡B 迈瑞医疗
本周不少傻操作。
2月13日的福新转债,神码转债和利扬转债转股套利今天开盘卖出全部亏损,合计亏损5100元。其中神码的正股卖掉后很快就涨停了,实在搞笑。教训就是遵守纪律没错,折价空间不太够,另外做裸套需要结合大盘走势,第二天正股可能变化,正股位置等综合判断。
2月13日买入的伊力特正股今天收盘亏损,临期债持有正股策略还是有不少风险,一方面是系统性风险;一方面是公司解决可转债有很多种可能,拉正股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到期还钱等;还有就是即便公司拉正股,也要考虑意愿,盘子大小,可转债转股造成的供给增加等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个策略需要非常谨慎使用;同样之前持有的海峡环保前两天高位卖出(考虑到公司的转债基本在到期赎回价至上,期权价值大幅减少)。之前持有的今飞凯达目前还亏损3%左右,贵广网络和郑中设计都是涨停卖出的,吃到肉了。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rogernash
盘中操作有好有坏。做的好的是分三笔(价格分别是118.5,118.4,116.981)卖出今飞转债;
最糟糕的操作是2点14分开始买入福新转债做折价套利或者尾盘卖掉,结果正股和转债迅速下跌导致恐慌,最终301.819止损造成2000多元的损失,今飞的盈利还不够填坑的,以后做可转债折价套利还是要遵守纪律,一方面是看正股波动大小(近期涨幅过大,波动巨大要谨慎),一方面看可转债位置(太高还是要谨慎),一方面是遵守纪律,最好在2点52以后再考虑操作。总体来说折价不够大还是要谨慎,裸套风险不小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第一步是批价走势;第二步是企业现金流表(经营性现金流看存货,预收款趋势);第三步是利润表(体现在营收和净利润变化),目前白酒走到下行周期第三步,今年是一个消化渠道库存的过程,各大白酒企业各显神通逐步把握各自节奏,明年可能会有行业性反转。不过这轮反转大概率是不可能有上轮的弹性。行业销量2015-2016已经见顶;行业营收大概率2019-2020年见顶;这轮反弹更多是头部白酒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和白酒价格反弹的逻辑,估值也没有跌上次那么狠,所以空间上2-3倍就已经非常非常优秀了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吉吉木 、dingpenglei 、hshpangpang
“确定性”就需要能力了。没有多年的摸爬滚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怎么能够知道这是确定性的机会?确定性三大来源:周期,价值和规则。
周期:产业竞争对手平均成本,连续亏损多少年,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整体资本开支情况,需求变化,供需角度是重点,一定要仔细甄别。还有就是要有坚定的周期信仰,做好看错的预案,通过分步建仓机会预留极端情况的应对。因为做周期需要判断好拐点,同时要把握好时间,难度是非常大的;
价值:这个是最难最难的,真正的价值判断的底层逻辑是DCF估值,但是实际做法中很少有能自己判断出未来现金流的标的,价值本身不分成长和价值,成长就是价值的一部分。最合适的方式就是被价值定价的成长股。如20年的神华陕煤,200以下的腾讯,不过这些都是后视镜。
规则:这个相对来说是最好把握的。拿可转债举例,如临期转债的回售价,中途清偿转债的100元底,价格低位的满足下修条件的可转债博弈等。还有各种套利手段就不说了。
总而言之,没有自己能理解能把握的确定性机会就空仓,只有确定性才能做。能力有大小,但是这条永远不变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会跑的蜗牛love 、Decadef20 、蓝笛传声 、gaokui16816888 、扬起的风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千万千万别亏损本金,没有确定性的机会坚决不碰,没有机会就傻等,不亏才是复利的基础。
围绕这个核心发现以前自己很多体系缺陷:
仓位管理缺陷,交易计划缺陷(分步买卖体系),过度集中缺陷(品种和行业都过度集中),资产配置思维缺陷。
这个市场极其残酷,看似低门槛,实则遥不可及,我比较笨,花了这么多年时间走了如此多弯路,才真正懂了复利的底层逻辑和投资的真正精髓。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大卫1988 、machine 、gaokui16816888 、h837031633 、neverfailor 、 、 、 、 、更多 »
近期的低风险机会里面如跌到101以下的晓鸣转债,向下跌破100有回售价兜底,向上看正股波动,就叫清偿100底的机会;
跌到115以下的亚泰转债:临期,转债占比14.3%,小规模4.2亿,安全无违约风险,低溢价率,下修离正股尚远,正股基本面不错(每年分红,有过一次下修到底历史),这种标的可以直接正股赌。赌公司3个月内拉正股搞出折价促进转股解决转债问题;
尾盘参与震裕转债转股套利,希望明白不要被埋。
本人是低风险投资的小白,先小笔试错,期待第一步能看懂集思录所有转债数据,第二步能理解市场给转债的定价逻辑,第三步抓到不合理定价且重仓出击。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h837031633 、plan30 、ST熊掌 、乐鱼之乐 、老实的很 、 、 、 、 、 、 、 、 、 、 、 、更多 »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尤其是关于A股规律的总结,深深刺痛了我,这点我有很多很多教训。
在covid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股、日债、中房堪称世界三大优质资产。当中房神话被打破后,A波(A股的波动率)就成了这里仅存的全球级别优质大类资产。这种波动率背后是市场本身的群氓现象,中国巨大的投资者人口、几十年来的搞钱荷尔蒙、超强的集体主义意识,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社会/市场制度,都参与塑造了这样的A股大波,并且它作为一种优质资产的寿命可能还能延续很多年。
于是,交易A股心法的关键,是要把它理解成是一个商品期货。是一种类似澳洲铁矿、中东石油、巴西蔗糖那样的特产。比如就叫沪韭连续主力合约。
作为股市的参与者,你会期待指数是一个长期向右上方走的曲线(被美股的很多大师洗脑了,被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教条了),但全世界也只有美股是那样的。
可一旦你切换到商品交易员的视角就会释然了,他们从来不会期待大豆棉花这样的东西是长期向上的,比如CBOT大豆,1990-2020年这30年都还是在800美元,完全没有复利可言。没有长持复利一说,那么商品交易员要做的就是观察分析供需:
当供需出现显著矛盾,带来明显趋势性做多做空机会时,他们进场去交易这个趋势。而大多数时间如果供需平衡没有趋势行情,那这个品种是不用去交易的。
这种心法下,交易A股的步骤如下①市场矛盾的变化有没有打开交易窗口期。而决定这个窗口期的主要矛盾是政策与增量资金的变化(政策市,流动性),并不是GDP增速或者上市公司业绩。②当窗口期打开时,结合窗口期所在环境的特征选择最突出的细分方向。有时候是经济好、有时候是赛道景气、有时候是科技映射、有时候是红利。细分方向选完以后,个股挑几只大的共鸣感最强的就行,也不用太纠结估值(其实个人投资者也几乎很难搞清楚内在价值,除非股价跌太狠自己呈现出来)。③当窗口期关闭时,退出空仓。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forres 、起个名 、mengyuyin 、basementkids 、suijimanbu 、 、 、 、更多 »
1.可转债占比50%仓位:核心策略是双低,低价,低溢价,小盘债,前提都是到期收益率为正,安全性较好。
2.多账户打新配置,20%仓位:选股原则是长逻辑通畅,5-10年维度,估值尽量在20倍以内,股息率大于3%,每年获得打新收益4%-5%,则每年现金流大致在7%-8%;
3.港股高股息配置,15%仓位:初定目标华润电力H,兖矿煤业H,中海油H,中国移动H,平均股息控制大于5%,不过这些标的过去几年都大涨过,虽然现在还不算太贵,另外保险资金大概率会一定程度去配置,目前初步计划先买部分华润电力和兖矿煤业,其他的等大跌机会慢慢加,多余资金先纳入现金管理;
4.古井贡B:15%仓位保持不变;
5.现金仓位:目前其他配置不了的暂时先归为现金仓位,后续慢慢往上面规划仓位靠。
欢迎大家提供好的可转债标的,我也学习研究研究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woshishui2016 、npc小许 、闲菜 、alongside 、山就在脚下 、更多 »
今年必须狠狠改的两个点:资产配置思维(股权债权等负相关资产配比,追求平均赢);低风险组合搭配(好好向各位集思录的高手学习可转债,套利)。
最终追求的投资结果一定是:低回撤,较高收益。我要稳稳地幸福。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有酒就好 、hippohippo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tongzhangji 、流沙少帅 、东海逍遥 、哆啦大和 、好奇心135更多 »
牧原:只知道目前确实不算贵,但是行业不确定性极大,商业模式也垃圾。高杠杆高负债重资产强周期;关键是算民生行业,行业产能无法彻底出清,站到国家和民生利益角度考虑,股民的钱补贴国民肉价更是合情合理,站到地方政府立场维持猪肉适度分散可控也符合利益和战略。新希望等垃圾产能眼看不行了,结果又能续血。几年的弱周期都在为上轮百年一遇强周期买单,合情合理。牧原和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差距越来越小,勉强维持1元/公斤的话,对应的利润一年大致100亿,如果行业周期拉平0.5-1元/公斤净利润,那么就是150-200亿净利润左右。公司折旧一年120亿-130亿,对应维持性资本支出50-75亿,不过公司有息负债754亿,估值为(2100亿+754亿)/(150-200亿+70亿折旧现金流)=12倍左右。不过这种周期股股价太随机了,目前来看明年猪价大概率又不太乐观,只能听天由命了,真的是越陷越深。
迈瑞:商业模式优秀,管理层优秀,竞争格局稳定,不过也遭遇困境,主要是医疗反腐和地方政府没钱采购共同导致,前几年生命信息与支持也过度被疫情催化,阶段性业绩发展困境,明年大概率会有所好转,今年10%增速,明年大概率12%-15%增速,未来十年大概率10%左右,对应25PE,不算贵,也并非一眼低估。
羚锐:股价涨了几年,18PE,管理层承诺15%增速,现金奶牛,商业模式和格局稳定,希望能有大的调整给建仓机会;长期逻辑通畅;
洋河和古井贡B:长逻辑有缺陷,人口老龄化,这轮周期产能扩建比上轮更多,需求没有地产刺激,社会需求严重不足,弹性比上轮周期差很多,明年后年白酒基本面大概率困境,不过洋河跌了几年了,总体绝对估值看不高(海量库存折现);古井贡管理层积极作为,估值也不高,股息率都较高;
2025年底再来验证,无论如何这些机会都非一眼低估,需要耐心等待加仓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年末持仓顺序:牧原股份,古井贡B,迈瑞医疗,洋河,百亚,羚锐。
投资体系有巨大缺陷,连续亏2年后,今年这么好行情竟然白干。
明天开盘无论价格高低打算卖出一半牧原股份,作为储备现金;持仓几乎全部集中消费行业;
买卖随意没有交易计划和纪律(分步买入和卖出);估值上给的安全边际也不太够,大逻辑上没有反复思考。
3年下来发现自己选股择时都一团糟,交易无体系,估值无理解,简直混乱交易。
要做到稳健投资,长期持续盈利务必做深刻反省。
仓位管理思维;分步买卖交易体系;估值上成长股控制在15PE以内,价值股控制在高股息低PE低PB上;希望自己建立复盘计划,做好月度复盘,如果2025年盈利低于10%,我将彻底退出股市,以后回归到基金定投计划。毕竟最早依靠这个模式实现过翻倍,要么改变,要么退出。
一直为沉没成本所困,纠错不果断,段永平说一旦错了立马纠正,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道理都知道,心理为什么这么难以克服。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neverfailor 、明青 、树梢星 、闲菜 、hjndhr 、 、 、 、 、更多 »
一个完整的投资体系应该包括股票选择和研究,仓位管理,时机选择,交易策略。建立体系的基础应该在自己的认知和性格基础上才能持久。
做股票研究的时候自己缺乏一些基本的常识:估值,周期,宏观,成长。
股票投资确实太难了,变量太多,市场随机性太大,不确定性太高。
尤其过去几年身边接触到的投资做的好的都是胆小的、保守的、耐心等待的。
自己这几年下来亏损累累,强者思维去做,最悲催的是真相确实发现自己是弱者。。

A股为什么价值投资这么难?这个问题很广很大,但是这两年以来我确实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主要有几个原因吧。1.制度建设层面:没有做空机制(长期处于高估值,即便是好公司价值也有限或者根本没有价值);市场规范管理制度缺陷(财务作假,违规等处罚力度就是笑话,鼓励作恶,财报也真假难辨);IPO高价发行;2.传统文化层面:国人急功近利、好赌(传统文化里面很多神话但是缺乏理性的声音,少了科学严谨的态度,没有牛顿...A股从开市之初到现在发展三十多年,虽然波折很多,但底部一直在抬升,这其实就是一种慢牛,能坚持几十年持股的老股民,除非运气特别的差,单吊买到退市股,否则想亏钱是很难的,坚定持股几十年的人,绝大多数早就将持有成本降成零了,甚至为负数,成本为负怎么亏钱?甚至说经过多轮牛市的加成,老股民中赚的盆满钵满,财务自由的都为数不少,这甚至都不用什么技巧,一个月工资发了,就撒筛子选一只股买入,下个月再撒一次筛子,每个月都这样干,然后一直抱着,它自然会把成本降成零的,就好比,你每月都抱一台印钞机回家,它不用你任何的维护,日日夜夜在不停的给你印钞,想不富都很难啊!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xiaofeng71 、Luff123D



赞同来自: xiaofeng71 、追梦者雷
A股为什么价值投资这么难?这个问题很广很大,但是这两年以来我确实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主要有几个原因吧。1.制度建设层面:没有做空机制(长期处于高估值,即便是好公司价值也有限或者根本没有价值);市场规范管理制度缺陷(财务作假,违规等处罚力度就是笑话,鼓励作恶,财报也真假难辨);IPO高价发行;2.传统文化层面:国人急功近利、好赌(传统文化里面很多神话但是缺乏理性的声音,少了科学严谨的态度,没有牛顿...反求诸己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binarystar1632 、xiaofeng71 、Luff123D
帖主前面的问题,有些很赞成,中国资本市场有很多问题,只是其他国家也不是一尘不染。且中国只有几十年的资本市场和改革开放市场环境,对比成熟国家的制度发展还在幼年期,一切都在学习和摸索中发展吧。对,我也是梳理A股特色,契合市场的策略才是好策略。
我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至少今天的生活水平比三十年前好,今天的资本市场比三十年前完善一些。
最后的结论保留意见,因为依然有人遵循价投做到了一些不一样结果。
至于疯牛或慢牛你无法决定,也无需依靠。才几十年的资本市场...
至于投资结果并非价值投资理念的错,终究主要还是自己没有学到家。

赞同来自: 小会砸 、xiaofeng71
A股为什么价值投资这么难?这个问题很广很大,但是这两年以来我确实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主要有几个原因吧。1.制度建设层面:没有做空机制(长期处于高估值,即便是好公司价值也有限或者根本没有价值);市场规范管理制度缺陷(财务作假,违规等处罚力度就是笑话,鼓励作恶,财报也真假难辨);IPO高价发行;2.传统文化层面:国人急功近利、好赌(传统文化里面很多神话但是缺乏理性的声音,少了科学严谨的态度,没有牛顿...帖主前面的问题,有些很赞成,中国资本市场有很多问题,只是其他国家也不是一尘不染。且中国只有几十年的资本市场和改革开放市场环境,对比成熟国家的制度发展还在幼年期,一切都在学习和摸索中发展吧。
我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至少今天的生活水平比三十年前好,今天的资本市场比三十年前完善一些。
最后的结论保留意见,因为依然有人遵循价投做到了一些不一样结果。
至于疯牛或慢牛你无法决定,也无需依靠。才几十年的资本市场,一百年后再有所谓慢牛也很正常。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招金牛 、瀛幻想 、大7终成 、蓝笛传声 、踏空武威 、 、 、 、 、 、 、 、 、 、更多 »
这个问题很广很大,但是这两年以来我确实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主要有几个原因吧。
1.制度建设层面:没有做空机制(长期处于高估值,即便是好公司价值也有限或者根本没有价值);市场规范管理制度缺陷(财务作假,违规等处罚力度就是笑话,鼓励作恶,财报也真假难辨);IPO高价发行;
2.传统文化层面:国人急功近利、好赌(传统文化里面很多神话但是缺乏理性的声音,少了科学严谨的态度,没有牛顿这种历史性人物出现);长期儒家鼓励的愚民政策。看看农村流行的都是麻将,商场和官场的关系文化、酒桌文化都能反应很多问题。教育层面缺乏思辨,遵从权威和标准流水线的统一答案,骨子里缺乏独立之思考和批评性思维,国人跟风羊群效应特别明显(抢醋,盐,板蓝根,口罩,姜你军,A股。。。)
3.产业层面:公司内卷严重,整体ROE不高,低效内卷遍布各行各业,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比美国差很多;急功近利,短期主义,利润导向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上市公司导向。对民营和国企的双标,动不动一个政策A4纸导致的行业毁灭,市场大幅波动。政策随意,产业随意,自然情绪随意。缺乏法治,缺乏尊重。
这是一片投机的土壤,处处写着吃人二字。价值投资的根本是好的商业模式,好的企业文化,好的价格。三条基本都不具备,所以价值投资几乎不可能在这个土壤里大量生根发芽,所谓的慢牛就是笑话,只有疯牛癫牛傻牛,唯独没有慢牛,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xiaoqiaocgx 、困了学索隆 、zhuzi51 、大道之行也 、瀛幻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1.不做空;
2.不借钱炒股或不加杠杆;
3.闲钱投资(留出3年生活费和家庭应急资金,无房贷);
4.不懂不做;
5.不投高杠杆企业,有负债的企业不重仓(新城);
6.不赚快钱(牛市上杠杆)容易钱(抄作业);
7.不频繁决策,不频繁交易(打孔原理,先胜后战,耐心);
8.不背周期行(牧原、地产);
9.不买高估值(天奈,中免,贝泰妮);
10.不做0到1(天奈,碳谷,景业);
11.不逆政策面(希望教育);
12.不修漏水船(顺鑫农业);
13.不盲目扩张(华夏幸福);
14.不搞多元化(恒大);
15.不染投机事(做T);
16.不为沉没困(机会成本);
17.不投差商业模式(产品差异化,现金流,定价权,投入产出比,负债率,行业门槛);
18.不投垃圾企业文化;
19.定投或分步买入卖出法;
20.不冒进(牛市尾部或估值高位知止);
21.不买连涨3年的股票;
22.不走捷径(快就是慢,只做价值投资或套利);
23.不盯盘,不盘中随性交易;
24.不泡微信不刷论坛(时间宝贵);
25.不做短期投机(做T,趋势加仓等);
26.逆向投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观察成交量和情绪,非纯粹的逆向操作,而是独立思考)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瀛幻想 、Luff123D 、夕晖 、青蜂侠 、gaokui1681688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所以我们看身边或论坛里投资做得好的朋友都是小心再小心,保守再保守,都是防守做得非常到位的人。他们谨慎,胆小,先虑败再求胜,先胜而后战,对自己能力圈和边界有非常清醒的认知。
2021至今亏掉300多个,2018年至今也只有200多个的利润了,这几年是我的人生至暗时刻。
富贵从来都是稳中求,真正的智者都是日拱一卒,慢慢变富,从不追求捷径(所有的捷径都是最快的死亡之路),千古年来人性未变。
对于创业来说可能需要勇气和胆量,但是在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资本市场里面,只有谨慎才可以活得长久,生存是投资的第一法则,不亏是投资的第一法则。
机会永远都有,关键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是否还活着。错过的机会和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取决于我收益的核心是我投资的东西有没有做错,尤其是有没有犯大错。
首先是分清楚哪些事情不该做,哪些股票不该买,最好是永不满仓,给自己留有余地,保持仓位的机动性。
其次才是如何去选股,如何去等待时机,如何给公司估值,这些是如何把事情做对的范畴。
投资其实可以很简单,但是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非常不容易,坚守这个简单的道理更是反人性的。对于芸芸众生中资质极其普通的老韭菜我来说,想明白并落实这些道理极其极其不容易。
如果你期待牛市让你大赚,让你回本,那么你一定是一个大韭菜。
真正的高手应该是拥抱熊市的,因为牛市的收获来自于熊市春天种下的那颗种子;
当疯牛来临,他们会一边稳住心性等待疯狂,并且随时警惕保持敏锐度,因为在某个国度的某个市场,一群神经病组成的市场先生最后一定会一地鸡毛收场,我们在大家疯狂的时候一定要铭记机会从来都不缺,神经病先生一定会发神经的,并且不需要等待太久。这段话算是为自己做一个心理准备,并且暗暗发誓下轮熊市我一定不要再这么过。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Royal0000 、xyz6435 、好奇心135 、大7终成 、gaokui16816888 、 、 、 、 、 、更多 »
买公司的三个条件: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低估;
回想自己过去几年做的标的,从商业模式上基本都排除掉了。
企业文化说白了就是消费者导向文化,企业的所有营销、广告、团队管理、员工激励、使命、远景、供应商、经销商等全部都是围绕消费者导向展开。以用户思维为核心去搞清楚什么是对的事情,如何把事情做对。
低估是买入的基本条件,也就是格雷厄姆说的安全边际。如果我们人生中遭遇1929大萧条,如果我们有失去的30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活下来。。。。
商业模式(企业赚钱的模式)的几个角度:产生现金流;行业发展空间;定价权;产品差异化(客户需要且竞争对手提供不了的东西);护城河(固定且持续的竞争优势);资本投入产出比(成长的代价);负债率;行业门槛;时间的朋友(规模效应)。
无论老巴还是段永平都强调商业模式是第一位的。过去几年栽的坑大部分就在这里。
投资最重要的是明白什么不能做(不做不对的事):不加杠杆;不做空;不懂不做(做到这点极难);排除法(不满足必要条件:如生意模式不好,企业文化不好,太贵都不该买);闲钱投资(留出三年生活费,根据估值做好仓位管理,分步买卖);远离杠杆(高杠杆企业和融资);远离工业品(制造业)和农产品(周期看天吃饭,造假识别难)行业;
价值投资其实就是简单的常识,不违背常识,不犯大错,慢就是快,最终结果一定不会差。从21年最高点至今回撤依然有35%,我就是大傻逼和老韭菜。今年盈利5%。痛定思痛,太难了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我心安然 、NichoLin 、ST熊掌 、夏日骑缘
书生之言,教条主义,纸上谈兵。
A股市场就是周期,就是大写的A,就是乌合之众,就是博弈为主。
价值投资就是要搞清楚价值,只有价值远远高于价格才值得重仓。价值是主观的判断,估值更是主观的乌合之众的情绪的释放,所以真正的价值投资大师都限定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优中选优,能看懂的只有几个公司。
市场先生,美股的市场先生是神经质,A股港股的市场先生就是神经病。过去一周的行情就是典型的证明。很多人一周之前都说应该空仓,结果第二天就是说为什么没有满仓,为什么没有杠杆。到今天据说券商开户都要排队一个小时,简直就是超级搞笑。更搞笑的是我这个教条的价值主义投资者。
永远记住:投资就是少犯错,就是不亏。

贝叶斯主义者 - 无我 无相 无常
如果研究能力真的很好,其实是不需要频繁进出的,巴菲特操盘的市值比国内这些基金的市值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但他照样穿越牛熊稳定的赚钱;不说跟他比吧,至少跟存款利息比吧,事实上长期能跑赢存款利息的基金都不多。嗯,你说得也很有道理,要找到真正做研究厉害的确实不容易。巴菲特的例子里,他的资金性质跟基金的资金性质差别很大,而且美国的商业环境和资本市场环境跟中国差距很大,中国没有基金能跑赢他也正常,全球也没有几个基金能跟他比。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观点,对我们自己而言,是否需要去纠结或苛求完美(实际上我们自己也做不到)?我个人认为,只要对自己的体系有帮助就行,三人行必有我师,有些团队的研究能力比我强很多,比如高毅的dxf团队。那么找出他们认可的好公司,学习下他们对产业和公司的思考方式,再根据自己的交易体系保持跟踪,放大小资金的优势,获得比他们更高的收益,这就足够了。

是的,有这个现象。研究能力和交易能力其实可以分开看,大多数基金的交易能力确实不行,一个原因是不少正规军看不上择时的操作。另一个原因就是基金的交易劣势比散户大太多了:规模大导致进出难度大,管一百亿和管几千万,难度不是一个量级的;有最高最低的仓位限制,不够灵活;需要控制回撤,需要跟指数做比较;资金不是自己的,关键时刻可能会被釜底抽薪。所以,优秀的个人投资者基本上都能较大幅度跑赢基金。如果研究能力真的很好,其实是不需要频繁进出的,巴菲特操盘的市值比国内这些基金的市值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但他照样穿越牛熊稳定的赚钱;不说跟他比吧,至少跟存款利息比吧,事实上长期能跑赢存款利息的基金都不多。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Luff123D
你说的这些依然是概念,和我说的也不矛盾。我没有看到你的推导逻辑,出栏为什么是1.2亿。抬杠的时候不需要显示风度,何况我从来不吹自己的风度:)
关键点是,牧原依靠成本优势的扩张速度有多快,3年后,我认为出栏是8000万,雷认为是1亿,你认为是1.2亿。
我多说一点,最好别评价别人,即使是陌生人,“你根本不理解猪周期的根源”,这种话,没人喜欢听,也不能显示你的风度,哈哈
我抬杠的原则就是尊重客观事实,这就够了。
牧原逆势扩张的速度有多快,看看过去两年能繁数量变化就知道了(前者公告时间,后者所指时间):
2022Q3 2022M6 247.3
2022Q3 2022M8 250
2022Q4 2022M9 259.8
2022Q4 2022M10 270
2022Q4 2022M11 270+
2023Q1 2022M12 281.5
2023Q2 2023M3 284.6
2023Q2 2023M5 298
2023M7 2023M6 303.2
2023M9 2023M9 300
2023M10 2023M9 300.9
2023M11 2023M11 310
2024M1 2023M12 312.9
2024M4 2024M3 314.2
2024M5 2024M4 320
2024M7 2024M6 330.9
而上次顺势扩张的时候是20年和21年,每年的出栏数字都差不多翻倍,从19年的1025万到21年的4026万。
那至于1.2亿怎么来的,请再看清楚我前后的回帖,我用的是最保守的情况估计;3年是你加给我的,我的原话是“如果明年行业重新狠狠去化,牧原一定会是那个逆行者,1.2亿出栏在27年出现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我的评价,那是基于对你回帖的判断,如果你认为不对,拿事实来反驳就好了,这样可以显示你的风度:)你如果能证明你是对的,我当然会道歉,集思录上我打自己的脸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才是我喜欢显示风度的地方
另外,我希望你说的这句话,拿你跟踪几年的数据来展现一下你的客观:
这几年跟踪下来,牧原有成本优势,但这个优势并不足以支持牧原逆势扩张。
我可以透露现在的数字,按照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字,牧原大约领先散户3块级别/公斤,领先规模2块级别/公斤,这个数字如果不足以支撑逆势扩张,那我们之间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
牧原最大的问题不是在它自己本身,在于的是这轮猪周期因规模场市场份额显著扩大且融资能力远强于之前周期,死抗造成四年周期时间性失效且看起来遥遥无期,因而周期大资金在能繁拐点再次出逃的板块效应的结果。

关键点是,牧原依靠成本优势的扩张速度有多快,3年后,我认为出栏是8000万,雷认为是1亿,你认为是1.2亿。
我多说一点,最好别评价别人,即使是陌生人,“你根本不理解猪周期的根源”,这种话,没人喜欢听,也不能显示你的风度,哈哈
@我是一个host
1)这种时有时无的产能,算产能吗?这是建立在只育肥的空中楼阁;
2)大型猪企的能繁上了之后,你去算算十个月后的出栏就知道了,是不是儿戏——而且这句话表明了你根本不理解猪周期的根源;
3)退了多少对手看不到吗?是不是只有上市公司才是对手?全国需求就是7亿头左右,牧原从19年1025万到去年6382万,这里面死了多少养殖业者?成本落后的扩张失败的典型例子:正邦、傲农、新希望。。。
4)建议去看看其他行...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Luff123D
1)对于散户,优势就是快进快出,和炒股一样,非洲猪瘟也没把散户赶出市场吧1)这种时有时无的产能,算产能吗?这是建立在只育肥的空中楼阁;
2)直接按能繁母猪去算产量,只是理论值,不考虑产能,不考虑市场需求,不考虑竞争对手,完全没有意义
3)成本领先,而对手并没有退出市场,这样的领先也就不过如此吧,不否认牧原优秀,而是商业模式不美丽
4)接上一条,扩张产能的前提是对手退出市场。1.2亿的出栏,意味着牧原的销量翻倍,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有一个牧原体量的对手退...
2)大型猪企的能繁上了之后,你去算算十个月后的出栏就知道了,是不是儿戏——而且这句话表明了你根本不理解猪周期的根源;
3)退了多少对手看不到吗?是不是只有上市公司才是对手?全国需求就是7亿头左右,牧原从19年1025万到去年6382万,这里面死了多少养殖业者?成本落后的扩张失败的典型例子:正邦、傲农、新希望。。。
4)建议去看看其他行业的规模化过程,不要张口就是一个牧原体量的对手,这个市场牧原的体量是断档的领先。另外到现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还低的很,这些年上市猪企快速扩张的背后主要是去散户化,而不是干死上市公司体量的对手,直到这个周期才开始出现瓶颈,于是这个周期就变得和之前的轨迹不太一样了
猪周期的本质历来都是低成本产能淘汰高成本产能,如果是一时的逆向淘汰,淘汰者如果不能马上把自己成本降下来,那下场就是正邦傲农。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2)直接按能繁母猪去算产量,只是理论值,不考虑产能,不考虑市场需求,不考虑竞争对手,完全没有意义
3)成本领先,而对手并没有退出市场,这样的领先也就不过如此吧,不否认牧原优秀,而是商业模式不美丽
4)接上一条,扩张产能的前提是对手退出市场。1.2亿的出栏,意味着牧原的销量翻倍,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有一个牧原体量的对手退出市场,在没有爆发大规模疫情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牧原8000万的产能,只养6000万头猪,不是因为不愿意赚钱,是因为产能出来,市场就没法消化了
我再补充一点,牧原快速把能繁从300万推进到400万,推高全国的能繁数量,那猪肉价格又完蛋了,大家都赔钱吧,牧原是有成本优势,但它敢不敢呢?养猪是民生行业,想让对手破产,地方政府干不干呢。而且,牧原自己有多少债务,再加杠杆,自己的经营风险怎么控制呢。
总结下来,就是商业模式的问题,门槛太低,供需永远是紧平衡。不是黑牧原,而是认为,对牧原做了太乐观的估计,没有考虑实际的竞争环境
@我是一个host
1)散户的成本优势是建立在无疫病的前提下的,来个疫病,直接归零。如果你把散户当成一个整体,成本显然没有优势
2)牧原六月已经有330+万能繁,如果MSY恢复到25,这意味着现在就达到了8250万的年出栏,按照现在的猪价,到年底达到350万的能繁是大概率
3)牧原的完全成本7月已经降到13.8,和神农的13.7相差无几,比温氏的14出头已经慢慢拉开了,这三家是上市公司成本最低的三家,牧原的疫情影响下...

贝叶斯主义者 - 无我 无相 无常
赞同来自: 去二不着一 、Luff123D 、丢失的十年 、不虚不实 、kolanta 、 、 、 、 、 、 、更多 »
如果相信机构的研究能力,那么直接就买他们的基金就好了,省心省力,坐等钱从天上掉下来。但事实上,这些机构大多干的不是人事,高位接盘,低位割肉,根本不把基民的钱当钱用。是的,有这个现象。研究能力和交易能力其实可以分开看,大多数基金的交易能力确实不行,一个原因是不少正规军看不上择时的操作。另一个原因就是基金的交易劣势比散户大太多了:规模大导致进出难度大,管一百亿和管几千万,难度不是一个量级的;有最高最低的仓位限制,不够灵活;需要控制回撤,需要跟指数做比较;资金不是自己的,关键时刻可能会被釜底抽薪。所以,优秀的个人投资者基本上都能较大幅度跑赢基金。

赞同来自: gxyc
个人对公司的深研,即使做到极致(大概率做不到),相对机构而言可能也没有什么优势。其实个人交易者完全可以好好利用机构的研究。一个做法是,跟踪一些基本面研究还不错的团队和基金经理,把他们真金白银建仓的个股拉到一个股票池里,再根据自己的体系做进一步的分析。不用太担心信息滞后的问题,大的基金不太会做短期头寸交易,基本以中长期为主。如果相信机构的研究能力,那么直接就买他们的基金就好了,省心省力,坐等钱从天上掉下来。但事实上,这些机构大多干的不是人事,高位接盘,低位割肉,根本不把基民的钱当钱用。
不过实践中可以发现,这个做法在熊市里意义很有限,因为基金持续失血,这类票的...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我是一个host @追梦者雷1)散户的成本优势是建立在无疫病的前提下的,来个疫病,直接归零。如果你把散户当成一个整体,成本显然没有优势
这几年跟踪下来,牧原有成本优势,但这个优势并不足以支持牧原逆势扩张。关于成本优势,大家可能容易忽略小农的成本优势,对于小农,只要毛利率不是负的,他就可以干,而对于上市公司,净利率不是负的,他才可以扩张。看供需两端的情况,需求肯定是不会增加了,供给侧,由于整个社会都找不到太多高回报率的生意,那么只要养猪有利可图了,供给很快会起来,留给高猪价的时间也就1-2个养殖周期,...
2)牧原六月已经有330+万能繁,如果MSY恢复到25,这意味着现在就达到了8250万的年出栏,按照现在的猪价,到年底达到350万的能繁是大概率
3)牧原的完全成本7月已经降到13.8,和神农的13.7相差无几,比温氏的14出头已经慢慢拉开了,这三家是上市公司成本最低的三家,牧原的疫情影响下个月就可以完全消除,年内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达到13是大概率
4)在这种成本底下,只要牧原愿意,扩张能繁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一直跟踪牧原战略的话,可以知道1亿出栏是很快的——明年底能繁扩到400万附近后年即可实现,如果明年行业重新狠狠去化,牧原一定会是那个逆行者,1.2亿出栏在27年出现也不是不可能

贝叶斯主义者 - 无我 无相 无常
赞同来自: neverfailor
看到这句话,我感慨很多啊。我以前经常和雷兄弟交流,有时候我觉得我和他是正好互补的两类投资者。雷兄弟是价投路线,对个股研究极其深入,我要问个股找他肯定没问题。我自己则是市场路线,只关注资金流向、板块趋势、和背后的原因,然后做一些择时操作和博弈操作。我对个股基本是没有研究的,这么多年交易的股和债,大部分连名字都不记得。个人对公司的深研,即使做到极致(大概率做不到),相对机构而言可能也没有什么优势。其实个人交易者完全可以好好利用机构的研究。一个做法是,跟踪一些基本面研究还不错的团队和基金经理,把他们真金白银建仓的个股拉到一个股票池里,再根据自己的体系做进一步的分析。不用太担心信息滞后的问题,大的基金不太会做短期头寸交易,基本以中长期为主。
我其实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像雷兄弟一样做个股深研,因为这是大资金的必须技能呀,雷兄弟展...
不过实践中可以发现,这个做法在熊市里意义很有限,因为基金持续失血,这类票的流动性折价也严重,效率很低;而在牛市中就很不错,基民的钱持续流入,他们的爱股基本都能获得流动性溢价,再加上基本面不错,可能形成合力,效率高(他们基金的买入、其他价投的买入、趋势投资者的买入)。

赞同来自: 追梦者雷
1.我说的分散是不要重仓杠杆买一只,以免看错大伤,每个人的度不同,意思和你说的差不多;2.逻辑和估值变了却因为日久生情或抱有幻想心存侥幸而不卖几乎是所有新手通病(我之前也是);3.理论上是这样,实际上每个人对不同行业理解还是有差异,何况A股有多少公司适合用DCF来估值,你应该很清楚;4.交易的东西和价投不矛盾,也是基础;5.巴芒索罗斯都最善于认错纠错了,看看这几年的IBM和阿里巴巴就知道了。有点...略看了下楼主曾经的持股,在所谓价投的圈定里,也许是忽略了定量分析的前提:定性分析。
所有估值模型都不难,难在你所选择的标的到底够不够格去计算分析。
再一个,楼主是执着自信的,哈哈哈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Luff123D
1、分散到底好不好?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分散肯定是好的。但举个极端些的例子,A长期关注1家公司,B长期关注100家公司,如果AB的投资能力差不多,那是A赢还是B赢?如果分散投资导致实践和精力同样分散,而无法达到了解公司的及格线,岂不是适得其反?1.我说的分散是不要重仓杠杆买一只,以免看错大伤,每个人的度不同,意思和你说的差不多;
我觉得所谓的分散投资,要考虑到个人的能力,决不能超过自己可覆盖的范围,不能仅仅是为了分散风险而分散。本来守着1家还能充分了解,变成10家100家只能看一点皮...
2.逻辑和估值变了却因为日久生情或抱有幻想心存侥幸而不卖几乎是所有新手通病(我之前也是);
3.理论上是这样,实际上每个人对不同行业理解还是有差异,何况A股有多少公司适合用DCF来估值,你应该很清楚;
4.交易的东西和价投不矛盾,也是基础;
5.巴芒索罗斯都最善于认错纠错了,看看这几年的IBM和阿里巴巴就知道了。
有点我是认可的,没有实践去看书和理论往往容易主观和陷入想象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另外可以最保守估算牧原最差的情况:第一点我是存疑的,目前趋势下,行业平均养殖成本如果14-15元,周期平均利润做到150元/头盈利,对应115公斤左右,基本要10%以上净利润了,这个未来大概率满足不了,尤其是规模场占比扩大内卷增加之后。
1)行业穿越周期平均一头猪应该赚多少钱?我给150
2)牧原领先行业平均多少钱?我给0
3)未来牧原最终年出栏数?我给1.2亿
4)未来牧原分红率?我给50%
那么我估算最保守情况牧原的平均年利润=180亿,年分红=90亿
那么现在的股价,最保守的股息率就是4%+
股息率如果上升到5%,市值1800亿,对应股价32.7,向下空间15%
去年公司老板和一众高管暴力...
第二点我倒是没这么悲观,牧原和行业平均利润0.5元/公斤的优势大概率还是能维持,也许做不到成本优势第一名。
出栏数我估算是1亿头
另外一个就是折旧超过维持性资本支出带来的现金流,每年可能70亿左右。
最后合计算(100元/头行业平均+0.5*115公斤/头)*1亿头+70亿折旧-维持性资本支出现金流=230亿现金流。如果给10倍估值,对应2300亿市值。当然这个是保守的底线,目前确实处于低估状态,对应的10%的预期回报。
但是赔率上明显是不太够的,主要是牧原的基本面和预期都太透明了,缺乏想象空间,管理层算优秀,但是没有以前的斗争和卓越了。
核心在于第二点的判断和估值的可能性。去拍空间有太多主观的要素。如果成本未来几年能超预期下降(尤其是成活率恢复到疫情前),牛市来临市场估值拔高到20倍,那么赔率和上行空间就出来了。总体来说,牧原下行风险有限,上行空间因人而异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kolanta 、温格粉丝 、肥壮啃苹果 、Kluer 、yhn83 、 、 、 、 、 、 、 、 、 、 、更多 »
蹉跎岁月数十年,回头一看梦一场。1、分散到底好不好?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分散肯定是好的。但举个极端些的例子,A长期关注1家公司,B长期关注100家公司,如果AB的投资能力差不多,那是A赢还是B赢?如果分散投资导致实践和精力同样分散,而无法达到了解公司的及格线,岂不是适得其反?
哎,千言万语一声叹息。
傻办法:低估分散+定投;高估逐步还债。只要能平均赢持续赢的方法就不是傻办法。
持续稳定盈利太难太难了,来来往往匆匆过客身边看过太多上上下下。
要想持续盈利有很多先决条件,核心就是靠谱稳健的投资体系。
一个成功的价值投资体系需要涵盖几个基本要素:交易体系,选股体系,风控体系。
选股:确定性为先,低估值为后。能理解,低PE,高分红,高ROE,未...
我觉得所谓的分散投资,要考虑到个人的能力,决不能超过自己可覆盖的范围,不能仅仅是为了分散风险而分散。本来守着1家还能充分了解,变成10家100家只能看一点皮毛了,那和直接定投沪深300有什么区别?
2、价投谈不上什么交易体系,9位数以内,如果价格合适,买卖是分分钟的事情,即便是网格,也不过是把战线拉长了一点而已。网格只是对自己定价能力不自信的补救做法,中庸之道而已。
非机构投资者,选股和风控是一体的,逻辑或者估值变了,都要剔除股票池了,如果还在持仓,那就太没有纪律性了。
3、选股最好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条条框框,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商业模式里有优也有劣,这不是一个模子能套出来的。资产这玩意,从价投的角度来说,就是DCF,5毛买一块,即便是垃圾,当废品卖,也是有价值的。都知道茅台商业模式好,买贵了,也一样是亏损。
4、水无定势,交易层面的东西适合自己的性格就好,快慢都不是问题,自己驾驭的了就是好的。至于波动降本,当然很美好,但还是这句话,自己驾驭的了就好。
5、不知道朋友为什么冒出来一句“看错是必然”,如果真是这样,不敢说投资是不合适的,至少当前的投资方法是不合适的。如果天天忙于纠错,那还怎么投资。你对巴芒或者索罗斯很推崇,也没见他们天天忙于纠错。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应该都是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当中,极少数的纠错而已。
我记得若干年前应该在某个帖子里和朋友交流过一次,具体时间记不太清,这两三年过去了,被资水兄的回帖带过来的,翻了翻,感觉和印象中的兄台变化不大。我不知道年龄我两谁更大一些,冒昧的说一句,如果想做价投,需要沉下去,行千里路,去了解和学习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不是读万卷书,飘在半空中研究理论。研究价投理论的,要么去写书了,要么去做股评了,很少有自己投资赚钱的。
价投入门第一步,重新了解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在做什么。
仅仅是顺着朋友说的话闲聊几句,没什么逻辑,更算不上建议。

这几年跟踪下来,牧原有成本优势,但这个优势并不足以支持牧原逆势扩张。关于成本优势,大家可能容易忽略小农的成本优势,对于小农,只要毛利率不是负的,他就可以干,而对于上市公司,净利率不是负的,他才可以扩张。看供需两端的情况,需求肯定是不会增加了,供给侧,由于整个社会都找不到太多高回报率的生意,那么只要养猪有利可图了,供给很快会起来,留给高猪价的时间也就1-2个养殖周期,然后又是慢慢出清。说养猪行业规模不经济,我觉得跟小农参与有很大关系。就像路边的夫妻店,人家只要两个人有饭吃,就可以开,而连锁便利店,老板除了给员工发工资,还要追求资本回报。
我不知道1.2亿的出栏是怎么算的,要多长时间能实现。如果只是靠拍脑袋,为啥不是3亿呢,理论上来说,真有成本优势,50%市占率不过分的。
总结下来,只有啥时候小农瞧不上养猪的生意了,牧原的好日子才会到来。牧原下有底,但上限不高,这是竞争格局和商业模式决定的
另外可以最保守估算牧原最差的情况:
1)行业穿越周期平均一头猪应该赚多少钱?我给150
2)牧原领先行业平均多少钱?我给0
3)未来牧原最终年出栏数?我给1.2亿
4)未来牧原分红率?我给50%
那么我估算最保守情况牧原的平均年利润=180亿,年分红=90亿
那么现在的股价,最保守的股息率就是4%+
股息率如果上升到5%,市值1800亿,对应股价32.7,向下空间15%
去年公司老板和一众高管暴力...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牧原显然是达到预期的,这小一年成本“不及预期”的主因是去年华中比非瘟周期很厉害的疫病。成本降幅是否达预期要看牧原和竞争对手的成本差,这样不需要考虑到饲料成本的影响。牧原的成本优势这几年显而易见的缩小。原因嘛也简单,其一是上轮超级猪瘟周期的产能大爆发(管理优化需要时间,管理熵减对抗规模熵增的过程);其二是每轮周期低估牧原和对手成本差距会缩小,周期顶部成本差距会扩大(养殖模式差异导致,能繁模式差异导致);其三是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大家的差距会缩小。
这个非瘟的结果影响到了一直到现在的完全成本,但牧原依然追上了现在暂时排名第一的神农。
而神农的主产区是在云南,一个非瘟的天然相对免疫区域。
后面继续看吧,不出现去年情况的话,牧原成本年内再大幅领先一众猪企是很快的。
达不到预期的是股价,股价不行是周期因素,因为去化被二季度开始的高猪价中断,等猪价暴跌后再来看看
去年冬天是因为非瘟中招;前年冬天同样也是不及预期,这几年基本都是未完成年初制定的成本目标,这不就是不及预期的最有力说明吗?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1)行业穿越周期平均一头猪应该赚多少钱?我给150
2)牧原领先行业平均多少钱?我给0
3)未来牧原最终年出栏数?我给1.2亿
4)未来牧原分红率?我给50%
那么我估算最保守情况牧原的平均年利润=180亿,年分红=90亿
那么现在的股价,最保守的股息率就是4%+
股息率如果上升到5%,市值1800亿,对应股价32.7,向下空间15%
去年公司老板和一众高管暴力增持时是31+
我觉得差不多32+就差不多就是最坏的情况了
向上的空间,可以自己再把前四个问题乐观估算看看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是的,几年跟踪牧原下来,其实这个是行业常识,所以说对生意的理解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牧原显然是达到预期的,这小一年成本“不及预期”的主因是去年华中比非瘟周期很厉害的疫病。
养猪行业严格讲就是垃圾行业:周期性波动(需求稳定,供给波动);规模不经济(看看牧原这几年降本是多么辛苦,即便这样部分散户依然可以做到成本极低);高负债(固定资产基本无法抵押长期贷款,更多是生物资产抵押短期贷款,结合行业周期性必然导致短贷长用资金错配,周期低估必然部分企业倒闭,甚至龙头,包括以前的雏鹰,这两年的两邦)...
这个非瘟的结果影响到了一直到现在的完全成本,但牧原依然追上了现在暂时排名第一的神农。
而神农的主产区是在云南,一个非瘟的天然相对免疫区域。
后面继续看吧,不出现去年情况的话,牧原成本年内再大幅领先一众猪企是很快的。
达不到预期的是股价,股价不行是周期因素,因为去化被二季度开始的高猪价中断,等猪价暴跌后再来看看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alongside 、wangyang661
因工作原因,跟种猪企业打过交道,企业实控人从事种猪30年,他认为生物质资产(养猪)是规模不经济的,规模越大,管理越难,只能适度规模。是的,几年跟踪牧原下来,其实这个是行业常识,所以说对生意的理解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至此,放弃对猪行业的研究
养猪行业严格讲就是垃圾行业:周期性波动(需求稳定,供给波动);规模不经济(看看牧原这几年降本是多么辛苦,即便这样部分散户依然可以做到成本极低);高负债(固定资产基本无法抵押长期贷款,更多是生物资产抵押短期贷款,结合行业周期性必然导致短贷长用资金错配,周期低估必然部分企业倒闭,甚至龙头,包括以前的雏鹰,这两年的两邦)。
牧原凭借极其优秀的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做到暂时的成本领先,但是这几年降本是显著不及预期的。说白了,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辛苦不赚钱的行业,严格讲根本不符合老巴的选股条件。

赞同来自: 我想吃蛇羹 、追梦者雷 、菩提老祖 、小廖 、好奇心135 、更多 »
芒格曾经说过好的商业模式是优先于好的管理层的。重新看牧原近半个月,工作做得很细,可惜发现自己还是没研究明白,也看不懂。投资应该挑自己容易懂的作业去做。持有牧原近3年,成本48左右,时间就这样浪费了。经过了假账风波,商票事件,定增,可转债,股权激励,GDR发行,冬季疫情,每年都要搞点事,实在不省心。垃圾行业:强周期性,养猪低门槛,自繁自养商业模式的重资产模式,现货两清的低应收账款,高存货(原材料大...因工作原因,跟种猪企业打过交道,企业实控人从事种猪30年,他认为生物质资产(养猪)是规模不经济的,规模越大,管理越难,只能适度规模。
至此,放弃对猪行业的研究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Luff123D 、夏日骑缘 、风清扬9527 、kolanta 、skyblue777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任何理论要结合实践才能出真知,老巴的体系依然牛逼,但是在A股要结合市场特色去考虑投资的问题。典型的就是:监管不严,鼓励作假,处罚不重;国企当头,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散户结构为主市场结构;缺乏法律和自由市场的基础,A4纸决定行业生死;高低估都会过头;现在国际宏观环境变化;这几年ZZ环境的博弈等等。希望不是时代的大拐点。股市无限,人生有限,长持在时代面前就是一粒灰。。。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binarystar1632 、Luff123D 、丢失的十年 、sdu2011 、nanfangyinan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看到这句话,我感慨很多啊。我以前经常和雷兄弟交流,有时候我觉得我和他是正好互补的两类投资者。雷兄弟是价投路线,对个股研究极其深入,我要问个股找他肯定没问题。我自己则是市场路线,只关注资金流向、板块趋势、和背后的原因,然后做一些择时操作和博弈操作。我对个股基本是没有研究的,这么多年交易的股和债,大部分连名字都不记得。多些资水兄鼓励,我并非真正的价投,而是把老巴思维教条化的在A股实施的伪价投,其实不管价投或技术趋势投资或者宏观投资,只要赚钱就是好的投资,适合自己就是好的投资,持续稳定盈利更是牛逼的投资,这是区别好坏投资的唯一方式。
我其实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像雷兄弟一样做个股深研,因为这是大资金的必须技能呀,雷兄弟展...
这几年下来教训不少,要说最大的教训主要是几点:
1.保守的活下去最重要,适时纠错体系最重要,很多价投教条的把长期持有当成原则,死拿当规则,其实挺具有讽刺意义的(我当初就是如此)。且不说经济周期上上下下,情绪估值高高低低。死拿长持不认错典型是把人当神,往往会成为神经病。
2.选股的核心:自己能看懂(TOC类为主,国企选资源垄断型为主),业绩未来五年确定性,自由现金流的商业模式,垄断的竞争格局,强大且持续的竞争优势,上市五年以上,最好选国企(国内的体制决定了)。这些是对投资确定性的基本保障。
3.低估的重要性:老巴买的很多股票都是15倍PE以内,并且基本有持续多年的7%以上的增长和提价权。高分红是扛熊市的利器。
4.交易体系和仓位管理:合理估值不应该买,低估考虑缓慢建仓,非常低估才适合重仓。投资最核心的是避开最大的风险(牛市末期高估时的清仓,行业或公司黑天鹅的思考)。
投资一定程度上就是不为和等待,这也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XIAOHULI92 、gaokui16816888 、kolanta 、白湖水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瀛幻想 、Epstein 、丽丽的最爱 、coding 、几点到几点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蹉跎岁月数十年,回头一看梦一场。看到这句话,我感慨很多啊。我以前经常和雷兄弟交流,有时候我觉得我和他是正好互补的两类投资者。雷兄弟是价投路线,对个股研究极其深入,我要问个股找他肯定没问题。我自己则是市场路线,只关注资金流向、板块趋势、和背后的原因,然后做一些择时操作和博弈操作。我对个股基本是没有研究的,这么多年交易的股和债,大部分连名字都不记得。
我其实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像雷兄弟一样做个股深研,因为这是大资金的必须技能呀,雷兄弟展示给我的大湾汇的那些A9A10大佬们一年翻倍的经历还历历在目。不过从这三年熊市看,暂时还是我这种市场路线更合适一些。现在看原因其实非常清楚了,一是一级市场持续对二级市场抽血(现在股权基金存量14万亿,如果这些上市,还要吸血100万亿),二是房地产崩盘导致的社会面降杠杆。所以A股的资金是持续流出的。在一个流动性萎缩的市场,逆着下行的大势做个股就是非常困难的,也难怪雷兄弟有十年如梦的感慨。
但是如果未来有一天市场重回上升态势了,价投路线又会到处开花,那时就是雷兄弟的高光时刻。我也想明白了,我可能永远也成不了价投派,多年投机形成的定式难以改变,价投者赚大钱就让他们赚吧,人家熊市熬下来的,大钱就该人家赚。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站稳扶好 、一生水 、菜鸟老甲 、wtpgajm 、大7终成 、 、 、 、 、更多 »
哎,千言万语一声叹息。
傻办法:低估分散+定投;高估逐步还债。只要能平均赢持续赢的方法就不是傻办法。
持续稳定盈利太难太难了,来来往往匆匆过客身边看过太多上上下下。
要想持续盈利有很多先决条件,核心就是靠谱稳健的投资体系。
一个成功的价值投资体系需要涵盖几个基本要素:交易体系,选股体系,风控体系。
选股:确定性为先,低估值为后。能理解,低PE,高分红,高ROE,未来五年业绩确定性,最好是垄断的生意。
交易:周期思维,买入要慢,建仓要缓,波动降本,技术择时结合;
风控:牛熊思维,宏观经济研判,行业生命周期,公司管理层要素,公司竞争优势和竞争格局。
看错是必然,及时纠错是活下去的最重要的基本前提。价值投资不要教条化,原则化,需要结合中国A股的生态,秉承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多看多思考多总结。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大7终成
古井B是我的自选股。打算等上证涨到3300点以后,减仓A股,换外汇建仓。第一年的利润取的是2024年的业绩而非2023年的业绩,滚动年净利润为52.55亿人民币;第二,如果未来持续有4%的提价权,预期回报12,对应的PE应该为12.5PE,比目前的PE-ttm会稍微高点。
不考虑估值波动的情况下,股民的投资回报率=股息率 成长率。
古井B股在2023年的股息率大约是4%,加5%的成长率,总的回报率为9%。
楼主的12%是怎么得出来的。有我没考虑到的地方吗?
你说的股息率+成长率戈登增长模型是一个简化的投资公司,如果公司股息率分配越高,增长率越低越稳定才能符合,所以是有前提的,最本质的方式还是用DCF自己算下即可。对于白酒这种商业模式而言,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具有非常高度的相等,所以用DCF可以很简单就算出来。

任何公司的研究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尤其是现金流估值角度,并且还取决于每个人的预期回报和机会成本。古井B是我的自选股。打算等上证涨到3300点以后,减仓A股,换外汇建仓。
夕阳行业或者景气度不高的行业到底是否有投资机会?我以前也喜欢看景气度高的行业或者高增行业,但是往往忽略了商业模式、商业门槛、竞争优势和竞争格局,估值,最后往往都是灾难性的。
白酒和地产最大的差异是商业模式,门槛。另外估值角度目前古井贡B足够便宜,我自己大致算过未来十年只要保持5%的增长就可以获得12...
不考虑估值波动的情况下,股民的投资回报率=股息率+成长率。
古井B股在2023年的股息率大约是4%,加5%的成长率,总的回报率为9%。
楼主的12%是怎么得出来的。有我没考虑到的地方吗?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赞同来自: Luff123D
酒和房地产是一脉相承的,房地产不景气,古井贡的销量直接查皖北的结婚数量就行,这边结婚就会买许多,这些年结婚的也少了任何公司的研究需要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尤其是现金流估值角度,并且还取决于每个人的预期回报和机会成本。
夕阳行业或者景气度不高的行业到底是否有投资机会?我以前也喜欢看景气度高的行业或者高增行业,但是往往忽略了商业模式、商业门槛、竞争优势和竞争格局,估值,最后往往都是灾难性的。
白酒和地产最大的差异是商业模式,门槛。另外估值角度目前古井贡B足够便宜,我自己大致算过未来十年只要保持5%的增长就可以获得12%的年化回报,足够我自己满意,预期也给的足够低。
另外白酒行业从2016年销量就见顶了,但是整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尤其是名酒和强地方区域酒企利润都出现了非常高的增长。这是为什么呢?少喝酒,喝好酒,行业集中度加速头部集中的大趋势。
所以某一个点或一个理由并非买卖的决定性变量。投资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不排除未来两年白酒缩量降价甚至价格战的可能,目前的白酒行业已经杀完估值,只是行业的弱周期尚未反应到基本面业绩,所以可能还有一个杀业绩的过程,甚至情绪化杀逻辑的过程。这也是我只买了一部分古井贡B的原因,我是欢迎他继续下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