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飞翔2022年投资总结
2022年净值1.0371,年度收益3.71%。
A股市值占比 29.36%
港股市值占比 43.52%
转债占比 8.01%
B股占比 3.53%
基金占比 7.97%
现金占比 7.61%
合计 100.00%
2022年是我投资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如果看沪深300的月K线的话,历史上有几次比较大的下跌,分别是2008年,2015年,2018年,2022年。从持股体验上来说,2022年是最惨痛的一年。惨痛主要来自市值的损失,净值在3月15日跌到0.827和10月28日跌到0.876。今年的下跌和以前不同之处是2018年下跌类似钝刀割肉,今年的下跌完全是暴跌,一周内就可以跌10%的净值。我觉得现在出现暴跌比较多的原因可能和私募发展比较多、投资者杠杆比较高有关。这类投资风格都比较激进,在行情慢牛期间盈利都很可观,但一旦出现下跌行情,跌幅也同样巨大。
由于2020年和2021年大盘是慢牛上涨的,投资都比较顺利,我的风险偏好也提高了不少。本来给自己规定的股票仓位不能超过50%抛到九霄云外。2022年初觉得港股投资机会很多,很多个股的市盈率都还很低,在港股上加了太多的权益仓位。投资港股时间久了,才知道资本市场的残酷,港股的风险比A股高多了,定价也比较合理,现在看A股大部分都觉得贵。
展望一下2023年,2023年应该是恢复的一年,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大家努力工作当然是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旅游、住房、购物都是提升幸福指数的消息手段,2023年新冠疫情应该会成为和普通感冒差不多的东东,大家不会过多去讨论。经历了3年抗疫,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珍惜当下把,所以旅游人数应该会大幅提升,不过现在这些都已经反应在股价上了,目前看京沪高铁应该是现阶段押旅游不错的标的。
如果2023年维持2%-3%左右的无风险利率,那么持有高息股票的策略无疑还是可以继续的。我把高息股作为投资的基石,目前主要集中在水电10+%、通信2+%、资源4+%、公用事业7+%港口3+%。现在即使A股中的长电、川投能源这些水电股的股息率都在3%以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股息都在5%以上,5G投产的高峰应该也过去了,未来使用移动通信的场景越来越多,不管是持股A股还是港股的电信资源都是收益大于风险,2023年有机会继续加仓通信的权益类仓位。资源类股票中国神华、中国海洋石油、陕西煤业的股息更高,都有10%左右,但资源类价格波动明显,价格波动主要受需求影响。以上的配置特点是固定投资大,企业一般负债比较高,收益比较稳定。这类股票一般在大跌中表现比较平稳,属于蓝筹股。
我也持有部分比较激进的仓位,我觉得未来可能会比较好,但目前看市盈率还是挺高的。这类股票我比较分散的持有,如果有大幅上涨的机会,一般我会逐步兑现盈利。这类股票一般以新产业新消费居多,比如我以前提到的物业股和教育股还有微创医疗、小米、希玛眼科、思摩尔、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农夫山泉等等,大概20%左右的仓位。2023年如果有机会兑现盈利,会慢慢减少激进部分的投资,慢慢加大可转债的持仓比例。
伟大的企业会随着时间慢慢被发现,但在当下的时点下是很难发现伟大的企业的,我也开始放弃寻找黑马的想法,能持有白马已经很幸运了。每一年写总结的时候总觉得来年的机会很少,但回头看的时候也能看到比较明显的机会。所以投资还是要多思考,多预测,慢慢的可能会找到自己的财富密码。
2022年净值1.0371,年度收益3.71%。
A股市值占比 29.36%
港股市值占比 43.52%
转债占比 8.01%
B股占比 3.53%
基金占比 7.97%
现金占比 7.61%
合计 100.00%
2022年是我投资以来最艰难的一年,如果看沪深300的月K线的话,历史上有几次比较大的下跌,分别是2008年,2015年,2018年,2022年。从持股体验上来说,2022年是最惨痛的一年。惨痛主要来自市值的损失,净值在3月15日跌到0.827和10月28日跌到0.876。今年的下跌和以前不同之处是2018年下跌类似钝刀割肉,今年的下跌完全是暴跌,一周内就可以跌10%的净值。我觉得现在出现暴跌比较多的原因可能和私募发展比较多、投资者杠杆比较高有关。这类投资风格都比较激进,在行情慢牛期间盈利都很可观,但一旦出现下跌行情,跌幅也同样巨大。
由于2020年和2021年大盘是慢牛上涨的,投资都比较顺利,我的风险偏好也提高了不少。本来给自己规定的股票仓位不能超过50%抛到九霄云外。2022年初觉得港股投资机会很多,很多个股的市盈率都还很低,在港股上加了太多的权益仓位。投资港股时间久了,才知道资本市场的残酷,港股的风险比A股高多了,定价也比较合理,现在看A股大部分都觉得贵。
展望一下2023年,2023年应该是恢复的一年,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大家努力工作当然是提升自己生活的幸福指数。旅游、住房、购物都是提升幸福指数的消息手段,2023年新冠疫情应该会成为和普通感冒差不多的东东,大家不会过多去讨论。经历了3年抗疫,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珍惜当下把,所以旅游人数应该会大幅提升,不过现在这些都已经反应在股价上了,目前看京沪高铁应该是现阶段押旅游不错的标的。
如果2023年维持2%-3%左右的无风险利率,那么持有高息股票的策略无疑还是可以继续的。我把高息股作为投资的基石,目前主要集中在水电10+%、通信2+%、资源4+%、公用事业7+%港口3+%。现在即使A股中的长电、川投能源这些水电股的股息率都在3%以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股息都在5%以上,5G投产的高峰应该也过去了,未来使用移动通信的场景越来越多,不管是持股A股还是港股的电信资源都是收益大于风险,2023年有机会继续加仓通信的权益类仓位。资源类股票中国神华、中国海洋石油、陕西煤业的股息更高,都有10%左右,但资源类价格波动明显,价格波动主要受需求影响。以上的配置特点是固定投资大,企业一般负债比较高,收益比较稳定。这类股票一般在大跌中表现比较平稳,属于蓝筹股。
我也持有部分比较激进的仓位,我觉得未来可能会比较好,但目前看市盈率还是挺高的。这类股票我比较分散的持有,如果有大幅上涨的机会,一般我会逐步兑现盈利。这类股票一般以新产业新消费居多,比如我以前提到的物业股和教育股还有微创医疗、小米、希玛眼科、思摩尔、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农夫山泉等等,大概20%左右的仓位。2023年如果有机会兑现盈利,会慢慢减少激进部分的投资,慢慢加大可转债的持仓比例。
伟大的企业会随着时间慢慢被发现,但在当下的时点下是很难发现伟大的企业的,我也开始放弃寻找黑马的想法,能持有白马已经很幸运了。每一年写总结的时候总觉得来年的机会很少,但回头看的时候也能看到比较明显的机会。所以投资还是要多思考,多预测,慢慢的可能会找到自己的财富密码。
0
碧桂园服务2023年业绩解读
营收部分
收入426.12亿,毛利87.32亿,毛利率20.49%。成本项销售开支3.42亿,行政开支38.66亿,商誉减值14.76亿,金融资产减值25.94亿,经营利润10.92亿。
收入426亿分别为物业管理收入247亿,社区增值38亿,非业主增值16亿。还有三供一业收入65亿、城市服务49亿及商誉管理服务10亿。
成本合计407亿,值得关注的主要是金融资产减值25.94亿。
商誉及无形资产23年减值14.76亿,累计减值30.03亿,账面净值239.27亿。
财务收入净额0.38亿,对应于126亿的现金,现金收益率0.3%。
资产部分
总资产692亿,其中非流动资产334亿,流动资产359亿。
非流动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216亿,无形资产前文已经提到。金融资产43亿,主要
是投资与若干物业公司的权益投资。
流动资产需要关注的是贸易及其他应收款216亿,金融资产8亿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216亿包含贸易应收164亿,其他应收36亿,还有预付款及预付税项15亿。贸易应收164亿,关联方23年减值22亿后还有8亿的应收,第三方减值9亿后还有156亿的应收。23年贸易应收款180内88亿,1年内42亿,2年55亿,3年6亿,4年4亿。22年贸易应收款180内118亿,1年内21亿,2年17亿,3年2亿,4年1亿。可以看到2年内的应收款明显增加。23年只剩下关联方的8亿应收,未来减值金额会减少。
总负债304亿,其中应付款174亿,租赁负债15亿,合同负债76亿,银行负债22年22.5亿,23年15.7亿。
经营部分
23年合同管理面积1633百万平米,增加31百万平米。收费管理面积956.9百万平米,增加87.8百万平米。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6亿。
估值
碧桂园服务截止2024年4月7日总市值158亿,即使按最坏情况估计,每年都有20亿的稳定现金流,考虑到碧桂园违约,未来新拓面积的增长会大幅减少,目前158亿市值可基本配置。
营收部分
收入426.12亿,毛利87.32亿,毛利率20.49%。成本项销售开支3.42亿,行政开支38.66亿,商誉减值14.76亿,金融资产减值25.94亿,经营利润10.92亿。
收入426亿分别为物业管理收入247亿,社区增值38亿,非业主增值16亿。还有三供一业收入65亿、城市服务49亿及商誉管理服务10亿。
成本合计407亿,值得关注的主要是金融资产减值25.94亿。
商誉及无形资产23年减值14.76亿,累计减值30.03亿,账面净值239.27亿。
财务收入净额0.38亿,对应于126亿的现金,现金收益率0.3%。
资产部分
总资产692亿,其中非流动资产334亿,流动资产359亿。
非流动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216亿,无形资产前文已经提到。金融资产43亿,主要
是投资与若干物业公司的权益投资。
流动资产需要关注的是贸易及其他应收款216亿,金融资产8亿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216亿包含贸易应收164亿,其他应收36亿,还有预付款及预付税项15亿。贸易应收164亿,关联方23年减值22亿后还有8亿的应收,第三方减值9亿后还有156亿的应收。23年贸易应收款180内88亿,1年内42亿,2年55亿,3年6亿,4年4亿。22年贸易应收款180内118亿,1年内21亿,2年17亿,3年2亿,4年1亿。可以看到2年内的应收款明显增加。23年只剩下关联方的8亿应收,未来减值金额会减少。
总负债304亿,其中应付款174亿,租赁负债15亿,合同负债76亿,银行负债22年22.5亿,23年15.7亿。
经营部分
23年合同管理面积1633百万平米,增加31百万平米。收费管理面积956.9百万平米,增加87.8百万平米。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6亿。
估值
碧桂园服务截止2024年4月7日总市值158亿,即使按最坏情况估计,每年都有20亿的稳定现金流,考虑到碧桂园违约,未来新拓面积的增长会大幅减少,目前158亿市值可基本配置。
0
绿城服务2023年业绩解读
营收部分
绿城服务23年收入173.93亿(2a),销售成本144.8亿,毛利29.13亿,毛利率16.75%。其他成本支出20.66亿,经营利润8.46亿。其他成本主要包含行政开支12.75亿、销售开支3.43亿、金融应收款减值2.02亿、其他经营开支2.3亿左右。
收入173.93亿包含物业收入111.02亿、园区服务35.33亿、咨询服务22.95亿、科技服务4.28亿。物业服务大概理解就是收取的物业费的一部分;园区服务主要包含居家生活服务、园区空间服务、物业资产管理、文化教育;咨询服务主要是在建物业服务我理解大概就是售楼;科技服务23年报描述是提供智慧化产品,目前主要是智慧物业。
资产
非流动资产59.7亿,流动资产45.31亿,总计121.12亿的资产,其中贸易应收款51亿,现金49亿。
贸易应收款合计42.65亿,拨备3.9亿。23年按账期一年27.34亿,二年10.42亿,三年4.27亿,四年0.56亿;对比22年按账期一年27.04亿,二年7.38亿,三年0.58亿,四年0.14亿,贸易应收款坏账发生的概率和金额都会增加。其他应收款9.83亿,23年拨备增加到1.33亿,没有披露账期。
总负债48.53亿,其中流动负债35.54亿,非流动负债12.99亿。
流动负债中合约负债20.96亿,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8.72亿,银行贷款居然有2.67亿。贸易应付款主要是分包服务产生的应付款项,基本都是与第三方的应付。
绿城服务融资净额2百万,这与49亿的现金不是很匹配。主要是存在租赁负债利息支出0.75亿,另外还有在建资产的利息资本化开支0.19亿,搞不清楚为什么物业还存在这么大的利息开支。不过绿城服务存在一部分商业资产运营,正在逐步退出。
经营
23年在管面积为448.4百万平方米,比22年384.1百万平方米增加了64.3百万平方米,储备面积371.6百万平方米,比22年的379百万平米减少了7.4百万平米。
估值
绿城服务比其他物业服务更多样化,但多样化的服务是否能有效转化为净利润还是未知数。23年核心净利润12.96亿,比22年9.81增长32.1%。23年经营现金流14.36亿,23年现金等价物45亿。目前看绿城服务还是正盈利的。截止2024年4月7日星期日,绿城服务总市值92.31亿,还是可以配置的。
营收部分
绿城服务23年收入173.93亿(2a),销售成本144.8亿,毛利29.13亿,毛利率16.75%。其他成本支出20.66亿,经营利润8.46亿。其他成本主要包含行政开支12.75亿、销售开支3.43亿、金融应收款减值2.02亿、其他经营开支2.3亿左右。
收入173.93亿包含物业收入111.02亿、园区服务35.33亿、咨询服务22.95亿、科技服务4.28亿。物业服务大概理解就是收取的物业费的一部分;园区服务主要包含居家生活服务、园区空间服务、物业资产管理、文化教育;咨询服务主要是在建物业服务我理解大概就是售楼;科技服务23年报描述是提供智慧化产品,目前主要是智慧物业。
资产
非流动资产59.7亿,流动资产45.31亿,总计121.12亿的资产,其中贸易应收款51亿,现金49亿。
贸易应收款合计42.65亿,拨备3.9亿。23年按账期一年27.34亿,二年10.42亿,三年4.27亿,四年0.56亿;对比22年按账期一年27.04亿,二年7.38亿,三年0.58亿,四年0.14亿,贸易应收款坏账发生的概率和金额都会增加。其他应收款9.83亿,23年拨备增加到1.33亿,没有披露账期。
总负债48.53亿,其中流动负债35.54亿,非流动负债12.99亿。
流动负债中合约负债20.96亿,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8.72亿,银行贷款居然有2.67亿。贸易应付款主要是分包服务产生的应付款项,基本都是与第三方的应付。
绿城服务融资净额2百万,这与49亿的现金不是很匹配。主要是存在租赁负债利息支出0.75亿,另外还有在建资产的利息资本化开支0.19亿,搞不清楚为什么物业还存在这么大的利息开支。不过绿城服务存在一部分商业资产运营,正在逐步退出。
经营
23年在管面积为448.4百万平方米,比22年384.1百万平方米增加了64.3百万平方米,储备面积371.6百万平方米,比22年的379百万平米减少了7.4百万平米。
估值
绿城服务比其他物业服务更多样化,但多样化的服务是否能有效转化为净利润还是未知数。23年核心净利润12.96亿,比22年9.81增长32.1%。23年经营现金流14.36亿,23年现金等价物45亿。目前看绿城服务还是正盈利的。截止2024年4月7日星期日,绿城服务总市值92.31亿,还是可以配置的。
0
保利物业2023年业绩解读
营收部分
2023年保利物业营业收入150.62亿,服务成本121.09亿,毛利29.53亿,毛利率19.61%。经营总开支11.5亿,经营总开支占营收7.64%。除税前盈利18.41亿,所得税4.44亿,23年盈利13.97亿,公司股东盈利13.8亿。
营业收入150.62亿分拆如下:物业管理服务收入101.52亿,非业主增值服务即案场协销服务17.05亿,社区增值服务28.16亿。
存款利息收入0.62亿。
成本项目中员工的薪金与花红支出36.91亿,员工三险一金尺寸6.22亿。
派息逐年增加,派息含税21年1.69亿,22年2.78亿,23年计划5.52亿。
资产部分
非流动资产6.49亿,流动资产142.28亿。
流动资产中贸易应收款23亿,22年22.63亿,关联方5.2亿,第三方19.23亿。贸易应收款产生自物业管理服务,从帐期上看一年内22亿,两年内1.22亿,目前看还是非常健康的。
预付款及其它应收款8.44亿,其主要是代业主支付的款项5.57亿,按金1.66亿,不过我不明白按金具体是哪类押金?
现金110亿,比22年增加20亿。
流动负债59.21亿,主要包括贸易应付款20.09亿,应计费用及其它应付款21.61亿,合约负债15.48亿
贸易应付款20.09亿主要是保利物业向供应商购买服务所需支付的款项,其中第三方19.46亿,一年内帐期19.53亿,非常健康。
合约负债15.48亿,其中物业管理服务14.22亿,社区增值服务1.1亿。22年合约负债14.29亿。
经营部分
23年保利物业收入101.52亿,在管面积720百万平方米,新增在管面积144百万平方米,合同面积922百万平方米,新增合同面积151百万平方米。每平方米物业费14元,新增面积的物业费收入大概12元。保利平均物业费收入比较低,不过这也预留了涨价的空间。
保利物业现金110亿左右,财务收入0.62亿,现金收益率0.56%。
估值
保利物业每年现金流估计在14亿左右,最近几年保利发展销售排名在前三以内,给保利物业提供了稳定的合同面积。虽然存在现金利用率低、物业费收入低,但目前看财务方面还是比较稳健的。截止2024年4月6日星期六,保利物业150.23亿市值合理,可配置。
营收部分
2023年保利物业营业收入150.62亿,服务成本121.09亿,毛利29.53亿,毛利率19.61%。经营总开支11.5亿,经营总开支占营收7.64%。除税前盈利18.41亿,所得税4.44亿,23年盈利13.97亿,公司股东盈利13.8亿。
营业收入150.62亿分拆如下:物业管理服务收入101.52亿,非业主增值服务即案场协销服务17.05亿,社区增值服务28.16亿。
存款利息收入0.62亿。
成本项目中员工的薪金与花红支出36.91亿,员工三险一金尺寸6.22亿。
派息逐年增加,派息含税21年1.69亿,22年2.78亿,23年计划5.52亿。
资产部分
非流动资产6.49亿,流动资产142.28亿。
流动资产中贸易应收款23亿,22年22.63亿,关联方5.2亿,第三方19.23亿。贸易应收款产生自物业管理服务,从帐期上看一年内22亿,两年内1.22亿,目前看还是非常健康的。
预付款及其它应收款8.44亿,其主要是代业主支付的款项5.57亿,按金1.66亿,不过我不明白按金具体是哪类押金?
现金110亿,比22年增加20亿。
流动负债59.21亿,主要包括贸易应付款20.09亿,应计费用及其它应付款21.61亿,合约负债15.48亿
贸易应付款20.09亿主要是保利物业向供应商购买服务所需支付的款项,其中第三方19.46亿,一年内帐期19.53亿,非常健康。
合约负债15.48亿,其中物业管理服务14.22亿,社区增值服务1.1亿。22年合约负债14.29亿。
经营部分
23年保利物业收入101.52亿,在管面积720百万平方米,新增在管面积144百万平方米,合同面积922百万平方米,新增合同面积151百万平方米。每平方米物业费14元,新增面积的物业费收入大概12元。保利平均物业费收入比较低,不过这也预留了涨价的空间。
保利物业现金110亿左右,财务收入0.62亿,现金收益率0.56%。
估值
保利物业每年现金流估计在14亿左右,最近几年保利发展销售排名在前三以内,给保利物业提供了稳定的合同面积。虽然存在现金利用率低、物业费收入低,但目前看财务方面还是比较稳健的。截止2024年4月6日星期六,保利物业150.23亿市值合理,可配置。
1
赞同来自: yinzheping
融创服务2023年业绩解读
营收部分
2023年融创服务主营业务收入70.1亿,其中包含物业管理及运营服务61.59亿;社区生活服务4.74亿及非业主增值服务3.76亿。成本53.42亿,其中包含雇员福利开支27.26亿;安保、维护、清洁及绿化成本22.56亿;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8.5亿及其它能源、折旧、耗材、差旅、办公等等费用,费用总计68.89亿。在利润表中单独列出行政开支6.34亿;销售及营销开支0.63亿,金融资产减值8.5亿,这三项也计入总开支。总营收减去销售及营销开支0.63亿,金融资产减值8.5亿,这三项除外的成本开支53.42亿,毛利为16.68亿,毛利率为11.68%。毛利减去行政开支6.34亿、销售及营销开支0.63亿、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8.5亿、商誉减值4.79亿、及其它亏损,经营亏损4.12亿,财务收入0.56亿,税前亏损3.52亿,所得税0.42亿,年内亏损3.93亿。商誉减值来自开元物业管理总2022年10.2亿减值4.73亿至5.48亿,另外还有彰泰服务5.94亿的商誉及其它合计12.15亿的商誉。
资产部分
融创服务总资产116.45亿,流动资产87.38亿,非流动资产29.07亿,非流动资产主要关注的是无形资产从22年的21.02亿到23年的16.01亿,其它应收款0.5亿(10)。流动资产现金39.8亿,这部分份现金有0.56亿的财务收入,现金收益率1.1=41%。其它应收款42.67亿。负债总额54.07亿,主要是贸易及其它应付款30.37亿和合约负债18.16亿(4)。
无形资产22年主要包含商誉16.88亿,客户关系2.68亿及软件1.47亿;前文提到23年商誉减值变成12.15亿,客户关系摊销变成2.14亿,软件添置、摊销及减值后1.73亿,总计16.01亿。
应收款
其它应收款分非流动应收和流动应收,非流动应收数额额不大0.51亿略过。
22年流动应收款包含贸易应收50.5亿和其它应收10.3亿合计60.8亿应收,减值17.73亿后流动应收合计43.07亿。
23年流动应收款包含贸易应收59.09亿和其它应收9.72亿合计68.818亿应收,减值26.14亿后流动应收合计42.67亿。
贸易应收主要来自物业管理及运营服务及增值服务,截止23年来自关联方的贸易应收款为34.17亿,来自第三方的贸易应收款为24.92亿。
22年贸易及其它应收款按年限1年内22.93亿,2年24.8亿,3年2.09亿
23年贸易及其它应收款按年限1年内18.17亿,2年14.1亿,3年24.28亿。
可以看出两年左右的应收款很难收回,估计24年融创服务还是会有7亿左右的金融减值。
其它应收款流动应收主要包含已付关联方的可退还押金、代业主支付的能源费用等。
这里说明下财报附注中应收款的减值是累计量,包好贸易应收和其它应收的减值。就融创贸易应收款减值单年数据如下:21年1.66亿,22年15.66,23年8.5亿。贸易应收款的亏损拨备在利润表的金融减值中呈现。
其它应付款30.37亿主要包含贸易应付款11.51亿;代收业主能耗款4.28亿;应付工资4.14亿;应付押金3.82亿等等。其它应付款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合约负债18.16亿大部分来自第三方18.1亿,这部分主要就是物业费,22年的数据是14.5亿。
现金流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8.62亿,23年期末派息14.3分rmb,合计约4.37亿RMB,约为公司拥有人核心净利润的55%。
经营
物业服务费收入6158.6百万元,在管面积273百万平方米,23年较22年增加物业费收入645.2百万元,新增在管面积29百万平方。每平方在管面积物业收入23元,23年新增在管面积每平方物业费22元。
估值
融创服务核心净利润22年7.63亿,23年7.93亿RMB,所谓核心净利润就是剔除应收款的减值准备,股份奖励开支,公允金融资产变动损益,无形资产摊销及其它无形资产减值后的利润。截止2024年4月6日星期六融创服务54.11亿港币市值,23年现金增加1亿左右,未来融创服务管理面积增速较慢,应收还存在减值风险。港股物业股普遍低估,目前融创服务54亿估值在港股物业中还算合理,没有显著低估。
营收部分
2023年融创服务主营业务收入70.1亿,其中包含物业管理及运营服务61.59亿;社区生活服务4.74亿及非业主增值服务3.76亿。成本53.42亿,其中包含雇员福利开支27.26亿;安保、维护、清洁及绿化成本22.56亿;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8.5亿及其它能源、折旧、耗材、差旅、办公等等费用,费用总计68.89亿。在利润表中单独列出行政开支6.34亿;销售及营销开支0.63亿,金融资产减值8.5亿,这三项也计入总开支。总营收减去销售及营销开支0.63亿,金融资产减值8.5亿,这三项除外的成本开支53.42亿,毛利为16.68亿,毛利率为11.68%。毛利减去行政开支6.34亿、销售及营销开支0.63亿、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8.5亿、商誉减值4.79亿、及其它亏损,经营亏损4.12亿,财务收入0.56亿,税前亏损3.52亿,所得税0.42亿,年内亏损3.93亿。商誉减值来自开元物业管理总2022年10.2亿减值4.73亿至5.48亿,另外还有彰泰服务5.94亿的商誉及其它合计12.15亿的商誉。
资产部分
融创服务总资产116.45亿,流动资产87.38亿,非流动资产29.07亿,非流动资产主要关注的是无形资产从22年的21.02亿到23年的16.01亿,其它应收款0.5亿(10)。流动资产现金39.8亿,这部分份现金有0.56亿的财务收入,现金收益率1.1=41%。其它应收款42.67亿。负债总额54.07亿,主要是贸易及其它应付款30.37亿和合约负债18.16亿(4)。
无形资产22年主要包含商誉16.88亿,客户关系2.68亿及软件1.47亿;前文提到23年商誉减值变成12.15亿,客户关系摊销变成2.14亿,软件添置、摊销及减值后1.73亿,总计16.01亿。
应收款
其它应收款分非流动应收和流动应收,非流动应收数额额不大0.51亿略过。
22年流动应收款包含贸易应收50.5亿和其它应收10.3亿合计60.8亿应收,减值17.73亿后流动应收合计43.07亿。
23年流动应收款包含贸易应收59.09亿和其它应收9.72亿合计68.818亿应收,减值26.14亿后流动应收合计42.67亿。
贸易应收主要来自物业管理及运营服务及增值服务,截止23年来自关联方的贸易应收款为34.17亿,来自第三方的贸易应收款为24.92亿。
22年贸易及其它应收款按年限1年内22.93亿,2年24.8亿,3年2.09亿
23年贸易及其它应收款按年限1年内18.17亿,2年14.1亿,3年24.28亿。
可以看出两年左右的应收款很难收回,估计24年融创服务还是会有7亿左右的金融减值。
其它应收款流动应收主要包含已付关联方的可退还押金、代业主支付的能源费用等。
这里说明下财报附注中应收款的减值是累计量,包好贸易应收和其它应收的减值。就融创贸易应收款减值单年数据如下:21年1.66亿,22年15.66,23年8.5亿。贸易应收款的亏损拨备在利润表的金融减值中呈现。
其它应付款30.37亿主要包含贸易应付款11.51亿;代收业主能耗款4.28亿;应付工资4.14亿;应付押金3.82亿等等。其它应付款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合约负债18.16亿大部分来自第三方18.1亿,这部分主要就是物业费,22年的数据是14.5亿。
现金流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8.62亿,23年期末派息14.3分rmb,合计约4.37亿RMB,约为公司拥有人核心净利润的55%。
经营
物业服务费收入6158.6百万元,在管面积273百万平方米,23年较22年增加物业费收入645.2百万元,新增在管面积29百万平方。每平方在管面积物业收入23元,23年新增在管面积每平方物业费22元。
估值
融创服务核心净利润22年7.63亿,23年7.93亿RMB,所谓核心净利润就是剔除应收款的减值准备,股份奖励开支,公允金融资产变动损益,无形资产摊销及其它无形资产减值后的利润。截止2024年4月6日星期六融创服务54.11亿港币市值,23年现金增加1亿左右,未来融创服务管理面积增速较慢,应收还存在减值风险。港股物业股普遍低估,目前融创服务54亿估值在港股物业中还算合理,没有显著低估。
2
2023年是三年疫情解封后的首年,大家再也不必天天去做核酸检测,出入公共场所也不必出示防疫码了。年初以为国内消费会有报复性的复苏,但实际情况却是经济增长大幅低于预期。我觉得经济差主要是受到房产价格下跌的影响比较大,居民财富在缩水,消费上也会比较节省。由于地产和消费的双双不景气,证券市场以往的赛道股继2022年之后继续杀估值,比如植发行业的雍禾医疗全年下跌-78.88%;万科H全年下跌-50.82%。而股息率较高的水电、煤炭等板块全年取得比较高的涨幅。市场总是在成长和价值之间在不断的切换,但谁也无法提前感受到或者预判的市场的节奏。
今年最大的收获是对“躺赢”的彻底否定,我接触的“躺赢”有三类,第一是买主动基金,基金经理有学历、有团队,资金雄厚,可以随时去上市公司调研了解公司最新趋势,买基金就是让基金经理替我们挣钱。但2023年基金普遍亏损10%--20%之间,还不如我自己买股票。我目前的结论是主动基金只能在牛市中赚钱,理财小白买主动基金还不如买ETF。第二是价值投资是“躺赢”,买入5个左右的股票,时刻跟踪公司的趋势,让公司的成长替你赚钱,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价值投资的鼻祖是格雷厄姆,后来在巴菲特的实践下发扬光大。很多人觉得买入股票后持有不动,越跌风险越小,越跌越买就是价值投资。如果今年用这种方法投资港股,结果可能会很惨,有可能3至5年都不能回本。比如我买过的颐海国际,海底捞调料的生产商,疫情放开后吃海底捞的人肯定越来越多,颐海国际的销量肯定是增加的,预制菜也是年轻人的赛道,每年8亿税后的公司200多亿市值买入应该问题不大,我买入后就开始下跌,一直跌倒100多亿市值,亏了50%。幸好我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只买了2%仓位,要是多些信心,不知道要亏多惨。万科是公认的证券市场三好生,我年初就持有4%的仓位,优秀的管理层,历史上每年都有不错的分红,地产、商业、物管都做的很不错,但今年也跌了-50%。所以价值投资不能死拿股票,需要不断的去跟踪、比较、思考,价值投资不能“躺赢”。第三是卖期权躺赢,卖出认沽期权获得权利金收入,如果被行权就去卖认购收取权利金,貌似也是躺赢的。但实际检测下来,这样操作的风险很大且不一定能获得正收益。上面都是我尝试过的方法,从而认识到想在投资上获得更多的收益,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想偷懒的话,还不如把钱买理财或存银行。
靠年底的三连阳,今年取得了正收益,但低于一年期利率,不甘心中夹杂着一些惆怅。但2023已经过去,我们要把目光放在新的一年。我将继续梳理我自己关注的标的,年报、公告都要仔细阅读并记录,少看K线,多看报表。不管是成长还是价值,都是以未来几年的经营现金流量作为买卖的依据,每次买卖尽量隔夜下单并记录买卖的原因。投资这条路一直是艰辛的,是现在的自己与过去自己的比拼。相信自己能戒骄、戒贪、戒躁,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市场,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盈利与亏损。
今年最大的收获是对“躺赢”的彻底否定,我接触的“躺赢”有三类,第一是买主动基金,基金经理有学历、有团队,资金雄厚,可以随时去上市公司调研了解公司最新趋势,买基金就是让基金经理替我们挣钱。但2023年基金普遍亏损10%--20%之间,还不如我自己买股票。我目前的结论是主动基金只能在牛市中赚钱,理财小白买主动基金还不如买ETF。第二是价值投资是“躺赢”,买入5个左右的股票,时刻跟踪公司的趋势,让公司的成长替你赚钱,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价值投资的鼻祖是格雷厄姆,后来在巴菲特的实践下发扬光大。很多人觉得买入股票后持有不动,越跌风险越小,越跌越买就是价值投资。如果今年用这种方法投资港股,结果可能会很惨,有可能3至5年都不能回本。比如我买过的颐海国际,海底捞调料的生产商,疫情放开后吃海底捞的人肯定越来越多,颐海国际的销量肯定是增加的,预制菜也是年轻人的赛道,每年8亿税后的公司200多亿市值买入应该问题不大,我买入后就开始下跌,一直跌倒100多亿市值,亏了50%。幸好我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信心,只买了2%仓位,要是多些信心,不知道要亏多惨。万科是公认的证券市场三好生,我年初就持有4%的仓位,优秀的管理层,历史上每年都有不错的分红,地产、商业、物管都做的很不错,但今年也跌了-50%。所以价值投资不能死拿股票,需要不断的去跟踪、比较、思考,价值投资不能“躺赢”。第三是卖期权躺赢,卖出认沽期权获得权利金收入,如果被行权就去卖认购收取权利金,貌似也是躺赢的。但实际检测下来,这样操作的风险很大且不一定能获得正收益。上面都是我尝试过的方法,从而认识到想在投资上获得更多的收益,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想偷懒的话,还不如把钱买理财或存银行。
靠年底的三连阳,今年取得了正收益,但低于一年期利率,不甘心中夹杂着一些惆怅。但2023已经过去,我们要把目光放在新的一年。我将继续梳理我自己关注的标的,年报、公告都要仔细阅读并记录,少看K线,多看报表。不管是成长还是价值,都是以未来几年的经营现金流量作为买卖的依据,每次买卖尽量隔夜下单并记录买卖的原因。投资这条路一直是艰辛的,是现在的自己与过去自己的比拼。相信自己能戒骄、戒贪、戒躁,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市场,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盈利与亏损。
0
在华能水电平均1467亿卖出,换招商银行。招商银行买入平均成本大概是7818亿。买卖的理由觉得华能贵了,而招行便宜了。
华能贵是在目前经济不景气期间,能盈利的资产看着特别诱人,目前存银行一年定期1.75%,华能股息2%,水电有储能和调峰的优势,在未来新能源比重增加的情况下显得更加稀缺。目前股东人数持续减少,从10万下降到7万,可能是卖早了。
和港股比较招商银行目前20%左右的跌幅其实不算多,目前看PE5,6.15%的股息率很诱人。潜在的风险也挺恐怖,在人口老龄化之后的社会,经济增速会大幅减少,息差减少的情况下,银行的利润会减少。房地产的坏账导致的减值具体是多少都是未知的。我买入的理由就是银行的客户群体相对稳定,招行有大量的优质客户。其次是招行比同业银行其他银行优秀,能吸引到优质客户。
华能贵是在目前经济不景气期间,能盈利的资产看着特别诱人,目前存银行一年定期1.75%,华能股息2%,水电有储能和调峰的优势,在未来新能源比重增加的情况下显得更加稀缺。目前股东人数持续减少,从10万下降到7万,可能是卖早了。
和港股比较招商银行目前20%左右的跌幅其实不算多,目前看PE5,6.15%的股息率很诱人。潜在的风险也挺恐怖,在人口老龄化之后的社会,经济增速会大幅减少,息差减少的情况下,银行的利润会减少。房地产的坏账导致的减值具体是多少都是未知的。我买入的理由就是银行的客户群体相对稳定,招行有大量的优质客户。其次是招行比同业银行其他银行优秀,能吸引到优质客户。
0
本周净值 1.0308 ,比上周+0.18% 沪深300本周+1.72%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8.51%
港股市值占比 41.69%
转债占比 9.00%
B股占比 3.36%
基金占比 7.40%
现金占比 10.04%
本周操作
1 回头转债买卖一次
2 买入华能水电
感觉1300亿的华能比5000亿的长电更具有性价比,但还不是很确定。
绿城服务业绩报告不理想,第三方贸易应收从21年的24亿增加到22年的38亿,38亿主要是物业服务,园区服务,咨询服务产生的应收款。应收扣除减值后的数据是从21年的21.9亿增加到22年度的34.8亿。从账龄上看,2022年度1年内的应收款26.7亿占比76.72%,1-2年的应收款7.34亿占比21.09%。2021年度1年内的应收款20亿占比91.36%,1-2年的应收款1.7亿占比7.77%。
应收主要对应与主营收入,2022年度主营收入是149亿,202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是126亿,主营业务同比增加18.25%,应收款增加的幅度是58.33%,应收款的增幅远远大于主营业务的增加。
美的置业是我关注的地产公司,2022年的业绩报告还有不少亮点。主营业务与2021年持平都是736亿人民币,由于销售成本的上升导致2022年毛利113亿,低于2021年度135亿的毛利率。但2022年度美的置业的销售开支和行政开支都低于2021年度。待售物业从2021年度127亿增加到2022年度183亿,应付款从2021年度690亿减小到2022年度584亿,负债总额从2021年度2408亿减小到2022年度2016亿。对应131亿的港股市值,如果未来地产销售回归正常,美的置业目前的价格应该是偏低估的。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8.51%
港股市值占比 41.69%
转债占比 9.00%
B股占比 3.36%
基金占比 7.40%
现金占比 10.04%
本周操作
1 回头转债买卖一次
2 买入华能水电
感觉1300亿的华能比5000亿的长电更具有性价比,但还不是很确定。
绿城服务业绩报告不理想,第三方贸易应收从21年的24亿增加到22年的38亿,38亿主要是物业服务,园区服务,咨询服务产生的应收款。应收扣除减值后的数据是从21年的21.9亿增加到22年度的34.8亿。从账龄上看,2022年度1年内的应收款26.7亿占比76.72%,1-2年的应收款7.34亿占比21.09%。2021年度1年内的应收款20亿占比91.36%,1-2年的应收款1.7亿占比7.77%。
应收主要对应与主营收入,2022年度主营收入是149亿,2021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是126亿,主营业务同比增加18.25%,应收款增加的幅度是58.33%,应收款的增幅远远大于主营业务的增加。
美的置业是我关注的地产公司,2022年的业绩报告还有不少亮点。主营业务与2021年持平都是736亿人民币,由于销售成本的上升导致2022年毛利113亿,低于2021年度135亿的毛利率。但2022年度美的置业的销售开支和行政开支都低于2021年度。待售物业从2021年度127亿增加到2022年度183亿,应付款从2021年度690亿减小到2022年度584亿,负债总额从2021年度2408亿减小到2022年度2016亿。对应131亿的港股市值,如果未来地产销售回归正常,美的置业目前的价格应该是偏低估的。
0
本周净值 1.0289 ,比上周+1.91% 沪深300本周-0.21%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8.44%
港股市值占比 41.17%
转债占比 8.93%
B股占比 3.35%
基金占比 7.32%
现金占比 10.79%
本周操作
1 卖出中国移动A股,买入新集能源
2 卖出中国建筑A股,换到长江电力和回天转债
3 减仓百济神州
4 减仓信达生物
5 减仓诺辉健康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8.44%
港股市值占比 41.17%
转债占比 8.93%
B股占比 3.35%
基金占比 7.32%
现金占比 10.79%
本周操作
1 卖出中国移动A股,买入新集能源
2 卖出中国建筑A股,换到长江电力和回天转债
3 减仓百济神州
4 减仓信达生物
5 减仓诺辉健康
0
本周净值 1.0096 ,比上周-3.8% 沪深300本周-3.96%
A股市值占比 29.29%
港股市值占比 41.52%
转债占比 8.77%
B股占比 3.43%
基金占比 7.41%
现金占比 9.58%
本周操作
3月6日 91.49卖出一些中国移动,A股移动还有0.64%,港股1.74%。
3月7日 36.4卖出一格诺辉健康,还剩下0.34%观察仓。
3月9日 134.8 卖出百济神州,还剩下0.66%。
中国移动的卖出就是想减些仓位,理由也就是今年涨幅不错。其实就是不太看好未来的市场,卖掉一些盈利的仓位。
百济2022年报显示,营业收入在增长很快,但亏损依然在增加。主要产品主要是泽布替尼,【泽布替尼:第一颗中国“出海”抗癌药诞生记 | 高瓴科技观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K4y1g7jV?vd_source=a7e58849a6e46cdbd2924f3cc5310fa62022年BTK抑制剂的收入超过85亿美元。2022年泽布替尼收入是5.6亿美金,2021年是2.17亿美金,增长还是非常快的。另外一个是PD-1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根据已发布的报告,2022 年全球前四大 PD-1/PD-L1 抗体药物的收入约为 360 亿美元。2022 年中国 PD-1/L1 市场(净收入)约为 22 亿美元。2022年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收入是4.23亿美金,2021年是2.55亿美金。上述这两款药还有10年的专利保护,估计能给百济带来不错的收入。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百济未来的发展,只不过觉得10亿美金的销售收入和1800亿港币的估值不匹配。
诺辉目前是148亿港币估值,2022年预披露销售收入7.6亿人民币,市销率大概是20倍,公司产品贴近C端,我以前把诺辉的早筛与美国的相关产品去比较,觉得市场空间很大,其实这种认知还是有很大误区的。分享这个视频,【癌症早期筛查之五:中国和美国的差距】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341187j9?vd_source=a7e58849a6e46cdbd2924f3cc5310fa6
A股市值占比 29.29%
港股市值占比 41.52%
转债占比 8.77%
B股占比 3.43%
基金占比 7.41%
现金占比 9.58%
本周操作
3月6日 91.49卖出一些中国移动,A股移动还有0.64%,港股1.74%。
3月7日 36.4卖出一格诺辉健康,还剩下0.34%观察仓。
3月9日 134.8 卖出百济神州,还剩下0.66%。
中国移动的卖出就是想减些仓位,理由也就是今年涨幅不错。其实就是不太看好未来的市场,卖掉一些盈利的仓位。
百济2022年报显示,营业收入在增长很快,但亏损依然在增加。主要产品主要是泽布替尼,【泽布替尼:第一颗中国“出海”抗癌药诞生记 | 高瓴科技观察】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K4y1g7jV?vd_source=a7e58849a6e46cdbd2924f3cc5310fa62022年BTK抑制剂的收入超过85亿美元。2022年泽布替尼收入是5.6亿美金,2021年是2.17亿美金,增长还是非常快的。另外一个是PD-1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根据已发布的报告,2022 年全球前四大 PD-1/PD-L1 抗体药物的收入约为 360 亿美元。2022 年中国 PD-1/L1 市场(净收入)约为 22 亿美元。2022年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收入是4.23亿美金,2021年是2.55亿美金。上述这两款药还有10年的专利保护,估计能给百济带来不错的收入。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百济未来的发展,只不过觉得10亿美金的销售收入和1800亿港币的估值不匹配。
诺辉目前是148亿港币估值,2022年预披露销售收入7.6亿人民币,市销率大概是20倍,公司产品贴近C端,我以前把诺辉的早筛与美国的相关产品去比较,觉得市场空间很大,其实这种认知还是有很大误区的。分享这个视频,【癌症早期筛查之五:中国和美国的差距】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341187j9?vd_source=a7e58849a6e46cdbd2924f3cc5310fa6
1
赞同来自: 别看就是你啦
御风飞翔周记2023/3/4
本周净值 1.0495 ,比上周+1.76% 沪深300本周+1.71%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9.63% 29.63%
港股市值占比 42.34% 42.34%
转债占比 8.49% 8.49%
B股占比 3.39% 3.39%
基金占比 7.61% 7.61%
现金占比 8.54% 8.54%
本周无操作
上周买的家电本周陆续送到并安装,这次送货让我对京东物流很失望。物流系三通一达,另外还有顺丰和京东,其实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顺丰和京东。顺丰目前是物流的一哥,2600亿市值上也反映出顺丰和其他快递的差距。前些年大家都认为能和顺丰一战的可能会是京东物流。因为通达系主要的产品是淘宝电商,而过分依赖淘宝的通达系电商件运费比较低,电商的增速在下降,所以依赖电商的通达系发展的空间有限。而顺丰和京东自建物流体系,顺丰主打时效件,而京东物流主要做京东商城的电商配送。京东物流有京东商城电商件的托底,然后发展时效件,对标的就是顺丰。这次装修期间我有三次用到京东的物流服务,第一次是在京东上购买了筒灯,我发现物流状态一直没有更新,由于是双十一期间买的,我猜测是京东爆仓了,我的货应该是被滞压了,后来4天京东物流反馈我的货找不到了,说要退款并让我再次购买。我让京东物流再次按我订单给我发货,因为我再次购买比较麻烦,京东物流说物流和京东商城是两个公司,他们无法在京东商城的订单信息给我发货,后来京东物流补发了我订单的筒灯,估计前面要退款是怕麻烦。这次我购买的海尔洗烘套装是从德州发货的,货物派送时师傅既然快到家了才给我打电话,我单位离家比较近我和师傅说我20分钟内就能开到,让师傅先把货物用电梯运到我房间门口,我本意是减少师傅等待的时间。没想到我赶到的时间只看到2台机器放我家门口,师傅已经走了。我尝试把海尔洗衣机移到房间里,感觉很重。就马上打电话给送货的师傅,打了20多分钟都没接听。后来接通的时候师傅已经开车走很远了,我问师傅怎么不等我,他说我指定他放家门口的。后来是我自己连拖带拽把机器挪进家里的。等安装的时候,发现烘干机旁边有凹陷,洗衣机旁边也有裂痕。海尔安装的师傅联系了售后处理,处理结果是赔偿我8%的购买金额和延长3年保修。安装师傅说我这种情况出现的很少。事后我想可能是在拼多多上购买有关系,京东物流的大件服务也做得不好。其实京东物流前几年做的是不错的,从好学生到差生估计就几年的时间,所以投资成长股的风险很大,公司从初创、成长、成熟、衰退很难把握,有些行业明明还在成长,但这家公司就已经开始衰退了。
美的和海尔现在应该处于成熟期,市场给的估值也很低,美的3860亿市值,13PE,2.77PB。
海尔2454亿市值,16.59PE,2.68PB。我不敢买美的的原因一是担心美的做大后面临的大企业病,二是白色家电的净利润太低,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三是成熟期企业经营太难,就像巴菲特买纺织企业,虽然PE很低,但ROE太低。但这两家服务做的都很好,安装师傅说如果出现任何问题,都是首先由厂家负责解决,厂家去定责。比如我这样的情况,也可以选择退货。十几年前,家电的巨头是长虹和春兰,海尔和海信差不多。美的那时候可能都不如小天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企业没落了,格力海尔美的越来越大,变成现在的白电三巨头。这里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感觉核心还是服务,其实产品的生产还是比较简单的,都是差不多的流水线,差不多的成本控制。但出厂后出售、安装、维修这些过程中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就差别很大。我以前用的伊莱克斯冰箱,坏了的时候都找不到售后去处理,现在这家公司的产品都看不到了。
本周净值 1.0495 ,比上周+1.76% 沪深300本周+1.71%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9.63% 29.63%
港股市值占比 42.34% 42.34%
转债占比 8.49% 8.49%
B股占比 3.39% 3.39%
基金占比 7.61% 7.61%
现金占比 8.54% 8.54%
本周无操作
上周买的家电本周陆续送到并安装,这次送货让我对京东物流很失望。物流系三通一达,另外还有顺丰和京东,其实最值得关注的就是顺丰和京东。顺丰目前是物流的一哥,2600亿市值上也反映出顺丰和其他快递的差距。前些年大家都认为能和顺丰一战的可能会是京东物流。因为通达系主要的产品是淘宝电商,而过分依赖淘宝的通达系电商件运费比较低,电商的增速在下降,所以依赖电商的通达系发展的空间有限。而顺丰和京东自建物流体系,顺丰主打时效件,而京东物流主要做京东商城的电商配送。京东物流有京东商城电商件的托底,然后发展时效件,对标的就是顺丰。这次装修期间我有三次用到京东的物流服务,第一次是在京东上购买了筒灯,我发现物流状态一直没有更新,由于是双十一期间买的,我猜测是京东爆仓了,我的货应该是被滞压了,后来4天京东物流反馈我的货找不到了,说要退款并让我再次购买。我让京东物流再次按我订单给我发货,因为我再次购买比较麻烦,京东物流说物流和京东商城是两个公司,他们无法在京东商城的订单信息给我发货,后来京东物流补发了我订单的筒灯,估计前面要退款是怕麻烦。这次我购买的海尔洗烘套装是从德州发货的,货物派送时师傅既然快到家了才给我打电话,我单位离家比较近我和师傅说我20分钟内就能开到,让师傅先把货物用电梯运到我房间门口,我本意是减少师傅等待的时间。没想到我赶到的时间只看到2台机器放我家门口,师傅已经走了。我尝试把海尔洗衣机移到房间里,感觉很重。就马上打电话给送货的师傅,打了20多分钟都没接听。后来接通的时候师傅已经开车走很远了,我问师傅怎么不等我,他说我指定他放家门口的。后来是我自己连拖带拽把机器挪进家里的。等安装的时候,发现烘干机旁边有凹陷,洗衣机旁边也有裂痕。海尔安装的师傅联系了售后处理,处理结果是赔偿我8%的购买金额和延长3年保修。安装师傅说我这种情况出现的很少。事后我想可能是在拼多多上购买有关系,京东物流的大件服务也做得不好。其实京东物流前几年做的是不错的,从好学生到差生估计就几年的时间,所以投资成长股的风险很大,公司从初创、成长、成熟、衰退很难把握,有些行业明明还在成长,但这家公司就已经开始衰退了。
美的和海尔现在应该处于成熟期,市场给的估值也很低,美的3860亿市值,13PE,2.77PB。
海尔2454亿市值,16.59PE,2.68PB。我不敢买美的的原因一是担心美的做大后面临的大企业病,二是白色家电的净利润太低,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三是成熟期企业经营太难,就像巴菲特买纺织企业,虽然PE很低,但ROE太低。但这两家服务做的都很好,安装师傅说如果出现任何问题,都是首先由厂家负责解决,厂家去定责。比如我这样的情况,也可以选择退货。十几年前,家电的巨头是长虹和春兰,海尔和海信差不多。美的那时候可能都不如小天鹅,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企业没落了,格力海尔美的越来越大,变成现在的白电三巨头。这里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感觉核心还是服务,其实产品的生产还是比较简单的,都是差不多的流水线,差不多的成本控制。但出厂后出售、安装、维修这些过程中的售前和售后服务就差别很大。我以前用的伊莱克斯冰箱,坏了的时候都找不到售后去处理,现在这家公司的产品都看不到了。
0
本周净值 1.0313 ,比上周-0.25% 沪深300本周+0.66%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9.53%
港股市值占比 42.20%
转债占比 8.59%
B股占比 3.45%
基金占比 7.53%
现金占比 8.69%
本周操作
卖出华正转债,换洁特转债。
卖出一部分陕西煤业。
本周继续盘整,没什么好说的,就讲讲我选择家电过程中接触的上市公司品牌。先讲下我选择的品牌。洗碗机和蒸烤箱选了美的,冰箱和洗衣机烘干机选的的海尔智家的,空调选的是格力,只有燃气热水器用的是日本百乐满。
我以前选择电器,都是自己去当地苏宁门店,基本上是自己认定牌子,然后买导购推荐的型号。比如我四年前家里洗碗机用的是西门子、冰箱和洗衣机都是松下,电视是索尼。但实际东西并不好,西门子的洗碗机是经济款,我一般都用强力洗功能,饭碗没一个是完好的,饭碗边上都有些小破口。滚筒洗衣机大概是皮带驱动的,现在脱水的时候噪声挺大的。松下的冰箱也不怎么样,也不知道是不是双系统的。当时选择线下主要是网上销售体系还没有形成,配送、安装等服务做的没有线下好。现在线上和线下买,配送和安装都是没有区别的,线下有自己充分的比较时间,价格也比线下优惠。我选定款式后去了一趟苏宁,时间的晚上7点多的时候,苏宁一楼大部分都卖手机及小家电了,大的电器在二楼,我去了海尔和美的展柜,导购都下班了。一个经理推荐我买美的的一款洗碗机,说正在做秒杀活动,可以帮我预留名额,去年卖5000多,现在价格只要3999。后来我查了下这个洗碗机能耗比高,可能是清库存的缘故,所以才拿出来做活动。卡萨帝那还有一个导购在,当导购发现我是咨询线上款,态度就冷淡了许多,主要是线下款的价格比线上款贵太多了。如果顾客已经看过线上的,线下估计很难成交了。以前苏宁也是一个平台,家电厂商的家电都要放到苏宁去展示,那时候的苏宁打败了零售的家电经销商,把资源整合在一个大商城中,大家逛一次商城就能买齐所有家电,节省了购物的时间。那时的国美、苏宁就是靠这种模式不断在各个城市圈地,当初我也是非常看好苏宁模式的,我想象不到苏宁这种模式既然这么快就被网购秒杀了。
在家电选型上,我这次都是在B站上看的评测,我觉得个人用户的评测报告更可信。B站上的原创内容很多,这是B站最大的价值吧。
现在网上买家电,我主要比较了淘宝、京东、拼多多。除了蒸烤箱是在京东买的,其他都是在拼多多买。反正这些家电都带保修,我觉得在哪里买都差不多,就选择价格最便宜的。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拼多多会比淘宝京东便宜?
最后说说我喜欢的品牌,我家的两台家用中央空调都选的格力,其实选格力的时候和大金做过比较,相同功能的情况下格力价格有很大优势。格力和大金都很重视空调的安装过程,安装过程把控很严格,也正是这样才保证了格力的品质。美的中央空调应该做的也不错的,但是由于先入为主,所以我就没考虑美的。所以品牌声誉的维持最终要靠品质,如果只是一昧追求性价比,最后可能沦为二线品牌。讲到这就想起小米,以前我父母都用小米手机,换了2-3次小米后,今年我给老妈买华为 nova,未来换回小米的概率比较低了。这就是品牌的忠诚度吧。海尔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以前长虹时代,我家冰箱和洗衣机买的就是海尔,用了十几年没有故障,现在我又重新回归海尔。选美的完全是因为美的服务太贴心了,家里前置都是选择的美的,安装前会过来检查下是否合适安装,额外的配件都是明码标价并且和市场价差不多。这次买洗碗机,欧派橱柜给洗碗机预留600的宽度,但实际尺寸只有598,我特意让美的安装人员前期确认下是否能安装?上午咨询的,下午就过来了,美的服务这块做的真好。以前买西门子洗碗机,西门子公司也有这样的服务,前期先勘察安装条件是否具备,然后再让顾客决定是否购买。美的能做强做大,最大的功臣应该是何享健和方洪波吧!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9.53%
港股市值占比 42.20%
转债占比 8.59%
B股占比 3.45%
基金占比 7.53%
现金占比 8.69%
本周操作
卖出华正转债,换洁特转债。
卖出一部分陕西煤业。
本周继续盘整,没什么好说的,就讲讲我选择家电过程中接触的上市公司品牌。先讲下我选择的品牌。洗碗机和蒸烤箱选了美的,冰箱和洗衣机烘干机选的的海尔智家的,空调选的是格力,只有燃气热水器用的是日本百乐满。
我以前选择电器,都是自己去当地苏宁门店,基本上是自己认定牌子,然后买导购推荐的型号。比如我四年前家里洗碗机用的是西门子、冰箱和洗衣机都是松下,电视是索尼。但实际东西并不好,西门子的洗碗机是经济款,我一般都用强力洗功能,饭碗没一个是完好的,饭碗边上都有些小破口。滚筒洗衣机大概是皮带驱动的,现在脱水的时候噪声挺大的。松下的冰箱也不怎么样,也不知道是不是双系统的。当时选择线下主要是网上销售体系还没有形成,配送、安装等服务做的没有线下好。现在线上和线下买,配送和安装都是没有区别的,线下有自己充分的比较时间,价格也比线下优惠。我选定款式后去了一趟苏宁,时间的晚上7点多的时候,苏宁一楼大部分都卖手机及小家电了,大的电器在二楼,我去了海尔和美的展柜,导购都下班了。一个经理推荐我买美的的一款洗碗机,说正在做秒杀活动,可以帮我预留名额,去年卖5000多,现在价格只要3999。后来我查了下这个洗碗机能耗比高,可能是清库存的缘故,所以才拿出来做活动。卡萨帝那还有一个导购在,当导购发现我是咨询线上款,态度就冷淡了许多,主要是线下款的价格比线上款贵太多了。如果顾客已经看过线上的,线下估计很难成交了。以前苏宁也是一个平台,家电厂商的家电都要放到苏宁去展示,那时候的苏宁打败了零售的家电经销商,把资源整合在一个大商城中,大家逛一次商城就能买齐所有家电,节省了购物的时间。那时的国美、苏宁就是靠这种模式不断在各个城市圈地,当初我也是非常看好苏宁模式的,我想象不到苏宁这种模式既然这么快就被网购秒杀了。
在家电选型上,我这次都是在B站上看的评测,我觉得个人用户的评测报告更可信。B站上的原创内容很多,这是B站最大的价值吧。
现在网上买家电,我主要比较了淘宝、京东、拼多多。除了蒸烤箱是在京东买的,其他都是在拼多多买。反正这些家电都带保修,我觉得在哪里买都差不多,就选择价格最便宜的。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拼多多会比淘宝京东便宜?
最后说说我喜欢的品牌,我家的两台家用中央空调都选的格力,其实选格力的时候和大金做过比较,相同功能的情况下格力价格有很大优势。格力和大金都很重视空调的安装过程,安装过程把控很严格,也正是这样才保证了格力的品质。美的中央空调应该做的也不错的,但是由于先入为主,所以我就没考虑美的。所以品牌声誉的维持最终要靠品质,如果只是一昧追求性价比,最后可能沦为二线品牌。讲到这就想起小米,以前我父母都用小米手机,换了2-3次小米后,今年我给老妈买华为 nova,未来换回小米的概率比较低了。这就是品牌的忠诚度吧。海尔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以前长虹时代,我家冰箱和洗衣机买的就是海尔,用了十几年没有故障,现在我又重新回归海尔。选美的完全是因为美的服务太贴心了,家里前置都是选择的美的,安装前会过来检查下是否合适安装,额外的配件都是明码标价并且和市场价差不多。这次买洗碗机,欧派橱柜给洗碗机预留600的宽度,但实际尺寸只有598,我特意让美的安装人员前期确认下是否能安装?上午咨询的,下午就过来了,美的服务这块做的真好。以前买西门子洗碗机,西门子公司也有这样的服务,前期先勘察安装条件是否具备,然后再让顾客决定是否购买。美的能做强做大,最大的功臣应该是何享健和方洪波吧!
0
本周净值 1.0339 ,比上周-0.5% 沪深300本周-1.75%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9.02%
港股市值占比 42.73%
转债占比 8.53%
B股占比 3.43%
基金占比 7.75%
现金占比 8.54%
本周操作
无
本周万科出了非公开发行预案,我对于这次非公开增发比较反感,主要原因就是非公开增发的价格是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公告上定义定价基准日是发行期首日,根据《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2017年修订)》第二十二条:董事会决议未确定具体发行对象的,在取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文后,由上市公司及保荐人在批文的有效期内选择发行时间;在发行期起始的前1日,保荐人应当向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提供认购邀请书。因此,发行期首日指保荐人发送认购邀请书的次日。
万科这次非公开增发募集资金150亿,而万科2020年分红145亿,2021年分红113亿。对于股东来说分红还有纳税,非公开增发等于市价打八折出售。
我是2020年3月开始买入万科的,那时候卖出信立泰换的万科,现在时点看信立泰3年一倍;而万科亏损32%。买入万科的时候觉得万科是个好企业,在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期,万科稳扎稳打,没有融资且不断分红,另外还受如下新闻的影响“1988年刘元生从原始股东的360万元持股至2015年,总共持有25年(未计算后来的不在十大股东),包括分红送股实际最高市值达53亿涨了1325倍,盖过巴菲特了。万科A是他的独苗股,当然期间也有增持减持,他更像是一个长期投资者。最后一次出现在万科十大股东是2015年6月30日,当时持股13379.12万股,占总股本1.21%。”
也不知道刘元生是不是还继续持有万科,但我那时候觉得万科真的是个好公司,能长期带给股东持续的回报。的确从以往的历史看万科分红949亿,在A股算的上好公司。
《历史主义贫困论》中讲到,过去的历史、数据只是过去,如果我们只依靠过去的经验去做价值判断,很可能失败。我们要永远面对未来,优秀的投资人需要具备两点,一是洞察力,就是认识事物的能力,另一个就是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于处于房地产黑铁时代的万科,我们不能再套用过去的数据了。这次的时隔10年多的再融资,起码告诉我们万科缺钱了。
在买入以前,我们最好问问自己如果一个股票,你买了之后都不能卖,你还愿意买吗?对于万科,我现在肯定是不敢买了。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9.02%
港股市值占比 42.73%
转债占比 8.53%
B股占比 3.43%
基金占比 7.75%
现金占比 8.54%
本周操作
无
本周万科出了非公开发行预案,我对于这次非公开增发比较反感,主要原因就是非公开增发的价格是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80%。公告上定义定价基准日是发行期首日,根据《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2017年修订)》第二十二条:董事会决议未确定具体发行对象的,在取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文后,由上市公司及保荐人在批文的有效期内选择发行时间;在发行期起始的前1日,保荐人应当向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提供认购邀请书。因此,发行期首日指保荐人发送认购邀请书的次日。
万科这次非公开增发募集资金150亿,而万科2020年分红145亿,2021年分红113亿。对于股东来说分红还有纳税,非公开增发等于市价打八折出售。
我是2020年3月开始买入万科的,那时候卖出信立泰换的万科,现在时点看信立泰3年一倍;而万科亏损32%。买入万科的时候觉得万科是个好企业,在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期,万科稳扎稳打,没有融资且不断分红,另外还受如下新闻的影响“1988年刘元生从原始股东的360万元持股至2015年,总共持有25年(未计算后来的不在十大股东),包括分红送股实际最高市值达53亿涨了1325倍,盖过巴菲特了。万科A是他的独苗股,当然期间也有增持减持,他更像是一个长期投资者。最后一次出现在万科十大股东是2015年6月30日,当时持股13379.12万股,占总股本1.21%。”
也不知道刘元生是不是还继续持有万科,但我那时候觉得万科真的是个好公司,能长期带给股东持续的回报。的确从以往的历史看万科分红949亿,在A股算的上好公司。
《历史主义贫困论》中讲到,过去的历史、数据只是过去,如果我们只依靠过去的经验去做价值判断,很可能失败。我们要永远面对未来,优秀的投资人需要具备两点,一是洞察力,就是认识事物的能力,另一个就是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于处于房地产黑铁时代的万科,我们不能再套用过去的数据了。这次的时隔10年多的再融资,起码告诉我们万科缺钱了。
在买入以前,我们最好问问自己如果一个股票,你买了之后都不能卖,你还愿意买吗?对于万科,我现在肯定是不敢买了。
0
御风飞翔周记2023/2/10
本周净值 1.0391 ,比上周-1.15% 沪深300本周-0.85%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9.25%
港股市值占比 42.67%
转债占比 8.53%
B股占比 3.40%
基金占比 7.80%
现金占比 8.36%
合计 100.00%
本周操作
从上周就感觉大盘走势已经不是很强了,就寻思着减些仓位,转债方面把120以上的转债换到100+的转债。申昊转债换瑞达转债,新乳转债换科华转债。港股信达生物和小米减了一次,思摩尔减了两次,现金回到8%以上了。虽然港股从低点上来很多了,有些股票都有1倍多的涨幅,但很多港股还是舍不得卖。今天本来还想补物业,后来觉得自己仓位高就忍住了。其实这些换股都是效率非常低的操作,但没有找到更好的盈利办法前,想通过这样创造些超额收益,但实际操作上看效果也很一般。
经过前年赛道股的大涨和去年赛道股的大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概念真的只是预期而已,真正得到业绩副证的概念是少之又少。当某个股因为某个概念进入个人投资者视线中的时候,其实已经被机构研究透了,个人投资者往往成为接力赛的中继或者最后的持棒人。比如诺辉医疗,零售价1800元的常卫清市场到底有多大?销售额会不会陷入滞涨?我其实一点都没底,也没有持有更多仓位的勇气。其实买入可能还是当初的头脑发热罢了。
其实投资赚股息和赚成长的钱都是正途,但赚公司成长的钱比赚股息难度加大了很多。投资者要正确的认清自己,我觉得自己目前只能做到赚股息的钱,那么就应该减少成长类公司的持股比重。
市场是最强大的测谎仪,有时候我们因为运气赚到钱了,但千万不能把运气当实力。因为在市场面前,只凭借运气最后都会亏光。
本周家里事情比较多,本想停更一周。但觉得有些事情坚持更重要,在纷乱的思绪下,强行拼凑了一篇周记。
本周净值 1.0391 ,比上周-1.15% 沪深300本周-0.85%
本周仓位
A股市值占比 29.25%
港股市值占比 42.67%
转债占比 8.53%
B股占比 3.40%
基金占比 7.80%
现金占比 8.36%
合计 100.00%
本周操作
从上周就感觉大盘走势已经不是很强了,就寻思着减些仓位,转债方面把120以上的转债换到100+的转债。申昊转债换瑞达转债,新乳转债换科华转债。港股信达生物和小米减了一次,思摩尔减了两次,现金回到8%以上了。虽然港股从低点上来很多了,有些股票都有1倍多的涨幅,但很多港股还是舍不得卖。今天本来还想补物业,后来觉得自己仓位高就忍住了。其实这些换股都是效率非常低的操作,但没有找到更好的盈利办法前,想通过这样创造些超额收益,但实际操作上看效果也很一般。
经过前年赛道股的大涨和去年赛道股的大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概念真的只是预期而已,真正得到业绩副证的概念是少之又少。当某个股因为某个概念进入个人投资者视线中的时候,其实已经被机构研究透了,个人投资者往往成为接力赛的中继或者最后的持棒人。比如诺辉医疗,零售价1800元的常卫清市场到底有多大?销售额会不会陷入滞涨?我其实一点都没底,也没有持有更多仓位的勇气。其实买入可能还是当初的头脑发热罢了。
其实投资赚股息和赚成长的钱都是正途,但赚公司成长的钱比赚股息难度加大了很多。投资者要正确的认清自己,我觉得自己目前只能做到赚股息的钱,那么就应该减少成长类公司的持股比重。
市场是最强大的测谎仪,有时候我们因为运气赚到钱了,但千万不能把运气当实力。因为在市场面前,只凭借运气最后都会亏光。
本周家里事情比较多,本想停更一周。但觉得有些事情坚持更重要,在纷乱的思绪下,强行拼凑了一篇周记。
0
本周净值 1.0512 ,比上周-1.06%
仓位配置
A股市值占比 28.67%
港股市值占比 44.04%
转债占比 8.45%
B股占比 3.30%
基金占比 7.97%
现金占比 7.58%
合计 100.00%
本周操作
心通医疗减了一半的仓位,对于微创系我的感觉是不好的。看透一个公司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对于小股东来说只能通过比较同系公司的营收增长、成本控制对自己投资的公司有个大概的认识。对于民营股份公司来说,我觉得比较好的股权结构是实控人的股权比例相对较高,股权最好能达到30%--50%之间,实际控制人的薪酬比较低,而管理层的普遍薪酬与实控人相当,甚至个别高管的薪酬高于实控人。我要感觉到实控人是立足于公司长远发展,而不是减持套现走人。或者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管理层给自己开高薪只是为了眼前的个人利益。当然在资本市场,优秀的企业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企业很优秀而估值又偏低
的企业。比如刚上市的萤石网络,我自己家里用了萤石的指纹锁和摄像头,从购买、安装和使用上都觉得挺满意,上市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萤石了,但觉得50PE还是比较高的,市面上指纹锁和摄像头的竞争也很激烈,觉得萤石如果能跌到30PE以下是个比较安全买入的价位。但对于好公司来说,估值往往不会便宜,萤石从20多涨到38了,可能就要错过这个股票了。其实错过一个好公司并不可惜,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机会。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最可惜的是拿错了个股,导致了本金的永久损失。
清仓了恩华药业换仓慕斯股份,恩华从2019年年初开始买入到今天清仓,总共获得88%的收益,年均收益大概是20%,但恩华这4年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其实并不大,我获利的关键是在市场恐慌的时候买入,在估值回归正常之后卖出罢了。慕斯现在是0.4%的仓位,慕斯的股票结构比较理想,实际控制人占40%的股权,然后通过股权绑定职业经理人。床垫属于软体家具,占软体家具的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床垫和地产有很大的相关性,会受地产的回暖而增加销售量。床垫企业根据订单生产而实现快周转,即使地产低迷的时候,床垫企业不会像地产一样被存货拖垮。
清仓了中国电信换到长江电力,中国电信买入半年多获得36%的收益,目前情况下感觉长江电力的确定性更高,目前长电从10%的总资产占比跌到8.5%左右。
仓位配置
A股市值占比 28.67%
港股市值占比 44.04%
转债占比 8.45%
B股占比 3.30%
基金占比 7.97%
现金占比 7.58%
合计 100.00%
本周操作
心通医疗减了一半的仓位,对于微创系我的感觉是不好的。看透一个公司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对于小股东来说只能通过比较同系公司的营收增长、成本控制对自己投资的公司有个大概的认识。对于民营股份公司来说,我觉得比较好的股权结构是实控人的股权比例相对较高,股权最好能达到30%--50%之间,实际控制人的薪酬比较低,而管理层的普遍薪酬与实控人相当,甚至个别高管的薪酬高于实控人。我要感觉到实控人是立足于公司长远发展,而不是减持套现走人。或者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管理层给自己开高薪只是为了眼前的个人利益。当然在资本市场,优秀的企业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企业很优秀而估值又偏低
的企业。比如刚上市的萤石网络,我自己家里用了萤石的指纹锁和摄像头,从购买、安装和使用上都觉得挺满意,上市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萤石了,但觉得50PE还是比较高的,市面上指纹锁和摄像头的竞争也很激烈,觉得萤石如果能跌到30PE以下是个比较安全买入的价位。但对于好公司来说,估值往往不会便宜,萤石从20多涨到38了,可能就要错过这个股票了。其实错过一个好公司并不可惜,市场上最不缺的就是机会。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最可惜的是拿错了个股,导致了本金的永久损失。
清仓了恩华药业换仓慕斯股份,恩华从2019年年初开始买入到今天清仓,总共获得88%的收益,年均收益大概是20%,但恩华这4年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其实并不大,我获利的关键是在市场恐慌的时候买入,在估值回归正常之后卖出罢了。慕斯现在是0.4%的仓位,慕斯的股票结构比较理想,实际控制人占40%的股权,然后通过股权绑定职业经理人。床垫属于软体家具,占软体家具的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床垫和地产有很大的相关性,会受地产的回暖而增加销售量。床垫企业根据订单生产而实现快周转,即使地产低迷的时候,床垫企业不会像地产一样被存货拖垮。
清仓了中国电信换到长江电力,中国电信买入半年多获得36%的收益,目前情况下感觉长江电力的确定性更高,目前长电从10%的总资产占比跌到8.5%左右。
2
御风飞翔周记2023/1/20
本周净值 1.0625 ,比上周+1.74%
A股市值占比 28.71%
港股市值占比 44.87%
转债占比 8.33%
B股占比 3.26%
基金占比 7.91%
现金占比 6.92%
合计 100.00%
本周无操作。讲下新入的标的诺辉健康。
诺辉健康在2023年1月18日以28.06港元配售0.28亿新股,将获得7.8亿港元用于集团管线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诺辉健康目前主要产品是常卫清,在美国2014年8月FDA就批准了全球第一个通过粪便免疫化学技术和基因多靶点联合检测(FIT-DNA)用于结直肠筛查的产品Cologuard。Cologuard在2015年销售额3943万美元,2020年销售额达到8.15亿美元。
2014年cologuard就纳入联邦医疗保险,拥有联邦医疗保险的患者就不需要自付检测试剂的费用。
对比诺辉2021年销售额2.1亿,2022年7.7亿(预披露中值),常卫清2022年销售3.5亿,按1000元出厂价计算销量也才35万,但中国目前肠癌早筛接近1个亿的数量,所以目前诺辉成长的空间很大,但我国目前还是自付费用,产品的销售完全靠销售推广,所以诺辉的重点还是关注销售费用,从2022年中报看销售及分销开支还是比较大的,2.26亿的销售额对于1.97亿的开支,销售开支占销售额的87%。对于的2021年销售开支占销售额的比例是127%,可以看到产品是越来越好卖了。对于这类直接面向客户的产品来说,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会有口碑营销效果,这也是我比较看好的理由之一。
诺辉目前也是存在着不少风险,首先就是价格比较高,2023年就已经上涨了73%,目前销售所得的利润还不能覆盖销售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净利润还是负数。其次早筛行业竞争也比较激烈,目前的销售价格比较高,只是公司第一个获批结肠癌早筛产品的先发优势。
从今年过年情况看,疫情的影响视乎已经不大了,为了刺激消费,市政府通过支付宝送消费券,很多旅游景点都推出了免门票服务。节日晚上万象城人山人海,即使是在浙南的县城里吃火锅,也是座无虚席。我想可能是因为除夕到初三很多商家不营业的有关。今年是受疫情影响取消动态清零后的首年,从过年的情况来看生活消费是完全正常化了。大家对后市预期也是看好的居多,股指期货从长期的贴水变成了升水,我的仓位还是比较重的,现在不能对任何品种都盲目乐观了,有些股票涨幅比较大的话,需要考虑逐步减仓了。
前段时间看了资水大佬的视频,讲的太好了。其实不管是研发能力、消息获取、对产品和渠道的分析,投资者比机构弱太多了。那在这个市场中如何盈利,始终是值得投资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资水大佬讲的宏观择时是通过对市场各类消息进行分析,找到中短期的投资逻辑,然后投入资金去验证的过程。我觉得我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资水推荐的中金宏观和点精的公众号内容很丰富,我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去训练自己的投资感觉,可以尝试小金额去下注。
本周净值 1.0625 ,比上周+1.74%
A股市值占比 28.71%
港股市值占比 44.87%
转债占比 8.33%
B股占比 3.26%
基金占比 7.91%
现金占比 6.92%
合计 100.00%
本周无操作。讲下新入的标的诺辉健康。
诺辉健康在2023年1月18日以28.06港元配售0.28亿新股,将获得7.8亿港元用于集团管线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诺辉健康目前主要产品是常卫清,在美国2014年8月FDA就批准了全球第一个通过粪便免疫化学技术和基因多靶点联合检测(FIT-DNA)用于结直肠筛查的产品Cologuard。Cologuard在2015年销售额3943万美元,2020年销售额达到8.15亿美元。
2014年cologuard就纳入联邦医疗保险,拥有联邦医疗保险的患者就不需要自付检测试剂的费用。
对比诺辉2021年销售额2.1亿,2022年7.7亿(预披露中值),常卫清2022年销售3.5亿,按1000元出厂价计算销量也才35万,但中国目前肠癌早筛接近1个亿的数量,所以目前诺辉成长的空间很大,但我国目前还是自付费用,产品的销售完全靠销售推广,所以诺辉的重点还是关注销售费用,从2022年中报看销售及分销开支还是比较大的,2.26亿的销售额对于1.97亿的开支,销售开支占销售额的87%。对于的2021年销售开支占销售额的比例是127%,可以看到产品是越来越好卖了。对于这类直接面向客户的产品来说,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扩大,会有口碑营销效果,这也是我比较看好的理由之一。
诺辉目前也是存在着不少风险,首先就是价格比较高,2023年就已经上涨了73%,目前销售所得的利润还不能覆盖销售开支、行政开支、研发开支,净利润还是负数。其次早筛行业竞争也比较激烈,目前的销售价格比较高,只是公司第一个获批结肠癌早筛产品的先发优势。
从今年过年情况看,疫情的影响视乎已经不大了,为了刺激消费,市政府通过支付宝送消费券,很多旅游景点都推出了免门票服务。节日晚上万象城人山人海,即使是在浙南的县城里吃火锅,也是座无虚席。我想可能是因为除夕到初三很多商家不营业的有关。今年是受疫情影响取消动态清零后的首年,从过年的情况来看生活消费是完全正常化了。大家对后市预期也是看好的居多,股指期货从长期的贴水变成了升水,我的仓位还是比较重的,现在不能对任何品种都盲目乐观了,有些股票涨幅比较大的话,需要考虑逐步减仓了。
前段时间看了资水大佬的视频,讲的太好了。其实不管是研发能力、消息获取、对产品和渠道的分析,投资者比机构弱太多了。那在这个市场中如何盈利,始终是值得投资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资水大佬讲的宏观择时是通过对市场各类消息进行分析,找到中短期的投资逻辑,然后投入资金去验证的过程。我觉得我目前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资水推荐的中金宏观和点精的公众号内容很丰富,我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去训练自己的投资感觉,可以尝试小金额去下注。
0
御风飞翔周记2023/1/13
本周净值1.0443,比上周+1.88%
A股市值占比 29.06%
港股市值占比 44.36%
转债占比 8.32%
B股占比 3.26%
基金占比 7.98%
现金占比 7.02%
合计 100.00%
本周操作
张小泉换慕斯股份,张小泉2022年3月买入,买入价17元多,最多的时候亏损30%+,但还是没有补仓的勇气。买入张小泉主要看中的是百年的品牌,从剪刀扩充到厨房刀具其实市场的空间已经很大了,但张小泉还扩到园艺五金等品类,我是感觉张小泉是步子迈的太大了。因为张小泉在厨房五金这个品类类其实还没有完成站稳脚跟。尤其是拍蒜断刀事件,显示出张小泉在品牌经营及危机处理方面的弱小。我买入张小泉是觉得中国厨房五金这块市场没有特别大的品牌,唯一能想到的是张小泉。如果张小泉坚决以品质经营下去,凭着百年品牌的声誉,厨房五金的市场是越做越大的。但现在的张小泉视乎更注重营销,而不注重品质。
慕斯股份其实很早就有接触,几年前装修的时候买床垫,看到的都是喜临门、慕斯的广告,那时候就开始看好床垫这个行业了。据某机构所做的一项有关“床垫使用时间长短”的调查显示,在中国,50%的消费者只有在床垫坏了的情况下才会换,而床垫使用时间在10年以上的消费者占到了19%,5到10年的比重是29%,3到5年的比重为19%。由此可见,大多数国人并没有主动更换床垫的意识。在目前这种状况下,慕斯的营收和利润一直在增长,可见慕斯在床垫行业还是比较优秀的。在慕斯和喜临门之间,我更喜欢慕斯,现在买入的是观察仓位,有机会再增仓。
卖出招商银行,换中国建筑。
招商银行一直很优秀,对于招行的优秀很多帖子都有。但银行的同质化还是比较大的,银行其实最好的贷款业务在房地产,不管是开发贷款还是住房按揭,以前的风险都非常小。但这个逻辑在去年发生变化,不管是房贷还是开发贷,其次都存在违约的风险。另外,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也在逐步减小。我觉得原先投资银行的逻辑是发生变化了,所以我清仓了招商银行。
中国建筑其实一半是建筑、一半是地产。地产的需求其实一直在,只不过以前发烧而已。正常化之后,优秀的地产公司还是能获得合理的利润,2023年控股55%的中海地产拿地金额有1700多亿,权益销售2700亿,中海地产还是比较稳健的房地产企业。建筑方面,中国建筑的订单数量和规模一直是行业第一,2022年三季度中国建筑在手的订单2.7万亿。招行换 中国建筑,持仓的风险应该是减少了。
卖出微创医疗,买入诺辉健康。
微创医疗还在继续卖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顶点。以前持有微创,主要的原因是微创创新能力强,布局广,类似医疗创新的孵化器。那现在卖出的原因,是微创的孵化器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管理者从微创出来后创办的企业做的比微创要好。典型的例子就是惠泰医疗,靠做电生理目前市值超过了心脉医疗。我也是一种模糊的感觉,总觉得常总也不是很务实,更多的是从资本市场上索取,而没有借助资本市场发展,起码等了三年还是没有等到开花结果。
诺辉健康出常卫清的时候,我觉得诺辉还是烧钱的,而且我也觉得购买常卫清的人应该是少数,2022年跌到10多块的时候我觉得诺辉还要继续烧钱,没想到今天出公告有7亿多的营收,而中期诺辉只有2.3亿的营收,今天我追高了诺辉,我觉得在目前时点不买入,可能会错失一个大牛股,因为肠癌的发病率很高,而且目前只有肠镜和诺辉的检测效果是最理想的,怕肠镜的可以选择诺辉。而且有些肠癌病人,复查时是不是也可以用诺辉的常卫清呢?今年下半年5个亿的销售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太神奇了。诺辉健康如果继续下跌我起码要补到1%仓位,1%仓位是我对风险比较高的成长股相对让自己舒服的仓位,主要是跌了可以大胆继续补仓。诺辉健康应该也是有风险的,就是这类检测产品的门槛其实也不是很高,目前80%的毛利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因为竞争而大幅下降,所以诺辉的长期发展还是要看研发,目前诺辉市值130亿,我觉得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市值增长的空间会比较大。
本周净值1.0443,比上周+1.88%
A股市值占比 29.06%
港股市值占比 44.36%
转债占比 8.32%
B股占比 3.26%
基金占比 7.98%
现金占比 7.02%
合计 100.00%
本周操作
张小泉换慕斯股份,张小泉2022年3月买入,买入价17元多,最多的时候亏损30%+,但还是没有补仓的勇气。买入张小泉主要看中的是百年的品牌,从剪刀扩充到厨房刀具其实市场的空间已经很大了,但张小泉还扩到园艺五金等品类,我是感觉张小泉是步子迈的太大了。因为张小泉在厨房五金这个品类类其实还没有完成站稳脚跟。尤其是拍蒜断刀事件,显示出张小泉在品牌经营及危机处理方面的弱小。我买入张小泉是觉得中国厨房五金这块市场没有特别大的品牌,唯一能想到的是张小泉。如果张小泉坚决以品质经营下去,凭着百年品牌的声誉,厨房五金的市场是越做越大的。但现在的张小泉视乎更注重营销,而不注重品质。
慕斯股份其实很早就有接触,几年前装修的时候买床垫,看到的都是喜临门、慕斯的广告,那时候就开始看好床垫这个行业了。据某机构所做的一项有关“床垫使用时间长短”的调查显示,在中国,50%的消费者只有在床垫坏了的情况下才会换,而床垫使用时间在10年以上的消费者占到了19%,5到10年的比重是29%,3到5年的比重为19%。由此可见,大多数国人并没有主动更换床垫的意识。在目前这种状况下,慕斯的营收和利润一直在增长,可见慕斯在床垫行业还是比较优秀的。在慕斯和喜临门之间,我更喜欢慕斯,现在买入的是观察仓位,有机会再增仓。
卖出招商银行,换中国建筑。
招商银行一直很优秀,对于招行的优秀很多帖子都有。但银行的同质化还是比较大的,银行其实最好的贷款业务在房地产,不管是开发贷款还是住房按揭,以前的风险都非常小。但这个逻辑在去年发生变化,不管是房贷还是开发贷,其次都存在违约的风险。另外,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也在逐步减小。我觉得原先投资银行的逻辑是发生变化了,所以我清仓了招商银行。
中国建筑其实一半是建筑、一半是地产。地产的需求其实一直在,只不过以前发烧而已。正常化之后,优秀的地产公司还是能获得合理的利润,2023年控股55%的中海地产拿地金额有1700多亿,权益销售2700亿,中海地产还是比较稳健的房地产企业。建筑方面,中国建筑的订单数量和规模一直是行业第一,2022年三季度中国建筑在手的订单2.7万亿。招行换 中国建筑,持仓的风险应该是减少了。
卖出微创医疗,买入诺辉健康。
微创医疗还在继续卖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顶点。以前持有微创,主要的原因是微创创新能力强,布局广,类似医疗创新的孵化器。那现在卖出的原因,是微创的孵化器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好,很多管理者从微创出来后创办的企业做的比微创要好。典型的例子就是惠泰医疗,靠做电生理目前市值超过了心脉医疗。我也是一种模糊的感觉,总觉得常总也不是很务实,更多的是从资本市场上索取,而没有借助资本市场发展,起码等了三年还是没有等到开花结果。
诺辉健康出常卫清的时候,我觉得诺辉还是烧钱的,而且我也觉得购买常卫清的人应该是少数,2022年跌到10多块的时候我觉得诺辉还要继续烧钱,没想到今天出公告有7亿多的营收,而中期诺辉只有2.3亿的营收,今天我追高了诺辉,我觉得在目前时点不买入,可能会错失一个大牛股,因为肠癌的发病率很高,而且目前只有肠镜和诺辉的检测效果是最理想的,怕肠镜的可以选择诺辉。而且有些肠癌病人,复查时是不是也可以用诺辉的常卫清呢?今年下半年5个亿的销售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太神奇了。诺辉健康如果继续下跌我起码要补到1%仓位,1%仓位是我对风险比较高的成长股相对让自己舒服的仓位,主要是跌了可以大胆继续补仓。诺辉健康应该也是有风险的,就是这类检测产品的门槛其实也不是很高,目前80%的毛利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因为竞争而大幅下降,所以诺辉的长期发展还是要看研发,目前诺辉市值130亿,我觉得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市值增长的空间会比较大。
3
赞同来自: 梦想成真啦 、moneyandyouhai 、jlmscb
御风飞翔周记2023/1/6
本周净值1.025,比上周+2.5%
A股市值占比 29.10%
港股市值占比 43.68%
转债占比 8.42%
B股占比 3.41%
基金占比 7.96%
现金占比 7.44%
本周操作
1 卖出部分中概互联网ETF,兑现部分盈利,换仓到纳斯达克ETF
2 认错卖出国君转债,以前买入国君转债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到期日是2023年7月,现在距离到期6个多月的时间,公司又不下调转股价,那么可转债其中期权价值就很低了。
3买入富瀚转债、中特转债、华正转债,这类转债的特点是溢价高,距离到期日比较远,公司没有下调转股价的意愿,到期赎回一般是正收益。我买这类转债就是看好大盘的后期,但又不想承受看错的风险。
4卖出部分微创医疗,我虽然在微创医疗赚了很多,但我觉得我看不懂微创医疗,骨科、电生理、心率、瓣膜都从市场融了很多钱,但成长总是不尽人意。只有心脉还是发展的不错。我开始怀疑微创的持续可发展能力,作为一个赌徒,我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把筹码押到自己更看好的牌面上。
5卖出部分恩华,换安科生物。恩华和安科都是经营比较稳健的公司,有息负债率很低。恩华因为经营麻醉品,竞争对手比较少。安科生长激素竞争对手很多,但安科生长激素这块成长很快,我赌的是安科在生长激素这块的利润能哺育创新药研发,目前PD1上基本没看到什么希望,但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有很大的偶然性,只要有钱收购也是很好的方向。我安科买的不多,目前只有0.4%的持仓。
我觉得自己做的是价值投资,我努力利用价值和价格之间的不匹配去获利。但是确定价值是非常困难的,要从公司基本面、行业基本面努力知道的更多,然后去评估公司的价值,并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发展会发生什么变化。由于自己投资的品种过多,我觉得研究基本面变成一种不可能,主要就是工作量太大,目前能想到的只有两个办法,1是放弃深研,以广度替代深度。2减少研究的标的。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一个方案。
本周净值1.025,比上周+2.5%
A股市值占比 29.10%
港股市值占比 43.68%
转债占比 8.42%
B股占比 3.41%
基金占比 7.96%
现金占比 7.44%
本周操作
1 卖出部分中概互联网ETF,兑现部分盈利,换仓到纳斯达克ETF
2 认错卖出国君转债,以前买入国君转债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到期日是2023年7月,现在距离到期6个多月的时间,公司又不下调转股价,那么可转债其中期权价值就很低了。
3买入富瀚转债、中特转债、华正转债,这类转债的特点是溢价高,距离到期日比较远,公司没有下调转股价的意愿,到期赎回一般是正收益。我买这类转债就是看好大盘的后期,但又不想承受看错的风险。
4卖出部分微创医疗,我虽然在微创医疗赚了很多,但我觉得我看不懂微创医疗,骨科、电生理、心率、瓣膜都从市场融了很多钱,但成长总是不尽人意。只有心脉还是发展的不错。我开始怀疑微创的持续可发展能力,作为一个赌徒,我可以在合适的时候把筹码押到自己更看好的牌面上。
5卖出部分恩华,换安科生物。恩华和安科都是经营比较稳健的公司,有息负债率很低。恩华因为经营麻醉品,竞争对手比较少。安科生长激素竞争对手很多,但安科生长激素这块成长很快,我赌的是安科在生长激素这块的利润能哺育创新药研发,目前PD1上基本没看到什么希望,但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有很大的偶然性,只要有钱收购也是很好的方向。我安科买的不多,目前只有0.4%的持仓。
我觉得自己做的是价值投资,我努力利用价值和价格之间的不匹配去获利。但是确定价值是非常困难的,要从公司基本面、行业基本面努力知道的更多,然后去评估公司的价值,并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发展会发生什么变化。由于自己投资的品种过多,我觉得研究基本面变成一种不可能,主要就是工作量太大,目前能想到的只有两个办法,1是放弃深研,以广度替代深度。2减少研究的标的。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第一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