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2022年是比2018年还要艰难的投资年份。因为这一年指数的两个大幅下跌波段在幅度和时长上都超过了2018年,全年体现的特征就是下跌无反弹,反弹不回调,所以风险管理难以准确执行。事后看,可能用“止损”才是最佳的风控手段。
2020年疫情初发,有放水手段对冲。2022年战争,疫情封控和美国通胀反通胀的博弈造就了一轮熊市最主要的影响应该是预期的转变,而不确定性是资产价格市场最坏的推手,于是波动一再超出预期。
一:我的2022
成绩:期权账户-13.46%,以300ETF做为比较基准,年度超额收益率为6.71%。从事期权交易以来,2022年是首次亏损年份。
港股账户13.36%,由于抄底腾讯,大幅超越恒生指数。
看一下实盘成绩的演变:
2022年7月1日,我在帖子里写了一篇《失去的胜利》,那时的相对300ETF超额收益为-8.58%。
原因就在于第一轮下跌杠杆化卖沽仓位太多,几乎没有机会实践卖购对冲,而后期反弹又是一波无回调的上涨,对冲显得多余且被套。所以出现了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的最差表现。
到年底,这个成绩被改观了。拐点有两个。一个是3季度大盘再度出现了持续不反弹的下跌且创了新低,这些空头坚持下来反败为胜,多头仓位也利用反弹降低调整好了,卖方版永动机(就是过去讨论的偏多双卖)策略获得成功。第二个原因是下半年期权品种扩容,1000指数、500指数和创业板都上市了期权,这样资产配置期权化的格局形成,我的龟兔赛跑战术加快了扭亏进度。
二:教训和总结
2022年最大的收获不是账面收益,而是对大众普遍认识之一“卖沽收益有限”的理念(就是所谓跑不赢大盘)进行了突破。
说来可笑。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选错了股票跑输大盘实在正常,这根本就不可能成为话题。所以后来应运而生的就是指数化投资,赚了指数就赚钱。到了期权时代,杠杆化投资成为高效模式,跑赢指数应该是个常识了,哪怕负收益也可以做到超额指数。这一点至少我自己是做到了。
期权策略里面有这样的一个工具,用卖实值沽替代ETF做为权益投资选择。这个工具到底能否战胜指数困扰了我整整两年!
通过持续两年的实战总结,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除非单边牛市,卖沽的确无法战胜大盘。而在一个包含上涨横盘下跌全周期时段里,卖沽策略(含废纸买权保护)是可以成为一个非常简单高效武器的(比工具的级别高几个层级)。
我的2022年教训恰恰是因为:笃信卖沽无法跑赢大盘,因此选择杠杆化策略做为增强,于是上半年遭遇持续下跌而陷入困境。不是卖沽策略问题而是杠杆增强战术错误导致成绩差劲。
我用两年的实战和教训扭转了一个不完整的理论认识,代价不菲,也暴露了自己缺乏悟性的缺点。
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对于卖沽做为权益替代的个人认识,并不排斥其它工具的合理运用。所谓卖沽和买购的争论无须重复展开,我也不再回应这类话题。这本来就是每个人的偏好和选择,没有必要强求统一。
三:策略演变历程
在这几年的大规模运作过程里,我先后在论坛上公开推荐并实战了这样几个期权策略。
A:期权永动机(买入持有远期深度实值认购+动态持有N倍的近月卖购)
思路很简单,用远期多头封锁近期空头的错向风险,不断获得股价下跌阶段的收益做为增强。
B:期权月季花(买入远期平值认购+卖出近期虚值宽跨)
道理和永动机类似。远期认购锁定股价上行中卖购风险,然后期待获得双卖的最佳收益或者拿到0成本的远期多头。
C:卖方版永动机(以前称呼为偏多双卖)(卖出近月实值认沽+买虚值认沽权保护+动态卖出N倍近月认购)
这是期权永动机的变形,卖购部分相同,只不过多头用近期实值认沽义务仓替代了远月认购权利仓。
有经验的同好可以看出这里面的脉络,那就是逐步减少买权支出,去掉更多损耗和不确定性。
现在用2022年的实际大盘表现来评判一下我的三个策略。
A:期权永动机:事后明显可以看到,买权会因为股价大幅下跌而不断被清零。但是,卖购部分一定是获利的。所以只要坚持做这个策略一定可以超越指数大盘!这还不包括把永动机N值调节为2倍这样的马后炮手段。
B:期权月季花:可以肯定,这个策略最后只有一个虚值卖沽头寸会出现大幅下跌的损失,但也一定比指数强。因为卖出虚值沽之后沦为深度实值有一个过程,战胜指数(不过还是负收益)也是一定的。这个卖沽仓位靠反复移仓可以一直坚持下来。
C:卖方版永动机:这个就是我自己2021-2022年的实战,文章前面一部分已经做了总结,大家也可以在上一个帖子里感受到临场氛围。2022年初期由于杠杆化操作而大幅跑输指数到年底已经明显超越指数了。
通过这样简单复盘可知,策略在熊市中要保持0亏损无法实现,但要做到超越标的指数都是必然的。这就是我敢于说自己推荐的策略牛熊通吃的底气所在。你用0风险来论证我只能举手投降,如果用对标指数来比我敢接受挑战!
四:2023年的上行目标位
中国股市是政策市,短期波动和政策密切相关。不过长期看最后还是和GDP这些宏观指标呈现正相关。
由于前几年估值泡沫被挤压,去年的整体扰动实在太多,所以2022年度GDP增速大幅回落叠加外部影响创造的一个低点应该也是一个未来的基准参照值。
如果2023年政策定调GDP增速回升到5%,那么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预计可以回升到7%-9%左右。对应的基准指数均值就该以去年低点做为起点向上推升这个幅度。
另外,考虑到市场实际利率有可能继续走高,股债再平衡可以继续倾向于股市,那么又可能形成阶段性的戴维斯双击!就是说公司业绩预期回暖加上资金推动过程里难以避免的估值提升,导致股价指数有可能出现一次短期井喷脉动!
我从2005年起就开始研究指数基金,也一直在训练自己预测年K线范围。不得不说,2022年大失水准,被几个历史性事件冲击得体无完肤。不过回头看,指数振幅其实还是出现了规律体现,说明指数有底这个基本准则能够维持。
有了这个底部区间现实,加上年度振幅均值,那么2023年的高点还是可以前瞻。


赞同来自: Capuccino 、goodexp 、绿海红鹰 、集XFD 、塔塔桔 、更多 »
年初我在这里谈到两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一个是卖沽策略全程资金0回撤。另外一个是备兑策略收益受限可以被突破。
前面2月份已经做了一次实盘论证,这里继续追加一段。
1:卖沽因为受益于春节前的上涨,而且因为“收益有限”,所以实质上有一个止盈功能,让你不得不被动择时。于是这个策略最终可以被动减仓,那么后期下跌哪怕坐了电梯,也比期初有改善。至于你卖沽之后获利继续增加仓位或者向上移仓不减仓,那属于判断错误,和策略无关。总之,账户资金0回撤是肯定的。
(至于熊市,我在前面一个帖子里用实盘创业板2400沽移仓做了讲解)
2:无论你备兑在哪个价格,静态看收益被封顶,但实际多头仓位没有失去,所以备兑之后可以继续逢高卖出多头,等待空头回落。(为防止持续上涨,我直接给的建议是卖出多头+买入虚值认购替换),那么这一次备兑策略也等于偏多双卖大获全胜。
很多人认为期权很高深,可是我这里哪里有高深莫测的术语和手段,公开的演示只要有股票操作经验人人都会,所以说,把期权当成高深的技术其实完全是我们人为想象。实战根本不需要那么复杂。

赞同来自: goodexp 、集XFD 、任大小姐 、一场意外 、甜橙飘飘更多 »
3月16日收盘,创业板3月2400沽0.166元,4月2400沽0.1766元。(该合约是我的持仓)。
也就是说,对于静态持仓者而言,直接买入平仓3月卖出开仓4月,账面结算也有正价差收入。如果用我的底仓+机动网格战术,那么可以获得更多的价差来完成换月移仓。这个动作去年熊市里我一直这样操作的。
股价始终处于波动之中,阶段性套牢无所谓,因为等同于持有股票被套。不过卖沽移仓能获得收入,这一点就是比别人好一些。不要小看每个月这个价差收入,持续下来可以提前解套。
如果熊市持续,那么只要有行权资金在后面护驾,浮亏不要在意。
如果转折后开始牛市,不要以为卖沽就赚那么一点点,你可以向上移仓呀。
年初开始的一轮上涨(我认为是牛市第一波)看来结束了。对于长期持仓者而言,或许感受就是一次电梯升降,那么还会相信“择时都是苦命人这个话题吗”?择时与否和会不会择时完全是两个话题。
而在另一面,大家看到我在500指数上的偏多双卖结果会如何呢?多头空头两边都赚了!也就是说,发生单边行情,策略跑输大盘无所谓,只要行情有折返过程,偏多双卖最后必是赢家!
3月16日止,我的策略年度收益率18.91%。目前多头杠杆率130%,对冲值0。

yiyi8484 - 小女子经济要独立
赞同来自: xineric 、zouhaowuwei 、topdeck 、西北望1969 、集XFD 、 、 、 、 、 、更多 »
再谈创业板创业板里面,宁德时代,汇川技术,阳光电源,亿纬锂能,这几个新能源权重占30%了,新能源前两年估值打的太高,未来两个季度同比都不会太好,会拖累整个指数。
一直以来不怎么关注创业板,主要源于板块高估值,和低风险投资原则相悖。不过现在这些板块都有了期权这个杠杆工具,分散化多元化资产配置就有了用武之地,板块轮动滚动操作不应该有成见的。
近期创业板持续下跌而且2023年度已经再度出现涨幅为负值,就是说开启了年K线下影线的走势。按照超跌必反弹的“法则”我近期配置了该资产。
最近论坛上也开始有不同ID在介绍情况。比如说年内创业板ETF是非常逆势增持...
今年在50,300,500,创这四个指数,创应该是落后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坚持存款 、绿海红鹰 、任大小姐 、甜橙飘飘 、 、 、 、 、 、更多 »
一直以来不怎么关注创业板,主要源于板块高估值,和低风险投资原则相悖。不过现在这些板块都有了期权这个杠杆工具,分散化多元化资产配置就有了用武之地,板块轮动滚动操作不应该有成见的。
近期创业板持续下跌而且2023年度已经再度出现涨幅为负值,就是说开启了年K线下影线的走势。按照超跌必反弹的“法则”我近期配置了该资产。
最近论坛上也开始有不同ID在介绍情况。比如说年内创业板ETF是非常逆势增持的基金。于是我查了一下。
果真如此。年初基金份额90亿,现在达到133.7亿,抄底态度非常明确。
这是过去5年的PE曲线。按照相对估值而言,的确已经较低。上一次我用中证1000和创业板PK指出,至少创业板的ROE大幅超越1000指,所以如果用动态成长性思维看,相对投资价值显而易见。两者差异无非在于1000指数多为小盘股,而创业板指数实际权重已经是大盘股了。
这一轮龟兔赛跑(500+创业板)我依然会选择坚持而不会减持:)不过明确说明我就以波段操作为投资原则,不会为坚持而长线的。

赞同来自: goodexp 、liang 、西北望1969 、坚持存款
建淞老师,我想咨询一下,例如现在300的沽4300转下一个月基本没有时间价值了,是照样转沽4300的4月么?还是转去沽4200的4月。这个自己决定。平移4300保持0支出,下移4200要么会增加仓位0支出,要么就会在账户上减少保证金,但换取更多时间价值。
你可以看这个帖子:2022年股指期权卖方实战总结及2023年交易思路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69809
在3月8日该帖楼主有一段总结精华:)

赞同来自: 塔塔桔 、甜橙飘飘 、xineric 、hippohippo 、邻居家的龙猫 、 、 、 、更多 »
点评:这是标普500的VIX图谱。在相对的低位徘徊了很久。实际上可以认为是在“筑底”,但指数波动飘忽,难以确定到底是向上突破(放缓加息保增长)还是继续下跌(激进加息抗通胀)。终于在最近市场等待来了加息受害者(硅谷银行倒闭),于是VIX开始向上突破暴涨。
这是标普500指数图谱。在VIX低位,无法判断指数方向。但是,在VIX高位,还是可以给出指引的:)
股价低位+VIX高位=反转!(上涨的代名词,并非所谓的趋势反转)
我的期权七种武器之一的VIX指引在内地失效快一年了,无论指数涨跌,VIX持续下行,对股指方向判断造成缺失。难得这一次在外盘再度得到验证。

赞同来自: machine 、goodexp 、topdeck 、塔塔桔 、winglance 、 、 、 、更多 »
硅谷银行倒闭原因似乎很简单:负债端和资产端都出现了问题,由此导致净资产迅速缩水。
短贷长投这个话题根本就不是新鲜事。早在198X年代,美国橘子郡就破产于此。当时的金融机构叫储贷公司,借入短期低成本资金买入长期国债做利差套利,结果被格林斯潘加息毁灭了。
200X年代国内的德隆系搞产融结合,同样是利用短期资金坐庄股票推高市值,也一样在利率上行阶段两头受损。
我在去年底就发出警告:警惕今年的天量信贷!因为这些信贷也是在低利率阶段发放的。这些信贷的资产收益率可能难以覆盖未来的实际利率升幅,那么发行机构就会出现问题。
去年Q4,国内理财爆发风险就是实际短期利率走高造成的挤兑行为。前三季度转投的资金大部分出现了亏损,一旦赎回就形成了流动性危机。
看看实盘,去年10月份,股指在创新低+国债理财在浮亏,此刻保证金交易期权就可能出现非常被动的双输结果。如果不是组合保证金制度+理财迅速赎回(政策维稳),负反馈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投资要谨慎,诸君勿轻视!

赞同来自: 建淞
唉,这么清楚了,你不该看不懂的。建淞老师批评的对,确实本人领悟能力比较迟钝,属于班上后排座的那一类,上课听讲偶尔走神,这次需要罚站墙角了。老师这次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还是没有放弃我这个后进生,几个老师的金币我都记着账,打心底的说,所有老师的每一份付出都不是一个金币能够表达谢意的,再次感谢老师。
偏多双卖策略:多头卖沽(包含500 创业板),空头:500购。
未来走势推演:
500涨 创指涨:多头获利,组合整体获利。
500涨 创指跌:部分多头获利 被套仓位移仓死扛。
500跌 创指涨:部分多头获利,空单获利。
500跌 创指跌:空单获利,多头移仓死扛。
这样写,等于砸了我自己的饭碗,老兄你欠我一个金币哦:)

为啥选500和创业板指?更看好中小盘?这类问题对于期权玩家不重要,尤其是楼主。因为本质上就是一个板块轮动操作的期权化而已。你可以看看我的公众号文章,从龟兔赛跑的故事里获得启发:)

赞同来自: L2eNKo 、zddd10 、等待等待牛市 、塔塔桔 、软泥爱打人 、 、 、 、 、 、 、更多 »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83412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推动央企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推动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配置范围
点评:政策市最终就是响应号召,吸引资金。早在2016年就发生过白马大牛市,当时的市场总结是“漂亮50要命3000”。现在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已经被赋予更大的“抵御列强”使命,所以不要轻视这个“指示”!当年的供给侧改革就能够用政策改变行业企业景气度,所以国企估值修复是一定会成功的!

赞同来自: 集XFD
楼主您好,关注了你很久,想咨询一下,通常买废纸应该怎么选择,怎么买呢?例如如果按现在300的看,大约应该是买哪一挡?买入是为了防止突然暴跌一天的突突时卖出?既然知道是废纸就应该知道大概率是归0浪费的,所以买废纸本质是为了锁定最大下行保证金。我的经验是:成本最小+兼顾保证金最大值压力。这个因人而异。比如当前卖出4300沽,我自己就选择3900沽。反正每手不超过1分钱里自己选择最优合约。
这个1分钱通过波段或者网格交易的收入来报销:)

赞同来自: 塔塔桔 、machine 、skyblue777 、乐鱼之乐 、嘻哈少年 、 、 、 、更多 »
这是1000指数过去5年的PE曲线。很明显,按照历史PE百分位这样的论证法可以得出“低估”甚至明显低估的结论。因为估值在30%百分位以下。(用这个指标的话,连50和300指数都远远不及)
但是,不要仅仅考察相对估值,而要考虑绝对估值水平。当前1000指数的静态PE为31倍多,这个就不能算合理的。
我这里提供PK对象为创业板指数PE曲线。同样的,创业板历史估值百分位也低于30%,绝对值37倍。
然而,这里有一个重大差异在于,中证1000的ROE仅仅不到8%,而创业板的ROE超过13%,也就是说未来抹平估值差靠创业板静态发展就可以完成了。
还有一点,注册制之后,IPO更加宽松,上市数量会持续增长,这样会降低小盘股稀缺性。
如果考虑目前指数的相对位置,创业板在下而1000在上,其实可以说已经体现了“当前定位”而从未来潜力角度看,我个人认为与其继续高位参与中证1000是不如反其道加盟创业板指数的。
但是,是否可以用做多创业板做空1000来套利这个我没有把握,因为资金偏好可以强化风格。

赞同来自: 流沙少帅 、塔塔桔 、坚持存款 、neverfailor 、集XFD 、更多 »
2023-03-01 1789788.77
2023-02-28 1724268.77
2023-02-27 1714098.77 年内最低
50ETF(510050)份额变动
2023-03-01 2146656.68
2023-02-28 2099226.68
2023-02-27 2085456.68
500ETF(510050)份额变动
2023-03-01 775376.86
2023-02-28 774256.86
2023-02-27 771816.86 年内最低
点评:昨天PMI指标引发了上证指数创出年内新高。看看基金份额数据,也反映了入场增仓的实际。大家还记得年内ID @烙饼姐姐 曾经说过吗?任何一次牛市都会有回踩。那么现在300和50算不算回踩完成了?创业板指数基本退回到年初了。预言正确了5成。毕竟小盘股指数几乎没有像样的回撤。
接下来轮到验证啥?验证我说的年内必有新高:)

赞同来自: 甘甜交响曲 、口口夕口木 、终极信息 、只买一半 、塔塔桔 、 、 、 、 、 、更多 »
其实也可以试试中证1000股指期权,感觉比50和300更好做一点,因为档位较近更容易调节平衡,而且中证1000的波动率规律更明显一点。
个人意见,共同探讨!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孔子不要打我 、塔塔桔 、xineric 、海映蓝了天 、 、 、 、更多 »
三个指数ETF的1-2月PCR图谱。由于年初北向资金突然大幅流入导致股价持续强势,期权玩家按照常规执行高位做空而失败,后期逐步进入正常波动范围了。
如果用小周期来复盘中证500指数的话,过去三个月宛如进行了一次熊市,一次牛市和一次震荡市。那么复盘偏多双卖策略的成绩如何呢?
去年12月,多头死扛,空头盈利。
今年1月,多头盈利,空头死扛。
今年2月,多空两头盈利。
因此,单独分析每一个周期,策略都可能不如君意,但最终整体成绩可以远远超额对标指数。
我去年就大言不惭过:这个帖子的名称可以是“弯弓射雕2023”,现在实战证明了这一点!

建凇老师转500多单了?多头卖沽一直配置在500和300两个指数上。偏多双卖的原则是始终保留多头用于防逼空防踏空:)
实际上第二轮多头切换是吃亏的。
6.4元换成4.14元后,现在从4.05元换回到6.31元,仓位不变反而支出增加了。

最近升级了通达信交易软件,现在发现在使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适的“改进”。
在多股同列菜单显示时,因为开启了交易功能,结果行情走势界面眼光缭乱,出现了很多提示,比如持仓成本,买卖交易挂单标志等等,这些数据对普通投资者可能有提醒意义,但对于专业选手而言会发生干扰,尤其是持仓成本这个栏目实在会给出不好的暗示,妨碍正常交易。
有没有懂行的网友能给出指导,在哪里操作去掉这些信息提示? 谢谢大家!

赞同来自: xineric
小白求问,最近看沪深300的pb很奇怪,雪球显示2020-4-27日pb值是1.34,roe是11%左右,当天指数收盘3822点。两年之后2022-4-25日pb值还是1.34,指数3815点。两年过去了这个指数0增长吗?不奇怪。比如宁德时代纳入了成分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