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投第一年。
看着其他大佬们职投后的旅居投资生活,对照着自己一年心惊胆战的疲惫,感觉差别有点大。职投的第一年,总希望能平稳一些,有个好点的开头,然而见识浅薄的我,好像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黑天鹅,集中在一个年份出来散步的。从年初俄乌、到YQ演化、再到地缘变化等等。然后再来一个贯穿全年的地产灰犀牛。市场这一年,都在告诉所有参与者,平稳才是稀缺、线性是不可期待的。
应对黑天鹅事件,我用的方式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撤砍仓。然后就演变成了,不断的拿浮盈喂回撤,黑天鹅出来都砍一次,砍了以后再小心翼翼的开仓,疲惫不堪。回撤砍仓,其实回头来看,完全不能增加收益,反而会错过不少反弹和减少亏损的机会。但是唯一的好处就是,让市场发生你难以预料的终极风险的时候,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一次性重大的伤害。作为一个用投机策略的参与者,由于在策略上是没有底的,回撤砍仓的设置人为创造了一定的底,让自己有了一些持续参与市场的信心基石。
第一次砍仓砍在3月15日,吃了一波差不多13%的回撤,3月16日市场就开始反弹,反指反的如此精准,记忆犹新。之后的几次砍仓,有的是砍对了市场风险,但是标的的α超过了市场,被砍飞了;有的是再次砍在了情绪波动的低点。不过有了继续参与的底气,也参与到了市场后续的一些机会。
2、关于学习与交流
年初设定的几个目标,一如既往的没有达成。学习程序依然只停留在念想上,只简单的学习了一些信息抓取的工具。其他的一些策略,主要还是更多的参与了重整事件。整理了要约收购的数据,在碧水源上投入了历史最高的单票仓位,然后半年报暴雷的时候又担惊受怕了一下,好在最后还有不错的收获。整理了一部份法拍的数据,不过没有过多的投入其中,唯一参与的比较深的法拍,卖飞在了拍卖日,被别人做了嫁衣。
不过今年,有一个选择还是挺正确的。今年,更多的选择和那些与我风格、甚至底层逻辑完全不相同,但是投资范围相同的投资者进行交流。从我原来完全没理解的思路和方向上,去学习了解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个市场的一些行为。这个市场是无比多元化的,有人参与正期望摒弃大方差,而有人就擅长把握大方差上的波动机会。多元化的投资者共同构成了这个市场的结果,了解那些与你完全不相同但是比较成功的投资者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补充和改善自己的框架的。
今年也和掌握丰富工具能力的大佬们交流比较多,看着别人的分析速度是你的几十倍的时候,还是感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啊。
3、23年会是怎么样?
23年会是怎么样?站在22年的低基数上,似乎大家对23年的期望都会更好一些,但是复苏的力度有多大,分歧也比较大。对我而言,只希望来个平稳点的市场,低波动不仅对账户相对友好一点,对我的血压也比较友好……
但依然可以预见,市场风格还是会变化。抛弃30亿的言论看似久远,其实也就发生在21年初。22年和23年,低迷的经济基本面拉低了所有核心资产和赛道的回报,但是宽松的流动性和宽松的监管,注重预期而不注重现实的情绪下,培育了无数妖股、各类投机策略回报(龙头、小市值、ST、妖债等等)其实都不错。这个局面是会变化的,22年的最后一个月,已经出现了二八现象了。其实回过头想,我们是不是只是在时间周期上,由于FY,而落后了别人一年的周期。回头去看,21年初美股GME的时候的市场特征,是不是和今年的A股更加接近?那之后我们是不是在走别人走过的周期,同时还面临更加不好的全球环境?这样的基调下,是不是对投机策略相对不友好一些?
从ST而言,21年是超级大年,22年如果躲过退市风险,之后的ST其实是和各类型投机策略一样,有着较好的环境的。23年,ST将进一步自然萎缩,目前134家,摘帽去掉40家左右,退市去掉20家左右,基本就没剩多少了。其实又回到去年的疑问了,这个小众市场还能存在多久?市场在缩小,容量也在缩小,要继续,就要面临更大的流动性压力,不继续,下一步去哪儿也是个问题。
4、22年回顾
22年,职投第一年,为了降低心理压力,预留了比较多的储备资金用于支付装修费和抵抗风险等、也提前还了学区房的按揭。以可用资产基数计,净值1.79,最大回撤13%,收益金额与上一年基本持平。新的一年,依然希望平平稳稳。如果不能平平稳稳,至少希望全身而退。当然最好,能不能来个代码输错都能涨的大牛市,大家靠β就实现共同富裕,从而促进消费提振经济。
赞同来自: 海阔天空888888 、梦游坤哥 、lily1129 、瑞宇堂 、好奇心135 、 、更多 »
继续管中窥豹,红太阳又进一步公告财投签约。合计出资不超过13.32亿元(包括认购股份、偿还资金占用和业绩补偿、有息借款1.86亿),获得不低于2.12亿股。
前期产投公告导入6亿现金,也就是战投+产投合计导入接近20亿的现金资源了。这里面估计很多都要偿还资金占用了。
根据前期出资组会议,扣掉偿还资金占用和股东留存股份,可用于债转股和战投的股份合计4.42亿股。这次财投分掉了2.12亿,假设战投也分掉1亿(按财投的现金股份比例同比例估算),债转股只有1.3亿股了。
而且,投资人认购的股份价格,可是转增过后的,这意味着,它们的成本,对应着普通投资者获得转增股本后的成本。
赞同来自: zzjzzjzzj 、hannon 、feiyang 、周侃侃 、孔曼子 、 、 、 、 、 、更多 »
重整战投与违规担保债权人签订协议,受让违规担保债权,然后重整战投对违规担保债权进行豁免。可是关键是,公告的债权转让协议里,违规担保清偿还是和普通债权一样,现金+股票而已,只不过由投资人先拿到股票,再转给违规担保债权人。
最后其实变成了,重整投资人拿了11.38亿股,支付5.69亿元,每股0.5元;普通偿债0.52亿股,每股12元;违规担保未豁免部分0.1亿股,每股12元;另外投资人支付资金占用现金6.59亿元;违规担保现金补偿1.26亿元。
然后表外部分推算,投资人给违规担保和资金占用债权支付了大概1.57亿元;支付股票1.51亿股。实际上违规担保和资金占用,都还是拿了股票转增来抵偿了,所谓的现金清偿接近于一纸空谈了。
这么算的话,应该还是有大比例除权的。只不过,依然还是超低价薅转增的羊毛。
赞同来自: 塔塔桔 、gaokui16816888 、六毛 、李某某小迷糊 、ylxwyj 、 、 、更多 »
这两段都非常同意。特别是,《公司法》修订以后,破产重组的多起来了,也增加了摘帽时间的不确定性。所以,整个ST策略,在从季节性博弈向全年博弈转换。但是,好在ST公司要垂死挣扎一把的逻辑没有改变,所以这个策略的基础依然存在。我今年也在想这事,ST池子是越来越小,监管也越来越严,水是越来越少。但是小市值不是,整体市场在膨胀的情况下,小市值还是有增量的,无论是标的还是流动性。
因为今年的2-3月和8月的两次季节性博弈都没赚到什么钱,业绩远差于往年;也算是在现实中验证了上述想法。所以,9月以来,我自己是把季节性ST组合策略改成了全年都做的ST量化组合策略...
赞同来自: dhhlys 、xgjxgq 、丢失的十年 、泛舟Rain 、好奇心135 、 、 、 、 、 、 、 、 、 、 、 、 、更多 »
这东西吧,我感觉到谁也摸不清。泛泛而谈的话,还得看你到底是希望在整体上找大概率,还是在单个样本上找确定性了。这其实是两种思路,不同的介入时机和不同的仓位控制。这两段都非常同意。特别是,《公司法》修订以后,破产重组的多起来了,也增加了摘帽时间的不确定性。所以,整个ST策略,在从季节性博弈向全年博弈转换。但是,好在ST公司要垂死挣扎一把的逻辑没有改变,所以这个策略的基础依然存在。
今年来看,年报摘帽的第一家也到了4月份,集中摘帽期在5月和6月,也就是及时从年报预约开始算,大概率也要接近半年的时间,更不要说延迟到年底的疑难杂症们。
因为今年的2-3月和8月的两次季节性博弈都没赚到什么钱,业绩远差于往年;也算是在现实中验证了上述想法。所以,9月以来,我自己是把季节性ST组合策略改成了全年都做的ST量化组合策略。
目前看,全年的ST量化组合的长期年化收益大概在30-35%,和常规的小市值策略差不多;但它们两者的alpha相关性非常低(主要的玩家和资金,基本上是两拨人),这一点对平衡整体投资组合的信息比率很有用。
我是个懒人,盯着每一个公司去分析和跟踪太累了,拿个差不多的收益就行了。
赞同来自: 吉吉木 、闲菜 、好人平平安安 、gaokui16816888 、我是一个host 、 、 、 、 、 、 、 、 、 、 、 、 、 、更多 »
大佬,咨询一下有关st摘帽介入时机的问题。这东西吧,我感觉到谁也摸不清。泛泛而谈的话,还得看你到底是希望在整体上找大概率,还是在单个样本上找确定性了。这其实是两种思路,不同的介入时机和不同的仓位控制。
在我看来st摘帽有两个难点,第一是判断摘帽是否满足标准。第二是交易上选择的介入时机。
达标与否可以参照规则和经验判断,还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真正的难点是时机的把握。
是在预判达标时就潜伏吗?
还是等明牌?即便是明牌,公司还有可能被问询,一波三折。例如,建元信托在年报后就马上申请摘帽了,但直到10月底在回复问询。期间股价大跌了不少。
所以有点摸不清这类事...
整体上找大概率,符合条件等权铺,盈亏同源,可能亏了建元赚了其他,可能碰到踩雷的按了但是其他行情好突发摘帽的赚了。如果是单个样本上找确定性,其实是大部分时间等待甚至踏空小波段,赚取确定性因素高的阶段(股性好、行情好、符合热点、时间点临近的一段)。
另外一个看你的卖出点,是做阶段性波段还是长持到事件结束,也是个问题。今年来看,年报摘帽的第一家也到了4月份,集中摘帽期在5月和6月,也就是及时从年报预约开始算,大概率也要接近半年的时间,跟不要说延迟到年底的疑难杂症们。承担半年的时间去接受一个非基本面大改变因素且可预期的事件节点,是不是值得。半年周期的股价波动,很难用一个摘帽预期去解释,更多的还是受市场整体的影响,而且这半年中间还跨过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披露节点。我印象很深的就是今年的云城了,低价摘帽股,12月底走了一小波后,之后其实到4月份之前都是不行的,而1月份走的最好的几只摘帽股,除了超预期的中基,反而其实是龙净、泛微这些非传统投机资金喜欢的东西。
所以吧,介入时机这个,没啥唯一解,我觉得也没有最优解。根据资金量、愿意承受的波动率、分仓的程度不同,其实作法都不太一样。
赞同来自: UniqueLy 、skyblue777 、luckzpz 、好奇心135
在我看来st摘帽有两个难点,第一是判断摘帽是否满足标准。第二是交易上选择的介入时机。
达标与否可以参照规则和经验判断,还是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的。真正的难点是时机的把握。
是在预判达标时就潜伏吗?
还是等明牌?即便是明牌,公司还有可能被问询,一波三折。例如,建元信托在年报后就马上申请摘帽了,但直到10月底在回复问询。期间股价大跌了不少。
所以有点摸不清这类事件驱动交易该什么时候介入
我猜可能逻辑是这样,南一也在破整,然后根据南一破整的清偿率算出来南一的清偿金额,由于南一没有额外的清偿资源了,然后这0.95亿股就是南一的清偿资金占用的资源。至于用处,看以前的方案,有的是抵给上市公司以后进一步让渡给投资人或者债权人抵债。哦,那有可能要算进除权公式的分母了吧
谢谢。那0.95亿股去解决占款怎么处理。会注销吗?如果不注销,算除权价格时会考虑进分母吗?我猜可能逻辑是这样,南一也在破整,然后根据南一破整的清偿率算出来南一的清偿金额,由于南一没有额外的清偿资源了,然后这0.95亿股就是南一的清偿资金占用的资源。至于用处,看以前的方案,有的是抵给上市公司以后进一步让渡给投资人或者债权人抵债。
赞同来自: xiaowa 、你猜再猜 、老李飞刀009 、應無所住 、王旁青头兼五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10转增7.5,其中大股东的部分全额让渡给违规担保债权人,解决净资产问题。其他投资人获得转增7.5部分全额留存。大股东放弃了低价认购重整转增股的机会、还放弃了转增获得的全额股本,自我稀释,为了保住上市公司的壳以及解决历史遗留的违规担保问题。
债权人合计申报了9.66亿,估算债转股价格9.14元,所以除权基准价1.87元。不过这都不重要,由于送股留存,对于其他投资人而言,今天收盘价2.27元,实际相当于送股后,真实成本1.3元,并对应上市公司总市值15亿。中捷又是主营稳定财务清晰的深圳标的,明年摘帽可期。
由于大股东的全额让渡,反而让其他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权益比重大幅增加了。而大股东自我全额稀释后,虽然还是第一大股东,但持股比例大幅下降,控制权的变动也成为了可能。
在今年全部都是转增股本投资人大额低价认购、债权人小额转股的巨幅套利模式下,中捷如同一股清流,只能说,国有企业的大股东是用信仰的。
赞同来自: 海阔天空888888 、benhorse 、刘自恒dye 、UniqueLy 、孤独的长线客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10转增10,转增不大。大有出钱的金额比较少,财投反而占了大部分。战投整体出资价格1.26,导入7.1亿元,也不能算少了,比几个大股东不变的来说还是更合理一些。抵债6元,主要承债的子公司清算了,偿债金额也不大。除权基准价在1.79-1.84之间,除权后差不多5个涨停板回除权前价格。
方案还算正常,只不过之前大有做了战投后,市场情绪上的期待可能比较高而可能带来一些预期差。
新联转股也公告了,按可以转赠的顶格转了,10转21,也是预期内的。转增完新联到接近100亿的市值。看了下,还在推进债务重组的华夏幸福,只剩下1.9元了,总市值75亿。100亿的新华联可能没啥看点,但是100亿的*ST新联还是有卖点。
赞同来自: lid765a 、泛舟Rain 、孤独的长线客 、UniqueLy 、塔塔桔 、 、 、 、 、 、 、 、 、 、 、 、更多 »
商城的方案,整体看,申报债权元超预期,债转股价格远低于预期,没有明确注入方案,乍一看重整完公司的结构很奇怪。
战投5.6 8036万股,债转股1.16亿股(其中关联方债权抵债0.95亿股,不可二级市场卖出,这是纯坑小股东的操作吗),抵债价格12.5;除权基准价9.68,现价除权后10.63元,与抵债价格已经很接近了,可抛售的转股债权人有2100万股。这应该是近几年抵债价格与现股价距离最近的方案了。
经营方案里面没有明确的注入,目前商城没有成规模的经营资产,可以预见明年年报后得受到上交所的大力关照了。
不过,商城重整后,投资人导入了4.5亿现金,扣掉小额50万部分和其他费用,估摸还剩3亿多现金。
最骚操作的就是关联方债权人的安排,商城用两个全资子公司对商城母公司的债权进行了转股,这是什么骚操作?两个全资子公司,合并范围也不抵消,结果原来空虚的往来款,直接变成了0.95亿股的上市公司股份?合并以后,变成商城自己持有0.95亿股的商城股份?然后中小股东本应该获得的转增股份,凭什么让渡给了商城的子公司,变成了商城自己的资产。不让度这块,对合并负债并无影响,还能减少公司的转增股本。
重整计划里有一段:每家普通债权人超过 10 万元的债权部分,由东方2海洋在本重整计划草案获得法院批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现金及股票抵债的方式进行清偿,其中以现金清偿 8%,剩余部分每家普通债权人每 100 元债权分得 8.33 股上市公司股票(分配的股票的最终数量以中证登深圳实际登记确认的数量为准,若股数出现小数位,则去掉拟分配股票数小数点右侧的数字,并在个位数上加“1”),股票抵债价格为 12 元/...按原来的方案,债权人自愿抵偿资金占用,然后投资人赠予股份给债权人抵债。这部分就靠投资人赠予。原来的普通债权21亿,8%现金偿还,然后0.3亿股按12块再抵偿3.6亿元,剩下部分基本和资金占用打平了。这个是原来管理人设计方案的理想,但是估计监管不同意这种抵偿。所以最新的资金占用解决的方案,取消了赠予的安排。
赞同来自: 海阔天空888888
讨论一个方案重整计划里有一段:每家普通债权人超过 10 万元的债权部分,由东方2海洋在本重整计划草案获得法院批准之日起三个月内以现金及股票抵债的方式进行清偿,其中以现金清偿 8%,剩余部分每家普通债权人每 100 元债权分得 8.33 股上市公司股票(分配的股票的最终数量以中证登深圳实际登记确认的数量为准,若股数出现小数位,则去掉拟分配股票数小数点右侧的数字,并在个位数上加“1”),股票抵债价格为 12 元/股,该部分债权的清偿比例为 100%。
东洋最近的进展公告,修改了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的解决办法。其中资金占用,除了部分债权人抵债外,剩余全部有投资人现金清偿。违规担保部分转成一般债权以股抵债及现金偿还结合。
前期奇葩的投资人赠予债权人股份的安排就取消了。
根据东洋前期披露的预重整计划,7.56亿股转增12亿股,其中0.3亿股偿债(包括预计负债),0.36亿股抵资金占用(这部分按最新的情况应该取消了,估计可能挪去抵违规担保)...
这部分股票从哪里来呢?
赞同来自: 大不自多纳江河 、塔塔桔 、gaokui16816888 、吉吉木 、pppppp 、 、 、更多 »
东洋最近的进展公告,修改了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的解决办法。其中资金占用,除了部分债权人抵债外,剩余全部有投资人现金清偿。违规担保部分转成一般债权以股抵债及现金偿还结合。
前期奇葩的投资人赠予债权人股份的安排就取消了。
根据东洋前期披露的预重整计划,7.56亿股转增12亿股,其中0.3亿股偿债(包括预计负债),0.36亿股抵资金占用(这部分按最新的情况应该取消了,估计可能挪去抵违规担保),剩余11.34亿股投资人持有。投资人导入13.06亿的现金。
违规资金占用合计14.05亿,其中前期公告愿意抵债的债权人有3.01亿,也就是剩余11.04亿需要现金清偿;违规担保7.26亿。
前期披露的负债情况,有财产担保组和职工债权现金清偿合计5.06亿;普通债权组(21.18亿)扣除自愿抵债(3.01亿),剩余18.17亿。
如果没有赠予债权人股份的安排,那本质上只剩原来的方案就需要修改,需要用现金清偿折扣普通债权组。那东洋就面临类似实达、瑞德的大比例除权。不过按原来披露的方案看,原来的现金部分可能也不足以同时解决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和现金清偿债务的部分。得看看后续的方案怎么调整了。
商城重整受理了,公告了重整投资人,两个锁定12个月的财投,实际控制人没有变化,看着和洲际好像差不多。蒙一个:4.5亿现金我觉得不够收购有价值的资产,所以商城类似去年瑞德,负债直接现金打折清偿了,不会转股清偿,不过由于财投转增比例较小,最后也不会有瑞德那么大比例的除权。后面搞不好还要增发来收购大股东的资产了。
抵债还没出来,不过商城9月底已经判决用资产抵债了,导致公司主要经营的百货强制过户了,但是相应的负债也减少很多。3季报公司总资产只剩1亿多,总负债6.6亿,公司现在股价很高,预计转股数量也会很少。
同时由于商城的主营资产已经被抵债,势必需要导入新的经营资产,也就是可能得现金收购原来的承诺的半导体资产...
赞同来自: Timlin1024 、梦游坤哥 、塔塔桔 、吉吉木 、明青 、 、更多 »
抵债还没出来,不过商城9月底已经判决用资产抵债了,导致公司主要经营的百货强制过户了,但是相应的负债也减少很多。3季报公司总资产只剩1亿多,总负债6.6亿,公司现在股价很高,预计转股数量也会很少。
同时由于商城的主营资产已经被抵债,势必需要导入新的经营资产,也就是可能得现金收购原来的承诺的半导体资产了。
假设重整投资人导入4.5亿全部用于收购新的经营资产,负债转股可能也就3000万股左右(按抵债价格现价一倍,20块计算)。那商城应该要面临比较大的除权。如果大额现金偿债的话,那甚至可能只要一小部分留债就可以实现负债清偿了。
不过商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么面对审计了,去年商城营收不足1亿,今年商城靠自营销售(本质也就是自营贸易,且采用总额法记账)做大了营收。但是到9月底,经营占比最大的百货被抵债了,第四季度的经营资产规模已经很小了。主营不足的重整股,上交所摘帽今年一个都没批,而总额法还是净额法记账又是交易所这两年财报审核最为严格的卡点。
凯撒的方案也基本出出来了。估摸10转10,战投拿2.73亿股,出资3.6亿元,单价1.32元;财投合计出8.69亿,其中,拿股3.61亿股,拿股单价1元,另外合计出5.08亿偿还资金占用。剩余1.69亿股用于抵债,抵债价格没披露,估计可能要12块钱吧。抵债价格不够高的话,凯撒除权基准价估计是3.4左右,可能转增后要除权。G大,请教下,问个小白问题,除权基准价格是不是就是重整公司资本公积转赠股本的平均价。
按照凯撒的重整草案,
公司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平均价。
计算过程您看错没
12.9亿为重整投资人投入现金
1.67亿为抵债股份,价格下限为11.88,上限为14.25。平均价为13元。
(12.9亿+1.67亿*13)/8.02=4.25
现在价格为3.85,假如现价低于公司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平均价就不除权?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因为本身主营没改善,抵债的利好其实被股本和市值的极速扩张充分稀释掉了。历史上重整后能主营改善的屈指可数。因为一个企业它能走到破产阶段,本身就说明它的主营已经非常羸弱了。而重整并不改善主营,只是赖掉了负债而已。所以最后变成了围绕着各个节点纯炒作的事件,底牌开出来都是烂的,最差开完底牌就A回来。嗯,G大说的透彻,这里关键的一个点是用PE去观察股价,我在财务计算中,计算出重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再去用行业平均PB观察重整后股价,难怪会跟市场得出相反的结论,再次感谢,祝G大收益稳定走高。
就看京蓝,这个借壳算有亮点了吧,你看它业绩承诺最近一期就3000万,但是市值扩充了50亿,总市值直接到70...
赞同来自: justice110 、ivanwu 、Timlin1024 、UniqueLy 、Tma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嗯,谢谢g大。还有一个小问题,从财务上来看,重整可以获得现金入股和高价卖股(抵债),是非常重大的利好,可为什么去年的st星星,海融,康美,今年的正邦,重整一路下来,没有一个节点出现股价暴涨,让人找不到介入时机和空间因为本身主营没改善,抵债的利好其实被股本和市值的极速扩张充分稀释掉了。历史上重整后能主营改善的屈指可数。因为一个企业它能走到破产阶段,本身就说明它的主营已经非常羸弱了。而重整并不改善主营,只是赖掉了负债而已。所以最后变成了围绕着各个节点纯炒作的事件,底牌开出来都是烂的,最差开完底牌就A回来。
就看京蓝,这个借壳算有亮点了吧,你看它业绩承诺最近一期就3000万,但是市值扩充了50亿,总市值直接到70亿(假设是10转增25)。如果你从资产注入的角度,相当于这个公司增发了50亿市值只买到了一个3000万一年盈利的资产注入承诺,相当于166倍PE收购一个传统行业。是不是就直接把未来全部空间透支了?有个直观的对比,最近被骂死的国祥,二次高溢价发行。也不过就是最近一期净利润1.8亿,发行价95亿市值。比较一下重整这个借壳承诺,是不是国祥的看上去良心多得多?
所以重整和重组最大的差别,就是重组是麻雀变凤凰,有投机价值有投资价值,重整是死麻雀变半死麻雀,就只有投机价值,不过现在高流动性环境下,投机价值在一个短周期内也可以很显著。
抵债的价格还算正常,和其他重整方案并不二致。推算除权基准价其实就是重整计划里面的公式,(投资人导入的资金+债转股总金额)/增发股数。这里面不影响净资产变动的,比如抵偿资金占用的部分从分子扣除掉。京蓝的抵债只是还没披露,肯定有的,负债80多亿,前面卖点子公司股权完,还剩50多亿把,如果债转股也有12亿股,考虑一部分抵债啥的,债转股价格估计就是4块左右。转增就合计10转增24嗯,谢谢g大。还有一个小问题,从财务上来看,重整可以获得现金入股和高价卖股(抵债),是非常重大的利好,可为什么去年的st星星,海融,康美,今年的正邦,重整一路下来,没有一个节点出现股价暴涨,让人找不到介入时机和空间
赞同来自: kiencity
仔细计算了一下凯撒的方案,用投资+赖掉的债务去推算,感觉抵债价格13块,还是有点黑心了。想请教一下G大老师,通过抵债价格去推算除权基准价格是怎么样的过程。抵债的价格还算正常,和其他重整方案并不二致。
另外京蓝这里也同样进行了计算,发现京蓝的重整计划里只有投资人的投资意向(对象还贼多),没有赖账的计划,看了最新的年报,负债要去到80多亿,参照经验来说,这些负债都会被赖掉么,感觉赖账这块收入太丰厚了
推算除权基准价其实就是重整计划里面的公式,(投资人导入的资金+债转股总金额)/增发股数。这里面不影响净资产变动的,比如抵偿资金占用的部分从分子扣除掉。
京蓝的抵债只是还没披露,肯定有的,负债80多亿,前面卖点子公司股权完,还剩50多亿把,如果债转股也有12亿股,考虑一部分抵债啥的,债转股价格估计就是4块左右。转增就合计10转增24
凯撒方案出来,抵债价格13块,那除权基准价大概率就是3.62了。仔细计算了一下凯撒的方案,用投资+赖掉的债务去推算,感觉抵债价格13块,还是有点黑心了。想请教一下G大老师,通过抵债价格去推算除权基准价格是怎么样的过程。
另外,京蓝也开了战投,目前看又是一个低价+高转增的巨无霸。
战投入股0.75元,财投入股0.8元,应该都是今年最低的了。不算债转股的部分,战投财投合计已经10转增12了,假设债转股和投资人认购1:1,那就是10转增24,估摸抵债价格4块-5块钱了。我其实觉得,战投财投能低于面值认购股票,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合理的事。
产投画了一个资产注...
另外京蓝这里也同样进行了计算,发现京蓝的重整计划里只有投资人的投资意向(对象还贼多),没有赖账的计划,看了最新的年报,负债要去到80多亿,参照经验来说,这些负债都会被赖掉么,感觉赖账这块收入太丰厚了
赞同来自: 刘自恒dye 、孤独的长线客 、deepblue009 、弋州千户所 、北冥有鱼L 、 、 、 、 、 、 、 、 、 、 、 、 、 、 、更多 »
另外,京蓝也开了战投,目前看又是一个低价+高转增的巨无霸。
战投入股0.75元,财投入股0.8元,应该都是今年最低的了。不算债转股的部分,战投财投合计已经10转增12了,假设债转股和投资人认购1:1,那就是10转增24,估摸抵债价格4块-5块钱了。我其实觉得,战投财投能低于面值认购股票,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合理的事。
产投画了一个资产注入的饼,27年前完成鑫联科技的注入。鑫联科技之前IPO搞了几年都没成,看了下IPO前披露过的财务数据,最新更新到2020年。鑫联科技18年净利润5000万,19年净利润1353万,20年净利润6261万,营收12-15亿一年且逐年下降。鑫联科技20年净资产13.57亿,按公告里实控人持股31%,对应实控人持有的净资产是4.2亿。这就是所谓的实力产投?回过头去看,就西钢和正邦的投资人算实力产投,至少都是同产业链里的领军企业。
产投净利润承诺3年合计1.3亿。产投拿一个IPO不了的资产做个承诺,就能花4.05亿的价格,拿到5.4亿股的股份,账面直接浮盈6.32亿元。所以重整这个,到底是个保壳的天使政策?还是个套利恶化资本市场环境的魔鬼政策?
今年市场对低价战投产投的负向反馈还是比较明显的,至少前期的明诚、洲际、最近的凯撒都是这样,如果低价战投+高比例转增的反馈就更差。所以后面还要出方案的标的,还是稍微悠着点吧。
赞同来自: jx600674 、gaokui16816888 、zzjzzjzzj 、UniqueLy 、我是一个host 、 、 、 、 、 、 、 、 、 、更多 »
看了下,一债会的时候确认的债权已经公告,申报债权163亿,管理人确认债权116亿,担保组86亿,普通组30亿,另外有46亿在建工程待确认(这个也跑不掉),大概率占用偿债资源的负债163亿。
对比一下今年几个负债巨大导致的转股巨无霸,明诚,申报债权147亿,最终确认+待定债权合计88亿;
西钢,申报债权137亿,最终确认+待定合计99亿;
正邦,申报债权281亿,最终确认+待定大概237亿;
也是没想到,步步高的负债可以垒的这么高,这送股比例可也是小不了。
赞同来自: 只买一半 、metrix 、塔塔桔 、大魏忠臣毌丘俭 、孤独的长线客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西钢出方案,算是真正的纾困重整。建龙集团重整西钢,掏了12亿现金,不仅解决上市公司主体困境,把上市主体当做唯一特钢上市板块,还承诺给当地带来一整条配套的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地方政府真的是开心到家,一招纾困还带来个产业老大,把重整做成了招商引资。
西钢转股比例也很高,重整完成后100亿市值了,建龙承诺未来注入资产,将西钢打造成千亿特钢平台。看建龙集团规划,28年底,西钢产能1059吨,营收539亿,净利润42亿。这个饼还挺大。
同比一下上市公司,方大特钢目前市值100亿,22年特钢产量420亿,今年上半年190亿;中信特钢市值750亿,22年特钢产能1600亿。建龙集团自身有4200万吨钢铁产能,还有铁矿石资源,还是有实力把西钢做起来的。估计西钢重整后,可能也是为数不多能看到主营扭转的标的了。
明诚的方案,就是很标准的国企赖账式重整了。也是因为明诚本身的负债过大,转股比例很高,10转25。小额给的到了100万,近期看到的算是很高的小额。联投城运本身更像一个物业公司+酒店管理公司,也看不出啥道道来。
赞同来自: 刘自恒dye 、何处相思 、闲菜 、gaokui16816888 、dingo49更多 »
哎,没啥总结的,做得稀烂。我这种交易能力比较差的选手,持仓数量又太多,这种行情真是难搞,反应不过来…不过这周铺的瘟鸡还有几只有收获。后面的行情,感觉还得靠大盘带一带。全市场如果都很弱,只有一个小众垃圾市场一枝独秀不是好事。上周同样看了一周戏,同样作为交易能力差的选手,感觉上周ST行情就是个短期套人的行情,不追高就是赢。西发榕泰都涨到30亿市值以上了,这种市值对后续重整其实是利空的,让重整投资人如何出价?我甚至都怀疑西发榕泰其中一个有可能拿不到证监会路条,那到时得多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