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总结**
什么方式最适合自己?
抄底才是最正确的投资方式,一切价投必须建立在历史低位才成立,耐心是投资最大的美德
大力加强抄作业大法,希望大家多多推荐愿意分享逻辑的实盘贴
收益率: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一如既往保持着过往过山车的烂水平,从头到尾还是那样的让自己心惊肉跳+痛不欲生,集思录持仓显示是30.78%,实际XIRR是30.11%
主要回顾:
1)五月中旬之前靠着牧原和船舶双雄所向披靡,叠加比较准确的抓到了合泰的底部,虽然绝对收益率不咋地20%+,但比起转债人股票人,相对差距很大,突然感觉自己就是周期+ST之王;
2)五月开启的ST周期,在退市新规阴云的笼罩下,跌幅又大又猛,到六月中还没见停止的迹象,但已经把低价债干傻了,然后在能繁拐点的驱使下,大仓位牧原正股切三房转债,然后在三房70左右的成本情况下,又吃了30%+的跌幅,出现全年最大最猛的回撤,差一点就跌回水下;
3)六到九月基本就是被10%收益率线压制的动不了,之后就随着大盘一起一波反弹至30%附近
4)因为ST在9月末的这波高潮中屡屡跌停拖后腿,终于把近三成仓位的合泰在底部割掉,本打算在10月20日之前全部买回来,但10月18日创业板又突拉涨停,再次丢掉买回的部分仓位,然后就眼睁睁的看着之后这轮牛市到目前为止开启的最大的高潮:低价股小盘股的狂舞。这部分如果拿住的话,自己的收益率至少应该在60%这条线,只能说这就是命。。。
经验总结:
1)周期经验:
顶部反转及时撤退,可以提前
底部反转及时介入,股价够低也可以提前,否则宁可推后
2)ST经验:
只要不退市,低位就要狠狠的拿住,低位就是ST最大的王道
大体季节性节奏把握:
年报季之前:摘帽股(精选个股,难度大)
年报季退市潮之后的三季度:任意ST,超跌股为首(可摊大饼,难度小)
9-10月:重整股为重点(精选个股,难度中)
其他时节:全部为事件驱动,精选个股,地狱模式难度
2)战略方向:(和去年保持不变)
宏观研报>策略研报>行业研报>公司研报
要严密关注行业研报,盯紧周期反转核心变量数据
**明年展望**
战略方向:
继续三板斧周期、ST和转债
周期方向:
1)鸡猪(中)
2)各种设备更换(长)8年左右?
3)各种化工品(中)3-4年?
ST方向:
不搞什么狗屁打分表了,就看退不退市,是不是几年最低附近
转债方向:
高科技板块正股替代+把握不准的周期和ST正股替代
另外基于:
1)最高层对房市的明确政策指导+地产链需要赌一把大的
2)医药年线四连绿,也需要小赌一把
宏观上:
外部最大的变量就是美国的持续打压,已经小十年了,逼着他们撕破脸必须全力打压的就是我们的2025工业计划(中国制造2025),现在已经2025年了,其实在2023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我们基本除了芯片外,可以说是完美的实现了战略目标。
这个十年的工业计划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股市在去年之前就是以一个融资为目的的市场存在,我们需要不停的千金买马骨来刺激公司和人才实现产业升级以实现我们在建国百年之前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长期目标。
而去年的退市新规里重点提及的分红,以及最高领导层9月下旬开始的一系列必须要搞出牛市的动作,相信接下来进入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股市时代了。
但长期来看,股市必须要和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所以内部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现在的经济困境,个人不学无术的理解就是产能相对过剩的经济周期底部,手段无非两个:
需求靠政策刺激
供给靠过往类似的供给侧改革
如果效果不好,就加大药效,直到搞好(其实不吃药,周期时间到了,也会见底开启周期反转),所以搞好是必然的,政策会加速这个过程,明年很可能会出现多个行业周期同时反转的局面,所以自己要盯紧(自己相对熟悉的)各种设备更换和各种化工品周期——这是自己明年最重要的战略方向。
收益率目标:
信仰要坚定的激进,手脚要灵活的保守,还是拍个脑袋20%吧
继续列上今年要坚持的信条:
往年经验警示:
坚决不在中高位大仓位入手周期股
坚决不做周期下行的周期股
人一生只能做成两件事,一是自己喜欢的,二是自己擅长的
三知道:知道底,知道顶,知道时间,保证情绪不崩溃
向下亏损有限,向上空间巨大的机会,必须重仓赌
机会是拿来浪费的,不要耿耿于怀,但是要搞清楚机会后面的逻辑
重数据,重逻辑,轻结论,杜绝情绪
投资性买入,投机性卖出
底部看估值,顶部看情绪
2024ST总结
23年总结
22年总结
22年实盘暨21年总结
21年实盘暨20年总结
呼吁停止猪周期底部再融资
对低溢价策略本质的理解
贸易战梳理
辉丰回售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的共益债投资研究
主动退市时间线对比
2025贸易战捡漏清单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hzmhzmhzm 、青火 、cnjsxmd 、小飞龙 、 、 、 、更多 »
1)生猪养殖业务:控股单位出栏 88.2 万头,占比 61%,参股单位出 栏 55.5 万头,占比 39%。一季度出栏量前三大平台分别是东北平台 (53.9 万头),中南平台(27.3 万头),华东平台(13.2 万头)。一 季度剔除减值准备对生猪绩效的影响,控股单位净利润-3.28 亿元,头 均亏损 376 元。剔除转销的 1.3 亿元减值,头均亏损 520 元。
2)9.公司在 2022 年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以及季度之间的变化的 情况,2023 年一季度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
2022 年,公司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含控股和参股)是 17.57 元 /公斤,若剔除种猪平台、西北等非育肥因素,完全成本是 17.15 元/公 斤。2023 年一季度,生猪养殖完全成本是 18.7 元/公斤,若剔除种猪 平台、西北等非育肥因素,完全成本是 18.53 元/公斤,相比于 2022 年 增加了 1.38 元/公斤,主要因为外购仔猪成本的增加。粗略估算:2023 年 1 季度出栏肥猪中外购仔猪的比重高于 2022 年 1 季度,外购仔猪 成本同比高出 200 多元/头,影响育肥成本增加 1.7 元/公斤左右。
这次公告没提及参股公司头均盈利情况,但一季度售价平均在14.5元左右(根据销售月报算术平均)。如果按照520头均亏损,一头算120公斤,公斤亏损就是4.3元;加回成本可得养殖成本18.8元/公斤,和第二段中提及的一季度18.7元/公斤可大抵匹配。
如果总部费用和之前差不多的话,那还有1.7元/公斤额外成本。
基于前贴类似的估算逻辑(考虑到大北农之前调研公告披露成本也是经常语焉不详,还一再强调产能没充分利用造成成本过高)+这次公告里提及的成本提高原因“主要因为外购仔猪成本的增加”(事实的确一季度仔猪价格大涨),认为一季度大北农的牧原版完全成本应该在20-20.5元/公斤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京基一季报业绩调研公告出来了,和之前业绩调研不一样的是,它没有拆分养猪的利润的情况,所以本韭菜没法按之前的方法估算。
那只好另外找办法,上次更新是19元/公斤,根据年报情况。
京基的调研公告很多,信披情况基本除了牧原,是第二档透明的水平。
去年11月和12月都披露过自己的养殖成本:16.5和16.84
这次披露的一季度平均是17.4,所以可以预计一季度完全成本上涨回19.5-20元/公斤区间。
公司也说了成本上涨的原因:一季度生产成本较上年末有所回升,但随着各项目生产管理能力及蓝耳等疫病防控能力的加强,育肥猪成活率逐步提升,3月份生 产成本较 1、2 月份有所下降。后续随着猪群健康度的改善,成本将持续下降
金农也是提过蓝耳的,京基和金农都是广东附近的区域猪企,都提了蓝耳,而且成本都上升了接近1元,那这个成本逻辑这样交叉验证后是经得起推敲的。
温氏虽然是广东企业,但是大猪企,全国布局,所以肯定也有广东附近的蓝耳影响,但全国一平均,影响就小多了。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1)全筑装饰破产清算
2)上市公司破产重整
前者的影响其实回帖里一直都在说了,甚至“夸大了作用”;但后者主要提及对股价的提振,却很少说到其实也会对上市公司的负债情况极大缓解
别家公司一般只重整赖一把,全筑赖两把:)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剩下的属于需要大家一起来抬杠的,来吧:我再简单归纳为以下三个问题:
(一)持续经营
1、如后附的财务报表附注“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之“(二)持续经营”
所述,全筑控股集团 2022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97 亿元,截至 2022 年 12 月31 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00 亿元。如财务报表附注“六、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之“(一)货币资金”所述,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全筑控股...
1)流动性问题,尤其在全筑装饰剥离后,流动性情况如何?是否已经解决了?
2)全筑装饰剥离的后遗症:担保4.6亿和应收3.6亿,估算有多少变成上市公司负债?
3)当前诉讼涉及金额7.7亿,在全筑装饰剥离后,预计有多少继续悬而未决?其中有多大比例变成上市公司负债?明年年报是否可以给审计公司解释清楚以解决保留/无法发表/否定意见的问题?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一)持续经营
1、如后附的财务报表附注“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之“(二)持续经营”
所述,全筑控股集团 2022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97 亿元,截至 2022 年 12 月31 日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00 亿元。如财务报表附注“六、合并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之“(一)货币资金”所述,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全筑控股集团货币资金余额为 2.73 亿元,因诉讼、银行汇票承兑保证金及信用证保证金等因素被冻结的银行存款 1.51 亿元,剩余可自由支配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共 1.22 亿元;全筑控股集团期末流动负债共 57.22 亿元,其中短期借款本金部分共 9.15 亿元,部分短期借款已经逾期,表明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2 忽略,说的是全筑装饰破产清算造成持续经营不确定。
3、是下面有大佬老师提及的:全筑控股集团对子公司装饰公司的连带担保余额约为 4.60 亿元,对装饰公司的应收款项约为 3.59 亿元,因法院裁定子公司装饰公司破产清算,全筑控股集团可能面临大额连带担保偿付和应收款项无法收回的风险。
(二)或有事项
1、如财务报表附注“十二、承诺及或有事项”之“(二)或有事项”所述,全筑控股集团因资金短缺未能偿还到期债务等引发诸多诉讼事项,涉诉金额约 7.7 亿。
虽然公司对部分诉讼事项的影响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进行了必要披露,但由于诉讼事项的复杂性及其结果的不确定性,如诉讼事项的影响金额、违约金的影响金额、诉讼事项的完整性等,我们无法判断全筑控股集团就诉讼事项计提预计负债是否充分,也无法判断全筑控股集团是否存在其他未经披露的对外承诺事项以及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
2、忽略,和上述第三项认为重复,只是说公司没对担保4.6亿进行合理计提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三)子公司上海全筑装饰有限公司审计受限
1、2022 年 12 月 31 日,子公司装饰公司应收账款账原值 27.34 亿元、已计提减值 11.09 亿元,合同资产原值 12.89 亿元、已计提减值 2.82 亿元,截止审计报告日,我们未能获取重要资料、函证受限、未获得客户资信评估及还款计划等,我们通过执行期后回款等替代程序亦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判断应收账款、合同资产余额的准确性、可回收性以及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合理。
2、2022 年 12 月 31 日,子公司装饰公司存货原值 4.66 亿元、已计提减值 0.72亿元,由于大部分项目已经完工或者停工,无法执行必要的检查、往来函证、存货监盘和现场观察走访等审计程序,也无合适的替代审计程序可以执行,或者执行的替代审计程序仍然不能对存货余额的准确性、减值准备金额计提的合理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子公司破产清算了,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楼主有两个关键的负面点没有考虑进去。1)其实我也看到这些了,大半夜的实在懒得写,写了就要写(解释)更多。但这说明更应该下修促转股增加净资产,趁着ST板块的年度规律,越早修越好;
1.全筑装饰破产清算已成定局。然而,全筑股份对全筑装饰的担保余额有4.6亿,应收款有3.59亿。这两笔钱,最终很有可能会让全筑股份净资产再损失8.2亿。
2.股票价格太低,一旦再来一波下跌,公司不敢下修的,因为会害怕跌破面值退市。
以上看法,仅供参考。已私发微信号给大佬,交个朋友。:)
2)股票在重整背景下,其实正股在ST板块里算很强的了,所以我理解核心因素其实在于重整进展而不是担心下修带来的下跌。另外重整也是变相大幅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方式,只要顺利进行,净资产的问题明显越来越小。
微信已加大佬,多多指教:)

赞同来自: CharlesIsMe 、邹大仙女 、集XFD 、csfires 、明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一个晚上主要时间都在翻看全筑的信息,越看越感觉全筑的机会很大:1)资产占比最大的子公司全筑装饰被破产清算,年报上净资产为-5.4亿,而公司年报的净资产是-2亿,意味着剥离后,公司理论上净资产为正的3.4亿,自动消除净资产为负的退市风险警示;2)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还有两项:分别是财报和内控的审计报告的无法表示意见。去繁化简的来看,全筑这两三年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恒大的问题,而恒大问题体现在上...楼主有两个关键的负面点没有考虑进去。
1.全筑装饰破产清算已成定局。然而,全筑股份对全筑装饰的担保余额有4.6亿,应收款有3.59亿。这两笔钱,最终很有可能会让全筑股份净资产再损失8.2亿。
2.股票价格太低,一旦再来一波下跌,公司不敢下修的,因为会害怕跌破面值退市。
以上看法,仅供参考。已私发微信号给大佬,交个朋友。:)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smallrain3 、hannon 、HJGJ 、sunpeak 、好奇心1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看了看,想了想,除了留给泛海饼的仓位,剩余仓位暂时都先梭哈全筑转债了一个晚上主要时间都在翻看全筑的信息,越看越感觉全筑的机会很大:
1)资产占比最大的子公司全筑装饰被破产清算,年报上净资产为-5.4亿,而公司年报的净资产是-2亿,意味着剥离后,公司理论上净资产为正的3.4亿,自动消除净资产为负的退市风险警示;
2)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还有两项:分别是财报和内控的审计报告的无法表示意见。去繁化简的来看,全筑这两三年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恒大的问题,而恒大问题体现在上市公司的问题其实绝大多数就是在全筑装饰上,现在已经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就约等于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一大半。那理论上,明年财报和内控被保留/无法表达/否定意见的概率急剧降低;
3)上市公司也刚被申请预重整,作为两市为数不多的重整标的里,公司是上市公司里市值最小+十大股东里有上海徐汇区国资委的影子;
4)关于下修问题,公司第一次是六个月不下修。现在处于第二次期间,已经改成了三个月,这个月25日开始重新计数。再通过今天和公司的电话沟通,认为下修的概率再不断变大。原因其实自己想也觉得有道理,转债如果能在重整期间就势解决,可谓一举三得:一来本身就是要解决的;二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其实也要面临回售的压力;第三转股成功,直接再增加净资产3.5亿左右,进一步夯实了消除净资产为负的退市风险。所以这样看来,转债就是完美的正股替代品。
作为今年问题债五虎上将:蓝盾(已死)、搜特(快死没得救了)、正邦(快死还在抢救)、红相(毛病貌似很严重但医生不说)和全筑(毛病清楚,第一次手术已开,目前效果良好)。今天在ST板块疯狂的泥沙俱下下,前面没死的三转债都是正股几亿封死跌停+十几厘米的转债跌幅,而全筑正股甚至开盘还尝试涨停,只是后面被一起拉下来但也收红,转债则完全是被低价问题债情绪误杀的结果,也只下跌了6%+
再退一步,哪怕全筑不下修,就凭着重整推动的过程,正股但凡来几波显著上涨的趋势,转债回到面值基本可以认为是100%的事情。
所以综上,下周先把其他ST放一边,把除了猪船特纸和花王+新买ST之外的仓位,合计为全筑准备腾出30%左右的仓位(含今天已买),打算再来中赌一把。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拉格纳罗斯 、sunpeak 、好奇心135 、leavening 、顽主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看数据说话吧(数据逻辑来自雪球智慧鱼非鱼,本韭菜照猫画虎整理指导自己猪周期排雷)
1)牧原:
剩余流动性在一年后几乎缩到了原先的1/3的水平,负债率一年也降了8-9%,所以牧原去年大赚特赚的都是真钱,否则早死了几百遍了。
而今年到目前为止的猪价,虽然账面亏损,但经营净现金流是流入的=剩余流动性缺口还会继续缩小。
显示的一季度现金流为负近40亿,去年同期不到1亿。在公司也在最近的调研公告解释了,压栏+多偿还了应付账款和票据。个人理解还有仔猪出栏显著减少的关系。
总结:牧原流动性有压力,但可以解决,负债率显著改善(一年降9%),非常健康
2)温氏:
剩余流动性比一年前下降12亿,但现在仍为正的160亿左右,负债率下降7%,总体看下来可能赚到的钱就改善负债率了。但因为流动性储备最为雄厚,所以温氏可以理解为血厚非常安全
3)新希望:
剩余流动性比一年前下降120亿+,且现在是负的近100亿,负债率不降反升了2%。
所以新希望可以理解为流动性急剧恶化,现金流开始很吃紧,但有现在能卖给国资闲置猪场的超强“融资能力”+有个好爸爸,个人理解为新希望恶化到傲农的可能性很小
4)正邦:
剩余流动性比一年前下降80亿,且现在是负的230亿+,负债率升了60%到吓死人的近160%
所以本韭菜一直理解为正邦随时会现金流断裂而亡,预重整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只会让它死的更惨
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今年Q1现金流比去年Q1显著好转:
----出栏数少了70万
----出栏育肥猪更是少了150万
相比于仔猪来说,育肥猪在周期底部是相当于大动脉划开放血,仔猪只是某个地方的划伤小口子而已(今年一季度相当于止血带,因为还赚钱)。
5)傲农天邦正虹
这三家是步正邦后尘的前三名ICU选手,尤其正虹后来居上,别看数字都挺小,但正虹年出栏体量只有傲农天邦30分之一级别,所以目前最看好
天邦傲农有点类似,傲农可能是靠着去年的增发把负债率搞好看了一些
6)剩下的
值得提的可能就是新五丰和东瑞
新五丰本周期大概率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它是长债化解短债危机,且有国资加成;
东瑞的负债率火箭般上升,也活生生把自己的剩余流动性从很宽裕搞成负的了
剩余体量不大,死的也没点名的几家快的,直接看表格数据即可。随着二季度猪价的持续低迷,大概率行业整体总亏损是要大于一季度的。到中报的时候,再把猪企们的底裤扒开看看,到时候应该会更加刺激精彩:)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宏宸万里
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今天披露了,抓住其中三段要点:
1)2023 年第一季度饲料、养殖、其他(主要是贸易)、母 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622 万元、-9,113 万元、90 万元和 -2,336 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8 万元、-8,988 万 元、90 万元和-2,336 万元。
2)2022 年自繁自养商品猪销售成本是 18.4 元 /kg,断奶仔猪生产成本 364 元/头,2023 第一季度成本略 有增长。2023 年商品猪养殖成本的目标是 16 元/kg 以下。
3)2022 年末计提消耗性生猪减值 3,600 万元,2023 年第一季度转销 3,400 万元、计提 1,300 万元。
第一段和第三段可知一季度养殖亏7800万左右,摊到12.4万育肥上,均重(公司电话确认至少120kg),假设种猪和仔猪部分不盈利,那也得出完全成本要20元/公斤。
这和第二段描述中的“2023 第一季度成本略 有增长”显然不匹配,电话公司确认,一季度养殖成本至少涨了1块以上,主要影响来自蓝耳病。
但仔猪部分一季度显然是盈利的,所以先调高金新农牧原版完全成本区间到20-20.5元
忘记补充上和金新农关于总部费用的交流:一季度的母公司利润-2336万可以简单理解为全部总部费用,公司的建议是按照营收拆分给各个业务部门,所以还要再加上800-900万的费用。最终金新农牧原版完全成本区间是到20.5-21元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why333343 、sunpeak 、虾虾皮 、渴了可乐 、solino 、 、 、更多 »
泛海刚出了增持公告,理论可以达到2-3%的股份,有意思了,泛海加回关注泛海21-22年的回购从3-5亿元调整到1-2亿元,最后就回购了100多万。
三个涨停就活过来了,得找机会把饼摊进去再说
不知道这次增持会怎么表演,当然增持是股东和高管增持,回购是公司行为——公司又是因为连年巨亏造成了ST。
所以隔壁的庞大年报前几天发回购,被交易所一巴掌打回来:
你tmd的过去两次股价破面值的时候就搞增持或回购,但最后都没完成计划,就意思意思买点。这第三次了,你又来,耍猴当我不存在呢?
结果这回购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第一天涨7%+,后面两天连吃两10cm的跌停,真好看:)
庞大明天要和泛海中天等一众新姑娘开始接客了,这ST板块的故事性看起来比转债好玩太多了嘛。。。
唉,转债至少保证心里舒服。。。
至于那最折磨人的周期股,老子TMD的不看了,既折磨我这智商堪忧的脑子,还折磨我这常常不在线的缺心眼子
另外ST的姑娘看多了以后,发现转债里的姑娘都特别的标致,一个个都楚楚动人的很呢。。。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海阔天空888888 、圆月风沙 、瀚海银沙
1)剔除非养殖业务=当禽类鲜品熟食不赚钱
2)仔猪数量忽略
3)其他业务忽略
按照今天披露的业绩说明公告,黄鸡成本算为14.4元/公斤,鲜销比例13%,黄鸡平均2公斤一只
1月=8557.52*2*(12.49-14.4)*0.87=亏2.8亿
2月=8517.81*2*(12.66-14.4)*0.87=亏2.6亿
3月=9589.87*2*(13.34-14.4)*0.87=亏1.8亿
合计一季度黄鸡亏7.2亿
所以猪一季度大约亏20亿,把猪月报数据倒算回去,大约可得牧原版完全成本17.9元/公斤。
考虑到其他业务应该是赚钱的,所以意味着温氏一季度牧原版完全成本已经降到18元左右。
温氏的综合成本(养殖成本)大概还是在17元左右,去年大约是1.5元/公斤的总部费用(期间费用),今年出栏增长40%-50%,基本上意味着期间费用总额持平,但被增长的出栏数摊低了完全成本。所以逻辑上也是非常说得通的。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fengxubryan
今天东瑞和天邦继续跌破,天邦还是暴跌。
正邦不出意料的话,明天跌停起,也继续破新低。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大股东两家ST,民控是很干净的壳;泛海是死到临头突然重整。感觉不如赌民控,放弃泛海。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今天又走马观花反复看了大通几遍,根本无法望当年辉丰的项背:大通算爆雷了,无法在法定期限内(2023 年 4 月 30 日)披露 2022 年度报告及 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新聘任的中兴财光华很牛啊,以后要略微高看一下他们出报告的上市公司?
1)营收大头是所谓最虚的“供应链”——没啥行业领先/业务的不可替代性
2)楼下大佬老师提及的很可能会被证监会针对——反面当然也可以解读为公司认为自己没任何问题,所以可以头铁
3)楼下另一位大佬老师提及的看起来板上钉钉的第一任审计公司坚决不会给大通洗白审计报告——反面当然也可以解读为第二任审计公司是稳妥的做法
4)不需要重整
5)有摘帽可能...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塔塔桔 、fengxubryan 、gaokui16816888 、nkfish 、kjm521 、 、 、更多 »
充裕的流动性也活活搞成负的了;
能繁数量按生产性生物资产来看少了10%左右。
而且它本身随着出栏快速增长,供港占营收比例在快速下降,其实本身就是很不利的。
大幅低于预期。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fengxubryan 、逍遥chen 、宿不移 、青火 、小路之歌 、 、 、 、 、 、 、更多 »
ST重整和摘帽的逻辑相对是比较清晰的,不过一方面注册制后今年ST交易量跟往年比下降了很多,赚钱难度升级了,另一方面现在ST太卷了,今年很多股票公告摘帽都会大跌,潜伏的镰刀太多了。公布重整的几个票涨的挺好的,就是介入的时间点太难判断了。所以ST股本韭菜的关注点就是股价足够低。
PS:另外请教一下大佬,猪肉股是不是今年都没啥戏了
另外,猪股价格不是本韭菜的能力范围,但是从猪周期来看,现在就是猪肉底部区域,猪肉持续低迷就是猪股最大的利好。
但是,猪股要保证安全性,因为底部猪股是会亏到正邦那样破产的
目前本韭菜观察到的ICU排队三家:傲农天邦正虹
新希望有个隐雷,最近卖给关联方的资产会触发希望转2的回售,如果转债因几家退市/ST债产生20年底到21年初的崩盘期,就得真金白银立马掏80+亿出来,很可能击垮新希望。
总之,底部区域就是布局那些没怎么涨且有安全性猪企的最好时机,如果该猪企还有高增长,那就是完美了。

赞同来自: fengxubryan
恩,我反复想过,觉得ST、周期和转债(主要低价债范畴)是属于自己性格和习惯可适合的——毕竟自己是基本面投资的忠实拥趸;ST重整和摘帽的逻辑相对是比较清晰的,不过一方面注册制后今年ST交易量跟往年比下降了很多,赚钱难度升级了,另一方面现在ST太卷了,今年很多股票公告摘帽都会大跌,潜伏的镰刀太多了。公布重整的几个票涨的挺好的,就是介入的时间点太难判断了。
其他的品种暂时还找不到合适的,只能慢慢找并扩自己的能力圈吧
PS:另外请教一下大佬,猪肉股是不是今年都没啥戏了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大魏忠臣毌丘俭
st的水太深,非常不确定;恩,我反复想过,觉得ST、周期和转债(主要低价债范畴)是属于自己性格和习惯可适合的——毕竟自己是基本面投资的忠实拥趸;
首要,时间充沛,有消息即刻要做出决断;
其次,能力匹配,杀伐果断,进出自如;
感觉2种能力达标者,没必要做这个,其他做起来不见得利润低,且安全性高不止一个等级;
我也是自觉干不过个股,已经投降;
连转债都要小心,绩优央企,行业ETF是最后的归宿了;
其他的品种暂时还找不到合适的,只能慢慢找并扩自己的能力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