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产不改善,郭嘉就会一直出ZC刺激,等哪天没ZC了,说明可能就见效了,开始收紧。
我尽量持续更新到年底,看看输入的ZC能不能带来输出结果的改善。
各位兄长如果有相关的新闻内容也可以贴上来,在这里有一个地产汇总的渠道让大家关注房子相关的信息。
希望各位兄长多从ZC中去发现机会或者避雷,减少负面情绪,不要潜意识的去抵触,这样会让情绪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个人在历史大势中如蝼蚁灰尘,吹之既灭。要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就要去发现机会、躲避灾祸。
各位兄长可以留言,不要说过激言论。此贴纯粹是房地产ZC信息汇总,流水账。一旦被索贴就麻烦了。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财联社:招商银行发布公告称,监事会审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招商银行2022年度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在部分投资人群体和银行中引发热议。12月1日的招行董事会刚刚通过此项议案。更早之前,招行2022年年报曾经披露,招商银行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2,876人,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5,824万元。浙江某城商行人士表示,大部分银行多年前就在重点岗位实施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追索扣回制度是在近期才推动,结合内部处罚制度,去年有营业部总经理被扣回80%绩效,对于离职的干部银行还会成立追讨小组,专门追绩效。
中国新闻网:房地产政策环境宽松的态势持续到了年底。近期,各地出台楼市新政策的步伐不停。从调整住房交易和土地交易的限制,到优化住房信贷政策,各种创新型政策也在不断“上新”。业内分析认为,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下,各地楼市政策预计将进一步优化调整。
广东省深圳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12月28日集中开工。本次集中开工共有13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总用地面积17.7万平方米,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75.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5亿元,房源合计1万余套,项目周边交通、教育、商业等配套较为完善。
安徽省合肥市:迎来3宗涉宅用地出让,均以溢价出让,共计成交金额36.58亿元。地块总面积约12.78万平方米,起拍总价32.83亿元。滨科城BK202307号地块由越秀地产旗下重庆越嘉房地产以83487.1万元竞得,溢价率28.06%,折合成交楼面价23051元/平方米。
浙江省杭州市:12月28日出让6宗地块,全部成交,共计揽金68.67亿元。这也是杭州2023年内出让的最后一批宅地。绿城中国拿下2宗地块,滨江集团将1宗地块收入囊中,其余地块由本地企业以较低溢价或者底价竞得。
商务部:我国引资规模1.04万亿元,仍处于历史高位。2019年至2021年我国吸收外资连续三年刷新历史记录,2022年1-11月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到1.16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在上年高基数的情况下,今年1-11月吸引外资出现波动,是正常的。
新京报:新年将至,部分存量贷款即将迎来重新定价。选择将每年1月1日作为“重定价日”、且在今年6月20日以前定价的存量房贷,利率即将再度下调10个基点。这与今年9月底开始的存量房利率调整并不冲突。
中国新闻网:12月27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部签订《华北地区深化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华北地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首个实践。将5大类、16项高频业务事项纳入首批“跨省通办”事项清单,逐步覆盖国有土地上全部房屋登记网办业务。
浙江省杭州市:12月27日挂牌今年第十五批次地块,共6宗宅地,总出让面积370亩,总建筑面积44.5万方,总起价56亿元。地块分布于西湖区(3宗)、临安区(1宗)、钱塘区(1宗)、萧山区(1宗),地块延续价高者得的方式,将于2024年1月26日集中出让。
北京市:进行第24轮土拍。其中丰台大红门一期A区0006等地块共吸引了22家房企入局竞夺,最终华润总价34.85亿元摇中该地块,溢价率15%,折合楼面价约为6.82万元/平方米。
福建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强项目储备和落地建设,推动房地产投资逐步企稳,促进民间投资。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防止出现新的房地产风险,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每日经济新闻:近日一则“惠州15万就能入手一套海景房”的新闻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据媒体报道,广东惠州海景房遭遇市场寒潮,价格拦腰斩断,五折可以随意选房,15万元左右就能买到入门级的房源。
赞同来自: XIAOHULI92 、pppppp 、hantang001 、凡先生
化险3年 四川信托推4~8折转让方案想起2018年和pa信托销售在某个财经自媒体群里面的争吵,其人当时坚信信托不存在暴雷,即使违约,最终也能够拿回本息。
现在回过头来看,搞笑得很。
也就当时年轻气盛才会与人为这些事争个对错,现在都懒得吵了,毕竟时间自然就会证明对错,这点在投资上尤为明显
新华网:自2020年底“退市新规”出台以来,A股市场出清效应愈加明显。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分别有16只、42只和43只股票退市。今年43家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中,8家均属于房地产行业,数量占比最高。计算机行业有7家退市,紧随其后。
第一财经:随着今年超9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接近尾声,为了稳经济补短板,部分省份已经开始准备2024年发债工作。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近期江苏、河北、山西、海南等地已经披露2024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计划,预计在一季度发债规模超过2200亿元。安徽、甘肃、宁夏等地组建了2024~2026年当地政府债券承销团,为明年发债做准备。此前财政部明确了今年将提前下达2024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市场普遍预计这一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12月25日,各地已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券规模合计达1.38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的额度情况也引起市场高度关注。截至目前重庆、广西、四川等六省份合计获得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2023亿元,重庆、广西、四川额度分别为726亿元、623亿元、280亿元。
第一财经:广州发布《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广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的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办法》明确,在按月还贷期间,提取人可以提取一次账户余额,提取金额不超过实际支付的首期房款,还可用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提前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结清后,每3个月可以提取一次,至累计提取金额达到可提取总额。
广东省广州市:发布《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广州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的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按月还贷的缴存人,在住房公积金贷款结清后,每3个月可以提取一次。未办理按月还贷的购房提取人,每3个月可以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
安徽省合肥市:《关于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的通知》将于2023年12月31日到期,为持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减轻职工家庭购买新建商品住房支付首付款的资金压力,《通知》政策有效期延长两年,至2025年12月31日止。
澎湃新闻:在杭州11月恢复土地出让“价高者得”竞价方式前后,浙江宁波、衢州、绍兴等多个城市都已取消土地拍卖限价。但从取消限价后土地拍卖市场表现看,仅杭州部分优质地块仍有溢价,其他大部分地方均底价成交或流拍。
央视新闻:继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以及邮储银行等六大商业银行之后,多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宣布,从2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目前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均已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由于各家银行的存款定价策略、资产负债管理等不同,这次利率调整的幅度也略有不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是10个基点,2年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为20个基点,3年和5年定期存款利率降幅最高,为25个基点。
继12月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房地产市场又迎来指引2024年发展方向的重要定调。
12月21日至22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以往两届以视频形式召开不同,本年度的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重归线下。会议指出,明年的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重点抓好四大板块18个方面的工作。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好房子”成为本次会议精神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在四大板块中的住房和房地产板块和基础支撑板块,都明确提到了这个概念。此外,会议对2023年工作的总结部分,也在建筑业发展中提出要“打造好房子样板”。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字面上看,“好房子”讲的是居住品质要改善,但在本次会议上讲到这个概念,是针对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以来市场对产品的新需求提出的,也是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中一个很重要的提法。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先立后破”,从这个角度看,“好房子”跟新一轮住房改革挂钩,是有新意的。
重提“房住不炒”
从会议内容来看,住房和房地产、城乡建设、建筑业和基础支撑四大板块之中,对房地产的着墨相对另外三个领域来说较少,主要包括三方面:
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
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准施策,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稳妥处置房企风险;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的新机制,实施好“三大工程”建设等。
回溯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房地产发展的定调为: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相比之下,一个较为突出的不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论述中没有强调“房住不炒的”定位。对此,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房住不炒”是房地产新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被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不去强调它并不代表不坚持,它永远都是房地产领域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有时候不强调是因为“房住不炒”可能对于当时舆论和预期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并不代表就不坚持。
他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央总结今年经济工作、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会议,与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侧重点不同。整体来看,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关于房地产的部分主要还是重点强调了新模式,因为2024年打造房地产新模式迫在眉睫,而“房住不炒”是房地产新模式理念上的先决条件,所以住建部门在这里再次提到了“房住不炒”。
严跃进也认为,每个部门有自己的工作侧重点,别的部门可能也会从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房地产,但对于主管住房发展的住建部门来说,由于房地产市场涉及市场秩序,“房住不炒”始终都是备受重视的。
“先立后破”新赛道
此外,“好房子”也是最近两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里的高频词,在去年会议中出现了4次,今年则出现了7次。今年的会议内容中,在总体理念方法上,提出以好房子为基础,推动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在2024年重点工作部署相关内容的表述里,在住房和房地产板块提出要“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在基础支撑板块中,提出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围绕建造好房子,发布住宅项目规范,从建筑层高、电梯、隔音、绿色、智能、无障碍等方面入手,提高住宅建设标准,结合“一带一路”国外工程项目需求,推动工程建设标准“走出去”。另外,建筑业板块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好房子”,但也提到要努力为全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受访专家认为,“先立后破”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而针对住房制度的建立,显然不能“先破后立”,而是需要“先立后破”,保障房、“人房地钱”挂钩、“好房子”等都是其中应有之义。
李宇嘉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房子卖不动,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居民又买不到或租不到合适的房子,突出表现在新市民、年轻人的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是一种典型的供需错配。所谓“好房子”,就是要摸清居民目前对于住房需求的新特点和新变化,通过供给侧改革去满足,而不是延续过去“只要有供应就有需求”的简单模式。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随着国内的城市化进入到一个相对高位,各个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也基本接近天花板,购房需求更多从早期满足基础居住需求的刚需家庭转变成以追求生活品质、居住面积增大为主的改善家庭,“好房子”的标准产生了一些新的提升空间,也就衍生出从建筑本身出发的新兴产业赛道。例如被动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等等,更加采用了更加高等级、更加节能环保的型材。
她认为,住建部此次强调“好房子”,核心还是从基础设施的供应端出发,满足城市中的购房者对于品质生活的追求,同时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从这一点上说,建筑业和房地产其实是需要并驾齐驱,同步成长的。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财政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释放积极信号;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优化调整税费政策,提高精准性和针对性。
公安部:网红大V具有较强的网络影响力,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一是紧盯网络谣言线索,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网红大V,以及借机进行造谣引流牟利的“网络水军”团伙,依法严厉打击。二是分析查找网站平台管理漏洞,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管理规范和社区公约,推动建立违法账号“黑名单”制度,挤压造谣传谣活动生存空间。三是加强宣传引导,针对重点网红大V群体,开展普法宣传和教育提醒,主动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网络大V遵纪守法、抵制谣言。
中国建设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明年的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重点抓好4大板块18个方面工作。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新形势。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准施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稳妥处置房企风险,重拳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
北京住建局:就《〈北京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意见提出,将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主体由商业银行调整为政府,监管原则由“政府指导、银行监管、多方监督、专款专用”调整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专户收存、专款专用、核定支出、违规追责”。
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目前各部门、各地方采取的房地产市场政策还需要坚持并不断优化,重点在于不发生重大风险和改善市场需求。当人口不再区分城镇户籍和乡村户籍,就可以相互转换,城镇农村转移人口能够获得同等的公共服务和进入市场的权利,就会安心在城镇买房,消费需求可以提升将近30%。
上海市虹口区:截至12月22日,140街坊房屋征收已签约居民370证456户。这也意味着虹口区超额完成2023年零星旧改任务,惠及居民1400余户。该区还有14个零星地块,涉及居民3000余户,按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地方专项债发行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之一。今年,我国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表示,截至11月底,地方专项债已基本发行完毕。
一系列重点领域项目获专项债券资金有力支持。数据显示,前11个月,投资规模继续扩大,结构继续优化,补短板锻长板投资持续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
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下旬通过决定,授权国务院在授权期限内,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这项措施有利于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财政部一方面加快发行地方债,更好发挥投资稳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抓好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实,积极稳妥推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今年10月以来,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发行超1.3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这笔钱用来偿还存量债务,被市场普遍认为用于置换符合条件的政府隐性债务,实现展期降息,缓释风险。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与前些年相比,今年在化债范围、具体方案等方面有了新突破,并明确要求“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长效机制”。一系列化债措施推出后,地方债务风险显著缓解。
通过增发国债加大中央投资力度,支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增发1万亿元国债、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力度之大十分罕见。这意味着,未来的积极财政或将在政府债务融资方面加大中央统筹,这有利于提升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好奇心135
第一财经:资深媒体人胡锡进表示,因为股市牵扯到2亿人,股市当然应该比房市先起来。同时胡锡进称,自己的评论区已经被股民攻陷,不管他说什么,网友上来就问今天亏了多少。胡锡进表示股市确实需要尽快恢复了,他认为股市已经到了开始有可能反弹的区域。
中国房地产报:住建部部长倪虹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明年做好四大板块、18个方面工作。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实现房地产供求关系平衡;进一步加大首套住房、二套住房政策落实力度;保交楼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加快预售制度改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住建部将会同金融监管总局指导房地产融资;积极推动城市更新行动,抓好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两个工作等。
自然资源部:召开党组会议。会议强调,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做好乡村振兴用地保障。要研究制定村庄规划引领乡村建设的文件,坚持县域统筹,用好村庄空闲土地,保障农民建房合理用地需求,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在守好底线的前提下,为乡村建设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要素保障。
澎湃新闻:距离北京、上海发布楼市新政已过去一周,这些政策大大降低了在一线城市的购房门槛。以北京市某项目为例,12月18日开盘30分钟就售出318套房,半个小时的销售金额或达17亿元。售楼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在新政发布后,有楼盘需要限流,客户不预约可能会空跑。
京东法拍平台: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留仙洞总部基地二街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地上物,于12月19日进行拍卖,起拍价52.69亿元。此次的拍卖价格相当于在当时的地价基础上打了76折。本次拍卖为该标的物的第一次拍卖,共吸引了9602人围观,但最终仍遭遇流拍。
云南省玉溪市:支持团购商品住房。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机关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购房群体需求。推动在城区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就地市民化,凡在全市城镇地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并实际居住的购房人,凭合法稳定住所证明材料,可申请办理辖区购房落户手续。
财联社:近日,一则“炒房教父”欧成效在线下被围的消息,在市场广为流传。根据网络信息,疑似此前参与购买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土地项目的投资者,正在向欧成效讨要说法。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欧成效曾发朋友圈自曝2022年亏了1500万,并表示今年可能再亏1800万左右。
日本不动产经济研究所:11月东京圈的新建住宅上市套数为2743套,同比减少4.3%。东京圈的平均价格为82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12.4万元),同比上涨36.7%,创单月历史新高。从显示消费者购买比例的签约率来看,东京圈整体为74.2%,4个月来再次超过作为销售强劲标准的70%。
赞同来自: 唐伯虎点烟
北京商报:北京调整优化住房政策,涉及降低首付款比例、延长贷款年限、下调房贷利率、优化普宅标准等,力度之大,超出市场预期。有人两天卖了20多套,全员取消年底休假更是常态。受新政影响,北京新房市场年末“翘尾”成为众多一线营销人员的一致判断。
澎湃新闻:针对网民关于“针对南京新房期房降价,应有限跌政策出台”的留言,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回复表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楼盘去化压力持续加大,部分企业采取了打折促销活动,针对此类情况,各属地部门通过约谈进行引导,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中国证券报:一份《关于优化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在海南房地产市场流传。通知提到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等政策内容调整。对此,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回应,目前没有消息,要以官网通知为准。
中国证券报:有消息称龙湖集团已提前偿还20亿港元银团贷款,知情人士表示消息属实。目前,龙湖2024年境外到期债务已清零,债务结构持续优化。在此之前,龙湖方面对外透露,11月下旬,龙湖提前偿还了约20亿港元于2024年1月2日到期的银团贷款,该银团贷款总额153亿港元,剩余约20亿港元的余额将于12月提前偿还。至2025年前,龙湖将无到期需偿还的境外银团。贷款至2027年前,也无到期美元债。龙湖集团非有息负债科目中的供应链ABS、商票目前已清零。
券商中国:近期,又一波购房政策出台,其中多地发购房补贴。四川宜宾三江新区发布购房补贴实施细则,人才最高补贴25万元;四川遂宁出台27条稳楼市新政,实施阶段性购房补贴政策;广东清远也优化房地产政策,包括优化商业贷款住房套数认定,自有住房用于长租且承诺租期不少于5年的,可不计入家庭住房套数。
北京市:将分用途明确商品住宅土地出让价款,确定土地成交价款中溢价部分住宅用途、公建用途所占比例;将在出让合同中分别明确住宅用途、公建用途各自的土地成交价款等。
财新网:据悉,海口楼市政策有新调整,核心限购区域调整、取消离异限购、调整人才引进范围、取消企业购买住宅限制、取消单一购房人在同一项目购买办公用房的面积不得小于150平方米的限制等。
江苏省无锡市:积极鼓励房票可在全市范围购买新房,选择使用房票购买新建商品房屋的,给予被征收人购房补贴。房票持有人及其近亲属可以作为房票的使用人。
广东省惠州市:海景房寒潮,不到15万元就可以购买一套住宅,二手房“打折卖”已经是普遍现象,五折似乎已经是标配。租房也很便宜,不看海的三室两厅整租,租金低至700元/月。
。。。。。。。。。。。。。。。。。。。。。。。。。。。。。。。。。
惠州的信息有当地的兄长确认一下么,惠州现在什么情况。
赞同来自: dreameng 、cquhrb 、碧水春 、freetstar89 、好奇心135更多 »
1:明年房地产继续形成拖累。ZF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国家重大战略上。明年的房地产和财政政策成为了明年一个关键的变量。
2:在这个认房不认贷的政策效果释放结束以后,从11月初开始,房地产销售又开始重新走弱了。现在制约房地产销售的其实主要还是有三个原因:
(1)没有新刚需;
(2)库存水平高(新房16亿平米+15%空置率+住房出租率25%);
(3)居民预期(房价预期和收入预期都是向下的)。
3:今年政策效果有限,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居民购买力,也没有改变居民对房价和收入的预期。
4:中央经济会议,不会走老路,提质增效,钱花在刀刃上。财政发力在于政府举债。
5:政府广义杠杆率262%,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了。财政广义赤字也达到了9.2%。
目前都是抖音之类的娱乐媒体消息,正规一点的财经媒体我没搜到消息,先放一下介绍,后续有正规财经媒体消息放过来。兑付出现问题了已经。对此,市场已有所反应。在美股上市的海银控股,自12月8日至12月15日累计跌幅64.36%,目前总市值约为6636万美元。
海银控股董事长韩宏伟回应项目延期:已形成初步解决方案
12月18日,海银控股董事长韩宏伟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回应项目延期事宜。他表示,已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12月17日,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根据最新的监管政策和行业导向,海银财富主动退出,对存续业务进行梳理,相关方案将在月底前给到大家(投资人)。“我们一直把责任、正念、经营作为企业的原则,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解决这件事。”韩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谢各界的关注和媒体的监督,我们会负责任到底。我们的态度是不躲避、不逃避、不让投资者吃亏。韩宏伟说:“在12月15日和投资者沟通时,我们曾提出在两周内拿出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正在讨论中。”海银财富在此前的公告中表示设置了投资人咨询接待处。对此,韩宏伟说:“我们已成立了接待团队,成员包括公司相关高管和我本人。”
“我相信企业可以走出低谷。”韩宏伟表示,海银财富业务早已转型,重心放在大健康产业。我们将继续在产业领域深耕。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证券时报:阿里拍卖平台显示,浙江好安好居置业有限公司旗下位于杭州市拱墅区蓝钻天成的377套房屋及4个地下车位于早上10时正式开拍,起拍价约2.78亿元。这已是蓝钻天成今年来第四次被挂上拍卖平台,本次起拍价较标的资产估值也已近乎“腰斩”。此次拍卖标的所有人浙江好安好居置业有限公司早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目前该公司正处于破产清算当中。
中指院:上周(12月10日-12月16日)楼市整体环比上升8.83%,同比下降11.99%。全线城市整体环比均上升,一线城市涨幅最大。出让金总额增加,上海收金近222亿蝉联榜首。二线城市交易活跃,重庆近10亿新推6宗宅地。
浙江省宁波市:面向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发放总金额高达3500万元的购房消费券。在12月购买市六区新建商品住房(含共有产权房)完成网签和备案,房屋总价不超过200万元(含)的可申领1万元;最高超过500万元的可申领3万元。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文|刘陈杰 编辑|财经智库
12月8日,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指导,《财经》、《财经智库》、财通汇主办的“2023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增长与开放”。望正资本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刘陈杰在会上表示,财富管理和实体经济相辅相成,只有有了实体经济的增长才会有财富的增量。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也会深刻影响财富管理配置的方向,可以从中抓住未来几年的“财富密码”。
刘陈杰从房地产的视角为核心,来讲述房地产等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他预测,未来十几年,中国居民的大财富管理会慢慢从配置房地产,到配置存款、债券、股票等方面,这将是接近百万亿级的财富转移。
如何让财富管理更好的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刘陈杰建议,首先从供给方面,要增加好的企业投融资渠道供给,让投资者与优质企业共成长,从而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从需求方面来说,要沉下心来做长期投资,那么,实体经济也会给个人财富管理长期、合理的回报。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袁雪:请您从全球配置这个方面讲一讲怎么在全球配置的角度考虑大资产管理。
刘陈杰:谢谢主持人,我对大财富的管理有三个体会:
第一,从实践的角度来讲,现阶段,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里面整个财富的占比,我们通过归类和测算,其中最大的一个占比是房地产。未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短期宏观环境,大概率上,中国居民的资产负债表,包括中国居民的大财富管理会慢慢从配置在房地产,转向有的配置在存款,有的配置在债券,有的配置在股票,有的配置在海外资产等。整个规模对中国而言是接近百万亿级的财富转移,这是规律性的。所以我们在中国做国内、做海外投资的时候,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基本就是这样的规律,这是我要跟大家汇报的第一点,就是大的财富管理往哪个方向,往后应该是什么样的图景。
第二,聚焦到中国地产,这两年,中国地产是整个宏观环境包括金融市场非常关心的话题。我们也做了一些粗略的研究,第一个研究是我们对中国居民的刚性需求预测,发现过去三年是中国居民房地产刚性需求最高的三年,这是从需求的刚需来看。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中国的房地产整个需求在系统性下降,这是根据咱们国家的人口结构、城镇化率、家庭的规模、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等多方面的因素测算出来的,这是第一个结论。
拉近一点看,今年房地产投资下降,销售、新开工的数据都不好。眼下有个问题,明年行不行,后年行不行,什么时候见底回升,这对资本市场和财富配置非常关键,因为很多要买房的人,在想要不要再等一等。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因为过去六年每年的供给都是过量的,从2016、2017、2018年的房改货币化,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需求提前透支了,国内一线城市过去几年的房地产需求也在透支,过去六年每年提前超额供给,意味着未来几年要先把这个过度供给填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了填过去六年的坑,明年后年的房地产需求未必能起来,什么时候见底回升呢,目前还要看政策如何进一步发力,这是第二个结论。
大家都喜欢把钱存在收益比较确定,或者放在收益稍微低一点但是还算比较确定的债券或者存款中,居民的存款在显著的提升。从中国货币存量来看,从M2的角度来看,现在是280万亿元左右,每年存量的增速大概10%左右,所以我们测算大概7年以后,到2030年中国M2的整个规模会接近560万亿元左右,这是整个货币体量。这意味着什么呢?对普通老百姓来讲,你现有的财富或者与现金等价的财富,七年以后跟整个社会总的货币比起来,购买力要贬值一半左右,如果只是配置在1点几或者2点几的产品,虽然风险不大,但大概率跑不赢市场的存量财富变化或者贬值的程度,适度的时候、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一些风险资产的配置,这是我的粗浅理解。
袁雪:非常感谢李总,对于到底怎么做做了很多分享,接下来再问问刘总,对于刚才大家都在谈的资产配置再讲一讲。
刘陈杰:我们公司自2015年成立到现在,业绩还是不错的。财富创造的收益,有的可能是短期套利,有的是长期持有,但是说到底,财富管理行业所有创造的收益都来自于实体经济,也有可能来自于未来预期的实体经济的收益,进行提前透支了,这是收益的根本。刚才有专家说,中国正在经历非常深刻的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这个提法几年前就有。我们内部讨论也认为,当今,中国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在深刻地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对未来经济的看法。而过去十几年,主要依靠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这两方面推动型增长。
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宏观经济波动都有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这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从今年开始到以后在衰退,所以我们做财富管理、做投资的时候,周期性的行业基本上不碰。中国经济周期大的波动时代,交易性机会或者长期持有的机会已经基本接近结束,所以在配置资产方面,我们对周期性的标的或者投资对象非常谨慎。
希望在哪里呢?大家可以感受到实体经济的冰火两重天,一个是周期性行业普遍压力比较大,个别的还行。另一方面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在迅速发展,在一些局部区域在高科技方面接近世界水平或者近年来有一些突破,海外出现的一些新的东西在我国很快就能出现,像半导体的国产替代、消费电子的升级、生物医药的发展、中国创新药的发展等。
中国科技创新过程中出来一些新兴的业态,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以及零部件、光伏风电零部件的制造这两方面,在全球遥遥领先,成本控制做到极致,这是中国新的变化。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也会深刻影响财富管理配置的方向,不是说整体的机会,是一些结构性的机会,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去调研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业,会有深刻的感受,这样才能抓住未来几年的财富密码。
袁雪:只有有了实体经济的增长才会有财富的增量,刘总。
刘陈杰:财富管理当然非常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如果您有存款的话,您的存款有很大一部分会变成对企业的贷款,这是支持实体经济;如果您买了企业的债券,也是支持实体经济融资进行再投资;如果您买了企业的股权,特别是IPO阶段的,那更是了。回过头来看,实体经济如果运行得很好,也会提升存款资产端的质量,坏账率下降,债券兑付率也可以提高,股权的增值也能让财富管理获得收益。所以,财富管理和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天然绑在一起的。
我国提出要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认为,第一,要让财富管理更好的支持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首先要增加好的供给,有好的企业进行投资、融资。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的很大变化是诞生、壮大了很多比较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但是很多普通老百姓买不到这些公司的股权股票,因为很多公司是在境外上市。中国很好的商业模式发展起来了,增加了很多财富,所以要增加这类有引领性的企业标的供给。我建议,将来监管机构能够增加中国高质量企业在境内或其他市场的供给,能够给广大民众与这些企业投资共成长的机会,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
第二,从需求方面来说,刚才很多嘉宾也谈了长期投资的关键,如果你总是想着快进快出,想挣套利的钱,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估计有限。如果你能沉下心来好好的做一些宏观、中观、微观方面的研究,我相信实体经济也会给你的财富管理一个长期、合理的回报。
摘要
【城投债迎“提前兑付潮” 投资人发行人博弈再起】随着化债资金在各省陆续到位,城投债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提前兑付潮”,近两月提前兑付的规模与数量较往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提升。不过,提前兑付过程中也产生了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的博弈:一面是投资人难寻高息资产及接受提前兑付就会面临潜在亏损;另一面则是发行人急于用低息债务置换高息债务。业内人士提醒,在选择是否接受提前兑付时,投资者需要结合自身的买入价格进行更为具体的判断,也可以在其中寻找交易机会获利。
随着化债资金在各省陆续到位,城投债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提前兑付潮”,近两月提前兑付的规模与数量较往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提升。
不过,提前兑付过程中也产生了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的博弈:一面是投资人难寻高息资产及接受提前兑付就会面临潜在亏损;另一面则是发行人急于用低息债务置换高息债务。业内人士提醒,在选择是否接受提前兑付时,投资者需要结合自身的买入价格进行更为具体的判断,也可以在其中寻找交易机会获利。
城投债提前兑付节奏明显加快
自10月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发行以来,城投债拟提前兑付的节奏明显加快。
数据显示,11月1日到12月15日,已有93只城投债拟提前兑付,偿付金额总计650.56亿元。观察近两月的城投债拟提前兑付行为可发现,12月拟提前兑付的态势呈现加速特点,前15日拟提前兑付规模达385.57亿元,已超11月全月规模。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城投债提前兑付的流程主要包括发布持有人会议公告、召开持有人会议、公布持有人会议结果和完成本息兑付四个步骤。提前兑付价格一般以中债估值净价、面值、面值加补偿几种类型为主。
关于为何城投债会出现如此多的提前兑付,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分析称,从发行人的角度来看,提前兑付多出于优化存量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考量。这通常意味着发行人有低成本资金可对原有债务进行置换,资金来源则可能包括地方债、银行贷款和其他低成本债券资金,其中地方债置换最为典型。
中泰证券发布的研报中也认为,债务置换是城投债提前兑付潮的重要驱动因素。2023年以来,城投债提前兑付规模相较上一年有显著增加,尤其是在特殊再融资债密集发行的10月,提前兑付债券共44只,合计规模超200亿元。
“根据以往规律,特殊置换债或再融资债发行后的一定时间内城投债提前兑付规模会出现数次小高峰。因此,本轮城投债提前兑付潮仍会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该研报称。
提前兑付下的城投债的投资机会
在地区分布上,12月贵州地区城投债拟提前偿还金额合计188.93亿元,占当月公告拟提前兑付的城投债总额49%。
据悉,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拟提前兑付“20贵安G1”“22贵安G2”“22贵安G1”“18贵安01”“19贵安G1”。
12月11日,贵州贵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拟提前兑付“20贵安G1”部分本金及应付利息,现定于2023年12月20日召开2023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会议。兑付方案显示,拟提前兑付本金金额为14.5亿元。
公告还表示,拟提前兑付“22贵安G2”部分本金及应付利息,拟提前兑付本金金额6.9亿元;拟提前兑付“22贵安G1”部分本金及应付利息,拟提前兑付本金金额10.52亿元。
对于这些提前兑付的债券,投资者的收益情况出现了分化:有些投资者因为提前兑付被迫承受亏损,而有些投资者却在交易中获利。
对一些投资人而言,折价买入资质较弱债券、博取提前兑付带来的短期下沉收益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一位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其在发现某公司有部分债券拟提前兑付后,与发行人沟通得知,发行人提前兑付或为平滑到期债务存量,于是在二级市场买入相同发行人发行的折价债券,以博弈发行人提前兑付债券的收益。
“‘22贵安G2’票面利率为6%,我们的买入价格为6.9%,不久之后发行人便公布了该笔债券会提前兑付,这样可以净赚1%。”上述投资经理说。
不过,若是投资人溢价买入债券,则可能面临亏损。中泰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肖雨解释,城投债提前兑付对投资者投资的收益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买入成本。由于提前兑付方式多为面值兑付,因此折价买入债券的,投资者将获得额外的资本利得。反之,溢价买入债券的,若最终提前兑付方式也是面值兑付,则投资者可能承受一定损失。
“2022年底以来,受理财赎回潮、特殊再融资债落地等因素影响,债市多次调整,溢价买入债券的概率高于以往年份,若多数债券持有者主要通过折价或平价方式买入债券,则决议通过的概率将大幅上升,溢价买入者可能承担一定的损失。”肖雨说。
记者查询获悉,“20贵安G1”的票面利率为7.5%,而此前一个月其成交收益率都在7.5%之下,甚至最低至6.3%,其最新中债估值为7.2976%,而该笔债券将以部分面值兑付且没有补偿,这意味着此前一个月的投资者都将面临亏损。
对于此类情形,肖雨建议:一是提前识别有潜在提前兑付可能性的城投债券,乃至区域,尤其是近期提前兑付规模较大的区域,做好持仓管理;二是在提前兑付会议决议时尽可能争取“面值+补偿”的兑付方式,以补偿溢价买入的成本。
投资人与发行人的博弈
一面是投资人难寻高息资产和可能面临潜在亏损,一面是发行人急于用低息债务置换高息债务,提前兑付议案能否通过也就成为发行人和投资人之间的博弈焦点。
在中金公司固定收益分析师张纯祎看来,在假设发行人违约风险较低、不考虑投资人再投资的情况下,提前兑付会给投资者带来潜在损失:一是理论上继续持有所能获得的利息消失;二是持有期有可能获得的资本利得消失。但发行人给出的不同兑付价格条款以及此前债券净值的水平将使得投资者的潜在损失程度存在差异。
“我们认为投资人判断可以用提前兑付的资金寻找在久期、信用风险、流动性、集中度上更适合自身账户的资产时,或者是出于与发行人的关系维护等目的,会有可能接受提前兑付议案。”张纯祎说。
张纯祎表示,除潜在损失外,部分情况下投资者可能会面临由提前兑付带来的亏损,因此在选择是否接受提前兑付时,投资者需要结合自身的买入价格进行更为具体的判断。
此前就有城投债提前兑付过程一波三折的情况。10月19日,东吴证券公告,“19南通专项债”出席该次会议的债券持有人所持有的表决权数额未达到该期债券总表决权的二分之一以上,因此该次会议未能有效召开。
据记者查询,该笔债券当时剩余期限为2.4945年,中债估值为3.2891%,而票面利率为5.38%,处于溢价状态。
在该笔债券提前兑付遭到投资者冷处理后的一个月,该公司再次提出关于提前偿还“19南通专项债”的议案,并公告召开债券持有人会议。12月8日,该公司公告称,根据《债券持有人会议规则》,提前偿还的议案获得通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赞同来自: freetstar89
“15日上午,银行告知我现在房贷利率可以下调到4.2%了,月供立省700元。”在北京某房产中介公司营业门店内,梁女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8月底在顺义区交了新房的定金,销售给了3个月的首付期限,这几天正准备去银行办理贷款面签,就接到了北京实行新政策的通知。”梁女士表示。
日前,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或致电北京、上海多家银行机构了解到,两地分别出台楼市新政,15日起京沪两地多家银行根据自律机制下调房贷利率下限。其中,北京地区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最低调整为4.2%,上海地区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最低可至4.1%。此外,新政对贷款期限、首付比例等也作出调整。
国家统计局:2023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交易规模有所上升,销售价格环比总体延续降势、同比有涨有降。从环比看,1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环比分别下降0.1%、0.9%和0.8%,上海环比上涨0.6%。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敦和资管徐小庆: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仍然很低,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的城镇化率相对于其他的经济体也有提升空间。并且,两人供房需要的时间已降至8年,全国住宅一年的销售额和全国人口一年税后收入的比值已经下降到24%,都接近历史最低点。
摩根大通朱海斌:新房在建面积仍超过50亿平米,相当于超过5年的年销售量,所以房地产尤其是商品房供需的调整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呼吁政府在保障房领域进一步加大力度,比如,政府通过“集采”的形式,将商品房转换成保障房。保障房投资可以对冲房地产市场风险,同时可以加速商品房市场的去化周期。
新华网:新政策出台后,首套、二套住房首付比例下降,降低了首套刚需、二套改善住房需求的入市门槛。房贷利率下降,降低了月供压力。政策发布当晚,上海多个新盘项目借势打出宣传海报,一些开发商还推出了“今夜不打烊”活动,连夜蓄客。一线城市出台这些政策,有利于促进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
上海证券报:上海市宣布优化住房信贷政策并调整普通住房标准后的新政实施首日(12月15日),二手房成交套数662套。较11月日平均水平高出约40%,新建商品房成交736套,较12月14日增加26.2%,高于近一周平均水平36.3%。
知名财富管理机构海银财富似乎正在显露一场危机。
12月14日,海银控股(海银财富)在纳斯达克交易所发布产品延期兑付公告,称该公司代销的部分资管产品出现赎回问题,这些产品的管理人无法与相关客户达成延期兑付的协议,公司已经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海银财富表示,虽然公司只是分销商,但客户要求由海银控股负责偿还相关款项。
公告称,调查处于初步阶段。有关调查的重大进展的更多信息将由公司及时发布。
在此之前,海银财富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大跌。12月13日,海银财富股价闪崩,收跌42.61%。至12月15日收盘,收报2.37美元,较前日再次下跌14.55%。海银财富的国内关联公司上海贵酒(股票简称“岩石股份”)股价也出现连续大跌,12月13日下跌3.55%、12月14日跌停、12月15日再次下跌4.86%。
一位海银财富在职员工向钛媒体App表示,“当前部分产品确实出现了延期兑付,我本人也投资购买了本公司产品,同样出现了延期,但我也不了解具体情况,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兑付。”
据其介绍,海银财富主要针对高净值客群,大部分客户的投资金额在数百万元至千余万元不等。
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前身公司在2006年成立,几度易名,2010年开始扩张布局财富管理业务,其实际控制人为河南籍商人韩宏伟。2021年3月,海银财富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国内第二家赴美上市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海银财富的半年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海银财富在全国91个城市拥有185个财富管理中心,1749名理财师,客户总数达15.3万人,活跃客户46627名。
在招股书中,海银财富自称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固定收益产品提供商”。房地产相关产品,尤其是私募房地产产品是其业务核心。
招股书显示,海银财富主要拥有三大业务板块: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及保险经纪,其中财富管理业务是收入来源主体。2018-2020财年,财富管理业务营收占比均在九成以上。在其财富管理业务中,私募产品交易规模及营收占比最大。2020财年,私募产品交易金额527.74亿元,占比77.3% ;私募产品贡献收入11.72亿元,占财富管理业务收入的99.1%。
海银财富经营的私募产品包括房地产产品、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基金及其他三种。其中,房地产产品又是其核心。2020财年,房地产产品交易规模392.03亿元,占私募产品74.3%,占整个财富管理业务交易规模57.5%。
同时,私募房地产产品也是财富管理业务中贡献收入最多。2020财年,海银财富的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1.83亿元,私募房地产产品贡献收入占比88.8%。而以2020财年海银财富12.85亿元总营收计算,私募房地产产品收入占比达81.8%。
海银财富在招股书中专门提到,“提供的产品投资于恒大、融创等知名、信用评级良好的大型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期限一般为6-36个月。”
随着房地产行业风险逐步放大,海银财富也在逐步减少对房地产产品的依赖。截至2021年6月30日、2022年6月30日和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房地产产品交易规模分别占整个财富管理业务交易规模的58.2%、37.9%和28%。
其业绩也明显出现下滑。2023财年年报显示,海银财富2022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的收入为20.92亿人民币元,同比增长7.71%,净利润为1.20亿人民币元,同比减少49.01%。
一位财富管理公司高管向钛媒体App表示,“海银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只要有风吹草动圈子都传开了,能坚持到现在已经远超我的预期了。”(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钛媒体 2023-12-17 11:46:52
12月14日,北京、上海发布重磅楼市新政,自此,四个一线城市都有降首付和房贷利率的政策推出,北京、上海和深圳都依据市场情况对普宅标准进行了优化。但除了广州之外,目前其他三个一线城市仍未有进一步的放松限购政策推出。
降首付比例 降房贷利率 调普宅标准 放松限购
降首付、降利率和调整普宅标准,更多意在降低购房者的购房成本,但在放松购房资格方面仍然比较谨慎。
作为一线城市调整楼市政策的先行者,9月20日,广州率先发文放松限购。
此前广州执行比较严格的限购政策:广州户籍家庭限购2套住房,广州户籍成年单身人士限购1套住房,非广州户籍家庭需连续缴纳5年个税或社保,限购1套住房。
根据新政,广州户籍居民家庭在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不含江高镇、太和镇、人和镇、钟落潭镇)、南沙等区域仍然限购2套住房。广州户籍成年单身(含离异)人士在这些区域仍限购1套住房。
非广州户籍居民家庭在上述区域限购1套住房,购房的个税或社保年限要求从5年缩短为2年。
限购政策调整后,黄埔、番禺和花都不在限购范围内。
其他一线城市目前的限购政策调整动作不多。仅10月24日,上海金山区出台人才安居新政,即金山滨海城区、高新社区、亭枫社区部分区域施行人才购房政策,非沪籍购房者所在单位或个人满足一定条件且有3年个税或社保,单身即可在上述区域买1套房。
业内人士认为,广州限购政策放松有很强的信号意义,一定程度上说明自二线城市密集放松限购之后,一线城市也开始对限购进行优化,其他三个一线城市也有放松可能。广州优化限购政策至今已近三个月,市场仍在期待一线城市更多限购优化动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一线城市的楼市政策变化备受关注。12月14日,北京和上海先后调整优化楼市政策,涉及降低首付和优化普通住房认定标准等内容。至此,北上广深均调整优化楼市政策。
北京市住建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优化本市普通住房标准和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通知》,优化普通住房认定标准,下调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延长最长贷款期限。同时,北京地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还通过了降低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的自律决议。以首付比例为例,将北京地区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含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下调为30%;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为城六区50%、非城六区40%。
上海也宣布自12月15日起调整普通住房标准和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首付比例方面,首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50%,但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宝山、金山6个行政区全域实行差异化政策,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调整普通住房标准方面,相比以往标准,新标准一是优化了标准的认定条件,剔除价格标准;二是适度提高了建筑面积标准,此举让更多二手住房交易享受优惠税收政策,降低交易成本。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表示,市场对于一线城市楼市政策松绑具有较高期待,此次京沪政策接连松绑无疑向市场传递出利好信号。新政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信心的重塑和巩固回升具有积极作用,2024年一线城市整体市场或将在“稳”的基础上迎来更加明显的积极变化。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赞同来自: Jifandailu 、好奇心135 、solino
碧桂园:12月13日,碧桂园间接全资附属公司金逸环球有条件地同意向珠海万赢或万达方指定方出售所持有的珠海万达商管1.79%股权,价格约为30.69亿元。在本次出售事项完成后,不再持有珠海万达商管任何权益。
民政部: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21.8%。
每日经济新闻: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在同一日调整优化了购房相关政策。北京首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统一下调为30%;二套住房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为城六区50%、非城六区40%。上海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10个基点,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
新京报:北京此前发布了《关于调整优化本市普通住房标准和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通知》规定,延长最长贷款期限至30年。取消房价过快上行阶段北京市对房贷年限的从严管控,由目前最长25年恢复至30年。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表示,以贷款金额100万元、利率4.2%(当前最新一期五年期以上LPR)为例,期限从25年延长至30年,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每月可以少还499元,减轻每月还款压力,释放消费潜力。
每日经济新闻:12月14日,东莞首宗不限价地块成功出让,溢价率达30%。同时,该地块29241元/平方米的成交楼面价还刷新了东莞楼面地价新高,成为当地“新地王”。同日,南京九批次18宗涉宅地块挂牌出让,仅有1宗地块以4.76%的溢价率成交,其余17宗地块均以底价成交;无锡当日完成八批次土拍出让,共挂牌9宗地块,除1宗终止出让外,其余8宗地块均以底价成交。截至目前,全国22个采取“两集中”土地出让方式的城市均已发布涉宅用地公告,其中18城取消地价上限、恢复“价高者得”的土拍模式,北京、上海、深圳、宁波仍在执行限地价政策。
江苏省南京市:迎来18宗涉宅用地出让,最终18宗涉宅用地中仅鼓楼区地块溢价成交,其余17宗地块均以底价成交,共计成交金额约135.87亿元。
江苏省无锡市:第八批次供地完成出让。除1宗地块提前终止出让外,其余8宗均以底价成交,总成交价约55.74亿元。
中指院:截至目前,全国22个采取“两集中”土地出让方式的城市均已发布涉宅用地公告,其中18城取消地价上限、恢复“价高者得”的土拍模式。总体来看,土地规则调整后,已出让地块城市的市场分化明显,有些城市频现高溢价地块,有些城市则以底价成交为主。
紧随北京之后,一线城市上海也降低了首套和二套住房首付比例、放松了普宅的认定标准。
12月14日晚间,据央视新闻报道,上海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其中,首套房首付比例由最低35%调整至最低30%;二套住房首付比例调整至最低50%。在房贷利率方面,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10个基点,即4.1%;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30个基点,即4.5%。
新京报
2023-12-14 20:30
北京购房政策调整优化的“靴子”终于落地。为落实“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求,12月14日,北京市住建委、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优化本市普通住房标准和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通知》,调整首套房、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首套房首付比例统一降至30%,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为40%。此外,商业银行新发放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也将调整,按11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首套房贷利率最低为4.2%。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14 16:46
北京
我这2天看下来的意思是,立新产能,破旧产能。但是旧产能破了,新产能并没有填补上旧的窟窿,就是总盘子不稳。现在就是新旧并进,把总盘子做大做稳之后再择机而动。其实不要看它说了啥,要看它最终做了啥,所以就是继续观察记录着。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打击唱空这条需要斟酌。林毅夫前几年说中国2020-2035潜在增长率可以在8%以上,2035-2050在6%以上。现在看明显达不到.穆迪前几天下调评级展望时预测中国2030年GDP潜在增长率下降到3.5%左右
第二条就是打击 唱空论了。
今天,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2023-2024中国经济年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中求进就是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以进促稳,就是要把进作为方向和动力,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时间:2023-12-13 10:11:12
来源:财联社
福建省宁德市:单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家庭最高贷款额度提升至45万元,生育二孩三孩的提升至55万元;双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家庭最高贷款额度提升至80万元,生育二孩三孩的提升至100万元。
江苏省苏州市:苏地网挂〔2023〕15号公告中的苏地2023-WG-68号地块现恢复出让。地块挂牌截止时间为12月20日15时正,随后开始限时竞价。出让面积37740.2平方米,起价6.79亿元,上限价格7.81亿元,本次并未提及取消土地最高限价。
上游新闻:据悉,碧桂园新用于兑付“22碧地02”本息的资金来源于其出售珠海万达商管股权所得。目前珠海万达商管或已与部分旧的投资人形成了偿债方案,偿债金额较最初投资金额有所折扣。另外,目前珠海万达商管还向部分旧的投资人支付了一定比例的过渡资金。
赞同来自: coding 、robin8848 、brendachen 、econometrics 、jiangsu2010 、 、 、 、 、 、 、 、更多 »
1、“先立后破”:这词是什么含义,立什么,破什么?这几天经常看到这句话,一头雾水。我这2天看下来的意思是,立新产能,破旧产能。但是旧产能破了,新产能并没有填补上旧的窟窿,就是总盘子不稳。现在就是新旧并进,把总盘子做大做稳之后再择机而动。其实不要看它说了啥,要看它最终做了啥,所以就是继续观察记录着。
2、“ 唱响 中国经济光明论”:???!!!
第二条就是打击 唱空论了。
一、今年经济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二、形势研判
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三、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四、明年要求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五、政策部署
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2、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3、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2024年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2、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4、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5、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6、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
7、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8、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9、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10、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11、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12、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13、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4、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15、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6、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
17、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18、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19、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20、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21、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22、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财联社)
今年以来,我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紧抓改革,持续聚焦防风险,本次会议再提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包括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
在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方面,此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近日表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结合不同机构所处的发展状态,分类施策。其中,对于大多数处于正常经营状态、风险相对较低的中小金融机构,政策的着力点是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其竞争力。对于产生一定风险苗头的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强早期干预与处置,防止风险进一步恶化。对于发生严重金融风险的,要在明确风险处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引导部分高风险机构有序退出市场。
中国银行研究院最新研报认为,展望2024年,金融监管将全面加强,进一步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是明年重要任务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的表述放在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部分,并且着墨较多,显示了党中央对房地产领域风险的高度重视和化解房地产风险的决心。
会议强调,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仍是2024年重要目标,企业资金支持政策有望进一步落地见效。
陈文静指出,当前,房地产风险主要体现在房企债务化解、项目保交付等方面,预计2024年企业端资金支持政策有望继续细化落实,“三个不低于”若能实质性落地将有助于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另外,化解房企风险仍需要推动企业恢复自身造血,市场销售实质性修复是改善企业资金面的关键,而销售市场好转仍需要需求端政策继续托底发力,预计2024年一线城市将继续优化限购政策,核心二线城市有望全面取消限购,更多低能级城市或通过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促进购房需求释放。
会议还提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三大工程”既是新模式的抓手,也是房地产稳中求进的着力点。其中的城中村改造解决的是新市民、年轻人、外来人口的住房需求,主要是低成本的、职住平衡的配租型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解决的是户籍无房户、人才群体、工薪阶层的配售型保障需求,解决商品房需求断层的问题;“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解决的是新时期对于居住生活安全的配套设施诉求。新时期住建系统的“三大工程”都是在供给侧改革做文章以匹配需求,并与扩大房地产内需结合。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
对此,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房地产行业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城市化尚未完成,还存在巨大的城市住房需求和基建需求。未来十到二十年若要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城市住房问题,每年新增的住房需求可能也在500万套以上。另外,中国目前每年毕业大学生1000万左右,这些未来的白领阶层也有很强的流动性,从而形成新的住房需求。在现有的城市户籍人口中,也还有较大的改善型住房需求。
国盛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金晶认为,在我国城镇化放缓、出生率下降且老龄化率上升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已经迈过历史大周期的顶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或成为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重要意涵之一。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澎湃新闻:有消息人士表示,“22碧地02”及其信用保护凭证投资人座谈会近日召开,座谈会旨在与参会机构探讨发行人偿债资金筹措及风险缓释相关安排。有关机构联合创设信用保护凭证,为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的“22碧地02”提供信用保护。一名投资者表示,将不会选择回售,会继续持有。
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
统筹、扩大、深化、巩固、增强、积极、新一轮、落实、化解、风险、打击、完善、发展、推动、高质量、大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稳定扩大、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双碳、绿色。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据万达集团官网12月12日消息,太盟投资集团(PAG)与大连万达商管集团共同宣布签署新投资协议。太盟将联合其他投资者,在其2021年的投资赎回期满时,经大连万达商管集团赎回后,对珠海万达商管再投资。
据悉,现有投资人于2021年8月对珠海万达商管的投资额约为380亿人民币,其中太盟的投资额约为28亿美元(约180亿人民币),现有投资人在原投资安排中享有到期赎回权。
按照新协议,大连万达商管持股珠海万达商管的比例为40%,为单一最大股东,太盟等数家现有及新进投资人股东参与投资,累计持股60%。
据悉,此前万达商管曾与碧桂园、蚂蚁、腾讯等多家机构投资者签署了对赌协议,若2023年底前未能成功上市,珠海万达商管则需向上市前投资者支付股权回购款。
珠海万达商管曾于2021年10月21日、2022年4月22日、2022年10月25日、2023年6月28日四次递表港交所。11月10日,珠海万达商管在港交所更新上市申请书。根据最新公告,珠海万达商管同意终止委任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为其上市申请的整体协调人,自2023年11月9日起生效。截至目前,公司联席保荐人有两家,分别为中信里昂证券有限公司和J.P.Morgan Securities(Asia Pacific)Limited。此后,万达方面证实,瑞银接替瑞士信贷担任万达商管整体协调人。
但由于港股市场环境疲软,珠海万达商管上市一再推迟。而临近对赌“大限”,这一份新投资协议可谓解决万达“燃眉之急”。
据万达方面透露,珠海万达商管目前管理全国22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494个大型商业中心。过去两年中,珠海万达商管管理的商业中心数量从417家增长到494家,平均年增长率为9%左右。以管理的商业面积计,珠海万达商管现为全球最大的商业管理公司。自现有投资人2021年入资以来,珠海万达商管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业绩目标,2021年税后收入为235亿元,2022年为271亿元,2023年(预估)为293亿元,平均年增长约12%。2021年税后利润为53亿元,2022年为75亿元,2023年(预估)为95亿元,年增率达34%。过去三年,该公司共计上缴税收约100亿元,对股东的分红分别为2021年46亿元、2022年67亿元以及2023年(预估)85亿元。
万达方面表示,新投资协议签署说明投资者认可珠海万达商管在行业中领先的地位及对其未来增长的信心。万达将与太盟等重要股东一起,进一步优化公司法人治理,保持管理团队稳定,共同支持公司的长远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赞同来自: sisy007 、solino 、FaithZhang 、好奇心135
2023年12月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24年的经济工作。此次政治局会议召开于经济从疫情冲击中修复,但复苏势头尚不稳固的大背景中,释放了更加积极的稳增长的信号。此次政治局会议新闻稿中值得高度关注的文字是“先立后破”。这一提法本身虽不新鲜,但却包含着有针对性的新内涵,因而极为重要。
过去3年,在我国汽车行业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同时,我国经济景气却趋势性走弱。其中,因融资紧缩政策而陷入恶性循环的地产行业是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来源。这表明,尽管我国在培育新增长点方面“立”得相当不错,但仍然难以补上传统增长引擎被过度“破”了之后留下的空当。如果政策不能在“破”方面更加审慎,“立”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两年前,高层领导针对“双碳目标”提出了“先立后破”的导向,及时纠正了“双碳”政策中过度打压传统能源供给的不良倾向。现在,各方希望高层领导重提“先立后破”后,能纠偏我国新旧增长动能转换中政策过度压制旧动能,侵蚀经济增长基本盘的倾向,让政策在“破”的时候更加审慎。如此,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才能巩固,社会预期才能改善。
徐高 徐高经济观察 2023-12-11 06:45 发表于北京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时,总基调除了延续了去年提到的“稳中求进”,同时提出“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先立后破”意在避免“一刀切”,意味着后续在经济工作的总体推进中,新机制与新模式的建立的优先级将显著提升,破旧工作和破旧影响将会有所控制,在防范经济失速风险的情况下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结构性改革。目前中小银行、地方债、房地产风险整体可控,化解风险工作或将更加温和稳健。
“先立后破”防范失速风险
相比往年的政治局会议,“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对于下一年经济工作总基调的新措辞。按照惯例,在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不久,将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领域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稳中求进和以进促稳中的两个‘稳’的含义是不同的。”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稳中求进,是以短期内的“稳”来推动中长期的“进”,即通过宏观政策调节来确保短期内经济平稳增长,在此基础上来逐步推进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以进求稳”新提法是以短期内加快“进”来实现中长期的“稳”。 目前提出“先立后破”,是“稳”和“进”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来避免旧动能失速来确保短期的“稳”,另一方面通过加快经济转型来启动新动能来实现长期内的“稳”。而且强调“立字当头”,其实践意义就是要把完善既有的体制机制放在首位,接下来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可能会出台全方位深化结构性改革来推动高质量增长。
实际上,“先立后破”并不是首次被提及的工作方法论。早在2021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到“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面临累积问题化解期、新兴动能培育期、经济转型阵痛期带来的‘新三期叠加’,意味着改革和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而先立后破有利于降低‘新三期叠加’带来的失速风险。”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目前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新动能的支撑,例如从投资为主转向消费为主,从传统产业转向高科技产业,从关键领域被“卡脖子”到补链强链、自立自强等。但累积问题的化解和新兴动能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期间可能面临经济转型的阵痛,例如新旧动能未及时接续、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相比债务驱动的规模扩张难度更大、产业转型升级过快带来的新旧公司与岗位更迭等,都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先立后破”首次提置于总基调的地位,表明经济规律指导边界进一步拓宽,新旧动能转换关系得到高度重视。一方面,近些年我国结构改革与部署调控取得显著成效,高水平制造业与服务业等增量表现较为亮眼。另一方面,传统资源、制造业与基础服务业仍然在周期中展现了坚实韧性,对总量贡献功不可没。中小银行、地方债、房地产风险整体可控,化解风险工作或将更加温和稳健、久久为功。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也表示,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在短期内都很难有效缓解,各项扩大内外需求的支持政策力度不能放松,以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同时,还要努力推进一些重要改革事项,比如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打破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各种隐形壁垒和隐形歧视等。通过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来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也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房地产领域重在“慎破”
2021年以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持续偏弱运行,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化解方式,都是接下来 “先立后破”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以高新技术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动能全面壮大之前,作为传统经济增长动能的代表,房地产行业不能下行过快。”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王青看来,房地产的“立”与“破”,关键是要把握好次序和力度,否则伴随房地产行业过快下行,进而对投资、消费信心形成全面冲击,宏观经济会出现总需求不足问题,新动能行业也会因订单不足而减速,房地产市场风险还可能会蔓延至金融、财政等领域,甚至有可能酿成系统性风险。
回到房地产行业本身亦是如此。作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主体,商品房市场长期以来存在房企“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经营、资产负债快速扩张、一些城市房价过高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王业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房地产领域的“破”是要打破过去“三高”的房地产开发模式。“立”主要是在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推动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建设,建立起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但在‘三大工程’行业占比达到一定水平之前,要遏制商品房市场过快下行的势头。这是避免房地产行业整体过快下行的一个重要发力点。”王青说。
王业强也认为,房地产的“破”必须建立在“立”的基础上,在确保房地产市场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通过新旧机制并行,在市场稳定的条件下逐步由旧的制度机制过渡到新的制度机制。
从“保交楼”政策推出,到修复地产融资的“三支箭”政策,再到今年各地全面推进“认房不认贷”、陆续放开限购限售、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但政策环境仍然偏紧。
在王青看来,政策宽松力度相对较弱,是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明显超过以往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在当前房贷利率持续处于偏高水平等方面集中体现出来。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当前政策以“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目标,并“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时候,地产政策还需往宽松方向做较大幅度调整,才能真正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
“地产政策(尤其是地产开发商的融资政策)接下来会往宽松方向走多远,高度影响2024年我国经济的走向,以及各界的预期和信心。”徐高说。
王青判断,在明年将着手推进“三大工程”的前景下,房地产投资降幅有望收窄至-5.0%左右,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宏观经济的拖累效应趋于收敛。但这也意味着2024年房地产行业出台强刺激措施的可能性在下降,房地产行业将继续处于调整阶段。这也是12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2024年要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一个原因。
着眼于引导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王青认为接下来政策面要在需求端继续用力。一是在因城施策原则下,有序放松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限购措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二是继续引导新发放居民房贷利率下调,这是扭转楼市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关键一招;三是通过全面推行“带押过户”等方式,进一步激活二手房市场,同时部分地区可以考虑对房地产交易环节实施更大幅度的税费减免。
在供给端,王青认为,当前的关键是要切实加大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有效缓解重点房企信用风险。这对现阶段改善市场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王业强认为,房地产领域防风险是政策优化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房企债务风险、期房烂尾风险。因此,要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强对房企的预售资金监管,防止期房烂尾,保障购房者的合法权益;也要防止健康房企出现流动性紧张,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这也是政策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
新动能需要兼顾“稳”和“进”
除了在体制机制,新动能、新产能的培育以及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也是“先立后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以汽车行业的新能源转型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1-11月,汽车产销均实现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30.8%。11月当月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更是首次共同超过百万辆。2023年汽车出口有望达到48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我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转型大潮中的亮眼表现从2020年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在汽车行业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时候,我国近期经济表现仍显疲弱,也恰恰说明了我国宏观政策既要推进‘立’,更要防止‘破’。在市场已经做好了‘立’的时候,我国宏观政策需要纠偏不恰当的‘破’,守住中国经济的存量,同时促进‘立’,培育更多的新增长点,我国经济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之要求。”徐高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也指出,中国外贸在明年的恢复应该会显著好于今年,但目前表现亮眼的“新三样”可能会在明年遭遇贸易摩擦和贸易冲突。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形成有序出口的协调机制。
“如果‘新三样’卖不出好价格,企业就无法获得更多的经济剩余,缺少研发资金来源,更无法推动中国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走向高增值。所以,一定要警惕产能无序扩张,建立公平竞争、有效发展的国内秩序是中国现在必须下功夫解决的问题。”张燕生说。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经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今年9月份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之后,广东、江苏、河南、江西、陕西、重庆等多地已经相继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相关会议。
比如,河南明确要抓好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和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重庆将进一步加大本地企业培育,加强优质企业招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浙江将大力培育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高端软件、智能物联等优势产业,全力抢占人工智能、先进计算、数据要素等新赛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新型工业化之“新”体现为数字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主导的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要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黄群慧进一步提醒,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技术升级转型会带来的就业岗位转换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要注意避免现代化进程中“极化效应”,不能一味地单纯从技术转型升级、制造业高级化考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技术创新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还必须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新型工业化应该是创新驱动的、可持续的、包容的工业化,在推进制造业高级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注意到这个过程的包容性,使得更多人群参与到新型工业化进程,同时通过分配制度的完善使得全体人民都能够分享到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随着多地印发《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文件,新一轮国企“冲锋号”正式吹响。
新一轮国企改革主要围绕“提升”这一关键词做文章。对于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城投平台公司来说,未来3年是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楚序平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投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有关政策的外部性支持,还需要内部因素的支持,即提升城投的核心竞争力,将自身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创投平台公司,继而成为具有世界一流企业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城投公司。
壮大核心功能
今年4月,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了国有企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使命、定位和功能,提出新时代国有企业定位就是服务构建新的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维护国家安全。而后,多个省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印发了《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城投公司如何举旗定向值得关注。一直以来,负债率、风险控制等问题是城投平台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此,楚序平在第16届城市建设投融资论坛暨2023城投产业合作组织年会上提出,城投的热点问题还需从自身的体制机制入手分析。楚序平说:“比如政体如何分离?政资如何分离?绩效评价如何确立?只有这些问题加以明确,才能从根本上培育城投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央企还是省属企业,都在进行优化战略。城投公司同样也需要进行战略优化。”
在楚序平看来,未来3年,城投应该从增强企业服务国家战略功能和服务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两个方向下功夫。“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其实就是城投公司优化布局结构的过程,城投公司应该强化国有经济在国防、军工、能源、粮食、食品供给、医疗卫生、健康养老、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等领域的投资;在服务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面,城投公司要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并取得明显成效,要努力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专精特新的冠军企业上下功夫。”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不少城投公司亦开始围绕架构现代产业体系上做足文章。楚序平认为,新的机会稍纵即逝,只有把握机会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在市场中形成竞争地位。城投公司应该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方面加大投入。
近年来,城投公司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转型升级。
楚序平表示,城投公司应该围绕提升活力和效率深化改革,完善城投公司的市场化运营机制。“对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现在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未来还需继续推进市场机制的改革。一是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制度改革,在用人方面要推进任期制契约化改革,推进职业经理人改革,推进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机制;二是在收入分配方面,大力开展高管持股、项目跟投、虚拟股权、对赌协议、投融资公司分开等模式。现在,不少投资公司都在探索合伙人制度,成效好的就可以激发投资团队的内生活力。”
谈及市场化改革,咸阳市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小平对记者说:“咸阳市级层面牵头聘请了安永、毕马威、德勤三大咨询机构,统一编制了平台公司战略规划,大力推行了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着力构建一级公司管资本、二级公司管资产、三级公司管运营的管控模式,同步推进了国资监管机制改革,厘清了国资委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权责边界,从机制上保障了平台公司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市场化的经营主体企业。在短短的1年里,公司有效地提升了经营能力,融资能力达到了效能集聚的初步成果。”
培育新型投资公司
今年11月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要求国有资本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城投公司的工作重点在“建”,关键在“投”。如何做好投融资问题是业内普遍关心的话题。对此,楚序平认为,城投公司应该着力打造“培育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型投资公司,着力通过企业重组整合打造一批行业产业的龙头企业、一批科技创新的领军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冠军企业、一批基础保障的骨干企业,通过市场化的重组、企业孵化,着力培育独角兽企业、隐性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
此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认为,除了健全投资机制之外,盘活存量公共资源亦是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赵全厚说:“需要解决财务资产向金融资产的转换,将部分外溢性收益转化为‘沉淀资产’,这样可以更好利用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
培育新型投资公司,离不开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楚序平建议,城投公司应该完善董事会的决策制度,配齐现场董事会,同时对城投的管理层依法给予授权,构建有效的集团公司发展架构。以上内容应该成为城投公司率先进行公司治理所探索的内容。
采访中,有城投公司负责人提出,目前公司正对标深圳一家投资公司,正着力加强“行权能力”建设。对于“行权能力”的理解,楚序平认为,“行权能力”即打造卓越的董事会,落实董事会职权;打造卓越的集团,通过管控建设打造价值创造型总部。城投应该探索制定完善授权放宽管理清单,探索建立协同联动的合规管理体系,探索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体系,这样才能打造最具有创新活力、最具有经营能力的投资平台。
在谈及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与城投公司的关系时,楚序平说:“国资管理的制度要不断深化改革,亦需结合投资平台公司特点。我认为,下一步需要更加注重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明确企业的功能定位和使命,每个企业都要根据出资人赋予的功能使命定位来制定战略,要深化分类考核、分类核算。目前,央企已经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机制,地方国有企业也要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的考核机制。”
对于未来城投公司的定位转向问题,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原副主任,国家发改委研究员、中国城市中心副理事长,住建部专家乔润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城投公司应该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从开发模式向运营模式转变,因为运营模式才能解决城市更新项目如何赚钱的问题。具体来看,一是通过运营前置,解决城市更新如何招商、招什么商、如何建设、赋予传统建筑哪些价值,开发什么产品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在项目前期确定产业组合与可变现的盈利项目,怎么盈利等问题。同时,城市不同片区的更新改造,是一个价值提升过程。功能价值的再赋能才是城市更新。在低效的资产上融入文化创意、价值观与时尚,创造出倍增价值,而这个倍增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核心手段就是运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证券时报:武汉市公安局调整落户政策,其中对于购房落户条件,取消了“首次交易商品房”及购房面积、金额等条件限制。另外,还取消中心城区夫妻投靠落户的婚龄限制,取消迁入中心城区、开发区落户需就业创业满1年的条件,进一步优化积分入户政策等。
每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为来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是观察来年经济政策的重要窗口之一。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不久后召开,部署具体经济工作。
据新华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明确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并提出“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多位专家分析,2024年将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将有助于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预计2024年GDP增速将保持在5.0%左右,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有望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风险将得到有效防范化解。
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谈及当前经济形势,会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
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国际地缘政经冲突加剧的背景下,相较于欧美、日韩等主要发达经济体,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表现出较强韧性。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部分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活跃度减弱;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进入四季度,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明显。
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人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关键是把握好蕴含其中的辩证关系。推进各项工作都需要尊重规律。在“稳”的基础上推动“进”,通过经济结构、发展质量、重大改革上的“进”来实现“稳”。在“立”和“破”上也需要把握好先后顺序,否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大局,这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会议强调“以进促稳”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在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后,新动能体量不断提升,逐渐成为“稳”的重要力量。明年要加快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内生动能培育等“进”方面取得更多进展,让经济中“进”的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也认为,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把“进”的重要性提高了,意味着明年的政策组合会更加积极。在明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内房地产市场偏弱运行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强化宏观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
而“先立后破”,则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这里的立和破,包括但不限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能源结构以及政府债务管理机制等,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继续运行。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先立后破”则是一方面通过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来避免旧动能失速来确保短期的“稳”,另一方面通过加快经济转型来启动新动能来实现长期内的“稳”。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努力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政治局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或意味着2024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将设定在3.5%左右,较2022年年初目标上调0.5个百分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也会达到4万亿元左右,较上年增加0.2万亿。这主要是为了保持基建投资继续处于较高水平,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同时对冲房地产行业低迷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带来的影响。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从“精准有力”转向“精准有效”意味着要持续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比如,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节奏和期限要求来匹配相应的资金供给,准确分析和研判实体经济恢复期的一些新的需求模式和特点,以更好适应实体经济需求。
本次政治局会议要求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并新提出“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称,近年来部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舆论倒逼、政府被动响应”的特征,2024年有必要提前与市场充分、有效沟通,及时、有力、有效地回应舆论关切。避免让市场等待政策,让政策走在市场预期前面,超出市场预期,如此才能打破低迷的市场情绪,调动起微观主体的积极性。
扩大内需、防范风险
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修复的掣肘之一。本次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相比以往“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表述,新提出“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满足消费需求特别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不断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和质量,改善供给需要有效投资;另一方面,在投资转化为实物工作量的过程中,也会通过商品或服务购买等链条传导,有效带动收入增加、消费扩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章俊分析,目前单纯从消费本身出发来发掘消费的新动能比较困难,因此要把投资和消费结合起来,短期内通过促进有效投资来稳定就业,以改善居民部门的预期,从长期来看要加大民生相关的投资来降低居民部门的预防性储蓄。前者是让居民“能”消费,后者是让居民“敢”消费。
防风险方面,本次政治局会议重申“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业内分析,防风险重点领域应为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银行,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此均有部署。
2023年为了化解地方债风险,出台一揽子化债方案,其中包括发行超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来帮助地方政府缓解偿债压力。2024年依然是地方债的偿债高峰,全国整体卖地收入可能有所恢复,但部分地方债务偿债压力仍大。
明明表示,2024年化解地方债风险要发挥好一揽子化债措施的作用。地方政府可发行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城投平台存量债务。商业银行通过降息、展期等方式,对城投平台存量债务进行置换。地方政府还需开源节流、盘活资产,并约束新增投资规模。央行在必要时提供特定工具和流动性支持。
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
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做好“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推动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严管严治锻造纪检监察铁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会议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要强化政治监督,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有效捍卫党的团结统一。要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对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化源头治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重拳纠治“四风”顽疾,强化监督检查,严格纪律执行。要加强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实现无缝监督、合力监督,提升监督效能。要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队伍,努力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3年工作情况和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准备情况汇报。
会议同意明年1月8日至10日召开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3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就是要始终坚持严的基调,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在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上持续用力,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严明政治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进纪律教育常态化,加大《条例》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好《条例》的贯彻执行,促进执纪执法贯通,切实维护纪律的刚性、严肃性。要准确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不断提升全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023-12-08 16:12 来源: 新华社
经济观察网:随着近年煤炭行业整体价格走高,煤老板们又活了过来,年营收百亿、千亿的煤炭集团盯上了处于价格低点的优质物业,纷纷出手抄底。业内称,煤老板之所以敢于逆市投资房地产,说明其对大城市楼市的投资机会比较认可,其保值增值属性突出。
12月8日,碧桂园(02007.HK)召开内部月度管理会议。会上,董事局主席杨惠妍表示,未来12个月公司主要有三项工作:保交付、保经营和保信用。
“三保”里的第一项就是保交付。碧桂园称,今年前11个月,公司已累计交付房屋约50万套,累计交付面积6043万平方米,涉及31个省份、240个城市。其中,山东、山西、江苏、安徽、广西部分项目提前交付,河北、湖北、湖南部分项目全部交付完毕。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惠妍在会上透露,近期,碧桂园集团管理层与财务部门对公司经营可能面临的极端情况进行了敏感性模拟分析。她请大家放心,“保守计算的情况下,只要我们的存货资产正常销售,即使假设我们不买地、税收没有减免、不考虑一体两翼的新增贡献,未来十年碧桂园仍将持续保持正资产。”
杨惠妍:家族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
据澎湃新闻,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惠妍透露,未来的12个月,交付挑战会进入深水区,2024年碧桂园交付量预计超过40万套,数量仍然庞大。“保交付是非常艰难但也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希望大家严阵以待,高度重视,做好前置规划。”
保经营,一方面是保团队,另一方面是保销售。碧桂园CEO莫斌指出,“现在做的工作主要是止血和输血,我们要修炼好自己的内功,熬过困难时期,努力提升销售实现造血,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关于提升销售,会上碧桂园管理层强调,一是要把握12月销售关键节点,加大现楼去化,调动全民营销,努力突破专项盘活,促进现金的回笼。二是要盯紧年末回款,做好年底逾期应收款的清收。同时,要提前筹划春节返乡工作,返乡地区要提前做足准备,筹备开门红供货及销售安排。
据大河财立方,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碧桂园也推进了多项自救措施。2023年,集团尽最大努力削减行政费用开销,总额较2021年大幅降低近60%。
此外,杨惠妍家族作为控股股东,全力为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上市至今已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计支持总额约410亿港元,且从未减持股票。“家族肯定会砸锅卖铁支持公司的,公司会努力成为出险企业尽快恢复的一个样板。”杨惠妍在上述管理会上表示。
对极端情况进行敏感性模拟分析
杨惠妍:非常有信心
据上海证券报,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会上表示:“保交付和安全质量是公司的底线,一定要做好底线管理,这也是企业生存的底线。”
杨惠妍表示,经过集团总部和区域项目层面的一定调整,总体上公司的组织架构已经到了一个比较稳定阶段。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锁定优秀人才,坚持公开透明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人才机制,更好地完善短中长期的薪酬和激励机制。
近期,碧桂园集团管理层与财务部门对公司经营可能面临的极端情况进行了敏感性模拟分析。杨惠妍说:“保守计算情况下,只要我们的存货资产正常销售,即使假设我们不买地、税收没有减免、不考虑一体两翼的新增贡献,未来十年碧桂园仍将持续保持正资产。”
杨惠妍表示,做完了这个敏感性分析后,对公司修复资产负债表非常有信心。“资产负债表的修复非常重要,路径非常清晰,也是可以达成的,大家要有信心共同努力去谋发展。”
碧桂园再次区域大合并
其中14个区域公司合并为7个
据21财经,在今年3月对组织架构进行大调整之后,碧桂园再次启动区域大合并。12月5日,碧桂园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其中14个区域公司合并为7个新区域公司。
具体而言,河北、北京合并为华北区域;山东、苏北合并为鲁苏区域,西北、陕西合并为中西区域;安徽、浙江合并为浙皖区域;江西、福建合并为赣闽区域;云南、四川合并为川滇区域;广西、江中合并为江中区域。合并完成后,碧桂园还有21个区域公司。
这是碧桂园出险后,在组织架构上所做的一次重大调整。碧桂园回应称,在当前行业形势下,本次调整旨在进一步提升组织与业务的适配度,推动管理扁平高效,可用资源协同互补,优秀人才人尽其能,全力确保“保交付”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近日,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深圳碧盛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临沂市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均为98164099元,执行法院为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法院。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还显示,碧桂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现存2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超1.1亿元。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2月8日,澎湃新闻从消息人士处获悉,11月下旬,龙湖集团(00960.HK)偿还了约20亿港元2024年1月2日到期的银团贷款。据悉,该银团贷款总额153亿港元,剩余约20亿港元的余额将于本月提前偿还。
近期多家银行召开房企座谈会,会议主题涉及房地产企业融资等。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龙湖集团已参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银行的座谈会。另据中国银行消息,中国银行党委、管理层及相关机构主要负责人走访龙湖集团等多家混合所有制及民营房企,围绕深化银企合作、金融助力房地产市场发展进行一对一交流。
对于龙湖集团的资金状况,早在今年8月18日举行的龙湖集团中期业绩沟通会上,该公司CFO赵轶透露,今年债务压力已经过去,今年公司会逐步偿还明年初到期银团债务;至今年年底公司明年到期的债务约230亿元左右,其中110亿元为境内债券(包括回售权),120亿元为开发贷,公司有充分资源偿还。
会上,龙湖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序平表示,公司不再增加有息负债,同时将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外债比例,增加债务账期,年底公司外债占比将低于20%。
赵轶还提出,保证优秀的债务结构要控制短债占比,保持在10%以内,目前龙湖集团的短债占比是11%;到明年,公司明年到期的债务约200亿元,到期的外币债务几乎为0。
赵轶还介绍,龙湖集团正在和银行大力合作,做经营性的物业贷,公司拥有76个已经开业的天街,47个做了融资,剩余的未来会持续做,未来,公司还会开出大约40个的天街;公司做了大致的测算,满打满算,能做的经营性物业贷接近900亿元,目前做的额度约400亿元,明年增加100亿元左右的经营性物业贷是很轻松的。
赵轶称,每年还200亿元左右的短期债务,经营性物业贷等新增、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开发贷和回款能顺利的话,不管这个市场和周期多久恢复,公司有信心穿越周期。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摘要【珠海万达商管上市期限将至 王健林“自救”剩关键21天】珠海万达商管的一投资方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上市进展不顺利,近期珠海万达商管确实在与我们进行沟通,期望延期偿还战投资金。
距离招股书失效仅有21天之际,珠海万达商管仍在做最后的努力。
珠海万达商管的一投资方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上市进展不顺利,近期珠海万达商管确实在与我们进行沟通,期望延期偿还战投资金。
对于是否同意延期偿还,上述投资方人士向记者表示,“不同意”。而这也意味着,在既定期限内万达商管未能实现上市,万达商管将不得不偿还早前引战资金及相应利息。
上述投资方人士还透露,为尽可能缓解困局,珠海万达商管当前有意引入新的战投。
“珠海万达商管表示他们想卖掉股权,引入新的投资方,目前已有潜在的投资方与其在接触,但现在应该有点难度。”上述投资方人士称。
据悉,今年6月28日晚间,珠海万达商管向香港联交所更新了IPO申请材料,并四度递交了招股书,以半年为限,该招股书将于12月28号失效。
根据过往媒体报道,珠海万达商管在两年多以前,以每股25元的Pre-IPO价格筹集了380亿元并与投资人签署了对赌协议,倘若无法在既定期限内上市,不但要赎回380亿,还要支付12%的利息。
眼看上市最后期间将至,珠海万达商管也加速了自救的步伐,将一笔将于明年1月到期的6亿美元债延期分四次支付。
与此同时万达集团也未停止其出售资产计划,其中就包括拟将万达电影剩余股份售予中国儒意等。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期珠海万达商管在和投资人沟通的过程中透露,万达集团拟出售旗下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以换取流动资金,目前在和险资机构洽谈。
对此一位接近万达方面人士称,今年以来万达一直想卖万达广场,只是价格不合适,“其实万达一直在卖万达广场,既为筹资也为做轻资产运营。”
从资产情况来看,万达商管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珠海万达商管共管理472个商业广场,在管建筑面积达6560万平方米,并有181个储备项目,包括163个独立第三方项目。
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珠海万达商管收入分别为171.96亿元、233.81亿元及27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12亿元、35.12亿元及75.34亿元。
“不管是展期还债计划、还是资产的转让处置,万达都是为缓解年底上市的对赌压力,保证充足的流动性。”一位接近万达的知情人士告诉蓝鲸财经。
上述人士透露,在今年6月底第四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之后,珠海万达商管就一直在做“两手准备”,一边在配合港交所推进上市流程,一边与投资者协商谈判关于对赌的300亿元回购款的偿还。该人士还透露,由于万达资产数量多且较为优质,万达向投资者提供了多种谈判方案,目前仍在与投资者持续协商中。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目前,苏州市商品房实行一房一价,申领销售许可前先进行价格备案。实际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备案价销售;低于备案价销售的,低于备案价的幅度,暂无相关限制。”
近日,坊间流传一张苏州市相城区回复网友咨询问题的图片,信息回复的承办单位为相城区住建局。
12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向苏州市高新区住建局反映,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楼盘销售的房源本身属于商品,如果不允许开发商降价促销,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项目出现烂尾的风险。
被称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是否不允许楼盘低于8.5折促销?
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这种要求。
不限制楼盘降价
苏州市相城区的回复出现在苏州市12345阳光便民网站上,登陆该网站搜索“降价”一词,还能显示数条楼盘投诉帖。
有网友反映称,今年8月,在高新区保利时光印象雅苑买到了顶楼中间户,当时说是价格最低。结果,10月30日卖出的同楼层同户型,边户还比中间户便宜6万元,送的礼品也较为丰富。
另有网友称,常熟市(江苏县级市,苏州代管)爱情溪岸项目开盘售价14000元/平方米,今年9月底交房后,开发商即以工抵房的名义低价出售,按照初始6.2折出售,均价低至7000余元/平方米。
常熟市住建局对此回应表示,与开发企业核实了相关情况,开发企业的项目资金紧张,为了回笼资金支付工程款等费用,实行促销。商品房销售价格实行一房一价,成交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价格上下波动属于市场正常现象。
相城区保利云上流光项目此前以8折价格销售,之后直接降到了7.5折,总价一降再降。对此,相城区相关部门回应表示,单纯的打折促销行为不违反规定。
“理论上,苏州市以及下辖县级市都没有要求过网签价格下限,只是今年上半年昆山有两个楼盘接近备案价的7折促销被叫停了,属于个别现象,主要是受到集中投诉的影响。而整体市场降价促销,不是近期的新变化,各家楼盘降价幅度由企业自己决定,没有明文规定。”某大型国资房企苏州公司营销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该负责人还透露,楼盘销售降价幅度不受硬性干预,短期内对开发商回笼资金有一定好处。长期来看,还是要解决市场需求的根本问题。接近年底,苏州很多房地产公司已经不把利润放在第一指标,而是将销售回款作为首要要求,增加现金流才能运转下去。
“不止在苏州,无锡市原来新建商品住宅项目的销售均价也不低于备案价格的8.5折,但现在7.5折也能网签,不过需要提交材料排队处理。”该负责人称。
“不允许企业降价不合适”
去年,“限跌令”是不少三四线城市的重要楼市调控措施之一。但一年市场盘整过后,调控措施已因势而变。
前述苏州市住建系统人士向每经记者表示,现阶段,应该区分开发商的降价行为,是借助年底销售节点组织的阶段性活动,还是常态化降价行为。
“目前的市场形势下,不允许企业降价不合适,我们不能控制企业正常的市场销售行为。”
上海师范大学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灿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控一般而言主要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限制最高价格。对于限制降价的措施,多数城市不会出台。
苏州对于新盘降价行为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基于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商品房阶段性库存较大,企业销售迟缓,资金链趋于紧张。
崔光灿同时提到,开发商的降价节奏也应该有所控制,因为价格变动实际上会造成已购房业主的利益受损。其建议,对于已购房业主,开发商可以从装修、车位或者物业费方面给予一定补贴。
据克而瑞统计,今年1-11月,苏州大市商品住宅的供应面积为728.9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4.7%;成交面积为894.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1.2%。11月单月,苏州大市商品住宅的供应面积为74.8万平方米,环比增加26.1%;成交面积为71.04万平方米,环比增加2.18%。
11月23日,路劲地产在苏州工业园区月亮湾板块的路劲君和居开盘推售123套房源,结果参与摇号选房量为255组,中签率48%。
该项目位于苏州楼市顶流的工业园区核心板块,上半年土拍溢价率15%,创下楼面价之最。但最终入市销售并不火热,开盘当天未能售完。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中指院: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规模仍有下行压力,新开工面积、开发投资或继续回落”的特点。预计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亿平方米左右,同比下降4.9%。短期二手房挂牌量或仍处于高位,需求偏弱下,价格下跌态势预计将延续。
北京市:12月7日,共有1332套产权房摇号,48%房源面向非京籍家庭。该项目销售均价为2.9万元/平方米,为全装修交房,购房人产权比例为70%。
上海市:11月,二手房成交1.41万套,同比下降13%,环比增长6%;成交金额472亿元,同比下降16%,环比增长7%;成交均价40693元/平,同比下降3%。成交价格相比前几个月已基本稳定。
广东省深圳市:11月,二手住宅过户量3133套,环比上涨13%,这也是今年以来深圳第三次过户量超3000套。此前因挂牌价高于政府参考价而被隐匿起来的房源,二手房挂牌价普遍低于参考价。
江西省南昌市:出让4宗涉宅用地,2宗底价成交,2宗流拍,揽金10.74亿元。涉及东湖区老省图、广州路、经开黄家湖板块以及经开北地块。
财联社:有消息称,位于深圳龙华区的富基云珑府项目推出“0.5成首付”活动,剩余2.5成首付由开发商赠送。对此,该楼盘置业顾问表示,项目目前活动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按照房屋备案价计算,首付3成中,购房者只需付0.5成,按照123平米的户型计算,首付只需付50万元即可,但月供压力会比较大;第二种方式是总房款按备案价打7.7折,但购房者需要付3成首付,首付款约180万元左右,月供压力会减少。
每日经济新闻:苏州市高新区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楼盘销售的房源本身属于商品,如果不允许开发商降价促销,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项目出现烂尾的风险。该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苏州市不允许楼盘低于8.5折促销的要求。
万达集团:近期珠海万达商管在和投资人沟通的过程中透露,万达集团拟出售旗下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以换取流动资金,目前在和险资机构洽谈。但万达方面并未透露接触的险资机构为哪家。同时对于珠海万达商管在香港上市的时间,万达方面表示仍无IPO时间表。
C-Bond资讯
12-07 15:08
财联社12月7日讯(记者 梁柯志)国际评级机构穆迪12月6日晚发布公告称,将中国八家主要银行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
上述八家银行分别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穆迪在公告中称,此次调低中国八家银行评级展望。
12月7日,港股上午交易时段,工农中建和邮储五大行低开后微涨,幅度在0.3%-1%之间,股价并未受到消息明显影响。截至发稿,涨幅进一步拉大。
12月7日,香港一大型券商董事总经理对财联社表示,由于香港今年大型基金投资标的的调整,加上上半年内地地方债、房地产风险已经开始释放,内银股已经调整了一波,目前估值较为合理,此次不降反升某种程度可能是利空释放的表现。
财联社记者发现,今年工农中建四大行股价高点均在5月12日,分别报4.4港元、3.31港元、4.54港元、6.89港元,邮储银行年内最高价格也是在5月12日,当时触及5.31港元。
除八家银行,穆迪还一口气降低18家中资非金融企业、18家国有基建企业及其附属公司,以及22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的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称受主权评级展望下调后续影响。
此外,还将26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4家地方国企,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包括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广西投资集团、华鲁控股集团和深业集团等。
在声明称,“穆迪预计,向面临财务压力的实体提供的支持将更具选择性,从而导至国有企业以及地区和地方政府面临进一步压力的长期风险。”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6月14日,穆迪就发布《中国区域性银行 | 资本和资产风险持续存在;政府对银行的支持可能会增加自身的或有负债》报告。
报告认为,城商行和农商行共同构成中国区域性银行,截至2022年底该板块的资产为人民币91.5万亿元(约合13.3万亿美元),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25%。区域性银行的财务实力仍然弱于六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大型同业。政府为减少“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采取了预防性政策措施,并为避免地方信用事件个案引发银行体系不稳定而提供相应的支持,从而缓解了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
随着监管机构不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穆迪预计市场整合将会持续,尤其是在市场较为分散或区域性银行的数量与当地GDP相比偏高的省份。
不过,当时穆迪并未调整相关评级展望。
同时,穆迪还下调香港、澳门的信用评级。对此,据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公报,就评级机构穆迪12月6日将香港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同时确认香港长期信用评级在“Aa3”,特区政府回应称:
“基于香港拥有坚实的信贷实力、财政缓冲空间和庞大的外汇储备,使香港面对外围环境冲击具有充足的缓冲和抵御能力,我们不认同穆迪以香港信用状况与内地紧密相连,以及内地发展可能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为由,而将香港信用评级展望调低至‘负面’的决定。香港与内地不断深化和扩大的经济和金融联系不应成为调低评级的因素。相反,这些联系是香港长远发展的优势。”
万达商管拟调整6亿美元债还款计划 到期后1年内分四次还清2023-11-22 13:58珠海万达商管向投资人透露拟出售一、二线城市万达广场 正与险资接触
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商管)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万达地产国际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发行的 6亿美元债,将于2024年1月到期,由于当前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境外资本市场利率不断上升,公司再融资面临一定困难,且万达商管子公司珠海商管年底前获批上市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为减少公司短期流动性压力,万达商管主动提前进行流动性管理,...
12月6日,澎湃新闻了解到,近期珠海万达商管在和投资人沟通的过程中透露,万达集团拟出售旗下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以换取流动资金,目前在和险资机构洽谈。但万达方面并未透露接触的险资机构为哪家。同时对于珠海万达商管在香港上市的时间,万达方面表示仍无IPO时间表。
万达的商业地产项目主要产品是城市综合体,这种产品模式就是建设一个大型万达广场,旁边配套建设一些写字楼、商铺、住宅等,把配套物业进行销售,用销售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持有的万达广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2023年10月险资机构大家保险曾收购了上海周浦万达广场。
2023年10月,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退出上海万达广场置业有限公司股东名单,上海家昇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芜湖浦煜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联手接盘该公司100%股权。上海家昇管理咨询合伙企业由大家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股90.91%,大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间接持股。
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于2007年11月的上海万达广场置业有限公司是周浦万达广场的项目公司。周浦万达于2009年9月开业,是万达在上海的第二个城市综合体项目。
再早些时候,2023年5月底,大家保险将万达旗下的上海松江万达、西宁海湖万达和江门台山万达三个购物中心间接收入囊中。在收购之前,这三家的大股东均为珠海稳昇,此后的6月1日,珠海稳昇的股东由万达商管变更为上海家商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苏州联家壹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穿透股权后的信息显示,上海家商由大家人寿保险100%持有,而联家壹号则由大家投资控股等5家公司持有。
澎湃新闻曾了解到,万达集团在此前和接触的买家谈判中曾提出,物业项目可以出售给对方,但要求自己有回购权力。对于这一条款,有买家直接选择拒绝。
2023年上半年,万达广场新开业12个,累计开业484个。2023年上半年总租金收入263.2亿元,同比增长4.5%;净租金130.1亿元,同比增长7.2%;可比万达广场净租金同比增长3.8%。出租率98.2%,租金收缴率100%。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时间:2023-12-07 09:24:39 作者:李晓青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随着老龄化快速演进,积极应对社会养老显得日益重要。不久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五篇大文章”,其中就包括养老金融。
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金融产品,保险版“以房养老”在服务特定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不过,自2014年6月启动试点以来,“以房养老”保险产品累计承保200多单,仍显“叫好不叫座”。8年多以来,这一业务似乎尚未走出探索状态,但市场早已“时不我待”,不仅老龄化加速,而且房地产形势发生了新变化,《民法典》也已落地实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房养老”业务应该如何捋顺相关环节以破解难点,进一步发挥应有价值?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客户、业界人士及专家,尝试找出解题的线索。
200多单“有话说”
保险版“以房养老”,即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
为开创养老保障新途径,原中国保监会于2014年6月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武汉等4个城市,为有房产但没有足够养老金的老年人提供了一种养老选择。
该业务的操作方式是,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并按照约定条件领取养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产处置权,处置所得将优先用于偿付养老保险相关费用。
2015年3月,幸福人寿的首款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幸福房来宝”获批上市销售,标志着“以房养老”试点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2018年7月31日,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正式扩大到全国范围。
据记者了解,8年多以来,共有4家保险公司获得了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的资格,但仅有2家保险公司推出相关产品,而目前实际批量开展业务的仅有幸福人寿1家。幸福人寿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该公司“以房养老”业务聚焦于老年人居家养老、增加养老金收入和终身领取等三大养老核心需求,目前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苏州、大连、杭州、深圳和成都共计10个城市。
从规模来看,目前“以房养老”业务量较小。幸福人寿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共有214位老人(147户家庭)参与“以房养老”项目,平均投保年龄71岁。幸福人寿已发放养老金9700余万元,参保客户人均月领取养老金近8000元,抵押房产总值近4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养老与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长朱铭来对记者表示,“以房养老”业务开展8年多以来所取得的进度并不令人意外,这项业务的推广在国内面临很大难度,可以理解保险公司对此普遍持有的谨慎保守态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涉及财产遗赠权利的新型分割,挑战了传统的‘养儿防老’理念,老年人及其子女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朱铭来说。
“以房养老”较小的业务量,当然也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切。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主任雎岚向记者分析了需求端老人群体的考量。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人对反向抵押房产这一金融概念心存疑虑,加之保单条款设计相对复杂,流程繁琐,因此老人群体的接受度不高;另一方面,房屋市场存在价格波动风险,依据现有的保单条款,老人未来领取的养老金是以投保之时的房屋评估价值为依据的,一旦确定即不可更改。如果未来房价上涨,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势必低于预期,因此降低了购买意愿。另外,部分老人有其他来源的养老金,比如社保、家庭支持等,单一养老金的补充可能并不一定解决痛点。
尽管如此,考虑到“以房养老”业务稍显复杂,市场参与主体过少,供给侧严重不足,加上房地产市场面临新形势,因此有的观点认为该业务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属难能可贵。
“目前,‘以房养老’业务的销售情况是符合我们预期的。”幸福人寿相关人士称,总体来看,“以房养老”业务改善了特定老年群体晚年的生活质量。所谓服务“特定老年群体”,意味着它不是大众化产品,而只是少数老人愿意接受的小众产品。作为市场化手段运作的一种补充养老方式,“以房养老”能让老人们多一种养老选择,是社会保障养老之外的一种补充。更进一步说,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仅仅是“以房养老”的一种形态,不会改变主流的社会养老模式。
潜在需求不小
“这种方式很大地改善了我的养老生活品质!”在上海杨浦区控江路一套48平方米的老房子里,88岁的陈大爷神采奕奕地对记者说,这是他名下唯一住房。
“当时在报纸上看到‘以房养老’保险的报道,我就记住了。”陈大爷说,他自己是工薪阶层,子女条件也一般,房子是自己最大的资产。2017年,经过一系列评估后,82岁的陈大爷成为上海第一批尝试“以房养老”的老年人。此后每年8月30日起,保险公司会自动将钱打到陈大爷的账户里,这成为他安享晚年的重要费用来源。
陈大爷也是上述214位参保老人中的一位。“以房养老”的市场基础很明确,适用用户也存在精准范围,解决了部分特定老年人群体的刚性需求。虽然“以房养老”业务在世界各国都属小众业务,但是它的潜在需求并不小。
根据幸福人寿统计,该公司迄今接到主动咨询以及接触的客户群体已经接近4000户。
“自2015年3月公司开展业务以来,接待过数千名有投保意向的老人。”幸福人寿相关人士介绍,从目前参保老人情况看,不仅有空巢、孤寡、失独老人,还包括支持父母投保的有子女家庭,其中无子女家庭占投保总数一半,面对房产无人可继承或退休金很低的现状,“以房养老”是刚性需求,对特定老年群体晚年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显著的改善作用。
整体上,已参保客户对“以房养老”业务满意度较高。幸福人寿上述人士称,目前该公司不曾接到任何形式的投保客户投诉,甚至有几户老人担心公司亏钱,曾提出将房产遗赠公司,体现出老年人对“以房养老”产品的认可。
从地域来看,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以及西部的重庆地区是“以房养老”受较多关注的地方,这也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老人的心态相对开放,更容易接受新观念。
供给面临三大难题
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77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34.9%。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和传统养老观念的逐步转变,“以房养老”的市场空间可能进一步加大,但该业务也面临着较为明显的现实难点。
总体而言,业务本身的复杂性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从业务流程来看,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一项涉及主体相当多的复杂业务。由于房产在家庭资产中的占比相当重,其中不仅涉及各种评估、公证、法律事宜,还有复杂的家庭人情问题,因此在业务开展中会牵扯到多个环节和外部机构。
据幸福人寿的业务经验,正常情况下,一单反向抵押业务顺利走完流程最快也要两个月的时间。截至目前,耗时最长的一单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从投保意向达成到所有流程完成,共计9个月。
朱铭来提及,房产估值本身是一项艰巨的工作,目前整个行业缺乏科学的定价体系,这是开展“以房养老”业务的基础。理论上,其他金融机构也可以开展该项业务,保险公司的优势在于精算技术。不过,目前的精算规则并未明确,成为阻碍该项业务规模化的另一要因。
对于供给端的保险公司来说,推进“以房养老”显然面临着较大的现实压力。幸福人寿相关人士表示,当前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以房养老”项目周期长、前期现金流压力较大。不同于传统保险业务形态,幸福人寿“以房养老”业务属于创新型业务,除非客户提前赎回,一般情况下只有客户身故后公司才能实现债权、结算收益,因此短期内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也不能在当年度销售业绩中产生直观的价值体现。业务前期现金流压力较大,财务投入产出比较低,也对偿付能力有所影响。基于偿付能力的压力,公司也无法大面积开展此项业务。
二是房价波动风险日益严峻。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的周期较长,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在此期间,房价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房价波动较大,导致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对于房产未来价格走势产生认识上的差异,这也是导致“以房养老”业务难以顺利推广的原因之一。
雎岚在分析保险公司业务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时,也提及了房产价值因素。“以房产价值波动为例,保单存在一定的定价风险,如果承保之后房产标的的价格开始下跌,保险公司仍然需要依据合同约定按时给付养老金,在未来可能会面临亏损。”雎岚说。
三是关于房屋债权的确认。《民法典》实施后,公证遗嘱效力不再优先。公证遗嘱效力存在被临终前最后一次有法定效力的遗嘱覆盖的可能,房屋债权的实现也容易遇到阻碍,保险公司实现权益也受到挑战。保险公司需要提前在老人生前面访时开展必要的提醒和教育,即老人另设遗嘱变更房产继承人前,一定要通知公司履行变更程序,方视为生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执行困难。
如何破局?
雎岚认为,为解决“以房养老”业务开拓难,可以提升保单设计的灵活性,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房价变化风险。同时,参照国际经验,政府可以出台制定相关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比如由政府出面担保,进而降低因房价波动等原因而引致的参与主体风险。
幸福人寿“以房养老”业务负责人坦言,这个业务亟待国家政府从财税方面给予扶持机制,鼓励试点业务健康发展。比如,针对反向抵押业务产生的贷款利息收入免征相关税费,以及针对涉老业务免除房产交易环节的税费等。
该负责人还呼吁有关方面对“以房养老”业务链条的相关环节给予保障。例如,在抵押权与解押处置方面,由于“以房养老”业务抵押权在先,房产处置在后,保险人与继承人办理继承过户须先解押房产,解押后如何保障抵押权人顺利实现债权,需要政策在房产登记管理条例等方面予以明确。另外,还有物权与继承权的问题,处置时继承人若无生活来源、无生活能力时,房产抵押物无法行使处置,或者基于公民居住权,继承人若对抵押房产占用不腾房,执行中继承法的继承权与他项权的矛盾将影响债权顺利实现。
此外,雎岚认为,在老龄化日益加深的当下,不仅存在“养老贵”,还存在“养老难”的问题。通过保险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保险公司可积极考虑提供相应的养老配套服务,比如房屋“适老化”改造、老人照护服务等,以应对“养老难”的问题。具有温度的服务,不仅可以增加既有客户黏性,也可以吸引潜在客户,从而有效应对养老的双重痛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赞同来自: muyeshancai
券商中国:11月,北京、深圳、广州、上海四个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均环比回升,其中,北京环比增长17.8%,深圳环比增长12.9%,广州环比增长8.77%,上海环比增长7.12%。业内人士认为,11月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回升,主要原因是10月受国庆假期影响基数低。同时,深圳11月23日新落地的“普通住房认定标准”、“二套首付比例下降”政策给市场注入信心,对二手房市场活跃度产生积极效果;广州9月20日部分区域放开限购的政策利好影响持续,带动购房需求陆续释放;上海成交量则是“以价换量”换出来的。
中指院:11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412.8亿元,环比增长49.4%;房地产行业信用债融资311.5亿元,同比增长37.6%,环比增长108%。
上证报:前期部分二手房出现短暂“捡漏价”,成交量回升后,二手房挂牌量重拾降势,“捡漏期”或趋向终结。11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为12545套,环比增长17.8%,同比增长16.7%,北京楼市这种回暖态势有望强化。
上海市:今年第四批次首轮土拍共出让8幅涉宅地块,最终3幅地块触顶摇号成交,1幅地块溢价成交,4幅地块底价成交,成交总金额约为148亿元。目前房企开始“斤斤计较”了,成本、利润都会精细测算,不会做冒险之举。
文章引自「本文来源:中国网财经」2021-08-02 19:27历史真是不能翻出来看
穆迪又下调评级 谁是做空恒大的幕后推手
8月2日,受到世界500强排名大幅提升、腾讯重金增持等利好消息刺激,恒大系股票全线大涨,恒腾网络大涨48%,中国恒大涨7.79%,恒大汽车涨9.6%,恒大物业涨2.7%。
正当空头遭遇重创之际,境外机构又一次“恰到好处”地发布唱空声音。今日傍晚,穆迪宣布再次下调恒大评级,距离上一次(6月30...
@凡先生
大公国际维持中国主权信用等级 评级展望稳定
12月6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报告称,维持中国本币主权信用等级为iAAsc+、外币主权信用等级为iAAAsc,评级展望稳定。大公国际表示,在货币、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同合力作用下,中国经济将持续恢复向好。中国各级政府债务负担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加之经济的平稳恢复,政府仍具有充足的财政空间,保障了中国政府很强的本币偿债能力。中国总外债规模处于很...
12月6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发布报告称,维持中国本币主权信用等级为iAAsc+、外币主权信用等级为iAAAsc,评级展望稳定。大公国际表示,在货币、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同合力作用下,中国经济将持续恢复向好。中国各级政府债务负担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加之经济的平稳恢复,政府仍具有充足的财政空间,保障了中国政府很强的本币偿债能力。中国总外债规模处于很低水平,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庞大的外汇储备以及净债权国地位保障了极强的外币偿付能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是中国信用评级与风险分析研究的专业机构,是面向全球的中国信用信息与决策解决方案的主要服务商。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作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和市场最具影响的创建者,大公具有中国政府特许经营的全部资质,是中国认可为所有发行债券的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估的权威机构。
赞同来自: 李小兔bunny 、Phecda 、perplex88 、muyeshancai
穆迪又下调评级 谁是做空恒大的幕后推手
8月2日,受到世界500强排名大幅提升、腾讯重金增持等利好消息刺激,恒大系股票全线大涨,恒腾网络大涨48%,中国恒大涨7.79%,恒大汽车涨9.6%,恒大物业涨2.7%。
正当空头遭遇重创之际,境外机构又一次“恰到好处”地发布唱空声音。今日傍晚,穆迪宣布再次下调恒大评级,距离上一次(6月30日)下调评级,不过短短33天。
如此短时间内接连下调评级,到底是恒大基本面急剧恶化,亦或穆迪本就是恶意做空的幕后推手?
从基本面来看,穆迪再次下调恒大评级显然站不住脚。
销售业绩方面,克而瑞数据显示,恒大前7月销售超4000亿,权益销售3806.8亿,位列行业首位。降负债方面,恒大半年已实现了一条红线变绿,有息负债降低了近3000亿。多元产业方面,恒大物业发布盈喜预计半年净利增长70%,恒腾网络更获腾讯重金增持。
数据清晰地证明,在穆迪上一次下调评级后,恒大基本面不仅没有变坏,反而是持续向好。显而易见,此次下调评级,不过是穆迪为境外对冲基金恶意做空助一把力。
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恒大未平仓卖空数为2.9亿股,平均成本7.26港元。随着恒大利好消息不断释放,推动股价持续上涨,很可能击穿空头7.26港元的成本线陷入亏损。
所以不难理解,只要恒大股价出现大涨,总有境外机构发声或者谣言散播,帮助空头挽回失地。
以不久前的广发银行风波为例,7月16日中国恒大当日大涨9.5%,收报于9.59港元,高于当时空仓平均成本9.469港元。下一个交易日(7月19日)的一大早,某境外媒体便对外发布了早就准备好的“广发银行向法院申请冻结恒大地产等1.32亿元银行存款”的旧闻,被通过自媒体大肆炒作发酵,达到做空股价的目的。
数据显示,7月19日,中国恒大做空比例狂飙至25.49%,做空金额2.38亿港元,股价放量大跌16%,7月20日做空金额2.38亿港元,股价再度大跌10.23%。而在7月19日前的五个交易日,中国恒大平均每日做空金额仅为6100万港元。
类似的“骚操作”,跟去年9月底恒大遭遇的那场1300亿战投风波,可谓如出一辙。当时配合着一份真假难辨的文件,网络冒出大量恒大经营危机的谣言,境外对冲基金同时疯狂做空恒大,当天中国恒大股票的做空金额是谣言流传前正常做空金额的130多倍,成交额是平日成交额的30多倍。
先造谣、再做空,这早已是做空机构惯用的伎俩。实际上,穆迪在国内口碑早已“声名狼藉”。2016年,穆迪、标普将中国主权债务评级从稳定变成负面,充分显示出这些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无知和分析逻辑的混乱,理性的投资者不应轻信它们的一面之词。
当然,任由风暴再大、谣言再凶,最终能否化险为夷,还是要看恒大降负债的决心和实力。如今各项经营数据的不断好转,投资者的信心逐步恢复,相信恒大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我们要给这个逐梦者以信心和宽容--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图片由恒大集团授权使用)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一是积极安排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
二是督促地方加强资金统筹;
三是进一步完善地方税税制。
总的看,房地产市场下行给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带来的影响是可控的、结构性的。
中诚信国际:维持中国主权信用等级AA+g,评级展望为稳定。2023年中国经济仍表现出较强韧性,中国政府的财政空间仍充足,国债增发亦为地方腾出可支配财政空间。同时,中国政府对于新动能领域的坚定支持将支撑中长期经济的增长,充裕的外汇储备和对短期外债较高的覆盖率亦对主权信用实力提供较好支持。未来仍需持续关注控制新增和化解隐性债务的进程以及大国博弈背景下不断演变的地缘政治风险。
前几年外资几个评级机构集体下调某中国巨头企业的评级到B(中等偏下,很不好),当时国内三大评级机构中诚信、大公、联合发声力挺,一致给了这家中国公司AAA评级,国内舆论一片喝彩。
可是那家公司......是恒大呀 引自WX-猫笔刀
中国证券报:证监会将严打违规减持,重拳打击财务造假。据悉,证监会将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并将结合全面实行注册制新的市场形势,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管、稽查处罚的有机衔接,提升线索发现和案件办理效率,集中力量查办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市场关注、性质恶劣的大要案,压实上市公司主体责任,推出中国特色公司治理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财联社: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最新透露称,近日,银行与房企进行了一对一走访或座谈。至此,六大行在近期均与房企就需求等情况进行了交流,通过加强银企对接,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业内分析称,近期商业银行密集召开房企座谈会,释放支持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的积极信号,有望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利好银行业涉房资产质量的改善。
经济日报:专家表示穆迪调整我国评级展望有失偏颇。日前,穆迪评级公司发布对我国最新主权信用评级结果,维持我国A1的评级,但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业内专家指出,穆迪报告对于中国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理解存在明显欠缺,结论有失偏颇。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全面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安全等综合性更强的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有所凸显。但穆迪作为一个外在观察者,对于中国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理解存在明显欠缺。
广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经纪服务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称,房地产中介机构要合理降低住房买卖和租赁中介服务费用。鼓励按照成交价格越高、服务费率越低的原则实行分档定价。引导由交易双方共同承担中介服务费用。房地产中介机构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实施价格欺诈。
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对地方债务风险,坚持疏堵并举,支持地方政府降低债务成本、缓释偿债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合理融资需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支持力度;强化业务“一盘棋”统筹、风险“一本账”管理,高度警惕苗头性、倾向性风险,切实把防范化解风险任务抓实抓好。
上海市:今年以来,上海的土地均成功出让,截至12月5日,土地出让收入合计为1986.32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一。
北京市:11月,一二手房总网签量16954套,环比上涨7.1%;其中二手住宅网签12545套,环比上涨17.76%。当前,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处在荣枯线附近,市场趋稳的态势渐显。
澎湃新闻:12月5日,上海第四批集中供地首轮公告地块开拍。上海城投12.64亿元竞得上海杨浦平凉社区宅地,溢价率9.72%;普陀区北新泾产业园区宅地经过43轮竞价,由越秀地产触及最高限价47.85亿元竞得,溢价率10.0%。
赞同来自: 云月至文 、闲菜 、风弦 、好奇心135 、乐鱼之乐更多 »
近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穆迪评级公司下调我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问:12月5日,穆迪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请问财政部对此有何看法?
答:穆迪作出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决定,对此,我们感到失望。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在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减弱的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尤其是三季度以来,积极变化进一步增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持续发挥积极作用,预计四季度中国经济将保持回升向好态势,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与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相适应,财政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9%,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增长11.9%。这得益于今年以来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带动。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3.9%,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健康、农林水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地方财政收入普遍保持正增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1%,近半数地区增速达到两位数。这些事实均表明,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正在发挥作用,中国有能力持续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穆迪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财政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记者问:穆迪指出了我经济增速放缓风险,如何看待今年及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情况?
答:今年是中国经济从疫情冲击中恢复的第一年,成功顶住了来自国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不同季度之间经济恢复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持续回升向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不断提升,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29.8%,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近期,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预测都显示,中国可以实现增长5%的预期目标。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有强大的国内市场,14亿人口,4亿多的中等收入群体,需求潜力很大;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疫情疤痕效应逐渐消退,经济循环将进一步畅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有序转换,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这些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记者问:地方债务问题一直受国际评级公司高度关注,这次穆迪又特别提出这方面的担忧,请您谈谈相关看法?
答:近年来,通过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持续努力,我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无序举债的蔓延扩张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处置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35.1万亿元,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5.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61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GDP初步核算数121.02万亿元计算,全国政府法定负债率(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为50.4%。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一是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监管,加强数据比对校验,努力实现全覆盖。二是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硬化预算约束,要求严格地方建设项目审核,管控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强化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三是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依法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坚持分类审慎处置,纠正政府投资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中的不规范行为。四是健全监督问责机制。推动出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度办法,坚决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省级政府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继续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终身问责、倒查责任。从执行情况看,经过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风险得到缓释。
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财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一是持续规范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二是规范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三是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记者问:穆迪提出了房地产行业调整对地方财政的影响问题,您怎么看?
答:我们高度重视地方财政运行情况,多措并举支持地方财政平稳运行。一是积极安排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有力支持。二是督促地方加强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避免损失浪费,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进一步完善地方税税制,逐步建立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体,土地出让收入是毛收入,收入减少的同时,也会相应减少拆迁补偿等成本性支出。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影响,房地产相关税收有所下降,但其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没有大幅回落。总的看,房地产市场下行给地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带来的影响是可控的、结构性的。
来源:财政部微信公号 2023-12-05 16:51
随着楼市房产评估价下调,此前部分将房贷置换经营贷的客户将遭遇到期续贷“价格差”。在深圳从事金融工作的李玎(化名)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年初,他通过中介将原本利率为6.0%的房贷转为3.8%的经营贷,3年到期。而近期,随着他所在楼盘的市场价多次下调,他开始担心未来续贷时的可贷金额严重缩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时办理“转贷”业务时,房产的评估价为1000万元,银行按照评估价的七成放款,经营贷的贷款金额约为700万元。但目前房产评估价已经降至850万元,按照评估价放款,预计只能续贷595万元。贷款金额前后有近100万差额。
与李玎有类似担忧者不在少数。在去年的提前还贷潮中,部分客户通过贷款中介,使用经营贷置换房贷。近期,部分转贷者即将面临首轮“续贷”,评估价下调导致的价格差风险初步显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本轮经营贷转贷降息高峰期在2022年,按还款期限3年估算,到后年预计将会迎来转贷者续贷高峰期。已有中介机构开始提前“备战”,通过提前“续贷”等方式提供弥补未来差额的方案,不过,续贷过程中也会有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评估价下调
今年,市场二手房价格持续下降,评估价也频繁下调。以深圳为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深圳10月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1.3%。乐有家数据显示,今年7~10月,每月都有超六成的房源以低于参考价的价格成交。
一名深圳房地产中介指出,尤其是近两个月,此前市场价有虚高的“网红盘”价格跌幅明显。一些新盘扎堆的区域,部分二手房甚至直接“腰斩”。
房价下降后,评估价也“跟降”。一名深圳某银行个贷部客户经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评估价基本都是动态调整。银行有合作的评估机构,会根据在售房产挂牌价、成交价等数据适时调整评估价。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目前由于市场行情变化,部分区域楼盘的评估价已经大幅下降。例如福田华强北某小区,一套60平方米左右的房源。2023年初评估价在680万元,现在已降到452万元,下调约227万元。宝安新安的一套90平方米二手房源,评估价也从4月的700多万元降至635万元,下降70余万元。
记者综合多个中介机构提供的房源评估价变动表来看,今年深圳热门区域挂牌房源的银行评估价降幅不一,多在5%~50%之间。
由于深圳内的银行大多是按照评估价的七成放贷,这意味着可贷金额基本也与评估价等比例缩水,借贷者在续贷阶段面临较大差额。以上述华强北某小区为例,此前680万元的评估价可贷款金额约476万元,而现在评估价下调至452万后,可贷金额仅为316万元。这也意味着时隔一年多,可贷金额的差额就达160万元。
经营贷续贷有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已有中介提前推荐“续贷”业务。
与李玎一样,在深圳的李明2022年初将房贷置换为经营贷。转贷降息时,房产评估价为594万元,当时贷款金额415万元。置换后不久,他购置的房产价格大跳水,评估价已降至550万元,可贷金额为385万元。前后可贷金额差额在30万元。
近期他收到了中介的电话,建议进行提前“续贷”以锁定评估价。据该中介介绍,这种“续贷”并不是在同一家银行直接申请延长借贷年限,而是通过“以贷还贷”进行二轮置换。即先由中介垫资“过桥”提前将原本的经营贷结清,再找一家新银行重新借入等额经营贷。
“如果后续评估价持续再降低,至少可以保证5年内不用面临续贷时的价差。”李明介绍,近期的经营贷利率低于2022年年初,相对“划算”,利息支出也有相应减少。但他也担心,未来5~10年如果房产评估价继续走低、经营贷利率上行,或许会面临更大的财务窟窿。
广东一名助贷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如名下有实际经营企业,流水满足要求,则抵押贷款额度可有一定上浮。记者向多位银行人士求证,一名城商行人士表示,如果信用资质好,流水充足,或可上浮到评估价的九成,但目前这种产品较少。另一国有大行人士认为,中介口中“上浮”的部分,可能是组合了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上述中介提及的提前“续贷”、上浮贷款比例等方式,有饮鸩止渴的嫌疑,续贷过程中也有诸多风险。一方面,提前续贷同样需要中介垫付“过桥资金”,短时间内产生高额成本;另一方面,“以贷养贷”、违规使用经营贷,一旦在审查中被发现,则有“抽贷”风险。
原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此前也发布提示,经营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息、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经营贷的期限较短,还款要求也很不一样,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借款人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本金,可能产生资金链断裂风险。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主动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重大转型,
战略上,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策略上,弱化房地产市场风险水平,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外溢,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
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中国恒大:12月4日,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清盘呈请聆讯再次延后至明年1月29日。从2022年6月至今,中国恒大清盘呈请聆讯已经是第七次延期。日前,沽空机构GMT Research发布了一篇针对中国恒大的最新报告表示,恒大可能从来没有盈利过。对此,中国恒大回应,该报告并无实际依据,会稍后对该报告的内容作进一步澄清。
国资委:12月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推进中央企业巡视整改专项治理工作专题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聚焦“四个领域”,即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坚决防范化解中央企业金融板块业务风险问题,同时要全面研判企业金融板块整体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风险一旦露头就要果断出手将其消灭在萌芽、阻断在早期,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中证报:前11个月,用作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已发行逾3.6万亿元。年底前将有万亿元级2024年新增专项债限额提前下达,助力明年经济平稳开局。当前,多地正积极推进明年重点项目谋划工作,以期争取专项债资金支持。
经济参考报:近期,各地集中启动新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在专项债资金及银行配套贷款跟进,以及年底前5000亿增发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会对基建投资形成有力支撑。预计年底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稳、小幅上行。
上海崇明区政府:印发《崇明区旧住房成套改造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改造对象为本区不成套职工住宅及小梁薄板房屋,共3.3万平方米,其中小梁薄板房屋1.1万平方米,不成套职工住宅2.2万平方米,主要涉及城桥镇、堡镇、庙镇、向化镇和长兴镇。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到2027年底,全面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到2032年底,全面完成不成套职工住宅改造。本区不成套职工住宅及小梁薄板房屋采取的改造方式分为改造类和征收类。其中,改造类主要包括贴扩建、加层、内部分隔、原址复建等;征收类主要包括协议置换。
中证网:临近年末,成都、苏州、北京等热点城市密集招拍挂土地,成交整体分化明显。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新增土地使用权,房企拿地积极性有所提升。从布局区域看,企业热衷于在长三角拿地,上海、西安、杭州位列前三。
广东省深圳市:11月,全市一手住宅成交2773套,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4.5%;二手住宅成交3133套,同比增长44.5%,环比增长12.9%。一手住宅成交量创5个月新高,二手住宅成交量创7个月新高。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3宗涉宅用地因故终止出让,此前,3宗地块已两度延期出让。均采取“限地价+摇号”方式出让,共计土地起始总价40.6亿元。
天津市:三宗地块底价成交,分别位于河东红星路、滨海黄港、滨海大港,总成交土地面积约16.16万平方米,成交总价共计9.64亿元。滨海新区的2宗地块均未设置土地最高限价。
券商中国:在提振资本市场信心、金融强国等呼吁下,各路资金在持续逢低布局A股。除了市场高度关注的ETF外,私募基金和外资机构也是当前布局A股的重要力量。市场人士指出,三大力量集体做多,成为中国股市长牛慢牛的坚实基础。而从五到十年维度看,100多万亿元居民储蓄中的20%左右(即20万亿元-30万亿元居民储蓄)未来还会进入到权益市场中。
赞同来自: 量化投资先锋 、robin8848 、好奇心135 、李蓓玲
经济观察报:多位银行人士表示,目前商业银行并没有收到任何白名单相关文件。也有个别银行从业人员称,监管方面确实草拟了一份涉房贷款的企业白名单,但这份名单更多是一种参考。对外界传言的“为白名单房企发放无抵押流贷”等消息,多数银行和房企人士均表示可能性不大。一位区域银行人士表示,目前为房企提供流动资金贷款仍被视为违规,如果传言属实,意味着需要对原有监管体系进行调整。
财联社: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一批罚单,银行及理财子共吃至少20张罚单,包括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渤海银行、宁波银行、民生银行被罚,违规原因多聚焦在贷款相关业务、内部人员管理不力、房地产相关业务等方面。专家认为,违规事项不仅仅是一家、两家理财公司的问题,是需要整个行业去思考关注的问题,接下来监管针对理财子公司开出的罚单还会继续增加。
蓝鲸财经:广发银行召集6家民营房企开会,此次参会企业均为民企,分别为新希望、雅居乐、碧桂园、新城、万达、万华。据了解,会上房企各自提出了自身诉求,同时广发银行也表态将对各房企择优进行支持。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前由浙商银行、建行、交行邀约参与座谈会的名单不同,此次广发银行邀约参会的房企名单中首次出现“出险”房企碧桂园,而这也是碧桂园首次参加此轮银行与房企的座谈会。
券商中国:继10月环比涨幅大幅回落后,11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环比转降。数据显示,11月,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环比降低4.1%,近六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降低,其中,有25家房企的单月业绩环比降幅大于30%。业内人士认为,11月多地市场情绪走弱,前期政策效果持续性不足。12月恰逢房企业绩冲刺季,供应有望持续回升,预计整体成交环比有望止跌回升。
赞同来自: yaluts
财联社11月30日讯(编辑 刘晨)昨日,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龙地产”)再次公告违约称无法偿付票据利息,相关美元债应声折价18%。这也是自去年7月未能兑付本息后,公司的第二次违约。财联社观察截至今年6月,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对流动负债的覆盖率为1%。
宝龙地产再违约,相关美元债大幅折价18%
11月29日,宝龙地产发布公告称,2025年4月到期的1591.625万美元票据项利息应付日期在10月30日,宽限期30天,但截止于公告日(11月29日)公司仍然无法支付。
宝龙地产在公告中表示,对于本次无法付息构成的违约事件,公司将立即探讨债务解决方案,维护持有者的利益。面对复杂的地产经济形势,公司将努力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按时交付,为可持续发展保障现金资源。
公告发布后,今日宝龙地产发行的美元债跌幅最大的PWRLNG 5.95 04/30/25下跌了18.036%,现价基本在7美元左右,收益率最高的达到了353.87%。
实际上本次无法支付利息并不是宝龙地产首次违约, 2022年7月,宝龙地产宣布7月25日到期应付的2022年第四批票据应付本金余额及利息2129.4万美元未能按日偿付,同年11月8日将到期的第二批票据也有偿付不确定性。并在当月发起了两笔美元票据的交换要约,最后达成了1.79亿美元和2.63亿美元票据交换。
公司盈利同比减少近千万,流动性堪忧
今年下半年公布中期财报之前,公司曾发布盈利警告: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利润折人民币同比下降了8亿~10亿元左右。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地产行业的经营环境严峻;结转体量减少导致销售物业确认收入和溢价减少;计提减值和外汇波动;以及投资公允价值损失等原因造成。
财联社根据Wind公开数据梳理,截至6月30日,宝龙地产的总资产规模为2259亿元,其中流动资产1252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规模89亿元。总负债规模为1636亿元,资产负债比72.43%,有形资产/带息债务比率0.64。从其盈利质量看,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1亿元,营业利润同比减少8亿,净资产收益率0.23%。
根据上半年公司的财报情况来看,公司确实存在流动性压力。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对流动负债的覆盖率为1%,速动比率为0.42。
对于宝龙地产目前的信用质量情况,2022年3月标普将宝龙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由“BB-”下调至“B+”,展望“负面”,并将其未偿高级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由“B+”下调至“B”。随后,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标普暂停了上述所有评级。
2022年7月穆迪下调宝龙地产评级从Caa1至Caa2,展望负面。此后宝龙地产没有其他评级意见更新。
(刘晨)
赞同来自: 李蓓玲
时间:2023-12-01 05:18:44来源:中国证券报
上交所11月30日消息,近日,上交所组织召开了沪市房企座谈会,保利发展、大名城、华发股份、金地集团、迪马股份、新黄浦、中华企业、京能置业等八家沪市房企及申万宏源、国金证券两家保荐机构参与。
座谈会上,各参会房企表示,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支持政策,融资环境逐步改善,积极因素正在积聚,房地产市场规模保持稳定,房企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但与此同时,房企生产经营和投融资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各方持续落实政策要求,切实推动解决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阶段性问题。据悉,与会房企还对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诉求。
上交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与各方加强协同,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和并购需求;同时,服务房企利用好资本市场工具,积极探索“三大工程”等项目落地实施的具体路径,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据介绍,本次座谈是上交所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进一步支持和推动沪市房企通过融资和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质量,化解风险,落实关于支持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的相关政策安排。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住建部:今年1—10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8万个,占全年计划开工数的99.6%,惠及居民870万户,浙江、河南、黑龙江、青海等24个省份全部开工。
南京公积金中心: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住房公积金政策的通知》,宣布自12月1日起第二次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最高可贷额度,由现行的30万元/人、60万元/户,提高至50万元/人、100万元/户。扩大加装电梯提取住房公积金支持范围,简化提取手续。将《关于优化南京市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款相关规定的实施细则》实施期限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
澎湃新闻:包括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近日密集召开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银企座谈会,落实三部门与金融机构座谈会会议精神,听取房企融资需求,开展项目对接。据悉,近期还有多家主要金融机构与万科、碧桂园、龙湖、绿城等非国有房地产企业开展座谈,加强沟通交流,加快解决企业合理诉求,改善房企融资环境。
**
上交所:近日,上交所组织召开了沪市房企座谈会,保利发展、大名城、华发股份、金地集团、迪马股份、新黄浦、中华企业、京能置业等八家沪市房企及申万宏源、国金证券两家保荐机构参与。本次座谈是上交所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进一步支持和推动沪市房企通过融资和并购重组等方式,提升质量,化解风险,落实关于支持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的相关政策安排。**
中指院:1-11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57379.0亿元,同比下降14.7%,降幅环比扩大1.6个百分点。11月单月销售额同比下降29.2%,环比下降0.6%。销售额超千亿房企1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百亿房企108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
北京市:土地市场在12月将进入土拍密集期,将陆续出让9宗地块,起拍总价214.6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其中大兴3宗地块,昌平、房山、门头沟、顺义、丰台、石景山各1宗。
赞同来自: muyeshancai
11月29日晚间,*ST天山(300313.SZ)发布重大事项公告,披露董事长失联。与此同时,“早教第一股”美吉姆(002621.SZ)也公告了董事长失联事项。
中植系高管背景
11月29日晚间,*ST天山披露公告显示,近日上市公司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均无法与公司董事长马长水取得联系,经与马长水先生家人沟通,截至目前,公司尚不确定无法与马长水取得联系的具体原因。
根据*ST天山2022年年报显示,马长水1964年2月出生,
曾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
新湖财富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席总裁;
中植财富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助理兼投资总监;
天山生物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风控官。
现任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深圳市宇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
天山生物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
*ST天山表示,马长水先生除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及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外,未担任公司其他职务。
同时,另外一位上市公司也公告了董事长失联事项。
11月29日晚间,美吉姆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近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均无法与董事长马红英取得联系。经与马红英家人沟通,截至目前,公司尚不确定无法与马红英取得联系的具体原因。
2022年7月出任美吉姆董事长的马红英,曾于2015年8月1日加入中植集团任财务总监,2022年11月25日终止任期。
根据美吉姆2022年年报显示,
马红英曾就职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现任大连美吉姆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中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珠海横琴安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
美吉姆表示,马红英女士除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外,未担任公司其他职务。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董事会仍有8名董事正常履职,其中独立董事3名,符合法定最低人数。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董事会的运作和公司的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ST天山筹划控制权变更
今年10月,ST天山走出了连续十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00%的行情,刺激股价的主要原因是该公司公告了控制权的变更预期。
10月8日,ST天山控股股东湖州皓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拟转让作价约2.14亿元的股份,外加通过表决权委托的方式,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给中电投新农创科技有限公司及/或其关联方。若交易完成,*ST天山控股股东将变为中电农创,实控人将由解直锟(已故)变为无实控人。
另外,在11月份,美吉姆刚刚经历了一场内斗风波。
11月16日,在美吉姆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以刘俊君为代表的创始团队,与控股股东“中植系”旗下的珠海融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下称“珠海融诚”),争相罢免各方董事。尽管这场风波珠海融诚罢免了刘俊君的董事席位,但随着董事长马红英的失联,美吉姆董事是否会有新变化也尚未可知。
此前,11月22日下午,中植集团在小程序公告板块发布致投资者的公开信,为中植集团相关产品陆续发生实质性违约向投资者致歉。中植集团向投资者表示,2021年12月18日、中植集团实控人解直锟猝然离世,多位高管和核心人员先后脱岗或者离职,加之集团及旗下企业高度依附于原实控人决策,导致内部管理面临失效状态。
中植集团表示,通过中介机构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发现,按照中介机构模拟合并口径测算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由于集团资产集中于债权和股权投资,存续时间长,清收难度大,预计可回收金额低,流动性枯竭,资产减值情况严重。同时,由于债务规模巨大,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约为4200亿元-4600亿元。
11月25日晚间,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微信公众号“平安北京朝阳”发布通报称,近期,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依法对“中植系”所属财富公司涉嫌违法犯罪立案侦查,对解某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根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上午,ST天山总市值为37亿元左右,美吉姆总市值为27亿元左右。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2023-11-30 11:14
“我们是较早批次的业主,多数人买房单价在2万元/平方米左右,高一点的可能达到了2.2万元/平方米,但11月24日开始,项目突然大幅降价,大概是1.3万-1.6万元/平方米。”
近日,武汉多位伟星光谷星悦广场的业主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爆料称,项目近期突然大幅降价,不少业主开始维权。
据房天下数据,伟星光谷星悦广场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2022年12月3日首开推出3号楼,2023年4月2日加推2号楼,2023年8月19日再次加推3号楼,此前销售均价约2万元/平方米。
有业主告诉记者,11月27日晚,不少业主去项目现场要说法,但事情并未得到妥善解决。
11月28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武汉伟星置业”官微所留电话,对方回应称,“这个事情我们暂时无法对外回复,正在跟(原业主)协商解决,预计有实质性进展后才会对外回复。”
11月29日上午,每经记者电话咨询武汉东湖高新区房管局,询问是否接到相关投诉及处理情况,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回复称,已经接到相关业主投诉,已经反馈到市局,事件还在处理中。
11月29日下午,记者了解到,业主代表与开发商进行了第一次协商,开发商的答复是,“原购房业主可赔偿7.5折车位优惠券,有效期为3个月”。不过部分业主对这一解决方案并不十分认可,认为“这等于在促销车位”。
买房不到一年,每平米降价超4000元
“开发商是上周开始大幅降价的,目前老业主、房管局及各方领导都在与伟星进行协商,但是开发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业主吴悠向记者介绍。
据吴悠介绍,大部分业主购房单价约2万元/平方米,最高的甚至有2.2万元/平方米,但现在单价1.3万-1.6万元/平方米,以1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来算,不到一年,还没开始交房,就至少损失了40万元。
甚至有业主直言,“一夜之间损失超过50万元。”
武汉房天下数据显示,光谷星悦广场在售房源户型在100-126平方米不等,项目预计2024年11月30日精装交付。
据房武通小程序,光谷星悦广场总户数为552套,备案均价21805元/平方米,目前已经累计网签292套,还剩260套可售,近30日的网签套数为77套。
从网签数据来看,该项目开盘1年多去化率约5.3成,但最近3天(11月26日-28日)网签达67套。
从业主拍摄的近期成交的商品房合同来看,目前已有房源成交单价为13457元/平方米。
每经记者注意到,其实今年8月,武汉市场就传出光谷星悦广场将要大幅降价的消息,不过当时该项目对此说法予以否认。
对于此次为何突然降价,有业主认为,可能是因为与对面某新开楼盘存在竞争,想在对方开盘前抓紧去化。
多地均现项目大幅降价
今年10月,武汉就曾出现过因大幅降价而引发老业主维权的事情,有项目不得不自行歇业一周并致歉。
2023-11-30 10:05:35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万达商管此前公布的6亿美元债调整还款计划方案已获得通过所需的同意票数以及满足法定人数要求,参与投票的投资者中支持比率达到99.3%。该笔美元债是万达地产国际有限公司于2014年1月发行,原计划于2024年1月到期,此次万达将调整还款至2024年12月29日,计划在1年内分四次还清,不涉及其他公开债调整。
时间:2023-11-30 08:22:54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江西省抚州市东临新区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东临新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涉及公积金贷款等19项措施。文件要求,配合开展购房促销活动。新区购房户可以参加市中心城区开展的“买房抽大奖”活动,最高可获100万元现金奖励。
江苏省苏州市:取消土地竞价上限后首拍,6宗地块收金74.94亿元 ,出让面积28.62万平方米,平均溢价率9.7%。一地块溢价率30%,其余地块均底价成交。
江苏省无锡市:取消限价后,首场土拍了共计6宗涉宅用地,出让总面积33.95万平方米,起拍总价约55.6亿元,均以底价成交。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一宗涉宅地块经过50轮竞价,以13.85亿成交,溢价率21.49%,楼面价26914元/平方米。这是今年厦门土地市场溢价率最高的一宗地块。
中国恒大:公司注意到恒大物业集团有限公司,本公司的附属公司,于2023年11月28日发出的公告,内容有关其附属公司金碧物业有限公司,就其人民币20亿元存单质押担保被银行强制执行一事向包括本公司及三家相关附属公司提出追偿约人民币199,631.25万元款项及暂计利息约人民币15,206.28万元。于本公告日期,本公司及相关附属公司未收到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金碧物业提出诉讼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8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国际清算银行高级别会议上表示,相信2024年及以后中国经济将保持健康、可持续增长;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预计全年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
“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总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潘功胜表示,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预计全年能够顺利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
潘功胜说,过去一年来,很多央行面临通胀居高不下的挑战,中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当前,中国CPI正逐步触底回升。“我们认为食品价格不会持续下跌,预计CPI将温和上行。”他说。
在潘功胜看来,分析中国经济需注意两个视角。
一是当前中国GDP总量已超120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8万亿美元。庞大的基数决定了中国经济很难像此前那样维持每年8%-10%的高速增长。
二是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传统增长模式过度依赖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也许短期内能实现更高增速,但会固化结构性矛盾,损害增长的可持续性。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要,必须更加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增长点。
潘功胜说,中国拥有创新能力强、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完整以及人力资源丰富且质量高等优势,加上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相信2024年及以后中国经济将保持健康、可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带动贷款报价利率(LPR)等市场利率下行等,这些举措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下一阶段工作,潘功胜介绍,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潘功胜表示,推进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近些年,一是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
二是稳慎推进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目前,境外机构持有我国债券3.3万亿元人民币,近几年年均增速约为30%。三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获得广泛使用。
潘功胜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表明,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在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方面,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践行多边主义,贡献中国智慧,展现大国央行担当。一是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协调,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二是坚定推进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推动完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结构和代表性,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三是与各国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此外,潘功胜说:“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我们将不断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体系,强化香港的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支持香港打造亚太地区金融科技枢纽和可持续金融中心。”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澎湃新闻:从债券持有人处获悉,万达商管近期在和持有人沟通时表示,希望债券持有人能够通过2024年1月29日到期的这笔美元债的展期方案。按照万达商管的方案,拟对这笔美元债展期至2024年12月29日。另一名债券持有人表示,万达商管透露或将对珠海万达商管引入新的投资人,但公司目前并未透露接触了哪些投资人。万达商管目前有1000亿元左右的CMBS(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需要偿还。
财联社:据悉,万向信托两产品未能如期兑付,涉及“健康教育2号和4号”,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建设贵州六盘水红桥医院项目。多位投资者表示,就产品违约一事与万向信托高层进行了沟通,万向高管答应会约时间。记者就此事致电万向集团相关负责人,但未获置评。
财联社:近期已有三家银行召集房企座谈。日前,交通银行与部分房企召开座谈会;建设银行于11月24日召开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银企座谈会;浙商银行11月22日与20多家房企座谈,交流银企合作共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家TOP10房企人士表示,接下来还有多家银行将与部分房企召开座谈会,一方面是传达监管层精神,另一方面也有调研的味道,或为后续如何展开房企融资支持做准备。
恒大物业:有关其约134亿元存款质押被相关银行强制执行一事,其全资子公司金碧物业对深圳启航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贵州广聚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贵阳置业有限公司、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及中国恒大集团就金碧物业约20亿元存单质押担保被银行强制执行的追偿事宜已向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相关责任方偿还款项约19.96亿元及暂计利息约1.5亿元。
万科A:公司拟开展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CMBS)业务,并于2023年11月27日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本事项的无异议函。本次发行CMBS规模合计不超过14.35亿元,期限不超过18年。
广东省广州市:11月,二手住宅成交10182宗和102.10万平,同比分别增长83.69%和77.53%,环比分别增长8.77%和7.23%。二手住宅网签宗数在4月之后再度突破1万宗。
江苏省苏州市:挂牌吴中区3宗住宅用地,起始总价33.48亿元,出让面积155470.49平方米。
浙江省杭州市:挂牌6宗住宅用地,起始总价57.7亿元,出让面积18.34万平方米,分别位于拱墅区(1宗)、余杭区(1宗)、萧山区(2宗)、富阳区(1宗)、临安区(1宗)。
福建省福州市:挂牌的6宗地块,总面积16.57万平,总起始价58.93亿元,均按“价高者得”拍卖。6宗地块全部成交,揽金63亿元。其中5宗地块底价成交。
香港差估署:10月,私人住宅售价指数为321.4点,创逾6年半新低。私人住宅售价已连续下降6个月。
我个人理解哈,reits保障房如果想发的出去,包括运行的好,就要像可转债一样。可转债薅的是正股持有人的羊毛,保障房薅的就是商品房持有人的羊毛。让住保障房的人享有同权(医疗、教育等等权利)不同价的优势。否则我看不出保障房(售or租)有啥优势。如果政府把小产权这个灰色地带给干了,自己垄断这个灰色地带呢?
租房子哪里不能租?保障房不能正常上市流通我干脆买小产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