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巨亏方式,欢迎拿出来一起讨论,让我们把投资巨亏的大坑都给找出来。最后,引用查理芒格在1996年的一场非正式演讲中的一段话来表达这篇“踩坑指南”的写作初衷,他说:“光是正面思考问题是不够的,你必须进行反面思考。就像有个乡下人说过的,他要是知道他的死亡地点就好了,那他就永远不去那里。实际上,许多问题是无法通过正面思考来解决的。所以伟大的代数学家卡尔·雅可比经常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最后,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提到要建立跨越科的多元思维模型,这样的思维模型交叉应用会让我们陷入避免亏损的窘境。因此,我也准备在梳理亏损的巨坑之余,尝试构建出多元思维模型组合,以帮助有志于巨亏的投资者避免使用。
本指南的编制灵感来源于《穷查理宝典》,感恩芒格大师的智慧。
赞同来自: 财富藏在哪 、将臣 、XIAOHULI92 、Jonathanqi 、walkerdu 、 、 、 、 、 、 、更多 »
主持人:投资巨亏的魅力在于,即使你已经知道了前32种避免亏损的方法,倘若还有第33种你不知道的投资陷阱,也很难逃脱投资亏损的厄运。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投资陷阱——周期(来源于霍华德马克斯)。
旧胖桶:嗨,我还以为什么神秘之坑呢。周期,不就是作文里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吗?不就是企业的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吗?不就是行业、国家的兴衰交替吗?
主持人:旧胖桶同学说的很有道理。看来您对周期的理解是有一定基础的。
旧胖桶:那是自然了。我在投资巨亏的方法的第5个总结里就升级了“企业生命周期”的技能,所以我当然不会去购买走向穷途末路的公司股票了,哈哈哈。。。
主持人:可是,据我了解,您在今年的可转债投资中损失了一笔啊!
旧胖桶:呃。。。。,集思录等权指数都下跌了10来个点了,我、我、我还比他强呢!而且,我买的可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具有强大反脆弱性的可转债啊!
主持人:请不要激动啊,旧胖桶同学,那您认为本次投资亏损的原因是什么?
旧胖桶:呃。。。。,我认为,亏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再好的策略也无法抵挡极度悲观的情绪啊!
主持人:哦?您能具体说明一下吗?
旧胖桶:这波转债投资的时间虽然不长,可是我的策略是经历了几次的重大升级的。
刚开始,我采取的是量化投资的方法,运用的是可转债轮动策略,历史回测年化收益率达到20%,15日轮动一次,可是到了市场整体下滑的时候,策略亏损也随之显现。量化轮动由于没有价值之“锚”,我不再有信心持有和轮动了,所以开始了策略调整。
我将策略二次升级为无脑摊大饼的方式。选取到期收益率为正的可转债,这下有“锚”了吧。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岭南、广汇等暴雷债的出现,“无脑”的方式出现了极大的隐忧,我的信心也不在了,于是又开始了策略调整。
我将策略三级升级为有脑摊大饼了,剔除了有暴雷风险的债。选取到期收益率为正、暴雷风险低的可转债。哎呀,我的心里终于踏实了,经过上述这么一圈操作下来,现在我总算做到“重要的不是挣多少钱,而是首要是不要亏损呀!”
主持人:经你这么一说,亏损的原因貌似是由于市场情绪太差了。
旧胖桶:哪里是貌似啊,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吗!反正我现在已经有脑摊了一堆转债大饼,最坏的结果就是到期还本付息了,我的投资组合目前突出了防守特征。同时,我也认识到市场情绪的可怕之处了,我再也不敢像以往那样大举抄底了,我要给自已预留一定的资金。
主持人:哈哈哈。。。
旧胖桶:怎么了,主持人,你是被我的灵活调整、因势利导顺势的行为所折服吗?
主持人:非也非也。你难道没有发现吗?你的每一步操作都是运用之前还算是有效的策略,而当你改变了策略的时候,市场往往会piapia的打你的脸?
旧胖桶:你瞎说,我是策略升级,最近的这个策略是我觉得现阶段最好的策略!
主持人:请不要激动啊,旧胖桶同学。你听我慢慢解释。可转债投资中,不管是量化轮动策略,还是无脑摊大饼策略,亦或者精选摊大饼策略,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一旦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随即改变策略的行为,确实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我们不能刻舟求剑。这方面,你做的堪称完美,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了吗?
旧胖桶:呃。。。这我倒没有仔细想过,可能是经济面变差了,人们的信心变差了吧。
主持人:很好很好。刚刚你的随口一说,已经提到了周期中的两类:基本面周期、心理周期,另外还有一个是市场周期。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周期的下行、心理周期转向悲观,市场周期也发生了向下的变化。
旧胖桶:对呀,我都知道啊。于是我相应调整了策略。
主持人:对,这可能是你业绩没有比等权还差的根源,但是其实你是有机会大大改善你的投资收益的。
旧胖桶:哦,说来听听。
主持人:投资这件事,其实就是做好准备应对未来。今天我们安排布置好投资组合,我们希望接下来几年发生的事情会让我们获利。如果我们可以判断出目前处于周期的位置,调整自己的转债组合,如果将来市场发展确实如预期一直,则会大大改善投资的收益。或者让你损失的更小,或者让你收益的更多。
如果说之前的转债投资是一帆风顺的,那么可转债的量化轮动和无脑摊大饼都是基于历史良好业绩的线性外推。良好的投资业绩的验证导致投资者的信心爆棚,于是在选债可转债时越来越忽视风险因素,投资者越来越不谨慎,生怕错过赚钱的机会。这时候表明可转债的市场周期已经走到了最乐观的高点,风险在暗中积累,反转最终发生了。
刚开始下跌的时候,投资者会以为只是局部调整,于是开始逢低加仓;然而不幸的是,每次加仓反弹,后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下跌,直至市场上一部分投资者受不了,割肉出局(一波下跌后,卖出离开市场,由此不能参加后面的周期性反弹,是投资大忌);另一部分投资者深深套牢,装死不动,市场的买方力量降到最低。在市场信心方面的体现也比较明显,刚开始市场有说法是“烂股好债”,等到了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投资者的谨慎达到了最高,他们的问题不是“这个转债能赚到少”,关键是“不能亏”、“不能暴雷”、“不能持有百元以下的转债”、“不能有业绩亏损表现”、“不能是AA级以下”、“要有担保”、“要是国企”。。。殊不知,此时的周期却已经走到了最悲观的时候,投资者最谨慎的时候,反转也将要开始了。
旧胖桶:呃,有道理,不过好像有点难。
主持人:确实,一般周期的位置比较难以界定,在理解周期的基础上改变投资组合布局,实现以此来提升投资业绩的想法非常困难。重要的是,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希望你不要过于关注每天市场短线的上涨和下跌,这些都是如芝麻一般大小的小事,而要关注一生只有十次的周期走到极端的情况,这才是如芝麻一般的大事。
旧胖桶:主持人老师,您的意思是市场乐观时忘记周期必将拐头向下;市场悲观时忘记周期必将拐头向上,才是亏损的根本原因吧。
主持人:是的,缺少周期思维,会让人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两方面都会造成亏损。具体来讲,市场下跌的时候会发生的情况如下:
经济增长放缓,报告数据都是不利的;
企业盈利持平或者下跌,且低于预期;
媒体报道的都是坏消息;
大家觉得到处都是风险;
。。。。。。
没有人考虑情况可能出现改善,任何负面的结果都有可能发生,一切坏事皆有可能;
每个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情况永远只会变得更加糟糕;
投资人忽视赚钱机会的可能性,唯一担心的就是会亏钱;
没有人能想到值得买入的理由;
。。。。。。
那些本来持有股票的人放弃了,以令人沮丧的价格割肉卖出,结果雪上加霜,让股价一直螺旋式下跌;
大跌之后,股价蕴含的预期收益率高到了天上;
风险很低;
投资人应该忘记亏钱的风险,只应担心错过赚钱的机会;
旧胖桶:呼哧呼哧(睡着了)。
主持人:进攻型投资的时刻到了。
旧胖桶:嗯?你说啥?呃,好吧,我承认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确实有些长,能否精炼概况一下你想表达的内容,或者给我个代码呢,哈哈!
主持人:呃。。。这样吧,有些话我说多了也不一定管用,需要你慢慢体会,我大概总结一下:记住我们所处周期的位置,它会深刻影响我们的获胜机会。以下情况会给你带来投资收益改善的机会:
经济和企业盈利更有可能向上摆动,而不是向下摆动。
投资人的内心是清醒冷静的,而不是乐观看涨的。
投资人关注风险,最好是过度关注风险。
市场价格没有上涨得太高。
旧胖桶(猛然惊醒):老师您的意思是说,我最近的保守操作有可能再次piapia地打我的脸?!
~·~·~·~·~·~·~·~·~·~
二、对我的启示及个人应用
判断当前市场处于周期的位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极端的情况下除外。
个人认为,目前的可转债市场的投资氛围整体上是悲观的、风险态度整体是谨慎的、市场价格整体上是低估的,市场所处的位置大概率是处于周期的底部。在此基础上,挑选“企业盈利更有可能向上摆动”、“市场价格没有上涨太高”的投资机会,加强进攻,很可能获得改善投资收益的机会。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的走势。明白自身所处周期的位置,只是大概率改善你的投资业绩。投资人必须牢记凯恩斯所说那句名言:“市场保持非理性的时间,比你保持不破产的时间更长。“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33
思维模型:周期
类型:经济学
巨亏方式:缺乏周期思维,认为趋势会永远延续。一是在大跌中丧失信仰,不再相信股市会涨起来而割肉立场,错过后续的反转机会;二是在大涨中忘记估值之锚,幻想“树会涨到天上去天上去”、“策略永久有效”,结果在“不断加仓、不断赚钱”的情况下,在最后周期拐头向下的时候实现了大幅亏损。
~·~·~·~·~·~·~·~·~·~
解决方案:
一是要有周期思维。二是在周期的极端位置果断行动(进攻或者防守,十年一次的极端情况)。
♥♥♥♥♥♥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社会认同、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稀缺心态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庞氏骗局、共情鸿沟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周期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内心的平静、为道日损、脆弱性、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十一、生物学
自然选择
赞同来自: 财富藏在哪 、将臣 、yizhouhit 、gaokui16816888 、dingpenglei 、 、更多 »
下面,我们就把这两位坑主嘉宾请出来,请他俩谈谈如何做到令人逢坑必踩的,大家鼓掌欢迎。
~·~·~·~·~·~·~·~·~·~
一、嘉宾的自我介绍
(一)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大家好,我叫教条主义,外号纸上谈兵。大家对我可能比较熟悉,甚至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因此我的纸上谈兵名号名扬今古。
主持人:好了,教条先生,请长话短说,大家的时间有限,非常不喜欢你这种兜圈子讲废话的风格,说点跟投资相联系的干货吧。
教条主义:那好吧,可是我要提醒你,不好好认识我,在对待我的态度上不耐心,很可能让你的投资如梦幻泡影,带给你满盘皆输的风险。
我的特点是迷惑性极强、危害性极大,很多人“不识此坑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坑中”,撞了南墙之后才知道我的威力所在。活生生的例子才有说服力,下面给大家讲讲木头老师对我的深入剖析。我觉得非常具有警示意义,案例如下:
这几年做投资最能体会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害死人——自由老木头(某球大v)。
事情的经过大致梳理如下:
第一步,教条的植入。
熟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获取真经。巴菲特说:当你读到类似“投资者因股市大跌而亏损”的新闻头条时,应该感到高兴。你们应该在心里将其重新编辑为:“撤资者因股市大跌而亏损,但投资者在获益。”记者们常常会忘记这条常识:每一个买家都对应着一个卖家,一个人受到的伤害往往成就另一个人。
第二步,教条的践行。
木头老师说,他把这句话当作教条,只要有人害怕下跌而卖出股票,可能就会被鄙视。他反复告诉自己和他人,并对球友们说“你懂价值投资吗?”
木头老师还说,“股市波动不是风险……我告诉你,记着!这些知识应该记着。将来做价投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于是我用敲着键盘“股市波动有四种原因,你知道么?有大资金卖出,有人故意做空,有羊群效应,有……”
第三步,教条的危害。
木头老师接着说,“可是悲剧出现了。这时候,我眼泪差点流出来了,看到一个个跌停板,一条条绿色的射线只朝着东南方向奔去.....”
第四步,教条的放弃与反思。
受此伤害,木头老师最终摆脱了教条的枷锁,总结到:“这几年发生的事情让我们知道,市场真的可能比你更聪明,最后的结果证明,你不是巴菲特,你可能是巴菲特的对手,一个最终赔钱的家伙。”
木头老师在踩坑之后终得解脱,并把这段心路历程放在网上,持有封基老师点评如下:
如果是一家真正的好公司,当然越跌机会越多。但关键是我们普通人有几个能真正看清楚一家企业的真相?否则腾讯阿里当年也不会让老外做了大股东。世界上巴菲特也只有一个人。教条主义这几年害死了一大批“价值投资者”。
哈哈哈,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主持人:时间到,下面我们请出二号嘉宾。
教条主义:哎,我感觉还没讲透……
主持人:不必了,懂的都懂。自以为懂实则不懂的还是不懂。也许顿悟的机缘就在于一次南墙的历练吧。
~·~·~·~·~·~·~·~·~·~
(二)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大家好,我叫经验主义,外号土教条主义。我这个人平常最瞧不起的就是耍嘴皮子的教条主义。幸亏刚才你把他请下去了,要不然我非得胖揍他一顿不可。你们都不知道他坑了多少投资者。
主持人:好了经验先生,收起你义正言辞的伪装吧。你不知道,2023年国庆节后,我就踩在你这个更具迷惑性的巨坑之上了吗?!
经验主义:那你跟大伙说说你的踩坑经历,让我们大家开心一下。
主持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23年9月底,金融界发表一篇文章《复盘A股近13年国庆行情,金融板块平均超额胜率更高》。文章说,从过去2010-2022年历年市场表现来看,上证指数在国庆节后5个、10个和20个交易日平均涨幅分别为2%、1.72%和3.49%,上涨概率均升至75%。然后我就投机了一把,结果损失了一笔。
经验主义:听你这么一说,也不算是踩坑吧?胜率不是75%吗?只是运气不好罢了。
主持人:资水老师说过,凡是能赚钱的事,都有一万双眼睛盯着。连金融界都大肆宣扬,博人眼球的报道,你想想凭什么你能挣钱吧?数据都是对的,时机也是没错,但今时不同往日,一旦广而告知的赚钱秘术,哪有你挣钱的道理,只有踩雷的风险啊。
经验主义:嘿嘿,看来你小子吃一堑长一智,终于有所长进了。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天你终于踩坑了,我就可以跟你交流交流我的本质了。
经验主义同教条主义的区别,是在于它不是从书本出发,而是从狭隘的经验出发,不重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出发点虽然不同,但两者的本质都是一样,都是将相对的真理夸大为普遍的绝对的真理,思想不符合于客观的全面的实际情况,因为才有外号土教条主义之说。
主持人:看来你俩是一丘之貉啊,不过你还披了一张羊皮。
经验主义:哈哈哈哈。是这样子的。
~·~·~·~·~·~·~·~·~·~
二、主持人语
感谢两位嘉宾的坦诚交流,让我们认识了两位出发点的不同和本质上的一致性。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像高空由钢丝的人竭力去避免的两个不平衡点,当你意识到有些教条的时候赶紧往经验方向偏一偏,当你意识到有些经验的时候赶紧往教条的方向偏一偏,从而始终让自己保持平衡,不至于过于偏激导致失败,在追求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胜利。
~·~·~·~·~·~·~·~·~·~
三、对我的启示及个人应用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都是我在投资中踩过的坑。这其中,教条主义的危害性最大,而经验主义则在“概率思维”的隐藏之下迷惑性更强。
对于教条主义的警惕,需要提醒自己的“客观无知”,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有很强的局限性,如果事物的发展并未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一定要停下来想一想,是自己错了还是市场错了;对于经验主义的警惕,需要戒除冒险主义、机会主义。本人在 “等待出现好的投资机会、坚决买入生成好资产”的投资方针指导之下(如果你的方针不是这个,后边的方法也不是配套的方法,切记不可教条主义),提示自己要建立一整套相匹配的方法,即:投资要有必胜的投资逻辑、必胜的投资策略、必胜的投资信念、必备的避坑指南。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32
思维模型: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类型:哲学
巨亏方式:
将相对的真理夸大为普遍的绝对的真理,思想不符合于客观的全面的实际情况。
解决方案:
实事求是。
♥♥♥♥♥♥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社会认同、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稀缺心态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庞氏骗局、共情鸿沟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内心的平静、为道日损、脆弱性、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十一、生物学
自然选择
赞同来自: 大7终成
不怎么样,只要不是具有统计优势的策略,就是纯赌博,数学期望为零,扣除手续费和点差,必亏。即使是有优势的策略,还要看能不能覆盖交易成本以及资金成本。说的很对,可是怎么找到具有统计优势的策略尼
投资巨亏方法的个人总结1——客观无知统计思维应该就是归纳法,我感觉积累正确经验或教训的概率也不一定高,归纳法很容易被滥用。因果思维起码还是演绎法,是正确的方向
股票的价格走势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涨,一种是跌。一般的投资者碰到一买就跌的股票其实是不容易出现巨幅亏损的。因为他们往往买的时候信心不足,所以参与的量不会很大,所以亏也只会是小亏(尽管比率貌似会很大)。
但是,对于极度自信的投资者(此处不适用于掌握独家信息、研究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士),等到买入的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时,一种捡便宜货的心态就会油然而生——“是啊,市场...
赞同来自: dingpenglei 、oliversea 、财富藏在哪 、将臣 、好奇心135 、 、 、更多 »
~·~·~·~·~·~·~·~·~·~
一、脆弱之坑
(一)达摩克利斯之剑
达摩克利斯是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叙拉古的僭主狄奥尼修斯二世的朝臣,他非常喜欢奉承狄奥尼修斯。他奉承道:作为一个拥有权力和威信的伟人,狄奥尼修斯实在很幸运。狄奥尼修斯提议与他交换一天的身份,那他就可以尝试到首领的命运。在晚上举行的宴会里,达摩克利斯非常享受成为国王的感觉。当晚餐快结束的时候,他抬头才注意到王位上方仅用一根马鬃悬挂着的利剑。他立即失去了对美食和美女的兴趣,并请求僭主放过他,他再也不想得到这样的幸运(百度百科)。
权力和成功的副作用:一根马鬃即可决定生死。
(二)长期资本(曾在杠杆、为道日损的巨坑里用过)
1994——1997年间,聚集了一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梦幻组合长期资本LTCM业绩辉煌: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1997年17%。然而,好运气到这里止步。1998年俄罗斯金融风暴引发全球金融震荡,LTCM利用投资者筹来的22亿美元作资本抵押,买入价值3250亿美元的证券,杠杆比率高达60倍,用时150天,净值下降90%,走到破产边缘。
超级模型的副作用:一次危机,满盘皆输。
(三)极度杠杆
唐朝老师在其著作《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中提出:“首先重复强调老唐在22年前以爆仓破产为代价换来的四字真言‘远离杠杆’。”他说:“只要能真正理解本书第一章的市场先生寓言,远离杠杆就是投资者必须记住的第一生存要素。正因为市场先生情绪波动无法预测,所以哪怕处于严重低估阶段,照样可能出现剧烈下跌。这种时候,即便你100%确定内在价值远超市价,也有可能被迫卖出。甚至有时候只是别人的一个乌龙,一次错误,或者一场阴暗的操控或赌博,都可能将杠杆投资者推向爆仓边缘。”
极度杠杠的副作用:一次剧烈下跌,导致爆仓。
~·~·~·~·~·~·~·~·~·~
二、脆弱性角度的世界三分法
塔勒布将世界按照脆弱、强韧、反脆弱进行划分。脆弱性的事物习惯安宁的环境;强韧性的事物不太在意环境;反脆弱的事物则在混乱中成长。
~·~·~·~·~·~·~·~·~·~
三、重下3000点,足以验证你的投资是否具有脆弱性
假设重下3000点,还能否保持内心的平静?近期市场在3000点失而复得,有聪明的商家在网络上售卖“3000点守卫战”的搪瓷杯子,可见市场对于3000点这一重要点位的认识是普遍的。
对于脆弱性的投资组合,受此打击内心煎熬;对于强韧性的投资组合,受此影响不为所动;对于反脆弱的投资组合,受此影响调仓换股,买买买,更加强大。所以,我们正好借此机会关照自己组合的脆弱性。
~·~·~·~·~·~·~·~·~·~
四、对我的启示及个人应用
尽早失败,从头再来,构建自己投资体系的反脆弱性
投资中我们都渴望成功,惧怕失败。殊不知,失败正是对自己策略的校对,是自己策略日益强韧的关键。今年我建立了9个策略组合,有的策略很好,我还在继续使用;有的策略还可以,我继续保有;有的策略跑输市场最多,但我还没有验证其是否真的无效,所以还在坚持;还有一种是确实感觉不适合自己,策略有缺陷,我果断把他们排除掉了。
这样的策略迭代思路,优胜劣汰做法,无疑就是自己投资系统的反脆弱性。我还在找最适合我的,还在不断地尝试更新更有效的策略。尽早失败的策略,不是自己投资道路上的绊脚石,相反,它们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才是对的,是自己投资策略日益精进的有功之臣。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31
思维模型:脆弱性
类型:哲学
巨亏方式:
一次黑天鹅,满盘皆输。
解决方案:
构建反脆弱组合。
♥♥♥♥♥♥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社会认同、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稀缺心态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庞氏骗局、共情鸿沟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内心的平静、为道日损、脆弱性
十一、生物学
自然选择
赞同来自: dingpenglei 、J100767464 、Jonathanqi 、qianfa 、财富藏在哪 、 、 、 、 、 、 、更多 »
停?难道不是要日拱一卒吗?难道不是学习越多越好吗?难道构建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不对吗?
以上都对!
但是你自己想一想,有没有把重心放在查找底层规律(道)上?有没有把功夫下在减少自己的主观偏见上?账户业绩不好,有没有想过是自己努力的方向有问题?
也是啊。
有找规律,不过确实不够多,也不彻底,没有直达根因。
有减少偏见,不过确实没达到无我之境界,还是有一些主观想法的。
努力方面还行,只是没在“为道日损”的方向去努力,方向有些偏。
所以,不知不觉,还是滑入了“为道日损”之坑。
~·~·~·~·~·~·~·~·~·~
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一)原文解读
《道德经》里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释义摘述如下:
求学的人,欲望和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而求道的人,欲望和知识一天比一天减少。
将那些浮华减少又减少,最后达到了质朴无华的“无为”境地。正因为能够做到无为,也就是主观不再妄为,一切按照事情本身的规律去做,那么任何事情就都可以做好了。
齐善鸿老师进一步解读到:
老子指明了为学和为道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模式。这对于一味追求知识的人来说,简直犹如晴天霹雳!原来我们所熟悉并认可的学习模式,并不能让我们获得智慧,相反还可能让我们变得迂腐。
(二)生搬硬套
跑题这么远,我把这样的观点硬套进投资领域,拉回到投资者身上。
撇开投资领域的懒人不谈(懒人估计不会遇到此坑),勤奋的投资者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为学之人,做加法。信奉日拱一卒,越努力越幸运。采取的措施可以博览群书,探究大师奥秘。广读《聪明的投资者》、《滚雪球》、《可转债投资魔法书》等古今中外的投资著作。可以网络交流,学习身边榜样。在雪球、集思录、微信公众号上找到志同道合者、授道解惑者深入学习。越学越多,但是略感混乱。
另一类是为道之人,做减法。注重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善于从底层逻辑思考问题根因。在学习之余,观察思考促成投资对象价格涨跌的影响因素,时机问题、环境因素等等。不断将自己对投资对象的主观偏见抽离,运用客观的规律去洞悉事物的发展方向,做到每天减少一点自己的主观思考。主观偏见越想越少,以致思路清奇。
之前,我还一直没有听说过学习越多效果越差的事情。但是借鉴老子的智慧细细思索了一下,还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境。
~·~·~·~·~·~·~·~·~·~
二、越学越差以致掉坑案例分析及避坑之道
(一)精明人的进坑之旅
1.长期资本(曾在杠杆的巨坑里用过)
1994——1997年间,聚集了一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梦幻组合长期资本LTCM业绩辉煌: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1997年17%。然而,好运气到这里止步。1998年俄罗斯金融风暴引发全球金融震荡,LTCM利用投资者筹来的22亿美元作资本抵押,买入价值3250亿美元的证券,杠杆比率高达60倍,用时150天,净值下降90%,走到破产边缘。
为学日益:概率、套利、量化、模型、杠杆……普通人看不懂的计算。
失败原因:虽然为学日益,对于量化模型的设计无人能及,但是确定性的计算公式遭遇了无法计算的黑天鹅的影响。
避坑之道:
减少对于主观预测的绝对自信。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即使聪明的诺贝尔奖得主,也无法做到预测百分百正确吧。
因此,明智的做法是顺应规律,且不要压上全部身家去玩俄罗斯轮盘赌游戏,因为万一呢?
2.一些不知节制的开发商
第一轮:(1)买地;(2)贷款;(3)销售回款;(4)还贷款。美滋滋。
第二轮:(1)买更多的地;(2)贷更多的款;(3)更多的销售回款;(4)还更多贷款。美滋滋。
……
第n轮:(1)买更多的地;(2)贷更多的款;(3)更多的销售回款;(4)还更多贷款。美滋滋。
……
第n+ x轮:(1)买更多的地;(2)贷更多的款;(3)更多的销售回款;(4)还更多贷款(5)造个汽车、弄个足球、搞个物业、来个文艺……。哈哈哈。
……
末日轮:(1)买更多的地;(2)贷更多的款;(3)糟了,卖不出去了,没有回款;(4)糟了,还不了贷款了,银行催债了;(5)糟了,汽车、足球、物业、文艺撑不住了……完了完了,全完了。
为学日益:地段、融资、品控、营销模式、租售比……各种可行性分析。
失败原因:虽然对地产开发的知识无人能及,但是不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行业周期来临的时候猝不及防。
避坑之道:
减少对于把握房地产周期的主观判断,做好终有一天遭遇行业寒冬,卖不出去房子的应对之策。(以上认识让我想起了华为,在被美国打压之前就储备了备胎计划,真是太有智慧了!)
(二)勤奋的小散进坑之旅
广学各路投资知识,从技术到价值,从周期到量化,从转债到股票,从A股到港股……,但越学越糊涂。有时候好像找到规律了,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被市场大干了一场;有时候仿佛取到真经、明晰了趋势投资的真谛,依葫芦画瓢的时候却发现市场怎么却不按趋势走了;有时候感觉找到值得追随的高人了,充了会员、加了微信按其操作的时候却发现原来是个报喜不报忧的假师傅……
循环往复,不得投资的其门而入。
为学日益:波浪理论、周期理论、量化分析、行业分析报告、公司年报……
失败原因:虽然涉猎面广,但是认识水平停留在表面,不是真懂投资规律,无法形成能力圈,导致碌碌无为。
避坑之道:
深挖规律,减少主观乱作为。
忽然脑子里飘来孤独大脑的一句话:某些价值投资,只是建立在沙堆之上,却对建筑本身极尽雕琢。
~·~·~·~·~·~·~·~·~·~
三、对我的启示
醍醐灌顶!
老子认为,为道模式是为学模式的升级,也是智慧模式的开启。摒弃主观偏见,遵从客观规律,让我得以从为学不尽的局限中解脱了出来!为此:
一要探究根本,学习背后的规律。这样的探究,应该从最简单、最容易的地方入手,从身边的万事万物发展规律入手。
二要减少主观偏见,顺应背后的规律。每次的策略实施,要问自己,是否合乎客观规律,有没有自己的主观偏见在里面。
三要谦虚谨慎,个人其实没有多大能耐。相对于宇宙大道,个人真的太渺小,对事物的认识局限性太大,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
四要为道日损,成功没有那么容易。每天减少一点自己的主观,收获一些世界的客观,日积月累,才能见效。在此积累之前的盲动、乱动,反而容易招致失败。
~·~·~·~·~·~·~·~·~·~
四、个人应用
(一)决定重读《不亏》,把握不亏智慧的底层规律。重读《可转债投资魔法书》,把握可转债价格变化的规律。
(二)思考身边事物运行规律,从中汲取智慧。
(三)放弃st投资策略。实践证明,自己根本没有找到其后的规律,盲动招致亏损。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30
思维模型:为道日损
类型:哲学
巨亏方式:
迷失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
解决方案:
深挖规律,减少主观乱作为。
♥♥♥♥♥♥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社会认同、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稀缺心态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庞氏骗局、共情鸿沟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内心的平静、为道日损
十一、生物学
自然选择
赞同来自: 以转债守之 、真假 、skyblue777 、大7终成 、iPma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在向自己提问之初,我并没有预料到这个问题如此之大,如此之深,乃至触及了投资对个人的意义。
为了实现“内心的平静”,我一路寻找答案,最终居然进入了哲学领域。此坑的发掘,可能有我极大的个人主观感受在里面。对于心态较好,宠辱不惊的避坑高手,可选择性忽略。
~·~·~·~·~·~·~·~·~·~
一、缘起
“内心不平静”引起的惨案一。
李佳琦在近期的直播中,卖了79元一支的花西子眉笔。
有网友说:花西子越来越贵了。
李佳琦貌似被激怒了,不耐烦地回怼道:
“哪里贵了?这么多年都是这个价格。不要睁着眼睛乱说。”
“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有没有认真工作?”
这几句话惹毛了一大批网友,李佳琦一夜掉粉110万。
次日,李佳琦挥泪致歉,然而覆水难收……
“内心不平静”引起的惨案二。
托马斯·布本多尔夫是全球顶级的极限登山家,在其所著的《人生如登山》中记录了他在成功攀登意大利五个山壁之后,在一次拍摄广告的过程中坠落的一段经历:
“在攀登意大利五个山壁之后的几个月,我在一个略微凸起的岩壁上拍摄广告,片刻分心,从20米的高处坠落,两秒之后躺在峡谷谷底,身受重伤。对此我感到非常非常意外,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今天我知道,我当时虽然成功了,但是我的行动没有意义,它只是被某种意图和目的驱使,只以目标为准。结果,我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失去了我对每一个时刻的关注,而关注每一个时刻,是我攀壁登山的安全保障。”
“内心不平静”引起的惨案三。
最近某网友就在论坛里讲到自己跟随别人操作,投资巨亏,以至于工作干不好,睡觉也不香,人都快抑郁了。这样的状况其实大多数投资者都有可能会遇到,尤其是在牛市起步阶段进场,牛市顶点满仓干,然后市场转熊后就一泻千里,不能自拔……
~·~·~·~·~·~·~·~·~·~
二、探究
一直在想,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学到的这个“内心的平静”算不算是值得细细研究的投资巨坑。一是这个坑有些太浅显,大家都知道理性投资的重要性;二是避开这个坑又有些太难,喜怒皆是人性,而我们又不是看透人生的世外高人;三是这个坑好像也非各类硬学科的模型,科学理论依据够不够严谨?
上述案例中李佳琦卖眉笔事件让我打消了踌躇不前的顾虑。倘若无法直视“内心的平静”,它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有可能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
然而,找到应对之策绝非容易之事,我发现这个坑的规避关乎人性,关乎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与认识。为此,我重新阅读《人生如登山》、《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人生的智慧》,从中找到了答案。
~·~·~·~·~·~·~·~·~·~
三、为何不平静了
上述案例中,前两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当事人从享受过程变成追求结果,从做好当下变成追求成效;后一个直接以良好的愿望起步,以致在达不到预期巨亏之后,陷入无法控制的苦恼。
李佳琦最开始做直播应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到了最近,从他的直播来看慢慢的转化为业绩、任务,内心深处的排斥造成了怨愤积累,最终爆发。
布本多尔夫的自我剖析最为客观,他说,我当时虽然成功了,但是我的行动没有意义,它只是被某种意图和目的驱使,只以目标为准。结果,我失去了内心的平静。
某网友的经历则告诉我们,我们越是朝着虚幻的美好出发,而完全不考虑规避巨亏,就越可能失去实实在在的平静。
~·~·~·~·~·~·~·~·~·~
四、对我的启示
(一)要真心的去做投资,成就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紧盯投资的目标收益率
只有自觉自愿地去做投资这件事情,喜欢投资本身,才能付出最大的努力。这种努力是为了发展自己,而不是为了和别人去比较。同时,我可以继续向跟我做同样事情的人学习,但我的标准不是为了比他业绩更好、成效更快,我的愿望是100%发挥自己拥有的能力,尽力让自己在现有条件下做的最好、变得更好、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中获得愉悦。
因此,关注自身投资心得,关注自己做决策中的体验与效果反馈,这些都是投资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最终的每日收益更新以及与其他人的比较。
(二)重要的不在未来,也不在过去,而是当下
安住当下,把握当下,活在当下。投资的时候,不要去想其他的东西,只想着当下的投资,资金该投到哪里、什么时候去行动……完全沉浸在对当下投资机会的把握中。行动比目标更重要,目标不一定只是最终的收益率水平,机会的把握,心境的挑战,这些都是目标。
(三)不要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但要牢记自己的优点
每一个人首要是并且确实是活在自身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之中。当我们终于成功地摒弃了这一普遍的愚蠢做法(沽名钓誉,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就难以置信地增加了内心的安宁和愉快。
在网上里发表自己的见解,本意就是“输出倒逼输入”,过于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则会影响自己的投资心境,时而受到夸奖赞赏而春风得意,时而受到怒骂而心灰意冷,都会导致失去内心的平静。另外,要牢记自己的优点,不要把他完全忘了,因为如果我们善意地忽略自己的优点,那么,他人就会真心、坦率地把我们认定为就是这个样子。
(四)直面恐惧,而不是无所畏惧
无论是什么事情,触动我们的是这件事情对我们而言的价值。因为价值时常受到威胁,所以我们时常产生那种我们非常熟悉的情感:恐惧和忧虑。价值受到的威胁越大,恐惧就越强。然而,恐惧是一个健康生命最本质的东西。恐惧是一个极大的能量源,帮助我们走出自我,放弃无所谓的态度。
投资中的恐惧更是价值丢失的体现,但它可以保护我们,让我们发现看似安全的隐患。投资中的恐惧是在提醒我们是不是偏离了自己的能力圈太远,我们不清楚投资的股票还会跌多少,我们的投资组合是不是过于激进。所以,如果恐惧来临,我们应该做的是检视自己的投资策略,做出相应的应对,而不是慌不择路地溃逃,或者只是告诉自己无所畏惧。
(五)坦然接受失败、犯错、回撤的危机和痛苦,而不是刻意回避
一个人的生命里不会只有一部分东西具有意义,另一部分东西没有意义,不仅美好具有意义,痛苦也有其意义。
面对失败及回撤,第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投资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有高潮也有低潮,这都是投资的一部分;第二要从失败中学到更多,是踩坑了,还是越界了,想想清楚,我们就会更好地出发。
(六)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我们永远不要以痛苦为代价去追求快乐,甚至只是冒着遭受痛苦的风险这样做也不行,否则,我们就会为了那些否定、因而是虚幻的东西而付出了肯定和实在的东西。
同理,永远不要以巨亏为杠杆去博取暴富,甚至只是冒着遭受巨亏的风险这样做也不行。这条规则教导我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收益上面,而是尽可能地注意躲避投资中数不胜数的祸害。
在投资入场之前,我们其实没有痛苦,因为本金抓在自己的手里,但是追求快乐,即暴富的心态所产生的镜中花诱惑着我们匆匆出手。于是有人就会在期望落空之后发出感慨,要是一切都可以回头再来多好。
所以,投资中避免巨亏,巨坑,努力做到不亏,不败,才是真正的内心平静之道。
(七)不要向时间欠下高息
不要被恒久不变的表面所欺骗。常人把事物暂时的状态或者发展方向一般都视为恒久不变。这是因为一般人只见效果,不明白原因,而恰恰是个中的原因包含着未来变化的种子。
同时,我们应该只是从理论上、通过预料事物的结果预期将来的事情,而不是在实际生活中提前要求得到只有时间才会带来的东西。试图加快时间那稳重、适中的步伐,是要付出至为昂贵的代价。所以,我们应该小心不要向时间欠下高息。
例如,三年疫情给全球各国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现在造成经济衰退的这一主因已经消散,未来国家经济持续向好是极其确定的事件,而现在投资者压注经济增长也是会带来高收益的事件。平静的投资者其实不必过于理会市场短暂的消极悲观,耐心等待即可,因为时间站在投资者这一边。
~·~·~·~·~·~·~·~·~·~
五、个人应用
探寻此坑如此困难,我第一次用了两周多的时间去寻求避坑的答案。在探寻此坑的过程中,我借鉴了托马斯·布本多尔夫、叔本华、波西格的人生智慧,这样的探寻,必将对我后续的投资发生深远的影响。
一是用自觉自愿的心境去处理投资。就会避开嫉妒、稀缺心态陷阱,因为这是我们成就自己的主动选择,与自身的成长与体验有关,与别人无关。
二是用当下的心态去处理投资。就会避开锚定效应、损失厌恶、价值僵化的陷阱,让我们得以专注于现在,做出当下的最好决策。
三是用避坑的心态去预演拟投资的对象发展变化。假想投资对象不知何故遭遇了跌停,倘若觉得恐惧了、想撤了、后悔了,说明这笔投资经不起市场的考验,自身对它的理解存在不足,不知道底在哪里,那就要避免将其作为投资对象。
四是告诉自己,没有哪个人不会犯错。你和他们之间的差异是,他们犯错的时候,你并不在现场,但你要为犯错的结果付出代价,就是你的账单。所以如果你自己犯了错,你最起码还有学习的机会。
五是识别真正的大师。专注于发掘机会而不是患得患失的,勇于改进自身而不是抱怨市场的,观察事物变化根因而不是随市场情绪上下翻飞的,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大师。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29
思维模型:内心的平静
类型:哲学
巨亏方式:
内心不平静
解决方案:
保持内心的平静
♥♥♥♥♥♥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社会认同、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稀缺心态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庞氏骗局、共情鸿沟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内心的平静
十一、生物学
自然选择
赞同来自: 记录投资历程 、Jonathanqi 、KevinLe 、xppyxzz 、剑客禅心 、 、 、 、 、 、 、 、 、更多 »
以下内容转摘自临沂大学文学院邢斌老师的《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原文如下:
我有本职工作,只能干业余的众包。这些天我假日就从早干到晚,工作日早晨跑两小时,晚饭后再跑到夜里一两点,或者两三点。
一个月,我送了2000多单,接触了几百个商家,敲响了2000多个房门。平均下来每天骑摩托210公里、步行32000步、爬110层楼。所以我那个月微信运动里每天都是步行最多的。
这个月综合算下来,每小时收入10元是常态,每小时收入20元是极限。
平均每单3.5元,要取货送货2+3公里,取货平均等5分钟,骑车8分钟,送货进小区上门平均7分钟,共20分钟。一小时3单,10.5元。
一次送3单,排列好次序,能节省1/3时间。但会被催。一小时能送4-5单,15.75元
一次送5单,适用于午餐晚餐的集中送餐时间。很难排列好次序不被催促。基本上就是极限值。略微提升单位时间的收入,一小时还是送5-6单,19.25元。好处是能最大化高峰期的送餐量。
与刑斌老师“我无心于调查,就是想体验体验”不同,我无心于体验,就想分析分析稀缺心态对于生活的影响(理论来源于,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埃尔德·莎菲尔合著的《稀缺》)。两位作者讲,稀缺就是一种需求比资源多的主观感受,本质就是没有余闲。
~·~·~·~·~·~·~·~·~·~
一、稀缺之利是制造专注红利,专注红利让一个门外汉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成为了外卖小行家
无论是有关工作还是娱乐,只要时间有限,我们都会尽量将其利用得淋漓尽致。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专注红利”,也就是稀缺俘获大脑时所产生的积极成果。
自接单一开始,外卖员的时间倒计时就已经开始。在这样分秒必争的时刻,外卖员会穷极全力与时间赛跑,精确的路线设计、愈发娴熟技、效用最大化的接单选择都成了决胜的关键环节。随着时间的积累,实时的奖励与惩罚,专注红利发挥出巨大的优势,深处其中的外卖员很容易从新手转变为老手。
二、稀缺之弊是制造管窥效应,管窥效应会影响并指挥我们去想哪些事和不去想哪些事
外卖员的派单和奖惩系统,天然制造了时间稀缺的“管窥之径”。外卖员在这样的管窥中,专注于做好手头的事情,那些存在于“管子”视野之外的事物被抑制了。所以,对于外卖这套系统的底层运转逻辑,只有跳脱出这个系统的文学院教授才看得清楚。
刑教授讲,我们这些公司很特殊,就是我们这个“大系统”的具体而微,基因完全一样。它的一切设计,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变得更精密、更准确,“恰好”能获取适量的劳动者,“恰好”能让骑手们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让他们积累不下休养生息、以钱养钱的些微资本,像驴一样,被牢牢拴在这台磨上。这不就是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里写的那样吗?“新的工厂系统需要的只是人的一部分,是身处复杂机器之中,如同没有灵魂的小齿轮一样工作的那部分。而人身上那些无用的部分,比如兴趣和雄心,还有天性中对自由的渴望,不仅与生产力无关,还会干扰生产需要的那些有用的部分。”这是关于后现代状况的分析,令人揪心。而我们遭遇的,是加强版,更令人揪心。
~·~·~·~·~·~·~·~·~·~
三、振聋发聩的警醒
2022年年底,当我第一遍读《稀缺》这本书时,我觉得非常认同作者的这个观点,然后在书的正文上批注了四个字“缺啥想啥”,随后束之高阁。
前几天,为了发掘本期投资之中的巨坑,我又把这本书拿出来重读了一遍,这次的感受是思想犹如受了电击,震撼不已。
因为我认识到,外卖员的时间稀缺不是个例,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稀缺现象一直在俘获着我们的大脑,而我们却如提线木偶一般茫然不知。
倘若我们过于在意金钱、荣誉、地位等稀缺资源,眼睛盯着学区房、成绩排名等注定少数人才能取得的东西,我们的大脑就会被这些东西牢牢抓住。心里想着怎么才能获得更多,而忘了为什么要拥有这些;过于注重得到这些东西的结果,而忽略了会伴你一生的过程;一边痛骂工作、学习的不公,另一方面却总是推波助澜于工作的卷、孩子教育的卷而不得自拔。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这样的行为,不都和快递骑手们的忙忙碌碌如出一辙吗?
~·~·~·~·~·~·~·~·~·~
四、回归投资,稀缺如何俘获我们的大脑,制造投资陷阱?
(一)金钱稀缺,导致“管窥”于“果”,忽略“因”。
每个人都知道,所有的成绩/结果都是行为导致的后果,但是一旦有了稀缺心态,就是有了“功利心”,所有的精力都跑到“果”(金钱/成功)上去了。例如:有的人每日记录投资账户数据波动情况,却很少在精进自己的投资技能上下功夫;有的人过度关注世界大事,局部冲突,资金流动趋势,反而对自己的投资策略的适应条件及能力圈难以有个清晰的界定。
难道他们不知道每日记录的账面数字不过是过眼云烟?难道他们不知道过度关注的世界风云可能与自己的操作没啥关联?难道他们不知道有的操作已经超越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理性上其实都应该知道,但是有了稀缺心态的“管窥效应”,谁还顾得上去想想这些。在管窥效应的驱动下,“踩坑者”非常“勤奋”地将精力花费在这些没用的记录、虚无变幻的热点和“大事”中去。同时,由于过度关切,又按捺不住“勤奋操作”的小手,一有风吹草动,就开始频繁的买卖、追逐热点、跟风操作,被“市场先生”带了节奏,失去基本的理性判断。不幸的是,离本应思考的东西越远,就离想要抓住的东西越远。
(二)时间稀缺,导致耐心不足,急于求成。
时间稀缺就会产生暴富心态,期望在短期内获得高收益。大家可能非常熟悉巴菲特所说的一个打孔理论。讲的是如果你有一张卡片,上面只有20个孔,每个孔对应一个投资机会。如果你一辈子在投资上只能打20个孔的话,巴菲特认为你的投资业绩会非常好。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曾经给巴菲特打电话,问他为什么别人不像他一样简单地投资。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那么,为什么踩坑者很难做到呢?因为他们太着急了!以至于缺乏耐心。以下是我在避坑指南里关于“耐心”的总结:
投资中关于耐心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买入前的等待,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查理芒格说,我们的经验往往会验证一个长久以来的观念:只要做好准备,在人生中抓住几个机会迅速的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做简单而又合乎逻辑的事情,财富就会得到极大的增长。
第二是买入后的坚守,守得花开见明月。无论是买入后的下跌还是买入后其他人的投资品种上涨,都将使得我们心生疑虑,让我们不断怀疑我们当初的决策是否正确,是否投资获利的前提——环境、业绩等条件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疑虑,可能导致我们不断去寻找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然而,随机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拿因果去解释的,这只是有一定的运气罢了。另外,假使我们已经守得花开见明月了,那也极易出现见好就收的心态,最终上演等了几年无收获,终于熬到爆发的时候却早早离场的悲剧。
(三)成功稀缺,导致沉迷其中,孤注一掷
日常生活、工作中碰到天花板,导致有些投资者将股票市场作为期冀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途经。为了快速成为人生赢家,刻意地追逐成功,踩坑者会将大部分的注意力“管窥”到投资这一部分,严重者有的挪用家庭日常开销,有的使用高杠杆,大比例借贷,无心工作,腾挪出最大限度的资金用于投资,导致家庭、生活、工作都不成程度地受到影响。
~·~·~·~·~·~·~·~·~·~
五、个人如何避坑
与其他巨坑不同,逃离稀缺心态的陷阱的方式因人而异,需对症下药。就我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几点:
一是包容自己的平凡,给自己的努力留一些余闲。我只是一个普通人,绝非人中龙凤,投资中日拱一卒,慢慢变富即可。让自己从投资中的金钱、时间和成功的稀缺心态中走出来。
二是给生活多些余闲。留下充足的备用资金,作为生活所需,给突发情况、重要事情留有余地。
三是千方百计节约利用脑力(带宽)。例如,巧用条件单,将拟调仓的品种或者拟配债的品种提前设定限价,这样既不用盯盘,浪费自己的“带宽”,又可以耐心等待“又慢又好的球”出现,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27
思维模型:稀缺心态
类型:心理学
巨亏方式:
管窥
解决方案:
包容自己不稀缺,多些余闲有弹性,节约带宽省心力
♥♥♥♥♥♥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社会认同、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稀缺心态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庞氏骗局、共情鸿沟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
十一、生物学
自然选择
赞同来自: Jonathanqi 、将臣 、enzodino 、dingpenglei 、吉吉木 、 、 、 、 、 、更多 »
投资巨亏方法的个人总结27——共情鸿沟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奥德修斯为了闯过以歌声迷人然后又使人葬身海底的女妖之岛,他用蜡封住伙伴们的耳朵,又将自己捆在桅杆上,以确保大家免受女妖歌声的迷惑。接近女妖之岛时,果然传来歌颂特洛亚战争的悦耳歌声。当他难于抵御诱惑时,手下添加绳索来回应他的松绑请求。奥德修斯得以成功脱险。
如同奥德修斯一样,最近我们的投资之船驶过了女妖之岛,不知你有没有听到女妖的歌声。
~·~·~·~·~·~·~·~·~·~
有诗为证:
割,是周五割的,
追,是开盘追的,
人,是下午没的。
2023年8月28日,是今年一个行情极端演绎的日子。
一、踩坑姿势复盘
第一步:喜大普奔,摩拳擦掌。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救市组合拳。从媒体及市场专业人士的解读来看,这套组合拳对短中长期都是重大利好,短期有降印花税,中期有阶段性收紧IPO,长期有限制再融资和减持。受此消息影响,广大投资者议论纷纷,有的决定先行撤销条件单,有的计划开盘就冲进去抢筹码。在炒股群和投资论坛里充斥着指数涨停翻身得解放的美好憧憬。
第二步:恐慌买入,恐慌卖出。
2023年8月28日,上证早盘指数直冲5%,市场如期暴涨,券商指数直接涨停;然而,没几分钟后股市急转直下,最终以1%的涨幅收盘。
如果你是一个不太敏感的惰性投资者,你可能在收盘后长叹一声,就是个这?虽有不甘但仍将市场给的1%的小糖收入囊中。这个不算入坑。
但是,倘若你是善于择时的投资者,开盘这种涨幅,踏空的恐慌会让人脑门发热。有网友就自我调侃,早盘看到暴涨追了进去,收盘怕明天踩踏又割了大半,最后一算账,跌幅居然还创了今年的纪录。
第三步:不识此坑,循环入坑。
经此一战,对于集体性的情绪冲动是不是不再有反应了?遗憾的是,事实还真不是。有的坑属于吃一堑长一智,有的坑倘若不好好研究研究,有可能再踩,又踩,还踩,不得不防。这个坑属于后者。根据“共情鸿沟”的原理,我们平静的时候是不可能想到冲动的时候会干出什么事情的!也许,下一次同样的套路来临,我们又会做出同样的跳坑动作,这就是人性。
~·~·~·~·~·~·~·~·~·~
二、踩坑原理剖析
《行为投资学手册》中把此坑称之为共情鸿沟。我们在冷静状态下被问到未来会有哪些行为时,无法想象自己在冲动之下会做出什么。这种在情感约束下无法预测自己未来行为的现象被称为“共情鸿沟”。
原理就是这样简单。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就说过,做事情需要“内心的平静”。一旦你需要从几百种组装的方法中做出选择,就要同时考虑到你和机器之间的关系,还有你和你的机器与外界的关系。这样一来,工作的艺术并不依赖于机器的物质层面,还依赖于你自己的思想和心灵。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内心平静。
同理,做好投资更需要内心的平静。然而,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一点都不容易。内心的平静需要达到三个方面,包括:生理的平静——不紧张,心跳平缓等;精神的平静——内心平和;价值的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看得失。所以,投资中,你可以做到第几层?
~·~·~·~·~·~·~·~·~·~
三、避坑方式
(一)达到内心的平静,需要一定的修为。这个靠练,靠悟,没法教会,俺也不行。
(二)倘若没有达到上述境界,则可借助外力。比如,学习奥德修斯的做法,做好准备和事先承诺。
在自己冷静的时候,做好投资策略分析,比如:涨跌如何操作,达到目标价如何等等。这样,当市场达到相应的触发条件时,机械应对即可。
~·~·~·~·~·~·~·~·~·~
四、个人反思
对于自己为什么没有掉入此坑?我也认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几乎满仓,我并没有在之前跑掉,没有择时,所以不管利好利空都只能被迫应对;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我的可转债轮动是按期调仓,个股投资是跌到入手价才买。几乎没有策略依靠短线交易获利。上述两项,封住了自己追涨杀跌的择时操作路径。
对应上述避坑方法,就是事先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即使心情和大家一样的激动、恐惧,却也没有操作空间,动弹不得。
所以,倘若没有内心平静的本事,堵住耳朵,或者像我一样绑住双手,都可以。
五、那,要是不是女妖,是女神呢?
要是周五割,周一追,指数高开高走,岂不是变成了英明神武?!
有这个可能。但判断是妖是神的标准是你采取行动时的依据,而不是结果。若你依据市场的情绪而不是自己的理性去追涨杀跌,就是妖,即使当下的结果很美好。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26
思维模型:共情鸿沟
类型:心理学
巨亏方式:
冲动情况下的非理性操作。
解决方案:
1.你需要内心的平静
2.堵住耳朵、绑住双手
♥♥♥♥♥♥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社会认同、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庞氏骗局、共情鸿沟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
十一、生物学
自然选择
赞同来自: enzodino 、luoqiaobao 、将臣 、财富藏在哪 、alongside 、 、 、 、 、 、 、 、 、 、 、更多 »
这几天在新疆旅行。从乌鲁木齐出发,驾车一路向北到达喀纳斯,再向南游览魔鬼城,赛里木湖。无垠的戈壁滩上,零星长着几株倔强的野草;广袤的草原上,闲散的牛羊在游荡;恰西森林公园内,高大的云杉直插云霄。新疆的地形地貌变化之大令我惊叹不已。同时我也在想,某一地区的动植物生态,都是适应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投资也是一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云杉不可能长到戈壁滩里,与其期望环境改变,不如努力改变自己。
~·~·~·~·~·~·~·~·~·~
一、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C·R·达尔文提出。达尔文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认为生物的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作用能导致生物的适应性改变。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百度百科)。
(一)过度繁殖
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因此,按照理论上的计算,就是繁殖不是很快的动、植物,也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满整个地球。但事实上,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是为什么呢?达尔文想到了生存斗争。
(二)生存斗争
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达尔文认为,这主要是繁殖过度引起的生存斗争的缘故。生物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生物种间的斗争。但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
(三)遗传和变异
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
(四)适者生存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
二、A股的生态
持有封基老师在2023年7月发表了一篇文章《知道真相后依然热爱A股》,文章指出——从2018年到2022年5年来,输入部分:A股分红给股东的是75232亿,另外还有5656亿是回购的,合计总共80888亿;输出部分:5年来IPO融资是20000亿,定增39944亿,大股东减持28622亿,没想到定增和大股东减持都超过了IPO融资,再加上印花税9037亿,总共从市场抽取了90603亿,也就是说倒亏市场16715亿,这些需要真金白银来填。这就是A股的真相。
如果说A股是一片草场,那么过去5年每年3300亿的倒亏,就是过度放牧的结果。这其中,IPO融资、定增、减持、印花税都是吃的膘肥体壮的牛羊,牛羊过度繁殖的结果是自身发展超过了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导致生态系统萎靡不振。
~·~·~·~·~·~·~·~·~·~
三、投资中的自然选择
然而,浩浩荡荡的韭菜资源不断从努力工作中将真金白银注入市场,犹如给这片本应干涸的草场中注入了源头活水。在局部的资源丰沛领域,个体的生存竞争却精彩纷呈。
(一)生存斗争——从不停止的进化
在低风险投资领域,早期的玩家从分级A,一路玩到封闭基金、打新股,现在又开始到可转债,衍生出低溢价、低价格、双低、到期收益率等各种策略。每个投资品种都是从获利颇丰开始,随着获利机会的“过度繁殖”,最终走上了“生存斗争”之路,有的是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机会消亡(例如分级A);有的是过度竞争,导致收益率降低(例如封闭基金,打新股)。因此,奢望美好的时光永远存在下去,无异于缘木求鱼,聪明的投资者应不断进化,不断找出适应当下投资环境的机会与策略,构筑自己的竞争优势(能力圈),才能避免被淘汰。
(二)适者生存——进化的类型
1.稳定性选择
在生态环境较为稳定的居群中,选择的结果使性状和变异范围不断缩小。一切偏离“正常的”,与共同表型不一致的类型都被排斥,仅保留中间类型的个体,使生物类型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华尔街有句老话“有老飞行员,有大胆的飞行员,但是没有大胆的老飞行员”。投资中的稳定性选择,就是以默默无言的方式,淘汰掉了“高杠杆大胆投资”的变异类型。例如,长期资本、加杠杆爆仓的一众散户、高杠杆的房地产行业等。试想,假如加杠杆赚钱的模式一直有效,那么它们的过度繁殖必将导致投资(经济)生态圈的彻底崩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暴雷也不一定是坏事。
2.单向性选择
在生态环境逐步发生变化的居群中,单向选择是把趋于某一极端的变异保留下来,淘汰掉另一极端的变异,使种群朝某一变异方向逐步改变。
例如,在互联网零售大行其道的当下,美团、b站、抖音等企业蓬勃生长,传统商超、家电卖场不再适合,逐步被市场所淘汰。而固守“落后”生产力代表的投资者,也将同落后的产业一起,陷入巨亏的泥沼中不得自拔。
3.分裂性选择
把一个物种种群中极端变异的个体按不同方向保留下来,而中间常态型个体则大为减少,这样一个物种种群就可能分裂为不同的亚种。
投资中的中间型个体应是自认为的“价值投资”者。
经过市场的锤炼,他们往往朝着各个方向分裂变异,逐渐演变成了当下各种各样的投资亚种,包括趋势派、价值派、量化派、套利派等等,各自都有其适宜的生存空间。按照,是否直接从投资中获利,可以分为两个大类。
一类是获得真正的投资能力,变异为稳定的投资盈利者。就像陈江挺在《炒股的智慧》中总结到的进入第四阶段的炒股高手。陈江挺说,炒股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蛮干阶段,摸索阶段,体验风险阶段和久赌必赢阶段。这部分人到了久赌必赢阶段,不应对亏钱和赚钱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对止损不再痛苦,明白这是游戏的一部分。他们对赚钱也不再喜悦,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也不再将胜负放在心上,只注重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知道利润会随之而来。
另一类人,则转型为“卖铲子”的人,依靠代客理财、发表文章获得真正的“无风险收益”,这样的人包括基金经理、知名大V等等。前几天,望京博格老师发表了《15000亿的大生意,你贡献了多少?》的文章,指出其看到了中金统计了2022年的大财富产业链收入。2022年,所有投资者为整个大财富管理贡献了1.5万亿收入。具体包括:股票交易,托管收入,资管收入,销售收入,投顾服务费等。
~·~·~·~·~·~·~·~·~·~
四、个人启示
(一)适者生存,界定自己的活动领域
就像云杉不能长在戈壁滩上一样,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界定自己的活动区域。任何出圈的投资,或者无知无畏的投资无疑都是风险巨大的冒险。因为对你而言的新挑战,要么是天然的不适宜投资领域(方法);要么是是别的竞争对手的优势领域。
(二)有序迭代,避免突变
作为投资者整体,各种策略的出现更有利于筛选出符合当下的最佳选择。但是,作为个人投资者,突变的代价有可能是致命的。比如,大胆(大仓位)地在不熟悉的领域或者新学来的策略试错,很可能陷入其中的“稳定性选择”之坑,被作为“不正常突变”而淘汰掉。个人投资者可按照“观摩别人套路,思考背后根因,小仓试错调整、重仓决战获利”的顺序有序迭代,可以最小代价走入“稳中求进”的致胜大道。
(三)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封基老师说:5年牛熊周期下来不赚钱,你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错误的,需要痛下决心改变自己,因为A股这个市场我们是无法改变的。
运用自然选择的法则,就是个体无法改变环境,只能进化自身,去适应环境。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26
思维模型:自然选择
类型:生物学
巨亏方式:
不适应投资环境
解决方案:
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社会认同、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庞氏骗局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
十一、生物学
自然选择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财富藏在哪 、将臣 、二零20大吉大利 、好奇心135更多 »
根据百度搜索结果,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企业管理方面对员工如何激励的内容,而不是激励机制对受激励的对象所造成的行为影响。激励机制引起的行为改变如此重要,却又如此轻视,正是此坑的致命之处。
~·~·~·~·~·~·~·~·~·~
一、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
(一)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可能会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
近期,广东省纪委监委网站“南粤清风网”发布了一篇题为《清风正气看广东丨中山:以精准监督守护民生福祉》的文章。文章披露,身为人民医院院长,罗勇本应医者仁心、济世救民,却初心泯灭、利欲熏心,从收受病人红包礼金、医药代表回扣到与医疗设备供应商结成“利益同盟”,收取设备代理商高额回扣,涉案金额2980多万元。回扣款及虚增的药物设备价格计入医疗成本,直接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南粤清风网指出,如今,“医蠹”被拔除,医院采购成本、群众就医成本明显下降。据统计,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今年1-5月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6.6%、21.4%,人均就医成本下降1400余元。
身处不当激励机制中的当事人,面对巨额利益的诱惑,往往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的事情来。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需要打破这样的不当激励循环;否则,现实的世界只是不当激励机制的结果。
(二)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的另一个后果是,人们倾向于钻各种制度的空子,他们往往在损人利己方面表现得极有创意。
芒格说,几乎所有制度设计都必须具备防止钻空子的重要属性。制度设计还要遵循如下原则:尽量避免奖励容易造假的事情。随着反腐的持续深入,钻医疗制度空子的行为势必大大减少。
金融领域也是如此,近年来银行的风控系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在理财产品营销方面,通过视频录像等方式在关键环节确保客户知情,大大减少了某些人员虚假宣传钻空子的可能性。
(三)错误的激励机制导致基金注重规模忽视“为客理财”的初心
雪球YPL1987说,这几天重读《穷查理宝典》,印象深刻就是错误激励机制给社会造成的破坏。
现在的公募基金,普遍靠收管理费来盈利,这样一个后果就是,基金公司一味追求产品规模,而非基金产品本身的盈利。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旱涝保收的激励机制,但对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糟糕的激励机制,这导致基金公司的首要动力不是为客户赚钱,而是做大规模。做大规模的套路很多,比如打造明星产品,比如创造纸上富贵的虚幻假象,维护客户持有基金的信心。
以上,也是我不爱主动基金的原因——激励不一致。
二、个人该如何应对
(一)听听芒格关于慎重对待顾问的建议
1.如果顾问提出的专业建议对他本人特别有利,你就应该特别害怕这些建议;
2.在和顾问打交道时,学习和使用你的顾问所在行业的基本知识;
3.复核、质疑或者更换你得到的建议,除非经过客观考虑之后这些建议看起来是合适的。
(二)慎重参与其激励机制与自身利益不一致的投资
持续扩大规模且看不懂到底是为谁好的基金,倾向于不参与。
(三)投资理财,需要让自己更专业
只有这样,才能有分辨真假、好坏的能力,防止被人忽悠了,还给其点赞。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24
思维模型: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
类型:心理学
巨亏方式:
未认识到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在改变认知和行为方面重要性
解决方案:
(一)慎重采纳顾问的建议
(二)慎重参与其激励机制与自身利益不一致的投资
(三)加强学习,让自己更专业
♥♥♥♥♥♥
附1:
近期“活跃资本市场 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系列表态,表明管理层在调整投资领域中激励机制的根因
一是关于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
根据2023-08-19 新华每日电讯1: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费率水平。引导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比例,促进公募基金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减少顺周期共振……
二是关于破发和破净的股票限制融资。
小卡说,“我觉得尤其是破发这一点。如果上市公司为了长远考虑,就不会过度的追求发行价,导致高价发行,然后把投资者都套在天上。
~·~·~·~·~·~·~·~·~·~
附2: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社会认同、激励机制引起的偏见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庞氏骗局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西正bj 、Jonathanqi 、财富藏在哪 、月入百万雄师 、 、 、 、 、 、 、更多 »
先写个小作文。
踩坑侠最近有个困惑,好端端的灶坑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怎么就被疫情折腾成这个样子了呢?回顾灶坑科投的发展历程,可谓一帆风顺,前途光明。近年来,随着灶坑实力的不断增长,灶坑科投不断将虾兵蟹将纳入麾下,融资增发手段花样翻新,致力于打造灶坑领域的诺亚方舟,公司财务报表也一如既往的稳健增长,颇为亮眼。踩坑侠坚信价值投资,他不断加注买入灶坑科投的股票,坚信时间的玫瑰,静候花开。每当夜深人静,四下午人的时候?看着自己股票账户数字的上涨,不免为灶坑科投的广大员工尤其是管理层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心存感恩并流下激动的泪水——是啊,他们或许还在加班加点为股东创造价值呢!
可是,连续三年的疫情把一切的美好都打破了,公司公告受疫情影响,经营活动陷入极大的困境。公司一把亏掉了10余年的努力成果,公司股价也一路向下,投资者损失惨重。公司庞总特意发表讲话,号召广大员工、股东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虽然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头,踩坑侠还是被管理层发自肺腑的感言所打动。经过缜密研究,踩坑侠毅然决然地选择坚守,誓与灶坑科投共进退,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此时此刻,在灶坑科投总部的高级餐厅内,大腹便便的庞总正拉着CFO贾会姬的小手把酒言欢。庞总不无得意地说:“小贾,幸亏有疫情神助啊!要不我们去年这么差的业绩可怎么向韭菜们交代啊!”小贾微微一笑,妩媚的说到:“庞总,您放心好了,没有疫情,不是还有俄乌冲突、地震、水灾么。去年,我们按照您的指示,已经借机把之前养了十年的韭菜都割完了,甚至还刨了一把韭菜根,为未来业绩增长的动能进行了充分储备。哦,对了,耽误您的用餐时间冒昧的请示一下,您看我们今年即将发布的半年报业绩增长多少合适啊?”
“我们的庞氏一期计划完美收官。面向未来,我们切不可急躁,要广积粮、缓称王,慢慢养,狠狠割。”庞总略一沉思,接着说到:“这样吧,要不今年的半年报先参照GDP的增幅给新韭点希望,年末及后续几年再逐步提升业绩,增强信任感。对于5-10年的中期业绩,我们可以搞个大幅增长,边割边撤。至于后期嘛,我们要多关注时事,借坡下驴,……”“庞总英明!”“哈哈哈哈……。”
半月后,灶坑科投的半年报发布了。晚上的12点钟,韭菜侠仍在努力地翻阅着灶坑科投的半年报告,不时地在他的小本上做着笔记。房间内斑驳的墙面上几个苍穹有劲的楷体大字在灯光的映衬下却愈发显眼,上书:“功夫不负有心人,越努力越幸运!”……
上面的故事纯属虚构,我自编自说,感觉还有点意思,属于我自认为的会计造假庞氏骗局类型。以下进入正题。 ~·~·~·~·~·~·~·~·~·~·~·~·~·~·~·~
一、历史悠久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是金字塔骗局的始祖。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查尔斯·庞兹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开始策划一个阴谋,骗子们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狡猾的庞兹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后人称之为“庞氏骗局”(来源于百度百科)。对于我们来讲,这门古老的骗局直到如今仍然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场景,结合时下的新概念,又不断焕发出顽强的新的生命力。
~·~·~·~·~·~·~·~·~·~·~·~·~·~·~·~
二、与时俱进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这样的巨坑之所以如此威力巨大,源于其强大的适应性、隐蔽性、诱惑性。新型庞氏骗局不仅善于利用新型互联网技术、金融技术加持,而且经常打着“互联网理财”“慈善互助”等旗号进行包装掩饰。例如,我曾在之前骗局的巨坑里,提到过的e租宝,就是融合了“互联网金融”的庞氏骗局的新变种。根据宣传,平台主打A2P的模式,6款产品都是融资租赁债权转让,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0%到14.2%之间不等,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赎回方式分T+2和T+10两种。2015年12月16日,e租宝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2016年1月警方公布e租宝非法集资500多亿。
~·~·~·~·~·~·~·~·~·~·~·~·~·~·~·~
三、万变不离其宗的庞氏骗局
尽管新时代有新特征,但是庞氏骗局的本质不遍。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高回报,低风险的宣传——撒下诱饵,请君入瓮。
(二)前期投资回报兑现快——累积信任,不断再投。
(三)神秘的投资诀窍——没有诀窍,当然是神秘的诀窍了。
(四)资金无限渴求——投资总显得稳赚不赔。
(五)资金腾挪——拆东墙补西墙。
(六)金字塔结构——后来的为先来的买单。
~·~·~·~·~·~·~·~·~·~·~·~·~·~·~·~
四、警钟长鸣,预防为先
倘若我们想等到官方发布这是一个庞氏骗局的时候,可能我们的踩坑者已经爬不出坑了。为此,聪明的投资者应该适当远离投资中的“类庞氏骗局”。我的办法是这样的:
(一)警惕击鼓传花的游戏
巴菲特说:“聪明的人最先做,愚蠢的人最后做。”在超越价值之锚的击鼓传花游戏中,股票价格的上涨往往不是基于股票的价值,而是来源于不断跟风买入者的推动,倘若价格已经绝对高估,跟风买入者很可能就变成了金字塔的基座,为已经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因此,无法判断价值的跟风行为,我们至少可以远离。
2023年8月9日,上市新股盟固利以1742.48%的涨幅收盘。“活久见”、“新股神话”这样的标题应是给予盟固利这一“耀眼明星”的殊荣。当然,理智的投资者自然只是好奇地看着它表演,饕餮海老师评论到:“盟固利,从22块钱最高涨到202元。纵然是纸上富贵,总也能得到片刻的愉悦。估计明天打回原形,就当是春梦一场。”
本胖桶对于这样的飙涨行情,不知出于何故,居然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羡慕之情。为什么我们会被骗,因为我们选择相信,或者认为自己不会是接最后一棒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知道这是个坑之后还会往里跳了。
(二)远离基金坐庄
这个是从雪球“扫地好辛苦学”来的。他说,"基金坐庄"是指基金管理公司或相关机构通过操纵市场行为来提高、控制或影响特定股票或市场的价格走势。
基金通过坐庄行为,拉高特定股票的价格,让自己的投资组合显得竞争很高。实际上这种净值不具备流动性。
但是在普通投资者看来,这个基金很赚钱,将资金投入到该基金中。该基金又有了更多资金拉高净值,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为什么说这是庞氏骗局呢?因为基金的规模总会到达一个上限。这时候基金便无法提供曾经的高额收益,投资者逐渐退出。先退出的投资者就如同庞氏骗局的早期投入者一样,获取高额收益。而后退出的投资者就要承担亏损。
这让我想起了2022年之前的基金抱团现象,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幸亏对基金不感兴趣。
(三)警惕会计手段的庞氏骗局
查理·芒格在2015年每日期刊股东会上指出,“综合企业会计利用会计手段夸大业绩,它们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在综合企业编制的庞氏骗局中,会计起到了帮凶的作用。综合企业通过不断收购,营造业绩攀升的假象。但综合企业如火如荼时,没有一个会计站出来提出质疑。”
以上是会计手段助长了的庞氏骗局。某些上市公司利用收购、重组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段,营销业绩不断向上的靓丽投资报表,自身的本事却没有增长多少。对于偏爱以企业报表、关键指标为价值锚股权的投资者来讲,这就是别有用心之人为其布下的一口大坑。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24
思维模型:庞氏骗局
类型:金融学
巨亏方式:
充当金字塔的基座,被收割
解决方案:
警钟长鸣,预防为先
♥♥♥♥♥♥
个人应用:
1.警惕击鼓传花的游戏
2.远离基金坐庄
3.警惕会计手段的庞氏骗局
✔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社会认同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庞氏骗局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jelly88 、将臣 、财富藏在哪 、小会砸 、 、 、 、更多 »
记得有一回,一个人将100美元压在了赛前赔率是十比一的一匹马上,把它弄成了初期的大热门。赛场上流传起了谣言,说最早下注的家伙有内幕消息。接下来的事情你应该猜得到,人人都在这匹马上压钱。结果它跑了最后一名,还把腿给跑瘸了。很多人亏了大钱,可有人却赚了个盆满钵满。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那人是谁,但他一个人把所有的钱都拿走了。这家伙把社会认同理论吃得很透(摘自《影响力》)。
以上就是利用社会认同原理挣大钱的原理。哦,不对,对于喜欢踩坑的投资者来讲,假如我们能够识别“社会认同”之坑的真相,可以在识别之后下重注狠狠地踩上去。这样,我们才不会像赌马的人一样,仅仅是赔了一点小钱而已。
~·~·~·~·~·~·~·~·~·~·~·~·~·~·~·~·~
一、基本概念
《影响力》的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说:“社会认同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查理·芒格说,如果一个人易懂依照他所观察到的周围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去思考和行动,那么他就能够把一些原本很复杂的行为进行简化,而且这种从众的做法往往是有效的。
以我为例,我最喜欢看点评选饭馆,看书评买图书,看星级购电影,这样的跟随策略,为我们判断如何行事提供了一条方便额捷径,大体上都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投资中,我也逐渐从“写作业”的差等生变成了“抄作业”的小能手,一是基本放弃个股研究,改以优秀的投资人为锚,抄他们辛辛苦苦找到的宝贝;二是抄转债轮动的思路,建立量化策略;三是抄ST个股的摘帽博弈,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以上种种,充分印证了我是一个比较懒的,明智的,走捷径爱好者。然而,这样的省力策略,也很容易遭到沿途伺机出手的谋利者的攻击。
~·~·~·~·~·~·~·~·~·~·~·~·~·~·~·~·~
二、投资中的主要危害
(一)被不知道是谁的那个人套路
就像开篇所说的赌马一样,这样的案例发生在投资(赌博)中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最近下修到底的思创依稀让我看到了“社会认同”之坑的应用场景,下修前有人说能到115,下修到底后102(后续涨到107是跟随正股,与下修博弈无关)。我崇拜的某位老师就发文一针见血地指出,“所以各种持有人,你们是不是可以思考一下,有没有一种可能,思创的价格就是市场正常的定价。和我们的点评无关呢?而且我也没本事打压市场呀。所谓下修至少115元的言论,就是有人为了出货打的鸡血。他们只是想着110卖给你们。”
一语惊醒梦中人!
(二)盲目相信群众的力量
招行谷子地在《穷查理宝典》的阅读笔记中也指出:“同样的例子在证券市场上也会不断地重演。这就是老股民常说的打压,洗盘。当你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后,发现某只股票低估后如果马上买入通常不会马上产生盈利。经常是,股票会长时间在某一狭窄的范围内反复横盘波动,甚至不排除在启动前莫名其妙地跳水挖坑。通常这个时候,市场上会非常巧合地出现各种各样负面的言论。在面临浮亏和谣言四起的情境下,除了极少数意志异常坚定的投资者外,多数股民都会在底部区域或者反弹/反转初期就抛售手里的股票,选择屈从于市面上的非理性声音。而我在近几年的投资生涯中也碰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2015年股灾后,在整个2016年招行的股价长期徘徊在17-18之间。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招行的股价相对于5000点没有明显下跌,是属于高估的股票。当时,市场上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应该把招行换成估值更低的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而且真的有一些投资者在所谓的搬砖中获得了一定的超额收益。我只能默默地告诉自己,招行是国内最优秀的银行,没有之一。总有一天,招行的优势将会体现在估值和股价上。我默默坚持了自己的认知,直到2017年5月招行用真金白银回报了我的坚持和独立思考。”
上述两项都是识别了坑而没有狠狠地去踩的失败案例,对于踩坑爱好者,我们要引以为戒。
~·~·~·~·~·~·~·~·~·~·~·~·~·~·~·~·~
三、踩坑的时机
要知道,每种巨坑都有其天然的应用场景。在适宜的场景中去使用,犹如占尽了地利优势,剩下的,就是勇气了。“社会认同”之坑的最佳应用场景有以下两点。
一是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自己六神无主的时候,快,赐给我一个主意吧。所以,环境不对,情绪不对,饿的不行的时候“大胆决策”。
二是在观察与我们相似的人的行为时。
~·~·~·~·~·~·~·~·~·~·~·~·~·~·~·~·~
三、如何走出困境
罗伯特·西奥迪尼把社会认同比喻成一台自动导航仪,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其有坏处就弃之不用(这样危害反而更大),只是需要在使用的时候保持警惕,正确地识别导航失准的情况即可。
(一)应对牟利者的布局
面对明显是伪造的“投资陷阱”,我们只要多保持一点警惕感,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另外,碰到提醒我们避坑的人,我们要感激、感动、感谢啊!与优秀者为伍,会省掉我们好多麻烦事!
(二)应对纯属无心的失误
有些错误,源于无心的启动,但错误的雪球可能会越滚越大,逼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为此,需要我们不定时地检查自动导航仪,用该环境下的其他证据——客观事实、先前的经验、我们自己的判断与之进行对比,确保它没有出乱子。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23
思维模型:社会认同
类型:心理学
巨亏方式:
自觉或不自觉地盲从
解决方案:
1.避免在不利的环境中决策。例如,心情大起大落的时候,封闭压抑陌生刺激的场景中。
2.保持警惕,不时地校准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
个人应用:
1.锚定靠谱的人,与优秀的人为伍。
2.深入思考,每次投资机会都要想明白了再动作,切忌随风而舞。
✔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社会认同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xiaowa 、将臣 、荐见 、alongside 、 、 、 、 、 、 、 、 、 、 、 、更多 »
我的“赌徒谬误”的踩坑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刚毕业时候对双色球的兴趣。记得当时,为了给社会福利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一夜暴富),心中模拟了一套押蓝球的操作策略:找一个好久没出过的蓝球,按照翻倍买入的方法一直押注,直到压中为止,最后再循环重来。庆幸的是,当时对于双色球的兴趣很快褪去(或许只赔不赚的体验感太差),这套策略甚至没有怎么搞就消散了,或许在冥冥之中已经觉察到该策略的不靠谱了吧。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我的这个不靠谱的策略还有一个比较高级的称谓,叫做“赌徒谬误”。我想,人们很难摆脱某种巨坑的最大障碍,是很难发现这个巨坑吧。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为何此坑如此诱人吧。
———————————————————————————
一、扒拉扒拉“赌徒谬误”这口巨坑
“赌徒谬误”亦称为“蒙地卡罗谬误”,认为随机序列中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之前发生的事件有关,即其发生的概率会随着之前没有发生该事件的次数而上升。这种信念的来源,是人们将前后互相独立的随机事件当成有关联而产生的。
一名赌徒输了一局,然后又输了一局,紧接着又输了一局。他为什么要继续下去而不是及时止损呢?因为他相信,概率将起到补偿作用。如果连续扔硬币背面都朝上,是不是倾向于认为下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更大呢?事实上,对我们来说,很难认识到概率是不在乎时机的,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完全独立的,对之前和之后的事件都不会起到任何影响(摘自《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以本胖桶的现有认知对其简单加工一下,“赌徒谬误”就是——假如之前概率小,觉得这回概率大;假如之前跌的多,觉得这回涨得快。
双色球出某一蓝球的概率是1/13,连续12次都不出蓝球,这回出这个数字的概率是不是该大增了?!股价涨跌的概率是50%,这怂已经连续10个交易日下跌了,那下个交易日上涨的概率怎么着也应该比50%大一些吧。可惜,貌似符合人性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错误(不过,逻辑错误不代表结果就不会是正确的;这个坑也不适用于对股票内在价值具有深入洞见的投资者)!
———————————————————————————
二、造成“赌徒谬误”的根因及优雅的踩坑姿势
(一)根因是“小数法则”作祟
小数法则是人有把从大样本中得到的结论错误地移植到小样本中的倾向。比如人们知道掷硬币的概率是两面各50% ,于是在连续掷出5个正面之后就倾向于判断下一次出现反面的几率较大。
根据统计学的大数法则,独立观察某随机变量的一个大样本,其均值的概率分布集中体现这一随机变量的预期值,随着样本规模的变大,样本均值的方差趋近于0。但是,按照人类心理的小数法则,人们确信随机变量期望值的分布也会反映在小样本的样本均值之中。这导致对短序列的独立观察值做了过度推论(摘自雪球《小数定律和赌徒谬误》)。
(二)至今为止本人两种优雅的踩坑姿势
有些坑你会不停地踩,不停地踩,不停地踩……,直到你真正认识到这个坑的本来面目为止。因此,我认为,我的“赌徒谬误”踩坑史,甚至需要在写完本文之后,才可能算真正地过去。
倘若你混迹投资圈(投机圈)已经多年,摸索出了一定的规律,这时候,对于单纯押注蓝球这样的叠加小数法则(负近因效应)陷阱可能比较容易识别。但是,叠加了“客观无知”(之前写过的第一个坑)的“赌徒谬误”却让人防不胜防。
其表现之一是:喜欢在垃圾堆里找黄金。
最经典的案例是前几年股市里广为人知的“股市三傻”——“银行、保险、地产”。由于头些年大幅跑输市场,这三个行业被冠以“三傻”的殊荣,本胖桶逆行而上,在“客观无知”的前提下,基于“极度悲观”的逻辑介入,最后以认识到自己的“客观无知”收场,这种不以股票未来为依据,而看过去比谁烂的买入方式,实则是一种“赌徒谬误”(市场总体跌幅一定情况下,三傻跌幅更多,做出三傻后续“价值回归”的非理性推断。不过,倘若你是基于价值投资的角度做的判断,则与此无关)。
现在,如果有人跟我说,不断抄底买入某只个股或者基金的理由不是看其未来增长率,而是其已经跌了很多了,或者比别的品种更惨了,我都会在心里陡然升腾出一个怀疑且谨慎的念头——你是说跌的惨的以后涨得更快?!好吧,祝福你,也许你是正确的!但……会不会是“赌徒谬误”呢?
不过,为了避免被打,每次我只敢把话说到“但”字之前,然后默默地把后半句咽到肚子里。
其表现之二是:喜欢逢跌买入。
本胖桶通过量化回测发现的某一策略,在概率逻辑方面总不会有错吧。但是,有时候还是会产生一种等待跌一跌再买入的倾向——潜意识里还是认为倘若近期下跌了,后续上涨的概率应超过60%了——实则无关啊。
上述表现,均说明本人一直有强烈的“赌徒谬误”心态,且不自知!
——————————————————————————
三、解决方案
按大数法则行事,“在鱼多的池塘”捕鱼,不要抖机灵。
♡♡♡♡♡♡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22
思维模型:赌徒谬误
类型:经济学
巨亏方式:
假如之前概率小,觉得这回概率大;假如之前跌的多,觉得这回涨得快
解决方案:
统计规律应立足长远,立足于大数法则,不要在小数里面找规律。
个人应用:
1.等跌了之后再买入的想法可以从认知里删去了。因为,明天的涨跌和今天的无关,该买买,该卖卖,不必纠结于短期的涨跌。
2.统计规律应立足长远,立足于大数法则。
✔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赌徒谬误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
赞同来自: 濤聲已舊 、憔悴损 、luoqiaobao 、Quamarine 、happy114 、 、 、 、 、 、 、 、 、 、更多 »
据说在美国南部的印第安人,他们发明了一种抓猴子的办法,那就是将成熟的椰子掏空,并在椰子上开出一个一个容许猴子刚刚能把爪子伸进去的小洞。印第安人把这个掏空的椰子里放进去一些白米,然后把椰子绑到树上耐心地等待。当猴子过来掏米粒的时候,印第安人突然出现,由于这时候攥成拳头的爪子卡住了,挣脱不得。傻猴子不知道该及时放手,于是就被印第安人抓住了。(摘自《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一、基本概念
这种固守以前的价值观,无法从新的角度衡量事物的做法就是价值的僵化。从以上猴子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价值僵化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为了一口白米,竟然失去了猴身的自由。
猴子可真傻!要我是猴子早就扔了白米跑了。聪明的投资者当然不会为了一口白米而丢弃了人身自由。但是,假若您手里抓到的是自以为正确的“价值观”呢?
二、两个领域中的价值僵化
(一)投资中
打新交朋友老师曾经在“投资上的单一方法和多策略”这个话题中讨论过类似的问题。
他说:“我投资是受父亲的影响,接近30年股龄的老爸,一直都是一种方法还只交易股票。一直都不赚钱,那为何要一成不变呢?我朋友做股票亏损也是达到了70%,但也是一点一点赔进入的,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停下来?”
究其原因,打新老师分析,原因有四个:一是强者思维,侥幸心理,认为我的方法没问题,下次肯定能做好;二是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事情;其他的品种太复杂,搞不懂也不愿意去学习;三是没有靠投资为生的灵魂拷问,动力不足;四是认知不够,缺了高人指点,贵人相助。
从我目前的认知来看,上述四点原因应是基本涵盖了投资中价值僵化的成因了,其中前三点是内因,最后一点是外因,是机缘。
(二)生活中
澎湃新闻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两名互联网大厂员工“被困在加班中”的囧境,文章举了两个案例:
第一个是一名互联网大厂的UI设计师毛某妮,她每天在公司的工作时间长达13个小时。她说自己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每天有不定期的会,做不完的工作,无法按时回家,“有时候我一边哭一边干活,怎么这么苦”,毛某妮想停下来但没办法。
“现在我又疲惫、又无奈,还不能停下来,为了挣钱这样值吗?”毛某妮有时候会思考生命的最终意义,“有一天我躺在棺材里了,名利、工作这些东西还重要吗?常思无常和死亡会让我放下一些事情,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不止如此。但当我进入到琐碎的工作中,就又会忘记这种坚定。”
另一个是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媒体公司做内容审核的王某,公司人少的时候,他需要从早晨9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中间没有午休。他说:“眼看35岁了,房没买到,媳妇没娶到,工作也不好换,人像卡在这里了。”王某试图给这道题找其他解法:“假如我是个很洒脱的人,我可以决定这辈子不买房不买车,挣了钱自己花,就出去玩。”王某用了“假如”,但这些假设不成立,因为他不是个洒脱的人,他想结婚,也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上述两个大厂员工对美好生活(房子、车子、钱)的向往所驱动,陷于长久加班以致不惜牺牲当前的生活与身体为代价,他们以未来的美好生活为追求,却要以牺牲目前的美好生活为代价?!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可是当事人却又被困其中,无法自拔!
三、严重后果
从以上案例可知,价值僵化的巨坑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隐蔽性太强。每个人在固守自己观点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现自己深处其中的。这样的价值僵化,放在投资里很可能产生数十年如一日辛勤“劳作”,却成了市场里一茬又一茬被别人收割的韭菜而浑然不觉。
二是摆脱其纠缠的阻力又过于强大。即使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还会迫于自身习惯,社会价值取向,制度因素等向生活认怂。对于生活中的过度加班,往往是知道了又能如何呢?深陷其中的可怜人只能顺应着这样的滚滚洪流一路向前,无法逃脱,也回不了头。百度百科数据统计指出,“在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
四、解决方案
外因通过内心起作用。价值僵化的“解铃之法”还需“系铃之人”去做。我们或可借鉴《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作者波西格的做法——
如果你的价值僵化了,你所能做的就是放慢脚步——不论你愿不愿意,你必然会慢下来——但是你要做的是刻意放慢脚步,然后重新审视过去你认为重要的事物是否仍然重要……只需要静静地注视着它,这么做没什么问题,静静地和它相处一阵子,用你注视鱼线的方法注视着它,不久你一定会看到鱼线在动。
看了波西格的做法,发现要打破价值僵化的僵局确实很难,而这样静静地去注视的方法,又需要深陷其中的人有强大的内驱力及耐心去做这件事情。但是,相对于摆脱价值僵化巨坑,让人终身受益的好处而言,这样的付出是极具性价比的。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21
思维模型:价值僵化
类型:哲学
巨亏方式:
一条路走到黑
解决方案:
锚定高手,不断地去学习与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策略,直到找到稳定盈利的模式,并继续迭代更新。
个人应用:
1.持续学习,思考根因,迭代更新
2.业绩差的时候,刻意放慢脚步,静静地审视这个策略哪里出了问题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十、哲学
价值僵化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xiaowa 、奔腾年代1999 、七星7757 、余老头子来了 、 、 、 、更多 »
为了检验对于投资这件事情有着迷之自信的你是否会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我们不妨找做一个小测试。
第一步,找出账户中亏损额最大的那只股票,立刻把它卖掉。
第二步,冷静之后再思考一下,现在的你会不会在同等条件下再把它给买回来。
倘若从真实性和可得性的角度出发,找出一个负面典型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好在本人可以经常跑“踩坑者”的龙套,那就从我开始做实验吧。
其实,不用查看我也知道,目前我的账户里还躺着“某某平安”这样一只亏损股。时间倒回到三年前,那还是一个疫情没有发生,地产还没暴雷的美好年代,当时我被“某某平安”布局地产股的情况所感动,在其公司管理层感慨“我也不知道这么好的股票为啥这么低估”的情况下,“试探性买入”小幅盈利,后续“重仓出击”加仓至亏损,然后是持有至今不动,搞“价值投资”了。
现在的我,已然知道了“客观无知”,而且明白了“眼见即为事实”,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某某平安”断然不在自己的能力圈领域内,也不是自己可以轻易跨过去的1米高的栏。因此我确信,一旦我把它卖出去,我是不会再把它给买回来了——因为我真的知道了自己“不懂”。
好吧,我承认,我又一次栽在了自己正在收集的这口巨坑之中。下面,让我们把实践认识上升至理论高度,看看我是怎么滑入心理账户之坑的。
一、心理账户的概念和特点
根据百度百科,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1999年,塞勒发表《mental accounting matters》一文,这是对近20年“心理账户”研究的一个总结。在文章中,塞勒认为:心理账户的三个部分最受关注:
首先是对于决策结果的感知以及决策结果的制定及评价,心理账户系统提供了决策前后的损失——获益分析;这个部分完美匹配了我的踩坑操作。
第二个部分涉及特定账户的分类活动,资金根据来源和支出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住房、食物等),消费有时要受制于明确或不明确的特定账户的预算;呃,“某某平安”在我的大胖桶中的“个股组合”中,属于个人胜率统计的部分,亦属于投资账户,“不卖出即为浮亏”,“浮亏不算亏”,我是这样“骗”自己的。
第三个部分涉及账户评估频率和选择框架,账户可以是以每天、每周或每年的频率进行权衡,时间限定可宽可窄。我的做法是按年统计总体投资成效,这个貌似无关。
二、心理账户引你入坑的危害
塞勒认为:人们在进行各个账户的心理运算时,实际上就是对各种选择的损失-获益进行估价,称之为“得与失的构架”,人们在心理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是追求理性认知上的效用最大化,而是追求情感上的满意最大化。情感体验在人们的现实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他将这种运算规则称之为“享乐主义的加工”。在上面的问题中,抛售掉的股票亏损和没有被抛掉的股票亏损就是被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抛售之前是账面上的亏损,而抛售之后是一个实际的亏损,客观上讲,这两者实质上并没有差异,但是在心理上人们却把它们划上了严格的界限。从账面亏损到实际亏损,后者在心理账户中感觉更加“真实”,也就更加让人痛苦,所以这两个账户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
与之相对,查理·芒格对于投资致胜的精炼总结就是两个字——“理性”。他的多元思维模型、检查清单等等的构建,都是为了让其更加理性的去看待投资,思考投资。
试想,倘若失去了理性,而让感性去主导投资,你的投资业绩还能好到什么样的程度?!
而如塞勒所说的“追求情感上的满意最大化”,无疑就是让“理性”让位于“感性”,这就是为什么一般的投资者做不好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避坑的姿势
可以采取换位法,就是把自己带入另一个等价的场景当中再做决策。例如对于不知是否应该继续持有某一只股票时,可以假设自己未曾持有,此时再问自己,这样的情况下该不该买进呢?这样就可以规避心理账户的陷阱了。
四、感想与体会
我越来越庆幸自己能够在投资市场生存这么多年了,这么多的坑都被我一一踩到脚下还屹立不倒,确实是比较幸运的。随着巨坑的不断发掘,我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了“客观无知”,认识到自己对世界,乃至对自己,对人性的认知都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20
思维模型:心理账户
类型:心理学
巨亏方式:
享乐主义的加工,追求情感上的满意最大化
解决方案:
换位法
个人应用:
1.定期梳理亏损股,分析亏损原因,倘若发现是决策失误,要“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不要让非理性的心理账户效应占用资金。
2.迭代活力个股组合2.0,将属于“眼见即为事实”的股票替换掉。
3.对于生活中的心理账户,比如丢个电影票之类的决策,就不跟自己的“人性”较劲了,顺应“享乐主义的加工”就好。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心理账户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投资巨亏方法的个人总结19——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没有太认真阅读理解,只是不太赞同这个坑的例子,关键两句话:一、所谓确定性在预期状态会有极大波动,而一旦现实中实现了买卖后确定性就是一个数值(失去了波动),所以二鸟在林确实不如一鸟在手。比如你说的-3.5%的波动性也许是(正负)5%甚至更高,在你脑子不会计算的时候,意识已经帮你作出了“应该卖出规避风险”的正确的决定。(这,也是一个坑:过于相信算计和逻辑思考,对“模糊意识下”的自然反应强加(错误的)解释、强加(错误的)改进。)人呢,在持股(风险状态下)时,担心的更多是本金,一旦盈利卖出,关注点集中聚焦在“究竟最高能盈利多少”上----我就是这样子。二、不好意思,断断续续写的,写到这里,忘了!O(∩_∩)O哈哈~
就在上个月底,埋伏配债的祥源新材在公告配债日后,大涨4%,“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喜不自禁的我手起刀落,拿下了埋伏配债以来的首笔收益。直到研究“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之坑的时候,我才惊觉——不好,又踩坑了。
啥?挣钱了还算踩坑?!是呀,该挣的钱没挣到,不是踩坑是啥?
按照祥源新材21%的高含权,只要确权当日跌幅不超过6%,其配债后收益即可不...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将臣 、jlmscb 、老李2019 、好奇心135 、 、 、更多 »
就在上个月底,埋伏配债的祥源新材在公告配债日后,大涨4%,“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喜不自禁的我手起刀落,拿下了埋伏配债以来的首笔收益。直到研究“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之坑的时候,我才惊觉——不好,又踩坑了。
啥?挣钱了还算踩坑?!是呀,该挣的钱没挣到,不是踩坑是啥?
按照祥源新材21%的高含权,只要确权当日跌幅不超过6%,其配债后收益即可不亏。根据自己跟踪的几个配债股确权日的涨幅情况,期望平均值为-3.5%,显然,此时不跑,持有至配债确权日,是大概率会超过当前盈利。随后的确权日,该股以3.2%的跌幅,成功地证明了我此次的操作实为非理性的“踩坑之作”。
理性的投资原则应该是“大概率正确的事实反复做”,只要整体期望值最优就好。显然,在此次配债操作中,我的理性选择应是权衡计算“配前卖”还是“配后卖”谁的预期收益最高。可是,自打有了一定的盈利,我便沾沾自喜起来,生怕到手的兔子跑了,赶紧见好就收,最后却美滋滋得躲进了坑里了。看来,确定性效应会送你一个甜蜜的坑啊?!
根据丹尼尔·卡尼曼的定义,确定性效应指的是那些几乎可以确定会出现的结果实际受到的重视程度要小于其理应受到的重视程度。与此相对,可能性效应指的是我们会高估那些出现可能性极低的结果。同时,他和研究伙伴阿莫斯提出了可能性与决策权重的关系模型——四重模型。
这个定义有点把我绕晕了。假使让我拿去理解与使用,我觉得这个四重模型可以转化为我好理解的土话——四个小坑,即:
落袋坑:大概率挣钱的时候,倾向落袋为安,舍弃一些未来的机会(例如,本人前面的配债套利);
赌徒坑:大概率赔钱的时候,倾向孤注一掷,甘愿冒险扳回一局(例如,赌红了眼的赌徒)。
以上两项可以解释为什么一般投资者赚钱的时候小赚,亏钱的时候大亏了。
梦想坑:小概率挣大钱的时候,倾向于参与一下,毕竟做人要有梦想(例如,买彩票)。此外,当我们把目光放到不大可能出现的事情上的时候,貌似发生的可能性突然变大了(例如,某只债券暴雷后,看谁都像暴雷的样子);
保险坑:小概率赔大钱的时候,倾向于买个心安,毕竟内心的平和最重要(例如,买保险)。
以上四坑,都是理性让位于人性,除了第四种我觉得可以“不理性就不理性了”之外,其他三种却是应实时警醒,以防踩坑。
三、感想
有时候,某一种坑我们会经常去踩,是因为思想上未曾认识到这个操作确实是一种“踩坑”的操作。于是常常、不断地重复一种错误还不知道,倘一时不懂,那就是踩了一时的坑;一世不懂,那就是踩了一世的坑。现在,我收集了19种坑,就有了避免犯19种错误的底气,有人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深以为然。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19
思维模型: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
类型:心理学
巨亏方式:
小赚大赔
解决方案:
理性
个人应用:
1.提醒自己保持理性。
2.思创于7月4日发布了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且公告“向下修正后的转股价格根据审议向下修正方案的股东大会召开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间的较高者确定”,有网友打电话确认了“下修到底”的审议内容,看着已经略有盈余的思创,我按住了准备落袋的手,避开“落袋坑”,转而增加了部分仓位上去。这次,不管结果如何,我可是按理性行事了。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谦学自悟 、将臣 、qianfa 、應無所住 、 、 、 、 、 、 、 、更多 »
最近两期的巨坑,我写的都不是很顺畅。一个是上期的“眼见即为事实”,一个是本期的“锚定”。《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称这种现象为“卡住”。不过,波西格说,“不论你被卡的多严重,这种现象终将消失。你的心灵终究会自由地移动,找到解决的办法。其实怕被卡住是不必要的,因为被卡住的越久,你就越能看清让你脱困的良质。”
最终,我看清了“眼见即为事实”中“只缘身在此坑中”的自己,也看清了“锚定”这个坑中被困住的自己,找到了脱困的良质。
锚定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选取一个锚点作为参照物。其实,锚定本身并不是坑,但是当你建立了不靠谱的锚点,或者心中无锚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巨坑。这就像刻舟求剑一样,我们在河中心记下的宝剑滑落的地方,但是到了岸边是不可能再把剑打捞出来的。
一、投资中常见的错误锚点
一是历史价格锚点。盯着过去的价格去炒股,是最常见的锚定错误,也容易被人所利用。某球上Jklmnjuilkhg就说,主力懂得散户的价格锚定心理,所以,没有价值的烂公司,要卖给散户,只需要不断将股票拉上去,拉到云端,然后再慢慢跌到半空,再一步三回头,直至跌到起点,这个过程,大多可以导致股东数量激增,也就是散户接盘。同理,主力要吸收一些不错的公司,可以通过长时间横盘振荡,消耗散户的耐心,让他们对企业价值的认同被长期的股价波动区间锁死。一旦企业股价逐渐突破这些价格区间,散户会大量卖出,主力会顺利收集到想要的股票。
虽然我无法分辨主力是否可以借由上述操作割了散户的韭菜(对于主力操作不懂),但这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盯着历史价格炒股的坏处——易被人所操纵。
类似的操纵应用到日常领域,结合我们自身的经验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比如,你去商场里买衣服,商家张口要价1000,不懂砍价的你可能会说,要不800吧。商家说,不行。最终,经过你的不懈努力,最终美滋滋的以900元成交。可是,善于砍价的购买者可能直接先砍到500再说。1000元,其实就是精明的商家给你下的一个锚。
举一反三,你有没有看到一个股票跌了90%再去抄底的经历?借用网友的名言,等你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总是被市场大干一场”。单纯以历史价格作为锚点,就是一个假的锚点。
二是不太稳固的锚点。
结合“眼见即为事实”,就是依靠有限的信息(锚点)决策。就是以比较舒服的、增加幻想性的、合理化过的、添加故事情节的姿势就给出一个自以为正确的方案。事实上还有其他动摇此锚点的因素,比如企业生命周期等,造成锚点的地基崩塌而不自知。
三是没有锚点。对,我所说的锚定之坑的第三个错误锚点就是“没有锚点”。投资中没有可靠的锚点,容易跟着感觉走,容易随便看个数字就把它当为锚点,容易跟着别人的情绪走,游走在群体性的预期中,最终患得患失,损失惨重。就像唐朝所说:“心中若有估值锚,红也逍遥,绿也逍遥,耐心等待创新高;心中若无估值锚,红也惊心,绿也惊心,再多道理也飘零。”
二、牢牢把握正确的锚点
若不想被错误的锚点所左右,最好的办法不是避开,而是建立正确的锚点。这个正确的锚点,就是投资的确定性,借用资水和打新交朋友老师的《不亏》,投资者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找确定性:周期、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规则和常识。其中: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确定性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就是规则和常识,也是最容易把握和利用的。投资者可以围绕规则和常识设计投资策略,形成自己的投资方法。等你有了正念护身,邪念才不得侵蚀。
三、拓展应用
把正确的锚定工具拓展开来使用,增大它的应用范围,可使得锚定效应大放异彩。
一是锚定正确的人。按照“七亏二平一赚”的股市规律,我们要锚定“一赚”的大师,摒弃没有真东西、真业绩、真思路的热门假大V,先观察,够紧跟,最后争取挤进“不亏”的大师堆里去。
二是锚定好的企业。优秀的企业本就是少数,锚定“万里挑一”的好企业,长期持有。
三是锚定更好的投资机会,动态比较,锚定“鱼多的池塘”去投资。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18
思维模型:锚定
类型:心理学
巨亏方式:锚定错误对象,或心中本无锚
解决方案:
锚定正确的人、企业、赛道、时机、规则、常识
个人应用:
1.锚定大师。结合“眼见即为事实”,正视“投资是小概率成功事件”,锚定有实力、可学习的大师及其投资思路,加强学习、模仿、借鉴。
2.锚定确定性。优秀的好企业、好股票、好赛道、好机会是少数,锚定好的对象与时机去跟踪、等待、持有。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锚定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将臣 、qianfa 、别看就是你啦 、Jonathanqi 、 、 、 、 、 、 、 、 、 、 、更多 »
不同于其他很难踩到的巨坑,对于思维懒惰的投资者而言,踩“眼见即为事实”之坑者十之八九,这主要缘于该坑强大的隐蔽性,许多人身在坑中仍不自知。
当然,我也是一个思维懒惰的投资者,虽然勤于发帖、勤于学习、勤于读书,但这也不能掩盖我懶于深挖、懶于统计、懶于分析的事实。其实大家完全可以从开篇的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十之八九”这个数据是我凭空瞎说的,并没有经过统计汇总,这也更加充分证明我思维懒惰的程度之深。但,这就是人性啊!而且,此刻的我还在此坑里向外张望呢!
大家可能比较好奇,为啥我说“眼见即为事实”的时候要先把思维懒惰放在前面?这是因为思维懒惰是因,“眼见即为事实”是果。
“眼见即为事实”这个概念是我从《思考,快与慢》中学来的。它是指人的直觉系统对于引起印象和直觉的信息质量和数量都不敏感,人们善于提取当前激活的想法来构建可信的故事情节,关注所创造情境的连续性,可当信息匮乏时,人们会仓促下结论。眼见即为事实的理念有助于达成连贯性和认知放松的状态,从而使我们相信某个陈述是真实的(实际可能并非如此)。
上面的话读起来比较枯燥,若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说我们的脑袋喜欢走捷径,一有点线索就先入为主地给整件事下好了定义,而并没有全面地去看是不是真是这么回事。比如,我们一般会倾向于认为热爱小动物的人比较有同理心,直到我告诉你这个人可能是希特勒……;再比如,假如我问你:“董小姐会是一个好的领导吗?她聪明又坚强……”。这时,反应敏捷、喜欢抢答的你可能脑袋里立刻闪现出一个答案——“当然会”,可惜我后面想说的两个词是“腐败”和“自私”……
依靠有限的信息决策,就是以比较舒服的、增加幻想性的、合理化过的、添加故事情节的姿势就给出一个自以为正确的方案,这就是“眼见即为事实。”然而,最要命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拼凑出的连贯情节与事实是现实是无限接近的,完全可以用来支持理性活动。
所以,当我们把这样的“眼见即为事实”理念应用于投资活动中时,这个在生活中减少我们过于劳累,让认知大大放松的良好经验却化身为了我们踩坑之路上的一门必修课了。
一、“眼见即为事实”的两个案例
我先抛砖引玉一个。
案例一:“有色”的眼见即为事实
2023年初,我计划搞一把有色,原文如下:
同花顺显示A股上的稀土股票共有4只,分别是:中国稀土、北方稀土、广晟有色、盛和资源。
稀土属于周期资源股,周期资源股的估值指标可以选取市净率和市销率。按照市净率不高于5和市销率不高于1.5两个指标进行筛选,发现以下规律:
一是近17年的时间里,满足上述条件的可持股时间仅为3年(含本次),占比不足20%,现在应该是属于低估状态。
二是按符合条件买入,每年轮动1次的操作。共有2次卖出操作机会(均为中国稀土),分别是2008年和2010年,收益率分别为107%和390%,持有期均为1年。
三是目前符合条件的仅有广晟有色。
综上浅见,同时对应选股的四个原则,个人认为:
1.基于低估,长期持有不会赔钱;
2.面向未来,随着稀土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流浪气球的演变发酵,或有正向黑天鹅机会,可守正出奇;(后来特斯拉说可以不用稀土了,结果踩了一个负向黑天鹅)
3.考虑本人对这个行业实属外行,因此就摊一小饼,纳入个股组合分散持有,“正确的事情反复做”,等待不确定的正向波动。
运用“眼见即为事实”加以剖析:
本次投资的核心理由只有一个——量化结果好。
基于量化结果的投资,倘若不能拿其他未看到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加以“交替验证”,可能就会踩了“眼见即为事实”的坑。好在自己有点自知之明,因“实属外行,摊一小饼”,拿到现在亏损20%。
案例二:
这里先感谢一下前几天追梦者雷提供的案例,同时拜读了雷兄的帖子,正巧符合,借来一用。
雷兄说:
我自己以前常常基于各种单一逻辑买入公司,现在跌过跟头吃过各种亏之后或许角度多一点,稍微好一点。例如很多人基于房子涨价买入地产股;基于人口老龄化买入医药股;基于疫情爆发买入口罩股;基于高增长买入芯片股;我自己过去几年基于中免的政策护城河研究跟踪也买入并卖出过;基于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增长确定性买入天奈科技并大亏……,最后都被打脸,这些标的或多或少都造成了亏损。
上述两个案例,单一逻辑买入公司,实质上就是拿有限的信息构建出“大概率会上涨”的故事,然后据此做出决策,这就是“眼见即为事实”的表现。这样的决策过程,会以“貌似自信”的形式掩盖“其实不懂”的本质。
二、深挖“眼见即为事实”的危害
下面,我们再继续深挖一下此坑的危害到底有哪些。按照丹尼尔·卡尼曼的研究,此坑的危害至少包括以下三点:
其一是迷之自信。每个人对自身想法的自信程度,主要取决于他们对亲眼所见的事情的讲述效果,即使他们几乎什么都没有看到也没有关系。我们经常考虑不到可能尚未掌握对判断起决定性作用的那份证据,却总是认为眼见即为事实。
其二是框架效应。同一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常常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
比如反复无常的思创上周公告说:“公司将在下一次触发转股价格修正条件当日,召开董事会审议修正价格并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貌似不错吧。
如果该公司这么说:“公司这次算是逗你们玩,不算数了。我可以保证的是,下次符合条件的时候再玩一次。不过,我这里说的只是保证玩,可没说保证下修哟(细心的aaaaa发现的)!”,可能就要挨骂了。有人说思创业务能力不强,我倒是觉得它对“眼见即为事实”掌握的比我们好多了。
其三是比率忽略。例如:股市里赔钱的是大多数,可是直面自己的投资理念、原则、方法时,每个人都会忽略这个事实,总觉得自己就是赚钱的10%。
三、如何应对
值得庆幸的一点是,自己总算意识到了该直觉性思维的缺陷,会在以后的投资中有意识地加以规避。
(一)关于自己的修炼
要千方百计挤进投资“大师”的堆里去。不管是模仿、学习还是抄作业,都要以“大师”为榜样,因为他们才是最终持续赚钱的10%。抛弃“大师”套路的自我创新,盲从偶发优势的假“大V”,都是败率较高的亏损者游戏。当然,如果你已经是大师了,也不必在乎别人的想法,因为别人很可能会误导你。
(二)关于投资机会的选择
像智慧大师查理芒格一样,准备一份“检查清单”。这样,你才不会让有限的信息迷惑了你的双眼,而是在检查了其中的几项之后,睿智的问“剩下呢几项因子如何呢?”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17
思维模型:眼见即为事实
类型:经济学
巨亏方式:依靠少量片面信息,过于自信的做出非理性决策
解决方案:
拿出“检查清单”,仔细核对后再做决策
个人应用:
1.正视“投资是小概率成功的事件”。成功的关键是做10%成功者中的大多数,而不是做所有投资者中的极少数。千方百计挤进投资“大师”的堆里去,在公众号、集思录、雪球、书籍中不断学习、模仿、实践、总结、抄作业,不断迭代更新投资方法,提升胜率。
2.在变量少、确定性强、难度低的领域构建能力圈,选一条“眼见即为事实”坑少的路去走。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眼见即为事实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琳姝 、众争之地勿往 、财富藏在哪 、jjkkk 、 、 、 、 、 、 、 、 、 、更多 »
个人贡献几个巨亏案例:
1.2015年牛市顶部大幅加仓,短短3个月内股灾把之前盈利亏完并且后续继续亏损;(仓位不对等)
2.基于对高教商业模式的认可,买入希望教育,最终亏损接近100W;(政策黑天鹅)
3.去年高位买入天奈科技(竞争格局,先发优势,规模效应,成本领先,高成长行业,电池产业链确定性),后续竞争格局恶化继续持有,股价跌掉2/3卖出,亏损100多W;(周期顶部买入热门股)
4.段永平做空的失败案例;
5.过去两三年消费医药众多股票腰斩又腰斩,典型就是长春高新和CXO为代表(不看估值买好公司);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琳姝 、威力童子 、将臣 、zxvf 、 、 、 、 、 、更多 »
前一段日子,接连听说了两个触目惊心的“骗与被骗”案例。第一个案例里提到,一个程序员苏某通过某佳缘网站认识了一个叫翟某某的女人,结果两人在结婚几十天后,苏某就被骗了1000多万,最终还被逼跳楼自杀。另一个例子,是雪球上有一位用户发帖称自己将帐号交给一位财经大V打理,九个月的时间,资金从3360000元大幅缩水至180000元,亏损高达95%,该用户称自己向大V发了无数个信息,之后大V却回复,“亏完了,没办法了”,然后销声匿迹。上述两个例子中的受害者在遭遇被骗之后都付出了巨亏甚或生命的代价。世界上没有什么样的坑,能像此坑一样闪耀出阴冷、恐怖的光芒了。
可能有人会说,被骗这个事情只是低智商行为,属于个案,与我无关。事实真的如此吗?这样的想法让我的脑子里不禁跳出了“南海泡沫”、“庞氏骗局”等一些经典的人数众多、金额巨大的著名骗局。如果你还将此认为是好多年前、外国的故事,离你比较远的话,那就先回忆一下近年来的经典案例——e租宝吧。
一、我也无法抗拒的身边骗局
什么是e租宝,百度百科显示:“e租宝全称为“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徽钰诚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平台主打A2P的模式,6款产品都是融资租赁债权转让,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0%到14.2%之间不等,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赎回方式分T+2和T+10两种。自2014年7月上线,e租宝交易规模快速挤入行业前列。根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15年11月底,e租宝累计成交数据为703亿元,排名行业第四。网贷之家的数据也显示,截至12月8日,e租宝总成交量745.68亿元,总投资人数90.95万人,待收总额703.97亿元。2015年12月16日,e租宝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2016年1月警方公布e租宝非法集资500多亿。”
简单计算了一下,90万人被骗,人均“投资”金额为8万多元。如果你觉得“预期年化收益率在9.0%到14.2%之间不等”是一个使你可能产生警惕的风险点,那么大企业背景、主流媒体、央视平台等将彻底打消你的疑虑。
中国日报于2015年6月1日刊文《e租宝登陆央视《投资理财》栏目 创始人张敏深度访谈》,文章写到:“5月26日,钰诚集团总裁、e租宝联合创始人张敏女士接受了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投资理财》栏目的专访,与栏目嘉宾、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温元凯先生畅谈“融资租赁”与“互联网金融”等热点话题。”
张敏在自夸了一段e租宝的模式后,“温元凯先生对此表示赞成,他认为,融资租赁行业本身也是类金融服务行业,相比于银行贷款,企业通过融资租赁企业获得设备与资金支持的优势在于:获取门槛低、手续相对简单,且获得的服务专业性更高、资金配置周期也更灵活。传统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主要依赖企业自有资金与银行贷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探索出了全新的融通渠道。”
最后,文章指出“e租宝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严密风控体系,致力于为投资者创造更有保障的投资平台。此次登陆央视并通过创始人张敏的深度访谈,再次向公众证明了e租宝的平台实力与美誉度,也让互联网金融行业因为e租宝的存在而更加健康、可信、美好。”
不知道你看完文章后的感觉怎么样,对我而言,倘不知道其骗子身份,对比自己尚在亏损中的账户,莫名会产生一种掏钱“投资”的冲动。庆幸的是,在e租宝暴雷了之后,我才听说了这个“投资”APP。
让人惊奇的是,2015年12月9日,e租宝还通过官方微博发布《e租宝告客户书》,称“截止到2015年12月8日19:00之前,e租宝平台依然可以进行正常的注册、充值、投资、赎回、提现交易。19:00之后,e租宝平台配合接受相关部门检查,为防止不实传言引发恐慌和无序赎回、提现,本着保护客户资金安全、平台交易安全的原则,e租宝平台向社会各界宣布暂停平台交易。”这就是骗子最后的倔强吧,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该公司的员工可能也是受骗者。
二、人人皆可被骗,挖掘入坑根因
骗局如此周密,后果如此恐怖,为了深究一下被骗的机理,发掘这口巨坑的精髓,我特地找了一本《我们为什么会受骗》进行仔细研读,同时结合自己的受骗感悟,尝试挖掘骗局背后的根因。
(一)无论使用何种手段或是伪装,所有骗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基本原则,那就是操控他人的信任
反观上述提出额几个例子,从“假结婚”到“代客理财”再到“假互联网金融”,骗子们招式各异,有通过网络钓鱼的(某佳缘);有通过吸粉骗钱的(某发V);有通过互联网募资的(e租宝),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通过“操控他人的信任”行骗。
甚至骗局研究者——那本书的作者玛丽亚也说,如果有人问我,我是否受过骗,我会实话实说,我也不知道。最好的骗局是不会被发现的,我们受骗而不自知,只怪自己运气不好,于是白白蒙受损失。
读到这里,我也自我反思一下,从小到大被骗的经历还着实不少,而且正如作者所说,每次被骗都是被人利用了自己的欲望,盲目相信他人导致的。所以,声称从未被骗过的投资者们,你们是否被曾有过被深深地伤害还不自知?比如,暴雷前购买了红相债的投资者们,这真的是你的运气不行,还是由于公司欺骗了他们呢?
(二)为什么人们不善于识别骗局
那么,被骗就是因为我们傻吗?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大多数人是不会骗你的。我们不善于识别骗局,是因为信任他人对我们更有利。越是容易相信他人的人就越容易成功,同时也越容易不自觉地成为欺诈游戏的理想参与者——也就是完美的猎物。受害者不一定是愚蠢和贪婪的,只是在骗子出现的时候,受害者恰巧处于感情上最脆弱的时候。
(三)互联网时代更加容易找准目标
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找到理想的受害者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骗子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那些对虚假广告、电子邮件和其他钓鱼骗局进行回应的人。现在看来,钓鱼信息使用的低劣措辞和看上去漏洞百出的故事,并非出于编造者的愚蠢,这恰恰是精心策划的产物。骗子早就发现过于周密的骗局会引来太多的“鱼”,这会让接下来选择下手对象的工作成本高昂。而用筛选的办法,“只有真正的笨蛋才会落入陷阱”。
回顾开篇我提到的三个案例,都是从互联网筛选出适合的受害者。这让我们警醒——当好事来临的时候,需三思而行,谨慎再谨慎。
(四)情绪几乎永远会先于理性产生
骗子首先利用的就是我们最基本的情绪:我们的欲望、我们的恐惧、我们的孤独甚至是我们身体的伤痛。受害者如果对骗子产生了好感,就会对一切警告充耳不闻,他们会认为自己的感觉是最正确的,不管他人怎么劝阻,我们都更相信自己的感觉。而爱情、欲望都可能会蒙蔽我们的慧眼,让我们在遇见骗子时还不自知。
(五)恐怖的是,我们会不自觉为骗局进行合理化解释
比如告诉自己这是投资中的概率,或者只找支撑骗局成立的因素,选择性忽略识破骗局的因素等等。这就是人性的一致性原则使然。简单地说,为什么我们会被骗,因为我们选择相信。
五、避免被骗的方法
好了,假如你已经丧失了识别骗局的自信,下面的方法或许可以帮到你。
首先,要有强大而坚定不移的自我意识;
其次,保持客观,用逻辑压制感情;
第三,一定要注意细节。
第四,设定底线;
第五,具备知识。
知易行难,虽然我知道即使讲了这么些道理,我们仍有可能陷入骗局之坑,但是若能确保在重大的事项上不犯错误,不踩巨坑,那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投资带来巨大的安全保障。
最后,为了归类骗局对应的学科,我再次求助百度。原来,骗局实属社会工程学。社会工程学通常利用受害者心里弱点、本能反应、好奇心、信任和贪婪等心理进行攻击,以获取自身利益。可以说,作为一门专业且高端的“诈骗”学科,社会工程学渗透性极强,防不胜防。所以,希冀踩坑的投资者,这个坑可是“高端”坑啊,只要你充分自信不会被骗,倒是会增加进坑的概率的。
2023年5月11日,ST起步发布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的公告,就证监会对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欺诈发行一案的调查情况进行了公告。监管部门公告“拟对你们作出行政处罚及采取市场禁入措施。”截至5月13日,起步股价2023年跌幅24.8%,转债跌幅12.8%。“欺诈发行”这不就是“骗局”巨坑的最新演绎吗?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16
思维模型:骗局
类型:社会工程学
巨亏方式:落入圈套而不自知
解决方案:
关注逻辑、注意细节、设定底线、具备知识
个人应用:
在重大事项上警醒自己避免被骗,运用“关注逻辑、注意细节、设定底线、具备知识”的办法规避骗局。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九、社会工程学
骗局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琳姝 、大7终成 、jj3323 、重复 、 、 、 、 、 、 、 、 、 、 、 、 、 、 、更多 »
对于赌博,先前我的认知是这样的:一群赤膊大汉聚集在昏暗的房间内,高喊着开大开小,在烟雾缭绕的封闭空间内醉心于这场几无胜率但又有实现发大财梦想的赌局,不输完自己身上的最后一个子儿是不会离开的。这些赌徒们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胜利,不知道自己置身于必输的地位,在幻想破灭后最终将收获确定性的损失。
然而,真实的场景可能并不是如此。娜塔莎·道·舒尔在《运气的诱饵》中写到,从她的研究对象来看,似乎这些赌徒对于最终的输是有所心理准备的,他们的赌博,不再是为了赢而玩,而是为了玩而玩。所谓为玩而玩,只是他们为了能够让自己继续留在这样的“迷境”之中,忘却生活中的烦恼,进入一种类似于心流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即使付出的是金钱的损失,那又如何呢?
娜塔莎所说的“为玩而玩”让我猛然警醒——在投资活动中,你是否真的是为了赢而玩?还是在潜意识下逃避生活与工作,为了玩而玩?而“为玩而玩”的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输。这不就是最具迷惑性的一个巨坑吗?
经常听到有人在买股票的过程中说到:“别管了,一把梭吧,赢了会所嫩模,输了工地搬砖”。这样的不计概率只为一时爽的行为不就是就是赌博嘛!只不过,传统意义上赌博的工具是扑克牌、麻将、老虎机,而此时的“投资者”却将股票作为赌博工具,他们甚至连赌徒都不如,因为至少赌徒们知道自己未来将走向哪里。
那么,如何在投资过程中清醒地告诫自己?要做真正的投资而不是赌博呢?我认为,对于胜率的确定性应是最根本的评判标准。
无论你选用的是何种策略,使用的是何种工具,只要你有充分的理由,高度的理性认知,知道自己的抉择将是胜率大于赔率的选择,那么你就是在做投资。反之,如果你对于自己的投资决策胜率无从估算,只是为了参与而参与,为了“梦想而努力”,为了“玩而玩”,那么你做的这件事情就与赌博无异。只不过,你用了更加隐蔽,更加好听的说辞,用骗了家人甚至自己的方式去做赌博的事情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赌场中,真正的投资者其实是赌场老板,因为他们设计了这场胜率不对称的游戏,依靠自己的优势地位获胜。所以,真正想要为赢而玩的投资者需要时刻警惕落入“为玩而玩”的陷阱而不自知,只有每一笔投资在确定了胜利的天平向自己倾斜时才可以去做。正如巴菲特所说,当你坐在牌桌上,如果你不知道哪个是傻瓜,那么这个傻瓜就是你。
为了避免成为傻瓜还不自知,我将在每笔投资中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请告诉我胜率有多大?“我不知道”这一选项将是很好的排除标准。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15
思维模型:赌博
类型:统计学
巨亏方式:为玩而玩,而不是为赢而玩
解决方案:只做“优势明显,操作简单”的概率游戏
个人应用:
1.在每笔投资中问自己“请告诉我胜率有多大?“我不知道”这一选项将是很好的排除标准。
2.借鉴索普的投资智慧(源于《战胜一切市场的人》):“找到一处明显的优势(这使得他能够在长期博弈的概率上占优)。这处优势必须很明显而且足够简单。”
综上,投资中要做到:“优势明显,操作简单。”
附:投资中对我有用的思维模型分类汇总
一、统计学
赌博、均值回归
二、心理学
归因谬误、嫉妒、耐心、客观无知、损失厌恶、需求层次理论
三、物理
杠杠原理
四、文学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五、金融学
单一类型投资
六、社会学
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七、经济学
黑天鹅
八、管理学
企业生命周期
赞同来自: luoqiaobao 、神仙鱼 、jj3323 、Jonathanqi 、将臣 、 、 、 、 、更多 »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是我们踏足投资之旅的起点,也是管理部门给予投资者进入投资丛林的最后一次警告。不管我们是否听进去了这样的告诫,但凡投资的时间够久,我们都将不可避免地见证或遭受诸如:公司暴雷、战争风云、疫情肆虐等等风险因素。那么,当你真的遇到了这些风险,是否真的意味着运气不佳,掉进了无法预知的坑里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风险本就是投资的常态,风险不是坑。
托马斯·布本多尔夫在《人生与登山》中讲到,“登山的生命不是容易的生命,因为登山是危险的冒险。但是对我来说,最大的危险是根本不去尝试经历这些冒险。”与登山类似,我们一起来到“投资丛林”进行冒险的原始驱动力,就是倘若我们不去尝试投资中的冒险,通货膨胀就会吃掉我们所有的现金价值,因此,不去尝试经历这些投资中的冒险,才是确定的危险。好了,读到此处的朋友,首先恭喜你,你们肯定是已经成功地跨越了投资之旅的首个巨坑——不去投资,才到达这里的。可是,千万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当风险因素聚集、暴露,摧残你的投资业绩的时候,倘若你仍茫然无措、咬牙死扛、悲愤清仓,那么,可能你在刚刚跨越“不去投资”的深坑之后就一头栽进了一口更大的深坑还不自知。这样的深坑,就是——面对风险,毫无应对。
还是拿登山做个类比,假如登山的过程中突遇了狂风暴雨、气温骤降,你能怪天不遂人愿吗?当然不能。此时的你,应该赶快打开背包,拿出你的帐篷、厚衣服、小炉子什么的,赶紧扎营避风,予以应对,甚至在帐篷里涮点羊肉吃岂不是很美。然而,最令人感到可怕的是,当你哆哆嗦嗦打开背包的时候,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剩下的你也只能看命了。与登山类似,投资中的市场,本来就不会按照我们预期的去演化,如果发生变化了怎么办?进展不顺利怎么办?这都需要提前做好风险应对策略。
假如你不想在风暴来临的时候茫然无措,那就让我们深挖一下,借鉴一下先贤的智慧看如何做好风险应对。按照管理学的说法,风险管理的方法可以分为四种,分别为:自留、规避、转移和控制。下面,我们直接拿来使用。
首先,自留的风险,是造成的损失小且概率低的风险。例如,银行理财和投资收益率为正的A级转债以及其他你能识别的类似投资机会。这样的风险,我们要积极地进行自留,倘若我们连一丁点的波动都忍受不了,那我们只能选择眼瞅着自己的财富贬值而毫无办法了。
其次,规避的风险,是造成的损失大且概率高的风险。例如,确定性的本金损失风险,已经面临退市或亏损概率高于盈利概率的品种,已宣布强赎的高价可转债等。这时,千万不可贪恋已经投入其中的本金,该断则断。
第三,转移的风险。事先做一些准备,以便在风险发生之后,把风险造成的损失转移到其他人身上。例如,2022年某河证券推出的“香草”,就是帮我们兜底买入中证500,这样,一旦中证500发生大跌,券商能够帮我们承担损失了。
最后,控制的风险。我们知道这类风险会发生,也不指望完全规避它,而是通过一些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降低风险发生时的损失。例如,我们知道市场总会涨跌,为了使得市场大跌时不至于“一夜回到解放前”,不妨设置好自己的资金配置比例上限,一旦发生某一类别的资产大幅波动时,可以通过资产配置的方法控制总体的投资风险。
综上,“面对风险,毫无应对”,就是无所畏惧的“蛮干勇士”们踏入投资丛林后必将遭遇的第一道险坑。所以,喜爱踩坑的登山勇士,在出发前,千万不要检查你的背包和装备清单。而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性“无视”我刚刚提到过的四类风险的管理方法,切记切记!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14
思维模型:风险管理
类型:管理学
巨亏方式:面对风险,毫无应对
解决方案:甄别风险,提前应对
个人应用:
1.甄别风险,区别对待。投资前,做好风险的甄别,妥善将投资控制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之内,规避能力圈外的投资。做到圈内的风险自留,圈外的风险规避。同时,密切关注持仓标的的动态变化,当发生圈内圈外的动态漂移时,动态调整持仓策略。
2.控制风险,提前应对。提前制定各类策略的风险应对方法。包括:总体的股债平衡,单一标的的持仓上限,规避无法承担的大风险等。
赞同来自: hemafeifei 、重复 、Jonathanqi 、财富藏在哪 、阿蒲 、 、 、 、更多 »
@胖子大水桶认真拜读完毕,很有启发帮助,谢谢!看到第十三条的时候,我意识到:个体独特性导致每个人会掉进不同的坑。也就是说,你有哪方面投资性格缺陷,就会掉进相应的坑里面----缺陷越大坑越深;反之,也许看似很大坑却对于个体“毫无障碍”----比如对我来说“嫉妒”和“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这两条就不太坑,另外一些,比如“损失厌恶”我就怎么做都难以遏制这种厌恶之情。想说什么呢,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材施教...感谢!您提到的标准化或者程序化的角度我也思考了一下。这个角度把《巨坑指南》推到了应用的层面,这个指南刚开始其实是我给自己避坑的,如若应用起来,确实应是千人千面。前几天正巧读了《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面提到认识世界的两个方法,一个是归纳法,一个是演绎法,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整理巨坑就是归纳,避免踩坑就是演绎。归纳的过程就是忽略个性找共性规律,演绎就是从共性规律推导出自己的个性抉择,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也非常认同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取舍。如若认可某坑,不妨在某坑后面总结一条适于自己的避坑应用,这样就可以达到“吃别人一堑,长自己一智”的完美境界了。
赞同来自: 重复 、胖子大水桶 、财富藏在哪 、好奇心135 、shx1997 、更多 »
认真拜读完毕,很有启发帮助,谢谢!
看到第十三条的时候,我意识到:个体独特性导致每个人会掉进不同的坑。也就是说,你有哪方面投资性格缺陷,就会掉进相应的坑里面----缺陷越大坑越深;反之,也许看似很大坑却对于个体“毫无障碍”----比如对我来说“嫉妒”和“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这两条就不太坑,另外一些,比如“损失厌恶”我就怎么做都难以遏制这种厌恶之情。想说什么呢,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材施教因教选材。
其实,我还可以提供几个视角(供您参考)一、虚无的平均主义。公司、个体都是非标准化的,很多人总想搞个标准化然后论证自己的结论----(直白些说)你也有很大这样的倾向。二、投资体系每个环节链接而成的链条“有跳脱”或者“单个环节承载力严重不同”,牢固程度严重不同----类似于城防布阵主次差别太大。(第一条还有学术语言可以描述----懒得找了;第二条,似乎是没有太多学术论著或者我没有发现吧)
我特别欣赏和赞同“投资最类似战争”,没有常态也没有定式,根据敌我双反情况客观分析、灵活应对。然而,投资的敌方、我方都是(剧烈)变化的,我认为比战争更加复杂多变,这里面的坑太多了,感觉如果不根据自己条件那是找不完的----所以你的工作太伟大了!
再一次,赞你!
赞同来自: jj3323 、Mabaoxiang 、胖子大水桶
例如作者所述,成功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甚至本身成功就是偶然的,同样再来一遍也无法复制。
当然也不可以的否定过往,更多时候是去寻找合适的方法论,熟练掌握和运用工具,提升个人基本功,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不断尝试,谦虚谨慎。
向内求,向外看,能知行合一,以是上境者。
投资回头看,长期赚的钱,是从专业上,收割你水平之下的,同时防止被你水平之上的和大环境所割。
赞同来自: 濤聲已舊 、jj3323 、规避风险 、tv236 、孔子不要打我 、 、 、 、 、 、 、 、 、 、 、 、 、 、 、更多 »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提出了杠杆原理。上面这句流传很久的名言让我们读起来豪言万丈。投资中的融资融券就是杠杆原理的运用。使用资金杠杆可以大大提高资金的效力水平。不过,就像阿基米德所说的“撬动地球的梦想一样”,人们看到的只是撬动地球的恢宏壮丽,却不曾想过阿基米德是不是要超越n个世纪的距离才能站在预想的“着力点”上。万事皆有代价,我们往往只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投资中的杠杆原理也可能为怀揣美梦的投资者布下一口迷人的巨坑,梦想越大,坑越大。
为了搞清楚杠杆原理的另一面,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初中就开始学,中高考熟练运用,却在投资的现实世界中考砸了的杆杠原理吧。
公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简单吧。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钱),就应该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风险大);如果想要省距离,就应该使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既省力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急于求成的投资者蒙眼狂奔,对于财富的渴求让他们忽略了或者不愿意看到杠杆借力背后的风险积聚,最终导致深陷巨坑,损失惨重。
有这么严重吗?让我给大家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是长期资本(LTCM)的覆灭。1994——1997年间,聚集了一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梦幻组合LTCM业绩辉煌: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1997年17%。然而,好运气到这里止步。1998年俄罗斯金融风暴引发全球金融震荡,LTCM利用投资者筹来的22亿美元作资本抵押,买入价值3250亿美元的证券,杠杆比率高达60倍,用时150天,净值下降90%,走到破产边缘。
失败原因:确定性的计算公式遭遇了无法计算的黑天鹅的影响。
第二个是基金从业二十载老师分享的一篇文章——《我两只股票巨亏的投资经历》。文中讲到作者投资天齐锂时“融资害怕爆仓”,即使“眼光超前”也黯然进坑的惨痛经历,读来动魄惊心。
失败原因:使用杠杆,影响心态。
第三个是唐朝老师在其著作《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中提出:“首先重复强调老唐在22年前以爆仓破产为代价换来的四字真言‘远离杠杆’。”他说:“只要能真正理解本书第一章的市场先生寓言,远离杠杆就是投资者必须记住的第一生存要素。正因为市场先生情绪波动无法预测,所以哪怕处于严重低估阶段,照样可能出现剧烈下跌。这种时候,即便你100%确定内在价值远超市价,也有可能被迫卖出。甚至有时候只是别人的一个乌龙,一次错误,或者一场阴暗的操控或赌博,都可能将杠杆投资者推向爆仓边缘。”
失败原因:市场先生的情绪无法预测,爆仓被迫卖出。
综上,使用杠杆原理的放大效应是踩巨坑的一个好办法。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13
思维模型:杠杆原理
类型:物理学
巨亏方式:
1.过度乐观,只看到杠杆原理有利的一面,忽略了杠杆原理不利的一面。
2.很懂杠杆原理,以为万事俱备,却遭遇黑天鹅、自己或者市场先生的情绪陷阱等。
解决方案:
1.学好杠杆原理,谨慎评估你需要走过的距离(风险)。
2.实在学不好,别用就。
个人应用:
没有用过融资融券。
赞同来自: jj3323 、规避风险 、将臣 、victory2009 、Jonathanqi 、 、 、 、更多 »
“兴某基金真的是个坑啊,耗时2年让我亏损20%割肉”,“以后再也不买主动基金了。”前期有一个热烈讨论而大家观点又较为一致的帖子引起了我的关注。
对我而言,现在是没有配置主动基金的。今天这样的反思其实是勾起了我的伤心往事。本人对于主动基金的购买可以追溯到十余年前,记得当年市场火爆时入手了某投摩根的基金,摇号才按比例配售部分。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时期,让许多原本非常保守的没做过投资的普通人也都买了进去,最后的结果是一地鸡毛,包括本人在内的众多投资者巨额亏损,割肉离场,教训深刻啊!
所以,不恰当的时机买入主动型股票基金,确实是引诱投资者去踩的一个坑。
“买之前不是业绩超好吗,怎么买了之后就成了这个烂样子?难道我是一个反向指标?”可能有投资者会质问。
稍安勿躁。我们一起来挖挖这口巨坑。
一、何时容易去买主动基金
现在回忆一下,为啥当初你要买它?首先,对于投资一无所知的门外汉。看到别人赚钱了,发现投资像捡钱一样容易,能抓到手里的钱不赚,仿佛是自己错过了一个亿的发财机会,这该是多么痛的领悟啊(嫉妒+损失厌恶),于是主观上非常容易进坑。其次,对于有一定经验,但又跑不赢大盘的投资者。他们两相比较,看看主动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不错,好感+1;看看基金经理业绩,不错,好感+1;看看公司经营理念——“做长期的价吧值投资者”,好感+1。好了,既然如此,自己还是别瞎折腾了,交给专家去处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挣钱。然而,结局就是——“买前买后不一样。”
综上两点,我们买入主动基金的时机往往是市场较好,或者自己的业绩相对较差的时候。
二、为啥买入后业绩往往不如预期
答案很简单,这就是均值回归。所谓均值回归,就是指股票价格、投资回报等社会现象,气温、降水等自然现象,无论高于或低于价值中枢(或均值)都会以很高的概率向价值中枢回归的趋势。过去好,不代表将来会好。反之,过去好,将来更大的可能是变差。
三、驱使你去买某只主动基金的动力根源
懂得了均值回归,我们就找到了亏损之源。挖掘到这个层次,其实我们就会有很大的收获了。不过,我们不妨在这口深坑里继续挖两锄头,看看除了自己的急切心态外到底还有什么因素是推着我们进坑的。
2023年5月,当我还挤在北京的地铁上下班时,地铁平面广告上阳光帅气的小哥哥和小姐姐还在诉说着“我要的投资是投资……”,这不就是吸引新生代年轻人(韭菜)投入巨坑的一个推动力吗?
不过,这样的推动力,对于看到此文的具有一定踩坑经验的你来说,可能会嗤之以鼻——太小看我了吧,我怎么可能被这样的煽情软文所蛊惑?说完,你会熟练地打开某天基金的app,按照5年收益率排行,查看它的业绩规模、基金经理、波动幅度等信息,审慎地买入!殊不知,自以为是的聪明选择,却正是基金公司把销售小伎俩转化为助你入坑的强大推动力。这个推动力甚至强大到让你误以为自己的决策是基于自身英明神武的判断力开展的!
如果你还不信,我们不妨做一个逻辑小实验。
假设某家拥有100个投资专家的实力较强的基金公司,在市场上做投资,是不是必然会出现一个业绩最好的基金经理?是的,只要足够分散或者特立独行,必然有一个跑在最前面,而且远远地超过指数平均水平。
那么,按照你关注的各种指标分析,是不是能选出最“好”的投资基金?是的,你可以按你的逻辑选出“未来胜率”最高、回撤最低、最符合我要求的一只基金。
好了,让我们再往下想一层。假如我告诉你这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全部是穿上衬衫、打上领带,拥有名牌杂技大学头衔的黑猩猩,你之前的选基逻辑还存在吗?是的,逻辑貌似还在,但是逻辑的系统环境却已轰然倒塌了!
善于“市场营销”的某些基金公司非常有动力选择这样的策略打造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吸引投资者入局赚取管理费、托管费等。然而,待我们按照自己的筛选标准买回去之后,该“黑猩猩”的投资水平其实并没有变化,按照均值回归的规律,他的投资水平不出意外地滑向正常的黑猩猩,长期持有,你将获得稳定的黑猩猩平均收益。
四、我完全理解这样的营销策略,但一点都不认同
所以,倘若我们慢下来,保持内心的宁静,我们就会发现,掏钱的时候买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品,而是被基金公司、广告公司包装好的消费品。这样的消费品就像卖给女人的面膜、精华液一样,是包含年轻、漂亮的美好期望在里面的!如此高的业绩期望,往往比女人容颜老去打脸的更快,所以你很快就会发现该基金的业绩跟说的、想的不一样了。这时,躺在坑中的你只能发出“再也不买某基金”的悲鸣了!
五、正确的主动基金投资姿势
可是,那是不是就可以得出结论,主动基金不值得投资呢?数据告诉我们,事实正好相反。根据持有封基老师对2016年初到2022年4月的6440只主动型混合基金的统计,其年化收益率的平均值为6.9%,高于沪深300全收益指数的3.69%。所以,不懂投资的投资者购买主动基金,赢面还是大大高于指数的。
不过你要注意的是,别买的太贵、太热就好。而且,打领带的基金经理并不真的是黑猩猩,即使其出现均值回归,其操作水平可能还是会远胜于普通投资者的你。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12
思维模型:均值回归
类型:统计学
巨亏方式:把偶然当必然,并依据偶然预测未来
解决方案:降低预期,期望别太高,买的别太热
个人应用:
不追热门。
赞同来自: jj3323 、规避风险 、憔悴损 、猎熊者 、孔子不要打我 、 、 、 、 、 、 、 、 、 、 、更多 »
科学家把几只聪明的鹦鹉关在了笼子里,然后开始给他们无规律地喂食。这几只鹦鹉渐渐的发现,每当摆出特定的姿势时,得到食物的概率就大一些。于是,它们像人类一样“归纳”起供食的规律:有的歪着脖子,有的金鸡独立,有的倒挂金钟。投资的世界中,我们就是笼子中的鹦鹉,“市场先生”就是实验中的科学家。所以,在市场先生长期无规律地喂食后,市场上出现了千奇百怪的投资者和流派。(摘自《可转债投资魔法书》)
找原因是动物的天性,找出问题更直接更简单的原因更是人类的天性,即使原因错误又何妨,只要能够让我们见到的事件可解释就好。假设我们想找到某个原因来解释我们已知的结果,但是我们找到的原因与结果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这种现象就为归因谬误。因为现实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很多事物都是多因多果的,很难找到单因单果的事物。
投资市场上,最吸引人眼球的标题是这样的:“暴涨的原因找到了……”。2021年5月26日,澎湃新闻转载中国基金报的一篇文章就用这样的标题:“A股暴涨的原因找到了!10多家基金机构紧急解盘。”于是,文章就援引10家基金公司,针对2021年5月25日,A股三大大盘指数集体收涨逾2%,医美、疫苗、证券、银行等轮番上涨的情况进行了解读及后市展望。然而,3年时间过去了,上证指数从当年的3215点到2023年5月12日的3272点,连60个点的波动都不到。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基金公司给出的原因解释:有的公司说,市场近期振动走强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风险偏好的提升;有的说,上涨主要受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等因素的影响;有的说,大涨原因是由于大宗商品回落等等。这样的解释,放在投资市场波澜起伏的浩瀚海洋中,甚至连激起一朵小浪花的力量都没有。不过,所有这些原因解释还真不能怪公司或者媒体无知,因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市场,只要投资者在急切的寻找背后的原因,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机构来满足你的需求。
在某视频网站上,有名叫杨司令官的主播讲到归因谬误的本质,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归因谬误的本质就是高自恋贪天功的强加因果。例如,牛市里挣了钱的人,都认为自己天赋异禀;创业成功幸存下来的人,都认为自己是伟大的企业家。
可能有投资者会说,你所说的归因谬误,我大概是了解了,不过这样的谬误也不应大的放在咱们的巨坑指南里吧。
实则不然,为啥?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归因谬误影响了投资者获取投资经验、探寻投资规律的正道,具有迷惑性及长期影响性,类似于慢性病。满足于浅显易懂但又漏洞百出的归因,会让投资者迷失于混沌的投资迷雾森林之中,跌跌撞撞,无所收获,侃侃而谈,却又一无所知,最终光阴荒废,徒获两鬓沧桑;二是归因谬误会在一次偶然的获益并总结出“简单”的规律之后,将投资者引入歧途,具有隐蔽性及突发性,类似于潜在的危重症,缺的就是一个诱发因素。过分相信某种原因对成功的影响,当下一次认为同样的规律显现时,投资者往往会加大剂量,重注压上。这个时候的风云突变,很可能会将你过去几年的收获一把拿回去。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11
思维模型:归因谬误
类型:心理学
巨亏方式:高自恋贪天功的强加因果
解决方案:
1.保持谦虚与敬畏之心,世界是复杂的,不要轻信简单的归因。
2.只跨越不到一米的栏,有些事情太复杂了,我们要敢于承认自己看不懂,避开就好。
个人应用:
2023年5月12日,可转债市场终于活久见地出现了几只“便宜债”,搜特、正邦、全筑的价格分别低至31、66、78,有的人预期下修,有的人预期小额刚兑,有的人担心破产开始清仓,各有各的理由。对于我来讲,这件事情可能太复杂了,我根本看不懂未来的走向,涨跌皆有可能。我的选择就是站在离暴雷转债50米远的地方,默默地捡起人们恐慌抛出的年化6%以上的其他转债。
赞同来自: 濤聲已舊 、jj3323 、规避风险 、昕晨 、东海逍遥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在投资的早期阶段,我是见不得账户里某只股票出现亏损的。看见了会怎么办呢?非但不会及时止损,反而会加仓买入,“摊低成本”,以使亏损的幅度降低——即使这样的操作对于亏损额的减少不会起到丝毫作用,然后就开始幻想出现一次大反弹,让自己显得英雄神武。正是这样的“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的不服输的干劲,使得自己会莫名产生一种英雄气概般的豪情。这样的英雄豪情,直到有一天,在我故伎重演不断加仓,撞了某只暴雷巨亏股的南墙之后,消逝于无形了。
近期在读《巨人的工具》,书里的一段话更是引起了我的反思,书里说:“我是否必须要怎么损失就怎么赚回来呢?如果你在赌桌上输了1000美元,你非要再从赌桌上把这笔钱赢回来吗?可能并非如此。”是啊,“在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来。”据说这句话来自英国的小说家克鲁德史密斯。这样的话语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顽强战斗,不屈不挠,最终雄起。然而,这句话应用到投资世界里,却可能会是你踩上的一个巨坑。
如果你在一个项目上亏了钱,怎么才能把亏损赚回来呢?绝大多数人会想在同一个项目上把钱赚回来。采取的措施通常有以下2种方式,一种是不断加仓,摊低成本,期待从一次的市场反弹中回本,不认错,不认赔。另一种是同样的模式再来一次,期冀扳回一局。不过,上述措施值得效仿的前提就是该项目是正确的,该模式是正确的。否则,你可能就是受了不恰当的激励。
巨坑之所以成为巨坑,就是因为我们将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刻舟求剑”式地套在了错误的模式或者错误的项目上了。踩上巨坑的投资者可能并没有反思,如果你的项目亏损了,这样的亏损是否来源于下面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这个项目本身就是一个烂主意,一开始就错,注定赔钱;另一种情况是,模式虽好,但是不适合你,和你自身的情况不匹配。
最后,我在知乎上看到克鲁德史密斯的另一种表述,好像与传说中的话略有差异。他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所以,在投资中,跌倒可以,爬起来就没必要选同样的地方了,只要你选一个最适合你自己,爬的最舒服的一个地方就好。记住,千万别跟巨坑较劲!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10
思维模型: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类型:文学
巨亏方式: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解决方案:忘了这笔糟糕的交易,寻找更好的交易
个人应用:
1.投资中不再有执念,对于损失的个股,意识到“客观无知”的存在,可能是自己的预判出了问题,锁定仓位 ,不再加仓。
2.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当前时点最好的投资策略,不被上一次结果所左右。
赞同来自: cuprum
这话等于我账户有10万资产都在茅台上,但我还有套无贷款的房产在手,银行还有上百万存款在放着....顺带多讲一下吧。
问:我是集中投资吗?
巴菲特最起码都还有两个完全私有化的公司,bsnf和中美能源的投资占比不低于苹果或者接近的。
你看到的40%,只是公开持仓的40%。
巴菲特重仓的特点是他对公司的经营有控制权或者能够有重大影响,和小散重仓投资有着云泥之别。
但凡做不到的,他都是走他老师那套低估分散的路线或者做套利。所以不要被洗蒙了脑子。
按照大众对于仓位的理解,巴菲特实际的持仓绝对是分散的,而且很分散
之前发布过相关文章的:如何理解巴菲特的仓位管理:分散还是集中
赞同来自: 濤聲已舊 、jj3323 、规避风险 、一思难过 、梦想app 、 、 、 、 、 、 、 、更多 »
牛顿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去考虑罢了。这说明,热爱很重要!牛顿说,胜利往往是从坚持最后五分钟的时间中得来的成功。这说明,耐心很重要。牛顿还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说明,谦虚和学习很重要!然而,集聪明、谦虚、耐心,好学、韧性于一身的牛顿,却在“南海泡沫”中踩了巨坑,发出“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的感慨。这让人不禁很是好奇,到底是怎样的巨坑,能够散发出如此大的魔力,让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其面前都退避三舍?
百度发现,牛顿的踩坑经历是这样子的:“1720年4月20日,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卖出了南海公司股票,获利7000英镑。不过,鬼使神差般,在这之后,他又买了回来。随着南海泡沫破裂,他最终亏损了20000英镑,这可是他的一生积蓄!”看来,“鬼使神差”是其进坑的驱动力。再细细地查看各种解读,一种说法是“退出之后,发现股票继续疯涨,甚至比原来涨得更猛,连英国女王都在进场,他推测这背后一定有他不知道的利好,于是再次筹措大量资金买回南海股票”,另一种说法是“在他退出来后,搞得自己的智商老被鄙视,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在最高点的时候,又杀了回去。”两种说法略有不同,不过核心意思应是一样的,那就是牛顿看见别人更加成功后或者股价更高后,抛弃了内心的理性,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就跳进坑里了。
思来想去,这个“鬼使神差”的幕后推手,应该用“嫉妒”比较合适。所谓嫉妒,就是因为别人的优越而折射出自己的缺陷所引起的愤怒情绪。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容易使人丧失理智,做出非理性的事情来。
撇开牛顿不谈,现在的投资世界中,嫉妒会使我们启动“鬼使神差”吗?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人的本能情绪之一,每个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想想我们家里的小朋友,当我们当面表扬其他孩子的时候,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再想想我们自己,当老板给同等条件的同事升了值,加了薪,而我们在竞争落败时的沮丧情绪。在投资方面,放任嫉妒之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的案例也并不难找。这些案例可以随手拈来,例如有人说:“因为嫉妒,在年初踩了恒瑞的大雷”;还有人说:“像你这样夸张的获利会引发市场中大比例的人嫉妒。我也因为嫉妒你做了几笔操作,损失了一定时间的理性和7万元钱。”这样的案例,就是嫉妒引起的踩坑明证,不过这样的反思,我觉得都是非常有益的,起码用钱换来了经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反思,当他们下次要把腿伸入此坑之前,才会及时把它收回来。
既然投资中的嫉妒如此普遍,如此有害,却又是人的天性使然,那我们怎么才能避免这种情绪造成的伤害呢?为找出化解大法,我再次百度了一下,应对生活中嫉妒的答案是“了解到自己的需要,接受自己现在的生活”,这不就是知足常乐嘛,确实有些道理。不过,倘若把这句话放到投资中,我觉得还是运用毛泽东打仗的方法最好,那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毛泽东还说,如果这两句话还不够,就再加上两句话:“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9
思维模型:嫉妒
类型:心理学
巨亏方式:放任嫉妒,非理性跟风投资
解决方案:1.知足常乐。
2.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的赢就 打,打不赢就走。
个人应用:避免比较,避免跟风。迭代更新自己的投资技能,将目标放在提升胜率上而不是紧盯收益率上。因为胜率是因,是技能;收益是果,拿来比较容易让人丧失理性。
赞同来自: jj3323 、规避风险 、一思难过 、重复 、victory2009 、 、 、 、 、 、 、 、 、 、 、 、 、 、 、更多 »
最近在搜集巨坑的过程中,看到有个集友分享了一篇“5年亏损百万的港美股学费”,标题是“触目惊心”,作为巨坑收集爱好者,我的内心不免一喜,看来这也是一新型巨坑?
细细看来,自2017年至2022年期间,作者“秉承着价投要买便宜货的思路杀入港股,耗费5年青春,换来接近百万港币亏损。”当然了,我想作者本人可能是自谦了,因为其好多盈利股没有计算,仅仅是将自己的亏损股罗列了一下。但是,让我运用客观无知坑给我的“用概率思维替换因果思维”经验教训演绎一下,恒生指数从2017年1月的22000点至2022年10月的17222点,5年10个月跌幅22%,所以从概率上来讲,只要投资港股,5年的光阴或许只能换得22%的亏损+踩坑经验。亏损是实实在在的,5年的青春也已逝者如斯夫,那经验到底是啥?
有人说,是港股就不能投?让我们拉长时间周期,自1990年初的2838点至2022年底的19781点,历时32年,港股涨幅697%,年化收益率是6.25%。所以结论并不是。
有人说,是投资的时机不对?根据作者的描述,他是“秉承着价投要买便宜货的思路杀入港股”的,因此介入时机方面是低估买入,也应是没有问题的。
这可如何是好?标的没错、时机没错,到底哪里出错了。百万学费买了个啥?
我认为,答案应该是低估了市场的非理性时间,主观上缺乏耐心。一般来讲,市场的非理性时间可能要比大多数人的忍耐时间要长的多。这样,即使当初是看对了做对了,但是当你坚持到快不能坚持,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投资信仰割肉卖出的时候,就成功地陷入这样的亏了时间又亏钱的深坑了。
投资中关于耐心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买入前的等待,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查理芒格说,我们的经验往往会验证一个长久以来的观念:只要做好准备,在人生中抓住几个机会迅速的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做简单而又合乎逻辑的事情,财富就会得到极大的增长。上面提到的这种机会很少,他们通常会落在不断地寻找和等待、充满求知欲而又热衷于对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作出分析的人头上。这样的机会来临之后,如果获胜的机率极高,那么动用过去的谨慎和耐心得来的资源重重地压下赌注就可以了。查理芒格说,有性格的人才能拿着现金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做。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机会。
第二是买入后的坚守,守得花开见明月。无论是买入后的下跌还是买入后其他人的投资品种上涨,都将使得我们心生疑虑,让我们不断怀疑我们当初的决策是否正确,是否投资获利的前提——环境、业绩等条件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疑虑,可能导致我们不断去寻找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然而,随机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拿因果去解释的,这只是有一定的运气罢了。另外,假使我们已经守得花开见明月了,那也极易出现见好就收的心态,最终上演等了几年无收获,终于熬到爆发的时候却早早离场的悲剧。齐俊杰老师曾经总结过投资巨亏的两个方面,包括买的太贵和卖的太早,放在这样的语境里,应是合适的。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8
思维模型:耐心
类型:心理学
巨亏方式:低估了市场的非理性时间
解决方案:锚定逻辑,保持耐心。
个人应用:
2019年5月,本人基于市盈率低估买入的中国建筑历时近4年,始终处于亏损、价值不回归状态。对此,脑子里总有一个声音对我说,这就是价值陷阱,你不该买入成长性不高的价值股。然而,正当我坚持不住,开始分批撤退挪仓换股的时候,“中特估”的概念横空出世,两只股票走出了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市场上以及脑子里的那些想法突然间都灰飞烟灭了。是公司变了吗?没有。变化的只是自己对该股票上涨或下跌的解释而已。经此一役,我也收获了耐心的经验。一是买入之时要确定逻辑,要保持耐心等待时机,不要在下跌趋势中入手;二是持有投资过程中应该锚定逻辑,耐心的等待逻辑变现,要当心基于估价涨跌的原因解释,很可能这样的解释是貌似合理但又绝对是非理性的。
赞同来自: jj3323 、吉吉木 、gaokui16816888 、xiaofeng71 、财富藏在哪 、 、 、 、 、 、 、 、 、更多 »
我们都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1988年刘元生以360万元,拿下360万股万科,持股30余年,其财富已增值至二三十亿,赚了700余倍,成为“万科的扫地神僧”。然而我们却不曾听过某人在中石油上市的时候坚定看好,结果坚持到现在亏掉整个人生的故事。同样,在地产调控中亏掉身家的房地产投资者仿佛未曾出现过一样。为啥?因为历史总是记录成功者的故事,而失败者往往淹没在其滚滚洪流只中,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但是,上述两个案例中,失败者在单一品种的投资中成功踩坑的经历却更值得让我们警醒,因为假如你计划把大部分钱放在股票账户,将几乎可以确定的是遭受金融世界崩溃,使得投资净值减掉接近一半,或早或晚。为了增加说服力,避免深陷此坑,建议还是先听听瑞·达利欧的警示吧。他说:“几乎可以确定的是,不管你把你的钱投到什么上面,将来都会遇上大跌的日子,让你亏损50%-75%”。
那么,对于这样大跌的日子,你做好准备了没有?假设没有,那么阅读本文将是我给你创造的一个避免踩坑的机会,请务必珍惜!因为本人网名中的大水桶,正是在踩着某只暴雷个股的巨坑过程中,由托尼·罗宾斯在《钱》中“风险\成长水桶,和安全\安心水桶”引申而来。这样的策略,是将资产配置于两个不同的投资水桶里,第一个水桶是给你的钱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但是钱在这个水桶里增值得非常慢。第二个水桶的吸引力大多了,因为它能给你机会获得更快的财富增长。有了类似于这样的资产配置,才能确保你在这个市场中长久地活下去。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7
思维模型:单一类型投资
类型:金融学
巨亏方式:偏爱一种类型的投资
解决方案:资产配置
个人应用:
1.加强多种类型资产的学习,依靠资产配置降低单一类别资产大幅亏损的风险。
赞同来自: 濤聲已舊 、jj3323 、规避风险 、步行者 、gaokui16816888 、 、 、 、 、 、 、 、 、 、 、 、 、 、更多 »
司空见惯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
朋友有一个好主意,比如说开个饭馆或者做个投资之类的,急于通过借钱(融资)抓住这样千载难逢发大财的机会。而你的内心其实是很纠结的,但是碍于抹不开面子,将自己的大额资金借给了朋友,结果——新冠肺炎疫情(或者其他黑天鹅)来了,饭馆破产倒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将自己的资金借给朋友去投资,不论是从我们自身惨痛经历的直观感受,还是从道听途说的悲惨故事,我们都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借钱给朋友投资是一个完美的巨坑了。甚至在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巨坑还会慷慨地附赠一个更大的礼物给你——失去友谊。正像《塔木德》中所强调的:“借钱给朋友,将以失去友情作为利息。”
为了帮助以追寻巨坑为目的的投资者更好地掌握这门简单却有效的亏钱手艺,使其从感情上的亏钱升华至理论高度,我以吃饱了没事干的精神对其背后的逻辑基础进行了探究。
根据百度二手资料:耶鲁大学教授的重大研究发现表明:没提钱时(借钱之前),人与人的感情行为由社会规范主导!提到钱时(借钱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马变市场规范主导!通常,当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发生碰撞,人们为情感、道义所付出的努力往往要比金钱付出的更多。不过,当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发生作用的时候,往往市场规范占据主导,社会规范就退居其次了。
“借钱给朋友投资”这样的“投资”方式其实是(借钱之时)将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对朋友的信任之上。此时,社会规范还未转换为市场规范。倘若这样的信任根基并不是基于对朋友经营、投资能力的理性判断,而是基于对其感情的美好愿望,是很容易踩上投资巨坑的。
那么,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呢,我们不妨借鉴一下犹太人的智慧。一是帮助人,就按社会规范来进行,心理自愿、精神愉悦。二是对于金钱,就按市场规范来进行。当然了,如果还是实在无法做到理性,那就踏踏实实地踩上这口巨坑,内心坦然接受就可以了。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6
思维模型: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
类型:社会学与经济学
巨亏方式:情绪主导,按照社会规范做市场规范的事情
解决方案:
1.帮助人,就按社会规范来进行,心理自愿、精神愉悦。
2.对于金钱,就按市场规范来进行。
3.风险控制,实在不行的,做好全亏的准备就好。
个人应用:
1.提升投资本领,让自己成为资金使用效率最高的人。
赞同来自: jvjvj02 、濤聲已舊 、jj3323 、规避风险 、水穷云起时 、 、 、 、 、 、 、 、 、更多 »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达依尔在向国王舍罕王进贡这个发明的时候,索要赏赐一些麦子的奖励就是“第一格放一颗,第二格放2颗,……每一格里的数量都比前一格增加一倍,摆满64格”。最终,达依尔索要的麦子够全人类不吃不喝种六个世纪了。
投资市场中,无数价值投资者深谙此道,信奉“长期持有滚雪球”,他们以长期复利增长为目标,坚定持有某只股票,伴随公司共同成长,却在耗尽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之后,遭受了公司破产倒闭的无情暴击。这样的暴击,对于坚守多年至两鬓斑白,却遭受损失无法翻盘的人来说,没有能比这更令人痛苦的事情了。到了这样的境地,可就是扎扎实实踩进了“价值陷阱”、“时间陷阱”不能自拔了。
那么,到底哪里出错了呢?是指数增长的数学公式吗?当然不是,原因在于抽象的复利数学运算,并没有考虑企业生命周期的必将终结——你放在第n个格子里的小麦,大概率不会一如既往地是上一格子里的两倍,而且很可能彻底就没有了,甚至连本带利地将以前格子里的麦子都给你收走。
按照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从初创到消亡的全部过程,按生物的成长路径,分为10个阶段,分别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企业的由盛转衰,这一自然规律就像初夏秋冬的交替一样自然,然而偏偏有人不理会这样的简单道理,执念于复利增长的幻想和简单的数学模型,以吃红利为基,购买了洪都、电视等等长期持有,可是面对江河日下的行业发展,这些企业都在辉煌中逐步变得黯淡起来,最终走向毁灭的终局,从而损失惨重。
有人说,巴菲特不是持有可口可乐、苹果的公司,业绩可是一直在持续的增长啊;不是有人持有万科,一直买一直买,最后成了人生赢家吗?
是的,你说的没错,但是:第一,大部分人都不是巴菲特;第二,从统计的角度来讲,活过百年的公司毕竟是少数;第三,你看到的成功励志案例,只是成功者讲述的故事,大量“沉默的证据”是不会跳出来发声的,这是幸存者偏差。
可是,难道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效应,就真的如你说的如此不堪吗?当然不是!其实对于复利投资这把巨剑,普通投资者还是有两种简单的方式来挥舞它的。一种是购买指数或自建个股组合,依靠一揽子股票的优胜劣汰,始终持有有活力的公司,达到复利增长的目标;另一种是倘若你有极强的洞察力,那么倒也可以集中持股并照看好它,一旦它进入稳定期(灵活性下降、缺少冒险精神、拓展新市场动力下降)要做好撤出准备,进入贵族期(以自我为中心,与顾客联系弱化,创新机制失灵)不再具有复利增长潜力的时候,适时地跳开,选一个更具活力的新品种实现继续增长。
小结:
避免使用的多元思维模型5
思维模型:企业生命周期
类型:管理学
巨亏方式:不理会企业生命周期的坚定持股
解决方案:
1.选用优胜劣汰的指数或活力个股组合
2.关注好自己的持股对象,倘出现衰退迹象,及时切换到更好的品种上去
个人应用:
1.对于个股投资,优化以往持有至卖点止盈卖出的策略,对于进入衰退期和后续增长潜力不大的个股也应及时止损(懂得了生命周期,我也对自己之前的损失厌恶不肯放手的做法予以无情的的蔑视)。同时,将自己的个股组合命名为活力个股组合,实时提醒自己手里拿的是可以提供持续增长动能的好股票,依靠网格交易的轮动,优胜劣汰,保持活力。
2.对于个人构建的格雷厄姆八步妙法组合,虽然简单、少操心,却也符合优胜劣汰的生命周期原则,它自身能在两年的周期内识别出不符合要求的个股并予以清楚,维持策略的活力。
3.对于个人的各种投资策略,也须分辨其适用性,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策略生命周期趋于衰退,也要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