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数据都不错
比如pmi
期货很多大宗都在涨
bdi这几天也是大涨
一切都似乎标志着复苏
民间则都在说外贸订单下滑,产业转移。裁员。
当然以上种种过去几年大部分时间貌似都是如此。
但还是想问问大家最近身边形势到底如何?
是否极泰来的转折点,还是放开➕大放水之后短暂的回光返照?
中国目前的形势可谓一片大好。为什么这么讲呢?在集思录里面,V大是有相当国际视野的,记得V大在疫情初期就开始统计各国的疫情数据了,受益匪浅。理性客观不偏不倚,希望您多发言多分享!
其实,左右20-22这三年的大事情,就是疫情加上俄乌
22年,中国被疫情要了一大口
可是,没想到,放开后,用最短的时间回到正常
这是事实(或者说物理层面)也就是说,这三年,物理伤害,中国最轻!
然后就是应对策略层面
我们知道,美国、欧洲还有许多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持久的,幅度巨大的通胀,然后,美联储为首,被动大幅加息,在经济处于疫后反弹式的恢复阶段。...
赞同来自: 阳光海岸360 、好奇心135 、machine 、xineric 、drz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其实,左右20-22这三年的大事情,就是疫情加上俄乌
22年,中国被疫情要了一大口
可是,没想到,放开后,用最短的时间回到正常
这是事实(或者说物理层面)也就是说,这三年,物理伤害,中国最轻!
然后就是应对策略层面
我们知道,美国、欧洲还有许多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持久的,幅度巨大的通胀,然后,美联储为首,被动大幅加息,在经济处于疫后反弹式的恢复阶段。加息对实体经济的阻碍是巨大的,只不过会有3-6个月的延迟。而当利率远高于GDP增速的时候,尤其严重
小知识,通胀高企,经济却停止不前,技术上成为滞涨。美国和欧洲会在23年,进入全面的滞涨。这对中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也是目前唯一可能的不利因素。也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中方的应对呢,也许可以说乏善可陈,不过,至少没有什么典型的过失,在这个比烂的时代。。。
再然后,就是今年会发生什么? 有一点是明确的,美元会很快触顶,并进入漫长的贬值过程。和07年以后的所有摆脱0利率的尝试一样。美联储非常期待可以在5%的水平能多坚持一些时间,哪怕多一个月也好。可是,实体经济撑得住吗?
所以呢。A股,我至少可以看到两个阶段,一个是恢复疫情冲击,也就是回到3700那一段
二个是叠加美元贬值导致的热钱倒灌。这个会涨到哪里? 风口飞猪
至于国内资金部分,估计也只能看到流入,丝毫没有流出的理由。印了那么多,往哪里去? 房地产吗? 债券吗?信托理财?还是加密币。。。
2月份的PMI是一个关键的信号,已经说明了一切
赞同来自: xineric 、Restone 、修身明德 、mercykiller 、fuyd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国内的消费在复苏,餐饮,酒店,游客比疫情前多了很多,动车的人数不少,我坐了两次,还有不少站票,坐了一次飞机,非热点时段航班,70%左右的入坐率,同疫情前差不多,估计到5.1 左右就可以达到疫情前的水平 。
有朋友的工作的工厂是做国内手机的代工,还有手机电池,他们工厂的生意比去年要好。
我们工厂是做国外的生意,过去两年生意不错,没有受国内口罩事件的影响,但是从去年4季度开始,业务量开始下滑,今年明显生意不好,一方面是国外需求减少,另外一方面是有些客户的订单出于ZZ 风险转移国外,今年公司的总营业额可能会减少10%左右, 可能会裁员。
总体感觉,做国内市场的工厂生意在回暖,做国外市场的工厂生意在下降。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xineric 、大7终成 、好奇心135 、陪伴成长 、三妻儿十一2049 、 、 、 、 、 、更多 »
您好,1)哪种才算真正的市场内涵,价格高算还是同样价值东西数量更多算?尤其在通胀的背景下。更何况,趋势是很明显的;
1.我随便搜了下新闻,按美元计美国还是第一大消费市场,按平价购买力中国才是第一大消费市场。
2. 关于外企迁入中国的事情,我了解的不多,您这里有具体的新闻和数据可以分享吗?
3. 迁出企业部分,看到很多的新闻的印象是美欧日韩的企业都在迁出,数量似不在少数,“只是一部分”的描述是否低估了影响?
4. 无论是很多还是一部分迁出,对中国都不是好事。低端制造业迁出也不意味着中国就会自动产生高端制造...
2)我几年前就在贸易战时期就发过帖子,外企从中国挪走最主要的原因是减少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那么挪入中国也是同样的原因,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供哪个市场的制造工厂就只能尽可能贴近那个市场。没有贸易战的时候,全球供应链本身就是朝着快速响应方向走的——快速响应本身就意味着工厂必须贴近市场,而贸易战和现状加速了这个过程。此外第一个问题下来看,中国和美国至少是对等级别的市场,谁会轻易放弃其中一个?
还有,迁出的是中国供全球的产能,一般是低端的——因为外企只有逼不得已才会把高端产线放过来;而迁入的,只能是外企一直不愿意迁过来的高端产线。
这是基本逻辑,也是一个全球供应链从业人员的工作视角。
3)数量和质量都没有数据支撑的前提下,我的逻辑质量方面明显中国占优;
4)参考以上逻辑,以及我们当前对美贸易战目标2025工业计划的完成度,再做评判;
5)和6)答案容易引战,为了避免删贴,不展开,可以从前述逻辑中自行展开。而且我也说了中期不乐观,就是因为中间一定有曲折。
赞同来自: dpzrx158 、非凡猪 、蝶之梦 、中年油腻男 、海浪9999 、 、 、 、 、 、 、 、更多 »
刚好相反,中期不乐观,长期乐观,短期只是触底的正常复苏。您好,
不要光看外企迁出,注意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迁出的只是一部分供欧美的和低端的产能;还要看外企迁入,原来欧美供中国的,同样的原因也要把产能尽可能往中国迁以减少不确定性和合规成本。
外需受挫的最主要原因是欧美,尤其美在疫情后的库存周期造成需求萎靡,中国不是外需受挫的孤例,亚太很多国家都有类似情况。
世界最大工厂向世界最大市场&兼世界最大工厂...
1.我随便搜了下新闻,按美元计美国还是第一大消费市场,按平价购买力中国才是第一大消费市场。
2. 关于外企迁入中国的事情,我了解的不多,您这里有具体的新闻和数据可以分享吗?
3. 迁出企业部分,看到很多的新闻的印象是美欧日韩的企业都在迁出,数量似不在少数,“只是一部分”的描述是否低估了影响?
4. 无论是很多还是一部分迁出,对中国都不是好事。低端制造业迁出也不意味着中国就会自动产生高端制造业来填补,目前中国还有大量的人员失业,之前有总理说6亿人收入不足1000元。
5. 的确中国不是外需受挫的孤例,但这似乎不是应当长期乐观的原因?
6. 长期来看,中国的财政问题,外部制裁问题,就业问题(以及人口问题),目前来看也还没有看到转机的到来?
希望您能不吝分享指教,感谢
我是一个host - ST,周期和转债
赞同来自: mingjing58 、fuyda 、等一万年 、wydqh 、wb3000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短期乐观,长期不乐观刚好相反,中期不乐观,长期乐观,短期只是触底的正常复苏。
疫情过去,迅速恢复正常生活。老百姓该吃吃该喝喝,这么大国家,14亿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庞大的经济体,恢复情况个人感觉短期比较乐观。以前不能出差,旅游的可以出去了,不能聚餐的也可以了,慢慢会有点烟火气。
进出口方面,出口数量没看到数据,不了解。有人说服务贸易是逆差,也有人说服务贸易长期逆差,数据正常。有人说港口集装箱堆积,可见出口特别差。也有人说是因为过去疫情影响效率,造的集装箱...
不要光看外企迁出,注意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迁出的只是一部分供欧美的和低端的产能;还要看外企迁入,原来欧美供中国的,同样的原因也要把产能尽可能往中国迁以减少不确定性和合规成本。
外需受挫的最主要原因是欧美,尤其美在疫情后的库存周期造成需求萎靡,中国不是外需受挫的孤例,亚太很多国家都有类似情况。
世界最大工厂向世界最大市场&兼世界最大工厂转变的过程中而已,其中的一个典型缩影就是18年开始的进博会取代了广交会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
赞同来自: onegenius 、merril 、风雨彩虹 、蝶之梦 、fuyd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疫情过去,迅速恢复正常生活。老百姓该吃吃该喝喝,这么大国家,14亿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庞大的经济体,恢复情况个人感觉短期比较乐观。以前不能出差,旅游的可以出去了,不能聚餐的也可以了,慢慢会有点烟火气。
进出口方面,出口数量没看到数据,不了解。有人说服务贸易是逆差,也有人说服务贸易长期逆差,数据正常。有人说港口集装箱堆积,可见出口特别差。也有人说是因为过去疫情影响效率,造的集装箱比较多,发出去箱子回收不及时。疫情过去,集装箱就多起来了。但也有消息显示卡车司机们在港口旁边排队也没活,交警都不好意思贴罚单了。
长期方面不乐观,有好几个方面。
财政方面不乐观。一个是过去防疫开支太多,另一个是土地财政被打了一顿后快玩不下去了。所以各地陆续传出加强医保缴纳,但是服务缩水的消息。各地降薪降待遇的新闻也多了。土拍方面,因为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土拍不好拍,最后只能城投出马拍地,再拿地做抵押从银行借钱,实际土地不开发,加上长期以来公共项目投资效率比较低,长期是个大隐患。财政一没钱,各方面都麻烦。
对外投资方面,西方国家加强高科技制裁,企图锁死我们的发展空间,高科技并购,进口可能会受阻,当然现在具体影响还不好评估。制裁加过去防疫政策冲击,外企重构供应链,大量迁出中国,这也是过去几年来的一条主线。
就业方面,疫情期间大量企业倒闭,加外企撤离,据说现在就业是非常困难,有说毕业大学生就业率特别低的,有说传出最低时薪9元的,有说别去浙江工厂找工作了根本没职位,等等吧。总之就是难。
投资方面,因为经济形势困难,啥也不好干,所以大家的钱投不出去,就产生了排队还房贷这样的现象,同时市场收益率被打得很低,债券基本没太多收益,同时还担心暴雷,银行存款增加。所以这时候大家就响应政府号召,建立我们社会主义估值体系,抱紧中字头大腿,一方面谁倒了中字头也不能倒是吧,另一方面经营上确实有政策优势,同时因为财政困难大家预期分红能增加至少维持吧。
对于长期形势,我们还是要充满信心,保持乐观态度,尝试积极作为吧,毕竟悲观者永远正确,但只有乐观者才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