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市场进入贤者模式,先涨后跌,盘面着实无趣,转债指数亦是原地踏步,但指数猥琐丝毫不影响转债赚钱,咱们有脉冲啊,高抛低吸玩起来。
之前说过,转债能穿越牛熊,像现在这种震荡行情,只要转债有波动,一样可以通过轮动与脉冲赚钱。
比如,最近的城市转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阴跌后,终于从底部拉出了大阳线,前2天在正股连续2天20cm涨停下磨磨蹭蹭,终于在溢价几乎抹平后跟上了正股的涨幅。
很明显,这次城市转债滞涨于正股,转债上涨是正股驱动,而非游资暴力拉升,游资炒妖债是不会选择即将满足强赎条件的转债下手的,强赎触发非常不利于游资控盘出货。
因此,妖债的挑选逻辑是:要选择低转股价值的高溢价小盘转债,这样,游资才能放心大胆地在转债里面作妖,而不用太担心正股随便涨几下就能触发强赎。
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天花王惊艳的表现让人不尽联想到落寞已久的起步,但看到起步转债那惊人的溢价率和不太美妙的基本面,怕是只有游资大爷能解救了,至少我是不会为了博花王这样的脉冲来去买让我担心基本面的转债。
最近一直在思考超额收益的来源,发现轮动与再平衡很类似。
比如,即使标的或指数涨涨跌跌原地不动,轮动与再平衡都可以收割波动来获得超额;
又比如,轮动与动态再平衡都是高抛低吸,赚取差额收益
但轮动与动态再平衡却有诸多的不同,动态再平衡赚钱的2个前提:1、资产品种低相关或负相关 2、资产价格波动较大。
轮动是同一品种间的高抛低吸,而动态再平衡是不同品种间的高抛低吸;
动态再平衡要求投资组合间的资产品种低相关或负相关,负相关最佳,而在同一品种间的轮动高度相关,基本同涨同跌;
因此,转债各策略之间的仓位占比再平衡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同涨同跌的再平衡并不会产生多少超额,再平衡需要品种之间的低相关或负相关性才有效。
另外,格老提供的股债平衡,指的是高收益债券与股票,而不是转债与股票。(转债股性比较强,与股票相关性太强了)
股债平衡中,如果用转债+股票的组合,其实动态再平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国内转债的股性比较强,转债与股票的相关性高,动态再平衡效果大打折扣。
难道为了低相关或负相关,我们就只能买妥妥的纯债吗?
非也,债性极强的转债,依然可以充当股债平衡的“债”的组成,比如,到期收益率不低于同久期纯债收益率的转债也可以充当“债端”,转债还有内在的看涨期权,比同等情况下的纯债更佳,但是,如果这样的转债股性渐强时,注意要轮换成强债性的转债。
动态再平衡要求:高估时强制卖出大幅盈利的仓位变成现金,低估时强制买入亏损的品种变成加仓低估品种,靠的就是低买高卖的逆向操作赚钱。
再者,动态再平衡比例的设置只是为了告诉你,资产之间的相对涨跌,从而告诉你要逆向加减仓,具体设备是50%还是75%则没有那么重要。
股指的长期回报率10%左右,但是套利策略的长期回报率多数时候是高于10%的,还有像茅台、腾讯这样的超级大白马的长期回报率只有10-20%左右,从收益相对高低来看,套利其实是不输于股票多头策略的。
另外,由于套利周期不长,很多时候是类现金的,所以,套利策略与转债策略是低相关的,但是股票策略与转债策略是高相关的(中证转债与沪深300、上证指数的长期走势高度一致),因此,从资产配置品种间要低相关性出发,股票策略不如退出,换成套利策略。
换成套利策略的组合会有2个好处:降低组合回撤,降低资产间的相关性,提高预期收益,让动态再平衡效果更强。
品种的配置,要考虑资产高盈利周期的择时,大周期择时准确率明显高于小波动,只有大周期的足够的波动,才有择时的意义。
之前说过,转债能穿越牛熊,像现在这种震荡行情,只要转债有波动,一样可以通过轮动与脉冲赚钱。
比如,最近的城市转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阴跌后,终于从底部拉出了大阳线,前2天在正股连续2天20cm涨停下磨磨蹭蹭,终于在溢价几乎抹平后跟上了正股的涨幅。
很明显,这次城市转债滞涨于正股,转债上涨是正股驱动,而非游资暴力拉升,游资炒妖债是不会选择即将满足强赎条件的转债下手的,强赎触发非常不利于游资控盘出货。
因此,妖债的挑选逻辑是:要选择低转股价值的高溢价小盘转债,这样,游资才能放心大胆地在转债里面作妖,而不用太担心正股随便涨几下就能触发强赎。
野百合也有春天,今天花王惊艳的表现让人不尽联想到落寞已久的起步,但看到起步转债那惊人的溢价率和不太美妙的基本面,怕是只有游资大爷能解救了,至少我是不会为了博花王这样的脉冲来去买让我担心基本面的转债。
最近一直在思考超额收益的来源,发现轮动与再平衡很类似。
比如,即使标的或指数涨涨跌跌原地不动,轮动与再平衡都可以收割波动来获得超额;
又比如,轮动与动态再平衡都是高抛低吸,赚取差额收益
但轮动与动态再平衡却有诸多的不同,动态再平衡赚钱的2个前提:1、资产品种低相关或负相关 2、资产价格波动较大。
轮动是同一品种间的高抛低吸,而动态再平衡是不同品种间的高抛低吸;
动态再平衡要求投资组合间的资产品种低相关或负相关,负相关最佳,而在同一品种间的轮动高度相关,基本同涨同跌;
因此,转债各策略之间的仓位占比再平衡其实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同涨同跌的再平衡并不会产生多少超额,再平衡需要品种之间的低相关或负相关性才有效。
另外,格老提供的股债平衡,指的是高收益债券与股票,而不是转债与股票。(转债股性比较强,与股票相关性太强了)
股债平衡中,如果用转债+股票的组合,其实动态再平衡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国内转债的股性比较强,转债与股票的相关性高,动态再平衡效果大打折扣。
难道为了低相关或负相关,我们就只能买妥妥的纯债吗?
非也,债性极强的转债,依然可以充当股债平衡的“债”的组成,比如,到期收益率不低于同久期纯债收益率的转债也可以充当“债端”,转债还有内在的看涨期权,比同等情况下的纯债更佳,但是,如果这样的转债股性渐强时,注意要轮换成强债性的转债。
动态再平衡要求:高估时强制卖出大幅盈利的仓位变成现金,低估时强制买入亏损的品种变成加仓低估品种,靠的就是低买高卖的逆向操作赚钱。
再者,动态再平衡比例的设置只是为了告诉你,资产之间的相对涨跌,从而告诉你要逆向加减仓,具体设备是50%还是75%则没有那么重要。
股指的长期回报率10%左右,但是套利策略的长期回报率多数时候是高于10%的,还有像茅台、腾讯这样的超级大白马的长期回报率只有10-20%左右,从收益相对高低来看,套利其实是不输于股票多头策略的。
另外,由于套利周期不长,很多时候是类现金的,所以,套利策略与转债策略是低相关的,但是股票策略与转债策略是高相关的(中证转债与沪深300、上证指数的长期走势高度一致),因此,从资产配置品种间要低相关性出发,股票策略不如退出,换成套利策略。
换成套利策略的组合会有2个好处:降低组合回撤,降低资产间的相关性,提高预期收益,让动态再平衡效果更强。
品种的配置,要考虑资产高盈利周期的择时,大周期择时准确率明显高于小波动,只有大周期的足够的波动,才有择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