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V说的话,我不能理解,只买消费型,千万不买返还型的重疾险
我找了个保险算算
例如30岁,保额50万,交30年,保终身
所有额外增值保障选上,则消费型的要交25万左右,返还型的基本要交35万左右,
所有额外增值保障不选,则消费型的要交16万左右,返还型的基本要交25万左右,
25万,可不是25块,预计在30年后,25万仍然是一笔不少的财富
我宁愿加多10万,买可返还的,就当成存钱了
我现在交的返还型保险,有时钱周转不过来,压力就来了,不想交了,
但我转念一想,现在钱只是暂时存在保险公司,只要再坚持十年,这几十万就可以拿回来了,
心里就舒服多了
有人说,买消费型的,剩下的钱可以投资赚回来,我只能说,世事无常,
如果你有本事的,也不差这十万八万的保险钱
重疾险的杠杆其实是很低的,也就是说你投入的本金是巨大的,消费掉了挺亏的
我找了个保险算算
例如30岁,保额50万,交30年,保终身
所有额外增值保障选上,则消费型的要交25万左右,返还型的基本要交35万左右,
所有额外增值保障不选,则消费型的要交16万左右,返还型的基本要交25万左右,
25万,可不是25块,预计在30年后,25万仍然是一笔不少的财富
我宁愿加多10万,买可返还的,就当成存钱了
我现在交的返还型保险,有时钱周转不过来,压力就来了,不想交了,
但我转念一想,现在钱只是暂时存在保险公司,只要再坚持十年,这几十万就可以拿回来了,
心里就舒服多了
有人说,买消费型的,剩下的钱可以投资赚回来,我只能说,世事无常,
如果你有本事的,也不差这十万八万的保险钱
重疾险的杠杆其实是很低的,也就是说你投入的本金是巨大的,消费掉了挺亏的
1
赞同来自: TripleSeven
商业保险我只买车险。其他的都是政府和保险公司联合推出的什么重疾补充险。各地可能都有,几十块到一百几一年的这种。其他的都是保险公司割韭菜的,保险是要赚你钱的,人家维持那么多人员庞大开支,办公场所开支还要赚你的钱。所以投保概率上就是亏的,就是不明白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买各种商业险这么积极。
0
看了几天了,没一个人说到重点。
楼主举例的这款保险是保终身的,不是纯正意义上的消费型。
保终身的意思,是说保险公司迟早会把“保额”给你。
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型,指的都是定期险,带固定时间的。不出险,保费就是白缴。
以20年定期寿险为例(缴20年,保20年),同一款产品,纯消费型的保费是返还型的三分之一。
楼主举例的这款保险是保终身的,不是纯正意义上的消费型。
保终身的意思,是说保险公司迟早会把“保额”给你。
真正意义上的消费型,指的都是定期险,带固定时间的。不出险,保费就是白缴。
以20年定期寿险为例(缴20年,保20年),同一款产品,纯消费型的保费是返还型的三分之一。
0
看大家讨论的划算,忍不住想说说。
两种险对比,15年内,一旦出险,消费型更“赚”;不出险,返还型更 “赚”。
15年是大概,15年后,都亏。
- 保险,保险,就是出危险的时候,保一下。
譬如身故险(叫万能险),你24岁买一年6千的时候,你是不希望身故的;这个时候,保险公司全体员工也是这样祝福你的,所以这么多人祝福你,你在钱财上,当然是亏的;如果不幸身故,那你“赚”了,保险公司要赔你(家)30W。这个险,就是保障主力劳动力一旦丧失,还有“保险“。 - 基本上,任何保险的正常盈利(不出险),都比一般的定期存款利率盈利差。
不管是消费型,还是返还型,都有如上“保险”特性 - 不出险,都“亏”。
两种险对比,15年内,一旦出险,消费型更“赚”;不出险,返还型更 “赚”。
15年是大概,15年后,都亏。
3
赞同来自: gu4823 、tanhua2021 、cybest
集思录绝大部分人(金融资产>200w 或 总资产 >500w)不需要重疾险,甚至消费型的都不需要。
原因很简单,即使是消费型重疾险,能买到的保额也太低,保费太贵,杠杆太低,不如风险自留。
能买的:
1. 社保,主要是社保的医保,还有各地的惠民补充医保。
2. 高杠杆消费型意外险,最好包含猝死责任。保额一定买够,否则等于没买。
3. 20年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
4. 车险中的第三者责任险,买足,200万起,非常便宜;
5. 可选:家财险,比如防火灾之类的。
原因很简单,即使是消费型重疾险,能买到的保额也太低,保费太贵,杠杆太低,不如风险自留。
能买的:
1. 社保,主要是社保的医保,还有各地的惠民补充医保。
2. 高杠杆消费型意外险,最好包含猝死责任。保额一定买够,否则等于没买。
3. 20年保证续保的百万医疗险;
4. 车险中的第三者责任险,买足,200万起,非常便宜;
5. 可选:家财险,比如防火灾之类的。
1
赞同来自: 阿邦查
@ylshxajh
但没必要去细算这一点,因为银保监是不会给保险的预定利率超过4.025%的,只需要记住这个要点就好了。
所以看似能够做到10%的年化,其原因就是从其他地方进行找补的,比如如果选择纯重疾保障,节省的保费其实不止9万。
对于生死两全这种产品,我很多年前就做过对比的,用同一家公司的两全险产品对比同一公司的重疾+年金结构:
两全险,想说爱你不容易(上)
两全险,想说爱你不容易(下)
两全险并没有更多的优势,甚至是劣势一般的存在。
至于说投入9万变成25万,看起来做到了10%的年化收益率。有个词叫“合理化烟幕”。
这个词有个很常见的应用场景:去麦当劳或者星巴克的时候,买饮料加几块钱就能够从中杯升到大杯。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多花了几块钱就能够升大杯好像是占了便宜,但是对于商家而言,实际的利润反而是提升的,因为成本的大头在店租和人工,原材料反而不是成本的大头,所以卖得越多,边际利润率反而越高。
而且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多花钱买大杯会是合理选择吗?喝不了那么多,升大杯就没意义。
其实没必要管那么多,只需要记住在当下中国监管体系下,保险的预定利率不会超过4.025%,所以只要自己长期收益能够超过这个数的,那么肯定是纯保障会更划算。
楼主举这个例子,30年多交9万能返还25万,不是一次性交的因为我只是根据贴主所讲的,简略做的分析,实际产品结构和收益拆分要更加复杂。
每年交3000,30年本息合计25万,年化收益已经达到10%了,保险公司的产品能有这么高收益让我感到很惊讶,要不就是我算错了,要不就是楼主说错了
但没必要去细算这一点,因为银保监是不会给保险的预定利率超过4.025%的,只需要记住这个要点就好了。
所以看似能够做到10%的年化,其原因就是从其他地方进行找补的,比如如果选择纯重疾保障,节省的保费其实不止9万。
对于生死两全这种产品,我很多年前就做过对比的,用同一家公司的两全险产品对比同一公司的重疾+年金结构:
两全险,想说爱你不容易(上)
两全险,想说爱你不容易(下)
两全险并没有更多的优势,甚至是劣势一般的存在。
至于说投入9万变成25万,看起来做到了10%的年化收益率。有个词叫“合理化烟幕”。
这个词有个很常见的应用场景:去麦当劳或者星巴克的时候,买饮料加几块钱就能够从中杯升到大杯。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多花了几块钱就能够升大杯好像是占了便宜,但是对于商家而言,实际的利润反而是提升的,因为成本的大头在店租和人工,原材料反而不是成本的大头,所以卖得越多,边际利润率反而越高。
而且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多花钱买大杯会是合理选择吗?喝不了那么多,升大杯就没意义。
其实没必要管那么多,只需要记住在当下中国监管体系下,保险的预定利率不会超过4.025%,所以只要自己长期收益能够超过这个数的,那么肯定是纯保障会更划算。
0
@海敏说钱号
总体还是赚钱,保险公司不会拒绝续保的。至于说亏损很厉害后在停售,不好意思,我在理赔部门工作了7年,出现过某一年严重亏损的情况,但是扩展到整个省级分公司,就熨平了,不存在这种情况。(这个和我们公司规模非常大,保费池子非常大有很大的关系)。当产品出现濒危亏损的时候,会提高费率的,所以说亏损难度挺高。
会因为产品太旧了而停售,或者升级换代改个名字,但是所有环节人上的都不变……原有的客户,只要对方想转保到新产品上,没问题,也会同意的。
医疗险有个大bug级的手段,就是费率可调,而这种大型保险公司的客户数量足够多,任何一个个体的波动都影响不了整个保费池子。
只要总体还是赚钱的保险公司不会拒绝续保,但是一旦发现亏损很厉害,保险公司会把这个产品下架?或者提高保费,当然如果到提高保费阶段,那最后肯定是下架了,因为提高保费后,仍然愿意续保的,基本上保险公司都是赔的。对的,你说这个是最形象的,
总体还是赚钱,保险公司不会拒绝续保的。至于说亏损很厉害后在停售,不好意思,我在理赔部门工作了7年,出现过某一年严重亏损的情况,但是扩展到整个省级分公司,就熨平了,不存在这种情况。(这个和我们公司规模非常大,保费池子非常大有很大的关系)。当产品出现濒危亏损的时候,会提高费率的,所以说亏损难度挺高。
会因为产品太旧了而停售,或者升级换代改个名字,但是所有环节人上的都不变……原有的客户,只要对方想转保到新产品上,没问题,也会同意的。
医疗险有个大bug级的手段,就是费率可调,而这种大型保险公司的客户数量足够多,任何一个个体的波动都影响不了整个保费池子。
0
@king1000
你说的是法理条文规定,我说的现实操作……当然,你可以不信现实怎么做的。
不要再发出误导信息。百万医疗险才推出几年,也不要通过个体经验去解释法律条文。银保监会21年明确通知,严禁短期险,保证续保。你这个从业多年竟然不知道银保监会的通知,可见你已经昧着良心赚了多少黑心钱 。对,百万医疗险的概念没几年,平安健康首次推出来的,但是以前各家保险公司其实就有医疗险了。鄙人不才,刚刚好在某大型保险公司地市级公司负责理赔业务,我们真的一起拒保都没有给过,21年以前曾经给过不以被保险人体况变化为由拒保并续保至80周岁的承保。新规后就在也不给承诺了,但听同事讲,依然没有给出过一个拒保。我们当年一年就几万个理赔案件,只要投保人不停保费,会一直续下去;当然产品也会停售升级换代,这时候只要消费者愿意升级,依然可以继续买下去,保费不单独增加。
新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规范概念界定。一年期及以内的短期健康险不能保证续保。严禁保险公司通过异化产品设计,“短险长做”误导消费者。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得保证续保,不得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
你说的是法理条文规定,我说的现实操作……当然,你可以不信现实怎么做的。
0
没必要讨论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保险,你买了你问自己一句,那本厚厚的保险条款你认真看了吗,然后你买保险前住过院,得过三高吗。如果有,不管你买啥保险,说得多好,到时都不赔。亲身经历,除非你买人寿险,人死能拿钱的。但是你人都死了,钱却不是自己花,所以身体健康才重要。
1
赞同来自: xiaokenken
@liwai
新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规范概念界定。一年期及以内的短期健康险不能保证续保。严禁保险公司通过异化产品设计,“短险长做”误导消费者。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得保证续保,不得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
二是规范续保规定。每年必须重新申请确认投保,不能自动续保。要求保险公司此类产品不能采取以往的自动扣款续保方式,每年必须由投保人重新申请并经保险人同意后续保;
三是规范保险金额。合理定价,不得设定虚高保险金额。要求保险公司产品定价应当具备定价基础,不得设定严重背离理赔经验数据基础的、虚高的保险金额;
四是规范产品销售。不得强制捆绑销售。严禁保险公司将产品组合销售异化为捆绑强制搭售,限制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权利,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
不好意思,我从业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因体况变化而拒绝续保的案例……条款上没有约定要续保,但是从来没有保险公司真的拒保过当然会因为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病情,而拒绝续保,并解除合同的。曾经有新闻上爆出过在体况变化后拒绝续保的案例,但是那个案例有特殊情况,是技术上出了问题不能马上出保单,消费者想马上看到保单,就找媒体介入,保险公司其实也答应了尽快解决出保单。不要再发出误导信息。百万医疗险才推出几年,也不要通过个体经验去解释法律条文。银保监会21年明确通知,严禁短期险,保证续保。你这个从业多年竟然不知道银保监会的通知,可见你已经昧着良心赚了多少黑心钱 。
新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规范概念界定。一年期及以内的短期健康险不能保证续保。严禁保险公司通过异化产品设计,“短险长做”误导消费者。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得保证续保,不得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
二是规范续保规定。每年必须重新申请确认投保,不能自动续保。要求保险公司此类产品不能采取以往的自动扣款续保方式,每年必须由投保人重新申请并经保险人同意后续保;
三是规范保险金额。合理定价,不得设定虚高保险金额。要求保险公司产品定价应当具备定价基础,不得设定严重背离理赔经验数据基础的、虚高的保险金额;
四是规范产品销售。不得强制捆绑销售。严禁保险公司将产品组合销售异化为捆绑强制搭售,限制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权利,侵害保险消费者利益。
1
赞同来自: 集XFD
@便宜货有毒
因为我们谈到保证续保的时候,有三个条件是必须同时满足的:保障责任不变、产品停售不影响续保以及费率不变。
前面两个条件很多医疗险产品可以满足,也是号称保障xx年的产品都可以满足的,但是费率不变时不可能的。
所以号称保证续保的产品,费率都是可调的,也就说除了自然费率导致的费用增加之外,保险公司还可以根据当前的赔付数据,自行决定后续保费是否增加。
500块钱一年很香,5000块钱1年就不见得还香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切换产品基本是不可能了,费率你又没办法接受的时候,自然就自动退保了。
所以没有保证续保的医疗产品,监管部门也不允许这样的长期产品出现,短期几年内实现保证续保的倒还是有,但始终不能代替长期保障产品。
不懂别乱说你这理解是错的,被销售误导了。不存在可以真正保证需要XX年的产品,我知道你想说长达20年的号称保证续保的医疗险,但它绝对不是保证续保。
长期医疗险,都可以保证续保XX年的,而且这个险也不是为小毛病买的,重疾才需要,所以才只需要几百块
因为我们谈到保证续保的时候,有三个条件是必须同时满足的:保障责任不变、产品停售不影响续保以及费率不变。
前面两个条件很多医疗险产品可以满足,也是号称保障xx年的产品都可以满足的,但是费率不变时不可能的。
所以号称保证续保的产品,费率都是可调的,也就说除了自然费率导致的费用增加之外,保险公司还可以根据当前的赔付数据,自行决定后续保费是否增加。
500块钱一年很香,5000块钱1年就不见得还香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切换产品基本是不可能了,费率你又没办法接受的时候,自然就自动退保了。
所以没有保证续保的医疗产品,监管部门也不允许这样的长期产品出现,短期几年内实现保证续保的倒还是有,但始终不能代替长期保障产品。
3
赞同来自: 我不是邓先生 、liyiming 、xineric
你这种说法呢,如果不是在集思录这个投资论坛来说,我都不会回你,毕竟按照多数中国家庭的理财收益,自己理财还真的比不上买保险的收益。
因为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和支付宝在2020年统计结果,当年平均的理财收益率也不过是2%出头。而保险的定价利率最高可以去到4.025%,虽然这基本没什么产品可以做到这么高的定价,但是高于3%的定价利率还是又不少的。所以对于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也许通过保险做一笔长期锁定利率的投资,可能会是不错的选择,我也就不会多说什么。
但是,这里是集思录呀,我认为平均来说投资水平很不错的一个论坛呀,居然觉得一笔长达30年的投资,用9万(25-16)的本金,在30年里面增长至25万,会是一件很难,需要依靠运气的事情???
我觉得很离谱。
毕竟按照初期一次性投入9万计算,只需要实现年化3.46%就可以在30年后得到25万,这个收益等于什么水平,长期国债019547现在的持有到期收益率都有3.27%的年化收益率。
这仅仅比国债高一丢丢的收益,很难实现吗?
更加不要说保险公司的信用等级远比不上国债,甚至说究竟是保险公司在世事无常下能活得更加久,还是说沪深300指数在世事无常下活得更加久呢?
我选择相信指数多于保险公司,而指数以30年维度去看,实现7%的年化是可能的,而且概率不低,这是单纯持有沪深300指数可能得到的收益,如果做资产配置,做大周期择时,收益更加高。
但我们这里就只看7%好了:
如果是套用10%呢,这是长电大概率可以实现的长期收益率
所以我是真的看不上返还型的,甚至终身型我都觉得没必要。。。我推荐买保障性的保险,覆盖个人对于家庭经济责任的时间就可以了,重疾可以搞到70岁,是因为年龄大了以后医疗险不好买,可以拿重疾充当医疗保障,毕竟老了大病也常见。
说真的,一笔投资长达30年,年化收益率做到10%这个水平,真的只能说是及格。
因为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和支付宝在2020年统计结果,当年平均的理财收益率也不过是2%出头。而保险的定价利率最高可以去到4.025%,虽然这基本没什么产品可以做到这么高的定价,但是高于3%的定价利率还是又不少的。所以对于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也许通过保险做一笔长期锁定利率的投资,可能会是不错的选择,我也就不会多说什么。
但是,这里是集思录呀,我认为平均来说投资水平很不错的一个论坛呀,居然觉得一笔长达30年的投资,用9万(25-16)的本金,在30年里面增长至25万,会是一件很难,需要依靠运气的事情???
我觉得很离谱。
毕竟按照初期一次性投入9万计算,只需要实现年化3.46%就可以在30年后得到25万,这个收益等于什么水平,长期国债019547现在的持有到期收益率都有3.27%的年化收益率。
这仅仅比国债高一丢丢的收益,很难实现吗?
更加不要说保险公司的信用等级远比不上国债,甚至说究竟是保险公司在世事无常下能活得更加久,还是说沪深300指数在世事无常下活得更加久呢?
我选择相信指数多于保险公司,而指数以30年维度去看,实现7%的年化是可能的,而且概率不低,这是单纯持有沪深300指数可能得到的收益,如果做资产配置,做大周期择时,收益更加高。
但我们这里就只看7%好了:
如果是套用10%呢,这是长电大概率可以实现的长期收益率
所以我是真的看不上返还型的,甚至终身型我都觉得没必要。。。我推荐买保障性的保险,覆盖个人对于家庭经济责任的时间就可以了,重疾可以搞到70岁,是因为年龄大了以后医疗险不好买,可以拿重疾充当医疗保障,毕竟老了大病也常见。
说真的,一笔投资长达30年,年化收益率做到10%这个水平,真的只能说是及格。
1
赞同来自: antornyemc
@等待清晨
应该花最少的钱,选最高的赔率
计算买到60岁,首先思路就错了。靠保险去储蓄医疗费,由于保险公司还要支付佣金各种成本,还要盈利,必定不如自己理财能获得的保障更多。买保险意义不在于保障不生病,而是在人生财政薄弱期不承受致命打击顺利度过。在年轻时由于收入少开支大,这个时候财务不堪一击。老了有相当积蓄,这个时候靠保险反而低效。消费型的就是帮助你度过年轻时的薄弱期。返还型看着长期划算,但占用长达几十年的资金,远不如集思录的同学自己理财收...实际上就是每年5000块钱百倍赔率对赌一下重疾,保护一下自身的尾部风险
应该花最少的钱,选最高的赔率
0
@分金街
根据保险期间触发保险理赔的结果,目前国内的返还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不再返还,保单效力终止,或者是两全险只返还现金价值(这时候现价很低)
一种是继续返还,但是只返还两全险的保额+累计的这年50%的保费
套用个公式
30岁小王买了50万的保额,20年缴费,年保费差不多在1.3万左右,加上两全返还年1.4万保费(两全险的单独成险,保额是1.3*20万=26万,保费是1.4万),如果/20年里面,第15年触发理赔,
1、第一种就是,赔付50万,所有保险合同终止,后期不在返还,或者是只返还几万块钱的现金价值
2、第二种就是,赔付50万,重疾保险合同终止,两全险合同继续,后期依然返还,但是返还1.3*20+1.4*15=47万
数据应该是对的。哪有没有考虑过两个问题。返还型一开始多交50%,这应该是约定30年后返还的费率,大体上差不多,如果约定40年后返还会低一些;(这个多交的50%一般称之为两全险的保费)
返还型的一开始就要多交50%左右,如果保险期间触发保险那个划算?
返还型的多交的那部分钱到最终返还的钱,这个资金收益率有没有算过?
根据保险期间触发保险理赔的结果,目前国内的返还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不再返还,保单效力终止,或者是两全险只返还现金价值(这时候现价很低)
一种是继续返还,但是只返还两全险的保额+累计的这年50%的保费
套用个公式
30岁小王买了50万的保额,20年缴费,年保费差不多在1.3万左右,加上两全返还年1.4万保费(两全险的单独成险,保额是1.3*20万=26万,保费是1.4万),如果/20年里面,第15年触发理赔,
1、第一种就是,赔付50万,所有保险合同终止,后期不在返还,或者是只返还几万块钱的现金价值
2、第二种就是,赔付50万,重疾保险合同终止,两全险合同继续,后期依然返还,但是返还1.3*20+1.4*15=47万
10
0
保险公司IRR计算一直不高的,因为保监会不允许你高。所有产品,保监会都要审核的。保监会原则就是你每单可以赚很多钱,但不允许你亏钱卖保险。你要说具体的品种,保差不多的其实各家保险公司费用会相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