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主营业务分为三部分:多晶硅材料的研发生产、电子气体的研发制造以及光伏电站运营。公司已与隆基绿能、晶澳科技等全球领先的光伏制造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正向半导体用多晶硅材料及电子气体领域拓展。
图片
公司在大型节能多晶硅还原炉研发、N 型电池用低碳多晶硅制备技术等高纯多晶硅材料的核心技术行业领先,2015年建成了全球首条全48对棒加压还原炉万吨级单体生产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正式通过全球单晶硅片龙头企业隆基股份N型电池用料认证,为国内首家通过该认证并批量供货的供应商;并拥有国际领先科技成果2项、国际先进成果1项、国内领先成果4项,技术实力雄厚。
一、公司业务简介
1.多晶硅料业务
受益光伏行业装机需求爆发影响,多晶硅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2-2025年全球多晶硅需求分别为89.9万吨、100.1万吨和110.2万吨,3年CAGR为10.72%。由于多晶硅扩产周期较长,2022年以前行业整体处于供需偏紧状态。但进入2022年后,随着各主要厂商扩建产能逐渐投产,行业由供需偏紧向宽松转变,产能利用率逐渐下降,硅料价格从303元/千克的高点回落至当前的224元/千克,降幅26%,行业盈利能力下行,但整体仍处于历史高位。未来随着行业内企业产能的继续扩张,长期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图片
硅料是光伏产业链中技术和资金壁垒最高的环节,多晶硅单万吨产能投资额在10亿元左右,随着龙头厂商利用规模优势低成本产能加速扩张,使得多晶硅生产高度集中,推动竞争格局优化。截止2022年6月全球十大多晶硅厂产能合计97.4万吨/年,全球占比为83.4%。其中,中国企业占了7家,产能之和全球占比超过70%。公司截止目前已具备年产9.2万吨多晶硅生产能力,产能规模位列同行业国内第六、全球第七。
图片
公司2019年多晶硅产能在2万吨/年左右,当年多晶硅致密料均价在7.5万元/吨左右,公司当年多晶硅销售收入11.89亿元。目前公司多晶硅产能已达到9.2万吨/年,当前多晶硅致密料均价在22.4万元/吨,若公司产能完全达产可实现销售收入206.08亿元,量价齐升。
2.电子气体
公司 2015 年成功开发光纤用四氯化硅新产品,2016 年开始向客户批量供应,同时提供高纯氧气、氢气、氮气等产品,是国内最早开展光纤用四氯化硅业务的多晶硅企业之一,目前具备9000吨/年光纤级四氯化硅生产能力。2019年公司开始硅基电子特气项目,借此进入半导体行业,一期产能500吨/年,于2020年实现量产。
图片
国内四氯化硅市场规模较小,在15亿元左右,行业增速在10%左右。电子气体是仅次于大硅片的市场需求第二大半导体材料,在半导体材料市场占比在13%左右,据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18 年国内市场规模约 120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将到达 230 亿元,年均CAGR为11.45%。
图片
从2017-2020中报数据来看,公司四氯化硅业务营收规模在5000万左右,业务占比较少。电子特气2020年四季度实现量产,尚未披露营收数据,假设按照30万元/吨的均价测算,这块业务规模在1.5亿元左右。从公开披露数据显示,公司近两年并未新增这块业务的产能。
3.光伏电站运营
公司还从事光伏电站运营业务,截止目前累计完成185MW并网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青海太阳能资源天赋异禀,年均峰值发电时数近2000小时,是全国清洁能源电力供应比例最高的地区。但从公司光伏累积装机容量变化来看,185MW的容量还是2020年6月份的数据,近两年并无新增,可见公司业务重心不在这。公司电站业务收入稳定在1.8亿元左右,毛利率在65%,每年能够带来1.17亿元的稳定现金流收入。
图片
二、业绩表现
公司预计2022年产值将过百亿(2019年营收规模14.2亿元,年均CAGR为91.68%),全年产值5万吨。公司2021年底多晶硅产能在2万吨左右,甘河基地的亚洲硅业半导体公司3万吨/年电子级多晶硅项目是在2022年3月份出炉的,亚洲硅业硅材料公司4万吨/年电子级多晶硅项目是在同年9月份出炉的,公司产能在去年增幅近360%。
测算当年产能利用率在55%左右,按照公司目前的投产进度,预计两年内可以实现完全达产。但考虑该行业供需正向过剩转变,未来几年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将会稳定在65%左右,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公司产能正常释放。
三、资本运作
公司早于2020年11月就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2022年4月29日在完成三轮问询回复后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公司此次冲击失败系与一起关联交易有关,公司实控人为施正荣夫妇(通过亚硅BVI控制公司78.58%的股权),公司刚成立不久就与实控人控股的另外一家公司尚德电力签订了一笔16 年期限 15 亿的支付合约,而且在公司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尚德电力就给公司提供大额预付款和各类资金支持,其中可能存在利益输送。此后不久尚德电力便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存在因潜在纠纷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风险。
图片
这件事情之后,市场曾传言亚硅BVI作价110亿元转让其全部股权,接触方为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两大客户,不过最后双方都予以否认,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直到2022年12月25日,亚硅BVI向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红狮控股”)转让公司53.5445%股权,交易后红狮控股持有亚洲硅业65.7196%股权并单独控制亚洲硅业。此前,2022年11月4日红狮控股已分两次以116.6亿元的估值受让亚洲硅业7.5985%和4.5766%的股权。
图片
这起收购与亚洲硅业的一份对赌协议有关,招股书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与9名股东在2018年和2019年签订了对赌协议,若亚洲硅业未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实现境内上市,控股股东、实控人需要连带回购投资方持有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此时红狮控股接盘,一方面可以帮助亚硅BVI解决股权回购问题,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与尚德电力关联交易对公司上市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如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需要至少24个月后才能提交上市申请。红狮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章小华在2023年1月9日召开2023年经营工作会议作了《立足水泥主业,进入多晶硅行业,构建“水泥+多晶硅”双主业格局》的报告,指出红狮集团发展战略是:立足水泥主业,进入多晶硅行业,水泥主业做强为主、做大为辅,多晶硅产业加快布局、形成规模,构建“水泥+多晶硅”双主业格局。由此可见,红狮控股此次接盘意在谋求未来上市。
四、投资价值
综上,目前多晶硅行业供需偏紧状态初步改善,行业整体尚能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但随着行业内企业产能不断扩张,未来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光伏行业目前仍保持较快增速,发展前景良好,而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有所下行。公司目前业务重心集中在光伏行业,下游高度绑定隆基绿能大客户,短期产能大幅扩张,同时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此次又有大资本加持,未来有上市预期,建议保持关注。
图片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人力求报告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图片
公司在大型节能多晶硅还原炉研发、N 型电池用低碳多晶硅制备技术等高纯多晶硅材料的核心技术行业领先,2015年建成了全球首条全48对棒加压还原炉万吨级单体生产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正式通过全球单晶硅片龙头企业隆基股份N型电池用料认证,为国内首家通过该认证并批量供货的供应商;并拥有国际领先科技成果2项、国际先进成果1项、国内领先成果4项,技术实力雄厚。
一、公司业务简介
1.多晶硅料业务
受益光伏行业装机需求爆发影响,多晶硅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2-2025年全球多晶硅需求分别为89.9万吨、100.1万吨和110.2万吨,3年CAGR为10.72%。由于多晶硅扩产周期较长,2022年以前行业整体处于供需偏紧状态。但进入2022年后,随着各主要厂商扩建产能逐渐投产,行业由供需偏紧向宽松转变,产能利用率逐渐下降,硅料价格从303元/千克的高点回落至当前的224元/千克,降幅26%,行业盈利能力下行,但整体仍处于历史高位。未来随着行业内企业产能的继续扩张,长期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图片
硅料是光伏产业链中技术和资金壁垒最高的环节,多晶硅单万吨产能投资额在10亿元左右,随着龙头厂商利用规模优势低成本产能加速扩张,使得多晶硅生产高度集中,推动竞争格局优化。截止2022年6月全球十大多晶硅厂产能合计97.4万吨/年,全球占比为83.4%。其中,中国企业占了7家,产能之和全球占比超过70%。公司截止目前已具备年产9.2万吨多晶硅生产能力,产能规模位列同行业国内第六、全球第七。
图片
公司2019年多晶硅产能在2万吨/年左右,当年多晶硅致密料均价在7.5万元/吨左右,公司当年多晶硅销售收入11.89亿元。目前公司多晶硅产能已达到9.2万吨/年,当前多晶硅致密料均价在22.4万元/吨,若公司产能完全达产可实现销售收入206.08亿元,量价齐升。
2.电子气体
公司 2015 年成功开发光纤用四氯化硅新产品,2016 年开始向客户批量供应,同时提供高纯氧气、氢气、氮气等产品,是国内最早开展光纤用四氯化硅业务的多晶硅企业之一,目前具备9000吨/年光纤级四氯化硅生产能力。2019年公司开始硅基电子特气项目,借此进入半导体行业,一期产能500吨/年,于2020年实现量产。
图片
国内四氯化硅市场规模较小,在15亿元左右,行业增速在10%左右。电子气体是仅次于大硅片的市场需求第二大半导体材料,在半导体材料市场占比在13%左右,据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2018 年国内市场规模约 120 亿元,预计到 2024 年将到达 230 亿元,年均CAGR为11.45%。
图片
从2017-2020中报数据来看,公司四氯化硅业务营收规模在5000万左右,业务占比较少。电子特气2020年四季度实现量产,尚未披露营收数据,假设按照30万元/吨的均价测算,这块业务规模在1.5亿元左右。从公开披露数据显示,公司近两年并未新增这块业务的产能。
3.光伏电站运营
公司还从事光伏电站运营业务,截止目前累计完成185MW并网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青海太阳能资源天赋异禀,年均峰值发电时数近2000小时,是全国清洁能源电力供应比例最高的地区。但从公司光伏累积装机容量变化来看,185MW的容量还是2020年6月份的数据,近两年并无新增,可见公司业务重心不在这。公司电站业务收入稳定在1.8亿元左右,毛利率在65%,每年能够带来1.17亿元的稳定现金流收入。
图片
二、业绩表现
公司预计2022年产值将过百亿(2019年营收规模14.2亿元,年均CAGR为91.68%),全年产值5万吨。公司2021年底多晶硅产能在2万吨左右,甘河基地的亚洲硅业半导体公司3万吨/年电子级多晶硅项目是在2022年3月份出炉的,亚洲硅业硅材料公司4万吨/年电子级多晶硅项目是在同年9月份出炉的,公司产能在去年增幅近360%。
测算当年产能利用率在55%左右,按照公司目前的投产进度,预计两年内可以实现完全达产。但考虑该行业供需正向过剩转变,未来几年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将会稳定在65%左右,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公司产能正常释放。
三、资本运作
公司早于2020年11月就提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2022年4月29日在完成三轮问询回复后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公司此次冲击失败系与一起关联交易有关,公司实控人为施正荣夫妇(通过亚硅BVI控制公司78.58%的股权),公司刚成立不久就与实控人控股的另外一家公司尚德电力签订了一笔16 年期限 15 亿的支付合约,而且在公司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尚德电力就给公司提供大额预付款和各类资金支持,其中可能存在利益输送。此后不久尚德电力便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存在因潜在纠纷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风险。
图片
这件事情之后,市场曾传言亚硅BVI作价110亿元转让其全部股权,接触方为隆基绿能和晶澳科技两大客户,不过最后双方都予以否认,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直到2022年12月25日,亚硅BVI向红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红狮控股”)转让公司53.5445%股权,交易后红狮控股持有亚洲硅业65.7196%股权并单独控制亚洲硅业。此前,2022年11月4日红狮控股已分两次以116.6亿元的估值受让亚洲硅业7.5985%和4.5766%的股权。
图片
这起收购与亚洲硅业的一份对赌协议有关,招股书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与9名股东在2018年和2019年签订了对赌协议,若亚洲硅业未在2022年12月31日之前实现境内上市,控股股东、实控人需要连带回购投资方持有的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此时红狮控股接盘,一方面可以帮助亚硅BVI解决股权回购问题,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与尚德电力关联交易对公司上市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如果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需要至少24个月后才能提交上市申请。红狮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章小华在2023年1月9日召开2023年经营工作会议作了《立足水泥主业,进入多晶硅行业,构建“水泥+多晶硅”双主业格局》的报告,指出红狮集团发展战略是:立足水泥主业,进入多晶硅行业,水泥主业做强为主、做大为辅,多晶硅产业加快布局、形成规模,构建“水泥+多晶硅”双主业格局。由此可见,红狮控股此次接盘意在谋求未来上市。
四、投资价值
综上,目前多晶硅行业供需偏紧状态初步改善,行业整体尚能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但随着行业内企业产能不断扩张,未来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光伏行业目前仍保持较快增速,发展前景良好,而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有所下行。公司目前业务重心集中在光伏行业,下游高度绑定隆基绿能大客户,短期产能大幅扩张,同时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此次又有大资本加持,未来有上市预期,建议保持关注。
图片
特别说明:文章中的数据和资料来自于公司财报、券商研报、行业报告、企业官网、公众号、百度百科等公开资料,本人力求报告文章的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本人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