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来自: luckych 、踏空武威 、kwok 、花过水无痕 、hydk 、 、 、 、更多 »
现在越来越对牛奶无爱了,真的很难相信这玩意儿不是营销产物,市场普通牛奶每100ml蛋白质含量约3.2克,特仑苏才3.6,普通鸡蛋蛋白质含量12克,完全吊打牛奶。牛奶可以补钙,但它是最优选择吗?或者,我压根不缺钙补什么补。关键它也不好喝呀。国内牛奶太贵,相对于收入来说属于天价了,自然更倾向选择鸡蛋。国外牛奶便宜得和水似的,很少有人因为牛奶贵喝不起。而且国外牛奶质量比国内高不知道多少。国内的牛奶只是名字叫牛奶,真不好说里面有什么,光已经知道的危害食安的就有三聚氰胺、抗生素、生水、牛尿等等太多了。相对于鸡蛋的造假比例,中国人选择鸡蛋而不是牛奶确实很明智。
再有一点,年级大了,越喜欢初级农产品,牛奶相对于鸡蛋,肯定经历了更多加工环节,可能90%的人都没去奶牛养殖基地看过挤牛奶。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我其实有几手伊利一直在盈亏边缘想卖没卖,这几天又跌下来了一点,就暂再放着。早年觉得伊利也不错,后边看到出生人口,加上牛奶也就是小孩适合喝
一直没想清楚就是像伊利这样的,给多少倍估值合适?10几倍便宜吗(按100亿-150亿净利,现在17-12倍)?如果没太多增长好像也不算便宜。
20倍贵吗?也算不上太贵。
归根结底牛奶这生意不算太好一个生意,竞争消耗比高端酒大多了,伊利做的很好了,但仍然感觉压力重重。
好处是分红目前有3.x%撑着。
不知道觉得伊利送钱的朋友...
就知道未来不太行了,如果单独看分红就还可以,但别太高奢求了,
其实长期看还是不如白酒和中药
赞同来自: 有耐心的普通人 、花过水无痕 、zf8149 、我的资产 、happus 、 、 、 、 、 、 、更多 »
市场的增量似乎不大了,虽然券商什么的一直说欧美的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是中国的5-10倍,对比香港、日韩都还有空间,但是考虑到亚洲人的乳制品消费习惯没欧美强,很多人有乳糖不耐受,叠加消费水平(人均GDP)也有差异,这个市场的未来增量空间肯定不是5-10倍了,2-3倍都够勉强,悲观点人口减少直接变成负增长都有可能。当这个市场从增量变存量,很多事情就不好办了。
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之前去某百亿二线乳制品企业交流过,说是现在养牛越来越难,环保要求高、温度异常,所以牛奶的供给端在向头部企业集中。但是每次逛超市看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是各个品牌的牛奶、酸奶让人眼花缭乱,奶酪的品牌相对少一些,但是很多企业也在往这个方向做。蒙牛、伊利的市占率名义上加起来有50%-60%,但是中小企业做乳制品的心不死。而且蒙牛和伊利虽然说是双寡头,但这种双寡头跟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双寡头是不同的,更加不能跟茅台比,伊利蒙牛的广告满天飞(股东的钱满天飞),茅台需要打广告?
最后一点是美元的利率问题,我买入的时候是美元利率大幅上升的时候,当时虽然知道外资持有大量的伊利,但是没有意识到影响会那么大,伊利20-25倍的PE,对应的收益率就是4%-5%,当美元的短期债券收益率就是5%的时候,外资持有伊利就变得不划算了,就需要减仓。相反地,如果伊利要大涨,美元的利率不能长期维持在现在水平,是其中一个先决条件。
马大帅 - 德彪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的姐夫
赞同来自: fengqingsky 、变幻人生 、跑路皮皮
- 前几年管理层弄了一个躺赢的股权激励,这种管理层我看还是远离为上。
伊利在呼和浩特东边做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新城好像是全球乳液研发中心,需要源源不断的投资建设消耗现金。以我们现在的房地产行情,这种新城建设打起了旗号政府就必须要结果。一方面源源不断的投入,折旧回本之路慢慢,依靠嘴巴喝能喝多少,又不是必须消费品。
赞同来自: llllpp2016
国内外奶业标准有争议,国内标准制定上蒙牛伊利话语权很大。我不会买也建议大家别买在基本产品质量上有重大争议的企业我也看到过知乎上有条相关的介绍,说什么蛋白质含量低之类的,但去实际看数值都在线上,高端产品含量更高……所以,也不确定这些描述真实性。对比观察国外的产品,含量也近似,个人感觉大厂更有实力做好监测(当然也可以描述成厂太大,不知哪里会出纰漏);
另外就是,奶企竞争其实比较大,品牌销售费用很高,哪家真有明显问题,被发现大概率凉掉吧。
奶粉据我了解是,国标早已经不差了。
赞同来自: Duckruck
以前在兰州黄河啤酒厂实习过,上市公司,你别说喝出甜味,什么味都可以给你调出来其实我不明白,实习生都是一个神奇的物种,总是说哪里实习,然后就要有内幕,不是应该老员工知道的这内幕更多嘛?
赞同来自: 门中木 、股债讨饭人 、freetstar89
跌到25可以开第一仓,然后网格恐怕很难到25吧
评论基本是屁股决定脑袋,跌了就各种不好,涨了就各种好。
什么单一市场,外资液态奶企业也有来中国的,怎么都不行?伊利为啥要出去?深层逻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