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为啥要提出中特估?
我的浅见:因为大国企,大央企都是国资委(也就是国家持股)比例很大,不重塑它们的估值体系,若按照正常估值,是不会涨的,重塑就是让他们涨,这次是国家让他们涨(可类比供给侧改革)。
问题二:为啥要在11月份提出中特估?
我的浅见:因为11月份基本上是疫情快结束的时候,没过一个月,全国的管控就放开了。也就是说经济社会要回归正常状态,人民要正常生活了。而新冠3年,国家和政府为了防控疫情,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保守估计要以万亿计,但是目前国家的收入大头房地产又不景气,没法弥补防疫所消耗的大量财力,所以,这个时候提出中特估,让大国企,大央企涨,然后国家队再减持,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弥补资金短缺。
问题三:中特估行情能持续多久?
我的浅见:目前看,中特估发挥了让大国企,大央企涨得初衷。国字头,中字头大企业这4个月来都涨势很猛,大笨重的大象也都开始了跳舞。这次中特估行情应该持续时间不会短,因为短了国家队减持的时间不允许,而且有可能走一波中特估小牛市(中特估的牛,不是全市场的牛),能不能赚钱就看国家让不让你赚钱了。
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特估行情将会继续下去,2023年中国的资本市场肯定不会差(大盘上看),错过了供给侧改革牛,错过了防疫牛,希望不要错过中特估牛。
唐伯虎点烟 - 宏观调配不深研,低估捡漏不亏钱。
李迅雷:从“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2023年全球经济走势与中国应对之策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215471926484307&wfr=spider&for=pc哈哈啊 笑死了 卖地不成 来资本市场收割是吧
赞同来自: 酸菜鱼66
以银行股为例,目前的情况是市净率大都在0.5以下,因为规定国有资产不能流失,已经失去了融资功能,甚至为了补充资本金,大股东不得不溢价增发、转股。曾几何时大股东吃过这么大的亏,更加可笑的是在市场上净资产以下随便买。这造成了实质上的资产流失。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股价涨到净资产以上。前段时间再论坛里有个帖子,是问从工商银行以3点几的年化贷款,买7点几的工商银行股票可行不可行,如果他当时这么做了,都已经有1...因为银行股已经亏了8年了
赞同来自: lstea 、中原来客e 、画眉 、drzb 、宋宋11更多 »
‘银行赚的都是假钱’,这个说法是因为,银行的钱多数都是要放贷放出去的,放出去的钱能不能收回来,能收回来多少,都是未知数!而财务记账是逐年累加的,银行的净资产高,是因为年年都是记的盈利帐,一年年加起来,哪有不高的道理?但是,真的有这么多钱在账上吗?根本不是,几乎都放贷出去了!一旦遇到大的系统性风险,这些放出去的钱就没有了!就好比近几年地产公司大量暴雷,也牵连到到银行股股价大量跌破净资产!银行到底有...假钱这说法,很大成分是长期的下跌给放大了,如果换个角度考虑,给的预期都是假钱了,是不是可以认为已经不能再坏了。
尤其几大行,它的大股东发行的债叫国债 ,发行的股叫银行股。如从大股东角度考虑,会认为银行赚的钱有多大成分的是假的呢。不会真的认为四大行也会破产吧。
以银行股为例,目前的情况是市净率大都在0.5以下,因为规定国有资产不能流失,已经失去了融资功能,甚至为了补充资本金,大股东不得不溢价增发、转股。曾几何时大股东吃过这么大的亏,更加可笑的是在市场上净资产以下随便买。这造成了实质上的资产流失。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股价涨到净资产以上。前段时间再论坛里有个帖子,是问从工商银行以3点几的年化贷款,买7点几的工商银行股票可行不可行,如果他当时这么做了,都已经有10...‘银行赚的都是假钱’,这个说法是因为,银行的钱多数都是要放贷放出去的,放出去的钱能不能收回来,能收回来多少,都是未知数!而财务记账是逐年累加的,银行的净资产高,是因为年年都是记的盈利帐,一年年加起来,哪有不高的道理?但是,真的有这么多钱在账上吗?根本不是,几乎都放贷出去了!一旦遇到大的系统性风险,这些放出去的钱就没有了!就好比近几年地产公司大量暴雷,也牵连到到银行股股价大量跌破净资产!银行到底有多少实际的净资产,谁能说的清?恐怕银行自己都算不清吧!有些银行一边记的盈利帐,利润丰厚,一边又要发债融资,拿融资的钱来给股东分红!那这银行到底是有钱还是没钱?
赞同来自: shenchong1166 、彩虹鸽 、briway
以银行股为例,目前的情况是市净率大都在0.5以下,因为规定国有资产不能流失,已经失去了融资功能,甚至为了补充资本金,大股东不得不溢价增发、转股。曾几何时大股东吃过这么大的亏,更加可笑的是在市场上净资产以下随便买。这造成了实质上的资产流失。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股价涨到净资产以上。前段时间再论坛里有个帖子,是问从工商银行以3点几的年化贷款,买7点几的工商银行股票可行不可行,如果他当时这么做了,都已经有1...至少工行分红的那1000亿不是假的
赞同来自: J149561513 、六币
现在不就是印钱之后,由于V起不来,经济指标偏低对啊,上层的想法应该是上市公司融到了钱,赶紧花起来,项目设备买起来,多雇佣人员搞起来。原始股东拿到了钱赶紧拿出来消费买车买房享受人生。而实际上,上市公司拿到了钱存银行买理财产品,原始股东也是这样。从二级市场上筹措到的资金最后通过上市公司/股东这钱回到了银行系统里。。。
luckzpz - 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本金
赞同来自: 蒙蒙飞絮222
现代经济理论钱好像流动越快越好。费雪公式MV=PQ,现在不就是印钱之后,由于V起不来,经济指标偏低
货币 X 流动速度 = 商品总量 X 价格,
流动速度慢了好像不是个好事。
luckzpz - 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本金
这钱没有消失啊,来到了公司账户上,公司采买设备啊,给员工发工资啊,新建项目啊,哪怕存银行啊,怎么能算蓄水了呢,公司把这钱要么花出去,要么存银行,钱又到社会上了,怎么蓄呢?花钱不需要时间吗?
IPO算不算蓄水,增发算不算蓄水,可转债发行算不算蓄水这钱没有消失啊,来到了公司账户上,公司采买设备啊,给员工发工资啊,新建项目啊,哪怕存银行啊,怎么能算蓄水了呢,公司把这钱要么花出去,要么存银行,钱又到社会上了,怎么蓄呢?
如果真如你所说的那样,股市就是国家为大家开设的合法赌场了。真实的情况却是,股市相当于国家开设的一个众筹渠道,将社会公众投入的钱交给上市公司去投资,直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就不说了,就拿国企、央企等大企业来说,像六大行、三桶油、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如果仅靠政府投入和企业自身积累资金,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效率那么高的。我不否认股市的作用啊, 我只是说股市没有蓄水的功能。
你说的那些问题存在,但不是股市的主流。
社会财富是由企业创造的,而上市公司集中了...
地产是扩表工具、税收增收工具是对的;对应提前还贷就是缩表。股市也不蓄水啊,有人买就有人卖,你投的钱要么让原始股东减持套现了,要么让上市公司融资了。长期看,流入股市的那些钱,基本都是上市公司拿去花了或者原始股东套现了。钱又不可能平白消失,只能从一部分人口袋转移到另一部分人的口袋。
提前还贷后,银行侧信贷的表缩小收入减少,贷款人现金减少。
这三年疫情税收锐减,社保、医保及政府支出大幅增加导致捉襟见肘。
收入大幅减少,支出大幅增加,肯定要去其他地方找补。
股市是蓄水池、融资工具我承认,这是几十年长期的事情。短期看只是社保、国家队的做T套利工具
赞同来自: 温格粉丝
地产也不蓄水啊,买的人付了钱,那卖房的人也得了钱啊,只是从一部分人手里把钱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里了。最后部分人卖了房没有买,还把钱从房地产中转移出去了,可能去了国外,可能去了金融系统里,可能去了实业等等。地产只能说扩张了资产负债表吧,毕竟从金融系统贷了那么多钱。地产是扩表工具、税收增收工具是对的;对应提前还贷就是缩表。
提前还贷后,银行侧信贷的表缩小收入减少,贷款人现金减少。
这三年疫情税收锐减,社保、医保及政府支出大幅增加导致捉襟见肘。
收入大幅减少,支出大幅增加,肯定要去其他地方找补。
股市是蓄水池、融资工具我承认,这是几十年长期的事情。短期看只是社保、国家队的做T套利工具
中特估就是地产之后又一个蓄水池,看不清的可以去配眼镜了。地产也不蓄水啊,买的人付了钱,那卖房的人也得了钱啊,只是从一部分人手里把钱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里了。最后部分人卖了房没有买,还把钱从房地产中转移出去了,可能去了国外,可能去了金融系统里,可能去了实业等等。地产只能说扩张了资产负债表吧,毕竟从金融系统贷了那么多钱。
drzb - 80后下岗男
所以如果有央企莫名其妙的收购上市公司,大概率是要安排成本的,这个确实要小心。举个例子,最近数字经济炒了一倍的国投下属央企美XXX,未来业绩还是承压的(看看谁最近投资了他)。
@Duckruck
其实不是让利给老百姓,是让利给民企
市场总共的利润就那么多(可以看下各国的利润占净产出的比例,长期基本不变),央企少拿了,民企才能多拿
现在导向就是要央企学新加坡的淡马锡,也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提高国有资产的年化回报率
这些风在学术界早就吹好久了,但还没真正落地
当然真要这样,外媒又要说中国压榨可怜的商人了,就像当初限制马云时说的那样
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做到,新加坡能做到,那是因为新加坡小,淡马锡可...
赞同来自: 小树同学 、活跃资本市场 、xtzjzs 、Spike1988 、koxx378217719 、 、 、 、 、 、 、 、 、 、 、 、 、 、更多 »
其实不能硬拔估值,经济规律总是会生效的。其实不是让利给老百姓,是让利给民企
之前市场对银行、通信、电力这样受国家政策管控比较厉害的央企的印象是,盈利多了就受非议,因为属于垄断市场、特许经营,所以估值不能给太高,有可能哪一天突然就被要求让利给老百姓,给大局做贡献。所以估值是考虑到这个因素给的,给了较多的风险负溢价。
今后这个问题也会存在,只是短期内的政策导向是鼓励央企多出利润,因为现在是收入利润考核制了。
所以短期内市场对央企的估值...
市场总共的利润就那么多(可以看下各国的利润占净产出的比例,长期基本不变),央企少拿了,民企才能多拿
现在导向就是要央企学新加坡的淡马锡,也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提高国有资产的年化回报率
这些风在学术界早就吹好久了,但还没真正落地
当然真要这样,外媒又要说中国压榨可怜的商人了,就像当初限制马云时说的那样
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做到,新加坡能做到,那是因为新加坡小,淡马锡可以对外扩张
真要国企做大做强,那领导的子女亲信亲戚朋友怎么通过开办私企来捞钱呢,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更可能最后还是被执行成了实质性国有资产流失,就像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来源那样,这几年好多国企的分公司或者分部已经被卖掉或者“合资”掉了
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
像07年那时候,大家也是觉得08奥运意味着要长牛上万点,股权分置改革意味着各种当时上市的央企比之前的宁德茅台加现在的中特估还要牛逼的多
这不代表这次不能炒,只是炒的时候得心里有数,免得把自己套进去了
房子扛不起财政了,股民也该为财政多买点单。还有地方风投财政也在发展中,也需要股民买单。买单是肯定要买单,总好过存款躺在银行里互卷终生。生存哪有那么多躺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泛舟静养,总要时不时面对惊涛骇浪。
赞同来自: 国金证券 、xtqqddb 、更名了jxjx 、e55555 、XIAOHULI92 、 、更多 »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Twenty 、xtzjzs 、koxx378217719
赞同来自: luffy27 、stylexf 、dongzhouwang
赞同来自: 思则有备 、hwyfbfb 、方程组 、xtzjzs 、koxx378217719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