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跑了几个地方感觉很奇怪,实在想不明白,所以上来分享一下。
第一,奢侈品店和酒楼天天爆满。工作日我经过酒楼,人多得我都不敢相信,还有些地方得排队才能进去。奢侈品店也是,好像买东西不要钱一样。
第二,附近的人才市场倒闭了,地产中介转租了,还有很多城中村房东把牌子立出来,什么户型都有的卖。还有盒饭店也有打折了,晚上七点后八折。
第三,汽车越来越多人换新的了。我观察我住的小区就这几个月,差不多换了车的占一半。
第四,广州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个个景点都是人……
我有点奇怪,这经济到底怎么了?如果说火爆,看数据也不算?说衰退嘛,消费有不错。好像人人都有钱随便花?
资本化和智本化加速了财富向少量人口的转移。 这是人类群体居住后,通过协作所产生的必然现象。由于天生禀赋的不同,必然导致少数人口在整个增值流中,效率更高。而财富必然向这些节点流动,以希望获得更多的回报。 任何大事件 - COVID, 战后重建,金融危机等,都会加速这种财富的流转。只有少数事件可以暂时逆转这个趋势。如中国的农民起义, 打土豪分田地,战争等。那就更应该鼓励富人买房了
1. 通缩情况下,大部分消费减少,收入降低,影响到正常生活,这个影响是逐步渐进往上延伸。
2. 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因为通缩影响,打折或者优惠吸引客流,而原来来消费的中产会逐步因为第一条而减少,现在应该还是第一波,还没有影响到很深入。
3.高档消费品其实在降价,或者溢价在削弱。茅台就是很好的例子。
赞同来自: 普罗旺斯的树 、allrights 、等我有钱了 、明园 、lifcspicer 、 、 、 、 、 、 、 、 、更多 »
另外我一直没搞懂奢侈品的购买心理,看看只能值1000的皮货卖2万,简直疯了,难道背在身上就体现身份了? 一个汽车才十几万,买个包也要十几万,难道包已经成艺术品?我理解,我一直认为那些人买个10W左右的奢侈品就相当于我去买个百八十块的帆布袋(难道我买个帆布袋还要考虑值不值?那些人也是这么想的吧),巨大的财富差导致的购买力差异而已。
而且,我认为社会应该鼓励那些人购买奢侈品,只有他们积极购买,财富/钱才会流动,有利于经济发展。
另外这个回复争论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古今中外有多少哲学家宗教家文学家政治家伟大人物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都没有用,我们在论坛讨论这种问题,用处不大。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 市场经济导致贫富差距, 接下来就是如何让富人花钱, 钱可以流回众人, 富人花钱最大头就是创业开公司和买房子, 减少创业成本, 稳定房价预期都很重要.
我只想指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痛苦,
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身高高了10cm,也就是说90后或者00后比他们的上一代人高了10cm,背后原因是青少年有了充足的营养,能够喝得起奶粉了。中国人均GDP终于赶上了世...
jangjang - no patience,no golds
赞同来自: 水滴滴滴多
说说我所处底层的感受(徐州下辖小县城)怪不得居民存款大幅上升,是因为现在你这样的人太多了,缩衣节食精打细算拼命存钱。
1:五一期间,出行消费旅行的人确实多
2:我们这边新开的海鲜馆,生意不错
3:房子4月份卖不动,春节有一波反弹。工地的塔吊那种速度有点像老人,磨磨唧唧。
4:做工程的,特别的房建的不太好,很多农民工没活干
5:大多数人的收入是3000~6000元,主观感觉在3-4000区间内吧。
6:商场餐饮招工少,门店门口招人牌子还有微信广告可以看出来
再说说我个人,自从...
你这样的散户什么时候被吸引到股市来砸钱,牛市才会真的来。
钟爱一玉 - 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的知识。
赞同来自: vvfisher 、随风而去2 、topdeck 、srboyzj 、跑路皮皮 、 、更多 »
另外这个回复争论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古今中外有多少哲学家宗教家文学家政治家伟大人物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都没有用,我们在论坛讨论这种问题,用处不大。我只想指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痛苦,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身高高了10cm,也就是说90后或者00后比他们的上一代人高了10cm,背后原因是青少年有了充足的营养,能够喝得起奶粉了。中国人均GDP终于赶上了世界...贫富差距是在拉大,但整体水位还是高了,从温饱到小康了。
房子,如果不是指一线核心区,很多人都买得起。工作,年轻人更有优势。
越努力越悲催?不存在的,如果是,只能说方向错了,能力配不上欲望。
赞同来自: timtimtim 、小主家的土豆 、田野麦芒 、荆州刺史 、雪与灰烬更多 »
人才市场倒闭、地产中介转租、城中村房东卖房可能反映了某些产业或市场的下行趋势,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经济都在衰退。而且,折扣和促销可能是销售手段之一,也可能是因为市场竞争加剧而导致的价格战。
汽车换车的人增多可能反映了部分人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水平提高,但也不能代表整个汽车市场都处于增长状态。而且,有些人可能是通过贷款等方式来购买车辆,也不一定代表个人财富水平的提高。
广州旅游人数增多可能是由于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但也不能代表整个旅游业都处于增长状态。
综上所述,经济的火爆与否不能仅从个别现象来断言,而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高临下,
赞同来自: timtimtim 、御女雪千寻 、jerry2015 、jisabao 、困了学索隆 、 、 、更多 »
得亏生产力的进步吧现在主力消费群体除了买房上学,基本也没有占比太大的花销比如我2002年高中时期,一双特步运动鞋要200多,现在网购李宁打折也200不到。计算机,汽车这样的消费也降低了不少门槛除了只因贵了点,人力成本上升嘛,可以理解那只要不买房,或者预期房价不会再快速上涨的人,就有足够的消费力要知道现在工地上的木工一天也400+了三线城市,高压电工,性质临时工。按日算工资。一天120左右。不管你上几根电线杆,放多少电缆,干多少工作。就是这个钱。一个月3k多。。。如果单纯靠这个工资的话,一家老小吃喝都费劲。怎么消费?如果国家能实现同工同酬的话,可以很大程度激发底层人的消费能力。
赞同来自: timtimtim 、zcgh 、briway 、小主家的土豆 、CAT10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只想指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的痛苦,
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身高高了10cm,也就是说90后或者00后比他们的上一代人高了10cm,背后原因是青少年有了充足的营养,能够喝得起奶粉了。中国人均GDP终于赶上了世界平均水平,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也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幸运。
但是,根据统计局的数据,16~20多岁青少年失业率达到了20%左右,也就是说00后大学毕业之后很可能找不到工作。我作为80后亲眼看到了大学生由80年代的天之骄子,出来就可以到政府部门当领导,到90年代包分配工作,00年代还可以在房地产或者金融it找到一份不错的高薪职位,10年代之后,研究生已经不值钱了。到现在留学生也很难找到工作。更为残酷的是,70后结婚买房的时代房价还没有涨起来,他们大部分人都吃到了房价上涨的时代红利,他们从20多岁到50多岁正好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40年,他们大部分都有一个稳定向上的职业生涯,所以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回报。但是现在的年轻人,面临高昂的房价,有些东西是生下来有就有,如果没有,那一辈子就不会有。他们的学历越来越高,但是工作却越来越少,他们努力内卷,希望努力就能得到回报,却面临了中国经济大萧条,去政府当公务员,包分配,或者一份稳定的工作在70后眼中不算什么的东西,在他们眼中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他们遇到的时代是努力也不一定有回报的时代,而且可能是越努力越悲惨的时代
赞同来自: chen602 、timtimtim 、THEBITTEREND 、小主家的土豆 、嫩韭当歌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中国经济其实也进入了萧条期,人们买不起房子车子这些大宗消费品,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来,房子的销量和车子的销量在下降。人们就开始寻求消费额不那么大,但是能让人自己心情愉悦的消费品来代替,比如说旅游。而且我们仔细观察旅游火爆,第一个是烧烤的火爆,烧烤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价格不贵,但是能让人很愉悦。第二个是大学生或者年轻人所谓的特种兵旅游,都是消费不高但是能够让人心情愉悦的产品。原来中产阶级买个高端价格高昂的免税店产品反而消费不多。中国中免的股价也没有涨多少。我们在买股票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个数据,就是所谓的中高端白酒销量并没有上升反而在下降,但是啤酒的销量反而意外的好。这也是口红效应的一种,因为中高端白酒的价格比较高,啤酒是价格低点但是能给人心情愉悦的产品。
从宏观数据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餐饮粮食cpi其实长得还可以,但是跟大宗商品相关的PPI数据就一直很差。
赞同来自: flying717 、haitun2011 、sjzpc 、御女雪千寻 、chasebreeze 、 、 、 、 、 、 、 、 、 、 、 、 、 、更多 »
XIAOHULI92 - 唯自渡方是真渡
赞同来自: 低风险投资吗
浏览了不少回复,有个观感:最近大家都在消费,餐饮、奢侈品、旅游。。。至于原因,有说不买房多出钱了,有说躺平的,有说富豪中产比例虽少绝对数量不小。但不少人对经济中性偏悲观,比如产业转移、供应链转移、外贸不行。。。我自己的YY,1. 消费,肯花钱就不是坏事,平衡好房地产和消费就更好。老百姓手里累积了海量的钱,如果重点不在房子,消费的潜力很大。2. 经济,中国的经济韧性很强的,虽然短期各种原因,有些行...其实。。从这个帖子的情绪来看可以布局消费了。。年底应该会不错的,当然可能中间会再挖几个坑,密切关注ing。
我认为消费会接替中特估和数字中国,体量也足够。先边走边看
solino - 每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赞同来自: timtimtim 、小主家的土豆 、御女雪千寻 、kwok 、跑路皮皮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至于原因,有说不买房多出钱了,有说躺平的,有说富豪中产比例虽少绝对数量不小。
但不少人对经济中性偏悲观,比如产业转移、供应链转移、外贸不行。。。
我自己的YY,
1. 消费,肯花钱就不是坏事,平衡好房地产和消费就更好。老百姓手里累积了海量的钱,如果重点不在房子,消费的潜力很大。
2. 经济,中国的经济韧性很强的,虽然短期各种原因,有些行业生意较差,但凭中国人的智慧和勤劳,丢掉的订单拿回来是早晚的事。经济也确实在转型,中国很快就要超日本成汽车出口第一了,某个行业一旦被中国做到第一,就不可逆转。最近几个邻居上蹿下跳搞事情,被动了奶酪了。。。
赞同来自: timtimtim 、zqbxlq 、haitun2011 、sjzpc 、小主家的土豆 、 、 、 、 、 、 、 、 、 、 、 、 、 、 、更多 »
哈哈,看你说坐火车的情形,太形象了。这些都经历过,85后生人。97-01年每年寒假,从北京换乘回老家,北京到保定段挤到什么程度?脚不离地,全程在火车被挤成悬空。上厕所是万万不可能的,厕所里面挤满了人,走道根本过不去。曾经有几次,根本挤不进去火车,只能从绿皮火车的窗户爬进去。此外,当时火车站周边脏乱差坑蒙拐骗,很多车站欺负外地人,近乎于明抢。一点不怀念当时的旅途。感谢后面铁路爆炸性扩张,有了高铁和动车,不得不提liu**,现在出门旅行真是太幸福了。
好几次放寒假学校买不到票,跟几个老乡一起凌晨到上海北京东路售票处排队,已经有不少通宵排队的民工在前面。等到8点多买到一张临客的站票,简直激动得要哭出来。
大学几年基本是站过来,十几到二十几小时车程,能顺利找个角落蹲下已经是幸运。当时倒也不觉得不堪,大家都这样。
赞同来自: timtimtim 、THEBITTEREND 、haitun2011 、御女雪千寻 、思也 、 、 、 、 、 、 、 、 、 、更多 »
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因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转而会购买一些比较廉价的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进而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
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收入和消费能力降低,削弱了买车、买房、出国旅游等的大宗商品的消费,而“口红效应”所具备的廉价、实用、附加意义等条件,让不少行业及商家由此找到机会和突破口,进而引导消费者、引爆消费欲望,让人们手中多出来的“小闲钱”正好有了用武之地,如:
①电影及其他文化娱乐产业
②互联网、电子游戏、图书出版、职业培训等行业
③新兴产业、服务业、轻工业、纺织业等
口红效应告诉我们,当经济萧条时,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可以适时调整政策和经营策略,有效利用口红效应,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赞同来自: timtimtim 、swallow葡萄 、青火 、七星7757 、好奇心135 、 、 、 、更多 »
七八十年代,北京,大学校园。那时教职工家庭基本上每家都是弟弟妹妹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或者是大人的衣服改的,有个补丁也正常,好像没有人在意这个。那时物质及其匮乏,除了酱油醋,基本都要票证,一个人一个月大约三十斤粮食定量。副食很少,一家一个月两斤鸡蛋,四口人的话大约一个人平均一星期一个鸡蛋吧。就是想吃块豆腐都要购货本,而且不能跨区买,想吃到也是不容易的。但是这个也不能算底层,因为底不底其实只是一种相对...哈哈,看你说坐火车的情形,太形象了。这些都经历过,85后生人。
好几次放寒假学校买不到票,跟几个老乡一起凌晨到上海北京东路售票处排队,已经有不少通宵排队的民工在前面。等到8点多买到一张临客的站票,简直激动得要哭出来。
大学几年基本是站过来,十几到二十几小时车程,能顺利找个角落蹲下已经是幸运。当时倒也不觉得不堪,大家都这样。
赞同来自: 思也 、WiensLHD 、跑路皮皮 、luckych 、mimin 、 、 、 、 、 、更多 »
奢侈品排队买北京也存在,我理解有可能是财富过于集中,可大城市又集中了这些顶端的人群,原来可以去欧美消费现在难了,所以退一步国内买吧,饭馆北京有个簋街,病毒后大的饭馆没从新开业的有不少,白天或者晚饭时间就剩几个人群集中的,原来的簋街可是通宵有大量人群在吃饭,每天清晨大量的垃圾在清理,现在的清晨簋街冷冷清清没有这现象,饭馆排队现象看到一个是颐和园附近一小片地全是各种餐厅,档次中低档都有,中档的排队,...是的,那个年代有几个职业是特别牛的,一个是秤盘子,就是售货员。虽然现在不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但那时可是牛气的很,脾气大着呢。因为面对稀缺的资源,她们可以决定卖你肥的还是瘦的,大的还是小的,卖给你还是卖给他。甚至干脆扣下来私下和别的单位进行利益交换,所谓走后门;一个是方向盘,就是开车的或者出租车。北京七十年代基本没出租车,八十年代出租车也很少,北京有那么一阵子,据说想打车要站路边拿着外汇券(理论上等于一人民币,实际黑市里远大于一人民币),拿着人民币司机都不爱停。但现在司机也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了;一个是手术刀,就是医生。大家应该都可以想见为啥是好职业。另外的比如肉联厂,食堂,饭店等等,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都是不错职业,虽然现在都一般般。我一同事母亲是售货员,她说小时家里吃喝不愁。我一个在亲戚肉联厂工作,在瘦肉都买不到,只能买到丹顶鹤(就是大肥肉上面一抹红)的年代,他家猪蹄猪肠这些稀罕物都能吃到,还可以和别的单位交换资源,比如冰箱票(那时很多紧俏工业品光有钱不行,还要票)啥的。说到底,其实就是这些职业拥有对那些垄断稀缺资源的分配权力。古人早就说明白了,不患寡而患不均。可怕的不是贫穷,因为即使再穷,假以时日也是可以改变的。可怕的是人为垄断,因为那是望不到头的。
ericlule - 满招损 谦受益
赞同来自: xyChef 、小主家的土豆 、luckych 、渭水寒声昼夜流 、dingpenglei 、 、 、 、更多 »
偶从小到大一直没有觉得自己属于底层,但小时候也有一段时间属于蛮节俭的。
那是我和老爸老妈和我奶奶爷爷住在二室一厅的房子,当时属于上海的标配吧。后来因为我爷爷奶奶脾气不好(但他们心地还是很好的),我们就搬走了,搬到外滩老式石库门,10个平米上下两层。偶记得好几次睡觉的时候,蟑螂从我的嘴唇经过。当然那时马桶用的就是塑料桶,洗澡一个月一次去澡堂洗。那时我记得老爹从工厂下岗,家里收入微薄,买菜的时候为了几毛钱和别人打起来。
不过我觉得在当时这种生活在上海不算底层,只能算是老百姓的正常生活。我那时小学,周围的同学爸妈不是理发师就是裁缝,不是超市收银员就是环卫工人。
但如果放在现在那肯定是底层的生活了。
在这个老破小里住了也有5年吧,后来条件慢慢好了就搬走了。这套房子前两年拆迁了,最后的美好回忆也随着拆迁慢慢消散了~
赞同来自: 静之远 、步行者 、阿戒1899 、Addivon 、KiteSonder 、 、 、 、 、 、 、 、 、 、 、 、更多 »
有人说,吃剩菜、穿补丁、睡座位下,不算底层,因为当时大家条件都不好,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吃剩菜穿补丁睡座位下就是典型的底层行为,很多人干过,说明当时中国大部分人都在底层,遍地都是赤贫者。现在这种行为很少见了,说明我国整体脱离赤贫状态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不要认为社会进步是理所当然。我是工作以后出海外差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有些国家是隔了10多年又去的,我惊讶地发现,好多国家都...是的,我们生活在中国5000历史中生活最好的年代,中国人解决温饱问题也就40年,进步并不是必然的,如果不幸话未来也不见得更好。
赞同来自: 小主家的土豆 、luckych 、dingpenglei 、zf8149 、加多加多 、更多 »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中国各阶层的收入相对于自身过去的水平而言,大幅度提升是客观事实;
但是收入前20%和收入后20%的阶层之间的差距,被逐步拉开也是客观事实。
《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皮凯蒂在2015年的时候有发布过一篇研究文章:皮凯蒂论中国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1978-2015)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原文来看,我这里摘抄一部分结论:
据研究分析,在改革开放初期,收入最后50%的人群曾经和收入前10%的人群拥有相同的收入份额。 但是从1978—2015 年,顶层 10%人口拥有的国民收入份额从 27%增加到 41%,而底层 50%人口的国民收入份额从 27%下降到 15%(见图 5a)。 即收入后50%人群的平均收入仅为中国平均收入的30%,而前10%收入人群的平均收入是中国平均收入的4倍多。中间层的收入相对平缓,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中间层的平均收入约等于中国人均收入。
但是尽管中国贫富差距在快速扩大,但是从整体来看,中国人民整体的福祉相对于欧美而言,仍旧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中国自1978年以来,收入最高的0.001%人群的平均收入翻了近40倍,而在美国,收入最高的0.001%人群的收入翻了近8倍。 而差异更加明显的是在收入排名靠后的50%人群的表现:收入排名靠后的50%的平均收入从1978-2015年间翻了五倍多,虽然小于宏观经济和顶部人群的收入增长,但对于提升生活水平而言,仍旧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也正是因为社会分配的这个蛋糕在不断的做大,因此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贫富差距在不多扩大,但相比以前贫困的日子,当下的生活状态仍更容易被接受。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wowpaladin 、haitun2011 、L10928 、小主家的土豆 、edvintrac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是这么看这个问题的,吃剩菜穿补丁睡座位下就是典型的底层行为,很多人干过,说明当时中国大部分人都在底层,遍地都是赤贫者。现在这种行为很少见了,说明我国整体脱离赤贫状态了。这是社会的进步。
不要认为社会进步是理所当然。我是工作以后出海外差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有些国家是隔了10多年又去的,我惊讶地发现,好多国家都没有变好!城市面貌、治安、收入水平都没有改善,个别的甚至陷入战乱,连吃饭都有问题。我这才意识到“变好”是一件奢侈品。
我的老家是湖南五线小县城,贫困肮脏破败,现在堵车也很厉害了,同学亲友们基本上家家户户有车了。买的起车,穿的起品牌,吃的起馆子,五一节4倍的房价也能出门,这就是变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