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生儿860万。
2023年毕业生1100万。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5万人。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45万人。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80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人;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60万人。
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80万人。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人。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00万人。
201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49万人。
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65万人。
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820万人;
2019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是834万同比增加14万人,将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2020届高校毕业生将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人,将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909万,同比增35万,将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
****今年是口罩后的第一个5.20,同比去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3-4成。
断崖式下降,新的时代来临了......接盘侠没有了****
后来中国发展起来了,就创造了“人口红利”这个说法,大家突然就觉得人口多了不是负担,而是红利了。
所以说这些理论,有时候也太儿戏了。
正常, 49年中国人口只有4亿, 63年出生人口最多的那一年中国人口才6.9亿, 是62年-75年那一波鼓励生育造成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红利, 76年计划生育后出生人口开始下降, 但这只是回到常态吧! 经济也是一样, 改革开放以来正好碰到天时地利人和, 创造中国神话, 现在放慢也是回到常态吧, 切勿把好运当能力.这个不是运气,还真是实力,你看下历史,中国几千年来,新国家建立前100年百姓生活水平是有明显提高的。包括不限于唐宋明清
但是在这个人口数量减少的三十年时间,老人比例很大。都是只吃饭,不干活的人。未来还真的需要人来干活吗?智能机器能替代绝大多数的人类劳动;现在的生产力就已经很高了,大量商品都是过剩的,未来随科技的进步,生产力还会有高度的发展,人生来都不用干活了。
如果你觉得中国的土地供给是过多的,我觉得一句话都没必要继续讨论了。pe低到一定就比债券有价值了。还是因为经济增长乏力,无风险利率下降,高股息类债券的股票就上涨了。
连经济学界过去多年争论后终于对“中国过去土地供给持续不足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达成的共识都没有认知,那后面的推理都没有意义了。
我之前早就在帖子中写过,我自己在18年初卖房后再也没有配置过大额房地产资产,要说看空长周期房产,我从17年四季度就开始肉身看空做空到现在了。你吹得那么凶,你卖房了吗?我早就卖了
我前几年的帖子说过,说...
房子租金2%也要考虑折旧问题,实际上没有2%的。同区域,老房子与新房子是有一定差价的。实际上的pe要高于50。
中国人以房产作为家庭主要资产,注定现金流不会好,贷款利率高于房产出租回报率,需要家庭始终对其投入。租金又与当地居民收入相关。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正相关。
独立思考,可以避免很多悲剧。
难道不是人口越少,人均资源越丰富,生活会越好吗?未来生产力高度发展,智能机器将极大的替代人类的劳动,社会财富极其丰厚,人均财富也极大提高,人人都是财务自由,人生来就是享受生活的,而不是为辛苦劳作的。但是在这个人口数量减少的三十年时间,老人比例很大。都是只吃饭,不干活的人。
赞同来自: 不是阿斗 、steven1521
201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1558万平方米, 1715万套,这还只是商品房,还有单位自建房、军产房、保障性住房,保守估计最近10年新增供应2亿套。
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 1760万套,
202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33万平方米 1794万套
上海IP不如山沟沟里的认知
这些商品房80%都是城市向农村扩张拆迁新增的住房,旧城改造不到20%。
SAYBYEA股 - 等待收割的韭菜
赞同来自: zf8149
地球上第一大房企 中国恒大几十年来也只给中国百万家庭建造了200多万套住宅(100套住宅算1栋楼 也就2万栋楼) 上缴几万亿土地出让金。国家收了100万亿土地出让金 所有房企加起来大约2000万套住宅 20万栋楼。那些说中国有十亿栋楼的 把猪圈狗舍蜂巢蚂蚁穴都算进去了。既然这么看空 就租房住好了。缅A就更不能买了2019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1558万平方米, 1715万套,
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6086万平方米 1760万套,
202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79433万平方米 1794万套
上海IP不如山沟沟里的认知
赞同来自: fykjyy 、kkio 、zsp950 、witchdoctor 、一生水 、 、 、 、 、 、 、 、 、 、 、 、更多 »
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低于一线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只有一线的20%-30%,收入方面除了金融、IT等高薪职位,其他行业的收入也有一线城市的60%-70%。
随着经济下行,金融、IT等高薪显著萎缩。一线房价这么高,一个没有享受过房价上涨红利的年轻人,来到一线城市一定买不起房子,性价比很低。
所以近两年来,成都、重庆、南京、长沙、西安这些城市人口还在增长,但四个一线城市人口全部下降,这就是性价比发挥了作用。
今后,强二线城市的房价会比一线城市坚挺。
赞同来自: 本德莱耀西 、好奇心135 、你猜再猜 、Ujg68gy 、蓝色坚韧球 、 、 、 、 、 、更多 »
嗯,不错;这里的相关性指的是二阶导的相关性,我没有说清楚。
有个疑惑;
文中“明年的出生人口,是由当前的育龄女性数量决定的(相关系数超过0.7,生育意愿的相关性只有0.2不到)。:
人口学所说的“育龄女性”是指15-49岁的女性。
0.7的系数有些高了,因为有个很大的遗漏,育龄女性仅仅针对妇女的生理状态;
但人不是猩猩,到了发情期就大部分怀孕;
没有结婚的育龄女性,绝大部分不会生育;
生育意愿的相关性只有0.2不到,应更正为结婚后的育龄女性的生...
中国的统计数据里新出生人口数据有点问题,历史数据是可以用一些假设去反推的,但最新的数据就很难准确测算。举个例子,今年0-5岁的人数和5年后5-10岁的人数应该大致相等,但实际上每次统计后者都会多个几百万人。推测原因为有些偏远地区的政府没有要求小孩在刚出生时就上户口,很多小孩是要幼儿园了等等才去报户口,因此人数存在对不上的情况。这实际上会导致当年新生人口被系统性地低估,不过这个低估不影响趋势就是了。
至于结婚的问题,正如刚才所说,结婚数据和育龄女性的数量存在一个错位对齐的问题。做数据的时候没法把两个直接匹配上,而从实证结果来看,年龄这个变量相比登记结婚人数这个变量与新生儿的相关性更高,所以我在做模型的时候最后还是使用了育龄女性的年龄来作为代理变量。
我个人的推测是,可能这几年离婚占比逐步上升导致结婚的人员年龄方差扩大,因此代表性逐渐下降。(即除了为生小孩的结婚外,这几年逐渐增加了一些诸如买房、丁克、复婚等等其他原因的结婚)而女性适宜育龄是一个生理学的硬性约束,因此不太会被其他社会学的因素污染数据。
所以真的是越没有保障的人越要生育,中国大陆未来如果普及较好的全民退休金保障和全民医保后,估计生育率也会继续断崖下跌。
赞同来自: jasonhe110 、好奇心135
我认为生孩子减少3个原因最关键的原因无法说,就这三点,全是没改变或者小范围。
1. 环境的改变,以前周围人都生,你不生就会被说
2.观念的改变,以前中国是祖宗信仰,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是人生的目标,现在是享乐主义
3.养老,以前需要养儿防老,现在至少目前看起来不需要。
说一句夸张的,取消养老金,增加通胀,看看大家生不生,说到底,人都是自私的!
1,现在不生一个的仍然会被说,可绝大部分都生一个够吗?更不用说普遍的晚育。
2,观念改变?是享乐还是认清现实?那些铁人三项,996享乐了?更何况只生一个好的观念从我出生就在说,那时有享乐?但现在不还是大把人认为人多是包袱?
3,养老?现在99%还是靠养儿女养老(金钱、精神、身体)!退休金过万的群体别站着说话....
夸张,敢这样就不是人口问题了......人不是自私的,而是智慧的(即使有时候是自以为的),但一会这一会那,真以为机器吗?
人口减少不是楼主提的主要问题,断崖才是,全世界可没有。审好题。当然才第一年(前三年不算),看看新一代吧,人是最难预测的。
赞同来自: kkio 、风云1699 、lifcspicer 、heaven32006 、好奇心135更多 »
我认为生孩子减少3个原因 1. 环境的改变,以前周围人都生,你不生就会被说 2.观念的改变,以前中国是祖宗信仰,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是人生的目标,现在是享乐主义 3.养老,以前需要养儿防老,现在至少目前看起来不需要。说一句夸张的,取消养老金,增加通胀,看看大家生不生,说到底,人都是自私的!我的看法跟你不一样
生孩子少的原因,1是教育,生娃的时间延后了。2是社会活动丰富,除开房事,有大把的事情可以带来快乐。3是生产形式发生转变,以前是小农经济,孩子,特别是男孩,从小开始就能帮家里减负,提高土地产出,整个家庭都是受益的。而且,据说家里增加男丁,还会多分土地,好处多多。现在是以资本为主,以大城市圈为核心的工商业,生产资料的获取,吃住行的方式重新打破,需要重新积累,这就导致了前期是纯付出 纯消费,还不一定有结果。
换你,你愿意多生娃吗?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而不是你这么肤浅的侃侃而谈
并不是所有地区房子数量都是过剩的。
房子更要讲质量。
比如深圳大部分人都住在住房质量不高,遍地握手楼城中村。
单纯追求人均住房面积,只是最为初步要求,更重要改善住房质量,是所有人的追求。
中国需要变革是住房完全货币化,地方政府强依赖土地财政发展模式。
大量房子过剩主要是三、四线城市,这些地方政府完全依赖土地财政。
一二线城市如果房子价格合适,有的是人买,一二线城市对土地依赖成都不高。
靠量发展野蛮生长模式完结了,靠质、靠服务发展模式并不会完结。
真正好房子是取决于你的邻居,需要高性价比物业服务。
赞同来自: tigerpc 、风云1699 、hantang001
1. 环境的改变,以前周围人都生,你不生就会被说
2.观念的改变,以前中国是祖宗信仰,传宗接代,光宗耀祖是人生的目标,现在是享乐主义
3.养老,以前需要养儿防老,现在至少目前看起来不需要。
说一句夸张的,取消养老金,增加通胀,看看大家生不生,说到底,人都是自私的!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hantang001
数量泡沫和价格泡沫这个观点有意思。既然价格没有泡沫,那也就是说,除了炒房客,自住刚需的人其实并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害。一线城市还是有价格泡沫的,所以大家都预期一线城市会比二线更坚挺,可能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赞同来自: fykjyy 、草头荆 、流沙少帅 、skylark2020 、wjl127411 、 、 、 、 、 、 、 、 、更多 »
韩国日本人口下降更多,影响韩国和最近日本房价上涨了吗?股票房子涨不涨,经济增速是说了算,经济不好,再多人口房价也长不起来。不能和日本韩国比,
我国房地产泡沫主要表现为数量泡沫,
价格除了几个大城市还真不算贵。
欧美日韩过去的地产泡沫主要表现为价格泡沫,
因为土地私有制,
征地困难,
就算在房价高涨期间也没有大量建新房。
我国不同,
只花了20年时间,
人均居住面积就已经接近美国,
远超欧日韩。
太多的地方,
建设了大量的高层住宅。
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房地产泡沫是无法化解的!
只是能是烂掉,
让一大群人背着几十年负债,
拿着自己不住又租不出去的高层住宅,
成为时代的炮灰。
赞同来自: jasonhe110 、温格粉丝 、globe 、lifcspicer 、阿牛0731 、 、更多 »
赞同来自: liyunlongv
我们这边最低工资1250,平均工资2000块。咋生呢?骆驼大神,有空坐坐公交车,挤挤地铁,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段,体验下底层年轻人的艰辛,您可能会有点不一样的想法吧。底层太卷了,工作强着干,价格压缩很多自然有人加班加点干
所以很多人以为是没钱没房才不生,其实恰恰相反,经济条件中间位置的中产反而生的少一般一两个,经济条件差的和一些富豪喜欢小孩的反而生的多,2个起步,上不封顶。钱和房是个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不然以前六七十年代怎么生那么多,应该说社会心理和人的思想转变也是重要原因,以及中国全国特别是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高,导致很难照顾小孩也有关系。时间,经济,精力,思想,社会心态等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不是房子问题那你生个小孩送户口城市一套房试试看有没有人生........
赞同来自: lifcspicer 、XIAOHULI92 、猪尾巴草77
如果是动物性,或者女性地位低,那生育率想低都低不下了。问题是现在的欧洲太优秀,优秀就不适合重点放在生育上了要想解决生育问题,就要解决分账问题。一个极端的例子,奶茶妹妹很优秀,但这并不妨碍她生育。对于一般女性而言,匹配一个收入是自己三倍的男性或者阶层比自己高一级的男性,就可以解决生育问题。
这并不是在揶揄女性慕强,实际上这是一个大致的平衡点,因为生育和抚养的主要成本是女性承担的。如果不给女性这样的补偿,就是男性在占女性的便宜。实际上,现在婚配市场的状况大致如此,个体基于自身利弊的考量一般是不会错的,如果觉得不合理,那是因为有一个不合理的框架在约束着个体的选择。
赞同来自: XIAOHULI92 、沐柰
送房就生,你搞错了吧,我同事100%有房,没结婚的,不生或者生不了娃的大把,什么都坏房子,不如怪自己。怪房价不如怪教育好了所以很多人以为是没钱没房才不生,其实恰恰相反,经济条件中间位置的中产反而生的少一般一两个,经济条件差的和一些富豪喜欢小孩的反而生的多,2个起步,上不封顶。钱和房是个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不然以前六七十年代怎么生那么多,应该说社会心理和人的思想转变也是重要原因,以及中国全国特别是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高,导致很难照顾小孩也有关系。时间,经济,精力,思想,社会心态等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
说个题外话,现在剩女特别是小县城的剩女,大部分都是自身条件或家庭条件优越才剩下来的,因为当地找不到足够多能匹配的优质男性。这是不是和生小孩有点类似。
赞同来自: hantang001
赞同来自: timtimtim 、画眉 、zsp950 、CXF950 、影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byebye: 一入股市深似海,再入楼市成了断肠人,大家不要折腾,不要接盘,时间是数年计的
rain: 我早就知道房市不行了,但是股市。。。你是不是情绪失控了?
byebye: 新生儿没了,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就业了,大家躺平吧
rain: 这个是怎么得出的“接盘侠没有了”的结论的,有点逻辑好不好?
byebye: 幼儿园都招不到人了,后面会越生越少
rain: 线性外推的结果就是人口变成0了,来来,统计局有数据,我这个模型甚至告诉你新生儿后面还有一波,要不你学习一下?
byebye : 人家股票都是一级市场来的,老子亏了就怪他们了,大家不要来接盘
rain: 股息率达到一定程度,买债券的人就来了,红利涨得好,你不知道为啥吧?
byebey: 基建狂魔盖了好多楼,所以价格要跌
rain: 这几年经济学界的共识其实是因为供应不足导致价格暴涨,你知道吗?
byebye: 你无知,你无聊,你无理取闹
路人甲: byebye是个好人
路人乙: rain那些数据都是假的,没什么鸟用
路人丙: byebye预测是对的,真是神人啊
路人丁: 我在A股赚不到钱是因为智商正常
预测就是错。预测就是想当然。你没想过现在的人吃不了以前的苦。以前三四个小孩。辛苦辛苦拉扯大。现在一个就要保姆全家人带。不一样了。然后未婚女,光棍男大把。十个30岁男女中可能就两个未婚。然后现在女的不结婚思想太强。都相互形成圈子了。男的为啥那么想结婚呢?因为生理需求。。?
如果你觉得中国的土地供给是过多的,我觉得一句话都没必要继续讨论了。连经济学界过去多年争论后终于对“中国过去土地供给持续不足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达成的共识都没有认知,那后面的推理都没有意义了。我之前早就在帖子中写过,我自己在18年初卖房后再也没有配置过大额房地产资产,要说看空长周期房产,我从17年四季度就开始肉身看空做空到现在了。你吹得那么凶,你卖房了吗?我早就卖了我前几年的帖子说过,说21...预测就是错。预测就是想当然。你没想过现在的人吃不了以前的苦。以前三四个小孩。辛苦辛苦拉扯大。现在一个就要保姆全家人带。不一样了。然后未婚女,光棍男大把。十个30岁男女中可能就两个未婚。然后现在女的不结婚思想太强。都相互形成圈子了。
嗯,不错;有个疑惑;文中“明年的出生人口,是由当前的育龄女性数量决定的(相关系数超过0.7,生育意愿的相关性只有0.2不到)。:人口学所说的“育龄女性”是指15-49岁的女性。0.7的系数有些高了,因为有个很大的遗漏,育龄女性仅仅针对妇女的生理状态;但人不是猩猩,到了发情期就大部分怀孕;没有结婚的育龄女性,绝大部分不会生育;生育意愿的相关性只有0.2不到,应更正为结婚后的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国内养育孩子的成本基本都是父母承担,很难像国外那样大范围的单身生育,欧美政府的福利基本能养大孩子。所以国内女性单身生育的还是很少 ,主要还是要靠结婚共同养育孩子
赞同来自: 天地有用 、williamaa911
想不明白,2022年出生人口不到1000万,父母是1990-2000这一代人,平均每年人口也有2200万,相对于80年代人口也没有明显下降,为啥就突然不生了呢?工资翻倍,房价跌一半,或者直接送房,你看看生不生
pppppp - +---++--+-+++++++++++
如果你觉得中国的土地供给是过多的,我觉得一句话都没必要继续讨论了。嗯,不错;
连经济学界过去多年争论后终于对“中国过去土地供给持续不足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达成的共识都没有认知,那后面的推理都没有意义了。
我之前早就在帖子中写过,我自己在18年初卖房后再也没有配置过大额房地产资产,要说看空长周期房产,我从17年四季度就开始肉身看空做空到现在了。你吹得那么凶,你卖房了吗?我早就卖了
我前几年的帖子说过,说...
有个疑惑;
文中“明年的出生人口,是由当前的育龄女性数量决定的(相关系数超过0.7,生育意愿的相关性只有0.2不到)。:
人口学所说的“育龄女性”是指15-49岁的女性。
0.7的系数有些高了,因为有个很大的遗漏,育龄女性仅仅针对妇女的生理状态;
但人不是猩猩,到了发情期就大部分怀孕;
没有结婚的育龄女性,绝大部分不会生育;
生育意愿的相关性只有0.2不到,应更正为结婚后的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
赞同来自: 沐柰 、菠菜咋样 、adcj 、便宜货有毒 、Restone 、 、 、 、 、 、 、 、 、 、 、更多 »
因人口断崖式下跌,持续看空也会有问题
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已经非常明确,看到一篇相关回复,背景1960年出生1100万,1963年出生3000万。
“如果我们站在1963年,会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你会觉得饭不够吃,因人太多”。
1963年暴涨到1961年3倍时,主要矛盾就是粮食确实不够吃,很难想到经济要腾飞了,悲观点会不会认为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改开萌芽时,邓小平站在日本新干线,站在摩登的美国,心里会不会也非常绝望,我要如何才能把家里那几亿贫穷的农业国拉扯上来,中国要如何才能追上现代化的西方?如果是普通如你我,会不会想着:这怎么搞,完犊子了……
再延伸过去,看看1937年的各种工业数据(钢铁产量、武器,现代军舰),面对几乎全部为零苦难的中国,是不是应该直接投降了?
绝大多数人的预测是非常可笑的,未来是不可知的,保持乐观是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因为情况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出生人口断崖式下跌十多年前就开始显现,2010年10月11日 07:20周洛华上海证券报《再论大牛市已经启动 》结尾部分是这样写的
“我希望通胀永远不要发生,但我也很清楚,即便这次迎来了繁荣的牛市,我们可能仍然会随着人口老龄化拐点而逐步走向漫长的熊市。多年以来经常从我潜意识中浮现出来的梦寐一般的警示是:“这或许是你退休前的最后一次牛市了”。但最近相关部门又在考虑延长职工退休年龄,我真不知是喜是忧。”
为什么会记得这个,因为当时我也非常的焦虑,然后完整的记录了这一篇,想看看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还有当年非常火的谢国忠-持续看空中国的房市。
十三年过去了,14-15年的杠杆牛,18-21年的蓝筹牛,如果十三年前就开始焦虑,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未来是无法预知的,悲惨的结局只是一种可能的结果。
老龄化不仅仅是中国一个国家需要面临的问题,而是除非洲及南亚以外几乎所有国家都需要面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如果中国不能解决,那么其他国家能解决的可能性也不大。
印钞及通胀是全世界都会面临的问题,如果卖掉房产清掉股票持有现金,大概率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总能在社会转型期持有增值的资产,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就是一个美好的幻想,更多的可能是在不断的切换中反复打脸,损失惨重,信心全无。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好奇心135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相比于美欧日过去出现过的泡沫,有一点最大的不同:美欧日的泡沫主要是价格泡沫,没有数量泡沫,因为他们的土地是私有制,不存在因为房价上涨而大量征地新建住宅的问题。但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价格而是数量,因为土地公有制,征地效率高,加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卖地冲动极大。保守估计,2015年以来建设的商品房数量累计超过1.5亿套(平均建筑面积按100平为计算),够4-5亿人居住。现在...有的。移风易俗,改变丧葬习惯,将灵位和骨灰盒放在专门的房子里,而不是葬在墓地。有些地区现在已有这个趋势。
赞同来自: 虞鼠乔鱼 、大7终成 、Luff123D 、流沙少帅 、gaokui16816888 、 、 、 、 、 、更多 »
漫漫熊市里总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看空理由,帮助人们抒发其悲愤的情绪。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情绪发泄对于投资赚钱本身并没有任何好处。更可怕的是,它会创造共鸣,导致所有的周期都出现超调。我并不否认楼市的价格要素尚未触及定价中枢底部的观点,之前楼主说自己看宏观,我还和他争论过,现在看来是浪费时间。楼主上面的论据和论证都可以说是自相矛盾、错误百出。例证:1.楼主的推理:新生儿越来越少=>没人接盘了=>房子要跌我...80-90是一波婴儿潮,但是,90-00人口暴跌,从每年平均2000w跌到1500,马上结婚适龄人口变90末00初了,这波人口也暴跌。
楼主说的新生儿减少也确实,新生儿少,学区压力小,学区房要退烧的,外加,适婚年龄人数暴跌,键盘侠确实少了好多。
毕竟买房两个节点,结婚买,小孩出生后换or增购学区房,两个巨型节点购买人数都在跌,这可不是抒发悲观情绪,是切切实实的需求没了
有些东西和以前改变的太多......自己判断吧,反正对于个人赚到手就是真的。其他的又能如何?
赞同来自: timtimtim 、画眉 、凤鸣粉1 、新新新韭菜 、tangyin8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你拿过去的婴儿潮,又拿2015年的新生儿,你知道基建狂魔从2015年盖了多少供应吗,你知道10年农村又造了多少新HOUSE吧。如果你觉得中国的土地供给是过多的,我觉得一句话都没必要继续讨论了。
唉,还有几十个赞你的。
连经济学界过去多年争论后终于对“中国过去土地供给持续不足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达成的共识都没有认知,那后面的推理都没有意义了。
我之前早就在帖子中写过,我自己在18年初卖房后再也没有配置过大额房地产资产,要说看空长周期房产,我从17年四季度就开始肉身看空做空到现在了。你吹得那么凶,你卖房了吗?我早就卖了
我前几年的帖子说过,说21年上半年是本轮楼市的高点,使用的是“货币活化指数”这个指标,有些集思录上的朋友还和我探讨过这个数据的构建。岂是你一个随意骂街的帖子可以质疑的?
房地产的驱动逻辑就是人口、货币和两者的结构。
中国50年代的婴儿潮(期间被三年自然灾害打断),传导至85-90年出生的婴儿潮,再传导至10-16年的婴儿潮。非常简单的原因就是育龄的父母多了,新生儿自然就多了。如此简单的周期逻辑,我不明白有些人还在那边线性外推。
简单地说,明年的出生人口,是由当前的育龄女性数量决定的(相关系数超过0.7,生育意愿的相关性只有0.2不到)。所以,我在得到2000年的新出生人口,就可以大致推理出2023年的出生人口了。
不过不怪你,我在2020年就和我身边的朋友说我看空学区房,建议他们在21年高点抛掉,至少不要再买了,因为后面没有小学生了。(为了入学动机的买房一般在小孩2-6岁之间发生,简单推一下就知道学区房见顶的节奏了)因为我之前带他们赚钱了,他们表明上都对我很尊敬,但每一个都不信我,都还在买学区房。直到这两年才跑过来跟我说应该早点听我的。你只不过和他们一样后知后觉而已。
我把话放在这,根据我19年做的中国人口模型,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明确的结论:
1.中国人口在22年见顶(这个早已被验证了)
2. 中国的人口数量将会持续下降20-30年,目前来看,未来可能的均衡值在8-9亿,但预测方差太大,所以只能给个大数
3. 2026年开始,中国新生儿的出生人数下降趋势就会开始放缓,到2030年之前甚至可能会出现新生儿数量的回升。(这是人口周期结构的必然结果,你们这些线性外推的人算得出来吗?)
4. 中国的房价最低点大致将出现在2026年-2030年期间(当然,这是基于当前政策结构延续的推理。一个中国式QE就可以直接推翻这个结论)
好多人说房地产租售比什么指标没有用,这就好比说炒股票看PE没有用一样。两个指标的核心含义都是当前的静态收益和当前价格之比。一线城市2%的租金收益的实质就是50倍PE的一支股票而已。
过去成长性好,估值在扩张,所以大家愿意给(房子)估值,19年时候宁德时代就是50倍PE,贵吗?便宜的很,因为后面有大量的需求扩张。发达国家5%的租金收益率就是因为这玩意没有成长性了而已,中国是一样的。
楼主说接盘接盘的,实质上是供需结构思维。但供需思维是要参考“波特五力模型”来做分析的。“替代品的威胁”都不考虑,就在那边算供求了?为啥2023年红利策略表现优秀?就是因为股票的股息率=(1/PE)*股息支付率。当PE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股票的隐含长期回报率就超过了债券。
因此需求就一下子多出来了,多出来的那些需求就是原来买债的人,现在他们会来买股了(股票成了债券的替代品)。所以谁来接盘?只要跌下去了,接盘的人多得很,不劳您费心。
没想到有一天还要把这些一看就知的道理掰开来揉碎了讲出来,这个世界上主动思考就这么难吗?
赞同来自: fykjyy 、timtimtim 、迈达斯蓝胖 、集思致富 、贝叶斯主义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美欧日的泡沫主要是价格泡沫,没有数量泡沫,因为他们的土地是私有制,不存在因为房价上涨而大量征地新建住宅的问题。
但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价格而是数量,因为土地公有制,征地效率高,加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卖地冲动极大。保守估计,2015年以来建设的商品房数量累计超过1.5亿套(平均建筑面积按100平为计算),够4-5亿人居住。
现在问题来了,以前呢结婚前就买房,生孩子就换大房子;现在价格涨了这么多,想买房太困难,就干脆不结婚不生孩子了。房子自然也卖不出去了。
===============
价格泡沫随着房价回归正常,
相对购买力的上升,
一切也就解决了,
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数量泡沫就麻烦了,
中国的问题是越不需要住房的地方,
住房建设得越多,
将来除了荒废能有第二种选择吗?
--没有任何对人,就事论事而已。不代表赞同或者否定楼主观点。
既然有提出推理,那就推一下
新生儿越来越少=>没人接盘了=>房子要跌
没任何问题吧。16年到顶,可小学生也是去年暴涨,而同期幼儿园快没人了,延后而已,刚出生都知道坐月子,前几年就去买房起码也要上幼儿园吧,新生儿少,房价必跌!即使前几年大涨人口少的城市有哪个不跌的?这也能反驳?(当然前期的暴涨和某ZC关系更大,就如同某交所,一个G的上市公司,去了某地就暴涨,真是优秀还是炒作没数?)但暴涨的跌和人口的跌,一个是波动,一个是根本。做投资这都不懂吗?就如现在和前几次的3000点,区别真看不出??
说新生儿没了,大学生太多了,所以没有接盘侠了,这段直接把我脑子干烧了(笑死)。
——语文阅读理解低分??这小学逻辑,大学生多了,找不到工作!就业率都没了,当然没接盘侠了!有工作的人多收入也卷的降了,毕业即失业这不是该哭吗?不食人间烟火?少打了几句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而已。
00后真的和我们不一样了,有些人总以为过几年就会变,呵呵。你小时候上学课间不出去?你小时候
相信倒牛奶是...?你小时候过年是几个人过?你小时候没见过伯叔姑婶?你小时候见过中学生大比例心理问题?自己判断吧,无逻辑无推理,不用反驳。
具体的没必要分析了,根本说完了,表面说得再天花乱坠,还是一句,多看看做什么而不要看其说什么。这里都是打新,没看到炒新,有些东西真实价值心里都明白。
SAYBYEA股 - 等待收割的韭菜
漫漫熊市里总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看空理由,帮助人们抒发其悲愤的情绪。你拿过去的婴儿潮,又拿2015年的新生儿,你知道基建狂魔从2015年盖了多少供应吗,你知道10年农村又造了多少新HOUSE吧。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情绪发泄对于投资赚钱本身并没有任何好处。更可怕的是,它会创造共鸣,导致所有的周期都出现超调。
我并不否认楼市的价格要素尚未触及定价中枢底部的观点,之前楼主说自己看宏观,我还和他争论过,现在看来是浪费时间。楼主上面的论据和论证都可以说是自相矛盾、错误百出。
例证:
1.楼主的推理:新生儿越来越少=>没人接盘了=>房子...
唉,还有几十个赞你的。
SAYBYEA股 - 等待收割的韭菜
赞同来自: 丘丘人炖史莱姆 、happysam2018 、x8410
笑死,这就是大部分人只能在这个市场亏钱的原因。他们不关心自己为什么会亏钱,不关心自己怎么改变,期望一个救世主来拯救,然后自己不用付出任何努力。你的眼晴里有一种清澈的......无知。
我相信,你这样的,不关注真相,只关注结果的人,如果现在的结果是牛市,必然反过来是对楼主批判得最刻薄的人。
我虽然觉得楼主的观点和推理有很多问题,但起码他是自己思考的结果,我和他是平等的。我和他是在台上对垒。
但很可惜,你以及那些和你一样想法的人根本连台都上...
漫漫熊市里总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看空理由,帮助人们抒发其悲愤的情绪。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情绪发泄对于投资赚钱本身并没有任何好处。更可怕的是,它会创造共鸣,导致所有的周期都出现超调。我并不否认楼市的价格要素尚未触及定价中枢底部的观点,之前楼主说自己看宏观,我还和他争论过,现在看来是浪费时间。楼主上面的论据和论证都可以说是自相矛盾、错误百出。例证:1.楼主的推理:新生儿越来越少=>没人接盘了=>房子要跌我...多打一个字对自己都是一种侮辱
赞同来自: 新新新韭菜 、zsp950 、菠菜咋样 、happysam2018 、wjl127411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还是这项资产的收益率水平太低了,
平均1.5%的年收益都不到吧?
在人均住宅40平米以上的国家,
这样的高估值如果能维持才是怪事。
就连香港这种住宅供应极其紧张的地方,
租金年收益也有3%,
国外很多地方有房产税,
不好直接比较,
但除开税费成本,
也有3%-5%的年收益。
这也注定中国楼市的崩溃,
一定会价格大幅下跌,
不然这样的收益率无法成为任何投资产品的底层资产,
库存是消化不了的。
===========
其实股市也差不多,
大盘指数跌得一塌糊涂,
但煤炭等高股息股票连创新高,
我国的投资逻辑可能真的变了。
赞同来自: 画眉 、CXF950 、试吃 、Luff123D 、rockgor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不管楼主用了什么数据,我只想说:笑死,这就是大部分人只能在这个市场亏钱的原因。他们不关心自己为什么会亏钱,不关心自己怎么改变,期望一个救世主来拯救,然后自己不用付出任何努力。
1、楼主是好心!想救人!
2、事实证明楼主的观点(题目)是对的。
3、楼主救了能救的人,至于不愿意被救的人就随他去吧。
楼主发贴时间是2023年5月啊
我相信,你这样的,不关注真相,只关注结果的人,如果现在的结果是牛市,必然反过来是对楼主批判得最刻薄的人。
我虽然觉得楼主的观点和推理有很多问题,但起码他是自己思考的结果,我和他是平等的。我和他是在台上对垒。
但很可惜,你以及那些和你一样想法的人根本连台都上不了,是一个期望云端的神仙们施舍残羹冷炙的可怜虫。我对你们唯一的建议就是“请赶快清仓走人,别再在这个市场送钱了”。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白金牛 、黑哥 、fanjinlong 、gentlehai 、 、 、 、 、更多 »
1、楼主是好心!想救人!
2、事实证明楼主的观点(题目)是对的。
3、楼主救了能救的人,至于不愿意被救的人就随他去吧。
楼主发贴时间是2023年5月啊
赞同来自: 画眉 、wjx147258 、研学ER 、zsp950 、CXF95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情绪发泄对于投资赚钱本身并没有任何好处。更可怕的是,它会创造共鸣,导致所有的周期都出现超调。
我并不否认楼市的价格要素尚未触及定价中枢底部的观点,之前楼主说自己看宏观,我还和他争论过,现在看来是浪费时间。楼主上面的论据和论证都可以说是自相矛盾、错误百出。
例证:
1.楼主的推理:新生儿越来越少=>没人接盘了=>房子要跌
我的证伪过程(全部用楼主自己的逻辑):
1>新生儿2016年见顶(这里主要是二胎政策叠加的影响,实际的见顶在15-16年),但房价在16-21年持续上涨了5年。我们有生以来房价最大的上涨都是在17-21年之间发生的(一线城市16-17一波、20-21一波;三线以下PSL导致的房票竭泽而渔一波需求)。
照楼主列示的这个数据关系,是在说:新生儿见顶,所以房价大涨?
2>说新生儿没了,大学生太多了,所以没有接盘侠了,这段直接把我脑子干烧了(笑死)。
请问新生儿是未来5年的买房主力还是大学生是未来5年的买房主力?
一般的家庭是先买房再生小孩还是生了小孩再买房?一般都是先买房再生小孩吧?
照楼主逻辑,新生儿减少岂不是说明前几年买房的人在减少?大学生变多岂不是说明未来要买房的人会变多?
那照你的逻辑,之后房价要大涨啊?(注:我不同意这个结论,这么推理只是用来说明楼主逻辑的问题)
3>会不会有那么一种可能,结婚人数其实由适龄男女青年数量决定?而适龄男女青年数量是由政策变量(计划生育、二胎等)、其父母数量及生育意愿三者综合决定的?而其中最大的影响变量是父母数量的代际传递。
有没有看过中国上一次婴儿潮的时间?毛主席说的光荣妈妈听过吗?光荣妈妈们的子女出生在哪个时代?他们子女买房的时间大概对应了几几年?这些婴儿潮对应的需求会不会有可能其实是婴儿的父母而不是这些婴儿自己的买房行为?
最近一次学区房上涨的启动年与新生儿数量变化的关系?
教育资源的供给刚性特征和人们买房单价(货币)和数量(买房人数)综合形成的高弹性需求形成的均衡才是短期房价波动的驱动要素。所以学区房的本质和厦门、深圳畸高的房价都是供需结构的结果。
所以,我估计你23年为啥高股息策略会涨的好都没搞清楚,这里的逻辑和房价定价逻辑的内涵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