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看到个视频问5000万和清北选哪个
今天又看到个1亿和清北选哪个
年轻正在上学的新韭菜吗几乎还都选清北
这是新韭菜们还没经过社会的毒打?
还是我们老韭菜坐井观天?
我倒是有些好奇
本科清北毕业20年的老师们,你们同学资产中位数大概多少?
当然,清北毕业并不只是钱,人活着也不只是为了钱,只是随便聊聊

赞同来自: 画眉 、xxyang01 、趋势交易者 、flybirdlee 、好奇心1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30年过去了,自己也没赚到一个亿,受到了双重暴击。
我和父母念的是同一所大学,父母是1967年毕业的(留校闹革命一年,分配工作是1968年了)。前段时间打理父母的财产,帮他们卖房等,估了一下他们攒起的身家,大概人民币现值600多万。他们还算是比较顺的,没有受到体制变迁带来的打击,虽没有升官发财,也没有被下岗、发不出养老金什么的,熬资历晋升高级职称,退休时一个是企业编制,一个是事业编制。
他们累积资产的最重要来源,一是住房升值。帮他们办卖房手续,收拾房子,发掘了一批历史记录。1993年房改时买下的公有住房,到2022年卖出时升值百余倍(2万元到250万元)。但是取得租住这两套公房的资格,发生过拆迁置换、面积扩大,我看到的单据记载着,自己出了1.4万余元,所以按实际投资成本3.4万计,则不足百倍。二是证券投资,尽管我觉得我父亲炒股不行,但我理了一下账目,推测这20多年,累计盈利100多万元。其余的就都是省吃俭用攒起来的了。简化一下,他们的成绩单是,两张毕业证,50多年,600多万。
我毕业26年,我估计我大学同学的家庭,一张或两张等价毕业证,中位数可能1000万?比父母的成绩单强,但和清北相比,应该有差距。
回到我父母的年代,C9或华5和清北,毕业20年,差距(获取和积累资产)应该较小,乃至几乎没有。差距是时代、体制变迁带来的。
后悔自己没上北大,但是我不担心我女儿考不上清北。考不上好大学,哪怕考不上大学,我也不担心。我担心的是什么社会往不希望的方向变迁了。
十几年前那部擅自出国参展的电影,后来被处罚了,女主人公好像叫余虹,上的就是“北清大学”,后来她是在加油站工作。
前些年,我在国企工作时,有位长辈对我很好。他和我父母年龄相仿,是清华毕业的,但是经常受到同事奚落:“国家培养你造原子弹,你现在在做什么?” 后来我问他,叔,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他看看边上没人,认真地跟我说,我念的专业,正式名称叫反应堆物理与金属力学,我不跟别人讲这个的。看出我要问,为何会在这里而不是几机部或者下属企业工作,他又说,也是巧了,62年政审最松,换了别的年份,别说念这个专业了,上大学都没指望。入校时松,毕业时又讲究了,肯定不能沾核能的边,给我随便弄了个厂,现在看,反而算不错了(后来辗转到了垄断国企)。
这位清华的叔叔,毕业20年时,和我父母的境况应该是差不多的。如果排上了队,能住40平方米左右的成套房,工资级别、生活水准也基本一样。即使他专业对口,在类似中核的单位工作,也是一样的。
有差异,是因为市场化越来越深入。

钟爱一玉
- 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的知识。
赞同来自: 数据矿工 、XIAOHULI92 、gaokui16816888 、困了学索隆 、巫灵啊啊呜 、 、 、 、 、更多 »
看了这么多,不论选择钱还是清北,大多数人都认可一件事:清北能带来眼界和圈子。问题是,钱就不能带来眼界和圈子吗?如果说500W还不行的话,有5000万还达不到清北一个学生的眼界和圈子?如果达不到,我觉得这种人去清北也没啥用。钱本身带不来眼界和圈子,据统计那些中彩票的,大约7年后又滑落到了原来的阶层

帅牛老师说的一亿和清北选哪个的视频我也刷到了。年轻的学生们几乎都选一个亿,那是没人真给一个亿。真给一个亿,估计无论年轻年老都会选一个亿。
年轻的学生们几乎选清北,这是教育的政治正确。应该这样。
至于第二个问题,本科清北毕业20年,资产中位数多少?
我乃18线小城市的底层人士,现实中接触清北毕业的人不多。
去年在抚仙湖避暑,结识一个清华毕业的大哥,北京土著,
十年前就退休了,满世界旅游;还安慰我怎样快速适应退休生活。
光房子就卖了1000多,具体身家肯定不好意思问,
言谈之间感觉2000...
30来年前清北其实比现在好考的多,那会儿大学还管分配,顶级大学间差距也没现在那么大,清北本还五年,差不多的大学大家更多的优先考虑专业。我中学同班同学高考比我低70分都考进了清北。

solino - 每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至于身价,有一个十多年前生意突然发了,去了澳洲,另两个在帝都官僚就不好说身价了。

赞同来自: 非凡猪 、火焰宝山 、hzhdj 、六毛 、大y阿飞更多 »
思考过这个问题,趁着周末有空回答一波吧。我是2006年高考差清华三分,去了上交,平时很了解清北的人到底什么样子。身边很多很熟的都是清北的。按我们那个时候的数据,清北差不多同龄人的万分之一吧。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是靠单后天的努力就可以上清北的,基本都是很有天赋加上一定自律,持之以恒的学习,处于学业的顶尖水平。但是,我要说的是但是,按我自己的体会,学习或者说读书能力,很能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两者的差别其实...核了下数据,勘误一下。文里说的可投资资产600w为518w这里应该为净资产。全国家庭总户数5亿户,采用剔除港澳台的数据,600w资产家庭416w占比千分之八,千万资产家庭171w占比千分之三。这里面太大权重在北上广深了,吃到地产时代红利的应该非常多,除此之外的,现在还想实现千万资产的难度,不比读书里的清北吧。

易尔奇 - 安待久 渐息散
赞同来自: daimozs 、newbison 、hantang001 、hanbing0356 、smile868 、 、 、 、 、 、 、更多 »
年轻的学生们几乎选清北,这是教育的政治正确。应该这样。
至于第二个问题,本科清北毕业20年,资产中位数多少?
我乃18线小城市的底层人士,现实中接触清北毕业的人不多。
去年在抚仙湖避暑,结识一个清华毕业的大哥,北京土著,
十年前就退休了,满世界旅游;还安慰我怎样快速适应退休生活。
光房子就卖了1000多,具体身家肯定不好意思问,
言谈之间感觉2000以上是有的。
又想了一下,律师同行中听说有一个北大89年毕业的。
当年分配的不太好,先在人大还是政协工作,后来下海做了专职律师。
应该很优秀的,做过某上市公司独董,资产应该有八位数吧。
偶尔一起开庭或开会,也没有太多仰视的感觉…
但是清北搁在我高考那会儿,
一定是不可望也不可及的人中龙凤,神一般的存在。
30年前的高考录取率,别说清北,
就算专科甚至中专,都是令人羡慕的佼佼者了。
说回帅牛的问题和我自己,
一亿和清北,我1000%选择清北!
作为高考落榜生,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
我严重偏科,数理化加在一块儿,不超过100分。
我只是某厂子弟学校的高中毕业生。
所有的文凭和学位都是后来自学的。考律师也是自学的。
我知道学渣如我无论如何考不上清北,
但在股票市场,理论上还可以放胆想一想王健林的小目标。
能上清北等名校,固然是学生阶段的优胜者,走入社会自然有相当的优势,
但社会这所大学考验的不完全是书本学习能力…
尤其股票市场,成王败寇,只认盈亏,不问文凭和出身。
年初我归纳了自己作为小散炒股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呜呼,共勉之。
小散炒股的愿景、使命及价值观
愿景:息壤俱增与日生;萧散得识萧牧彪。
使命:解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能持续增加财产性收入之间的矛盾。
价值观:相信国运,遵循体系;合规合法,自足自在。

大魏忠臣毌丘俭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赞同来自: cheche88 、daimozs 、铠甲鸡腿 、lockyz 、画眉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北京普高率78%,东西城普高率90%+,高考清北率1.5%,西城海淀清北率2.5%+,平均就是在北京,同龄人百分之1就能上清北,如果在西城海淀,可以到百分之2.
拿我老家河北做对比。普高率56%,22年清北共招270人,考生75万,清北率0.036%,换算完,同龄人上清北概率为万分之2。
所以,在河北排2%的人只能去普通的211,而北京的可以去清北,在科学上,人类本身没有任何区别,那么这两个人可以说是一样的吗,脱离基础谈现象,对比意义在哪里?
至于财富,很多人都讲了,重点并不是看你的能力,更多在于这20年你搭上了多久的顺风车,20年前,几乎任何本科毕业留在一线的,几乎都比留在3线以下老家的人强,这与学历没关系,与能力更关系不大,而与时代的红利紧紧相关。
所以,与其说选清北还是选财富,不如选一个能及早发现风向变动的眼光。

赞同来自: 非凡猪

早上看到公众号的文章引起兴趣,注册账号来答一波。结果发现原来我是有账号的...笑。清北的天之骄子,眼中心中想的不应该是人类文明的未来吗?
我是PKU的,毕业13年有余。大学时期在院系同学里排名差不多算是垫底,原因很简单,人家太强了,怎么拼也拼不过。曾经的学神到大学成为学渣,到最后也只能坦然接受了。
资产现在是上海两套房,最新市值各2000+,房贷500,手上投资2500。房子最近跌了不少lol。毕业时身家5万块,一路靠自己投资,省吃俭用、工资结余全部...
本质上来说,这星球的80亿人都源自同一个父系和同一个母系。
邪恶发展的再好只会是一个巨大的邪恶,只会给人类文明带来灾难。
人类文明的发展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赞同来自: 火焰宝山 、edvintracy 、菠菜咋样 、西毒 、wydqh更多 »
不同时期最佳选择也不同,更何况从很多人的习惯就看出,孩子很难有自己的选择。
20年前,往前推10年,中专都比清北香,15年,避之而不及(这就是上面某位的50岁上下的那年),30年前工人也比清北高。而20年前,清北也远不如某些镶金的专业或离家近的学校。当然现在条件都好了,高铁也近了,网红文化喜欢造热点,清北刚好符合某些人的话题,如果仅仅是上清北,没有筛选,那其实和其他学校(好学校不要来个克莱登大学)出来的结果大样本不会有多少差别!
至于资产,和顶级学校关系很大(比例可能高也仅仅是因为筛选)??某些村庄出生就A8,9了。是那的人能力高?
多说一句,相亲市场的标准,还是那一套包办婚姻的思想,我的下一代择偶,只有一个金标准性格好能互相扶持(靠自己眼光了,父母真能管得了?),否则再高的学历,再多的资产,不也就是德隆专家口中的坟墓?

永不止步啊
-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赞同来自: dengdai 、安心投资 、铠甲鸡腿 、linyouran2008 、路人甲pr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 不要神化清北,他们大多数也是普通人。毕业后混得不好的,也不会发声,怕给母校丢脸,怕伤自尊。
- 清北毕业的收入、地位、见识的平均水平,应该比其他高校略高些,但和985的应该差距不大。
- 清北毕业就是个经历,交际的时候说出去,真的管用,很多人都会高看一眼,第一印象比较好。
- 清北的大部分都比较低调。那些言者必说自己是清北的人,肯定有沽名钓誉之嫌。
- 去了清北,会给你打上一身的烙印。会养成“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健身习惯;会见过很多牛人,从此对牛人不再盲目崇拜,你知道那背后都是天分加勤奋;会不再盲目鸡娃,知道高材生大部分都是靠自驱来学习的;会有些骄傲,想当年老子也阔过;会自尊心强,怕工作做不好,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说,清北毕业的也不过如此。
- 年龄大了,反而觉得金钱不是唯一衡量幸福的标准,学会和自己妥协,放下名校的光环,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些高大上的抱负就交给其他校友去完成吧。
- 同学的资产中位数大概500~1000万吧,自己估的,有钱谁也不会说出来。但这些资产大部分都是因为买房增值,赶上时代的飞奔列车,靠清北的因素比重不大。
- 集思录发的公众号文章,微信好友们读过的很少,所以同学中上集思录的人不多。
- 如果500万,我肯定选清北;如果一个亿,我会捐5000万给母校,争取弄个上学的名额,搞点学术,并早点上集思录,用剩下5000万改善生活。

赞同来自: jerry2015
我读小学的女儿时常纠结于是上北大还是清华,跟我商量,我说北大我读过了,要不你考虑清华吧,其实我心里明白以她成绩没必要纠结清北,有个五百万我就很开心了。但如果将来她选结婚对象,我会建议她优先清北而不是五百万、五千万如果是一个亿呢?

无风之城
- CFA FRM
赞同来自: 画眉 、newbison 、luffy27 、guo888000 、非凡猪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小朋友没接受过社会的毒打,有梦想当然是好的,而且当着镜头不一定说真话。说实话,如果没那学习能力,去清北读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顿毒打:)
这个问题如果匿名问清北毕业20年的,选择结果大概率会反转吧。
况且这个命题本来也不严谨,去不了清北,能去复交么?还是不能接受高等教育?
如果说个人净资产的话,看中位数是绝对到不了1亿的,1000万也到不了,大部分同学还是普通人过日子。定居于北上广深的,家庭净资产可能有1000万,但主要也是靠20年来的房地产红利。

赞同来自: newbison 、非凡猪 、ergouzizzz
不太可能吧,20年前的复旦到现在仅仅500W?本人二十年前复旦硕毕业,据我了解不可能,在上海的话买个一两套房就多少钱了?再说是家庭资产是靠两夫妻。中位数乘以8差不多,大部份都是这个区间上下,能有一个小目标的非常少。现在的收入比20年前高了,但攒资产的能力反而差了,因为资产很难增值。

那些张口A8A9的集友,有空敲敲键盘多问问度娘发达国家家庭资产情况。时代面前我们就是一粒尘埃,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到每个具体的人就是一座大山!清华北大毕业生多数也是普通人,也要为五斗米折腰,哪怕是20年前走出校园的~~~是这样的。大部分清北同学过的还是普通日子,只是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做得普遍都不错。有小部分做得得非常好,也很有钱。从比例上看,清北毕业生确实要比普通985好很多
2021年底,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家庭平均财富状况:
2021年底,卢森堡家庭总财富净值3314.12亿美元,家庭总数25万户,平均每个卢森堡家庭净资产132.5万美元,约合855万...

胆子真不大
- 股债平衡
赞同来自: hzwalk 、newbison 、新新新韭菜 、非凡猪 、火焰宝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2021年底,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家庭平均财富状况:
2021年底,卢森堡家庭总财富净值3314.12亿美元,家庭总数25万户,平均每个卢森堡家庭净资产132.5万美元,约合855万人民币,勉强够香港一套千尺豪宅
2021年底,瑞士**家庭总财富净为:48780亿美元,家庭总数370万户,平均每个瑞士家庭净资产131.8万美元,约合850.3万人民币
2021年底,中国香港**家庭总财富净为:34917.5亿美元,家庭总数269.52万户,平均每个香港家庭净资产129.5万美元,约合835.6万人民币
2021年底,新加坡**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7660亿美元,家庭总数137万户,平均每个新加坡家庭净资产128.9万美元,约合831.4万人民币
2021年底,加拿大**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23620亿美元,家庭总数1026万户,平均每个加拿大家庭净资产120.4万美元,约合777.1万人民币
2021年底,美国**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45.79万亿美元,家庭总数1.38亿户,平均每个美国家庭净资产105.6万美元,约合681.4万人民币
2021年底,澳大利亚**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06490亿美元,家庭总数1080万户,平均每个澳大利亚家庭净资产98.6万美元,约合635.9万人民币
2021年底,丹麦**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9350亿美元,家庭总数212.5万户,平均每个丹麦家庭净资产91万美元,约合587.3万人民币
2021年底,荷兰**家庭总财富净值为:54220亿美元,家庭总数810万户,平均每个荷兰家庭净资产66.9万美元,约合431.7万人民币
2021年底,瑞典**家庭总财富净值为29904.27亿美元,家庭总数477.6万户,平均每个瑞典家庭净资产为62.61万美元,约合403.8万人民币……瑞典成年人平均净资产381968美元,成年人净资产中位数95051美元
2021年底,英国**家庭总财富净值16.26万亿美元,家庭数量2750万户,平均每个英国家庭净资产59.13万美元,英国成年人净资产平均数309375美元,净资产中位数141552美元,数据来源:瑞士信贷集团
2021年底,挪威**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4130亿美元,家庭总数247.5万户,平均每个挪威家庭净资产57万美元,约合368.2万人民币
2021年底,鬼子**家庭总财富净值为:256920亿美元,家庭总数5571.9万户,平均每个鬼子家庭净资产46.1万美元,约合297.4万人民币
2021年底,韩国**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0.149万亿美元,家庭数量2202.3万户,平均每个韩国家庭净资产:46.08万美元,约合297万人民币
2021年底,奥地利** 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8251.6亿美元,家庭数量402万户,平均一下,每个奥地利家庭净资产为45.4万美元,约合292.8万人民币,青岛一套房,同年,奥地利成年人净资产平均数:250125美元,成年人净资产中位数75075美元
2021年底,意大利**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15120亿美元,家庭总数2570万户,平均每个意大利家庭净资产44.79万美元,约合288.9万人民币
2021年底,德国**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74890亿美元,家庭总数4150万户,平均每个德国家庭净资产42.14万美元,约合271.8万人民币
2021年底,葡萄牙**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2870亿美元,家庭总数414万户,平均每个葡萄牙家庭净资产31万美元,约合200.5万人民币
2021年底,塞浦路斯(南塞)家庭户数35.31万户,家庭总财富净值1026.29亿美元,平均每个塞浦路斯家庭净资产29.06万美元,约合187.4万人民币
2021年底,希腊**家庭总财富净值为:9140亿美元,家庭总数411.5万户,平均每个希腊家庭净资产22.2万美元,约合143.2万人民币
2021年底,捷克家庭总财富净值为:7010亿美元,家庭总数449.6万户,平均每个捷克家庭净资产15.59万美元,约合100.5万人民币
2021年底,爱沙尼亚家庭总财富净值为:804.54亿美元,家庭总数60.26万户,平均每个爱沙尼亚家庭净资产13.35万美元,约合86.1万人民币
2021年底,波兰**家庭总财富净值为:15250亿美元,家庭总数1380万户,平均每个波兰家庭净资产11.05万美元,约合71.2万人民币

思考过这个问题,趁着周末有空回答一波吧。我是2006年高考差清华三分,去了上交,平时很了解清北的人到底什么样子。身边很多很熟的都是清北的。哥们看错了把。是600w资产以上500多万户,不是可投资资产600万。且,大陆600w资产才300多万户(也就是有200多万户属于港澳台)。
按我们那个时候的数据,清北差不多同龄人的万分之一吧。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是靠单后天的努力就可以上清北的,基本都是很有天赋加上一定自律,持之以恒的学习,处于学业的顶尖水平。但是,我要说的是但是,按我自己的体会,学习或者说读书能力,很能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两者的差别其实...
小日子国可投资资产在1亿日元的,也才不到3%(记忆中是2.7%)。
按照城市分类,600w以上家庭资产户数,兰州,840户。平均家庭人口数2.62人。兰州人口数441.5万。这还是西部省会城市。
千万以上资产中60%企业主,20%金领,10%炒房的,10%炒股的。
所以大陆300多万户600万资产家庭中,是以一线城市为主,资产分布上也大多配置在房地产上。
家庭600万资产关联度最高的是地域(城市),再次是职业。

赞同来自: 铠甲鸡腿 、画眉 、可可真真 、skyblue777 、眼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是PKU的,毕业13年有余。大学时期在院系同学里排名差不多算是垫底,原因很简单,人家太强了,怎么拼也拼不过。曾经的学神到大学成为学渣,到最后也只能坦然接受了。
资产现在是上海两套房,最新市值各2000+,房贷500,手上投资2500。房子最近跌了不少lol。毕业时身家5万块,一路靠自己投资,省吃俭用、工资结余全部投进去,摸爬滚打,腰斩过四五次,抹抹眼泪再爬起来,暂时的成果是投资十多年五十多倍,还不错。现在暂时不为生活忧虑,主要是要为理想奋斗。也不再往里投钱了。
跟大家回帖说的相反,我同学普遍混得不错,有上市公司CFO,有顶级顶行大神,有开私募的大神,有作家,有年轻的副处,各行各业都混得很好。我有时候还挺羡慕他们的。这样的约占我同级同学的1/4到1/3左右。另外约一半人应该是暂时过着普通的日子,但是也不能低估别人,谁知道人家哪天就爆发了。
很多人说清北的人脉很重要,可能是我不混圈子的原因,我没有什么感受。清北身份对你找工作很有用,而进入单位之后,往往带来的是敌意,甚至是你直接领导的敌意,因为你领导很有可能就是那个曾经想冲清北而不成的娃。人都有七情六欲,贪嗔痴,很正常。所以清华北大毕业生进入社会需要克服的阻力也并不小。能把领导哄好的,都是人精。从清北出去,又要做到接地气,很难。但我有不少同学做到了。北大人就需要把自己放低,低到尘埃里去,才能开花结果。
北大(本科)的文凭跟500万、5000万、1个亿比哪个重要,我觉得还是北大重要。北大带给人的是一团心中永远不灭的火焰,一种为国为民的抱负,一种脱胎换骨的、淡泊名利的气质。这不是自己赚多少钱的事。真正在北大淘洗过一次,你就知道了。(防杠精:我没有说钱不重要。钱很重要,赚钱很难,并没有我表现出来得那样轻松。但是有东西比钱更重要。)(另外我高中时期的梦想是上清华,莫名其妙就去了北大,真是奇妙。。。)
我们真正羡慕的是桂海潮那样的人,真正的伟大光荣,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很羡慕、佩服,也自知自己没有那样的能力。我们这群人能做的就是默默发育,等壮大之后再为国家社会进步、民族崛起做出自己应有的一分微小的贡献。

稳若老狗
- 渐入佳境
赞同来自: 非凡猪
我来说说我周围的情况,只陈述我观察到的事实。我2003年从中部四线城市高考考入清华,主要靠的是运气,因为那年因为非典+高考试卷被偷启用备用卷,导致录取分数大幅下降,歪打正着居然到了梦想中的大学,虽然我小学一年级就立志要考清华,不过到高中时已经基本放弃了。我在清华待过四个系,三个工科、一个基础科学(土木、基础科学、电子、电机),主要也接触的是这4个专业的样本。就我观察到的结论是,如果仅仅从净资产的...名校固然集中了优势,让学生在薪资、机会上好一些。但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给了学生对标对象、培养了严谨、不满足、不退缩的精神、漫长的人生中总有困境,总能不折不挠、多坚持一下。
有时是个人自觉,
有时可能是被逼的(不能对不起学校)。
所以总体远超普通民众。

chineseumi
- 中国海 · 全栈基金经理
赞同来自: 小猫50128015 、串串香 、御风飞翔 、铠甲鸡腿 、ywfhak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在清华待过四个系,三个工科、一个基础科学(土木、基础科学、电子、电机),主要也接触的是这4个专业的样本。就我观察到的结论是,如果仅仅从净资产的角度来衡量 基科>电子>电机>土木,大概这个顺序也是本科毕业时出国的比例大小。其中基科当年出国比例50%左右,A9级别的保守估计在10%的比例以上,甚至A10的应该都有了,高净值的以创业者、量化交易员、投行为主,中位数保守估计也在至少A8。电子出国1/3左右,工作主要集中在国外IT、芯片大厂,或是转行金融,我认为中位数应该不到A8,可能接近千万的级别吧。电机是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体制内,工作一般稳定,变动较小,特定行业央企的工资待遇大差不差吧,工作20年我觉得净资产中位数500万以上是有的。土木的中位数水平应该是一线城市的建筑设计院吧,之前去房地产的多,可能前些年赚了不少,不过这两年有点颓,所以整体看中位数还是会低于前面几个专业的。
除此之外,我毕业后由于工作的原因,接触到了北大、复旦、上交以及上财金融方面的学生比较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是现在金融行业中高端职位的主力,所以我推测,同期这类学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应该介于上面清华的基科和电子之间。
最后,是我高中同学的样本,由于是当地重点高中选拔后高一、高二两年又经过数轮淘汰的尖子班,我们全班近50人左右,仅有3人没上一本,一半以上在985高校,大家选择了各种不同的专业,毕业后方差其实挺小的,而且不少同学本科没上清北,研究生也上了,毕业后和清北本科无薪资上的本质区别。所以,我感觉高中同学中位数应该至少是与清华中位数是旗鼓相当的。
所以,回过头看,我认为专业是最重要的。从赚钱的角度,显然专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学校。当然,就我了解,清北也给了极大的自由度让学生能够再次选择更喜欢的专业,至少我们那会,在入学、大一结束、大二结束都有不少转系的,现在应该更开放了一些。所以即使上了清北的相对冷门专业,其实也有不少机会调整的,有机会该冲还是值得冲。
当然,说了这么多,其实很惭愧。从我自己的角度,虽然混了这么多专业,但是无一精通,工作后的薪资也一直在同学中是垫底的存在。这么多年来,通过工薪的收入顶多只占到个人净资产的不到10%,而另外90%都是来自于我毕业后从事的副业(21年开始成为主业)——投资。但以我的投资理念,我认为一个合格的不那么聪明的初中毕业生也足够胜任了!那似乎学校和专业也都没那么重要,所以我现在认为,学校能带给你一些知识和社交,但是不一定能带来认知的提升。认知是在实践中产生和积累的,而在赚钱这个领域,可能认知会占到更重要的比重吧!

赞同来自: 温桐 、画眉 、hjndhr 、neptunus 、newbis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2015年的时候,同学甲给我打电话,说他在做分级基金,我说NB啊,买的A吧?他说买的B。
同学乙被私人银行经理忽悠,理财产品长期亏损。
同学丙,前几年让我建议个长期标的,我说你就买标普吧,他说好。回头就买了一大堆美团,两百多套到现在。
还有几个人,自己搞的量化模型,在同学群里热闹了一阵,也没下文了。
我觉得清北同学投资上的最大障碍,就是来自于智力上的自负,对于常识和旁人的建议,接受起来反而不如更加虚心的人群。非得交足学费,才知道投资不认文凭。

赞同来自: daimozs 、画眉 、newbison 、luffy27 、非凡猪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这个案例很特别,不值得提炼人生哲理。不过就帅牛这个问题,不用现在,哪怕是高考当年,钱和清北,我毫不犹豫选择钱,都不稀得问给多少钱,我的字典里没有清北。最后吐槽一句,凭什么只问清北老师的中位数资产,我们蓝翔老哥的资产就不是真金白银吗,就不是出卖自己赚来的吗, 肤浅!

现在房价涨上来了。应该不行了。20年前回天才两千多点,社平一千多,外企给研究生都6、7K,一个月2平回天温拿
刚毕业的,北邮的硕士。回龙观的房子大致在5W+,两平10W+了
现在刚毕业的别说1平房了,连社平3倍都搞不定,那家的毕业生也搞不定
学历变现还是IT最快

思考过这个问题,趁着周末有空回答一波吧。我是2006年高考差清华三分,去了上交,平时很了解清北的人到底什么样子。身边很多很熟的都是清北的。A8是啥?
按我们那个时候的数据,清北差不多同龄人的万分之一吧。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是靠单后天的努力就可以上清北的,基本都是很有天赋加上一定自律,持之以恒的学习,处于学业的顶尖水平。但是,我要说的是但是,按我自己的体会,学习或者说读书能力,很能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两者的差别其实...

赞同来自: kerwinking
思考过这个问题,趁着周末有空回答一波吧。我是2006年高考差清华三分,去了上交,平时很了解清北的人到底什么样子。身边很多很熟的都是清北的。按我们那个时候的数据,清北差不多同龄人的万分之一吧。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是靠单后天的努力就可以上清北的,基本都是很有天赋加上一定自律,持之以恒的学习,处于学业的顶尖水平。但是,我要说的是但是,按我自己的体会,学习或者说读书能力,很能转化为职业能力。这两者的差别其实...你算算,按你这个全国家庭有多少户?

赞同来自: 非凡猪 、火焰宝山 、红糖饼 、hantang001
现在,别说清北,就是清北后美国藤校硕博,也就十万八万美元,如果没有“附带提智”的话,起码和1000万价值差别太大。
再说了,投资需要的智慧,恐怕不是学习智商能类比和涵盖的,巴菲特也曾经细致论述过。如果当基金精力,恐怕也不是。
更本质,如果真有能力,就一定不会用“哪里毕业”来限制和选择人。可是,如果都没有特长,也就只好用这个凑合了

赞同来自: 可期可梦 、之鱼星 、h837031633
我知道有个GWY,在校好像是学生会主席,清华毕业20年+,52岁还只是副处,钱、房子什么的更谈不上。
另一位:宋安澜,1977年浙江省高考理科第一名,2000年前后,力主所在公司投了一家来自家乡的无名小企业。2012年,这家公司在香港退市了。
@jiangdaya 姜兄,你职场上虽没玩得过窦玉泉,但智商极高,再加上这份豁达的心态,真让人佩服万分,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