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进看了在国会的演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P411v737/%3Fbuvid%3DXUA811DA83C37A9608CAA9818DC11A4BAB640%26amp%3Bis_story_h5%3Dfalse ... p%3Bup_id%3D59818422
挺能说的
印度gdp只是中国的1/4不到

有个场内印度基金
一看持仓,买的是MSCI india ETF,都不用自己买个股直接拿到申购钱买基金就行了,这钱太好挣了

solino
- 每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赞同来自: 塔塔桔 、kwok 、保本第一 、青火 、Q6969 、 、 、更多 »
就从历史,地理,人口等方面进行粗略的判断。
1. 历史,华夏文明在文化、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都曾达到过世界的高点。历史上,只要有稳定的环境,就不乏治理国家的大才。2000年前的立木为信,后来每个朝代几乎都有过繁荣,汉文景,唐贞观,宋仁宗时期,还有明仁宣之治,贯穿历史,也只是最近2-300年被中断。公元1500年前后大概是分水岭,其时,我们的华夏文化错过了多元化时代的改革创新,而欧洲度过了中世纪的黑暗后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开创了近代的繁荣,航海大发现,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华夏大地在这么被动的情况下,靠文化底蕴,靠吃苦耐劳,靠凝聚力在最近的40年几乎赶上来了。还有很多差距,这是现实,但有希望。我们的邻居也是文化古国,但多数领域,似乎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历史成就。
2. 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是有原因的。华夏是最宜居的地方(可能没有之一),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500毫米降雨线,有天然的防风带,黄河和长江都是适合居住的流域,也特别适合农耕,虽时有水患,但自古中国的农耕技术都是世界翘楚。北美因为现代科技才有了看起来不错的地理位置,但地理上它南北通透,没有防风墙,极端灾害很多,几百年前根本不适合农耕。印度的地理位置不错,海岸线优势非常突出,自然资源也不少,但平均气温太高,很不利,全球变暖后更极端。能不躺平就不错,再加上国土面积比不上我们,其上限在哪里呢?
3. 人口方面,虽然绝对人口印度超过我们,但人口的平均素质恐怕要打个问号。华夏地区,2000年前就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而且在多个朝代都非常注重文化教育,尤其是阶层之间的公平(省略数千字,免得跑题),最下层的普通人通过学习和考试就有突破的机会。印度虽只是道听途说,其精英阶层很牛,但普通人呢?印度区域之间的隔阂也比较严重,包括语言文字等。。。

中国基建企业亿国有企业为主,企业可以在政府指导下,进行重新整合。很多时候政企是两套班子,一套人马,整合要容易的多。
明明是两家人,你硬性把两家变成一家人可能嘛?
实际一家人,大家分开生活,再把大家整合在一起要容易的多。

赞同来自: happysam2018 、大白菜炖粉条 、moneyandyouhai 、布尔玛 、我心安然 、 、 、 、 、 、 、 、 、 、 、更多 »
软件和计算机服务 279亿欧元/12.3%
2、META(脸书母公司) 美国
软件和计算机服务 218亿欧元/20.9%
3、微软(MICROSOFT) 美国
软件和计算机服务 216亿欧元/12.4%
4、华为
(HUAWEI INVESTMENT & HOLDING) 中国
科技:硬件和设备 195亿欧元/16.0%
5、苹果(APPLE) 美国
科技:硬件和设备 193亿欧元/6.0%
6、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韩国
电子和电气设备 168亿欧元/8.1%
7、大众(VOLKSWAGEN) 德国
汽车和零部件 156亿欧元/6.2%
8、英特尔(INTEL) 美国
科技:硬件和设备 134亿欧元/19.2%
9、罗氏(ROCHE) 瑞士
制药和生物技术 133亿欧元/21.8%
10、强生(JOHNSON & JOHNSON) 美国
制药和生物技术 130亿欧元/15.7%
从全球研发投入前十企业看,美国信息和制药技术强,无非美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大。
美国许多高科技企业并不缺乏华人。
华为之所以牛X,还是因为华为研发投入强度大,比网络设备系统供应商第二的诺基亚和第三爱立信加起来都多。
美国在基建方面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奥斑马、拜登都搞大基建的设想,结果都不了了之,都停留在口舌之争。
中国在制药方面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美国制药技术在先进,美国人预期寿命和中国人预期寿命差不多。
美国医疗费用多,除了制药企业受益外,美国人交的税也越多,已经成了全体美国人负担。
中国控制医保费用增长,用最少费用,能治疗更多人的病,这才有意义。
对于很多慢性病,并不需要什么特殊药物。过度治疗,是一种浪费。
而新加坡医疗费用占GDP3%,新加坡人预期寿命要长得多。
中国不需要借鉴美国经验,应该更多借鉴新加坡。
GDP不应该是发展目标,让更多人分享公共设施资源,公共医疗资源、公共教育资源,才是社会发展目标。
公共资源发展,就不能完全市场化、私有化。

十多年前去印度出差几个月,去了三个城市,破破烂烂好像中国八十年代,但回国时德里开工修市区到机场的高速,夜晚工程车排在路边十几公里,那时就知道印度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前夜。你的推理逻辑有问题。你说得看这些国家的顶是不是看趋势呢?如果是看趋势顶点的话,按照你说的经济基础比较。印度人口今年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出生率暴跌,年轻人普遍找不到工作,失业率是不是算历史新高?这种情况下人口只会更加萎缩。工业体系的话,中国也不过是改革开放后才有所谓和世界市场配套的工业体系,你的意思中国能建成,印度建不成?那当初这些工业当初怎么来中国的?资本市场那就更不可能了,中国有的,印度也有。印度没股市吗?没银行吗?要不你找找印度有中国没有的资本市场?看趋势,随着印度经济起飞,印度经济规模会迅速扩大。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政权密切相关,独立而稳定的政权+长期以发展经济为主的政策,经济就能发展的起来,总归是有办法的。东亚、中东、拉美的国家,七八十年代都有这样的一段高速发展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封顶,也是破坏了这两个条件,比如中东被地缘...
你说的第二个问题,全球市场如果按价值算应该是发达国家占大头。随着发达国家对中国去风险化等等进程之后,中国将来应该会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别看现在好像工厂很多,其实很多都不生产,少生产了。这也是为什么失业率高企的原因之一。反观印度,和世界发达国家关系都很好,资金和技术都不是问题,那印度产品世界市场有问题吗?如果以美元计价的话,印度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数量超过中国早晚的事情。
至于说印度对外国企业法律环境不佳,这个问题将来不是问题。如果印度坚持不让外国企业赚钱,人家不让印度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好了。以前因为印度产品没那么突出的地位,以后发达国家的商品很大一部分是印度产,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至于有人认为印度人压价,赖账,欺骗等等,难道中国少吗?我就问你,你认为你下一顿吃的饭食材安全吗?老板说不安全,你会吃吗?中国赖账的少?失信被执行人超过800万。生活中随便就能找到不诚信的人和事。什么缺斤短两啦,什么以次充好啦,什么童叟无欺啦,比比皆是。希捷怎么跑路的?还不是因为罚款罚的,如果不罚,也许能不跑或者晚跑呢。
所以嘛,不妨过几年回后头看看,也许就知道谁对谁错了。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迷失的奶牛 、塔塔桔 、moneyandyouhai 、muziyo 、Reston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政权密切相关,独立而稳定的政权+长期以发展经济为主的政策,经济就能发展的起来,总归是有办法的。东亚、中东、拉美的国家,七八十年代都有这样的一段高速发展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封顶,也是破坏了这两个条件,比如中东被地缘政治和宗教派别牵扯,从经济为主转为安全为主,拉美被民族主义和国际资本扯皮牵扯,做不到独立稳定政权。俄罗斯就是陷入地缘政治困境,只能以安全为主,经济就搞不起来。
印度无疑属于“独立稳定政权+发展经济为主”,进入经济发展的主升浪,同样的情形还有越南。
我经常想的问题是这些国家的顶有多高。我觉得取决于两点,一是国内基础有多厚,即国内的三要素(人口、工业体系、资本市场)的厚度;二是获得的全球市场有多大。美欧日韩澳这些发达国家国内基础厚,又融入了美国主导的全球市场体系,发展高度就很高;中东工业体系属于立棍单打,拉美资本市场经常收割然后资产转移美国,东南亚国家获得的全球市场少,发展高度就不如前者。
印度工业体系远不如中国,但是比东南亚好,估计最终印度的上限比东南亚国家强。然后全球市场方面呢,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世界级的企业越来越多,印度只有塔塔等少数几家,未来产生世界级企业也会很难,所以印度上限肯定达不到中国的高度。
印度为什么难以产生世界级企业呢,跟印度做过生意的人应该非常理解,不管美欧中日,跨国大企业在印度几乎没有盈利的,总有一款法律搞死你。而且印度人极其不诚信,压价、赖账是常有的,在这种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到国际市场没人鸟你了,怎么会有竞争力呢。
我是草根键盘政治家,周末没事,纯属瞎扯蛋。

全球十大工程与建筑公司排行榜你说的这些什么建筑公司都不是什么不可代替的公司,若干小公司合并不就行了吗?不考虑经济效益的话,这些企业再合并成一家也行嘛。反之,美国这些制药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中国可搞不出来。A股有不少仿制药公司,你看看仿制对象都是谁?反之,没听说过哪家美国大药企仿制中国医药的,有的话,欢迎提供。
1、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 太平洋建设集团
5、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 万喜集团
8、 西班牙ACS集团
9、 法国布伊格集团
10、大和房建
世界十大制药公司排名
第一名:辉瑞制药
第二名:罗氏
第三名:强生公司
第四名:美国默克集团
...

赞同来自: 大7终成 、skyblue777 、桶里射鱼 、luckych 、lee001 、 、 、 、 、 、 、 、 、 、 、 、 、 、 、更多 »
1、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3、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4、 太平洋建设集团
5、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7、 万喜集团
8、 西班牙ACS集团
9、 法国布伊格集团
10、大和房建
世界十大制药公司排名
第一名:辉瑞制药
第二名:罗氏
第三名:强生公司
第四名:美国默克集团
第五名:赛诺菲
第六名:诺华制药
第七名:艾伯维
第八名:葛兰素史克
第九名:吉利德科学
第十名:安进制药
从全球十大建筑公司看,前6都是中国公司。可以看出中国基建实力。
从世界十大制药公司看,有6家美国公司,就可以看出美国医药实力。
政府支出去向,就决定一个国家行业发展。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艾森豪威尔担任美国总统,任内提出了“州际公路”计划,规划在全美范围内建成总里程为68880公里的高速公路,时至今日美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0.6万公里,美国公路年货运量大约200亿吨,中国去年好像是400亿吨,按照两国的人口数量,美国高速公路里程比中国少几万公里好像没有多影响美国经济运转效率。
中国以16.91万公里的高速总里程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美国基建多是上世纪,二战结束后产物。
要清楚苹果不是网络系统设备提供商,苹果是信息终端提供商,思科才是网络系统设备提供商。
全球4G基站,全球的4G基站,中国大...
我的意思是作为终端的苹果都成长起来了,说明基础层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成功,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是很强的。基站数量好像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也经常网络断线,收不到信号,说明中国电信服务质量低下。如果看未来,中国6G肯定是比发达国家落后的,因为双边技术已经分离发展了。 至于政府投入越多越好,那肯定不是了,哪个国家的资金都是有限的,有些地方投入比较多,说明可能有些地方浪费了,而有些地方可能减少投入,影响未必好。

中国以16.91万公里的高速总里程击败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美国基建多是上世纪,二战结束后产物。
要清楚苹果不是网络系统设备提供商,苹果是信息终端提供商,思科才是网络系统设备提供商。
全球4G基站,全球的4G基站,中国大概有300万个,美国只有三四十万个。
全球5G基站,5G基站总数达238.4万个,位居全球第一。
美国信息技术领先,并不代表美国政府在公共网络系统设备投入力度就大。

赞同来自: luckych
我有说过中国是殖民地嘛?你是说美国需要修公路?美国公路超过600万公里,比中国都长。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如果这条路真能赚大钱的话,修通应该不是难事。美国的道路质量高,大修周期好像是几十年吧,路上修路的好像不多,中国不一样,一条路一年到头修,第二年接着修,不到一年就坏了。
印度独立前,是不是殖民地,印度大量公共交通设施,是不是在殖民地期间修建的?印度独立后,是不是少修建交通设施。
政府手里钱是有限的,大量投入公共交通的话,一定会减少教育、医疗、养老、科研等投入。
中国政府是一个大一统政府,只有这样政府才可能推动大规模基建工程。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传统,比如长城、都江堰、大运河这是世纪工程。
选民政治,如果建大规模基建工程,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
美国这样的国家好像基础设施修建效率不差吧。举例来说,美国上世纪末需要大规模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克林顿政府推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几十年过去了,世界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在美国,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美国,信息行业市值最大的公司也在美国。苹果超过3万亿市值,没有庞大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那是不可能的。

赞同来自: 迷失的奶牛
印度独立前,是不是殖民地,印度大量公共交通设施,是不是在殖民地期间修建的?印度独立后,是不是少修建交通设施。
政府手里钱是有限的,大量投入公共交通的话,一定会减少教育、医疗、养老、科研等投入。
中国政府是一个大一统政府,只有这样政府才可能推动大规模基建工程。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传统,比如长城、都江堰、大运河这是世纪工程。
选民政治,如果建大规模基建工程,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行动方案。
比如美国想修建一条国家公路的化,州政府和中央政府独立的,中央政府很难让各个州政府形成统一意见,两党政治很多时候为了反对而反对,这样状态,怎么修路?
就算这届政府通过了,下届政府反对下,又被迫停工了。

中国政府支出公共基础设施所占比重要大,教育、医疗、养老、科研比重要小,军费比重要小。
美国政府支出公共基础设施所占比重要小,教育、医疗、养老、科研比重要大,军费比重要大。
出于选票考虑,都不敢削减教育、医疗、养老、科研支出,美国要做世界警察,军费也很难削减。
公共基础设施虽然本身效益不高,对整体经济带动作用,是无法忽视的。
作为百姓来说,肯定希望教育、医疗、养老补贴越多越好,毕竟公共基础设施不属于自己的。
只有强力的政府,才会把大量的钱投入公共基础设施,这些设施也代表着官员的业绩。
美国政府和印度政府敢把大量钱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选民就不会答应,谁会放弃自己利益呢?
我的理解是社会制度体系差别,导致对公共设施态度是不同的。
为什么殖民政府可以呢?殖民政府根本不用考虑殖民者想法,殖民政府是一个强力的政府。

魔铁潜水艇 - 看你们赚钱比我自己亏还难受
那你要这么说,这些东西也不在美国政府手里啊*所以美国基建现在已经不行了啊……瞅瞅那脱轨的铁路…………
美国大兴基建的那个年代对有钱人的所得税税率94%。
最高所得税率的急剧上升,是从福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推行“新政”来对付大萧条开始。1932年最高税率提高到63%,1936年79%,1941年81%,1942年88%,1944年94%,1946年91%。90%以上的最高税率维持了大约20年,到1964年降到 77%,1965年再降到70%。你可以问问阿达尼愿不愿意交这个钱,雷军愿不愿意交这个钱。

赞同来自: pppppp 、gaokui16816888 、xiaofeng71 、不戒
以前和某些制造业老板聊天,他们总是大骂中原某省农民工一到收麦季节就集体回家割麦子,把他工厂生意也耽误了。这些民工很固执,老板多给钱也要回家割麦子。老板们就很不理解那点麦子都买不了几个钱,工厂给的钱比哪个多不少,为什么会回家割麦子呢?我认为这可能是农业社会工业化的文化传统一时难以改变,给予时间,一切都会变的。后来呢,富士康去这个省开厂去了,看来这个省的民工劳动素质还是被认可的,后来欣闻该省其实割麦...说的没错。但是,1.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无论是各项原材料产量还是GDP,都在中国之上。不是它想超越我们,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后超越了它。2. 印度成为欧美苏俄的香饽饽,不是第一天了,从70年代开始就要钱给钱要兵给兵。3.中国的劳动力,自古以来就是太能吃苦。咱们的教育体系从来都是吃苦耐劳,工资给的再低,能活命就干。这就是工业化的必然过程:欧美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是先发优势贩售全世界,咱们则是靠着低成本贩售全世界。但是恕我直言,接触到的印度人,贪便宜占便宜不要脸的占大多数。大部份做不到吃苦耐劳、自降身价。如果说体系化、流程规范化是美国的国民特征、认真细致是日本的国民特征的话,印度它的国民性特征就是崇尚空谈。ppt做的那叫一个好。欧美外企还真吃这一套,前提是,人家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吹的牛都能落实。所以欧美企业喜欢找印度高管,因为他们善于表达,能够有效地阐述项目。但是中国人比较内敛。反*印度国内,工业生产并不具备硬实力,所以再好的表达也是空中楼阁。

solino
- 每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
赞同来自: 传达室李老伯 、xiaofeng71 、明园 、xiaowa 、fei1030yong 、 、 、 、 、 、 、更多 »
从地理位置看,印度得天独厚,处在世界航线的的中心位置。但,印度纬度低,太热,很多时候需要躺平,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躺平”文化。华夏中心地带有500毫米降雨的保证,亚热带为主,四季分明,适合农耕,也是有史以来文化传承最有延续的地区。
世界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反思和变革。2000年前,先秦就致力于变革,慢慢形成大一统。度量衡和文字的统一,只要有和平的环境,必然迸发出加大的繁荣和进步。贞观之治开启了繁荣,1000年前的宋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只要有稳定的环境,就不担心繁荣的到来。现阶段,战略独立,前瞻规划,基础建设,人才储备,这些优势没有50年的功力很难突破。
印度现在有了很好的契机,如果也能忍辱负重,脚踏实地,再加上战略独立的话,一定是强有力的对手。能做到吗?

中国应该也有冻结外资资金和罚款的,单方面拿出这种事情然后下个结论总是不妥的。唉,我觉得争论这个没有意义,印度什么情况,就算让本国人来说也未必说得清楚
不能管中窥豹,要看大的局势。
如果外资大规模撤出印度,那我就相信了印度是外资收割机。

赞同来自: 求名
中国应该也有冻结外资资金和罚款的,单方面拿出这种事情然后下个结论总是不妥的。认同这个观点,看来网络上还是有很多理性人
不能管中窥豹,要看大的局势。
如果外资大规模撤出印度,那我就相信了印度是外资收割机。
不都是那种只盯着小米的事情以点概面的

赞同来自: KeyedByWindow 、温格粉丝 、酱油面
投资印度当然是瞧准了它人多市场大,实际情况怎样我们确实不清楚,但小米被冻结资金被罚钱以及纬创撤出印度总不是假的中国应该也有冻结外资资金和罚款的,单方面拿出这种事情然后下个结论总是不妥的。
不能管中窥豹,要看大的局势。
如果外资大规模撤出印度,那我就相信了印度是外资收割机。

我感觉都是国内的媒体瞎带的节奏,如果真是这样,你会去投资印度吗?投资印度当然是瞧准了它人多市场大,实际情况怎样我们确实不清楚,但小米被冻结资金被罚钱以及纬创撤出印度总不是假的
真的是外资收割机,那么应该没有外资会再去投资印度了,外资又不是傻子。



中国股市的指数涨幅显然没跟上GDP涨幅,特别是入世以来,股市指数涨跌完全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情况,就算拉长时间看也没体现出来。根本原因是中国股市有自己的定位和功能,跟西方股市有本质的不同。不能拿某些经济学原理硬套。西方经济学也没有说过指数涨幅要跟上gdp涨幅吧?
面对这样的股市,我们不该讨论合不合理,而该讨论如何应对。
全球来看,指数涨幅能跟上gdp涨幅的 可能也就是美股?

说话之前请查一下数据再发表意见好吗?你说中国股市20多年没涨,不说沪深300之类的了,哪怕就是上证,2003年上证不到1500点,现在3000点+,这叫没涨?另外03年1美元=8.277元人民币。这20年上证不光翻倍了,对美元汇率也涨了。中国股市的指数涨幅显然没跟上GDP涨幅,特别是入世以来,股市指数涨跌完全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情况,就算拉长时间看也没体现出来。根本原因是中国股市有自己的定位和功能,跟西方股市有本质的不同。不能拿某些经济学原理硬套。
面对这样的股市,我们不该讨论合不合理,而该讨论如何应对。

h2828380 - 努力脱贫,越脱越贫
赞同来自: hao8000 、binarystar1632
人口红利不就是指的没有受高等教育的廉价劳动力多吗?受高等教育的人多了那叫人才红利了印度的教育不比兔子差,他们的小孩到读书是国家包的(包括吃饭)。
去过印度就知道,这个国家以后必然是兔子的强劲对手。

mengyao - 持有etf不动 、转债摊大饼
有空可以关注下印度股市就会印象深刻,疫情后比美股更牛,对外资开放力度很大,NSE国家交易所 IFSC平台可以用交易印度期指甚至允许用美元计价结算(不用担心卢比汇率风险),且免除所有税收(印花税,所得税),刻板印象要不得,多上印度网站收获很多(感觉印度对中国反向屏蔽了很多网站,甚至包括交易所官网),问题很多但是发展确实很快,若承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话,没必要用中国的眼光来检视印度印度现在允许外国人直接投资股市了吗?

我感觉都是国内的媒体瞎带的节奏,如果真是这样,你会去投资印度吗?这是个严重误解,无论是我打工的公司还是工作中接触的欧美公司,从没有刻意提到过印度工作效率低、沟通困难、营商环境恶劣这些问题,普遍认可印度提供的服务。
真的是外资收割机,那么应该没有外资会再去投资印度了,外资又不是傻子。

赞同来自: 江天一叶 、CharlesCantUse 、影约 、阿戒1899 、horizon66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应该是4年前,我写过一篇帖子,就是被现在的帅牛给删掉了。题目叫做<沉睡的大象民族在崛起>
内容我再大概的讲一下:就是在广东东莞,有印度人过来学习打工,做车间的普工,中国人一个人只看三台数控机床,而印度人他一个人可以看五台数控机床。比中国打工的要勤劳多。
中国也就是最近20年才有翻天覆地的变化,1986年我们家里通了电,2005年,我们村里开始修水泥主路,2017年我家门口的支路修水泥路完成。

印度不是号称外企收割机嘛…不仅中国去那里投资企业被收割了,就连美国企业都有不少被收割的我感觉都是国内的媒体瞎带的节奏,如果真是这样,你会去投资印度吗?
真的是外资收割机,那么应该没有外资会再去投资印度了,外资又不是傻子。

有人说对印度人的看法不要刻板,但事实已经发生,也正在发生,那么多国际企业被收割是事实,国内那几家手机厂还有好几家国企央企也逃不过被收割的命运。如果现法不适用,我可以造个新法,总有适合你的。

中国海外侨民总数逾6000万,比印度还多3000万。中国和印度一样,人才流出都非常严重。无论中国和印度都不可能靠海外海外侨民养活10多亿人口。印度吸引外资主要是年轻劳动力人口多,且价格便宜。印度和发达国家没有意识形态的问题。中国这两方面和印度是差别的。中国不需要和印度比。中国优势在于基础建设好,产业链完整,重工业发达,保证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低。中国人口平均教育水平高,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庞大,需要产业...中国移民高收入和低层移民居多,全球分布也比较广,印度基本是高层移民为主,硅谷的印度人基本都是高收入高学历为主可见一斑。中国的高层移民还回流一部分,印度受限国内产业基本没回流。印度虽然人口已经超过我们,不过印度在社会结构和人口受教育程度,女性就业率,都无法与我们相提并论。而且整个囯家比较虚浮,总要和我囯对比,又不愿踏踏实实发展自己的工业。与我们的差距不会明显缩小,不过印度人口总体年青,大学毕业生每年以千万计,未来如果我们人口持续减少,他们的大学毕业人数都赶超我们的出生人口,那未来的竞争我们明显堪忧

赞同来自: KeyedByWindow 、投资旗舰 、传达室李老伯 、wuyun 、影约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印度国际环境比中国好很多,能更方便地利用国际最顶端科技,享受后发者优势。最关键的是,美帝现在是极力扶持印度的生产力崛起替代中国。以前和某些制造业老板聊天,他们总是大骂中原某省农民工一到收麦季节就集体回家割麦子,把他工厂生意也耽误了。这些民工很固执,老板多给钱也要回家割麦子。老板们就很不理解那点麦子都买不了几个钱,工厂给的钱比哪个多不少,为什么会回家割麦子呢?我认为这可能是农业社会工业化的文化传统一时难以改变,给予时间,一切都会变的。后来呢,富士康去这个省开厂去了,看来这个省的民工劳动素质还是被认可的,后来欣闻该省其实割麦子也不用人工,都改用拖拉机之类割麦子了。
两国之间的GDP差距没有数字显示的那么大,想想2000年前中国gdp的数字;两国的人口素质也没想象中那么大,改开之初外企也经常鄙视中国雇佣工人的素质而现在马斯克在说“上海效率”。只要一个国家与世界充分交流深度融合,经济和人口素质会迅猛发展。
印度的问题是即使能取代中国成...
总之,不要拘泥于印度社会的刻板印象,假与时日,印度也会发生大变化的。我接触的印度人勤奋且聪明,很有想法。大家平常使用阿拉伯数字吧?那个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世界其他文明后来都改用印度发明的数字体系,可见还是比较先进的。最近 ,印度和某西方大国签约,基本就是要钱给钱,要技术给技术,可以说,世界上同时和世界主要大国关系都不错是印度的一个良好发展契机。

赞同来自: 数据矿工
十多年前就有一本书,写印度的叫“不顾诸神”,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写的。有一点印象很深,说印度官僚体系腐败,僵化,是制度性的,要改变没有这么容易。当年李光耀也看好印度,他去世前的访谈,说收回以前看好印度的话。那肯定是的。
一直有人看好印度,但事实上印度发展一直没有达到很多人的期待,肯定有深层的原因。
但其经济规模逐步上升到世界第五
感觉就是 踉踉跄跄的逐步在上升
有人会说,GDP有屁用,这数据只能当玩具
但,讲真话,这世界,除了GDP这个东西(包括GNP),其他实在是难以来“统一”评判世界各位的经济能力
有人说,GDP、GNP就天生有缺陷
但,关键问题,除了它们能来排名, 其他的打分那水分就更大了,因为最后是各说各话
所以,说GDP、GNP没用的,其实他们也提不出另外的排名方法

赞同来自: sunpeak
会不会是人均不是总GDP?人均的话,大陆有统计以来、包括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太可能超得过港台吧。。。只是几十倍还是几倍的区别。
————————————
回复完去百度了一下,97年:HK人均gdp2.73万美元,“全国人均GDP”(不知统计数据含不含港澳台地区)0.65万元人民币
同时有个某乎答案和你的观点类似,但是是反着来的,“GDP人均台湾/大陆倍数到80年突破10倍,到1993年达到极值的29.39倍,到2008年重回5倍,到2022年已经又到建国初的水平了,只有2.58倍”,一直是弯省领...
大陆人均GDP比港台低就跟1+1=2一样是常识,这有啥好讨论的。
总量才有一丝丝比较的可能,因为人倾向于对巨大的数字无感。按照陆台最低的GDP总量比值,tw人口如果是6000万而不是2000万,可能GDP总量就超过大陆了。人均怎么可能。

赞同来自: 金费沙 、XIAOHULI92 、黄山松2007 、hannon 、魂斗罗 、 、更多 »
中国和印度一样,人才流出都非常严重。
无论中国和印度都不可能靠海外海外侨民养活10多亿人口。
印度吸引外资主要是年轻劳动力人口多,且价格便宜。
印度和发达国家没有意识形态的问题。
中国这两方面和印度是差别的。
中国不需要和印度比。
中国优势在于基础建设好,产业链完整,重工业发达,保证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低。
中国人口平均教育水平高,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庞大,需要产业升级
印度要全面超过中国很难,在局部上,印度会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生物制药,软件等。
印度走完工业化过程,是一个漫长过程。
印度政府不可能像中国政府强力推进。
台湾、韩国、新加坡起步阶段,也都是靠强人推进的。

中国和印度一样,人才流出都非常严重。
无论中国和印度都不可能靠海外海外侨民养活10多亿人口。
印度吸引外资主要是年轻劳动力人口多,且价格便宜。
印度和发达国家没有意识形态的问题。
中国这两方面和印度是差别的。
中国不需要和印度比。
中国优势在于基础建设好,产业链完整,重工业发达,保证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低。
中国人口平均教育水平高,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庞大,需要产业升级
印度要全面超过中国很难,在局部上,印度会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生物制药,软件等。
印度走完工业化过程,是一个漫长过程。
印度政府不可能像中国政府强力推进。
台湾、韩国、新加坡起步阶段,也都是靠强人推进的。

赞同来自: KeyedByWindow 、DENGq 、shaneqi 、horizon668 、何处相思 、 、 、更多 »
两国之间的GDP差距没有数字显示的那么大,想想2000年前中国gdp的数字;两国的人口素质也没想象中那么大,改开之初外企也经常鄙视中国雇佣工人的素质而现在马斯克在说“上海效率”。只要一个国家与世界充分交流深度融合,经济和人口素质会迅猛发展。
印度的问题是即使能取代中国成为老二,然后也会遭遇中国目前的处境。除非印度裔到时候当上了总统。。。

18年年底至今,印度sensex30指数上涨74.59%,这个印度基金LOF(164824)上涨了35.43%。有没有考虑汇率的问题?
同样的区间,62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净值增长率的中位数是91%。
高低立见!

没有对立啊,没人不承认印度的进步啊。说话之前请查一下数据再发表意见好吗?你说中国股市20多年没涨,不说沪深300之类的了,哪怕就是上证,2003年上证不到1500点,现在3000点+,这叫没涨?另外03年1美元=8.277元人民币。这20年上证不光翻倍了,对美元汇率也涨了。
问题是有没有吹的那么凶?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只是在西方经济学的书本上的东西吧。在中国就不成立。
你能说中国这20多年没发展?但股市就是没涨,要么是这套理论有问题,要么就是发展都是就假的,该是哪个?
而且我隐约记得,有几个经济比较烂的国家,股市好像也是大涨的。
中国股市一直不涨,肯定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我的看法是至少有两个:
一是股市的定位本身就是为企业提供...

不至于不至于,大陆十亿人,香港才几百万人。。。会不会是人均不是总GDP?
查了下,改革开放以前香港GDP大概大陆10%,反倒是97年前后达到大陆接近20%。大陆跟台湾的GDP也是90年代达到最低比例,最低时大概2倍。
————————————
回复完去百度了一下,97年:HK人均gdp2.73万美元,“全国人均GDP”(不知统计数据含不含港澳台地区)0.65万元人民币
同时有个某乎答案和你的观点类似,但是是反着来的,“GDP人均台湾/大陆倍数到80年突破10倍,到1993年达到极值的29.39倍,到2008年重回5倍,到2022年已经又到建国初的水平了,只有2.58倍”,一直是弯省领先。

赞同来自: h2828380 、xiaowa 、慢骑牛 、皮皮鲁修斯 、理财大姐 、 、 、 、 、 、 、 、更多 »
股市跌的,搞得大家对未来都没有信心了。越吹,印吹。。。哎。除了神油,还没用过,我都不知道印度有啥拿得出手的东西。牛粪反复计入GDP统计。。。我对增长的后劲持怀疑态度的。有空可以关注下印度股市就会印象深刻,疫情后比美股更牛,对外资开放力度很大,NSE国家交易所 IFSC平台可以用交易印度期指甚至允许用美元计价结算(不用担心卢比汇率风险),且免除所有税收(印花税,所得税),刻板印象要不得,多上印度网站收获很多(感觉印度对中国反向屏蔽了很多网站,甚至包括交易所官网),问题很多但是发展确实很快,若承认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话,没必要用中国的眼光来检视印度
至于国际环境,那是魔笛老仙的外交能力吗?我感觉更多是欧美为了打压中国的无奈之举。想从中国转移一部分供应链过去而已,至于能不能接得住,走着看吧。
印度的种姓制度,私有化的土地制度,都是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小的阻力的。
天天都能看到...

赞同来自: 影约 、zdjun 、heaven32006 、皮皮鲁修斯 、muyeshancai 、 、 、 、 、 、 、 、 、 、更多 »
股市跌的,搞得大家对未来都没有信心了。越吹,印吹。。。哎。除了神油,还没用过,我都不知道印度有啥拿得出手的东西。牛粪反复计入GDP统计。。。我对增长的后劲持怀疑态度的。不能这么对立的看问题
至于国际环境,那是魔笛老仙的外交能力吗?我感觉更多是欧美为了打压中国的无奈之举。想从中国转移一部分供应链过去而已,至于能不能接得住,走着看吧。
印度的种姓制度,私有化的土地制度,都是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不小的阻力的。
天天都能看到...
我相反看到各个媒体,包括X球论坛,对印度的评价都是相当负面和悲观
我就一直很奇怪
如果印度都是大家如此这般负面和悲观的看待,为什么:
(1) 这些人看不见印度持续了好多年的高增长
(2) 很多人也无视印度现在是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3) 总说,股市是经济晴雨表,印度股市已经至少牛市了10年
另外, 国内以前都不谈印度的,但这2-3年印度的讨论竟然越来越多,这一定程度都是代表了印度日益增强起来。。。。 如当年,我很小时候有记忆起,身边都充斥着在讲英国,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成日本了,又过了几年,社会上都在讲美国了,一直讲到现在。过程中还间歇冒出来的四小龙、四小虎。。。但随着对方经济被中国甩下来后,国内也很少谈它们了,不过印度到还真谈的越来越多
总之,目前媒体对印度讨论的结果,都非常割裂,我眼中看到的,负面和悲观居多
所以,我就有了上面的疑惑


赞同来自: BenjaminAA
挺矛盾的。据说牛在印度是最为神圣的,可以在街上横着走。如果踩到牛大便可能意味着你未来会有好运连连。宗教不同
但印度是最大的牛肉出口大国。
印度教派非常多,有的教派奉牛为神,有些教派较多吃牛,比如M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