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投资30年,终成巨富。这句话相信大家很多人都听说过。
下面来简单模拟一下,坚持投资30年,什么情况下会成为巨富?
以100万本金为例
1. 年化6%,坚持30年,你将得到574万(如果本金增加到200万,这个数字为1148万)
2. 年化10%,坚持30年,最终得到1744万
3. 集思录有些大佬能达到20%及上,坚持30年,得到2.37个小目标,可以说是巨富了
4. 能坚持复利增长的,最终都超过线性增长
这里不考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意外支出等等情况,仅为理想状态下。
可以看出,要终成世富,早期靠本金,后期靠复利。指数曲线最后很美好,但在临界点来临之前,他的增长还比不过线性增长。指数增长前期会有一段蛰伏时间。
结论:
1. 保持正收益
2. 努力提高本金和收益率
3. 保持身体健康,活的足够长
4. 等待和耐心非常重要
终成巨富!
赞同来自: 影约 、海淘剁手党 、之鱼星 、东海逍遥 、愚豆酱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等待等待牛市 、Duckruck 、gztom 、迟来一步 、tangle007 、更多 »
说些楼主不爱听的话。坚持投资,慢慢变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现实的。高净值朋友说,20万本金,年20%增值,五十年后会变18亿,描绘了慢慢变富的美好场景,这里有一个明显的bug。普通人在人生中都会面临多次的大额支出。结婚买房子女教育疾病,会一次次的清零。普通人不得不在高龄重新开始。2000年能去深圳,又是大学生,着实是件令人羡慕的事,即使现在到那边,起步是大型券商的话,还是有机会的。 结婚生子不一定是人生必由路了,看出生数据就能看出来了,比如我就是丁克家庭,但是不会对外说,问就说等等呗。 现在经济增长如此缓慢,没有家底的平民阶层,还按照结婚生子这个流程,没有大的运气,别说巨富,连中产的边都够不到。
每每听到慢慢变富的说法,总有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实在是不敢苟同,所以用实例再多说几句。
例,有一个好学又好奇的小胖,他早...
就像盈亏比、交易频率意义,他仅仅是一个事后统计项而已。
用一个事后项来指导事前项,并没有什么意义。
现在很多都讲年华,都讲复利。
投资十年的年化和投资50年的年化是没办法相比的。
复利里面也有个问题,那就是,不能亏损。今年10%的利润,明年亏10%,后年想回来,那就不能仅仅是10%了。
很多人眼里的价值投资,其实是一种伪价值投资,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其心里想到的是价格波动让他挣钱,而不是真真的希望和公司一起成长。
包括,很多人为什么会走到价值投资这条路上来?绝大部分是因为自己手中的票被套牢了,于是去找相关公司的各种利好消息,这个利好消息里,占比最大的就是所谓的价值投资相关内容。
这真的是价值投资吗?
7亏2平1盈,不管牛市熊市,跟持有股票时间长有什么关系?,对股市的期望太大了,还每年稳健盈利?不太明白你什么逻辑?你的意思是任何股市都是大部分人亏损?一直涨的股市和多年不涨的股市股民盈亏比能一样吗?如果你真的炒过股的话,不应该说这种话。
基金的研发能力比个人强吧,基金的资金实力比个人强吧,照样亏的唉!
司马缸不方 - 价值选股,趋势择时,估值定仓,波动降本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jerry2015 、天道忌巧
财星被称为“养命之神”,代表被日主自己所克之五行,据其阴阳又分为正财和偏财。财星为自己所克之物,所以首先得自己去克才能获得,因此是一颗体现自己行动力及获取能力的星,代表了自己的钱财、欲望、享受、获取相关的人和事物。没想到大佬对四柱命理还研究颇深,我当年就是看有一步偏财大运才开户入市的。。。
财星必须要自己去克,也可以理解为需要自己付出行动,所以必须要自己身旺才喜见财星。所谓身旺财旺,天下富翁是也;如果自身偏弱,反而不喜见财星。命局中日主有力又见财星,通常有利于求财,配合适...
财多身弱,还可得闲散逍遥。
怕的是身强财弱,日主强旺,财星微薄,食伤无力,
性执骨傲,不听人言,做事任性为之,实践力强,但有勇无谋,总是赔钱。
日主若过旺,劳碌一生。喜投机,野心大,好赌,但逢赌必输。
赞同来自: 泥猴46 、自由之梦想 、gaokui16816888 、司马缸不方
这句话是我摘的,从陈江挺的书《炒股的智慧》,陈说是引用华尔街的名言,到底是谁的名言我就无法考证了。陈是做美股的,按道指纳指几十年一路向上,投三十年还真有可能巨富。在A股市场就未必了。其实这句话是一句哲学精神,不应该扣字眼来理解。就好比“人定胜天”“勤劳致富”“好心必有好报”等等,我们可以举出一万个反例,证明人胜不了天、勤劳者穷一辈子、好心人也遭厄报的。但我们做人,就是要秉持坚强、勤劳、与人为善之...财星被称为“养命之神”,代表被日主自己所克之五行,据其阴阳又分为正财和偏财。财星为自己所克之物,所以首先得自己去克才能获得,因此是一颗体现自己行动力及获取能力的星,代表了自己的钱财、欲望、享受、获取相关的人和事物。
财星必须要自己去克,也可以理解为需要自己付出行动,所以必须要自己身旺才喜见财星。所谓身旺财旺,天下富翁是也;如果自身偏弱,反而不喜见财星。命局中日主有力又见财星,通常有利于求财,配合适当的食伤星,则处事圆融,有商业头脑,利于经商及创业,也容易遇到较理想的物件。
但若格局日主弱财星旺,则成为“财多身弱”的局象,通常人容易懒散,行动力不佳,遇事偏向于消极,发展方面多艰辛和阻碍,事业机遇不佳,感情方面也容易不稳定,总容易出现感情纠葛,或是有缘无分。
资水 - 弱弱少年郎,徘徊江边岸,水急人声远,一跃渡资江!
赞同来自: 李小录2024 、hanbing0356 、选择大于努力V 、neverfailor 、凡先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其实这句话是一句哲学精神,不应该扣字眼来理解。就好比“人定胜天”“勤劳致富”“好心必有好报”等等,我们可以举出一万个反例,证明人胜不了天、勤劳者穷一辈子、好心人也遭厄报的。但我们做人,就是要秉持坚强、勤劳、与人为善之精神。
“坚持投资30年,必成巨富”,也是鼓励一种怀有必胜信念、克服一切困难、追寻一切答案的投资者精神。要成为巨富,相当于逆天改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确实有前辈坚持投30年成巨富的,我们秉持这种精神,跟随前辈的脚印,坚持30年如一日地思考、研究、迭代,至于巨富不巨富也不去多想,万一实现了呢?
话说30年前层主的父亲有80万。那是妥妥的大土豪啊,当今中国财富前100强。30年前可大都没这个数。
赞同来自: 三勾 、fionafiona 、jacktree 、大7终成 、leilian 、 、 、 、更多 »
说些楼主不爱听的话。坚持投资,慢慢变富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现实的。高净值朋友说,20万本金,年20%增值,五十年后会变18亿,描绘了慢慢变富的美好场景,这里有一个明显的bug。普通人在人生中都会面临多次的大额支出。结婚买房子女教育疾病,会一次次的清零。普通人不得不在高龄重新开始。难的不是大额支出,而是长期年20%的增值。试想年龄35岁结婚有孩,有车有房无贷,工资收入能覆盖生活支出,另有存款200万的家庭,并不算太稀奇吧,但50年后变成180亿,有几人能做到?所以认为年化20%还是慢慢变富,这才是问题的根源,实际上年化20%的增长是在相当快速的变富。
每每听到慢慢变富的说法,总有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实在是不敢苟同,所以用实例再多说几句。
例,有一个好学又好奇的小胖,他早...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李小录2024 、walkerdu 、闲菜 、好奇心135 、凡先生 、 、 、 、 、 、 、 、 、 、 、 、 、 、 、更多 »
500万美元,不到老巴个人财富的万分之一,比掌管的投资资金更是少于万分之一。
如果以目前我自己的认知和资源,让我投资资金的万分之一,实现每年50%以上的收益,我觉着我能做到。我吹牛了吗?账户打新债中签的存钱进去。个人信用贷款杠杆低风险机会,有太多办法可以让小小的万分之一,实现惊人的收益。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到现在60年了,复利年化20%。1964年400万美元,等于今天是多少美元我不知道,就算不考虑通货膨胀,今天400万美元,3000万人民币是投资的起点,有几人能做到,然后过了60年,复利年化20%。随着资金规模的增长,投资难度是指数级增长,这谁都知道。
有时我看有人评论,集思录平均巴菲特,我禁不住乐,这是在嘲笑巴菲特,还是嘲笑集思录,还是嘲笑自己。今年正好是我资金连续正式投资的第十年,差不多复利年化20%。但凡有一点点常识都会明白,这20%和老巴的20%各代表了什么。
如果以30年为一个周期,那么后面的20年,随着资金规模增加,我是觉着不可能维持前面的速度,但我觉着投资上我处在上升期,还处在进步之中,也有太多的内容想去学习。结果是多少都可以,尽心尽力乐在其中就好。
赞同来自: 轻风佛面 、逍遥chen 、jacktree 、困了学索隆 、zhuzi51 、 、 、 、 、 、 、 、 、 、 、 、 、 、 、更多 »
每每听到慢慢变富的说法,总有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实在是不敢苟同,所以用实例再多说几句。
例,有一个好学又好奇的小胖,他早早就掌握了价投的真谛。毕业后他努力工作,延迟消费来投资,实现年化20%的增值,可那又怎样?他需结婚吗?他需买房吗?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一套房子,并且附赠大额房贷。等待他的将还会有其他的大额支出,请问如何慢慢变富?
再例,若你说我举的例子不对,是高房价的时代。那好,我们来看看最好的年代,入世前后。2000年,那个好奇好学,掌握了投资秘籍的18岁的小胖(2000年毕业的大学生是扩招前的生源,大学生是少数,不能代表普通人,同意吧)不远千里,来到了深圳电子厂打螺丝。他努力工作,延迟消费来投资,实现年化20%的增值,可那又怎样?他同样的需要结婚买房。如果这时小糖28岁了,十年的积累清零了吧?在职场有多少打螺丝的能跃升?好吧,你是最强的,你跃升进入了管理层,可996还能拼多少年?面对年轻大学生996竞争。最后你被毕业了。人生中,不定期还会有其他的大额支出。怎么慢慢变富?
这才是绝大部分人的真实人生。
做到高净值,人生中都有某个契机。
普通人安生听命吧。好好打螺丝,开心一天是一天。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daimozs 、阿邦查 、苴国浪子 、复利游戏 、影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应该是复利稳定增长,不断学习迭代进步投资30年,才可能成巨富。
我看了帖子里很多集友的回复,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我认知的一个体现。
我爸现在都是认为炒股赚大钱是不可能的,说赚钱的都是吹牛,因为我爸从来没接触过。我在做投资开始相当长时间都是认为,投资这事不靠谱,没法稳定盈利。因为不仅仅我自己做不到,身边没接触到一个人做到。一个人的发展就是受制于底层认知束缚。2007年,我去上海浦东的较偏的一个地方,新房售价8000元一米,我非常肯定的断定,房价泡沫太大,这谁能买的起呀,因为那时我没钱,我买不起。
集思录给了我们看世界的机会,你可以认识投资特别优秀的人,就是符合帖子里收益曲线的人,是如此真实和鲜活,虽然别人优秀和自己也没有大关系,但模范带头作用不容小觑,我们的底层认知突破多数其实就是来自于高人的影响,至少不会武断的先说不可能了。
赞同来自: 悉尼韭黄 、sanyibian 、wdwonderone 、flowerli
在这个市场坚持30年保持不亏,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确实如此,如果某一两年高一点,有可能。如果年均20个点是不可能的。除非资金量特别小。动不动集思录大佬能年化20个点,他实盘了吗?你五年,十年看一看,另个可能这些大佬钱非常少,资金少于500万。
如果能够做到30年略有盈余,大概是1/10概率;
如果能够做到30年年化10%,可能是1/10000概率;
如果能够做到30年年化15%,或许是1/1000000概率;
这个机率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估计偏低,但要知道30年和10年的难度不是同一量级的。如果再考虑每年10%+的货币贬值速度,前期靠工资+投资收入,资产增值会比较快;但是到后期总资产基数较...
赞同来自: 集XFD
果然不好讨论下去。你要说基金(基金经理)们的战绩,这事,哈咱们讨论的是一回事吗?难度一样吗??现在流行这样讨论???你,做你的;我,不想理你了----除非你认错。好聚好散吧。。。。讨论就到这里吧,只是解释一下:我说未验证的收益率并没有冒犯的意思,主要是指盈利未完全复投、特殊情况下临时使用了场外资金抄底等情况。
这些对收益率影响极大,也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长期高收益但声名不显的原因吧:因为资金量一下直没有变得足够大。
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我家庭流动资产有200万,一般情况下我只投入100万在股市。这样我通常会选择满权益仓操作,顺利的话年化20%是很容易实现的;如果不顺的话再转场外资金来抄底,完了再转出去。这样不论是按期初资金或是按净值法、加权法计算,收益率都挺高的。
再比如说利润不复投的情况下(买房、结婚、子女教育等开支),账户总资金就不会大到影响一些策略的运行,如可转债、套利等。像这样影响收益的情形其实很多的。
如果一直坚持利润复投并追加投资,账户金额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资金更稳定外,并不存在那么多你理解的个人投资者相对基金经理的优势。
赞同来自: dongdongw 、仰望多空 、cheche88 、宇文青浦 、binarystar1632 、 、 、 、更多 »
哎,和你这样的“不识数”的人抬杠实在是“服了”。(此话没有贬义)我相信虽然名不见经传的投资高手会有,但不会太多;如果太多的话,下图这些大师就不会闻名于世了。我不知道你说的这些人中有多少是可验证的,但我知道全世界100多年来能够达到这个成绩的投资大师都屈指可数,每一个都是可以著书立说、传经遗世的。从下图可以看到,20年以内年化15%的人数很多,30年+的就寥寥无几了(纵轴为超越标普500的比例)。
如果百万分之一,2023年倒退30年是1993年,那时候开户数几百万到天了----这个我也是瞎估计,按您说的百万分之一也就几个人----再多几倍也就一二十个人而已,恐怕咱们论坛里面也不止这个数呢。(我一个中部三线城市的普通人,闷在家里都知道你算的真不对)(w、lp、仙去的lm都超过数值----年限差不到五年)
如果,你看本论坛帖子多...
从这个图也可以看出,每多持续1年复利有多难
那你算过中途退出股市的比例有多少,加上这一部分基数是多大。A股时间太短你认为样本不足,那以世界来说,由于美股长牛,30年年化10%以上的比例更高,但是你估计一下这么多年参与投资的人有多少,按1/1000000算30年年化15%+应该是多少?而事实上是取得这个成绩的都是无可争辩的投资大师,屈指可数。哎,和你这样的“不识数”的人抬杠实在是“服了”。(此话没有贬义)
如果百万分之一,2023年倒退30年是1993年,那时候开户数几百万到天了----这个我也是瞎估计,按您说的百万分之一也就几个人----再多几倍也就一二十个人而已,恐怕咱们论坛里面也不止这个数呢。(我一个中部三线城市的普通人,闷在家里都知道你算的真不对)(w、lp、仙去的lm都超过数值----年限差不到五年)
如果,你看本论坛帖子多,就知道超过15%的老人真心不是那么少----远远高于您说百万分之一
能买,但太贵不合算又不会炒房,只要有工作基本也能有个住的地方,而且分房有工龄加分可以慢慢熬,又不知道改革这么大,没多少人会买。感谢解答。
30年前买房有个经典事情就是因读者来信太多,在北京买10套房放信件的郑渊洁。
98年是宣告终止福利分房(实际上当然到现在也没完全停止)。感谢解答。
停止福利分房前,也有商品房的,但是一是价格昂贵(例如流传很广的1989年人民日报剪报,大学毕业,不吃不喝要上百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供应很少;二是假如有私房,那单位就不会分房给你了,所以泛体制内人士没有傻到去买商品房的。
与停止福利分房时间相近,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优惠出售公有住房的运动,把大部分存量的成套住宅,卖给个人了。各地的出售方案不...
感谢感谢。能买,但太贵不合算又不会炒房,只要有工作基本也能有个住的地方,而且分房有工龄加分可以慢慢熬,又不知道改革这么大,没多少人会买。
不知道98年前的这种外销房,如果不是港澳台胞和外国人,但自己出得起钱,到底能不能买呢?
30年前买房有个经典事情就是因读者来信太多,在北京买10套房放信件的郑渊洁。
98年是宣告终止福利分房(实际上当然到现在也没完全停止)。看来还是您历经沧桑,看得透啊。我还专门研究过那段历史。那时候有的人穷得简直难以想象,还有单位分了房的,因为心疼暖气费交不起又退了的。我就觉得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肯定搭配你承受不起的代价。
停止福利分房前,也有商品房的,但是一是价格昂贵(例如流传很广的1989年人民日报剪报,大学毕业,不吃不喝要上百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供应很少;二是假如有私房,那单位就不会分房给你了,所以泛体制内人士没有傻到去买商品房的。
与停止福利分房时间相近,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优惠出售公有住房的运动,把大部分存量的成套住宅,卖给个人了。各地的出售方案不...
我同事属于北京最早的一批股民吧。他家里比较有钱,早期家里的大院子被拆迁了,大概1993年就投资股市。这个才是我认知的股民常态
今年快30年了,账户上有四五百多万了,也算比较可以的。
他自己说,投资收益多少不重要,玩的就是一个开心,正黄旗的后代,看得开。
我说您投资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的。
他说:“哎,反正我们没生孩子,上班每个月结余都投了,总共投了六七百万吧,也没亏多少。”
至少是我的状态
时间与钱、身体皆失
赞同来自: xineric 、卢训 、好奇心135 、丽丽的最爱 、青火 、 、 、更多 »
感谢解答。98年是宣告终止福利分房(实际上当然到现在也没完全停止)。
那为什么现在说的都是98年才开始的商品房制度呢?
这个98年的商品房制度和之前的商品房到底有啥区别呢?
停止福利分房前,也有商品房的,但是一是价格昂贵(例如流传很广的1989年人民日报剪报,大学毕业,不吃不喝要上百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供应很少;二是假如有私房,那单位就不会分房给你了,所以泛体制内人士没有傻到去买商品房的。
与停止福利分房时间相近,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优惠出售公有住房的运动,把大部分存量的成套住宅,卖给个人了。各地的出售方案不尽相同,有相对公平的,也有进一步促成分化的。
在住房私有化、商品化之前,住房建设的欠债,那简直是……
名为住房公有,实际是,你住着了,才有你的份。
在这个市场坚持30年保持不亏,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言之凿凿的胡说。^_^
如果能够做到30年略有盈余,大概是1/10概率;
如果能够做到30年年化10%,可能是1/10000概率;
如果能够做到30年年化15%,或许是1/1000000概率;
这个机率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估计偏低,但要知道30年和10年的难度不是同一量级的。如果再考虑每年10%+的货币贬值速度,前期靠工资+投资收入,资产增值会比较快;但是到后期总资产基数较...
你说的百万分之一,而且,不知道你考虑过没有“30年前的当时,有多少人开户”。这样的条件,我自己就可以知道你是“言之凿凿的胡说”----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