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一座城市里,只买了两房,三房,100平以下,
我认为是还不算站稳,
如果你的儿子要结婚,还要生孙子,三代同堂很平常,四代同堂也不少
100平以下的三房是刚需,不够住,120平以上的四房五房,才算住得舒适
所以,如果有能力的,一步到位,买个120平以上的四房五房,才算在城市里真正站稳了脚跟
=====================
sorry,或者我换一种说法
要不你买两套中小房,要不你买一套120平以上的四房五房
总之要足够三四代人住的房子,才能够在城市中站稳脚跟
以后就算房价涨上天,你也可以加点小钱以房换房,旧换新,一大换两小,
低房价买得早的时代红利你吃到了,但你的后代可能就吃不到了
所以有能力时,提前占位,以后任凭风浪起,都稳坐吊鱼船
如果你只有一套60平,80平,以后要么有人要租房,要么有人要回老家,不算站稳脚跟

赞同来自: frogjay 、阳光下生命 、homanking 、逐日 、PeekABoo777 、 、 、 、 、更多 »
装电梯的政策出发点是为了应对城市老龄化,这就是政府的意志,任何政策都有取舍,只不过这一次抛弃了一楼,这可能是整体成本最低的适老化改造了,毕竟房产交易一次税费惊人的高。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次抛弃一楼,下次可以抛弃六楼,五楼,四楼,三楼,二楼。。。
只要罗马人开心,不用管骡马死活。

赞同来自: 中原来客e
其实楼主正好说反了另外这个-1%的负阿尔法都是高估了,因为1996年是美国商业地产暴跌的低谷,但当时股市却是长牛中途,从1996年发REIT基金开始算,严重高估了地产的阿尔法
美国经验是,房子=股票贝塔+负阿尔法
买房你赚来的钱就躺了,躺尸的躺
买指数倒是可以躺赚,同样的钱拿来买指数,可以提前退休,倒是真能躺赚了
蓝线是住房ETF,红线是标普500(对标沪深300),买房不仅回撤大,波动也更大,而收益却不如买股票
这并不仅限于次贷危机时期,从次贷危机结束后的2010年开始算,住房仍然波动性更大,回撤更深,回报更低,
用因子回归可以发现,相比基础的股债...
如果从股房都跌到谷底反弹的2010年开始算,负阿尔法高达近-4%


他还说啥几代同堂,我也是疯了,请问一下有几个年轻人能接受每天和自己的父母住一起?甚至和自己的爷爷奶奶辈住一起?除了你爷爷是何鸿燊级别的,那另外说。其实就是普通人很失败,很不行,连一起住的价值都没有

AI的回答


赞同来自: luffy27 、你猜再猜 、cquhrb 、A1033168860 、生命是场误会 、 、 、 、 、 、更多 »
看到上面有一句:“货币可以凭空产生,但是财富不行。”因为当前的货币体系本质是负债,是承诺,是信用,它生产的边际成本是很低的。它只需要拥有铸币权的人轻飘飘说一句话就能够大量产生,尤其在电子货币时代,货币的产生是可以零成本的;
我觉得太书生气息了吧?!
请问财富是什么?是粮食,石油,房子,黄金,甚至特权吧。
那用什么交换财富? 可以用财富换财富或货币换财富,当代社会更是货币换财富吧!
如果货币可以凭空产生,而财富可以用货币来交换,
为什么财富就不是凭空产生的呢?
再举一个例子,你大街上捡到了10万元(凭空产生),然后你马上跑进店全换成了黄金,
这个黄金不是凭空产生的吗...
但是财富,无论是工业制品、还是服务品或者是自然资产,它要么需要生产要素的投入才能够完成产出,要么就是需要通过自然长期演变才能形成。所以财富是做不到凭空增加的。
持有货币是没办法对抗铸币权的,持有财富才可以。因为货币对于铸币权而言不是稀缺品,也没交换的必要;但是财富(生产要素)不行,铸币权要让财富持有人相信其承诺,交换才会发生,财富持有人才会转让其持有要素。
至于你说的“街上捡到钱,可以去换黄金”。。。微观和宏观的区别

其实楼主正好说反了补充一个,REIT除了相对分散,在购买、持有和出售决策上没有个人投资者那么韭菜(也被基于交易数据的论文证实)的优势外,运营地产的效率也要高于个人。美国研究证明了,机构持有的房产收的租金显著高于个人房东
美国经验是,房子=股票贝塔+负阿尔法
买房你赚来的钱就躺了,躺尸的躺
买指数倒是可以躺赚,同样的钱拿来买指数,可以提前退休,倒是真能躺赚了
蓝线是住房ETF,红线是标普500(对标沪深300),买房不仅回撤大,波动也更大,而收益却不如买股票
这并不仅限于次贷危机时期,从次贷危机结束后的2010年开始算,住房仍然波动性更大,回撤更深,回报更低,
用因子回归可以发现,相比基础的股债...
因此,如果连REIT都有负阿尔法,个人持有房产,负阿尔法就更加明显了。

yehz - 70后老韭菜
赞同来自: gegwurh 、cquhrb 、中原来客e 、bossnk 、每日一歌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赞同来自: 黑色背包 、中原来客e 、你猜再猜 、jjmdh 、pppppp 、 、 、 、 、 、 、 、 、 、 、 、 、更多 »
所以不是买房就能躺,也不是说买股就不能一直赚。其实楼主正好说反了
美国经验是,房子=股票贝塔+负阿尔法
买房你赚来的钱就躺了,躺尸的躺
买指数倒是可以躺赚,同样的钱拿来买指数,可以提前退休,倒是真能躺赚了
蓝线是住房ETF,红线是标普500(对标沪深300),买房不仅回撤大,波动也更大,而收益却不如买股票
这并不仅限于次贷危机时期,从次贷危机结束后的2010年开始算,住房仍然波动性更大,回撤更深,回报更低,
用因子回归可以发现,相比基础的股债贝塔,房子有约-1%的负阿尔法
并且这还是已经在地理、品种上高度分散的,包括商业地产、工业地产和居住地产的REIT指数基金。一般人持有的房产资产是高度集中的,即使在几个城市买了几套房,也类似于单押个股,是高度危险的做法,比配置指数和国债要差的太多
举个简单点的例子,日经指数这么多年终于回前高83.92%(32,692.50/38957.44)了
但日本的房价:
只回到了131.3776/182.7885=71.87%
当然,股票可以获取股息,住房可以省租金或获取租金。但很多人没有注意的是,住房是有折旧的,为了(只是部分)抵消折旧是要花很多钱的:
我当时考察过在日本买房出租的事,理论年化回报不错,然后就被空置率和要交的管理费、大修准备金等等支出劝退了。

我觉得太书生气息了吧?!
请问财富是什么?是粮食,石油,房子,黄金,甚至特权吧。
那用什么交换财富? 可以用财富换财富或货币换财富,当代社会更是货币换财富吧!
如果货币可以凭空产生,而财富可以用货币来交换,
为什么财富就不是凭空产生的呢?
再举一个例子,你大街上捡到了10万元(凭空产生),然后你马上跑进店全换成了黄金,
这个黄金不是凭空产生的吗?

赞同来自: Duckruck 、heaven32006 、慧生
有价值的房产应该就只有1%,这样的内容听听就好。我原文是“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有价值的只有1%”,不要随意变更为“有价值的房产只有1%”,北上广深的面积也才3万多平方公里,而这些地方市区和远郊的土地价值就已经大不相同。
真正的财富和Fake Money的区别,可以算是常识了吧。
除货币之外的任何生产要素及财富这个词汇代表的一切,在目前的现实世界中,都不是通货,只有货币是通货。凌驾于货币之上的大概只有武力。除非倒退回到没有货币的时代,也就是我说的挡住历史前进的车轮。
所以你可以说我描述得很夸张,但不可否认核心资产就是少。
其次,如果强权就能维持平稳,历史就不知道被改写成怎么样了。所以如果你觉得凌驾在货币之上的就只有武力,那就没讨论的必要了。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其实我觉得如果考虑到子孙未来的幸福,那么物质的财富都是虚幻的,权钱世家经历1个动荡期以上还能够延续的有多少?反正注定都是消亡,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放手。
你现在考虑太多都没用,将来儿子生三胎,120平还够吗?
更别说四代同堂了,儿子和媳妇生三个孙子,三个孙子有三个媳妇,再生九个后代,再加上你们夫妻俩就是19口人,要是你这一代生了两个儿子就会增加到36口人,120平够吗?
都不用考虑房子够不够,这么多人住在房子里少不了闹矛盾,天天吵架就够你解闷的
你把房子准备出来了,将来儿子不生孩子你有办法吗?
儿孙自有儿孙计,莫为儿孙作马牛
能传承的,只有书香世家,留钱不如留正确的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赞同来自: watertyfs 、Duckruck 、FUZE 、luffy27 、渴了可乐 、更多 »
1-仅字面:明白了,是我一开始讲的不够严谨。补充一下个人观点:核心在于占有生产资料,以保证自身在社会分配中的优先权。
生产要素是资产,房股也是资产,货币当然是资产,货币(资本)同时是生产要素。
基于货币数量衡量财富多寡对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的时间基本不存在异议。
(假设后言生产资料等于前言生产要素,因此略过)
人的问题说多了会删,人力并不是只能投入一次产出一次,投入一产出N才是好的选择,且投入一产出N事实存在。猴子掰苞米的人和积硅步以成千里的人差别很明显。
2-目前的一些认知:
身处江苏制造业名城苏南模...
回到房产这个话题上,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有价值的应该就只有1%,甚至不足。所以土地的确是生产要素之一,但不是所有的要素都有价值。
所以不仅是持有资产,而是持有别人所渴望的生产要素,以保证自身在交换的时候可以有话语权。
这个对于货币同样是存在,货币的价值在于选择权,没有选择权的货币就没有任何价值,而选择权源自于共识。我们把整个社会简化为面粉、水和货币三种资产,分别由甲乙丙三人各自占有一部分,甲和乙他们两者是必然会展开交易的,因为各自都有所需求,但是持有货币的丙就难说了,除非他能够对货币的负债做出足够的承诺,使得甲乙信服。
而由于面粉和水是生存的必需品,因此丙实际是粘板上的鱼肉。
至于说你货币持续超发这种纵云梯功夫会一直不出事的,就当我没说过吧。套用别人的一句话:货币可以凭空产生,但是财富不行。
至于说人力资本,我不否认人可以持续地努力,从而提升自身的人力价值,甚至实现二次增长,但是对于多数人而言,其收入曲线更符合下方哪一条呢?
多数人的人力资本就相等于是一笔整存零取的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本金的减少在慢慢缩减。如果没能够转变为其他要素,拿什么去要求更多的分配呢。
其实关于通胀和生产资料,这两年俄罗斯、土耳其、阿根廷都给了很好的范本,直接看他们的现状就好了:
货币与财富:货币只是幻觉,真正的财富不在于拥有货币数量的多与少,而是在于占有生产资料
有兴趣的可以找下面三本书来看,都挺有趣的:
《加州淘金热的产权研究》 作者:约翰昂伯克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作者:吴思
《历史动力学:国家为何兴衰》 作者:彼得.图尔钦
最后,如果担心通胀的,不妨多看看四大行的营收增速和m2增速的相关性。

赞同来自: 塔塔桔 、wwqqtang 、蝶之梦 、newbison 、画眉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看看那些出言不逊的人,看来打中这些人的痛处了。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原来这么多人在住着一套小房子或租着房,没想过以后孩子结婚怎么办的问题
早晚都要面对的,逃避不了,要不有人回老家,要不儿孙出去租房,老人租房很难的
你现在考虑太多都没用,将来儿子生三胎,120平还够吗?
更别说四代同堂了,儿子和媳妇生三个孙子,三个孙子有三个媳妇,再生九个后代,再加上你们夫妻俩就是19口人,要是你这一代生了两个儿子就会增加到36口人,120平够吗?
都不用考虑房子够不够,这么多人住在房子里少不了闹矛盾,天天吵架就够你解闷的
你把房子准备出来了,将来儿子不生孩子你有办法吗?
儿孙自有儿孙计,莫为儿孙作马牛

赞同来自: frogjay 、丽丽的最爱 、猪尾巴草77 、理想已实现 、shiro1234更多 »
你们家房产证,登记谁的?
家庭财务是混在一起,还是独立的?
四代同堂,意味着是对夫妻,实际是三个小家庭合在,观念上就存在代沟问题。
现在离婚率又很高,财务面临重新分割。
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还会继续减少,1户1人或1户2人现象会越来越多。家庭重组非常多。由于各种原因,两代人分别在不同城市生活非常多。就是同在一个城市,因工作原因,也会分开生活。现代交通也非常方面,通讯也非常便利,聚会方式也很多,都能联络感情。
多人在一起,很难避免各存在种矛盾,财务的、情感的、或其它生活矛盾(饮食、卫生、睡眠),人于人保持点距离,反而容易容易相处。

赞同来自: 边走边爱 、Duckruck 、Luff123D 、画眉 、PeekABoo77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当然,颜回境界高远,在下拍马不能及,但用房子大小来衡量立足似乎有所牵强。
对我而言,住12平蜗居我不嫌小,住1200别野?抱歉,没住过,但住过北京玫瑰园小一年,有时一栋三层楼就俺一个,而我基本坐在桌前,笔记本电脑打开,开始推曹操传,盘算如何营救典韦,也没觉得房子多出色。
我的观点是,你自己满意就好,这玩意真心没有标准的。
哈哈

赞同来自: Duckruck 、llllpp2016
我老汉14年租的光线比较好的房子200,去年还是200。房东还送2个房子给他用来装各种垃圾。整得房里尽是老鼠和蟑螂。

赞同来自: williamaa911
原来这么多人在住着一套小房子或租着房,没想过以后孩子结婚怎么办的问题
早晚都要面对的,逃避不了,要不有人回老家,要不儿孙出去租房,老人租房很难的

drzb - 80后下岗男
赞同来自: newbison 、青火 、Duckruck 、红糖饼
另外房子出租那可是毁的相当厉害的。我们前任的前任租客,一小姑娘上来就把房东顶级涂料刷的墙贴满了装饰物,撕下来见墙皮了,差点没把房东气死,他那个墙上的材料真的是特别好,小孩经常敲也不会剥落,一个月的押金肯定是补不回来的。另外他家的家具特别实用,都是定制的,小孩子五年造下来都能撑得住,只是搞得全是伤痕,这个真是没办法!
估计等我们住完走人,房屋差不多折完了,他这个地方也不是学区,11层的小高层目前按照租金100PE,有这钱的一半就可以在临港买别墅了!
@drzb
逻辑有问题的,
首先,跟着社会平均工资涨的房子是单间或者一居室。上海社平大概每年10%的涨幅,体现出来就是一居室租金已经涨到4000左右了。
个人近五年在魔都租房(两大两小100平),房租从18年就是8.5k一直不变,上个月房东突然问我们有没有搬家的意思,我估计看经济不好有降点房租的可能。但人家20,21年都没涨房租,我也就没提。这月租1.8w的租客,房东都得当爷供着了。你说这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

@唐伯虎点烟你这就是杠了
看起来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汉的言论。思维还在50年代。他还说啥几代同堂,我也是疯了,请问一下有几个年轻人能接受每天和自己的父母住一起?甚至和自己的爷爷奶奶辈住一起?除了你爷爷是何鸿燊级别的,那另外说。
如果买得起两套当然最好啊
但买不起,租太贵,同堂也是没办法
谁都知道买房难

赞同来自: gene1983 、luffy27 、画眉 、猪尾巴草77 、股海无涯20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zaqscxzse是占有生产要素,而不是炒房炒股,货币只是用来置换生产要素的计量工具而已。基于货币数量去衡量财富的多寡,不过是一场虚幻而已。所以不是买房就能躺,也不是说买股就不能一直赚。持续占有生产资料的才有资格躺。
这么说
你是有一套60平,然后炒股赚钱来租1.8万房子
这不是房的问题了,是钱的问题了
说真的,站不稳
1.以前北京才1万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想不到会疯狂到10万以上,租金一样道理
2. 炒股无法保证年年赚,也不能保证后代炒股也赚到钱,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躺平
3.如果有两套中小房或一套大房的,才能真正躺平,随便找份工资几千块的也能活
4.除非你有钱到,把钱放银行活期,每年利息...
而人之所以劳碌命,那就是因为多数人可以掌控的只有自身的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天然就是随着时间流逝的生产要素。
想不明白这点也是白费劲。

drzb - 80后下岗男
赞同来自: elodia 、xineric 、跑路皮皮 、Duckruck 、青火 、更多 »
首先,跟着社会平均工资涨的房子是单间或者一居室。上海社平大概每年10%的涨幅,体现出来就是一居室租金已经涨到4000左右了。
个人近五年在魔都租房(两大两小100平),房租从18年就是8.5k一直不变,上个月房东突然问我们有没有搬家的意思,我估计看经济不好有降点房租的可能。但人家20,21年都没涨房租,我也就没提。这月租1.8w的租客,房东都得当爷供着了。你说这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
结论是,拿出买1000万房子的首付租稍微贵一点的房子这个套利是确定正收益。
其次,社平的涨幅无论是哪种经济情况股市上应该是能体现出来的,最保守买个神华,农行吃股息或者拿现金去北交所打新都能大概率跑赢年化1.5%的房租,等于又套了一次利。
@我心飞扬33
@zaqscxzse
这么说
你是有一套60平,然后炒股赚钱来租1.8万房子
这不是房的问题了,是钱的问题了
说真的,站不稳
1.以前北京才1万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想不到会疯狂到10万以上,租金一样道理
2. 炒股无法保证年年赚,也不能保证后代炒股也赚到钱,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躺平
3.如果有两套中小房或一套大房的,才能真正躺平,随便找份工资几千块的也能活
4.除非你有钱到,把钱放银行活期,每年利息...

钟爱一玉
- 所谓常识,是平常人没有的知识。
赞同来自: allrights 、homanking 、好奇心135
@zaqscxzse这么说你是有一套60平,然后炒股赚钱来租1.8万房子这不是房的问题了,是钱的问题了说真的,站不稳1.以前北京才1万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想不到会疯狂到10万以上,租金一样道理2. 炒股无法保证年年赚,也不能保证后代炒股也赚到钱,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躺平3.如果有两套中小房或一套大房的,才能真正躺平,随便找份工资几千块的也能活4.除非你有钱到,把钱放银行活期,每年利息能抵当前十个人...北京有一套60平,敢1万8租200平的人,你竟然认为还没站稳?!

这么说
你是有一套60平,然后炒股赚钱来租1.8万房子
这不是房的问题了,是钱的问题了
说真的,站不稳
1.以前北京才1万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想不到会疯狂到10万以上,租金一样道理
2. 炒股无法保证年年赚,也不能保证后代炒股也赚到钱,简单来说就是:不能躺平
3.如果有两套中小房或一套大房的,才能真正躺平,随便找份工资几千块的也能活
4.除非你有钱到,把钱放银行活期,每年利息能抵当前十个人的社会平均收入,可能就可以躺平了

说真的,站不稳等老了,你看日本就知道了,日本人很不喜欢中国租客。但就算这样华人实际上也很好租房子,因为空置率太高,不租给中国人就租不出去了
1.你这1.8万是怎么来的?能保证以后年年都有钱租1800万的房子吗?以后房租上涨了还有钱租吗
2.如果是出租60平,自己再租200平,这个也不稳定,空租期,学区变动,租客拖欠各种不确定因素
3. 以后你80,90岁了,还有人敢租房子给你吗?
4.房东加租,卖房,把你赶来赶去,你的感受会好吗?
中国生育率现在都已经比日本低,以后这种现象只会中国更严重
日本好多独居老人都是死在租来的房子里,侧面说明快老死的孤独老人也能租到房

zaqscxzse - 80后全职奶爸
赞同来自: luffy27 、PTSVT 、tianyantong 、azuring 、画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说真的,站不稳钱从炒股来,房租才是房价的1.2%,用买房的钱炒股,支付这点租金没压力
1.你这1.8万是怎么来的?能保证以后年年都有钱租1800万的房子吗?以后房租上涨了还有钱租吗
2.如果是出租60平,自己再租200平,这个也不稳定,空租期,学区变动,租客拖欠各种不确定因素
3. 以后你80,90岁了,还有人敢租房子给你吗?
4.房东加租,卖房,把你赶来赶去,你的感受会好吗?
岁数大了去养老院租房,我考察了几家都挺不错,既有食堂供应的大锅菜,也可以自己点小炒,护理最高选项是双护工护理一个人,住宿有套间,里外两间40平,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养老院还有医务室,紧急救护肯定比家里强,我觉得在养老院雇护工养老比在家雇保姆养老更好
小户型房子好租,租客怕房东,大户型的房子不好租,房东怕租客,我住了几年都没涨过租金,就是涨点租金我也能接受,我都觉得占了房东便宜,1800万的房子自己不住,一个月收1.8万让我住,我都不知道他图什么

赞同来自: Lee97 、猪尾巴草77 、风云1699 、拉格纳罗斯 、好奇心135 、更多 »
全国户均住房面积只有92.17平米。越是发达地区,户均住房面积越小,而北京和上海两地房子总额就占了全国近1/4。绝大分人仅仅凭自身实力,想在北京和上海买120平米商品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要全家总动员买房,全家都压力会非常大。全家人都不能生病,都不能失业,都得缩减消费。

drzb - 80后下岗男
赞同来自: luckych 、跑路皮皮 、传达室李老伯 、影约 、风清扬9527 、 、更多 »
现在的孩子哪个愿意跟父母一起住?年轻人出去租房又自由又灵活,父母有心补贴一下就行了,这算是不错的孩子。
再说个稍微有点家底的真实的例子,两口子住别墅的,现金流还行。儿子媳妇生娃前要求他爹单独又买了一套别墅,买了以后借口装修榨干了老爹的现金流,如今不得不卖老别墅还卖不出去。我们都觉得很不理解,生娃住爸妈别墅不就行了?为啥要单独买?和媳妇一起算计爹呢不是?
所以说父母那是一厢情愿,子女想法实际的很,要不你把房子过我名下我跟你住,要不我单独出去你补贴。想让我低调啃老?不好意思,我们都是曹达华。